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暖背景下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一博 李双双 +4 位作者 冯典 肖贻青 陈小婷 黄少妮 杜莉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52,共11页
基于陕西省99个国家站1979-2021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对全省典型地区进行水汽追踪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陕... 基于陕西省99个国家站1979-2021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对全省典型地区进行水汽追踪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陕北中部、关中中东部极端降水为增加的趋势,通过REOF分析并计算得到陕北、关中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分别为0.36 mm·a^(-1),0.35 mm·a^(-1),陕南极端降水变化趋势最小为0.11 mm·a^(-1)。夏季影响陕西省的水汽来源主要有三支路径,北支水汽来自欧亚中高纬地区,东支水汽主要来自内陆的江河流域,南支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此外,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在2005年后增多是大气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高层辐散增强有利于上升运动,大气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伸北抬造成外围水汽更容易进入内陆,蒙古反气旋南侧的异常东风和低层的异常东南风更有利于水汽进一步向西北地区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水汽追踪
下载PDF
陕西商洛“6·30”强冰雹过程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分析
2
作者 郭莉 黄少妮 +3 位作者 董淑珍 刘坤 井宇 郑亚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造成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较强的低层水汽输送及辐合、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适宜的0℃和-20℃等温线高度、0-6 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冷空气及地面冷池触发了强对流天气。适宜的冷暖云厚度有利于雹粒的增大;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小雹粒在丰富的过冷水中循环增长。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有三体散射,最强反射率因子达65 dBZ以上,剖面图上有低层弱回波区、中高层回波悬垂,50 dBZ以上的强回波核心位置有超过-20℃等温线高度。基本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回波顶高对对流发展和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垂直液态水含量跃增20 kg·m^(-2)以上对冰雹天气预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 冰雹 位势不稳定 三体散射 中气旋
下载PDF
CLDAS实况产品在陕西气温网格预报检验与订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丹 王建鹏 +3 位作者 党超琪 娄盼星 黄少妮 蔡新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6-957,共12页
利用陕西地区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滑动训练期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先在站点上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气温进行检验和订正,再将订正系数传递到格点上订正CLDAS气温格点场,最后利用站点观测气温和订正前、后的CLDA... 利用陕西地区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滑动训练期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先在站点上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气温进行检验和订正,再将订正系数传递到格点上订正CLDAS气温格点场,最后利用站点观测气温和订正前、后的CLDAS气温分别对ECMWF气温预报的格点场进行订正,并做非独立和独立检验。结果表明,CLDAS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站点观测基本一致,但是存在一定误差,订正后误差减小,其中,订正前秦岭和大巴山区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其他地区偏大,绝对误差≤1℃和≤2℃的准确率分别低于20%和30%,订正后均提高了40%以上。利用订正后的CLDAS气温对ECMWF气温预报进行订正,提高了模式的预报准确率,例如,陕西地区24 h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的绝对误差≤2℃的准确率分别从订正前的46%和66%提高到订正后的63%和74%,优于利用站点观测气温和订正前的CLDAS气温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气温预报的订正结果,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模式在站点稀少地区的气温预报质量,用于高分辨率气象格点预报业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 检验 误差订正
下载PDF
陕西关中两次霾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少妮 孟金平 +1 位作者 杜莉丽 刘慧 《气象科技》 2019年第5期809-817,共9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污染物浓度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边界层特征和扩散条件等方面对2013年和2016年两次持续性霾重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13年过程和2016年过程在500hPa高空上分别为阻塞...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污染物浓度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边界层特征和扩散条件等方面对2013年和2016年两次持续性霾重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13年过程和2016年过程在500hPa高空上分别为阻塞环流型和纬向环流型,关中地区受偏西气流影响、地面气压场较弱、大气层结均比较稳定;②2013年过程西安贴地逆温层顶高度低、相对湿度大、气温低、不利于大气垂直湍流交换,污染物容易堆积,这也是2013年过程比2016年过程重污染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的原因之一;③两次过程西安平均风速均小于2m/s,具有显著的低风速特征,且东北风为其主导风向。持续东北风引起上游污染传输和低风速导致的本地污染累积是造成2013年过程污染浓度更高的重要因素;④2013年过程结束是受强冷空气影响,来自高空的干洁大气下沉到地面,置换了边界层的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得到根本改善;而2016年过程是受高原槽东移影响,雨雪天气的沉降作用使得霾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重污染 气象条件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一次霾转沙尘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慧 井宇 +3 位作者 黄少妮 戴昌明 张黎 胡波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3期8-15,共8页
为探讨关中地区霾及沙尘过程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颗粒物浓度监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及ECMWF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2月2629日陕西关中地区一次霾转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具有区域同步性,宝鸡、咸阳、西安、... 为探讨关中地区霾及沙尘过程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颗粒物浓度监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及ECMWF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2月2629日陕西关中地区一次霾转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具有区域同步性,宝鸡、咸阳、西安、渭南PM_(2.5)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累计时间多于50 h,且出现AQI爆表现象,铜川受山谷风影响PM_(2.5)浓度有明显日变化;前期霾过程500 hPa无明显冷空气,地面关中位于高压底部、高压后部或者倒槽中,低层的弱偏北风或东北风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多层逆温抑制了污染物和水汽的垂直扩散,29日02时冷空气将上游沙尘粒子输送至关中地区,PM_(10)浓度急剧增大,同时PM_(2.5)浓度迅速减小;TrajStat后向轨迹显示,前期霾过程受地形影响,气团在盆地内徘徊,使污染物持续累积,后期沙尘过程有强西北气流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沙尘 气象条件
下载PDF
西安东部夜间异常增温原因及其数值模式预报订正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嘉慧敏 薛春芳 +5 位作者 王建鹏 潘留杰 张煦庭 郑然 黄少妮 梁绵 《气象科技》 2022年第1期66-74,共9页
