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南岭东段地区锂铍铌钽矿找矿方向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惠良 李海立 +7 位作者 范飞鹏 曾载淋 陈乐柱 周延 孙建东 肖凡 陈小勇 陈斌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3-676,共24页
【研究目的】南岭东段是中国重要的锂铍铌钽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区内锂铍铌钽关键金属矿资源潜力巨大,该区锂铍铌钽矿主攻类型和找矿突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在南岭东段进行钨锡、稀有、稀土矿产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 【研究目的】南岭东段是中国重要的锂铍铌钽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区内锂铍铌钽关键金属矿资源潜力巨大,该区锂铍铌钽矿主攻类型和找矿突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在南岭东段进行钨锡、稀有、稀土矿产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物化遥及找矿最新成果。【研究结果】提出该区燕山期和加里东期锂铍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指出该区锂铍铌钽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与燕山期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白(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型Nb-Ta-Be-Li矿床,和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有关的伟晶岩型Li-Be-Nb-Ta矿床,并划分了11处锂铍铌钽矿找矿远景区,优选了20个(6个A级、6个B级、8个C级)锂铍铌钽矿找矿靶区。【结论】建议对6个A级找矿靶区优先开展预查和普查工作,以期早日实现该区锂铍铌钽矿找矿新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铍铌钽矿 高分异花岗岩 伟晶岩 矿产勘查工程 找矿方向 南岭东段
下载PDF
浙闽边界碱性交代作用与稀土矿成矿关系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世忠 周延 +5 位作者 邢光福 徐敏成 范飞鹏 隰弯弯 朱筱婷 郭维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425,共11页
霓长岩化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岩浆期后碱性交代作用,与稀土矿化有关。霓长岩化有关的超大型稀土矿床的代表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和川西牦牛坪稀土矿,它们是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轻稀土矿。福建政和铁山交代岩是华东最大的碱性交代岩,位于浙闽... 霓长岩化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岩浆期后碱性交代作用,与稀土矿化有关。霓长岩化有关的超大型稀土矿床的代表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和川西牦牛坪稀土矿,它们是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轻稀土矿。福建政和铁山交代岩是华东最大的碱性交代岩,位于浙闽交界政和—大埔断裂带东北侧,区域预计稀土氧化物(REO)远景资源量可达6 211万吨。在铁山碱性交代岩中分布大面积的霓长岩,与P、REE、Ti、Ga等元素矿化关系密切。区域划分出3条霓长岩带,长度达1~2.3 km,宽度数百米,发现和评价了40余条磷灰石矿体,并富集稀土。霓长岩由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霓长岩中钾长石有4种形态:(1)面状分布,与黑云母、角闪石等的碱交代产物共生;(2)浅色钾长石脉;(3)深色钾长石脉;(4)和黑榴石共生。辉石呈现3种形式:(1)分布在深色角砾岩中;(2)零星分布在钾长石中;(3)与角闪石密切共生。霓辉石在镜下环带明显,中部浅绿色(淡绿色)到边部墨绿色(深绿色),说明核部透辉石成分多,边部霓石含量高。霓长岩形成于燕山期第二次(157~156 Ma)岩浆活动期,与南侧铜盆庵钾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该期热液富集稀土元素。与燕山期第三次(118~114 Ma)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作用进一步产生碱性交代,并形成了一系列多金属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边界 铁山碱性交代岩 霓长岩 稀土矿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天池塘花岗闪长岩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
3
作者 周延 范飞鹏 +5 位作者 康丛轩 赵希林 肖凡 徐敏成 沈莽庭 朱意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7-1481,共15页
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更替之际的花岗闪长岩类是闽西南地区铜多金属最主要的成矿岩体。紫金山火山盆地与闽西南坳陷过渡地带的白垩纪岩体成因及相关成矿过程尚不明确,制约了对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本文选择该地区与矽... 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更替之际的花岗闪长岩类是闽西南地区铜多金属最主要的成矿岩体。紫金山火山盆地与闽西南坳陷过渡地带的白垩纪岩体成因及相关成矿过程尚不明确,制约了对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本文选择该地区与矽卡岩铁铜矿化相关的天池塘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0.7±1.0)Ma和(99.6±0.7)Ma,指示岩体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岩石表现准铝质-过铝质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富集Rb、Th、Zr和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Ti和P等高场强元素,具Eu弱负异常。综合分析认为,岩体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由受到先期俯冲组分改造或影响的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混合形成。天池塘岩体与紫金山矿田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年龄,指示形成于100 Ma左右的花岗闪长岩类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多种矿化类型,是闽西南地区重要成矿岩体,应作为铜多金属矿的关键成矿要素和预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闽西南
