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与人口迁移 被引量:1
1
作者 韩茂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0,共5页
东北地区经历2次农业开发,辽金时期与清代2次开发之间元、明300多年,东北地区再度恢复为草原或森林草原环境,清代同治、光绪以来的内地移民将农业开发转为持续性的生产活动。全面农业开发之前,东北地区保持以森林、森林草原为主的环境特... 东北地区经历2次农业开发,辽金时期与清代2次开发之间元、明300多年,东北地区再度恢复为草原或森林草原环境,清代同治、光绪以来的内地移民将农业开发转为持续性的生产活动。全面农业开发之前,东北地区保持以森林、森林草原为主的环境特征,农业开发一步步用农田取代了原有的地理环境,并具有从南部的松辽平原向北部松嫩平原逐步推进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时期 东北地区 农业开发 人口迁移
下载PDF
重读《椿庐史地论稿》《椿庐史地论稿续编》
2
作者 韩茂莉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4期4-7,共4页
6月,邹逸麟先生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学者,一位永远的老师。当我泪眼婆娑再次捧起邹先生的著作,往事如同昨天,一幕幕掠过眼前。悲痛之余,更想重温邹先生做过的历史地理研究。邹先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一生著作等身。
关键词 历史地理研究 邹逸麟 史地
下载PDF
宋代岭南地区农业地理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韩茂莉 《历史地理》 1993年第1期30-40,共11页
宋代岭南地区包括广南东西两路,大致相当于今两广及海南省的全部地区。横亘东西的南岭山脉既是本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道天然分界线,也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南岭南北两侧,不但自然条件迥异,而且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处于完全不... 宋代岭南地区包括广南东西两路,大致相当于今两广及海南省的全部地区。横亘东西的南岭山脉既是本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道天然分界线,也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南岭南北两侧,不但自然条件迥异,而且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岭南地区气候炎热,长夏无冬,各种林木繁多。这种在今天看来十分有利的地理条件,在科学技术落后,人口稀少的古代,却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理 南岭山脉 广南 人口稀少 气候炎热 岭南地区 自然地理界线 海南省
下载PDF
金代南京路人口与农业 被引量:2
4
作者 韩茂莉 《历史地理》 2001年第1期271-278,共8页
金代南京路相当于今天河南省的大部分。除信阳地区与安阳地区外,几乎金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全部土地都属于南京路的管辖范围之内,故这里也被人们称作河南。南京路在北宋时期曾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与北方的经济中心,无论政治与经济都在全... 金代南京路相当于今天河南省的大部分。除信阳地区与安阳地区外,几乎金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全部土地都属于南京路的管辖范围之内,故这里也被人们称作河南。南京路在北宋时期曾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与北方的经济中心,无论政治与经济都在全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代这里的政治、经济地位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但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而且被视为度外、宽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淮河以北 黄河以南 管辖范围 南京路 北宋时期 安阳地区 信阳地区
下载PDF
宋代荆湖地区农业生产述论
5
作者 韩茂莉 《历史地理》 1995年第1期175-182,共8页
本文所论述的范围,除荆湖南北两路外,为了保持自然地理区域的完整性,还包括属于京西路的金、均、房、随、郢、襄州,以及光化军、信阳军。大致相当于汉水、桐柏山以南,南岭以北,川峡以东,两江以西的全部地区。荆湖地区南北跨度大,区内自... 本文所论述的范围,除荆湖南北两路外,为了保持自然地理区域的完整性,还包括属于京西路的金、均、房、随、郢、襄州,以及光化军、信阳军。大致相当于汉水、桐柏山以南,南岭以北,川峡以东,两江以西的全部地区。荆湖地区南北跨度大,区内自然条件也比较复杂,从北向南依次分为豫西南丘陵、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以及湘西丘陵、湘中丘陵等地貌单元,山区占整个境土的大部分,主要农耕区在中部平原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平原 豫西南 地貌单元 地理区域 平原地带 农耕区 京西路 桐柏山
下载PDF
近代乡民的活动圈层与行为边际
6
作者 韩茂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81,208,共21页
传统农业社会在土地的制约下,村庄、农田构成村民的生活圈与生产圈,从村庄进入集市从事交易构成社交圈。三个圈层中,社交圈的空间范围不仅成为村民行为边际,而且通过集期相互交错的集市,将参与交易的村庄纳入共同的集市交易空间内,并构... 传统农业社会在土地的制约下,村庄、农田构成村民的生活圈与生产圈,从村庄进入集市从事交易构成社交圈。三个圈层中,社交圈的空间范围不仅成为村民行为边际,而且通过集期相互交错的集市,将参与交易的村庄纳入共同的集市交易空间内,并构成共同客源区。客源区的边界就是村民社会行为的边界,与村民相关的婚姻、基层管理、祭祀等社会交往均在这一范围内。中国乡村依托集期的相互交错,构成的客源区并非一个,每个客源区都具有独立性,彼此之间交往甚少,平行存在于乡村大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村 村民社会空间 村民行为边际 集市 集期
原文传递
都江堰与天府宝地
7
作者 韩茂莉 《文史知识》 2023年第6期30-33,共4页
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这项水利工程润泽天府,造福民生,久远不衰,不但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旱涝无虞的天府宝地,而且工程本身也无愧于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江堰位于四川省灌县『四川省旧县名,即今县级都江堰市(四川省... 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这项水利工程润泽天府,造福民生,久远不衰,不但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旱涝无虞的天府宝地,而且工程本身也无愧于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江堰位于四川省灌县『四川省旧县名,即今县级都江堰市(四川省直辖,成都市代管)境内,相传为秦昭襄王后期(前276-前256)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蜀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兴修的水利灌溉工程,从那时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秦昭襄王 水利灌溉工程 成都平原 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 治水经验 蜀郡太守
原文传递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石峁文化兴衰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茂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69,M0003,M0004,共22页
