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臭氧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1
作者 胡艳楠 李文星 +1 位作者 张智 焦亚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4期90-99,共10页
选用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及同期大气再分析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对该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典型模态臭氧浓度空间分布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近... 选用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及同期大气再分析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对该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典型模态臭氧浓度空间分布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近地面臭氧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2019年臭氧浓度显著增大,空间分布为南高北低。经验正交函数第一模态特征表明,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具有空间变化一致性,以保定、石家庄、衡水和沧州交界区域的臭氧浓度变化最明显。臭氧浓度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与15:00的气温和经向风速均呈正相关,与该时刻的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关关系均为京津冀南部地区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日 经验正交函数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2015-2018年京津冀地区不同天气类型影响的PM_(2.5)输送特征及减排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艳楠 孟凯 +3 位作者 杨雨灵 马翠平 李文星 马志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将2015—2018年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日按天气类型分为均压型、高压后部型和西北高压型,应用WRF-CAMx、WRF-CMAQ模式进行北京市、石家庄市PM_(2.5)来源解析和减排模拟。结果表明:相比均压型和西北高压型,北京市、石家庄市PM_(2.5)污... 将2015—2018年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日按天气类型分为均压型、高压后部型和西北高压型,应用WRF-CAMx、WRF-CMAQ模式进行北京市、石家庄市PM_(2.5)来源解析和减排模拟。结果表明:相比均压型和西北高压型,北京市、石家庄市PM_(2.5)污染日的高压后部型出现次数最少,但外源污染输送较明显。3种天气类型PM_(2.5)污染日,石家庄本地污染源的排放贡献均高于北京本地污染源的排放贡献,是PM_(2.5)浓度石家庄市高于北京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受不同天气类型影响,北京市、石家庄市PM_(2.5)污染物输送和来源特征不同。根据石家庄市PM_(2.5)污染物输送特征制定的减排优化方案,减排率可达京津冀中南部城市联合减排的83.6%~91.3%,该方案较为合理且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区域输送 减排方案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油储层物性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龙 王磊 +2 位作者 崔强 胡砚楠 何思琦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储层原油、岩石物性发生变化,原油溶解二氧化碳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强,储层岩石矿物溶解,孔隙度、渗透率增大,油气渗流特征、驱替方式等发生改变,有效改善了二氧化碳的驱油效果。通过原油注气膨胀、地层水... 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储层原油、岩石物性发生变化,原油溶解二氧化碳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强,储层岩石矿物溶解,孔隙度、渗透率增大,油气渗流特征、驱替方式等发生改变,有效改善了二氧化碳的驱油效果。通过原油注气膨胀、地层水溶解气后对储层岩石结构影响的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原油、岩石物性变化规律,定量分析物性变化程度,为二氧化碳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参数指导。结果表明,注入二氧化碳后,黏度、密度降低,原油体积膨胀了45%,油气相渗的等渗点渗透率较油水相渗的等渗点渗透率高6.5%,原油中C_(16)—C_(35)等重质组分增加,沥青质含量增加了85.2%,二氧化碳注入储层溶解于地层水中,使地层水呈弱酸性,在酸蚀的作用下,渗透率、孔隙度增加,岩石渗流能力增强。原油、岩石物性发生变化后,通过对注入参数、注入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可改善二氧化碳驱油效果。W119区块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井组在注入1.8×10^(3) t二氧化碳后,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室内实验及动态分析,调整注入参数、注入方式后,日增油9.4 t,有效改善了开发效果,对下步二氧化碳驱扩大工业化推广的注采参数设计及动态调整提供了技术储备,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替 储层物性 沥青质 孔隙半径 实验
下载PDF
栝楼不同部位对卷烟烟气总粒相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璐斯 夏婷 +5 位作者 陶红 黄菲 潘晓薇 邢学锋 胡艳楠 巫园园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栝楼不同部位(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对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增殖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PM诱... 目的研究栝楼不同部位(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对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增殖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PM诱导BEAS-2B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0μg·mL-1TPM)、红霉素组(阳性对照,10μg·mL-1TPM+5μg·mL-1红霉素)及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不同浓度给药组[10μg·mL-1TPM+400、800、1200 ng·mL-1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正丁醇提取物)]。药物作用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IL-6、IL-8、TNF-α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BEAS-2B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细胞IL-6、IL-8、TNF-α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组的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均可以促进BEAS-2B细胞的增殖(P<0.05,P<0.01);400、800、1200 ng·mL-1瓜蒌皮组的细胞上清液中的IL-6、TNF-α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800、1200 ng·mL-1瓜蒌皮组的细胞上清液中的IL-8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400、800、1200 ng·mL-1瓜蒌子组的细胞上清液中的IL-8、TNF-α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400、800、1200 ng·mL-1天花粉组的细胞上清液中的IL-6、TNF-α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栝楼不同部位(瓜蒌皮、瓜蒌子和天花粉)正丁醇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BEAS-2B细胞增殖,抑制TNF-α、IL-6、IL-8等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瓜蒌皮 瓜蒌子 天花粉 正丁醇提取物 烟气总粒相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雾霾治理面对的主要困境及应对措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艳楠 李文星 王佳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12期72-72,74,共2页
