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麦秆生物炭强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尚泽洲 胜晨静 +9 位作者 汪锐 张希夷 宋景辉 王晓娇 杨改河 冯永忠 任广鑫 韩新辉 任成杰 王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81-2392,共12页
为明确生物炭制备条件对生物炭性质及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麦秸秆(WS)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和不同KOH改性浓度条件下制备出不同类型的麦秆生物炭(WBC).研究发现,较低的热解温度能够保护WBC表面的官能团,而较高的热解温度则能... 为明确生物炭制备条件对生物炭性质及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麦秸秆(WS)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和不同KOH改性浓度条件下制备出不同类型的麦秆生物炭(WBC).研究发现,较低的热解温度能够保护WBC表面的官能团,而较高的热解温度则能够提高WBC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平均孔径.KOH改性能够向WBC表面引入─OH,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WBC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平均孔径.将制得的WBC分别添加到餐厨垃圾厌氧消化(KWAD)系统中,发现所有WBC均能够提高KWAD的总产气量.其中WS650与WS450-2的促进作用最显著,较CK分别提高了32.82%和30.01%的总产气量.在关键酶活性的研究中,发现WS450-2的辅酶F420与脱氢酶活性大大提升,这可能与其表面丰富的官能团有关.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中,WS450-2在富集厚壁菌门(Firmicutes),抑制非相关细菌方面展现了较大优势;WS650在富集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抑制非相关古菌方面展现了较大优势.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明确了WBC制备工艺和表征指标与KWAD产气动力学参数,过程参数,酶活性和微生物丰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KOH改性WBC能够通过调节挥发性脂肪酸与pH值影响沼气产量,其较大的孔容和比表面积能够更好地富集厚壁菌门(Firmicutes);高温热解WBC则能够更好地富集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改性生物炭 官能团 关键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亚东 王涛 +4 位作者 李慧 杨改河 韩新辉 冯永忠 任广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3-370,共8页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生物活性与肥力恢复过程,选择退耕种植柠条后恢复15a、30a、40a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坡耕地(CK)为对照,研究了柠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4种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碳氮磷养分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生物活性与肥力恢复过程,选择退耕种植柠条后恢复15a、30a、40a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坡耕地(CK)为对照,研究了柠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4种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碳氮磷养分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柠条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随着柠条年限的增长,脲酶、蔗糖酶活性变化比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更敏感,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对比耕地,在0~10cm土层蔗糖酶增幅可达40%,84%,109%,而脲酶增幅可达5.32,6.11,8.58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速效磷,有机碳,全氮,全磷之间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可以作为评价柠条林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柠条 土壤酶活性 土壤质量
下载PDF
结核性腹膜炎腹水LDH、ADA和T-SPOT检测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小朋 胡锦兴 +4 位作者 林兆源 蔡智群 吴碧彤 冯永忠 韩建芳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氢酶(ADA)及T细胞斑点试验(T-SPOT)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腹水LDH...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氢酶(ADA)及T细胞斑点试验(T-SPOT)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腹水LDH、ADA和T-SPOT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预测结局进行评价,分析LDH、ADA、T-SPOT及LDH+ADA+T-SPOT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ROC分析结果显示,LDH+ADA+T-SPOT的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达0.944。LDH+ADA+T-SPOT联合检测结核性腹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三项指标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LDH、ADA与T-SPOT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乳酸脱氢酶 腺苷脱氢酶 T细胞斑点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境外染疫疑似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诊断的探讨
4
作者 吴碧彤 谭守勇 +7 位作者 林兆原 冯永忠 蔡智群 韩建芳 林媛 梁小朋 罗立全 王乐玲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分析境外染疫疑似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及非新冠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7日至2020年11月1日... 目的分析境外染疫疑似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及非新冠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7日至2020年11月1日收治的符合留观病例标准的432例境外COVID-19染疫疑似人员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史、实验室和胸部CT影像检查。其中CAP患者78例(18.06%):COVID-19患者12例(2.78%),非新冠CAP患者66例(15.28%)。结果COVID-19组50.0%患者入境前14天内有新冠流行病史较CAP组(15.15%)明显增多;归国途中起病患者6例(占50.0%)较CAP组(占21.21%)明显增多;发热、畏寒、头痛较CAP组明显增多;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1.33±0.61 vs 1.98±0.67)(*10^9/L)及血小板数目(198.25±49.36 vs 260.14±79.16)(*10^9/L)较CAP组明显降低;COVID-19组病变多累及双肺多叶,多位于胸膜下,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表现为主(50.0%)。CAP组病变多累及单侧肺单叶,多任意分布,渗出样表现为主(63.64%)。结论境外染疫疑似人员CAP发病率高,COVID-19是CAP其中一种。尽早开展核酸检测及胸部CT影像学检查,排除COVID-19,并行血常规检查,排除非新冠的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临床特点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化肥施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房珊琪 杨珺 +5 位作者 强艳芳 王彦东 席建超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化肥施用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加强化肥施用风险管控,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级2002—2014年化肥施用量及耕地面积年鉴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运用化肥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水...