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疆盐碱地棉花微量多次滴水控盐增温成苗节水增产新技术
1
作者 陈兵 孔宪辉 +8 位作者 余渝 代建龙 林海 张栋海 韩焕勇 王方永 傅积海 张艳军 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23年第2期40-42,共3页
南疆盐碱地植棉长期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排盐适墒播种的种植模式,耗水量大、生产成本高。为节约用水,创造性地将在新疆北疆普遍应用的棉花“干播湿出”技术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将滴1次出苗水改为微量多次滴水,形成了南疆盐碱地棉田微量多次... 南疆盐碱地植棉长期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排盐适墒播种的种植模式,耗水量大、生产成本高。为节约用水,创造性地将在新疆北疆普遍应用的棉花“干播湿出”技术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将滴1次出苗水改为微量多次滴水,形成了南疆盐碱地棉田微量多次滴水控盐增温成苗增产技术,不仅能提高盐碱地的出苗和保苗率,还能大量节约用水。从备播、播种、出苗保苗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这一新技术,为南疆盐碱地棉田节水播种保苗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棉田 栽培技术 微量多次滴水 干播湿出 压碱 排盐
下载PDF
不同覆双膜和揭膜方式对南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守振 马麒 +5 位作者 宁新柱 李吉莲 陈红 王方永 韩焕勇 林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209,共8页
以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研究基础,通过探索不同揭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地膜覆盖及揭膜方式,以期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田间自然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即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头水前揭膜(T_(1))、膜侧播... 以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研究基础,通过探索不同揭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地膜覆盖及揭膜方式,以期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田间自然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即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头水前揭膜(T_(1))、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T_(2))、裸播(T_(3))、膜下播种+单膜覆盖+苗后揭膜(T_(4))、膜下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CK),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育期、成铃、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而分析处理间差异。结果表明:T_(1)处理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显著,T_(2)和T_(4)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而T_(3)处理则导致株高显著降低,对棉花生长具有抑制作用;T_(1)、T_(4)和CK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杂草数量,T_(2)和T_(3)处理对杂草数量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弱;揭膜方式的变化对棉株生育期天数及产量形成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影响;T_(3)处理会显著降低棉花产量,其他处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发育无显著影响。在保证株高、产量及品质不降低的基础上,T_(1)处理能够控制杂草数量、优化成铃分布,可有效避免残膜污染,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覆膜栽培 揭膜方式 生长发育 杂草数量 产量 纤维品质
下载PDF
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静 陈兵 +5 位作者 王吉亮 卢勇涛 王敏 宋勇 韩焕勇 王方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4,56,共8页
设置5种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处理,包括:卧式棉秆春季常规还田(HT1)、棉花整秆起拔不还田(HT2)、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不还田(HT3)、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粉碎全量还田(HT4)、立式常规粉碎还田(HT5,CK),对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 设置5种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处理,包括:卧式棉秆春季常规还田(HT1)、棉花整秆起拔不还田(HT2)、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不还田(HT3)、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粉碎全量还田(HT4)、立式常规粉碎还田(HT5,CK),对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HT1出苗率最低,与其他处理(HT2~5)差异显著,HT2~4出苗率与对照(HT5)基本持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大,为143.90~6594.24 kg·hm^-2、0.6~2.1;株高在苗期和蕾期差异显著(2~6 cm);果枝台数和叶龄仅在蕾期差异显著。各处理除单铃重差异不大(4.87~5.59 g)外,单株铃数、收获株数均差异显著。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产量存在差异,其中HT1处理减产最大,为2065.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HT2、HT3较对照增产261.90 kg·hm^-2、316.65 kg·hm^-2,HT4较对照减产265.95 kg·hm^-2。HT1~4的绒长、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成熟度指数和纺织均匀度指数大于对照0.58~1.05 mm,2.27~5.46 CN·tex-1,1.6%~2.5%,0.26%~0.46%,0.01~0.02,21~232;短纤维指数小于对照0.9%~1.33%;马克隆值有增有减。HT1、HT4处理降低了棉花效益,分别亏损了15583.5元·hm^-2、3153.75元·hm^-2,HT2、HT3增加了棉花效益,分别盈利了1334.25元·hm^-2、1684.88元·hm^-2。不同机械化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品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综合考虑推荐棉花整秆起拔不还田、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不还田在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 棉花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效益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晓梅 李保成 +5 位作者 王新 赵素琴 刘永昌 韩焕勇 周小凤 董承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品质优良的早熟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对参试品系3年的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棉纤维品质性状...