下载PDF
福建政和县东际金(银)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硫-铅同位素及锆石年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凡 班宜忠 +3 位作者 范飞鹏 许乃岑 毛光武 李凤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5-393,共19页
东际金(银)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南园组火山岩中,是东南沿海地区一个隐爆角砾岩型贵金属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达12.5 t,银资源量135.9 t。通过开展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电子探针和硫-铅同位素分析,讨论了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研... 东际金(银)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南园组火山岩中,是东南沿海地区一个隐爆角砾岩型贵金属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达12.5 t,银资源量135.9 t。通过开展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电子探针和硫-铅同位素分析,讨论了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研究表明,东际金(银)矿床黄铁矿Co/Ni值3~94(平均值23)且Co含量为500×10^-6~1070×10^-6(均值799×10^-6),Fe/(S+As)值0.827~0.871(均值0.860),Au/Ag值0.9~5.5(均值2.6),反映该矿床是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黄铁矿δ34S在-6.6‰^-0.7‰,206Pb/204Pb为17.9801~18.4303,207Pb/204Pb为15.2689~15.9397,208Pb/204Pb为37.9052~38.7871,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具有壳幔混源性质的花岗质岩浆,此外含矿热液也活化萃取了部分基底变质岩和火山岩围岩的金属元素。通过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区域成矿资料对比,东际金(银)矿床成矿时代可被限定于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矿 隐爆角砾岩 早白垩世 矿产勘查工程 东际 福建省
下载PDF
粤北良源铌钽铷钨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4
5
作者 范飞鹏 肖惠良 +2 位作者 陈乐柱 李海立 鲍晓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3-410,共18页
良源铌钽铷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武夷山北东向构造带交汇部位。良源铌钽铷钨矿床是粤北地区近年在石英型钨矿、云英岩型铌钽铷钨矿和花岗岩型铌钽铷多金属矿勘查评价取得最重要突破矿区,新发现铌钽铷钨矿体4条,共、伴生Nb_(... 良源铌钽铷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武夷山北东向构造带交汇部位。良源铌钽铷钨矿床是粤北地区近年在石英型钨矿、云英岩型铌钽铷钨矿和花岗岩型铌钽铷多金属矿勘查评价取得最重要突破矿区,新发现铌钽铷钨矿体4条,共、伴生Nb_(2)O_(5)资源量3425.72吨,平均品位0.0108%;Ta_(2)O_(5)资源量1428.99吨,平均品位0.00449%;WO_(3)资源量8205.14吨,平均品位0.25%;伴生Rb_(2)O资源量61398.73吨,平均品位0.0987%,矿区具有大型-超大型资源潜力。良源铌钽铷钨矿床矿化特征为浅部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体和云英岩型铌钽铷钨矿体+深部花岗岩型铌钽铷矿体,与以往的石英脉型钨矿“五层楼”+“地下室”成矿特征明显不同,因此对其开展成矿年代学、元素富集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应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云英岩成岩时代为163.6~159.2Ma;黑云母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3.0±1.6Ma.应用白云母^(40)Ar-^(39)Ar等时线法获得云英岩型矿体成矿时代为166.4±1.1Ma,白云母花岗岩型矿体成矿时代为168.7±1.2Ma。研究表明,良源铌钽铷钨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是华南东部中生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铌钽铷多金属成矿作用开始的产物,其成矿作用是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形成的产物,成岩与成矿时间基本一致。浅部为石英脉型钨矿和云英岩型钨锡铌钽铷矿化,岩体接触带为云英岩型钨铌钽铷矿体,深部为高分异花岗岩型铌钽铷矿体。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良源铌钽铷钨矿床成矿模式,对南岭地区石英脉型-云英岩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理论具有一定的拓展意义,对该地区下一步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 白云母^(40)Ar-^(39)Ar等时线年龄 成矿模式 良源铌钽铷钨矿
下载PDF
粤东莲花山地区多期岩浆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范飞鹏 肖惠良 +6 位作者 陈乐柱 李海立 刘建雄 邓中林 康丛轩 林耿伟 陈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2-1490,共29页
