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农学理化参量无人机遥感反演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于丰华 张鸿刚 +3 位作者 金忠煜 白驹驰 郭忠辉 许童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6,共9页
近几年,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稻理化参量反演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水稻田块尺度遥感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之一。深入分析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水稻农学理化参量(指在农业领域中可确定某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参量)反演研究现状及存在问... 近几年,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稻理化参量反演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水稻田块尺度遥感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之一。深入分析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水稻农学理化参量(指在农业领域中可确定某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参量)反演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水稻无人机遥感未来发展趋势。综述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反演生化组分含量、结构参量、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其中生化组分含量的反演研究主要集中在氮素和叶绿素方向且目前仍然以数据驱动的方法为主,例如用于反演氮素的窄波段植被指数NDRE,通过对极限学习机与偏最小二乘回归耦合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反演等,而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方法较少;结构参量的反演研究主要包括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方法有用于反演叶面积指数的辐射传输机理模型PROSAIL,用于反演生物量的基于冠层光谱特征的优化高斯过程回归方法;生产力的遥感重点在水稻的产量估算、病害和倒伏检测,方法有用于水稻估算的利用RGB影像使用K-Means与核相关滤波算法融合。对无人机遥感平台、设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梳理近10年水稻农学理化参量无人机遥感反演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最后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水稻无人机定量遥感讨论分析与展望,以期为今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稻定量遥感研究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人机 遥感 反演 光谱
下载PDF
东北地区稻田土壤氮含量无人机高光谱反演建模研究
2
作者 许童羽 方健羽 +3 位作者 郭忠辉 白驹驰 金忠煜 于丰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9-768,共10页
土壤氮元素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掌握土壤氮元素含量的变化是观测农作物的发育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等的基础。利用高光谱对土壤氮元素进行反演,可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元素快速测定提供参考。为实现对土壤中氮元素含量的快速测定,以... 土壤氮元素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掌握土壤氮元素含量的变化是观测农作物的发育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等的基础。利用高光谱对土壤氮元素进行反演,可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元素快速测定提供参考。为实现对土壤中氮元素含量的快速测定,以沈阳农业大学海城试验田为例,对土壤原始反射率进行了一阶导数变换,运用等距特征映射算法(isometric feature mapping,lsomap)、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a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对一阶导数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并提取出相关特征。运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GA优化(GA-BPNN)以及经过NSGA-Ⅲ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NSGA-Ⅲ-BPNN)3种分析方法建立土壤全氮的高光谱反演模型,并利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对反演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ISOMAP进行的降维相对于CARS能有效的对特征进行提取。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土壤养分含量预测模型优于未优化的神经网络,能极好地预测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基于Isomap降维后的NSGA-Ⅲ-BPNN的模型的反演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最终预测土壤全氮含量训练集为R^(2)=0.842、RMSE=0.077,测试集R^(2)=0.826、RMSE=0.089。反演精度高于GA-BPNN和BPNN的模型反演精度,与其他模型组合相比,该组合可以为土壤氮元素含量的反演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高光谱 土壤氮元素反演 NSGA-Ⅲ优化算法 Isomap降维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不同类型化感物质抑制蓝藻效益比较及联合抑藻效应评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钟惠 李洁明 张明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94,共18页
