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燃气炮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综合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慧玲 孙跃 +5 位作者 肖辉 曹亚楠 冯亮 冯强 舒未希 朱明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选取2021—2023年安徽省81次燃气炮作业的双偏振天气雷达、雨量计等多源观测数据,综合评估燃气炮作业增雨效果并分析可能机理。结果显示:在降水开始前作业个例增雨效果较好,并伴有水平反射率因子Z_(H)、差分反射率Z_(DR)的增加和共极化... 选取2021—2023年安徽省81次燃气炮作业的双偏振天气雷达、雨量计等多源观测数据,综合评估燃气炮作业增雨效果并分析可能机理。结果显示:在降水开始前作业个例增雨效果较好,并伴有水平反射率因子Z_(H)、差分反射率Z_(DR)的增加和共极化相关系数ρ_(hv)的减少;降水开始后作业增雨效果欠佳。使用携带暖云催化剂的燃气炮作业后云体变化主要在零度层以下,且维持时间较短;使用携带冷云催化剂的燃气炮作业后暖云区和冷云区均有明显变化,且作业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燃气炮作业过程中雷达速度谱宽增大,可能是作业引起气流涡旋的增加所导致。统计结果显示:增雨的显著性与作业时长呈负相关,作业时长与Z_(DR)增量呈负相关,过量播撒会导致减雨;增雨的显著性与作业前影响区雨量呈负相关;增雨量与Z_(H)、中低层风速、风切变呈正相关,与高层风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炮 人工增雨 双偏振天气雷达 多源观测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2
作者 马丽 封亮 +1 位作者 赵曦 余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404-4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结合康复运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结合康复运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伴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taVNS 0 Hz(n=20)、taVNS 30 Hz组(n=20)、taVNS 300 Hz组(n=20)、taVNS 3000 Hz(n=20)组,4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不同频率的taVNS刺激,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ta-VNS治疗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在假刺激组中,只夹电极但不给与刺激。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30 d、治疗45 d后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4组FMA评分无显著差异(F=0.195,P=0.90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0 d及45 d后,4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同时taVNS 300 Hz组治疗45 d后的FMA评分最优(48.81±20.30);不同治疗方案在治疗30 d前后、治疗45 d前后FMA指标的差值均具有差异(P<0.001),其中taVNS 300 Hz组治疗45 d前后的FMA评分差值最大(9.81±1.69),具有临床意义。结论taVNS结合康复运动能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taVNS 300 Hz治疗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冯亮 惠莹 韩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联合温...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微量元素、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治疗前、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疼痛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水平降低,观察组血清TBIL、IBIL、ALT、AST、RBP、CRP、TNF-α、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血小板(PBL)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肝功能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关节炎 中药熏蒸 温针灸 免疫功能 利福平 左氧氟沙星
原文传递
足踝复合体本体感觉的测量与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亮 张雅飞 霍洪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59-3264,共6页
背景:足踝本体感觉的研究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老年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身体姿势控制、运动表现的提高至关重要。前期的相关研究经常把足部和踝关节的感觉评价分开研究,对全面且综合地了解其感觉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目的:足踝复合体是... 背景:足踝本体感觉的研究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老年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身体姿势控制、运动表现的提高至关重要。前期的相关研究经常把足部和踝关节的感觉评价分开研究,对全面且综合地了解其感觉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目的:足踝复合体是唯一与支撑面直接接触的部位,在收集体感反馈和调节平衡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汇总现有关于足部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调查研究,梳理足踝复合体感觉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做出铺垫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中文检索词为“(足OR足踝关节OR踝关节)AND(感觉OR本体感觉)”、英文检索词为“(foot OR ankle)AND(feel OR proprioception)”,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了解关于足踝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与范畴,总结并评价足踝的本体感觉评价方法,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足踝复合体感觉的评价主要分为对足部的感觉评价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评价。