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及驱油效果评价
1
作者 王牧原 李勇 +5 位作者 吴克柳 陈掌星 李靖 冯东 朱清源 郭世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7,共12页
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孔隙类型多样,水驱采出程度差异较大,其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基于孔喉频度分布曲线定性分类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通过数字岩心技术建立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的方法,明确了中东某地区孔隙型碳酸盐岩孔喉特... 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孔隙类型多样,水驱采出程度差异较大,其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基于孔喉频度分布曲线定性分类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通过数字岩心技术建立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的方法,明确了中东某地区孔隙型碳酸盐岩孔喉特征,并开展水驱油室内物理实验,阐明了不同类型岩心采出程度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分为偏粗单峰型、偏细单峰型Ⅰ、偏细单峰型Ⅱ、偏粗双峰型及多峰型,储集性能与岩心均质性无显著关系,非单峰型的单相渗流能力优于单峰型,且单峰型随岩心均质性增强,单相渗流能力变差。②非单峰型的平均配位数和平均孔喉比均高于单峰型,且单峰型随着岩心均质性的增强,平均配位数和平均孔喉比降低。所有类型随喉道半径增加,孔喉比上限呈下降趋势;随孔隙半径增加,配位数上限呈指数型上升。③宏观上,岩心均质性为驱油效率主控因素;微观上,非单峰型在大孔喉处的高连通性以及小孔喉处的大孔喉比是导致其驱油效率显著低于单峰型的根本原因,且孔喉尺寸是单峰型驱油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 微观孔隙结构 数字岩心 定量表征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低频InSAR的改进空变维纳预滤波算法
2
作者 夏路福 冯东 +2 位作者 李建鹏 安道祥 周智敏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为了提高低频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干涉相位图质量,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空变维纳预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改进了空变维纳预滤波算法的滤波器结构,通过改变了参数估计方法,减少了计算量,提... 为了提高低频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干涉相位图质量,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空变维纳预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改进了空变维纳预滤波算法的滤波器结构,通过改变了参数估计方法,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其次,引入了迭代处理,从而有效提升了预滤波处理效果;最后,联合公共带预滤波处理方法,去除多余噪声,进一步提升干涉相位图质量。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经过本文所提算法处理后,在未缩减频谱范围的前提下,可使相干系数和干涉相位图质量得到提升,从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预滤波 相干系数 干涉相位图
下载PDF
浅埋煤层过沟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3
作者 李民峰 雷方超 +3 位作者 侯恩科 杜超杰 冯栋 刘凡凡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黄土沟壑区溃水水害是浅埋煤层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安山煤矿煤层埋藏浅、局部沟道所在区域5-2煤层顶板距离地表不足30 m,为了解决黄土沟壑区工作面过沟开采可能遇到的水害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工作面过沟开采时的覆岩破坏特征... 黄土沟壑区溃水水害是浅埋煤层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安山煤矿煤层埋藏浅、局部沟道所在区域5-2煤层顶板距离地表不足30 m,为了解决黄土沟壑区工作面过沟开采可能遇到的水害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工作面过沟开采时的覆岩破坏特征,提出了研究区过沟开采时冒裂安全性分区标准,并基于分区结果提出了预防工作面过沟开采发生溃水水害事故的防治技术,过沟开采防治技术包括采前筑坝截流引流,采后工作面地表裂缝修复等,并在工作面过沟开采区域成功地进行了防治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防治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工作面过沟开采溃水水害。研究成果对榆神矿区工作面安全、绿色高效过沟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沟开采 黄土沟壑区 地裂缝修复 截流引流