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化肥施用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加强化肥施用风险管控,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级2002—2014年化肥施用量及耕地面积年鉴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运用化肥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水源地化肥投入的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和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4年水源地化肥施用明显过量且逐年增加,净增长214.44 kg·hm^(-2),年平均增长率为3.03%。水源地化肥施用强度是发达国家化肥施用安全标准上线的2.74倍,是全国化肥施用强度平均值的1.50倍,是我国生态县建设化肥施用负荷标准的2.47倍,且区域间存在差异。水源地整体化肥施用的风险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从2002年的0.67增至2014年的0.74,增幅为10.45%。多数地区化肥施用风险程度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其中西峡县、城固县、汉滨区和邓州市处于严重风险状态,宁陕县、神农架林区和紫阳县处于安全状态。水源地氮肥施用整体处于中等风险状态,磷肥施用风险整体处于低风险和尚安全状态。研究区化肥施用负荷过高是由体制、政策、技术、观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种植模式、施肥技术及管理方式是其直接原因,而农业体制和政策是其内在原因。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化肥施用进行"控量增效"管理,如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和农技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普及推广配方施肥及测土施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化肥施用负荷 时空特征 环境风险评价 水源地
下载PDF
施氮量对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谢呈辉 马海曌 +7 位作者 许宏伟 徐郗阳 阮国兵 郭峥岩 宁永培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3-477,共15页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糜子生长规律、产量表现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分析糜子形态特征与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同时确定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的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以宁糜9号为材料,2019年设0 (N0)、90 (N1)、120 (N2)和150...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糜子生长规律、产量表现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分析糜子形态特征与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同时确定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的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以宁糜9号为材料,2019年设0 (N0)、90 (N1)、120 (N2)和150 kg hm^(-2) (N3)纯氮水平,2020年增设180 (N4)和210 kg hm^(-2) (N5)纯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糜子各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但当施氮量超过150kghm^(–2)时,除茎粗和叶面积外,其余各生长指标出现下降趋势;根冠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再略微下降趋势,多数生育时期在N2处理根冠比达最小值,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为0.119、0.087、0.054和0.052。施氮显著促进糜子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增加,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趋势,N2、N3处理促进效果最佳;N2、N3处理糜子产量分别为2979.41kghm^(–2)、3084.67 kg hm^(-2),较N0处理分别增产76.22%、83.21%。糜子的氮素收获指数、氮肥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在N2处理表现较好,分别为60.23%、61.81%、10.77 kg kg^(-1)、24.83 kg kg^(-1)。进一步分析发现,糜子产量与各生长指标显著正相关,各生长指标之间显著正相关,根系形态特征与氮素积累量显著正相关,表明施氮可以通过改善糜子根系形态特征来促进氮素吸收,进一步促进冠层的生长,从而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因此,适量施氮明显改善糜子生长状况、提高产量,并且有效平衡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综合来看,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的合理施氮量为120~150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糜子 生长 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不同农林景观配置模式小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宇丹 王涛 +4 位作者 韩新辉 杨改河 冯永忠 任广鑫 王晓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277,共6页
以黄土丘陵区4种不同农林景观配置模式下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共6个方面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 以黄土丘陵区4种不同农林景观配置模式下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共6个方面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个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及单位面积量分别为:金佛坪2 477.5万元·a^(-1)(71 102.9元·hm^(-2)·a^(-1))、五里湾3 851.7万元·a^(-1)(65 476.6元·hm^(-2)·a^(-1))、庙咀沟4 919.6万元·a^(-1)(67 612.1元·hm^(-2)·a^(-1))、高西沟2 652.7万元·a^(-1)(56 570.0元·hm^(-2)·a^(-1))。服务功能价值以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为主,不同农林景观配置模式的生态效益大小顺序为:林草>"林草+果园">"林草+耕地">"林草+粮果兼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小流域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估算
下载PDF
Pretreatment of Rice Straw by Hydrogen Peroxide for Enhanced Methane Yield 被引量:8
8
作者 SONG Zi-lin YAG Gai-he +2 位作者 feng yong-zhong REN Guang-xin HAN Xin-hu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258-1266,共9页
A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hydrogen peroxide (H2O2) was optimized to enhance the bio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rice straw and increase biogas yield. A determin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predicted optimal c... A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hydrogen peroxide (H2O2) was optimized to enhance the bio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rice straw and increase biogas yield. A determin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predicted optimal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was implement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effects of biodegradation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time (PT), H2O2 concentration (HC), and substrate to inoculum ratio (S/I) on methane yield were investigated. The lignin,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of rice straw were significantly degraded with increasing HC.