②足部的感觉评价主要描述其皮肤的感觉以及干预条件下的感觉反馈,方法主要包括:压力感觉阈值测试、足(底侧和跖侧)两点辨别能力测试、皮肤振动感觉持续时间测试。③踝关节本体感觉评价着重描述关节位置、运动范围、力值及功能表现,方法主要分为静态的关节角度重置测试、运动最小阈值测试、力觉重现测试以及动静态的平衡、速度及行走能力的测试。④对量化结果的报道一般以“误差”来表示,根据报道的需要一般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恒定误差等。⑤结果证实,足踝复合体具备特殊的感觉能力,包括足部感觉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表现;足部感觉与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弱化均与人体平衡能力下降相关,二者联合测量可以全面有效地评价足踝功能;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需要选择足部与踝关节的感觉测量方法的组合形式,并充分考虑环境、情绪以及报道方式等多种影响因素,提高测量与评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复合体 本体感觉 测量方法 等速测试仪 感觉阈值 两点辨别能力 皮肤振动感觉 运动觉 位置觉 力量觉
下载PDF
3种微生物对豆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亮 钟日升 +1 位作者 王书奇 陈海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9,共10页
以米曲霉菌、乳酸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为发酵菌,探究3种微生物对豆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接种空白组、单独接种米曲霉组、单独接种乳酸菌组、米曲霉乳酸菌混合接种组以及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组的总挥发性化合物含... 以米曲霉菌、乳酸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为发酵菌,探究3种微生物对豆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接种空白组、单独接种米曲霉组、单独接种乳酸菌组、米曲霉乳酸菌混合接种组以及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组的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分别为5 145.88、13 972.15、9 006.07、4 359.72 μg/kg以及5 169.42 μg/kg。米曲霉可增加醇类、有机酸类、酮类以及酯类物质的含量;乳酸菌可增加醇类、有机酸类的含量;米曲霉乳酸菌混合发酵可增加醇类、有机酸类的含量,但效果不如各纯种菌单独发酵;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可增加醇类、有机酸类的含量。与无接种空白组相比,各接种发酵组吡嗪类、酚类物质的含量均降低。综合对比,米曲霉最适合豆豉发酵,其他菌种可以辅助调节豆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生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传统风味豆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挥发性物质 微生物 发酵
下载PDF
不同增效氮肥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6
作者 郑梦霄 冯亮 +6 位作者 翟学一 汤建伟 刘咏 王保明 刘鹏飞 化全县 丁俊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3-1066,共4页
尿素添加增效剂,采用圆盘造粒法制备增效氮肥,考察了增效剂种类、增效剂添加量、黏结剂种类及黏结剂添加量对增效尿素产品缓释性能的影响。借助于SEM、FTIR等表征技术,结合颗粒平均强度等性能测定分析产品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 尿素添加增效剂,采用圆盘造粒法制备增效氮肥,考察了增效剂种类、增效剂添加量、黏结剂种类及黏结剂添加量对增效尿素产品缓释性能的影响。借助于SEM、FTIR等表征技术,结合颗粒平均强度等性能测定分析产品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水环境中,增效剂选用质量分数为5%的硼酸、黏结剂选用质量分数为5%的CaCl_(2)制备出的肥料样品缓释性能最佳,在7 d内尿素态氮缓释率仅为81.54%;SEM显示,最优条件下所制备的肥料样品内部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FTIR显示,样品中引入了钙离子,增效剂和黏结剂双重作用,使得尿素结构发生变化,提升了样品的氮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增效剂 缓释 颗粒强度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混合青贮产量和作物抗倒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刘欣 舒泽兵 +3 位作者 封亮 闫艳红 王小春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723,共9页
【目的】针对北疆灌区光照资源丰富但青贮种植单一的问题,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在北疆灌区通过设计大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来调控作物青贮产量,为当地青贮间作适宜密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玉米种植密度:9万株/hm^(2)... 【目的】针对北疆灌区光照资源丰富但青贮种植单一的问题,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在北疆灌区通过设计大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来调控作物青贮产量,为当地青贮间作适宜密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玉米种植密度:9万株/hm^(2)(M1)、10.5万株/hm^(2)(M2)和12万株/hm^(2)(M3)。3个大豆种植密度:15万株/hm^(2)(S1)、18万株/hm^(2)(S2)和21万株/hm^(2)(S3),阐明不同密度处理下作物农艺性状、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抗倒伏特性和青贮产量。