原文传递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微观驱气效率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克柳 朱清源 +5 位作者 陈掌星 李靖 冯东 王牧原 郭世强 郭豫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储量丰富,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油气产区重要的开发对象,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中后期普遍面临水侵影响,将引起驱气效率和采收率下降等问题。为此,首先通过耦合流体流动方程和界面追踪方程...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储量丰富,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油气产区重要的开发对象,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中后期普遍面临水侵影响,将引起驱气效率和采收率下降等问题。为此,首先通过耦合流体流动方程和界面追踪方程,建立了孔隙尺度水气非混相流动模型,然后基于随机生长4参数法生成的非均质多孔介质模拟了水驱气过程,最后明确了剩余气的分布和形成机理,并探讨了微观驱气效率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剩余气的分布包括盲端剩余气、孔喉间剩余气和簇状剩余气,其比例和规模受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和毛细管数共同控制,通过改变生产压差,打乱原有压力系统及气体膨胀,能进一步动用剩余气,进而提高微观驱气效率;②微观驱气效率与渗流过程密切相关,每一条水相优势通道的形成或扩大都会引起出口含水率的急剧上升并使驱气效率的增速变缓;③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特征是确定的,通过优化毛细管数改变界面推进模式能有效提高微观驱气效率。结论认为,对于实际气井,应基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特征,揭示气水界面推进力学机制的演变规律,进而确定最优毛细管数;明确孔隙尺度水气渗流特征及微观驱气物理机制,有助于指导气藏提高采收率方案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 孔隙尺度 数值模拟 水气渗流 界面追踪 剩余气 驱气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KMT2D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鸿斌 贺宝忠 +2 位作者 侯琳 冯东 樊茂宇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73-376,382,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并根据随访3年预后情...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并根据随访3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n=88)、预后不良亚组(n=38),另外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志愿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KMT2D表达水平,Cox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KMT2D对前列腺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KMT2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8.504/<0.001);预后不良亚组血清KMT2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P=6.601/<0.001);Gleason评分>7分、有微血管侵犯、TNM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KMT2D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Gleason评分≤7分、无微血管侵犯、TNM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3.958/<0.001、2.292/0.024、3.022/0.003、5.982/<0.001);KMT2D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KMT2D高表达患者(χ^(2)/P=10.112/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MT2D高表达、Gleason评分>7分、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245(1.019~1.521)、1.063(1.010~1.119)、1.152(1.053~1.261)、1.474(1.127~1.928)]。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KMT2D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敏感度为0.680,特异度为0.908,约登指数为0.588。结论KMT2D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对于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研究进展
6
作者 冯东 郝思语 +2 位作者 谢于辉 谢德龙 曾天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能源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其中,电解质作为决定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关键材料之一,承担着电池内部电荷传递的功能,对电池的各项使用性能有... 能源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其中,电解质作为决定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关键材料之一,承担着电池内部电荷传递的功能,对电池的各项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对电解质的分类、性能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现研究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出电解质未来面临的挑战,并对电解质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供电部件 电解质 电荷传递
原文传递
低强度电刺激对神经损伤性ED大鼠勃起功能影响
7
