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6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th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ediction of oviposition fecundity in 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ÜChun-yang GE Shi-shuai +4 位作者 he wei ZHANG Hao-wen YANG Xian-ming CHU Bo WU Kong-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173-2187,共15页
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is an important migratory agricultural pest worldwide,which has invaded many countries in the Old World since 2016 and now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world food security.The ... 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is an important migratory agricultural pest worldwide,which has invaded many countries in the Old World since 2016 and now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world food security.The pres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fall army worm(FAW)mainly focus on adult population density,but lack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precisely forecasting the reproductive dynamics of the adults.In this study,to identify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the adults,we first utilized female ovarian images to extract and screen five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classifier and employed male testes images to obtain the testis circular features.Then,we established model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iposition dynamics and the developmental time of adult reproductive organs using laboratory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female ovary development stage determination reached 91%.The mean standard error(MSE)between the actual and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ovarian developmental time was 0.2431,and the mean error rate between the actual and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daily oviposition quantity was 12.38%.The error rate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estis diameter was 3.25%,and the predicted and actual values of the testis developmental time in males had an MSE of 0.7734.A WeChat applet for identifying th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al state and predicting reproduction of S.frugiperda was developed by integrating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and it is now available for use by anyone involved in plant protection.This study developed an automated method for accurately forecasting the reproductive dynamics of S.frugiperda populations,which can be help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pulation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use by both professional experts and local people at the county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doptera frugiperda computer vision OVARY TESTIS WeChat applet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氮肥后移利于减少土壤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作者 任强 徐珂 +5 位作者 樊志龙 殷文 范虹 何蔚 胡发龙 柴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5-1307,共13页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潜力挖掘不足,制约多熟种植稳定发展的问题,拟通过探明不同氮肥后移比例对小麦玉米间作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绿洲灌溉区水分高效利用麦玉间作模式创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潜力挖掘不足,制约多熟种植稳定发展的问题,拟通过探明不同氮肥后移比例对小麦玉米间作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绿洲灌溉区水分高效利用麦玉间作模式创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开展,设小麦玉米间作、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3种种植模式,针对玉米设不施氮(N0)、氮肥后移20%(N1)、氮肥后移10%(N2)和传统施氮氮肥不后移(N3)4个处理,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各施氮处理下总施氮量分别为210和360kg·hm^(-2),研究不同种植制度及氮肥后移比例对小麦和玉米的土壤蒸发、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独立生长阶段间作处理的棵间蒸发量大于单作,间作小麦棵间蒸发较单作小麦增大15.9%—16.7%,间作玉米棵间蒸发较单作玉米增大5.4%—14.7%,麦玉共生期间作棵间蒸发量较单作加权降低4.6%—6.1%;全生育期棵间蒸发总量表现为:小麦玉米间作最大、单作玉米次之、单作小麦最小,在间作模式中,氮肥后移20%处理棵间蒸发量较传统施氮降低6.5%,且小麦带棵间蒸发量较玉米带增大12.6%—17.3%,是间作系统棵间蒸发的主要来源。