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梁峁地形大采高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红凯 郭庆彪 +2 位作者 郭广礼 马洪浩 罗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6,共7页
相较于平原地区,黄土梁峁地形下的煤层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存在明显不同。为分析并揭示梁峁地形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异常形变机理,结合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手段,以山西某矿1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黄土梁峁地形大采高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 相较于平原地区,黄土梁峁地形下的煤层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存在明显不同。为分析并揭示梁峁地形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异常形变机理,结合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手段,以山西某矿1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黄土梁峁地形大采高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地表移动特征及相关参数取值;利用Rhino软件建立考虑地形的三维模型,导入离散单元法软件3DEC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开采过程中的岩层移动以及梁峁内部塑性破坏演变。研究表明:1313工作面地表移动剧烈,地表下沉起动距小于30 m,超前影响距为73 m,超前影响角为68.7°,走向边界角与上山边界角为40.3°,走向移动角与上山移动角为37.8°,以水平拉伸变形2 mm/m为移动边界的危险移动范围明显大于以下沉值10 mm确定的地表移动盆地范围;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黄土梁峁采动滑移过程发现,当工作面自开切眼沿走向回采30 m时,采空区周围岩体应力平衡被打破,顶板在自重以及上覆岩层的载荷作用下产生剪切破坏,采空区周边岩体发生塑性屈服,当工作面回采到120 m时,煤层处于非充分开采阶段,梁峁底部岩体剪切破坏带出现贯通现象,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邻空侧的剪切滑移,相较于地表坡度15°的截面,地表坡度18°和22°的截面X轴负方向最大水平移动提升了107.3%与2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黄土梁峁 综放开采 黄土滑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面向耕地保护的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及地表沉陷控制研究
2
作者 孟浩 郭广礼 +3 位作者 李怀展 查剑锋 陈延康 张浩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6,共8页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而煤炭则是能源供应的保障。然而,采煤引起的耕地损毁问题在我国高潜水位平原煤粮复合区尤为显著。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体的区域性沉陷控制方法,以实现采煤效益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平衡。...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而煤炭则是能源供应的保障。然而,采煤引起的耕地损毁问题在我国高潜水位平原煤粮复合区尤为显著。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体的区域性沉陷控制方法,以实现采煤效益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平衡。以河南省某矿区为例,基于面向耕地保护的区域性沉陷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体的形成过程及其设计原则;随后,使用PFC软件模拟了不同充实率对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体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FLAC3D软件模拟确定了满足耕地保护指标的最优工作面开采参数。研究结果显示:充填体会对煤柱产生侧向支撑,有利于提高煤柱稳定性,形成共同支撑覆岩的协同承载体。当充实率达到85%时,充填区裂纹约占总数的73.42%,此时充填体在协同承载体中发挥主要承载作用,系统处于稳定状态。进一步分析表明,采空区位于应力释放区,而协同承载体位于应力集中区,其应力集中系数呈现出随采宽增大而上升的趋势。在综合考虑充填成本和耕地保护指标后,确定了该矿区最佳的区域性沉陷控制开采参数为采宽160 m、充填宽100 m。该参数设置既能够节约充填成本,又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量,达到耕地保护的标准。该研究成果可为煤粮复合区的绿色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域性沉陷控制 协同承载体 充实率 开采参数优化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浅埋输油气管线变形监测与风险性评价方法及应用实践
3
作者 张连贵 刘峰建 +3 位作者 张鑫 郭广礼 李怀展 宫亚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9,共7页
目前,我国油气资源主要以埋地管线的形式输送,穿越采空区时采动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必然会对埋地输油气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危害。鲁皖管道济宁支线穿越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与煤矿三采区3308工作面最近水平距离仅85 m。... 目前,我国油气资源主要以埋地管线的形式输送,穿越采空区时采动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必然会对埋地输油气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危害。鲁皖管道济宁支线穿越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与煤矿三采区3308工作面最近水平距离仅85 m。为保证鲁皖管道济宁支线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3308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浅埋输油气管线及地表变形监测与评价方法。基于3308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及管线应力监测数据,研究了鲁皖管道济宁支线沿线地表变形特征及对管道的影响,分析了采动影响下的管线监测应力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受采动影响埋地管线当前的风险性进行了评价并给出管线防护建议措施。结果表明:目前3308工作面开采造成的地表下沉及倾斜变形对管道变形影响较小,管道沿线地表的当前稳定性级别为Ⅳ级,危险程度较低;地表移动变形对管道应力状态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初期开采区域距离管线较近,管道沿线地表下沉较活跃,导致管道轴向应力增大;对管道进行一定周期的应力监测,监测结果均低于管道预警规范的第三级阈值,管道运行始终处于绿色无风险范围内,后续需继续采取措施对采空区场地及埋地输油气管线进行变形监测和日常防护。研究结果对于埋地输油气管线下安全高效采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输油气管线 地表变形 风险性评价 管线保护