【结果】玉米种植密度从9万株/hm^(2)增至12万株/hm^(2),茎秆穿刺强度平均降低17.30%~25.72%,倒伏率平均增加51.13%~55.27%,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8.00%~22.82%,光合势(LAD)平均增加10.49%~29.49%,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0.5万株/hm^(2)密度下获得最大值,大豆株高和倒伏率随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大豆冠层透光率、茎粗和抗折力呈下降趋势,LAI和LAD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玉米低、中和高密度处理下,大豆高密度间作与低、中密度间作相比,抗折力分别降低18.71%~29.83%、19.68%~36.94%和20.48%~31.74%,倒伏率分别增加9.77%~48.50%、9.82%~66.24%和2.25%~35.80%。随大豆种植密度增加,大豆LAI、LAD和产量增加,倒伏率显著下降。M2S3处理间作系统混合青贮产量最高,为64 981.84 kg/hm^(2),较M2S1处理增产2.81%。【结论】玉米10.5万株/hm^(2)搭配大豆21万株/hm^(2)间作种植有利于提高混合青贮产量,可为北疆灌区青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播种密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灌区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密度 抗倒伏 混合青贮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带状间作青贮玉米-大豆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王敏 舒泽兵 +4 位作者 封亮 蒲甜 闫艳红 杨文钰 王小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5-743,761,共10页
【目的】为明确北疆灌区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最佳密度配置,挖掘群体生物产量潜力。【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玉米密度:A1、A2、A3(2021年:6.75、8.25、9.75万株/hm^(2);2022年:9、10.5、12万株/hm^(2)),副因素为大豆密... 【目的】为明确北疆灌区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最佳密度配置,挖掘群体生物产量潜力。【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玉米密度:A1、A2、A3(2021年:6.75、8.25、9.75万株/hm^(2);2022年:9、10.5、12万株/hm^(2)),副因素为大豆密度:B1、B2、B3 (2021年:12、15、18万株/hm^(2);2022年:15、18、21万株/hm^(2)),拟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带状间作玉米大豆物质积累和群体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密度从6.75万株/hm^(2)增至12万株/hm^(2),玉米单株干物质平均下降35.46%,花前积累量平均下降25.42%,达到最大生长速率时间(T_(max))、最大生长速率生物量(W_(max))和活跃生长期(P)平均下降10.99%、39.48%和1.78%。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日积累量、花后积累量、最大生长速率(G_(max))和平均生长速率(G_(mean))随玉米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均在10.5万株/hm^(2)密度达到最大。随玉米密度和大豆密度增加,大豆单株干物质、花前积累量、W_(max)、G_(max)和G_(mean)呈下降趋势,花后积累量、T_(max)和P呈上升趋势。2022年A2B3处理带状间作群体产量最高,为64.99 t/hm^(2),较A1B1增产11.98 t/hm^(2),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Y)和种植密度(A、B)回归分析得出,当A=10.84万株/hm^(2),B=19.41万株/hm^(2),Y取得极大值24.87 t/hm^(2)。【结论】玉米10.5万株/hm^(2)和大豆21万株/hm^(2)密度带状间作群体生物产量最大,可为北疆灌区带状间作玉米大豆适宜种植密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间作 物质积累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生物产量
下载PDF
面向相干变化检测的高精度SAR图像配准方法
9
作者 寇秀丽 陈杰 +2 位作者 王志锐 冯亮 李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3,共5页
在重航过飞行条件下,由于机载平台飞行高度和姿态不稳定导致实际飞行航迹偏离理想航迹,使得多航过影像对之间存在相对形变,尤其是在沿航线方位存在伸缩,导致同名点对应位置存在较大偏差;另外由场景地形起伏带来的图像距离向伸缩形变,也... 在重航过飞行条件下,由于机载平台飞行高度和姿态不稳定导致实际飞行航迹偏离理想航迹,使得多航过影像对之间存在相对形变,尤其是在沿航线方位存在伸缩,导致同名点对应位置存在较大偏差;另外由场景地形起伏带来的图像距离向伸缩形变,也使得实现重航过图像高精度配准困难。而在相干变化检测、重轨干涉等应用中,要求对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亚像素级配准,以保证检测效果和后续干涉处理要求。文中首先从SAR成像精准几何关系出发,利用地理高程信息,生成高定位精度的多航过复图像,然后通过计算和二维拟合产生主辅图像同名点位移矢量,最后将辅图像在空间开展二维重采样实现重航过SAR图像精确配准。飞行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航过 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配准
原文传递
双硫死亡相关LncRNA的胃癌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10
作者 凤亮 曹志国 +3 位作者 石小琪 张启坤 陈昌裕 余昌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9-1439,共11页
