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隧道穿越巨型溶洞超厚回填体沉降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军 李鑫 +4 位作者 郭毕钧 丁光亚 刘同江 孙亚飞 于明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95,共12页
依托渝厦高铁黔常段高山隧道高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处置工程,按照几何相似比1∶5设计基于时序加载方式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超厚回填体沉降相似模型试验,探究不同厚度钢筋混凝土路基板的隔振性能,以及巨型溶洞超厚回填体的沉降规律,验证巨... 依托渝厦高铁黔常段高山隧道高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处置工程,按照几何相似比1∶5设计基于时序加载方式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超厚回填体沉降相似模型试验,探究不同厚度钢筋混凝土路基板的隔振性能,以及巨型溶洞超厚回填体的沉降规律,验证巨型溶洞回填处置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随着路基板厚度的增加,隧道模型的仰拱表层附加沉降逐渐减小,回填砂层受到列车动荷载扰动逐渐减小,路基板的隔振性能逐渐增加;从回填砂层表层到深层,由列车动荷载引起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动土压力值均显著降低,且动土压力的传播范围逐渐缩小;当路基板厚为0.6 m时,回填砂层浅部50 cm范围内的动荷载扰动沉降仅0.02 mm,相当于实际工程中回填洞砟层浅部2.5 m范围内沉降0.10 mm。隧道开通运营1年来,监测隧道结构整体沉降低于1 mm,且趋于稳定,由此可见:高山隧道巨型溶洞采用“洞砟回填+上部注浆”处置,并辅以3 m厚钢筋混凝土路基板隔振的设计方案,是合理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巨型溶洞 超厚回填体 动荷载扰动沉降 列车动荷载 隔振
下载PDF
简化地铁移动荷载引起的混凝土路面振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光亚 张伟 孙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在Biot波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移动点荷载引起的混凝土层表面振动情况。首先,建立问题的简化模型,地面假定由3层构成,其中第1层和第2层为黏弹性混凝土材料,第3层为饱和土半无限空间,将铁轨视作欧拉-伯努利梁,置于第1层和第2层的界面处。... 在Biot波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移动点荷载引起的混凝土层表面振动情况。首先,建立问题的简化模型,地面假定由3层构成,其中第1层和第2层为黏弹性混凝土材料,第3层为饱和土半无限空间,将铁轨视作欧拉-伯努利梁,置于第1层和第2层的界面处。然后,通过对饱和土体运动方程进行时域-空间域双重Fourier变换,得到饱和土中以势函数形式表示的位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根据问题的边界条件,得到方程系统,利用Cramer法则以及分块矩阵计算行列式方法,求解势函数中的待定系数。进一步通过双重Fourier逆变换和Dirac函数的性质,得到混凝土表面位移的表达式。数值计算中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影响地面位移的混凝土层厚度和剪切模量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地基 混凝土层 移动荷载 分块矩阵 位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齐添 王亚伟 +1 位作者 丁光亚 颜思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9-1349,共11页
为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受力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砂土加筋土挡墙和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动加载室内模型试验。针对不同的加载特征,分析加筋土挡墙的变形和应力响应。采用FLAC3D建立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数值计算模型,... 为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受力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砂土加筋土挡墙和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动加载室内模型试验。针对不同的加载特征,分析加筋土挡墙的变形和应力响应。采用FLAC3D建立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与模型试验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循环荷载下挡墙的变形、加速度和潜在破裂面。研究结果表明: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变形与竖向土压力随荷载幅值、荷载频率和激振器个数的增加而增大;荷载对土压力的影响随距振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加载条件下,三明治形挡墙的顶部沉降更大;随着挡墙高度的增加,土压力的振动幅值逐渐增大,土压力峰值减小;挡墙沉降并非成层均匀沉降,内部分层沉降出现双峰值;随墙高减小加速度衰减,加速度峰值在挡墙上部的平均衰减率最大;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与砂土加筋土挡墙破裂面位置相近。地面交通荷载引起的振动对挡墙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是加筋挡墙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加筋土挡墙
原文传递
Vibration reduction analysis of new barriers in large model experiment
4
作者 ding guangya Shen Chenli +1 位作者 Wang Jun Wu M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3期741-751,共11页
A large model box was developed in our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effect.Five hydraulic highperformance actuators are arrang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del box.There is a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adj... A large model box was developed in our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effect.Five hydraulic highperformance actuators are arrang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del box.There is a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actuators,which can simulate the train induced vibration.To reduce vibration a composite barrier is designed;the barrier consists of a honeycomb concrete canvas and PE polymer water bags.The concrete canvas can be mixed with water to produce a hydration reaction to form a structure with a certain hardness.By simulating different train speeds and loads,vertical vibration velocity,and accele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barrier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barrier can achieve a good vibration reduction effect.When the simulated train speed increases,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barrier is improved.At a speed of 180 km/h,an amplitude of 1.5 m after the barrier is found to be 48.6%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barrier.Velocity decreases by 24.2%at 36 km/h and by 38.1%at 108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reduction traffic loads TEST BARRIER concrete canv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