下载PDF
EECP联合强化降脂对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残余炎症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熊保勇 郭广栗 +3 位作者 赵佳佳 樊俊雅 王新宇 张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强化降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残余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 3组...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强化降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残余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A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B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强化降脂治疗,C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强化降脂治疗联合EECP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活动耐量、心脏射血功能及残余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残余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各项指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前增加,且C组患者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联合强化降脂治疗能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耐量,提高心脏射血功能,抑制残余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增强型体外反搏 强化降脂 临床疗效 残余炎症
下载PDF
营盘壕煤矿深部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最优错距研究
5
作者 张国建 付连龙 +5 位作者 郭广礼 卫伟 高鑫 李怀展 郭庆彪 杨向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0,共16页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诸多深部矿区2-2煤层和3-1煤层全区可采,并且煤层间距较小。以营盘壕煤矿为地质原型,通过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研究区域数值模型,围绕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应力场演化规...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诸多深部矿区2-2煤层和3-1煤层全区可采,并且煤层间距较小。以营盘壕煤矿为地质原型,通过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研究区域数值模型,围绕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应力场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煤层重复采动将引起沉陷盆地中心投影向下煤层采空区方向移动,进而逼近煤层初采中心投影,并最终越过之;两煤层连续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小于两煤层单独开采最大下沉值之和,煤层复采下沉系数小于初采下沉系数;煤柱错距与地表移动参数关联密切,错距系数与地表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和主要影响角正切分别呈对数正态函数、凹抛物线和凸抛物线函数关系,并且与宽深比作为共同因子对煤层初采及复采表征参数的比值产生耦合影响;另外,同时随着错距的增大,地表沉陷盆地范围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发展,水平移动近盆地等值线由椭圆形向梭子形演化;综合卸压错距经验公式、地表损伤程度及煤柱卸压效果确定的研究区域多煤层开采最优错距为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变形 巨厚弱胶结覆岩 深部开采 错距开采 地表移动 煤柱卸压
下载PDF
陕蒙矿区深部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与高度预测方法
6
作者 陈延康 郭广礼 +4 位作者 孟浩 张连贵 郑辉 李怀展 张浩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矿井防治水及安全开采的重要依据。由于陕蒙矿区地层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殊性,使得该区域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传统认识差别较大。考虑到目前围绕陕蒙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方法缺失问题,以鄂尔多斯市营盘壕...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矿井防治水及安全开采的重要依据。由于陕蒙矿区地层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殊性,使得该区域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传统认识差别较大。考虑到目前围绕陕蒙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方法缺失问题,以鄂尔多斯市营盘壕煤矿221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模拟研究了不同开采进度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及演化特征,分析了大能量事件与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关联关系,进而基于GA-SVR算法,建立了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精准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直罗组砂岩巨厚的特性使得其在覆岩运动中表现出坚硬岩层的特点,裂隙带在其下充分发育,稳定后也形成“马鞍形”;微震监测数据能精准反映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相对误差仅为3.90%;建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1,相对平均误差r为14.55%,预测精度显著优于经验公式(R^(2)<0,r=59.57%)。研究成果对于陕蒙矿区保水开采与安全生产设计及矿井水防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陕蒙矿区 深部开采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单双目近景摄影测量联合监测弱胶结覆岩叠合式相似材料模型研究