粤东莲花山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发育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金成矿远景区。通过对该地区各类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莲花山地区的岩浆活动至少存在3期,其... 粤东莲花山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发育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金成矿远景区。通过对该地区各类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莲花山地区的岩浆活动至少存在3期,其中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8.0±2.2)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137.5±1.9)Ma),石英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02.0±1.5)Ma和(98.7±1.8)Ma);岩石以钙碱性铝质-强过铝质岩浆为主,石英斑岩和流纹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各类岩浆锆石的^176Lu/^177Hf值均低于0.002,176Hf/177Hf值大多数小于0.2827,εHf(t)值大多数处于-2.57~1.00之间,fLu-Hf值为-0.99^-0.95,二阶段模式年龄主要介于1.00~0.81 Ga之间,指示成岩物质来源主要来自新元古代古老下地壳变质泥岩和变质砂岩部分熔融,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锆石结晶温度大多处于650~750℃之间,岩石为I型花岗岩。莲花山地区不同阶段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转换事件相关,虽缺少高精度成矿年龄对成矿时限的限制,但根据地质事实和本次研究认为该地区主要的钨金成矿时间应略晚于石英斑岩的形成时间((102.0~98.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成矿作用 莲花山钨金矿床 粤东莲花山地区
下载PDF
闽中德化邱埕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对成矿时间的限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范飞鹏 肖凡 +5 位作者 项红亮 陈世忠 李超 周延 陈凯 曹明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8-1849,共12页
福建德化邱埕钼矿床是德化—尤溪—永泰矿集区唯一一处规模较大的钼矿床。辉钼矿体分布在花岗斑岩外接触带,辉钼矿多沿中新元古代变质岩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裂隙分布,多呈浸染状、脉状和团块状。本次测得该矿床6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 福建德化邱埕钼矿床是德化—尤溪—永泰矿集区唯一一处规模较大的钼矿床。辉钼矿体分布在花岗斑岩外接触带,辉钼矿多沿中新元古代变质岩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裂隙分布,多呈浸染状、脉状和团块状。本次测得该矿床6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为150.1~152.8 Ma,^(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50.8±1.6)Ma,加权平均年龄为(151.8±0.9)Ma,表明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与该地区大规模的火山-侵入体活动相关;Re/Os比值远大于4,Re同位素含量14.31×10^(-6)~45.8×10^(-6)(最高达174.7×10^(-6)),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壳源,可能还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邱埕钼矿床的形成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朝东亚陆缘碰撞挤压作用结束向伸展作用转化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斑岩型钼矿 矿产勘查工程 邱埕 福建德化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火山活动时空演化及其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曹明轩 褚平利 +4 位作者 段政 余明刚 陈荣 范飞鹏 邢光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5-812,共18页
为进一步探讨华南中生代火山活动特征,在回顾以往火山活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划分的修订方案,讨论了近年新发现的NE向侏罗纪火山岩带问题,进而分析了侏罗纪—白垩纪四个火山活动旋回的构造意义,认为反映了... 为进一步探讨华南中生代火山活动特征,在回顾以往火山活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划分的修订方案,讨论了近年新发现的NE向侏罗纪火山岩带问题,进而分析了侏罗纪—白垩纪四个火山活动旋回的构造意义,认为反映了华南重要的四个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化规律 NE向侏罗纪火山岩带 火山活动旋回 中生代 华南
下载PDF
浙江苍南望州山破火山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褚平利 靳国栋 +7 位作者 张炜 陈荣 范飞鹏 段政 余明刚 赵希林 李龙明 贺振宇 《华东地质》 2022年第4期460-473,共14页
相对于保存完好的新火山而言,古老火山由于经受长期剥蚀与后期构造改造能够直接出露不同时期和深度的物质组成,是火山机构解剖的理想对象。通过对古火山机构进行调查及研究,对于理解火山喷发过程和浅部岩浆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同... 相对于保存完好的新火山而言,古老火山由于经受长期剥蚀与后期构造改造能够直接出露不同时期和深度的物质组成,是火山机构解剖的理想对象。通过对古火山机构进行调查及研究,对于理解火山喷发过程和浅部岩浆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同时对活动火山的监测及灾害评估具有实践意义。文章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对浙江苍南地区望州山古火山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根据岩性岩相平面上呈环状展布且向核部由老变新,产状围斜内倾,发育典型的环状、放射状断层以及晚期中央侵入相岩穹等特征,确认其是一座典型的复活破火山,其形成演化先后经历了初始断陷与小规模喷发、普林尼式喷发、溢流式喷发、大规模普林尼式喷发和破火山塌陷、晚期复活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州山复活破火山 火山演化 火山岩相 火山断裂构造 浙江苍南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y differentiated granite and metallization of tungsten-tin, rare and rare earth metal in the eastern Nanling region, China 被引量:5