目的 基于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新型细胞死亡类型,探究与其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建立双硫死亡相关的胃癌预后模型,为胃癌治疗的预后情况评估提供新的方式。方法 使用公开数据库TCGA获得胃癌与正常组织样本的转录组... 目的 基于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新型细胞死亡类型,探究与其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建立双硫死亡相关的胃癌预后模型,为胃癌治疗的预后情况评估提供新的方式。方法 使用公开数据库TCGA获得胃癌与正常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并通过Pearson分析与LASSO-Cox回归分析挑选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基于上述LncRNA构建出相关的胃癌预后模型,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药物敏感性分析、定量逆转录PCR(RT-qPCR)等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识别出400个双硫死亡相关的LncRNA,并筛选出其中5个构建预后模型,用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模型在验证中显示,高风险评分组的生存期明显短于低风险评分组(P<0.05)。此外,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AUC=0.725)优于仅依据年龄和性别等基本特征进行预测。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在正常组织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可以用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和肿瘤微环境,为胃癌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潜在的靶点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死亡 胃癌
下载PDF
V-N微合金化热轧因瓦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11
作者 刘慧 于彦冲 +2 位作者 奉亮 孙中华 张金玲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5,共9页
因瓦合金具有极低的热膨胀系数,但较低的力学强度严重制约其在结构材料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提升因瓦合金的强度,借鉴微合金化思想,设计了V-N微合金化因瓦合金。采用维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扫... 因瓦合金具有极低的热膨胀系数,但较低的力学强度严重制约其在结构材料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提升因瓦合金的强度,借鉴微合金化思想,设计了V-N微合金化因瓦合金。采用维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微量V、N对热轧因瓦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V-N微合金化因瓦合金的热轧组织显著细化,硬度和抗拉强度显著增加;随着N含量增加,其晶粒尺寸进一步细化,且分布更为均匀,抗拉强度进一步增加。V-N微合金化因瓦合金的基体上析出了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V(C,N)第二相,尺寸约为400 nm,其钉扎晶界和位错。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和位错强化是V-N微合金化因瓦合金力学性能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瓦合金 V-N微合金化 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位错强化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对比研究
12
作者 冯梁 林静 +1 位作者 高敏 雷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时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的镇痛效果。方法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诊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4例,均接受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治疗。在麻醉前,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时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的镇痛效果。方法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诊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4例,均接受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治疗。在麻醉前,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ESPB或TAPB麻醉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评估镇痛和镇静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在术后6 h、12 h和24h,观察组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6)分、(3.3±0.7)分和(3.2±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0.7)分、(4.1±0.7)分和(3.9±0.8)分,P<0.05】;在术后48h,观察组血清Cor、Ne和E水平分别为(264.2±29.7)pg/ml、(2.8±0.6)pg/ml和(203.9±26.8)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6.3±33.2)pg/ml、(3.5±0.8)pg/ml和(257.8±32.3)pg/ml,P<0.05】;在术后48h,观察组镇痛泵按压(4.8±1.3)次,显著少于对照组【(6.1±1.8)次,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与对照组的1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ESPB较TAPB可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或与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下载PDF
板桥区块长兴组不同储层类型及其勘探潜力评价
13
作者 黎李 陈守春 +3 位作者 姚永君 徐发波 冯亮 刘菲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54-56,共3页