7
作者 张国建 臧耿晨 +4 位作者 郭广礼 李怀展 杨向升 王荟钦 于承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相似材料模型是研究矿山开采岩层运动的重要手段,随着采深的增大,多采区采动联合影响的区域变形响应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克服常规相似材料模型研究深部开采问题的结果失真,以及常规监测技术在观测相似材料模型整体动态变形及... 相似材料模型是研究矿山开采岩层运动的重要手段,随着采深的增大,多采区采动联合影响的区域变形响应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克服常规相似材料模型研究深部开采问题的结果失真,以及常规监测技术在观测相似材料模型整体动态变形及任意点动态变形的不足,本文提出叠合式相似材料模拟的新思路,并采用单双目近景摄影测量联合监测新技术研究弱胶结覆岩运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叠合式相似材料模拟充分考虑了相似原理及覆岩中的关键层结构,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基于等距虚拟面的数字摄影技术监测精度达到0.12 mm,能够满足大几何相似比物理模型的监测精度。通过研究深部矿区覆岩破坏规律发现,宽深比为0.85是白垩系砂岩的临界破坏点,采空区面长大于临界尺寸时将导致显著的冲击地压甚至矿震。单双目近景摄影测量联合监测新方法为研究深部开采区域性岩层移动响应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覆岩 叠合式相似材料模型 近景摄影测量 岩层移动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大能量事件与地表沉陷关系研究
8
作者 郑灿广 孙兢超 +4 位作者 汪铁宁 郭广礼 胡勇华 李怀展 刘峰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2,84,85,共15页
陕蒙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矿开采基地,区域侏罗系煤层覆岩中普遍存在巨厚弱胶结覆岩,虽然覆岩岩性总体呈中硬偏软弱,但实测地表下沉相对较小,且伴随频繁的大能量事件发生,给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为研究巨厚弱胶结覆岩... 陕蒙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矿开采基地,区域侏罗系煤层覆岩中普遍存在巨厚弱胶结覆岩,虽然覆岩岩性总体呈中硬偏软弱,但实测地表下沉相对较小,且伴随频繁的大能量事件发生,给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为研究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大能量事件与地表沉陷的关系,对石拉乌素煤矿1203工作面与1208工作面进行了地表沉陷实测与矿震资料分析,获得了该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矿震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巨厚弱胶结覆岩地表移动变形下沉分布集中,最大下沉处均位于工作面中部偏向已采工作面侧,整体地表下沉盆地形态及下沉增加过程与中东部相似,但在未达到充分采动时,西部巨厚弱胶结矿区地表下沉值相比中东部明显偏小;巨厚弱胶结矿区煤层回采过程中均存在微震事件的活跃期,该阶段微震事件的能量和次数较高,同时伴随着105 J≤E的大能量事件发生,105 J≤E的矿震事件虽然频次较低,但在能量释放上占据重要地位;弱胶结矿区地表沉陷与能量事件之间存在着关联性,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最大下沉值突变往往伴随着大能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覆岩 深部开采 地表沉陷 岩层移动 矿震
下载PDF
基于Hill函数的动态沉陷预测模型研究
9
作者 蒋乾 杨向升 +3 位作者 郭广礼 华祥 张晓曼 陈延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0-267,共8页
针对塌陷地动态治理亟需解决地面动态沉陷精准预测这一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实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地面点动态沉陷过程为入手,明确了地面点动态沉陷过程中下沉量、下沉速度和下沉加速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地面点动态... 针对塌陷地动态治理亟需解决地面动态沉陷精准预测这一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实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地面点动态沉陷过程为入手,明确了地面点动态沉陷过程中下沉量、下沉速度和下沉加速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地面点动态沉陷演化过程的基于Hill函数的动态沉陷预测模型,并采用济三煤矿5316工作面、东滩煤矿3307工作面和义能煤矿CG1301工作面的地表沉陷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各案例的相对中误差均可控制在3%以内,说明此模型能够很好的实现地面点的动态沉陷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动态预测 塌陷地 时间函数 动态治理
下载PDF
平原煤粮主产复合区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广礼 李怀展 +7 位作者 查剑锋 刘文锴 胡青峰 王方田 陈超 张沛沛 张会娟 张秋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6-426,共11页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煤炭是能源安全的保障。我国煤炭和耕地资源分布重合的煤粮复合区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2.7%,煤炭开采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实现煤矿开采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是我国煤粮复合区亟待解决的瓶颈难题。...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煤炭是能源安全的保障。我国煤炭和耕地资源分布重合的煤粮复合区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2.7%,煤炭开采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实现煤矿开采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是我国煤粮复合区亟待解决的瓶颈难题。从平原煤粮复合区采动耕地损毁机理、采动耕地破坏程度评价、开采沉陷控制技术等3个方面分析了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耕地保护面积大、变形耐忍度高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源头控制与修复治理有机结合的绿色开采区域性岩层及地表变形控制技术途径,建立了相应的地表变形预测及控制设计方法,并指出了平原煤粮复合区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平原煤粮复合区耕地采损驱动机制、采煤沉陷耕地防护阈值体系、面向耕地保护的煤矿绿色开采区域沉陷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以期推动煤粮主产复合区煤矿绿色开采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煤粮复合区 区域性沉陷控制 耕地保护 协同防治