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use of pretreated rice straw in anaerobic digestion were a 6.18-d PT, 2.68% HC (w/w total solid), and 1.08 S/I; these conditions result in a methane yield of 288 mL g-1 volatile solids (VS). A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95.2% was obtained,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used to predict the anabolic digestion process has a favorable fit with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The determination experiment resulted in a methane yield of 290 mL g-1 VS, 88.0% higher than that of untreated rice straw. Thus, H2O2 pretreatment of rice straw can be used to improve methane yields during bioga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peroxide PRETREATMENT methane yiel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下载PDF
纸机综合控制与节能改造的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薛超 冯永忠 +2 位作者 雷道东 周安乡 徐力 《中华纸业》 CAS 2018年第8期34-40,共7页
介绍一5000t/a产能造纸生产线的综合技术改造。项目由集中打浆控制系统、纸机热泵供汽系统、高速分切机控制系统、绝干上浆量控制系统、纸机传动系统和车间D CS主系统六个部分组成。改造后收到了预期效果,蒸汽单耗下降15%以上,电能消耗... 介绍一5000t/a产能造纸生产线的综合技术改造。项目由集中打浆控制系统、纸机热泵供汽系统、高速分切机控制系统、绝干上浆量控制系统、纸机传动系统和车间D CS主系统六个部分组成。改造后收到了预期效果,蒸汽单耗下降15%以上,电能消耗下降10%,主要工序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年综合效益可望达到3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用纸纸机 改造 打浆控制系统 纸机热泵供汽系统 上浆量控制系统 纸机传动系统 车间DCS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玉帆 刘伟超 +8 位作者 李佳欣 苏玉博 简俊楠 杨改河 任成杰 冯永忠 任广鑫 王晓娇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451,共8页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选择恢复13 a的人工刺槐林以及临近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不同温度处理(15、25和35℃)下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出先剧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有...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选择恢复13 a的人工刺槐林以及临近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不同温度处理(15、25和35℃)下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出先剧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有机碳累计释放量表现为培养初期增加迅速,后期逐渐缓慢;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其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为1.52,而刺槐林地仅为1.38.通过单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刺槐林地和坡耕地土壤矿化潜力Cp分别在2.02~4.32g·kg^(-1)和1.25~3.17g·kg^(-1)之间,即刺槐林的矿化潜力更高.培养期内各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刺槐林地大于坡耕地,土壤累计碳释放量与MBC和D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Q_(10)(15~25℃)与SOC、EOC含量和SWC均呈线性关系(P<0.05).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下黄土丘陵区土壤碳固存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矿化 温度 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 有机碳组分
原文传递
刺槐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的变化及与碳库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文杰 张祯皎 +7 位作者 赵雅萍 许淼平 任成杰 杨改河 冯永忠 任广鑫 王晓娇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0-1058,共9页
为揭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与碳组分的响应关系,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碳库组分、碳降解酶活性、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的特征,探讨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的变化及与碳库组分的关系.... 为揭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与碳组分的响应关系,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碳库组分、碳降解酶活性、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的特征,探讨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的变化及与碳库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微生物呼吸(MR)随刺槐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微生物代谢熵(qCO_(2))随刺槐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微生物熵(qMB)则相反;土壤碳降解酶在恢复初期显著增加,但在恢复后期氧化酶(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ER)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含量随刺槐林龄增加显著增加,活性有机碳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表明,土壤碳降解酶、碳库组分同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qCO_(2)和qMB)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水解酶(BG+CBH)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惰性和活性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氧化酶(PO+PER)与黏粒和微生物呼吸显著正相关;惰性有机碳是植被恢复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的关键环节.综上所述,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会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稳定,并对土壤的碳汇具有积极的正效应.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脆弱生境区域土壤碳库转化规律及调控机制,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刺槐林 碳降解酶 碳库组分 微生物呼吸 微生物熵值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原文传递
氮肥和秸秆还田方式对麦玉轮作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许宏伟 李娜 +5 位作者 冯永忠 任广鑫 谢呈辉 吕宏菲 马星霞 郝嘉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668-5676,共9页