作者 李鸿斌 冯东 +2 位作者 侯琳 邢建东 张延兵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评估低强度电刺激(LIES)对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勃起功能(EF)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BCNI)组和LIES+BCNI组,每组10只大鼠。LIES治疗7 d后,通过对比大鼠最大海绵体内压/平均动脉压(I... 目的评估低强度电刺激(LIES)对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勃起功能(EF)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BCNI)组和LIES+BCNI组,每组10只大鼠。LIES治疗7 d后,通过对比大鼠最大海绵体内压/平均动脉压(ICP_(max)/MAP)评估阴茎EF变化;通过ELISA试剂盒测量海绵体内活性氧(ROS)蛋白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查海绵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评估海绵体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BCNI组大鼠ICP_(max)/MAP降低(P<0.05);与BCNI组比,BCNI+LIES组大鼠ICP_(max)/MAP升高(P<0.05)。与Sham组相比,BCNI组大鼠海绵体ROS含量增高(P<0.05);与BCNI组比,BCNI+LIES组大鼠海绵体ROS含量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BCNI组大鼠海绵体TGF-β1、IL-6和CRP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BCNI组比,BCNI+LIES组大鼠海绵体TGF-β1、IL-6和CRP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BCNI组海绵体内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BCNI组比,BCNI+LIES组大鼠海绵体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LIES治疗不仅改善BCNI后大鼠EF,而且对海绵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包括防止氧化应激、炎症和平滑肌细胞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勃起功能障碍 海绵体 大鼠
下载PDF
榆神府矿区采煤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晓深 侯恩科 +6 位作者 冯栋 从通 侯鹏飞 陈秋计 王建文 李民峰 谢永利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3,共10页
榆神府矿区是陕北一个重要的原煤产地,煤炭开发利用规模大、强度高,但区内生态环境脆弱,采煤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尤为显著.为全面掌握榆神府矿区采煤地表裂缝“静”、“动”态发育规律、揭示其形成机理,以榆神府矿区的安山煤矿、柠... 榆神府矿区是陕北一个重要的原煤产地,煤炭开发利用规模大、强度高,但区内生态环境脆弱,采煤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尤为显著.为全面掌握榆神府矿区采煤地表裂缝“静”、“动”态发育规律、揭示其形成机理,以榆神府矿区的安山煤矿、柠条塔煤矿和小保当一号井的典型工作面为对象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裂缝分为台阶型、挤压隆起型、滑动型和拉张型4种类型以及“塌陷槽”、“平行并列”2种组合方式;(2)榆神府矿区地表裂缝平面展布规律具有相对统一性,而地表裂缝表现特征具有差异性,且与采深采厚比呈负相关关系;(3)极浅埋煤层开采、浅埋煤层开采以及中深埋煤层开采地表裂缝分别具有滞后回采位置1.0 m、超前回采位置8.5 m和滞后回采位置30.14 m的动态展布规律,且地表裂缝滞后距与采深采厚比之间存在多项式的函数关系;(4)边界裂缝和面内正向坡裂缝具有“只开不合”的活动特征,面内逆向坡裂缝具有“先开后合”的活动特征,面内平坦区裂缝则具有“先开后合再开”和“先开后合”两种裂缝活动特征,平均活动时间3.7~7.0 d;裂缝“先开后合再开”的活动受覆岩运移控制,“只开不合”和“先开后合”的裂缝活动受地表移动变形控制,而斜坡裂缝活动机理则与坡体滑移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榆神府矿区地表裂缝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地表裂缝 发育规律 形成机理 榆神府矿区
下载PDF
基于改进LBM的气液自发渗吸过程中动态润湿效应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晟庭 李靖 +5 位作者 陈掌星 张涛 吴克柳 冯东 毕剑飞 朱上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5-368,共14页
微通道内气液自发渗吸是广泛发生在自然界及诸多工业领域的物理现象,而动态接触角是影响整个渗吸过程的关键因素.针对该问题,本文使用改进的伪势多相流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直接捕捉微通道内气液自发渗吸过程中的实时接触角,并分析接... 微通道内气液自发渗吸是广泛发生在自然界及诸多工业领域的物理现象,而动态接触角是影响整个渗吸过程的关键因素.针对该问题,本文使用改进的伪势多相流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直接捕捉微通道内气液自发渗吸过程中的实时接触角,并分析接触角的动态变化特性及其对渗吸长度的影响.首先,本文在原始的伪势多相流LBM的基础上耦合Peng-Robinson(PR)状态方程,改进流体−流体作用力以及流−固作用力格式,并采用精确差分方法将外力添加至LBM框架中.然后,通过校准模型的热力学一致性,模拟测试界面张力,静态平衡接触角等界面现象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建立的模拟方法,在水平方向上模拟微通道内气液自发渗吸过程.结果表明:渗吸过程中的接触角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在渗吸初期,因受到惯性力的影响存在较大波动;随着渗吸距离的增大,其逐渐减小并趋近于静态平衡接触角.渗吸过程中的接触角与微通道尺寸及静态接触角有关,随着微通道宽度增大,实时的动态接触角与静态接触角相差大;随着静态接触角增大,实时的动态接触角与静态接触角的相差增大.此外,忽略动态接触角的Lucas-Washburn(LW)方程所预测的弯液面位置与模拟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利用模拟得到实时动态接触角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校正LW方程,校正后的LW方程预测的弯液面位置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自发渗吸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动态接触角 微通道 Lucas-Washburn 方程