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品质优良的早熟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对参试品系3年的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棉纤维品质性状与品种特性及气象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研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出苗-开花期天数对绒长、伸长率有极显著作用,对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存在显著作用;各棉纤维品质中,伸长率与纤维长度间存在直接作用,且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断裂比强度分别对断裂伸长率与纤维长度起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断裂比强度对整齐度起显著正效应;气象因子中,日温差对棉纤维品质指标中的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均呈显著负相关;≥10℃有效积温对断裂比强度起到显著正相关作用。相关性指标均可构建逐步回归方程,且t检验显著。【结论】不同生育阶段,出苗-开花天数对纤维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各纤维品质指标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伸长率、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相关;断裂比强度与伸长率呈极显著相关,马克隆值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相关。各气象因子中,日温差越大,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越低,≥10℃有效积温越高,断裂比强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纤维品质 生育期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新疆兵团机采棉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22
5
作者 余渝 孔宪辉 +5 位作者 刘丽 王旭文 韩焕勇 王方永 陈兵 刘景德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7-61,共5页
棉花是兵团农业的支柱产业,兵团棉花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兵团机械化采棉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机采棉生产仍然存在适宜机采棉花品种少、种质资源匮乏、机采棉种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脱叶催熟剂使用亟待规... 棉花是兵团农业的支柱产业,兵团棉花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兵团机械化采棉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机采棉生产仍然存在适宜机采棉花品种少、种质资源匮乏、机采棉种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脱叶催熟剂使用亟待规范、清理加工技术不优化、残膜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近年机采棉质量下滑。今后需加强机采棉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完善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改造生产机具、加工装备以及残膜污染治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品种 种植 加工 发展现状
下载PDF
基于不同配置棉花化学控顶的光谱特征和光合特征响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刚 王静 +4 位作者 陈兵 张国蕾 赵静 韩焕勇 王方永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2,共10页
旨在研究不同控顶技术对棉花光谱和光合特征的影响。设置2种行距模式(配置),4种控顶方式,分析不同配置不同控顶方式下棉花的光谱和光合特征。结果表明:控顶前,所有处理(T1~T8)棉花的叶片和冠层光谱均差异不显著。控顶后,不同行距模式(配... 旨在研究不同控顶技术对棉花光谱和光合特征的影响。设置2种行距模式(配置),4种控顶方式,分析不同配置不同控顶方式下棉花的光谱和光合特征。结果表明:控顶前,所有处理(T1~T8)棉花的叶片和冠层光谱均差异不显著。控顶后,不同行距模式(配置)下药剂控顶(T2~T4,T6~T8)的棉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差异较小,均大于对照(T1,T5);与对照(T1,T5)相比,药剂控顶的棉花冠层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变化显著,宽窄行配置(T2~T4)和等行密植配置(T6~T8)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短波红外波段变化显著,等行密植配置呈先升后降,宽窄行配置呈一直增加的趋势。药剂控顶使棉叶的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H2O)、蒸腾速率(E)和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提高,不同配置间存在差异。所有控顶处理的顶叶叶面积控顶后均增加,药剂控顶与对照均差异极显著。药剂控顶的顶端棉叶有隆起,顶心内缩,株高逐渐增加7~15 cm,果枝台数均增加2~4台,顶叶叶面积减小,差异显著,倒4果枝铃数变化较小,差异不显著。说明药剂控顶改变棉花光谱特征,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对棉花顶部叶片和顶尖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控顶 棉花 反射率 光合 生长特征
下载PDF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刚 韩焕勇 +1 位作者 王旭文 陈兵 《中国棉花》 2021年第10期21-24,共4页
2020年以新陆早74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了甲哌钅翁和氟节胺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使用2种化学打顶剂后棉花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吸收率、群体光合速率都... 2020年以新陆早74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了甲哌钅翁和氟节胺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使用2种化学打顶剂后棉花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吸收率、群体光合速率都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中剂量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蕾铃分配比最佳,同时中剂量处理的株高、单株果枝数、皮棉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本研究初步明确了2种化学打顶剂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并证明了化学打顶替代人工打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打顶剂 群体质量 棉花 新疆 叶面积指数 光吸收率 光合速率 干物质积累量
下载PDF