世界范围内的蓝藻水华持续威胁着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健康,化感物质凭借其环境安全和对微藻有特异毒性等特征可以短期抑制蓝藻水华的暴发和生长。文章分别概括了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肪酸/酯类、萜类化合物四类化感物质及其衍... 世界范围内的蓝藻水华持续威胁着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健康,化感物质凭借其环境安全和对微藻有特异毒性等特征可以短期抑制蓝藻水华的暴发和生长。文章分别概括了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肪酸/酯类、萜类化合物四类化感物质及其衍生物对蓝藻的杀藻效果、潜在机制及特异作用靶点,并依据高效抑藻化感物质(EC_(50)<10 mg/L)的经济成本进一步预估其实际应用潜能。结果表明,单独胁迫下的各类化感物质具不同抑藻特性:脂肪酸/酯类的性价比最优,能以较少剂量对蓝藻产生极强毒性,对蓝藻多样的作用靶点是其具有极强抑制效果的关键,可在0.015-52.95 mg/L浓度范围内将目标蓝藻抑制50%;酚类化合物总数最多、活性普遍较高,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0.05-162.53 mg/L,可通过抑制光合作用、破坏细胞氧化应激平衡和损害细胞壁/膜结构等多种机制抑制蓝藻生长,但高效杀藻酚类化合物的理论成本差异较大,性价比次于脂肪酸位于第二位;含氮化合物对蓝藻生长存在特异性和均匀高效的杀藻作用, EC50集中于0.3-8.14 mg/L,主要通过破坏蓝藻的光合作用、阻断电子传递和破坏细胞结构(包括超微结构)而对蓝藻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伤,但成本较高、性价比最低而难以广泛实际应用;萜类化合物杀藻作用弱于其他三个类别的化感物质,主要集中于多途径破坏蓝藻细胞的光合功能,但EC50高达25.3-228 mg/L,实际应用也受限。为减少各种化感物质用量、降低经济成本并实现更高效的杀藻效果,文章总结归纳相同和不同类型化感物质联合作用方式和特点,指出化感物质所产生的联合作用效果取决于混合化感物质的数量、作用靶点、混合比例和混合物含量四个因素。综述还提出抑藻靶点多样且互补的化感物质混合(“多靶点组合”)可产生协同杀藻作用,且在混合物中应增加具有高杀藻活性化感物质的比例(“新木桶效应”协同效应)。同时指出依据植物实际分泌物的种类、含量及比例进行多元混合抑藻更易出现协同杀藻作用,为科学、综合、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化感物质并优化其配比以控制蓝藻水华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蓝藻 抑藻活性 化感机制 杀藻作用靶点 联合抑藻作用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 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快速分析荷叶中生物碱类成分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忠会 覃春萍 +3 位作者 梁洁 李耀华 陈奎奎 肖红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3-906,共14页
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 MS)和分子网络整合技术,快速分析和鉴定了荷叶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 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 MS)和分子网络整合技术,快速分析和鉴定了荷叶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信息。将经格式转换后的荷叶提取物二级质谱数据上传至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平台计算分析,借助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可视化分子网络,获得了单苄基异喹啉类、双苄基异喹啉类和阿朴啡类生物碱类型的粒子簇。根据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文献报道等信息,从荷叶中共鉴定和推测57种生物碱类成分,包括27个单苄基异喹啉类、2个双苄基异喹啉类、25个阿朴啡类和3个其他类生物碱,其中19个成分为潜在新化合物,30个成分在荷叶中首次报道。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荷叶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为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UHPLC-Q-TOF MS 分子网络 生物碱
下载PDF
北方寒地水稻叶片磷素含量高光谱反演方法研究
5
作者 杨柳 郭忠辉 +3 位作者 金忠煜 白驹驰 于丰华 许童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2-1449,共8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北方寒地水稻叶片的磷素含量,分析水稻的长势情况,为精准施肥以及稻田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北方寒地水稻为研究对象,以小区实验为基础,使用海洋光学HR 2000+光谱仪获取水稻叶片高光谱反射率数据,采用钒钼黄比色法... 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北方寒地水稻叶片的磷素含量,分析水稻的长势情况,为精准施肥以及稻田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北方寒地水稻为研究对象,以小区实验为基础,使用海洋光学HR 2000+光谱仪获取水稻叶片高光谱反射率数据,采用钒钼黄比色法对水稻叶片磷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SG平滑与多元散射校正(MSC)两种方法对水稻叶片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使用连续投影法(SPA)与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两种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采用SPA算法筛选得到的特征共有11个,其中位于可见光波段处的有6个,分别为411、 420、 428、 442、 467和689 nm;近红外波段处有5个,分别为797、 850、 866、 965和976 nm;UVE算法筛选得到的特征共47个,均位于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分布在405~603 nm之间。