下载PDF
绿色经济、资产泡沫与最优政策:基于带有多部门资产泡沫的动态一般均衡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基航 董丰 贾珅 《经济学报》 2023年第1期47-84,共38页
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回答发展绿色经济与经济增长和家庭福利之间的关系,并求解对应的最优政策水平。通过构建包含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在绿色部门中引入资产泡沫,发现绿色泡沫的出现能够缓解绿色部门... 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回答发展绿色经济与经济增长和家庭福利之间的关系,并求解对应的最优政策水平。通过构建包含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在绿色部门中引入资产泡沫,发现绿色泡沫的出现能够缓解绿色部门的流动性约束,从而带来绿色部门相对传统部门的规模扩张。但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经济增速会下降,这取决于泡沫的信贷放松效应和再分配效应。同样,针对绿色部门的补贴政策也有可能使得绿色部门扩张和经济增速下降同时出现。随着家户对绿色部门偏好的增加,虽然最优政策水平下所隐含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但是居民的福利水平是上升的。本文所构建的模型框架也可用以讨论高质量发展和绿色经济的关系,以及更加广泛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问题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资产泡沫 经济增长 最优政策 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
下载PDF
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东 唐永槐 +3 位作者 李阳 李相方 李东海 贾红娟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1期27-31,43,共6页
针对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储层压力低、吸附气含量高以及压恢测试难导致的动态储量预测难这一问题,在传统流动物质平衡法的基础上,运用油气渗流理论和油气藏工程方法,建立了适合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动态储量计算的流动物质平衡模型,并结合... 针对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储层压力低、吸附气含量高以及压恢测试难导致的动态储量预测难这一问题,在传统流动物质平衡法的基础上,运用油气渗流理论和油气藏工程方法,建立了适合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动态储量计算的流动物质平衡模型,并结合实际生产资料,评价了实际陆相页岩气井的动态储量。结果表明:1)传统流动物质平衡法忽略了天然气压缩系数(C_(g))和黏度(μ_(g))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低压、高吸附量的条件下极为显著;2)忽略页岩气降压过程中μ_(g)C_(g)的变化以及吸附气解吸效应,将导致预测的动态储量偏低;3)以延安地区某陆相页岩气井为例,利用建立的评价方法预测得到该井动态储量为2.2×10^(7)m^(3),比传统方法高10%;同时也表明该井所在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该研究对于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生产制度制定和产量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物质平衡 低压 吸附解吸 动态储量
下载PDF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及工作面疏放水后涌水量分段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磊 雷方超 +3 位作者 侯恩科 路波 冯栋 赵凯兴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123,共10页
风化基岩与烧变岩含水层严重威胁着陕北侏罗纪煤田矿井的安全生产,精确预测其富水性与工作面涌水量对矿井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风化基岩与烧变岩含水层,以陕西红柳林煤矿15217工作面所在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含水层... 风化基岩与烧变岩含水层严重威胁着陕北侏罗纪煤田矿井的安全生产,精确预测其富水性与工作面涌水量对矿井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风化基岩与烧变岩含水层,以陕西红柳林煤矿15217工作面所在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含水层厚度、岩性组合指数、岩石烧变及风化程度指数、岩心采取率为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蝠鲼觅食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含水层富水性预测方法,通过对风化基岩与烧变岩含水层富水性的精准分区预测,将工作面划分为不同富水等级的区段。在此基础上,分析经过长时间井下疏放水后的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动静储量法对工作面不同富水等级区段的涌水量进行预测,与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涌水量实测数据相比,涌水量预测结果误差整体较小,介于0.30~6.98 m3/h,表明此预测方法可行度与准确率较高,为红柳林煤矿及类似条件矿井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基岩 烧变岩 富水性 评价指标 蝠鲼觅食优化算法 涌水量预测 侏罗纪煤田
