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1
作者 董欲超 杨媛媛 刘明社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6期153-156,共4页
增强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模式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高等医学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促进师生之间构建和谐、健康的良好关系,应针对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探寻具有应用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教学模... 增强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模式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高等医学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促进师生之间构建和谐、健康的良好关系,应针对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探寻具有应用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基于此,首先对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进行了简要概述,针对相应互动学习价值问题提出了应用策略,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应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教育 双主体互动式 教学应用
下载PDF
现代硬质支气管镜相关操作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云春 黄海东 +5 位作者 宁允叶 王琴 杨宇光 董宇超 李强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评估现代硬质支气管镜相关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因良恶性气管病变而接受现代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100例患者的资料,共进行硬质支气管镜操作124例次,统计硬质... 目的评估现代硬质支气管镜相关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因良恶性气管病变而接受现代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100例患者的资料,共进行硬质支气管镜操作124例次,统计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术中并发症。结果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术中并发症为一过性低氧血症(4.03%,5/124)、声带及周边黏膜损伤(4.84%,6/124)、暴露性角膜炎(1.61%、2/124)、气道管壁结构破坏(2.42%,3/124)、可弯曲支气管镜外皮损伤(2.42%,3/124),硬质支气管镜插入失败1例(0.81%,1/124),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现代硬质支气管镜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开展规范化的硬质支气管镜及相关技术培训是提高其操作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及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支气管镜 硅酮支架 并发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楷炼 宁方政 +6 位作者 徐莹 陈怡 赵志越 孔祥毓 董宇超 赵峰 万小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早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物化学、电解质、超敏肌钙蛋白T、凝血功能、脑钠肽前体、肺部CT表现、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以及治疗方式和早期治疗转归等资料。根据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改善组和临床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缓解组患者43例,经治疗后均转为普通型;临床进展组患者28例,10例死亡,15例进展至危重型,3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发病前均存在武汉疫区居住史。临床进展组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75.0%,21/28)高于临床缓解组患者(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临床缓解组患者相比,临床进展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80(0.70,0.90)×10^9/L vs 0.70(0.60,0.70)×10^9/L]、血小板计数[222(174,310)×10^9/L vs 193(152,232)×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4.22(3.71,4.80)g/L vs 3.81(2.96,4.38)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SOFA评分、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88,95%CI 1.33~25.00,P=0.020)、白细胞计数≤3.5×10^9/L(OR=10.00,95%CI 1.47~100.00,P=0.008)、淋巴细胞计数<0.1×10^9/L(OR=16.67,95%CI 3.33~100.00,P<0.001)是影响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3.5×109/L及淋巴细胞计数<0.1×10^9/L的重型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较高,建议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重点诊疗,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肺炎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广林 董宇超 +1 位作者 白冲 张景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9-807,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不可逆性气流受限,过度充气常导致膈肌功能障碍。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其功能受到损害将显著影响患者预后。超声技术因其无创、方便、重复性好等优点被应用于膈肌形态及运动的观察。近年来随着超声理论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不可逆性气流受限,过度充气常导致膈肌功能障碍。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其功能受到损害将显著影响患者预后。超声技术因其无创、方便、重复性好等优点被应用于膈肌形态及运动的观察。近年来随着超声理论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得到拓展。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超声的理论基础、评估指标、检查方法、临床应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超声检查 膈肌 膈肌功能障碍 肺过度充气
原文传递
Ⅱ型减压病肺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曦元 赵松韵 +1 位作者 董宇超 白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4-218,共5页
随着我国海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水下领域探索深度的不断加深,水下作业不断增加,与潜水密切相关的减压病日益增多。减压病分为Ⅰ型(轻型)和Ⅱ型(重型)2种类型,其中Ⅱ型减压病损伤人体多个器官功能,患者病情严重。Ⅱ型减压病肺损伤最终会... 随着我国海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水下领域探索深度的不断加深,水下作业不断增加,与潜水密切相关的减压病日益增多。减压病分为Ⅰ型(轻型)和Ⅱ型(重型)2种类型,其中Ⅱ型减压病损伤人体多个器官功能,患者病情严重。Ⅱ型减压病肺损伤最终会发展为呼吸衰竭,是导致潜水员死亡的重要原因,更是治疗的重点内容。本文对Ⅱ型减压病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当前国内外该病的临床治疗措施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减压病 肺损伤 高压氧 肺表面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滤泡性淋巴瘤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例报告
6