下载PDF
热力耦合作用下煤炭地下气化地表沉陷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怀展 唐超 +4 位作者 郭广礼 陈福 李伟 周华安 黄建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251,共10页
煤炭地下气化是煤炭低碳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煤炭行业“双碳”目标的实施使得煤炭地下气化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煤炭地下气化也会引起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导致利用地下气化回收井工难以开采的“三下”压煤时,严重威胁地面建... 煤炭地下气化是煤炭低碳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煤炭行业“双碳”目标的实施使得煤炭地下气化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煤炭地下气化也会引起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导致利用地下气化回收井工难以开采的“三下”压煤时,严重威胁地面建(构)筑物安全。如何兼顾煤炭地下气化特点准确的预测其地表沉陷,已成为制约煤炭地下气化产业化应用的重要瓶颈之一。基于此,结合“条采-面采”后退式地下气化工艺特点,探究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煤炭地下气化引起地表沉陷的诱因,得出地下气化产生地表沉陷的根源是岩层挠曲与焦化隔离煤柱压缩变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煤炭地下气化顶板挠曲变形计算方法以及基于D-P准则的气化煤柱屈服模型与压缩计算方法,进而根据等效下沉空间原理构建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煤炭地下气化地表沉陷精准预测模型,并通过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地表沉陷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岩层挠曲变形 煤柱屈服区宽度 地表沉陷预测
下载PDF
GNSS+GIS远程滑坡实时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海平 陈兰兰 +2 位作者 郭广礼 刘小生 何琦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19,共4页
随着矿山企业的不断开采,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高陡露天边坡,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本文针对现有边坡软件模型的预报可靠性与响应度难题,根据GNSS/GIS集成特点,结合现有互联网通信、空间信息等技术,提出... 随着矿山企业的不断开采,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高陡露天边坡,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本文针对现有边坡软件模型的预报可靠性与响应度难题,根据GNSS/GIS集成特点,结合现有互联网通信、空间信息等技术,提出远程滑坡系统的整体架构模型,设计灾害预警关键组合模型算法,分析软件的功能需求与主要技术内容,最后在GIS系统支持下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三维显示,实现了GNSS与GIS基于技术的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边坡实时监测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滑坡 GNSS/GIS集成 灾害预警 三维可视化
原文传递
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岩层及地表移动与控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郭广礼 李怀展 +2 位作者 查剑锋 刘潇鹏 徐友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39-2546,共8页
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先进能源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我国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完成的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实验由于实验规模较小没有引起显著的裂隙发育和明显的地表沉降发生。但随着煤炭地下气化... 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先进能源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我国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完成的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实验由于实验规模较小没有引起显著的裂隙发育和明显的地表沉降发生。但随着煤炭地下气化实验规模的扩大及推广应用,如何面向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气化生产设计控制裂隙发育及地表沉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极大的限制了煤炭地下气化的选址及规模化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以及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气化炉参数的关系,同时利用理论方法提出了“双曲线”型焦化隔离煤柱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得出:①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岩层和地表移动曲线与常规条带开采岩层和地表移动曲线形态相似,可参考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测方法进行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岩层和地表沉陷计算,但预测参数需修正;②“双曲线”型煤柱评价可分为弯曲和矩形两部分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曲线”型煤柱稳定性评价方法,可为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气化生产设计提供技术支撑;③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引起的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气化炉参数直接相关。当气化炉高度一定且隔离煤柱稳定时,气化炉宽度与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呈线性正相关;当气化炉宽度和隔离煤柱宽度一定时,气化炉高度与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也呈线性正相关,故在覆岩含水层下进行地下气化生产时,要兼顾导水裂隙与气化炉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气化炉宽度 “双曲线”型煤柱 导水裂隙发育高度