下载PDF
黄河中游榆神府矿区采动含水层失水模式及保护技术
13
作者 谢晓深 侯恩科 +5 位作者 王双明 赵兵朝 龙天文 冯栋 侯鹏飞 张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7-207,共11页
“煤-水”矛盾已成为制约榆神府矿区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主要因素。为缓解区内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矛盾,切实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榆神府矿区内典型煤矿为例,研究揭示了煤水赋存特点,构建了采动含水层失水模式,初步探讨了水... “煤-水”矛盾已成为制约榆神府矿区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主要因素。为缓解区内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矛盾,切实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榆神府矿区内典型煤矿为例,研究揭示了煤水赋存特点,构建了采动含水层失水模式,初步探讨了水资源保护整体思路和技术。研究成果表明:榆神府矿区内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2大类水资源。地表水以海子、地表径流以及泉的形式赋存,地下水则有萨拉乌苏组潜水、烧变岩水和风化基岩水3种重要类型。按照含水层与导水裂隙带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低位含水层和高位含水层2类。低位含水层失水模式为导通漏失型,高位含水层存在非导通垂向渗失和渗流溢出蒸发散失型2种失水模式,前者发生于高位承压含水层中,后者则主要是高位潜水含水层的失水模式。低位含水层可通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控制技术、采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实现水资源保护,高位含水层可通过人工隔水层再造、离层注浆以及协调开采技术实现水资源保护。对于无法实施原位保护流入采空区的水则可通过地下水库存储、净化循环利用和深部回灌等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处理间接实现水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含水层 失水模式 水资源保护 榆神府矿区
下载PDF
页岩气有机质和无机质吸附能力定量表征
14
作者 陈掌星 冯东 +4 位作者 吴克柳 李靖 彭岩 贾新峰 东晓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5,共11页
以PR状态方程和CH 4分子与孔隙壁面作用势能为基础,通过引入局部密度函数理论,表征纳米孔隙中CH 4分布特征,进一步耦合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孔径分布特征及与CH 4相互作用的差异性,建立考虑页岩非均质性的CH 4吸附评价模型,并将模型预... 以PR状态方程和CH 4分子与孔隙壁面作用势能为基础,通过引入局部密度函数理论,表征纳米孔隙中CH 4分布特征,进一步耦合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孔径分布特征及与CH 4相互作用的差异性,建立考虑页岩非均质性的CH 4吸附评价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机质孔的吸附能力强于无机质孔,两类孔隙中吸附相的比例以及差异随孔隙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孔径为2 nm的孔隙中,有机质孔和无机质孔中吸附气占比分别为80%和62%;在孔径为20 nm的孔隙中,比例分别降至13%和10%;此外,有机质和无机质对吸附气的贡献不仅受孔隙表面性质的影响,而且受孔径分布特征特别是小孔隙(孔径小于20 nm)发育程度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吸附 有机质 无机质 孔径分布特征 局部密度函数
下载PDF
冷泉渗漏对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地球化学识别的影响--以南海东北部F站位活动冷泉为例
15
作者 李牛 邸鹏飞 +1 位作者 冯东 陈多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V、Re、Ni、Co、Cr)已被广泛用于判别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计算上覆水体和大气层中的氧气浓度。然而海底冷泉活动由于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硫化氢可以导致这些元素指示的氧化还原信号发生变化和模糊,进而影...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V、Re、Ni、Co、Cr)已被广泛用于判别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计算上覆水体和大气层中的氧气浓度。然而海底冷泉活动由于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硫化氢可以导致这些元素指示的氧化还原信号发生变化和模糊,进而影响氧化还原状态判别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对南海活动冷泉F站位海底3根插管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冷泉活动区海底沉积物相比正常海底环境普遍表现为较高的Mo含量,并指示孔隙水为硫化环境,表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形成的硫化氢对沉积物中Mo富集具有促进作用。冷泉沉积物的U/Th、V/Cr和Ni/Co显示底层海水具有较高的氧浓度,与正常海底特征相一致。但是V/(V+Ni)>0.7指示了沉积物形成时的环境缺氧,可能与陆源碎屑中较低的Ni含量有关。冷泉沉积物Re/Mo比值接近现代海水值,与现代海洋硫化盆地的特征类似,指示了冷泉附近海洋硫化分层特征。因此冷泉活动区海底沉积物的Re和Mo容易受到甲烷渗漏的影响,不能可靠指示真实的氧化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氧化还原条件 地球化学指标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 南海
下载PD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ased deep learning model to predict multiple firings in double-stapled colorectal anastomosis 被引量:1