石峁城与石峁文化的兴起取决于资源储备与社会支撑。资源储备得益于仰韶文化早中期因人类活动稀疏而保留的原始生态环境,社会支撑则来自石峁文化所在区域以防御与建构祭祀中心为目的集聚人力、物力的能力,二者均与环境资源相关。资源储... 石峁城与石峁文化的兴起取决于资源储备与社会支撑。资源储备得益于仰韶文化早中期因人类活动稀疏而保留的原始生态环境,社会支撑则来自石峁文化所在区域以防御与建构祭祀中心为目的集聚人力、物力的能力,二者均与环境资源相关。资源储备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支撑则是集聚资源、消耗资源的过程,当后者大于前者,超出土地承载力,其结果不是文明的前进而是衰落,石峁文化即是如此。陕北一带石峁城与其他石城的位置选择立足于防御,基本与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吻合,众石城连线之内应属以石峁城为中心的社会共同体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晚期 石峁文化 文明起源 环境考古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近代山西乡村集市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环境 被引量:7
9
作者 韩茂莉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易的距离大约在一日往返路程内,也将乡村交易建立在定期市的基础上,乡村集市对农户而言存在规模等级,但并不具备关系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山西 乡村集市 地理空间 社会环境
原文传递
秋天到,秋天到——秋天的农事活动
10
作者 韩茂莉 《文史知识》 2022年第10期5-8,共4页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这是我们学过的小学课文,即使没有做过农活,也没有在农家度过秋天,课文的描述仍然将我们带入一片丰收的田野。收获,成为人们认定秋天农事活动的常...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这是我们学过的小学课文,即使没有做过农活,也没有在农家度过秋天,课文的描述仍然将我们带入一片丰收的田野。收获,成为人们认定秋天农事活动的常理,但当我们踏上秋天的土地,会看到田野里不仅有收,还有种,秋天同样是一个有收有种的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事活动 小学课文 田野 秋天
原文传递
冬耕不可失,努力勿安卧——冬日里的农家
11
作者 韩茂莉 《文史知识》 2022年第12期5-8,共4页
冬天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也是农事活动最少的时候,于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就成了人们对农家四季的基本认识,其实中国之大,东南西北的农家有着不一样的冬季。东北人提起冬天,总会留下一个词—“猫冬”,这是躲在家里过冬的意思。冬日里... 冬天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也是农事活动最少的时候,于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就成了人们对农家四季的基本认识,其实中国之大,东南西北的农家有着不一样的冬季。东北人提起冬天,总会留下一个词—“猫冬”,这是躲在家里过冬的意思。冬日里的东北天寒地冻,一入秋,地里的农活就忙完了,该收的收,该藏得藏,当大雪飘落,四野岑寂,忙了一年的庄稼人都躲在家里“猫冬”,严寒中几乎没什么地里的活儿要干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事活动 农家 冬日 冬天
原文传递
夏满芒夏暑相连——夏日的农事活动
12
作者 韩茂莉 《文史知识》 2022年第6期15-21,共7页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夏日的时节,大约从公历5月5日至7月24日,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太阳直射地带逐渐移向北半球,大地上的温度急速增加,就在这时东边的海洋也在东南季风的推动下,为陆地送来了雨水...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夏日的时节,大约从公历5月5日至7月24日,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太阳直射地带逐渐移向北半球,大地上的温度急速增加,就在这时东边的海洋也在东南季风的推动下,为陆地送来了雨水。雨热同季,这是中国的气候特征,也是农事活动最繁忙的季节。于是民间留下了“春争日,夏争时”的农谚,那么夏日的乡村有着怎样的农事活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 东南季风 太阳直射
原文传递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s in Xiliao River Valley, China since the Holocene 被引量:3
13
作者 han maoli ZHAO Yuhui ZhanG D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The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s in the Xiliao River Valley since the Holocene have led to a huge landscape change from grassland to farmland. In this paper we reconsider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Xiliao River Val... The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s in the Xiliao River Valley since the Holocene have led to a huge landscape change from grassland to farmland. In this paper we reconsider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Xiliao River Valley by analyzing three major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s in prehistory, the Liao-Jin Dynasty and the period since the Qing Dynasty. We argue that when the demographic pressure appears in this area, especially during the last reclamation, the intraregional migration (second migration) is the major response to relieve such pressure, which also distinguishes two different settlement locations: "the initial area" and "the secondary area".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areas, the cultivation on the latter one has caused more serious disturbance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Thus the secondary area has become the key region which need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er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liao River Valley RECLAMATION SETTLEMENT man-land relationshi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