下载PDF
2015-2017年河北省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14
作者 郭广丽 李晓慧 +4 位作者 周钦 李思思 靳颖 张翠 王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44-2847,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156 973例孕产妇资料,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156 973例孕产妇资料,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56 973例孕产妇中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者8 498例(5.4%),低于我国平均水平;2015-2017年其患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平均患病年龄(28.54±4.59)岁,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35岁以上孕产妇患病率达9.7%;保定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为13.12%,张家口为0.0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因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OR=2.07,95%CI:1.76~2.44),轻度子痫前期(OR=2.10,95%CI:1.75~2.51),重度子痫前期(OR=1.56,95%CI:1.37~1.77),孕次(OR=1.19,95%CI:1.13~1.26)和剖宫产史(OR=1.36,95%CI:1.29~1.43)。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建议适龄孕育,针对不同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采取预防措施,加强监测,对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河北省胎盘早剥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广丽 靳颖 +4 位作者 张翠 杨洁 李雅丽 张英奎 王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的64 909例孕产妇资料,调查该病的危险因素及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如城乡及医院等级、年龄)... 目的了解河北省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的64 909例孕产妇资料,调查该病的危险因素及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如城乡及医院等级、年龄)、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64 909例孕产妇发生胎盘早剥者231例(0.36%);不同地区患病率整体趋势符合南高北低、区域性经济中心高于周边地区;城市医院患病率高于乡镇,医院等级越高患病率越高;平均患病年龄(29.29±5.26)岁,孕妇年龄的患病率呈"J"型分布,夏秋季节患病率低,春冬季节较高;新生儿死亡5例(2.2%),死胎30例(13.5%),无一孕产妇死亡;多发于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贫血、经产妇、有剖宫产史、多次妊娠者。结论胎盘早剥患病率在年龄>45岁和<20岁都较高,建议适时孕育,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尤其是高危人群在加强宣教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对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基于降维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采动场地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松 郭广礼 +1 位作者 李怀展 崔海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模糊聚类分析是无监督机器学习的主要技术之一,可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FCM)通过优化目标函数得到所有类中心样本点的隶属度以实现样本数据的自动聚类目的,但面对煤矿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影响因素... 模糊聚类分析是无监督机器学习的主要技术之一,可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FCM)通过优化目标函数得到所有类中心样本点的隶属度以实现样本数据的自动聚类目的,但面对煤矿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影响因素多、数据样本大时,容易陷入局部鞍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降维的改进模糊聚类算法。该算法选取7个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影响因素构建评价体系,根据主成分降维后的样本信息对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初始类中心和隶属度参数进行动态优化,以提升算法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使算法更适用于评价稳定性影响因素复杂的采空区场地。以山东省济宁市快速路任兴路段压覆工作面采空区为例,结合快速路沿线其他5个煤矿共计120个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样本数据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1.86%,有较好的表征原始样本信息的解释能力。对模糊C均值聚类后的类(簇)样本集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稳定"路段占比36.67%,"基本稳定"路段占比35%,"欠稳定-不稳定"路段占比为28.33%,对比各采空区场地实际稳定性状态,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能有效提高聚类精度,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煤矿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模糊C均值聚类 采空区 稳定性评价 机器学习
下载PDF
空肠弯曲杆菌特异性基因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艳波 郭光礼 +3 位作者 张云香 王晓颖 庄桂玉 龚振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7期88-91,共4页