分别将这两种方法筛选出的特征波段的反射率作为输入,构建极限学习机(ELM), BP神经网络以及狼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WPA-BP)三种水稻叶片磷素含量反演模型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以UVE算法筛选的特征反射率为输入量构建的三种模型的验证集R^(2)在0.705 2~0.724 5之间,RMSE在0.017 4~0.020 4之间;在相同的反演模型的条件下,使用SPA算法筛选的特征反射率为输入量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更好,三种模型的验证集R^(2)在0.726 4~0.829 3之间,RMSE在0.018 0~0.021 1之间;另外,在利用这两种算法筛选到的特征进行建模时,对比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经过狼群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明显高于极限学习机和BP神经网络,其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为0.803 4, RMSE为0.018 0。鉴于此,结合连续投影算法和狼群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北方寒地水稻叶片磷素含量高光谱反演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水稻叶片磷素含量的检测以及精准定量施肥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光谱数据 磷素含量 狼群算法 反演模型
下载PDF
Combining the 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estimate nitrogen deficiency in rice from UAV hyperspectral data
6
作者 YU Feng-hua BAI Ju-chi +3 位作者 JIN Zhong-yu guo zhong-hui YANG Jia-xin CHEN Chun-l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16-1229,共14页
Rapid and large area acquisition of nitrogen(N)deficiency status is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the optimal fertilization of rice.Most existing studies,however,focus on the use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remote sensin... Rapid and large area acquisition of nitrogen(N)deficiency status is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the optimal fertilization of rice.Most existing studies,however,focus on the use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remote sensing to diagnose N nutrition in rice,while there are fewer studies on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degree of N deficiency in rice,and the effects of the critical N concentration on the spectral changes in rice have rarely been explored.Therefore,based on the canopy spectral data obtained by remotely-sensed UAV hyperspectral images,the N content in rice was obtained through field sampling.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rice curve for the northeastern critical N concentration was studied,and on this basis,N deficiency was determined.Taking the spectrum of the critical N concentration state as the standard spectrum,the spectral reflectivity data were transformed by the ratios and differences,and the feature extraction of the spectral data was carried out by the 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Finally,by 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 band as the input variable and N deficiency as the output variable,a set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MLR),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inversion models based o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and th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Ⅲextreme learning machine(NSGA-Ⅲ-ELM)were constr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wo key aspects of this system:1)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 deficiency data and original spectrum was poor,b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 deficiency data and N deficiency could be improved by a difference change and ratio transformation;2)The invers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ratio spectrum and NSGA-Ⅲ-ELM algorithm were the best,as the R2values of the training set and validation set were 0.852 and 0.810,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values were 0.291 and 0.308,respective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ectral data,the inversion accuracy of the ratio spectrum was better than the accuracy of the original spectrum or difference spectrum.At the algorithm level,the model