本文利用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板桥区块长兴组储层类型进行了划分。按照是否有造礁生物,划分为生物礁储层和生屑滩储层;按照起主导作用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结合不同储层类型典型... 本文利用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板桥区块长兴组储层类型进行了划分。按照是否有造礁生物,划分为生物礁储层和生屑滩储层;按照起主导作用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结合不同储层类型典型井的试油及生产情况,分析其勘探潜力,得到以下认识:(1)生物礁储层物性好,储层厚度大,累产气量大,含气性比生屑滩储层更好,勘探潜力更大。生屑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只有在裂缝较发育时,可获得较大的勘探潜力。(2)裂缝-孔隙型储层的含气性比孔隙-裂缝型储层更好,勘探潜力更大,即使测试产量不高,但累产气量大,生产效果好;而孔隙-裂缝型储层由于孔隙度低,储层致密,即使初始测试产量较高,但稳产能力不足,后期生产效果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区块 长兴组 储层类型 储层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微震技术在崩塌落石监测预警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亮 张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564,共20页
崩塌与落石作为岩质边坡破坏与诱发的典型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缺乏明显直接的前兆信息,很难做到准确和及时的应急响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微震技术依靠远程无接触、低成本、广覆盖和24 h高频率无间断监测能力正逐渐被... 崩塌与落石作为岩质边坡破坏与诱发的典型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缺乏明显直接的前兆信息,很难做到准确和及时的应急响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微震技术依靠远程无接触、低成本、广覆盖和24 h高频率无间断监测能力正逐渐被用于崩塌落石的监测预警中。通过监测和分析崩塌落石发生过程的动态振动信号,及时反馈振动信号的发生位置、时间、能量、以及崩塌落石的体积、质量等物理参数,微震技术最终可以做到对崩塌落石发生前的预测预报、发生时的监测预警和发生后的定位抢险。崩塌落石微震监测预警方法应用的难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崩塌落石信号的识别和分类,通过对微震监测信号的降噪和特征提取,识别崩塌落石信号,并确定灾害发生和结束时刻;(2)崩塌落石的空间定位,确定崩塌落石发生的空间位置;(3)崩塌落石物理参数的反演,通过监测信号反演计算崩塌落石的速度、体积等物理参数;(4)崩塌落石的预警方法,提出崩塌落石预警模型,预测崩塌落石发生时间及地点。本文将从以上4个方面,结合本文作者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微震技术在崩塌落石监测预警应用的最近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缺陷。本文可为微震技术在地灾监测预警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落石 微震监测 监测预警 微震识别 高陡边坡
下载PDF
亚临界水体系中几种氨基酸的自降解反应
15
作者 冯亮 杨艳 +2 位作者 谢雅婷 刘双双 余爱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8,共8页
在亚临界水体系中对几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结构的氨基酸自降解行为进行研究,探讨pH对氨基酸自降解生成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及氨基酸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由于甘氨酸(Gly)、L-丙氨酸(Ala)、L-精氨酸(Arg)、L-天冬氨酸(Asp)结构简单且热稳定性... 在亚临界水体系中对几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结构的氨基酸自降解行为进行研究,探讨pH对氨基酸自降解生成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及氨基酸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由于甘氨酸(Gly)、L-丙氨酸(Ala)、L-精氨酸(Arg)、L-天冬氨酸(Asp)结构简单且热稳定性较好,在亚临界水体系中不会发生降解反应;L-丝氨酸(Ser)和L-苏氨酸(Thr)在亚临界水体系中,可通过脱羧生成中间体氨基乙醛母体,继而生成各种吡嗪类衍生物,其中包括2,3,5-三甲基吡嗪、3,5-二甲基-2-(3-甲基丁基)吡嗪和3,6-二甲基-2-乙基吡嗪等;L-苯丙氨酸(Phe)在亚临界水体系中主要生成苯甲醛、苯乙醛、苯乙酮和7-乙基-1,3,5-环庚三烯等;L-半胱氨酸(Cys)自降解会生成关键中间体巯基乙醛,再通过与各种小分子醛相互作用生成噻吩、噻唑类化合物和多硫化物。根据各体系中挥发性物质生成情况,提出了各氨基酸在亚临界水体系中挥发性物质可能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自降解 挥发性物质 亚临界水 机理
下载PDF
亏缺灌溉对河套灌区向日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16
作者 赵莎 李为萍 +4 位作者 冯梁 池曌男 张家鹏 吴怡萱 王佳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明确亏缺灌溉对向日葵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当地灌水水平为对照CK(330 mm),设置2个水分亏缺处理:轻度水分亏缺W1(210 mm)和重度水分亏缺W2(120 mm),分析亏缺灌溉对向日葵各生育期土壤表层(0~20 cm... 为明确亏缺灌溉对向日葵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当地灌水水平为对照CK(330 mm),设置2个水分亏缺处理:轻度水分亏缺W1(210 mm)和重度水分亏缺W2(120 mm),分析亏缺灌溉对向日葵各生育期土壤表层(0~20 cm)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并揭示土壤微生物与理化性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处理W1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真菌中被孢霉门等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与CK相比,W1的土壤pH值平均降低了0.13,温度和硝态氮质量比分别平均提高了1.44℃和14.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温度、pH,EC、硝态氮是影响细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温度、铵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真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EC和温度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含水率、EC和铵态氮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综上,轻度水分亏缺(W1)是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水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亏缺灌溉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扁平足患者足底压力与足底感觉特征