清洁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之一,但近年来,生产生活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雾霾的天气,不仅大大损害人们身体健康,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经济的长足进步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雾霾治理面对的主... 清洁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之一,但近年来,生产生活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雾霾的天气,不仅大大损害人们身体健康,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经济的长足进步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雾霾治理面对的主要困境,并重点对其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理,提升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治理 主要困境 应对措施
下载PDF
香连丸中8种功效成分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昌顺 胡艳楠 +3 位作者 夏婷 罗振业 陈飞龙 谭晓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6-692,共7页
目的研究小鼠口服香连丸(Xianglian Pill,XLP)后其功效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揭示成分在体内不同组织作用趋势,探讨方药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XLP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小肠、大肠、肝、心、肺、肾),样品处理后,UPLC-MS/MS检测XLP中... 目的研究小鼠口服香连丸(Xianglian Pill,XLP)后其功效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揭示成分在体内不同组织作用趋势,探讨方药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XLP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小肠、大肠、肝、心、肺、肾),样品处理后,UPLC-MS/MS检测XLP中8种功效成分的组织匀浆液含量,采用ACE Excel 3C18 column(2.1 mm×100 mm,3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分析物,正离子模式检测。计算成分在各组织的浓度和分布百分比(Distribution percentage,DP)。结果建立同时检测组织匀浆液中8种XLP功效成分HPL-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良好。XLP功效成分在小肠组织具有较高浓度(DP>25%)。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DP值分别为48.5%、30.3%、28.3%和29.3%,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结肠具有高分布,DP值分别为32.7%和27.5%。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主要分布于肺,DP值分别为40.6%和47.5%。结论XLP生物碱类成分在肠道组织具有高浓度,内酯类成分在肺肠组织具有高分布,该分布趋向有助于揭示方药肠道抗炎和行气缓急止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连丸 功效成分 组织分布 生物碱 内酯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春辉 胡雁南 +2 位作者 邵鑫 郎希龙 徐志云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化围术期管理。方法:连续纳入30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术后院内死亡19例。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化围术期管理。方法:连续纳入30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术后院内死亡19例。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约登指数计算危险因素的临界值。结果:心功能Ⅳ级、白细胞计数、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功能Ⅳ级的预测准确率为75.2%。白细胞计数的预测准确率为75.4%,临界值为9.5×109/L,灵敏度68.4%,特异度73.6%。体外循环时间的预测准确率为75.3%,临界值为199min,灵敏度42.1%,特异度95.8%。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的预测准确率为77.8%,临界值是67h,灵敏度68.4%,特异度92.7%。结论:通过改善患者术前的心功能状态,积极抗感染治疗,缩短体外循环和气管插管时间,可以改善患者手术的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On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control traffic protection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被引量:1
8
作者 hu yannan WANG WenDong +2 位作者 GONG XiangYang QUE XiRong CHENG ShiDu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0-58,共19页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 is an emerging networking paradigm that assumes a logically centralized control plane separated from the data plane. Despite all its advantages, separating the control and data pla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 is an emerging networking paradigm that assumes a logically centralized control plane separated from the data plane. Despite all its advantages, separating the control and data planes introduces new challenges regarding resilient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That is, disconnec- tions between switches and their controllers could result in substantial packet loss and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challenge by studying the issue of control traffic protection in SDNs with arbitrary numbers of controllers. Specifically, we propose a control traffic protection scheme that combines both local rerouting and constrained reverse path forwarding protections, through which switches can locally react to fail- ures and redirect the control traffic using standby backup forwarding options. Our goal is then to find a set of primary routes for control traffic, called protected control network, where as many switches as possible can benefit from the proposed protection scheme. We formulate the protected control network problem, prove its NP-hardness, and develop an algorithm that reconciles protee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e.g., switch-to-control latency). Through extensive simulations based on real topologies, we show that our approach significantly im- proves protectability of control traffic. The results should help further the process of deploying SDN in real-world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PROTECTION control traffic RESILIENCE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