10
作者 XIAO Huiliang CHEN Lezhu +5 位作者 fan feipeng LI Haili BAO Xiaoming YAO Zhenghong ZHOU Yan CAI Yit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100-101,共2页
1 Introduction Massive tungsten-tin,rare and rare earth metals ore deposits were formed with the widespread granite magmatic activity in early Yanshanian period in the eastern Nanling region.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 1 Introduction Massive tungsten-tin,rare and rare earth metals ore deposits were formed with the widespread granite magmatic activity in early Yanshanian period in the eastern Nanling region.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Yanshanian highly differentiated-granite 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posits of tungsten and tin,rare and rare earth metals mineralization in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 high rare and rare earth metal in the eastern Nanling reg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y differentiated granite and metallization of tungsten-tin China
下载PDF
Zircon Mineralogy and Trace Elements Composi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Granites in the Nanshankeng Mine,Eastern Nanling
11
作者 fan feipeng XIAO Huiliang +3 位作者 CHEN Lezhu LI Haili CAI Yitao ZHOU Y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78-79,共2页
1 Introduction Nanshankeng tungsten-tin polymetallic mine,which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Nanling metallogenic belt,is newly discovered by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with prospecting potential(Xiao
关键词 Th Zircon Mineralogy and Trace Elements Composi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Granites in the Nanshankeng Mine Eastern Nanling BSE
下载PDF
闽西南龙岩地区印支期天宫山花岗岩体成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丛轩 周延 +4 位作者 宗雯 范飞鹏 李凤春 孙建东 吕劲松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21-4637,共17页
天宫山花岗岩体成因的研究对闽西南地区岩浆演化及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天宫山岩体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前人于天宫山岩体中利用K-Ar法测得年龄值为146~149Ma,天宫山正长花岗岩中测得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33±2.0Ma、230±... 天宫山花岗岩体成因的研究对闽西南地区岩浆演化及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天宫山岩体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前人于天宫山岩体中利用K-Ar法测得年龄值为146~149Ma,天宫山正长花岗岩中测得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33±2.0Ma、230±2.8Ma,为晚三叠世,属印支期.该岩体富硅,富碱,σ=1.21~2.55,A/CNK=0.97~1.73,属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过铝质范畴.岩石ΣREE较高,LREE相对富集,贫Al2O3和Sr,富Y和Yb,发育有明显的显微文象结构,具有较强的铕负异常,中等铈负异常到弱正异常;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Ga/Al值高,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w(P2O5)平均值为0.02%,低于高分异S型花岗岩;w(Na2O)平均值为2.93%,高于高分异S型花岗岩;全铁含量w(TFeO)平均值为1.15%,高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饱和温度平均值为729.8℃.εHf(t)全部为负值(-5.29^-10.69),表明其物质起源可能主要为古元古代下地壳物质.参与成岩作用的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为同碰撞环境下形成的壳源型铝质A型花岗岩.在印支期碰撞-挤压为主的造山运动背景下,岩体在高温环境中经历了古元古代下地壳物质的初步熔融,经印支期运动伸展,部分地幔物质参与了经底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宫山岩体 印支期 锆石U-Pb年龄 岩体成因 LU-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