16
作者 Zheng-Hao Cai Qun Zhang +7 位作者 Zhan-Wei Fu Abraham Fingerhut Jing-Wen Tan Lu Zang feng dong Shu-Chun Li Shi-Lin Wang Jun-Jun 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3年第3期536-548,共13页
BACKGROUND Multiple linear stapler firings during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after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anastomotic leakage(AL).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BACKGROUND Multiple linear stapler firings during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after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anastomotic leakage(AL).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preoperatively the need for multiple linear stapler cartridges during DST anastomosis.AIM To develop a deep learning model to predict multiple firings during DST anastomosis based on pelv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ETHODS We collected 9476 MR images from 328 mid-low rect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LAR with DST anastomosis,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set(n=260)and testing set(n=68).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adopted to create a clinical model using six factors.The sequence of fast spin-echo T2-weighted MRI of the entire pelvis was segmented and analyzed.Pure-image and clinical-image integrated deep learning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egmentation tool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Sensitivity,specificity,accurac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and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was calculated for each model.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3 linear stapler cartridges was 17.7%(58/328).The prevalence of AL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3 cartridges compared to those with≤2 cartridges(25.0%vs 11.8%,P=0.018).Preoperativ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5 ng/mL(OR=2.11,95%CI 1.08-4.12,P=0.028)and tumor size≥5 cm(OR=3.57,95%CI 1.61-7.89,P=0.002)were recognized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use of≥3 linear stapler cartridges.Diagnostic performance was better with the integrated model(accuracy=94.1%,PPV=87.5%,and AUC=0.88)compared with the clinical model(accuracy=86.7%,PPV=38.9%,and AUC=0.72)and the image model(accuracy=91.2%,PPV=83.3%,and AUC=0.81).CONCLUSION MRI-based deep learning model can predict the use of≥3 linear stapler cartridges during DST anastomosis in laparoscopic LAR surgery.This model might help determine the best anastomosis strategy by avoiding DST when there is a high probability of the need for≥3 linear stapler cart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earning Image-rea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edictive model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Linear stapler Rectal cancer Laparoscopic surgery Low anterior resection Anastomotic leakage
下载PDF
机载多通道广角凝视SAR地面动目标指示技术研究
17
作者 安道祥 葛蓓蓓 +3 位作者 王武 陈乐平 冯东 周智敏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9-1201,共23页