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齐海坤 王赛 +13 位作者 徐东永 路正营 赵文超 郝延杰 张祥 李蔚 韩焕勇 汪江涛 王洪这 陈洪章 王林 杜明伟 田晓莉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5-437,共13页
【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 【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以及南疆棉区的轮台、沙雅共10个地点开展试验,供试棉花品种(系)为当地主栽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在各地常规DPC系统化控技术的基础上,设早于人工打顶10 d(T1)、与人工打顶同期(T2)2个封顶时期,并设0、90、180、270 g·hm^-2 4个DPC剂量,以人工打顶为第一对照,以不打顶为第二对照。【结果】DPC化学封顶时期显著影响株高(河北邯郸、山东无棣和山东德州除外)和果枝数(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除外),表现为封顶早、控长作用强(植株较低,果枝数较少),封顶晚、控长作用弱(植株较高,果枝数较多)。河北河间和新疆石河子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平均株高不仅低于T2期,且分别较人工打顶低3.3 cm和4.6 cm。多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个左右,T2期增加较多,增加2.3~7.7。DPC封顶剂量越大,对株高的控长作用越强(湖北黄冈除外),中(180 g·hm^-2)、高剂量(270 g·hm^-2)DPC的株高在数个试验点甚至较人工打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水对照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4~8.3,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显著少于清水对照,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河北邯郸T2期DPC化学封顶后遇高温干旱,与人工打顶相比铃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点DPC化学封顶除个别处理外对产量无显著影响。DPC化学封顶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前的吐絮率和一次花率不低于人工打顶,对熟期无不利影响。【结论】初步判断棉花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生产中建议与人工打顶同期应用中、低剂量(90~180 g·hm^-2)DPC进行化学封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甲哌鎓 化学封顶 株高 果枝数 产量 熟期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宋勇 陈兵 +5 位作者 王琼 苏维 孙乐鑫 赵静 韩焕勇 王方永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1-306,共16页
病虫对作物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快速、高效地掌握病虫的发生动态并及时防控,对作物增产保收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遥感是现阶段监测作物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实时、快速、高效、客观、大面积... 病虫对作物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快速、高效地掌握病虫的发生动态并及时防控,对作物增产保收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遥感是现阶段监测作物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实时、快速、高效、客观、大面积、无损监测等优点,将推动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安全、信息化以及智慧化方向发展。本文从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概况、数据源种类、数据获取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指出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中存在的病虫害特征选择、病虫害分类识别、传感器优化以及数据处理等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病虫害特征选择算法、建立专属病虫害光谱数据库、开发专一的病虫害监测传感器以及研发病虫害数据处理平台等发展策略,以期为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病虫害 无人机 遥感 监测方法 数据处理 特征提取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在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用量及配比对脱叶催熟效果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宋兴虎 徐东永 +12 位作者 孙璐 赵文超 曹龙龙 张祥 唐纪元 韩焕勇 王洪这 陈洪章 王林 赵冰梅 杜明伟 田晓莉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7-257,共11页
【目的】棉花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采收的前提。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脱叶催熟方式。鉴于不同棉区的环境条件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研究了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的适宜用量及配比。【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 【目的】棉花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采收的前提。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脱叶催熟方式。鉴于不同棉区的环境条件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研究了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的适宜用量及配比。【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和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南疆棉区的轮台和沙雅共9个地点开展田间试验,设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40%乙烯利水剂3个混用处理,每公顷用量分别为450 g+1725 m L(T1)、600 g+3000 m L(T2)、600 g+4500 m L(T3),噻苯隆和乙烯利有效成分配比分别为1∶3、1∶4和1∶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在江苏大丰,药后16 d各处理脱叶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其他8个试验点,大多数处理药后14 d的脱叶率显著高于对照,且自然脱叶率越低提高幅度越大;但噻苯隆和乙烯利不同用量及配比之间的脱叶率差异不一致,且大部分情况下差异不大。部分地点某些处理药后14~16 d的脱叶率可达到90%。不论药前吐絮率低或高,药剂处理14~16 d后,与清水对照相比吐絮率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然而,药前吐絮率较低的试验点药后吐絮率增幅大,反之,吐絮率增幅小。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对大部分试验点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结论】药后14 d左右,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的脱叶效果比较明显,不同剂量和配比之间无一致性和大的差异;催熟效果相对较差,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脱叶催熟效果的稳定性和药剂成本,初步建议各棉区每公顷应用600 g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3000 m L的40%乙烯利水剂进行脱叶催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噻苯隆 乙烯利 脱叶率 吐絮率 产量 纤维品质