为探究氮肥和秸秆还田方式对N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在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常规施氮(G)和减量施氮(70%G);副区为秸秆不还田(N)、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生物炭(SB),分析对N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及与... 为探究氮肥和秸秆还田方式对N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在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常规施氮(G)和减量施氮(70%G);副区为秸秆不还田(N)、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生物炭(SB),分析对N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及与相关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季和玉米季各处理在施肥后第5~16d内相继出现N2O排放高峰,在降雨后也出现N2O排放峰值.N2O通量和土壤温度、NH4+-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同等施氮水平下,S处理增加了N2O排放量,SB处理可降低N2O排放量,S和SB处理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且SB增产幅度更大;70%G水平的N2O年排放量较G水平减少了40%~48%,而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综合考虑,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30%配合秸秆+生物炭,在保证作物高产的同时,N2O减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秸秆还田 生物炭 N2O排放 产量
原文传递
模拟增温和降雨增加对撂荒草地土壤胞外酶活性及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兴 钟泽坤 +7 位作者 简俊楠 张硕宏 杨改河 任成杰 冯永忠 任广鑫 王晓娇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12-2821,共10页
土壤胞外酶活性是催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限速步骤,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聚焦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通过测... 土壤胞外酶活性是催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限速步骤,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聚焦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酶活性,探究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增温、增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β-1,4-葡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然而,土壤β-1,4-木糖苷酶(BX)活性在气候变化处理下却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增温处理的增幅最大,达到了63.15%.增温增雨的交互显著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增加了34.32%、12.97%和44.86%.增温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ER)活性,而增雨显著降低了PER酶活性,增雨以及增温增雨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这主要归因于植物群落科组成的变化.增雨和增温增雨处理下碳降解酶活性∶氮降解酶活性(CEs∶NEs)和氮降解酶活性∶磷降解酶活性(NEs∶PEs)显著降低,而碳降解酶活性∶磷降解酶活性(CEs∶PEs)在增温、增雨及其交互作用下均显著降低,增雨以及增温增雨处理下土壤酶化学计量的向量长度均低于对照处理,且向量角度均大于对照处理,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暖湿条件下的碳限制和氮限制程度有所减弱.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引起酶活性及计量特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气候变化下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植被群落科组成的变化,尤其是木质素含量较低且具有固氮能力的豆科植物数量的增加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会减弱土壤微生物的碳氮限制,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脆弱生境地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限制情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撂荒草地 土壤胞外酶活性 酶计量比 养分需求和限制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宋佳杰 徐郗阳 +4 位作者 白金泽 于琦 程伯豪 冯永忠 任广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39-4847,共9页
为探究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不还田(S0)和秸秆还田(S);副区为:不施肥(WF)、氮肥(NF)和氮磷肥(NPF).应用生态化学计量的方法,探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下土壤碳氮磷含量... 为探究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不还田(S0)和秸秆还田(S);副区为:不施肥(WF)、氮肥(NF)和氮磷肥(NPF).应用生态化学计量的方法,探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下土壤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秸秆和施肥互作对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S_(0)WF处理相比,SNPF处理显著提高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P<0.05).秸秆和年份互作对表层(0~20 cm)土壤全氮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在2021年SWF处理下表层(0~20 cm)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S_(0)WF(P<0.05).秸秆和施肥及其互作对20~4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20~40 cm土壤全磷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SWF处理相比,SNPF处理显著增加了20~40 cm土层全磷含量(P<0.05).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也产生显著影响.与S_(0)WF处理相比,S_(0)NPF处理能够降低表层(0~20 cm)土壤C∶N,提高表层(0~20 cm)土壤C∶P和N∶P.与SWF处理相比,SNF处理能够降低表层(0~20 cm)土壤C∶N.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冬小麦产量也产生显著影响,2020年和2021年SNPF处理与S_(0)WF处理相比分别增产24.23%和28.9%.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C∶N(P<0.05)和C∶P(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和N∶P与处理年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综上所述,在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氮磷肥处理(SNPF)会改善土壤养分,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同时提高产量.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磷肥(SNPF)是优化区域农田养分管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化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之甘肃省山丹县祁连山浅山区生态修复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永忠 薛强 +1 位作者 吴翠霞 牛斌 《甘肃地质》 2021年第3期29-34,共6页
祁连山在中国西部处于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北方及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屏障之一。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在整个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及人为损坏、超载放牧等负面因素的影... 祁连山在中国西部处于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北方及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屏障之一。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在整个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及人为损坏、超载放牧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受到一定的破坏,为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本文从山丹县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恢复与保护入手,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同时分析了近年来对区域植被恢复与保护的策略及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祁连山 浅山区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