inversion results based on LSTM algorithms showed a serious overfitting phenomenon and poor inversion effect.The inversion accuracy based on the NSGA-Ⅲ-ELM algorithm was better than the accuracy of the MLR algorithm or the ELM algorithm.Therefore,the inversion model based on the ratio spectrum and NSGA-Ⅲ-ELM algorithm could effectively invert the N deficiency in rice and provide critical technical support for accurate topdressing based on the N status in the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V hyperspectral nitrogen deficiency 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NSGA-Ⅲ
下载PDF
水稻分蘖期无人机高光谱影像混合像元特征分析与分解 被引量:4
7
作者 于丰华 赵丹 +4 位作者 郭忠辉 金忠煜 郭爽 陈春玲 许童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7-953,共7页
开展水稻无人机高光谱解混,获取水稻植株的高光谱反射率信息,对于提高水稻理化参量的反演模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自身数据进行解混,运用算法模型进行高光谱数据解混,将高光谱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优势互补,... 开展水稻无人机高光谱解混,获取水稻植株的高光谱反射率信息,对于提高水稻理化参量的反演模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自身数据进行解混,运用算法模型进行高光谱数据解混,将高光谱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优势互补,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高清影像与高光谱遥感影像融合的稻田无人机高光谱解混方法,解决单一数据局限性问题,增强光谱数据对地物的描述能力。为了更好的计算端元丰度,将同一目标区的高清数码正射影像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利用经纬度信息进行空间配准,使得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图片在几何位置上对齐,通过SVM分类器的监督分类方法对可见光的数码正射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利用地物分类的结果对应高光谱的一个像元,从而得到一个像元内的端元丰度。设相邻区域内的水体端元是相同的,利用线性解混模型(LSMM)对相邻区域的混合像元进行解混,最终获取水稻高光谱反射率信息。结果表明对两种图片进行空间配准丰富了数据源信息,有利于像元的端元丰度计算,其中水稻端元丰度在70%以上解混效果最好,丰度在50%以上解混效果一般,丰度在30%以下解混效果较差;选择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地物分类,精度达到99.5%,面向对象方法分类精度为98.2%,监督分类方法优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最终得到的混合像元分解反射率高于原混合像元反射率,减少了水体混合部分对光谱数据的影响,使得分解后水稻的光谱反射率更加准确,为水稻理化参量无人机成像高光谱遥感反演提供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无人机 端元提取 水稻 混合像元
下载PDF
基于多植被指数组合的BAS-ELM粳稻冠层氮含量反演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许童羽 邢思敏 +2 位作者 于丰华 郭忠辉 刘亚帝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7-585,共9页
粳稻氮素含量的快速、无损、准确反演,可以反映和诊断作物的氮营养状况,为施肥决策提供依据。基于田间试验采集的粳稻分蘖期无人机光谱影像数据与对应氮素含量数据,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nformation variable elimination,UVE)筛选... 粳稻氮素含量的快速、无损、准确反演,可以反映和诊断作物的氮营养状况,为施肥决策提供依据。基于田间试验采集的粳稻分蘖期无人机光谱影像数据与对应氮素含量数据,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nformation variable elimination,UVE)筛选得到的特征波段光谱反射率两两组合构建NDVI、DSI、RVI、RDVI、TVI、NRVI、WDRVI、LogR指数变量,根据与粳稻叶片氮素含量的决定系数等势图挑选出9组不同的植被指数组合(8种植被指数的组合共1组,每一种植被指数的组合共8组)分别作为模型的输入量,构建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天牛须搜索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tenniu shall optimize-extreme learning machine,BAS-ELM)粳稻冠层叶片氮素含量反演模型并验证分析。UVE算法较好地剔除了无用及冗余信息波段,得到266个光谱特征波段;在构建植被指数过程中,各指数与粳稻冠层叶片氮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布在0.7283~0.7580之间,构建的植被指数均与氮含量呈现显著相关关系。从预测结果来看,9组不同输入量建立的BAS-ELM反演建模效果均较好,训练集与验证集的R^(2)均在0.646以上,RMSE均低于0.564mg·g^(-1);其中以8种植被指数的组合为输入量建立的BAS-ELM预测效果最好,训练集与验证集的R^(2)分别为0.756和0.75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431mg·g^(-1)和0.466mg·g^(-1),优于单一结构的植被指数组合;通过对比,BASELM在预测能力、稳定性和泛化性上比ELM的预测模型有明显提高。综上研究,基于无人机获取的分蘖期水稻冠层光谱数据,以依特征波段构建的多种植被指数的组合作为输入量结合BAS-ELM建模方法在快速无损反演粳稻叶片氮素含量中具有优势,可为粳稻精准施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模型 植被指数 天牛须搜索算法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56℃水浴灭活处理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赵俸涌 郭忠慧 +2 位作者 李勤 杨启修 朱自严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破坏微生物使其丧失生物学活性,但不损害其重要抗原的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输血前血型鉴定试验需将血样经56℃水浴30分钟灭活后再进行,本研究旨在发现灭活过程对红细胞血型抗原检测的影响... 