下载PDF
施氮量对等行距密植棉花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雨 王旭文 +2 位作者 韩焕勇 罗宏海 王方永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87-1997,共11页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等行距密植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节机制,为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高效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早熟棉品种新陆早64号为材料,设5个施氮量(N)处理:N0(0 kg/667 m^2)、N8(8 kg/667 m^2)、N16(16 k...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等行距密植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节机制,为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高效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早熟棉品种新陆早64号为材料,设5个施氮量(N)处理:N0(0 kg/667 m^2)、N8(8 kg/667 m^2)、N16(16 kg/667 m^2)、N24(24 kg/667 m^2)和N32(32 kg/667 m^2),测定棉花关键生育时期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结果】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单铃重无显著差异,总铃数和产量以N16和N24处理较高、N0和N8处理最低。盛花至盛铃后期,N16、N24和N3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始终均处于较高水平,但N16和N24处理盛铃期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N32处理,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N32处理。不同施氮量处理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在盛花至盛铃期无显著差异,但N0和N8处理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在盛铃后期显著低于其他处理,N16和N24处理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在盛铃后期保持较高值,且N16处理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在盛铃至盛铃后期显著低于N24和N32处理。【结论】在等行距密植条件下,施氮16~24 kg/667 m^2有利于保持花铃期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维持盛铃后期叶片对光能的利用,获得较高的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等行距密植 施氮量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滴水量对等行距密植机采棉产量和脱叶吐絮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雨 陈献丘 +5 位作者 夏军 郝先哲 时晓娟 王方永 韩焕勇 罗宏海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1-478,共8页
在北疆自然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陆早17号(P17)和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陆早22号(P22)为试材,采用等行距密植模式,设亏缺滴灌(W1)、限量滴灌(W2)、常规滴灌(W3)处理,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以及脱叶吐絮的影响。结果... 在北疆自然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陆早17号(P17)和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陆早22号(P22)为试材,采用等行距密植模式,设亏缺滴灌(W1)、限量滴灌(W2)、常规滴灌(W3)处理,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以及脱叶吐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P22的单铃重和籽棉产量比P17分别高14.4%和8.8%,但单株铃数、总铃数、皮棉产量和衣分平均低7.4%~15.9%;随滴水量的降低,P17的单株铃数、总铃数、籽棉及皮棉产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P22在W3和W2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差异。棉纤维品质方面,P22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伸长率比P17高2.13%~13.87%,马克隆值低5.79%;W2和W3条件下棉花各纤维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W1处理。脱叶吐絮性状方面,P17具有较高的脱叶率、脱叶速率、叶片干枯率和倒伏率,P22的吐絮率、吐絮速率以及自然吐絮率保持较高水平;随滴水量的降低,棉花的脱叶率和脱叶速率呈降低趋势,吐絮率和吐絮速率呈增加趋势,P22的倒伏率呈降低趋势,而P17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但在W3和W2条件下,棉花的脱叶吐絮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等行距密植条件下,控制滴水3900~4800 m 3·hm-2并选用抗旱性较强的棉花品种,可在不显著降低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前提下,优化吐絮效果、降低倒伏率,有利于提高棉花机械采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滴水量 脱叶吐絮 等行距密植
下载PDF
北疆早熟优质机采棉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香茹 韩焕勇 +2 位作者 张恒恒 宋美珍 张西岭 《中国棉花》 2021年第1期34-36,共3页
总结了北疆早熟优质机采棉生产的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地准备,种植模式,田间水肥、化控、植保综合管理,脱叶催熟,机械收获及地膜回收等,旨在为北疆早熟优质机采棉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北疆 棉花 机采 技术规程 早熟 优质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锦颖 王方永 韩焕勇 《中国棉花》 2019年第6期28-30,共3页