利用陕西省气象监测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ERA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12月10日凌晨西安东部一次夜间温度异常跃增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夜间增温过程发展迅速、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2)500 hPa内蒙东部冷槽底后部干... 利用陕西省气象监测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ERA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12月10日凌晨西安东部一次夜间温度异常跃增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夜间增温过程发展迅速、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2)500 hPa内蒙东部冷槽底后部干燥的西北气流和850 hPa干暖气团有利于产生大气下沉绝热增温。西安地区近地面存在逆温,阻碍大气热量的垂直交换。升温前西安东部2 m气温较周边地区显著偏暖,且维持时间长,为该地区夜间升温创造了有利条件。(3)西安东部低空长时间维持较强的暖平流,地面不断有弱冷空气侵入,加之受骊山阻挡,使得临潼地区近地面暖空气被急剧压缩,同时大气下沉绝热增温效应增强,在这四者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临潼地区夜间气温的显著跃增。(4)选取了近3年18次临潼地区夜间增温过程,对其进行天气系统、探空、垂直结构等深入分析,总结归纳临潼夜间增温发生判据,结合数值模式预报产品,提出订正方案,并进行检验评估。该方案有一定的正订正效果,可为数值模式对此类强转折性天气过程中气温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下沉绝热增温 空气压缩效应 地形阻挡
下载PDF
归桃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邢利旋 黄少妮 +1 位作者 林华容 林丽莉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8期65-67,75,共4页
目的:观察经典方剂麻子仁丸加用化瘀通络药物当归、桃仁在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9-2020年潮州市中心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通过观察指标... 目的:观察经典方剂麻子仁丸加用化瘀通络药物当归、桃仁在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9-2020年潮州市中心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通过观察指标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变化、便秘症状评分前后变化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中药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比西药对照组更具优势,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对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病必求本是中医学的治疗原则也是优势,同样在糖尿病便秘的治疗中,应从病因病机出发,审证求因,标本同治。血瘀机制在糖尿病便秘发病过程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润肠通便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是可行的,为糖尿病便秘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便秘 中医疗法 归桃麻子仁丸加减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Dominant Drought/Flood Modes and the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Ocean Events in Rainy Season over the East of China 被引量:4
8
作者 huang shaoni huang Fe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By using 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S-EOF) analysis, three dominant mode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drought/flood patterns in the rainy season over the east of China are revealed for ... By using 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S-EOF) analysis, three dominant mode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drought/flood patterns in the rainy season over the east of China are revealed for the period of 1960-2004. The first two leading modes occur during the turnabout phase of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decaying year, but the drought/flood patterns in the rainy season over the east of China are different due to the role of the Indian Ocean (IO). The first leading mode appear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NSO events. In the decaying year of El Nino, the associated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anticyclone located over the Philippine Sea persists from the previous winter to the next early summer, transports warm and moist air toward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in China, and leads to wet conditions over this entire region. Therefore,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summer exhibits a 'Southern Flood and Northern Drought' pattern over East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the basin-wide Indian Oc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longing the impact of ENSO on the second mode during the ENSO decaying summer. The Indian Ocean basin mode (IOBM) warming persists through summer and unleashes its influence, which forces a Matsuno-Gill pattern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subtropical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 form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e southerlies on the northwest flank of this anticyclone increase the moisture transport onto central China, leading to abundant rainfall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valleys.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e causes dry conditions over South Chin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summer exhibits a 'Northern Flood and Southern Drought' pattern over East China. Therefore, besides the ENSO event the IOB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drought/flood patterns in the rainy season over the east of China. The third mod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ropical SSTA in the Indian Ocean from the spring of preceding year(-1) to the winter of following year(+1), but not related to the ENSO events. The positive SST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hilippine Sea persists from spring to autumn, leading to weak north-south and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s, which may weaken the intensity of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The weakened rainfall over the northern Indian monsoon region may link to the third spatial mode through the 'Silk Road' teleconnection or a part of circumglobal teleconnection (CGT).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that reveal these linkages remain elusive and invite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IOBM S-EOF drought/flood patte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