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Evolution of Ballastless Track Concrete Exposed to Flexural Fatigue Loads: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Impact-echo and Surface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thod
1
作者 杨志强 李化建 +4 位作者 WEN Jiaxing dong haoliang HUANG Fali WANG Zhen YI Zhonglai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atigue damage evolution of concrete exposed to flexural fatigue loads,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UPV),impact-echo technology and surface electrical resistance(SR) method were used.Damage variab...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atigue damage evolution of concrete exposed to flexural fatigue loads,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UPV),impact-echo technology and surface electrical resistance(SR) method were used.Damage variable based on the change of velocity of ultrasonic pulse(Du) and impact elastic wave(Di)we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damage theory.The influences of stress level,loading frequency and concrete strength on damage variable were measur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u and Di both present a three-stages trend for concrete exposed to fatigue loads.Since impact elastic wave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microstructure damage in stage Ⅲ,the critical damage variable,i e,the damage variable before the final fracture of concrete of Di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u.Meanwhile,the evolution of SR of concrete exposed to fatigue load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R and Du,SR and Di of concrete exposed to fatigue loads were established.It is found that the SR of concrete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fatigue cycles,indicating that surface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tho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damage of ballastless track concrete exposed to fatigue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stless track fatigue damage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IMPACT-ECHO surface electrical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寿命预测方法
2
作者 董昊良 李化建 +4 位作者 杨志强 温家馨 黄法礼 王振 易忠来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冻融破坏是我国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的主要破坏形式,分析混凝土的冻融破坏过程、明确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提出混凝土冻融损伤寿命预测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特点,从整体水冻和表面盐冻... 冻融破坏是我国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的主要破坏形式,分析混凝土的冻融破坏过程、明确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提出混凝土冻融损伤寿命预测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特点,从整体水冻和表面盐冻两方面阐述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论述了冻融破坏机理在不同混凝土结构中的适用性,分析了高原低气压地区混凝土冻融破坏更加严重且引起困难的原因;系统总结了基于试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的混凝土冻融损伤寿命预测方法,分析了两种寿命预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寒区混凝土的抗冻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破坏机理 高原低气压 寿命预测
下载PDF
多种接触状态下地铁车辆蛇行运动的稳定性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昊亮 文永蓬 +2 位作者 王向阳 宗志祥 吴俊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4-103,共10页
对上海地铁某线路车轮踏面磨耗情况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地铁车轮随运营里程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磨的现象,可能引发列车横向蛇行运动的加剧,并导致车辆乘坐舒适性下降问题。为了探究服役条件下地铁车轮磨耗对列车蛇行横向运动稳定... 对上海地铁某线路车轮踏面磨耗情况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地铁车轮随运营里程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磨的现象,可能引发列车横向蛇行运动的加剧,并导致车辆乘坐舒适性下降问题。为了探究服役条件下地铁车轮磨耗对列车蛇行横向运动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考虑轮对单点接触和两点接触的轮轨耦合横向动力学模型,明确了单点接触和两点接触轮对受力和轮对蛇行横向振动特性;然后针对踏面磨损和偏磨两种不同情况,分别讨论了轮对蛇行横向振动稳定性的影响,对磨耗车轮和理想无磨耗车轮的动力学差异进行对比,求解出了不同情况下的临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服役条件下车轮的磨损将使地铁车辆横向振动加剧,车轮横移的幅值也随车轮半径下降有所增大,蛇行临界速度降低,不利于行车安全;车轮偏磨会使轮径差增大,而轮径差的增大也会导致蛇行临界速度的降低,轮对产生不对称的蛇行运动,车轮碰撞单侧钢轨,轮径差达到2 mm时甚至可能危及行车安全。论文的工作对探究服役地铁车辆进一步提速和车轮廓形的维修保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轮径差 横向振动 临界速度 稳定性
下载PDF
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的划分
4
作者 董昊良 李化建 +2 位作者 杨志强 温家馨 易忠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6,共5页
合理划分冻融环境是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前提。本文首先根据高速铁路混凝土主体结构特点,分析了桥梁、无砟轨道和隧道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特征;然后讨论了有关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的划分依据,并梳理了现阶段混凝土结... 合理划分冻融环境是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前提。本文首先根据高速铁路混凝土主体结构特点,分析了桥梁、无砟轨道和隧道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特征;然后讨论了有关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的划分依据,并梳理了现阶段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定量划分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混凝土结构 主体结构 冻融破坏 环境划分依据 定量评价 寿命设计
下载PDF
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探讨
5
作者 李化建 董昊良 +2 位作者 杨志强 温家馨 易忠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共6页
铁路规范根据铁路工程混凝土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际服役年限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长期露天服役的高速铁路具有承受高速列车高频疲劳荷载的运营特征以及竖向多层纵向连续的结构特征,使得铁路工程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 铁路规范根据铁路工程混凝土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际服役年限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长期露天服役的高速铁路具有承受高速列车高频疲劳荷载的运营特征以及竖向多层纵向连续的结构特征,使得铁路工程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更为复杂。本文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梳理了铁路行业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由此提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期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制定合理的设计使用年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混凝土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 混凝土劣化模型 疲劳荷载-环境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