通过设置常规模式(行距(66+10)cm)和等行密植模式(行距76 cm)2种机采棉种植模式,调查了2种种植模式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纤维品质和含杂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等行密植模式生育期比常规模式早3 d左右,在盛花期比常规模式果枝和开花果枝... 通过设置常规模式(行距(66+10)cm)和等行密植模式(行距76 cm)2种机采棉种植模式,调查了2种种植模式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纤维品质和含杂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等行密植模式生育期比常规模式早3 d左右,在盛花期比常规模式果枝和开花果枝多了0.5个和1个。与常规模式比,等行密植模式机采籽棉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分别提高了0.4 mm和0.4 cN·tex-1,加工皮棉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分别提高了0.2 mm和0.3 cN·tex-1,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含杂率。因此,等行密植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机采棉 农艺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病害棉田产量损失估算
15
作者 宋勇 陈兵 +7 位作者 王琼 王静 赵静 孙乐鑫 陈子杰 韩焕勇 王方永 傅积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183,共9页
该研究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对棉花黄萎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估算,为棉花黄萎病预防和防治提供依据。对病害棉田进行调查,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及地面产量损失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法及灰度值标准差法分别筛选识别病害棉株的最佳植被... 该研究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对棉花黄萎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估算,为棉花黄萎病预防和防治提供依据。对病害棉田进行调查,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及地面产量损失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法及灰度值标准差法分别筛选识别病害棉株的最佳植被指数、最佳波段组合;基于筛选的结果建立棉田综合影像(最佳波段组合与差值植被指数综合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径向基核函数分类法对病害棉田原始影像和综合影像进行产量空间分布分析及产量损失估算。结果表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识别病害棉田的最佳植被指数、最佳波段组合分别是差值植被指数(相关系数为-0.86)、波段B_(3)(550~10 nm)、B_(5)(656~10 nm)、B_(8)(800~10 nm)的波段组合(B_(3)-B_(5)-B_(8))(最佳指数因子为153.44);综合影像较原始影像更能准确识别病害棉田产量空间分布情况(总体精度为96.64%,Kappa系数为95.61%),不同病害严重度(健康b_(0)、轻度b_(1)、中度b_(2)、重度b_(3)、极严重b_(4))对应棉田面积比例分别为7.81%、23.78%、29.20%、13.92%、17.43%;综合影像对病害棉田产量损失量估算效果最好,不同病害严重度(b_(0)、b_(1)、b_(2)、b_(3)、b_(4))对应棉田产量损失率分别为0、22.80%、31.32%、49.02%、76.33%,预估籽棉损失量达4260.01 kg,损失率为49.16%,皮棉损失量达2267.18 kg,损失率为54.51%。与病害胁迫棉田产量损失估算值相比,实际棉田籽棉损失率高6.28%,皮棉损失率高4.48%。病害胁迫棉田产量估算值与实际棉田收获值差异不显著,能够准确实现病害棉田产量损失估算。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无人机 病害 多光谱影像 产量损失 估算
下载PDF
等行距密植下滴水量对不同抗旱性棉花品种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张红霞 陈献丘 +3 位作者 田雨 韩焕勇 王方永 罗宏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目的】研究等行距密植下精量制定棉花的田间水分管理制度分析机采棉花高效生产机理。【方法】选用抗旱性强的棉花品种新陆早22号(P_(22))和抗旱性弱的新陆早17号(P_(17))为参试品种,在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设3000(W_(1))、3900(W_(2)... 【目的】研究等行距密植下精量制定棉花的田间水分管理制度分析机采棉花高效生产机理。【方法】选用抗旱性强的棉花品种新陆早22号(P_(22))和抗旱性弱的新陆早17号(P_(17))为参试品种,在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设3000(W_(1))、3900(W_(2))、4800(W_(3))m^(3)/hm^(2)3个处理水平,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速率(NAR)、棉铃生长率(BGR)和叶面积载铃量(LAB)的变化。【结果】随滴水量的增加,棉花CGR、NAR、BGR、LAB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P_(22)盛花期至盛铃后期的BGR在W_(2)和W_(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W_(1)处理;P_(17)的BGR在各生育时期均随滴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品种间,P_(22)的CGR、NAR、LAB在盛花期至盛铃后期比P_(17)高12.8%~18.2%、12.3%~12.9%、10.3%~12.2%,BGR在盛蕾期、盛铃期、盛铃后期则比P_(17)高11.9%~30.4%。盛铃后期的BGR与盛花期的BGR、LAB呈显著正相关、与盛花期的CGR、盛铃期的CGR、NAR、BG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等行距密植条件下,在3900 m^(3)/hm^(2)条件下选用抗旱性较强的棉花品种,有利于保持盛花至盛铃后期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棉铃生长率,促进光合产物向棉铃的分配与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水量 等行距密植 品种 棉花 群体质量
下载PDF
机采模式下耐旱性不同棉花品种冠层特性对滴水量的响应
17
作者 张虎梅 田雨 +4 位作者 石峰 李军宏 韩焕勇 王方永 罗宏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88-2898,共11页
【目的】研究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不同耐旱性棉花品种冠层特性对滴水量的响应及作用机理,为干旱区棉花节水灌溉和耐旱性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耐旱性强的品种新陆早22号和耐旱性弱的品种新陆早17号为试材,设亏缺滴灌(W_(... 【目的】研究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不同耐旱性棉花品种冠层特性对滴水量的响应及作用机理,为干旱区棉花节水灌溉和耐旱性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耐旱性强的品种新陆早22号和耐旱性弱的品种新陆早17号为试材,设亏缺滴灌(W_(1))、限量滴灌(W_(2))、常规滴灌(W_(3))处理,研究滴水量对耐旱性不同棉花品种棉花冠层结构、光分布、群体光合和呼吸速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叶绿素含量(Chl)、群体光合(CAP)和呼吸速率(CR)随滴水量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在W_(3)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其中新陆早22号在盛花至盛铃后期上述参数在W_(2)、W_(3)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W_(1)处理;冠层开度(DIFN)和冠层PAR透过率则随滴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均表现为W_(1)>W_(2)、W_(3);新陆早17号和新陆早22号分别在W_(3)、W_(2)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W_(2)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品种间,新陆早22号的Chl、叶面积指数(LAI)、CAP和CR在盛花至吐絮期比新陆早17号高0.8%~10.5%、3.4%~15.0%、1.3%~16.7%、2.9%~22.9%,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新陆早17号高8.9%、9.2%。籽棉产量与LAI、CAP、CR、Chl均呈正相关,与DIFN呈负相关。【结论】在等行距密植条件下,根据棉花品种对水分的敏感性不同,灌水量控制在3900~4800 m3/hm2时,可以使棉花在生育中期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适宜的冠层开度以及均匀的光分布,促进光合速率的提升,在不显著降低棉花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水量 耐旱性品种 冠层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北疆绿洲灌区灰漠土深松棉田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18