目的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破坏微生物使其丧失生物学活性,但不损害其重要抗原的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输血前血型鉴定试验需将血样经56℃水浴30分钟灭活后再进行,本研究旨在发现灭活过程对红细胞血型抗原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滴定后的血型鉴定试剂,对5例56℃灭活前后血液样本的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在使用标化后的抗体对A、B、RhD及Fy^a抗原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法检测后发现:A、B抗原在各稀释度中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而RhD抗原在各稀释度检测时均出现统计学差异(8倍稀释度时:P<0.05;16~256倍稀释度时:P<0.01),对Fya抗原在各稀释度检测时均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56℃灭活程序会造成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对血型抗原检测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水浴灭活 红细胞膜蛋白 稳定性 抗原检测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脂氧素A4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魏利娟 陈小莉 +1 位作者 郭仲辉 马亚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第7期59-64,共6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脂氧素A4(LXA4)等细胞炎症介质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其中,男...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脂氧素A4(LXA4)等细胞炎症介质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60~75岁,ASAⅡ~Ⅲ级。研究组麻醉诱导插管后体外循环(CPB)转机前将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注,同时CPB预充液中加入参麦注射液0.6 ml/kg,对照组在同期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1))、CPB停机时(T_(2))、停机后2 h(T_(3))、6 h(T_(4))、24 h(T_(5))、48 h(T_(6))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IL-10和LXA4水平。计算各时点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记录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驻留时间等。结果:T_(2~5)时点研究组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LXA4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_(2~5)时点研究组PA-aDO_(2)、RI低于对照组,T_(3~5)时点研究组OI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更短(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可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8水平的升高,增强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和促炎症消退介质LXA4的释放,促进全身炎性反应的消退,减轻CPB术后急性肺损伤,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脂氧素 体外循环 全身炎性反应 肺损伤
下载PDF
改进特征波段选取和混合集成建模的东北粳稻叶绿素含量估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潭 许童羽 +3 位作者 于丰华 袁青云 郭忠辉 徐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56-2564,共9页
利用光谱信息快速、无损和准确的检测水稻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水稻的长势评估、精准施肥、科学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东北粳稻为研究对象,以小区试验为基础,获取关键生长期的水稻冠层高光谱数据。首先采用标准正态变量校正... 利用光谱信息快速、无损和准确的检测水稻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水稻的长势评估、精准施肥、科学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东北粳稻为研究对象,以小区试验为基础,获取关键生长期的水稻冠层高光谱数据。首先采用标准正态变量校正法(SNV)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针对处理后光谱数据,以随机蛙跳(RF)算法为基础,结合相关系数分析法(CC)和续投影算法(SPA),提出一种融合两种初选波段的改进型随机蛙跳算法(fpb-RF)筛选叶绿素含量的特征波段,并分别与标准RF,CC和SPA方法进行对比。以提取的特征波段作为输入,结合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各自优势,提出一种高斯过程回归(GPR)补偿偏最小二乘(PLSR)的叶绿素含量混合预测模型(GPR-P):利用PLSR法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初步预测,得到叶绿素含量的线性趋势,然后利用具有较好非线性逼近能力的GPR对PLSR模型偏差进行预测,两者叠加得到最终预测值。为了验证所提方法优越性,以不同方法提取的特征波段作为输入,分别建立PLSR、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同预测模型条件下,改进fpb-RF算法提取特征波段作为输入可较好的降低模型复杂性、提高模型预测性能,各模型测试集的决定系数(R_(P)^(2))和训练集的决定系数(R_(C)^(2))均高于0.7047。另外,在各算法提取特征波段进行建模时,GPR-P模型的R_(C)^(2)和R^(2)P均高于0.7553,其中,采用fpb-RF方法提取的特征波段作为输入建立的GPR-P模型预测精度最高,R_(C)^(2)和R_(P)^(2)分别为0.7815和0.7796,RMSEC和RMSEP分别为0.9041和0.9283 mg·L^(-1),可为东北粳稻叶绿素含量的检测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含量 光谱分析 特征波段提取 fpb-RF算法 混合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东北寒地水稻茎秆纤维素含量近红外光谱反演