作者 岳文勤 高苏 +2 位作者 董宇超 何妙侠 陈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2-1216,共5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口腔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近1个月、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1周"于2019年8月1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患者于2019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无发热... 1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口腔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近1个月、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1周"于2019年8月1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患者于2019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无发热、皮疹、关节痛、胸闷、吞咽困难等不适。2019年6月21日于外院就诊,予地塞米松片口服、碳酸氢钠溶液和康复新液漱口、开喉剑喷雾剂外用,口腔溃疡无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副肿瘤性天疱疮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牛晓妍 董欲超 +1 位作者 张荷立 杨媛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9期53-54,共2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方向的几个重要问题:价值观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创新理念、构建创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 创新 人才培养 大学生
下载PDF
In vitro study of safety and co-efficiency of the transbronchial coagulation techniques 被引量:7
8
作者 BAI Chong dong yu-chao +4 位作者 SONG Xiao-lian HUANG Yi SHI Hui HU Zhen-li LI Q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Background The usual transbronchial coagulation techniques include microwave,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electrocautery and cryotherapy. However, there are serious clinical problems in the safety of each. By an... Background The usual transbronchial coagulation techniques include microwave,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electrocautery and cryotherapy. However, there are serious clinical problems in the safety of each. 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we observed the variabl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agulation techniques via bronchofibroscopy, to look for an optimal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of luminal bronchus diseases,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the equivalent point. Methods Four kinds of coagulation techniques under bronchoscopy were performed on the fresh bronchus of healthy sheep, and the pathologic changes in all group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microwave 60 Wxl second, 3 seconds, 5 seconds and 40 W×1 second, 3 seconds, 5 seconds; APC 40 W×1 second, 3 seconds, 5 seconds; electrocautery 40 W×1 second, 3 seconds, 5 seconds; cryotherapy 100 Ω×60 seconds, 120 second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vine bronchial mucosa in all groups showed pathologic changes such as local necrosis and amotio of the mucosa lining epithelium, local submucosa coagulative necrosis or tissue defects, while inflamm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tissue was not obvious. Under the same output power and action time, different methods had different outcomes. The damage by APC was the most superficial, microwave was the second, and electrocautery caused the worst damage.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effects of electrocautery at 40 W×3 seconds, microwave at 40 W×5 seconds or 60 W×3 seconds, APC at 40 W×5 seconds and cryotherapy at 100 Ω×120 seconds were the equivalent point conditions. The appearance included mucosa absence, partial submucosa absence, and collagen fiber coagulation in treatment areas. Conclusions Each coagulation techniqu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ower and action time of the suitabl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therapy requi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NCHOSCOPY COAGULATION MICROWAVE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ELECTROCAUTERY CRYOTHERAPY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和结核抗体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舒 董宇超 +4 位作者 王海涛 范艳红 付佑辉 池峰 周晨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226-1227,1230,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和结核抗体(TB-Ab)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组,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和结核抗体(TB-Ab)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组,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ADA、LDH水平及TB-Ab活性;计算3项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结核组LDH、A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核组LDH、ADA及TB-Ab单独检测肺结核的阳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核组LDH、ADA及TB-Ab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2. 9%(65/70),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 4%(1/7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DH、ADA及TB-Ab联合检测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 9%和98. 6%,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敏感性(78. 6%、81. 4%及85. 7%)和特异性(95. 7%、94. 3%及97.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DH、ADA及TB-Ab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与鉴别肺结核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乳酸脱氢酶 腺苷脱氨酶 结核抗体 肺结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