作者 刘绍东 韩焕勇 +8 位作者 沈倩 张思平 陈静 马慧娟 王方永 葛常伟 张小萌 庞朝友 赵新华 《中国棉花》 2020年第1期35-36,41,共3页
棉田土壤深松技术是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指标、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本规程规定了北疆绿洲灌区灰漠土深松棉田的土壤条件、深松要求、品种选择以及播种、水肥管理、合理化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栽培... 棉田土壤深松技术是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指标、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本规程规定了北疆绿洲灌区灰漠土深松棉田的土壤条件、深松要求、品种选择以及播种、水肥管理、合理化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以期为北疆绿洲灌区灰漠土深松棉田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灰漠土 深松 栽培管理 规程
下载PDF
The efficacy of chemical topping in field-grown cotton is mediated by drip irrigation amount in irrigated agricultural area 被引量:1
19
作者 TIAN Yu LIAO Baopeng +4 位作者 han huanyong WANG Fangyong DU Mingwei TIAN Xiaoli LI Zhaohu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2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Background: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is challenged by high labor input including manual topping(MT).Recently,to replace MT in the Xinjiang cotton region of China,mepiquat chloride(MC)was applied once more than the tr... Background: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is challenged by high labor input including manual topping(MT).Recently,to replace MT in the Xinjiang cotton region of China,mepiquat chloride(MC)was applied once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multiple-application;this was designated as chemical topping(CT),but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amount of irrigation needs to be adjusted to accommodate CT.Results:The main plots were assigned to three drip irrigation amounts[300(I_(1))480(I_(2)), and 660(I_(3))mm],and the subplots were assigned to the CT treatments[450(MC)750(MC_(2)),and 1050(MC_(3))mL·hm^(-2)25%MC]with MT as a control that was performed after early bloom.The optimum drip irrigation amount for CT was explored based on leaf photosynthesis,chlorophyll fluorescence,biomass accumulation,and yield.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flue nces of drip irrigation,topping treatme 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gas exchange parameters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yield.The combination of I_(2) and MC_(2)(I_(2)MC_(2))performed best.Compared with I_(2)MC_(2)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stomatai conductance(Gs),transpiration rate(Tr),and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qP)of I_(2)MC_(2)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4.0%~7.2%,6.8%〜17.1%,5.2%~17.6%,and 4.8%~9.6%,respectively,from the peak flowering to boll opening stages.Moreover,I_(2)MC_(2) showed fast reproductive organ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the highest seed cotton yield;the latter was 6.6%~12.8%higher than that of I_(2)MT.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25%MC emulsion in water(MCEW)application resulted in yield improvement by increasing Pn,φPSⅡ,and qP to promote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to reproductive organs.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480 mm drip irrigation combined with 750 mL·hm^(-2)MC increased the rat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reproductive organs by increasing Pn,φPSⅡ and qP to improve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thus achieving higher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Irrigation amount Chemical topping PHOTOSYNTHESIS Biomass accu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