机载广角凝视合成孔径雷达(WasSAR)是一种可对观测区域实施多角度长时间凝视成像探测的新兴SAR成像技术。将机载WasSAR成像与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MTI)技术相结合,则可对重点区域内出现的地面运动目标实施持续成像跟踪监视,从而获取准确... 机载广角凝视合成孔径雷达(WasSAR)是一种可对观测区域实施多角度长时间凝视成像探测的新兴SAR成像技术。将机载WasSAR成像与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MTI)技术相结合,则可对重点区域内出现的地面运动目标实施持续成像跟踪监视,从而获取准确的动态感知信息。该文首先建立了机载多通道WasSAR动目标回波模型,分析了WasSAR动目标特性;然后,通过采用偏移相位校正和改进二维自适应校正方法,消除了载机姿态误差与通道非均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载多通道Was SAR动目标检测跟踪算法,实现了复杂路况上行驶动目标的准确检测与跟踪;最后,提出了机载多通道WasSAR动目标行驶轨迹重构算法,实现了起伏路面下的动目标行驶轨迹精确重构。此外,该文中给出了作者团队利用自主研制机载多通道WasSAR-GMTI系统开展的外场飞行试验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地面运动目标持续跟踪监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后续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凝视SAR 地面运动目标指示 误差校正 动目标检测跟踪 行驶轨迹重构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融合的双驱动渗流代理模型构建
18
作者 毕剑飞 李靖 +5 位作者 吴克柳 高艳玲 陈掌星 冯东 张晟庭 李相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渗流代理模型的构建是油气藏模拟技术研究的前沿方向,而目前广泛使用的纯数据驱动渗流代理模型无理论支撑,对数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渗流代理模型的发展。为此提出了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相融合的双驱动渗流代理模型,... 渗流代理模型的构建是油气藏模拟技术研究的前沿方向,而目前广泛使用的纯数据驱动渗流代理模型无理论支撑,对数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渗流代理模型的发展。为此提出了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相融合的双驱动渗流代理模型,其在纯数据驱动渗流代理模型的基础上,融合油气渗流理论,模拟预测油气渗流过程。结果表明:相较于纯数据驱动渗流代理模型,即使训练数据极度稀疏,双驱动渗流代理模型仍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通过在训练数据中加入不同等级的干扰噪声,验证了双驱动渗流代理模型的鲁棒性优于纯数据驱动渗流代理模型;通过迁移学习,将训练好的双驱动渗流代理模型应用到新的渗流场,实现了快速收敛并节省了计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模拟 代理模型 渗流理论 噪声干扰 迁移学习
下载PDF
电子封装用钢基体外壳除氢研究
19
作者 张玉君 黄志刚 +5 位作者 王吕华 李培培 赵亚东 冯东 赵飞 张志成 《中国集成电路》 2023年第4期78-82,91,共6页
钢基体(如10#钢)外壳在混合集成电路中大量使用,该外壳生产时,会接触或产生大量氢气。研究表明,密封电子器件中的氢会导致砷化镓、氮化镓等半导体芯片失效,影响器件长期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电子封装用钢基体外壳内部的氢含量,分析了当前... 钢基体(如10#钢)外壳在混合集成电路中大量使用,该外壳生产时,会接触或产生大量氢气。研究表明,密封电子器件中的氢会导致砷化镓、氮化镓等半导体芯片失效,影响器件长期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电子封装用钢基体外壳内部的氢含量,分析了当前典型制备工艺下氢含量的产生原因,对比了不同镀种外壳的氢含量差异,并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原因。针对烧结及镀覆工序展开除氢试验,对经过低温/高温激发的封盖密封外壳,进行了氢含量测试,并获得了氢含量规律。研究结果为外壳制备提供了建议,也为外壳后续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基体 外壳 氢含量 镀覆 除氢
下载PDF
榆神矿区小保当二号井2-2煤开采对风化基岩含水层的影响预测
20
作者 丁彦雄 赵凯兴 +5 位作者 张晨阳 冯栋 白喜成 侯鹏飞 徐裴 侯恩科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3期24-30,共7页
榆神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煤炭开采时对水资源的保护备受关注。以榆神矿区小保当二号井田为研究区,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确定了小保当二号井2-2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煤层... 榆神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煤炭开采时对水资源的保护备受关注。以榆神矿区小保当二号井田为研究区,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确定了小保当二号井2-2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煤层至风化基岩含水层之间的距离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差值,并结合保水采煤试验与采动损害监测结果,引入保护层厚度指标,预测2-2煤层开采对风化基岩含水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小保当二号井2-2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带发育高度约为150m,裂采比约25倍。将2-2煤层开采对风化基岩含水层的影响程度划分为无影响、轻微影响、一般影响、严重影响4种类型,研究区为无影响区和轻微影响区,其中,轻微影响区占全井田范围的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保当二号井田 煤炭开采 导水裂隙带 风化基岩含水层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