12
作者 徐博 许童羽 +4 位作者 于丰华 张国圣 冯帅 郭忠辉 周长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75-1781,共7页
在水稻抗倒伏育种中,水稻茎秆纤维素含量作为重要的作物性状表现型数据,用传统方法获取时受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约束,采集群体大小有限。利用高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对作物性状信息的快速、无损检测。为探究水稻茎秆纤维素含量近红外光谱... 在水稻抗倒伏育种中,水稻茎秆纤维素含量作为重要的作物性状表现型数据,用传统方法获取时受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约束,采集群体大小有限。利用高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对作物性状信息的快速、无损检测。为探究水稻茎秆纤维素含量近红外光谱反演模型,以田间小区试验的方式,采集水稻灌浆期至成熟期茎秆基部倒2、3节作为实验样本,并在实验室内使用NIRQuest512型号高光谱仪测得茎秆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采用标准变量正态变换(SNV)、连续小波变换(CWT)及两种方法结合(SNV-CWT)对原始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经对比分析,原始光谱经SNV处理后再通过CWT对应6尺度分解最优,然后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迭代保留信息变量法(IRIV)对最优预处理(SNV-CWT)的光谱特征曲线进行光谱特征变量筛选,分别提取了64个和16个特征变量;为优化模型并提高其模型精度,采用IRIV算法对SiPLS所选的特征变量进行二次筛选,得到6个特征变量,特征波长为1200,1207,1325,1470,1482和1492 nm,最后基于优选出的特征变量分别建立水稻茎秆纤维素含量的支持向量机回归(εSVR)和核极限学习机(KELM)预测模型,模型参数(惩罚系数C,核函数系数γ和不敏感参数ε)分别采用灰狼算法(GWO)、差分进化灰狼算法(DEGWO)和自适应差分进化灰狼算法(SaDEGWO)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采用SNV-CWT方法光谱预处理后,经SiPLS-IRIV方法筛选的特征变量构建的SaDEGWO优化的SVR模型精度最高,模型参数C,γ,ε分别为302.8382,0.0877,0.0708,测试集的决定性系数(R_(p)^(2))为0.880,均方根误差(RMSE P)为15.22 mg·g^(-1),剩余预测残差(RPD)为2.91,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水稻茎秆纤维素含量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茎秆 纤维素 近红外光谱 光谱预处理 光谱特征变量 反演模型
下载PDF
基于DDS+PLL的频率合成方法研究
13
作者 王锋 郭中会 +2 位作者 庞洋 张一萌 陈鹏 《环境技术》 2024年第4期155-159,共5页
针对传统的PLL在小数分频时引起的边界杂散问题,采用DDS作为PLL的参考时钟,通过动态调整DDS的输出频率及PLL的整数分频比,使PLL在整数分频模式下仍具有小步进的合成频率精度。经过理论分析和实测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实测实验表明,采... 针对传统的PLL在小数分频时引起的边界杂散问题,采用DDS作为PLL的参考时钟,通过动态调整DDS的输出频率及PLL的整数分频比,使PLL在整数分频模式下仍具有小步进的合成频率精度。经过理论分析和实测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实测实验表明,采用DDS+PLL方案合成频率可以有效解决整数边界杂散,并实现了最大9.31 Hz的频率步进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数分频 边界杂散 DDS激励PLL 小步进 频率精度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分析何首乌提取物体内外成分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郭忠会 贾志鑫 +7 位作者 陈奎奎 刘洁 徐文娟 段飞鹏 鲜中 魏紫奕 陈炼明 肖红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796-2805,共10页
阐明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体内药源性成分。该研究首次以靶器官肝脏中的药源性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UPLC-Q-TOF-MS技术和Targeted-MS-MS模式,采用安捷伦Mass Hunter,Metabolite ID数据处理软件对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一... 阐明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体内药源性成分。该研究首次以靶器官肝脏中的药源性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UPLC-Q-TOF-MS技术和Targeted-MS-MS模式,采用安捷伦Mass Hunter,Metabolite ID数据处理软件对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一级、二级质谱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标准品和参考文献比对,从中鉴定出5个原型成分、6个代谢产物。此外,该研究还对何首乌给药后大鼠血浆和提取物中的药源性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血浆中推出鉴定8个原型成分、19个代谢产物,从何首乌提取物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其中大黄素氧化乙酰化、羟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氧化、羧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和决明柯酮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为首次报道。通过何首乌体内外成分之间的比对分析,初步明确了肝脏中的药源性成分和提取物-血液-肝脏之间成分的传递和转化规律,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对何首乌体内药源性成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脏 药源性成分 UPLC-Q-TOF-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