17
作者 冯亮 霍洪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足型人群足底压力与足底感觉之间的关系,为扁平足患者损伤评价以及运动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三维足型扫描仪,对招募的受试者进行初步筛查;根据足弓指数进行组别划分,正常足组16人,扁平足组16人。使用Footscan高频足... 目的探究不同足型人群足底压力与足底感觉之间的关系,为扁平足患者损伤评价以及运动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三维足型扫描仪,对招募的受试者进行初步筛查;根据足弓指数进行组别划分,正常足组16人,扁平足组16人。使用Foot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s单丝测试分别进行组别间的足底压力和足底感觉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扁平足组左右足弓与左右足跟内侧区域的足底压力冲量相较于正常足组存在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扁平足组第1跖骨以及足弓位置的足底感觉阈值相较于正常足组更低(P<0.05);扁平足组左脚(P=0.012,R=0.500)和右脚(P=0.021,R=0.341)足弓位置的足底感觉与足底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扁平足人群足弓降低和过度外翻的结构特点,导致其足弓和足跟内侧位置的足底压力冲量增大,足底感觉敏感性阈值降低;同时,足底感觉与足底压力之间存在相关性,足弓足底压力冲量负荷越大,足底感觉阈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足底压力 足底感觉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优化场景视角下的进化多任务优化综述
18
作者 赵佳伟 陈雪峰 +3 位作者 冯亮 候亚庆 朱泽轩 Ong Yew-Soon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1337,共13页
随着优化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传统的进化算法由于计算成本高昂和适用性有限而面临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基于知识迁移的进化多任务优化(EMTO)算法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跨任务的知识共享,同时解决多个优化问题,旨在提高进化算法... 随着优化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传统的进化算法由于计算成本高昂和适用性有限而面临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基于知识迁移的进化多任务优化(EMTO)算法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跨任务的知识共享,同时解决多个优化问题,旨在提高进化算法在应对复杂优化场景的效率。全面总结了当前进化多任务优化研究的进展,与已有综述文章相比,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深入探讨,并指出了现有文献中对优化场景视角分析的缺失。鉴于此,从优化问题的应用场景出发,对适用于进化多任务优化的场景及其基本解决策略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以帮助研究人员准确地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此外,深入讨论进化多任务优化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算法 进化多任务优化 知识迁移 复杂优化问题
下载PDF
碳排放限制的混杂最优闭环电网经济调度
19
作者 冯亮 李雪亮 +3 位作者 田文辉 赵龙 郑志杰 田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电网经济调度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碳排放限制的混杂最优闭环电网调度算法。算法在考虑火力发电机组和多分布式发电聚合体组合调度的同时,以电网实际需求响应和碳排放限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并将经济调度问题... 针对电网经济调度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碳排放限制的混杂最优闭环电网调度算法。算法在考虑火力发电机组和多分布式发电聚合体组合调度的同时,以电网实际需求响应和碳排放限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并将经济调度问题转化为混杂系统的最优控制,从而建立电网经济调度与混杂系统最优控制序列的等价一致性;推导混杂系统获取满足贝尔曼方程的最优代价函数,借助神经网络逼近最优值获得最优闭环调度序列。仿真实验验证了本调度算法的闭环有效性,能在不同初始条件和外部扰动下依然获得最优调度序列,同时仿真结果证实降低碳排放限额或提高碳排放交易价格都有助于减少电网系统的总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限制 电网闭环调度 需求响应 混杂系统 最优代价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布鲁氏菌病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冯亮 惠莹 韩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在布鲁氏菌病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熏蒸联合温...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在布鲁氏菌病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量表(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血钙、血磷、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OMAC、VAS评分、血磷、血清TBIL、IBIL、ALT、AST、RB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KSS评分、血钙水平则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期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可以有效提高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改善其关节功能,稳定机体内血清微量元素及肝功能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关节炎 温针灸 中药熏蒸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