空肠弯曲杆菌是人兽共患病原菌,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特别是养鸡产业造成一定危害。本文从基因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空肠弯曲杆菌的病原生长与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理、致病基因、检测技术、耐药性、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 空肠弯曲杆菌是人兽共患病原菌,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特别是养鸡产业造成一定危害。本文从基因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空肠弯曲杆菌的病原生长与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理、致病基因、检测技术、耐药性、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空肠弯曲菌肠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杆菌 特异性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DInSAR的充填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及建筑物损害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春梅 郭广礼 +4 位作者 李怀展 王方田 郭凯凯 魏涛 蒋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充填开采是解放建(构)筑物下压煤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充填开采地表移动特征研究及建筑物损害鉴定多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成本高、效率低,只能获得离散点的信息,而DInSAR技术可以监测大范围的地面微小形变。为分析DInSAR技术在上述问题研... 充填开采是解放建(构)筑物下压煤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充填开采地表移动特征研究及建筑物损害鉴定多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成本高、效率低,只能获得离散点的信息,而DInSAR技术可以监测大范围的地面微小形变。为分析DInSAR技术在上述问题研究中的适用性,现以某矿区充填开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DInSAR技术对11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DInSAR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对充填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DInSAR结果绘制了开采影响边界以及计算临界变形值,对矿区地表村庄进行损害鉴定,依据“三下开采规程”的评定标准,村庄内受采动影响的建(构)筑物均处于Ⅰ级损坏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DINSAR 开采沉陷 损害鉴定
原文传递
营盘壕煤矿首采面地表移动特征实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广学 房振 +3 位作者 韩杰 胡绍豪 郭广礼 宫亚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86,共6页
为掌握营盘壕煤矿首采工作面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根据该矿2201工作面大采深、巨厚弱胶结覆岩以及地表由风积沙所覆盖的特征,在该工作面地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历时15个月共11次地表移动观测,获取了工作面地表... 为掌握营盘壕煤矿首采工作面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根据该矿2201工作面大采深、巨厚弱胶结覆岩以及地表由风积沙所覆盖的特征,在该工作面地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历时15个月共11次地表移动观测,获取了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的实测资料。根据对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到了首采面地表移动变形角量参数和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下沉速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在营盘壕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下,首采面推进过程中地表点移动变形值始终较小,且地表下沉过程中未出现过活跃期;②当首采工作面推进至1 634 m时,非充分开采的地表下沉率仅为0.171,主要影响角正切为1.13,开采影响传播角为89.5°,拐点偏移系数为0.08;③该工作面的倾向非充分开采及其上方的巨厚弱胶结砂岩层的控制作用是地表移动变形值与下沉率较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控制与建(构)筑物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特征 巨厚弱胶结覆岩 角量参数 下沉速度 参数反演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安全深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庆彪 郭广礼 +1 位作者 吕鑫 张义颖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3-200,共8页
基于高速公路穿越煤矿采空区的工程案例逐渐增多,当采空区埋深小于某阈值时,车辆外荷载可能诱使下伏覆岩结构失稳、活化,威胁行车安全。为保障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本文在顾及车辆荷载具有周期循环动态加载特性的基础上,结合... 基于高速公路穿越煤矿采空区的工程案例逐渐增多,当采空区埋深小于某阈值时,车辆外荷载可能诱使下伏覆岩结构失稳、活化,威胁行车安全。为保障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本文在顾及车辆荷载具有周期循环动态加载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路堤高度、路面刚度、车辆载重及行车速度等多工况条件的车辆荷载扰动深度,基于回归统计分析给出了车辆荷载扰动深度经验表达式,并提出了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安全深度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堤高度、路面刚度及行车速度的增加,荷载扰动深度逐渐减小,而随着车辆载重的增加,荷载扰动深度逐渐增大;荷载扰动深度与路堤高度之间呈线性相关,与路面刚度、车辆载重及行车速度之间呈非线性相关;经验公式计算值相较于数值模拟实验值的残差介于0~2.8 m,均方根误差约为0.95 m;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安全深度应大于车辆荷载扰动深度与导水裂隙带高度之和。最终,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武云高速,结果表明武云高速下伏采空区的安全深度应超过104 m,该值小于研究区域最浅采空区埋深(158 m),即武云高速外荷载不会导致下伏采空区结构失稳、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 安全深度 车辆荷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