间作系统中氮肥后移20%和后移10%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较传统施氮分别降低34.3和18.9 mm,E/ET与传统施氮差异不显著。间作系统籽粒产量较单作加权平均提高21.1%—39.0%,间作系统氮肥后移20%处理籽粒产量较传统施氮提高28.8%,其中间作小麦、间作玉米氮肥后移20%处理较传统施氮分别提高24.3%、30.8%。间作种植模式氮肥后移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加权平均显著提高15.0%、12.3%,其中氮肥后移20%处理较传统施氮提高35.9%,氮肥后移10%处理较之提高19.3%。【结论】小麦玉米间作种植模式结合氮肥后移20%能减少土壤蒸发和全生育期耗水量,提高产量和水分生产力,是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间作高产高效生产可采用的施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氮肥后移 棵间蒸发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何炜 许兆光 +3 位作者 林蔚莘 何发胜 张建新 周毅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正常愈合组、延迟愈合组。对14项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显著性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明确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共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延迟愈合与年龄、是否吸烟、复位方式、是否贫血、术前准备时间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55,0.954),P=0.006]、是否吸烟[OR=0.020,95%CI(0.002,0.193),P=0.001]、复位方式[OR=23.924,95%CI(2.210,258.943),P=0.009]、是否贫血[OR=0.016,95%CI(0.001,0.289),P=0.005]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像因素。结论:低龄、吸烟、闭合复位、贫血是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 内固定 骨折愈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球形电动机及其研究发展综述
4
作者 赵静 何威 +3 位作者 刘向东 李伟力 李争 杨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754,I0026,共19页
球形电动机是一种具有球体结构的新型电动机,可单机实现在三维空间内的多自由度运动,且适合应用于人工智能及姿态控制系统动量球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球形电动机拓展了转子运动范围,是电动机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 球形电动机是一种具有球体结构的新型电动机,可单机实现在三维空间内的多自由度运动,且适合应用于人工智能及姿态控制系统动量球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球形电动机拓展了转子运动范围,是电动机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传统单自由度电动机相比,球形电动机结构较为复杂,且运动模式较为特殊,因此,对球形电动机的分析研究有别于传统单自由度电动机。该文整理各国学者对球形电动机的研究工作,总结归纳球形电动机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对比研究球形电动机不同的工作原理、拓扑结构及设计优化方法,探讨球形电动机的性能、转子位置检测方法、控制方法、转子支撑方式、应用场合及关键技术,最后总结球形电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电动机 多自由度运动 拓扑结构 设计优化方法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台风期间盐沼消波效应的观测研究——以珠江口芒洲湿地为例
5
作者 孙璐 黄盛 +4 位作者 赵军鹏 何薇 周水华 邓伟 陈新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滨海盐沼可以减少风暴潮和台风浪的冲击,从而增强海岸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在保护海岸和防灾减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020年6月台风“鹦鹉”活动期间珠江口芒洲湿地的现场实测波浪数据来分析其消浪功能,... 滨海盐沼可以减少风暴潮和台风浪的冲击,从而增强海岸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在保护海岸和防灾减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020年6月台风“鹦鹉”活动期间珠江口芒洲湿地的现场实测波浪数据来分析其消浪功能,以定量研究盐沼植被的消波效应。结果表明,台风“鹦鹉”期间,芒洲湿地测得风暴潮最大增水达0.43 m,漫滩时间大于6 h;实测波浪通过宽度100 m和230 m盐沼植被带的波高衰减率分别为90.5%和97.2%,植被减灾能力为优;根据波高衰减率经验公式的估算结果,波浪经过植被宽度100 m和200 m的波高衰减率分别为94.0%和97.0%,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由于台风“鹦鹉”影响时间短、强度弱,现场测得水位均在1 m以下,而盐沼植被的平均株高约为2 m,植被冠顶未被淹没,因此可将植被看作透空式堤防,其茎叶的摩擦阻尼作用导致波能衰减;并且现场测得有效波高均在0.10 m以下,同时也未发生植被大量倒伏甚至茎秆断裂的情形,因此盐沼植被充分发挥了消波作用。综上,虽然芒洲盐沼面积仅为3.39 km 2,但是其消波效果仍然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洲湿地 台风“鹦鹉” 盐沼 消浪 减灾
下载PDF
2021—2022年赤羽病通过牛羊调运传入山东省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6
作者 李超 沈朝建 +6 位作者 魏玉荣 张祯涛 王玉英 张毅 何微 黄克和 薛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为分析评估赤羽病通过牛羊调运传入山东省的风险,收集、整理2021—2022年活牛和活羊调入山东省的途径、调出省份、调入数量和批次等信息,利用“情景树”法建立传入风险随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从外省调入感染赤羽病羊的风险值为... 为分析评估赤羽病通过牛羊调运传入山东省的风险,收集、整理2021—2022年活牛和活羊调入山东省的途径、调出省份、调入数量和批次等信息,利用“情景树”法建立传入风险随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从外省调入感染赤羽病羊的风险值为0.0155(95%CI:0.0118~0.0228);从外省调入感染赤羽病牛的风险值为0.0338(95%CI:0.0225~0.0493)。提示:在进行牛羊调运时,做好启运前的产地检疫和到达后的隔离检疫可降低赤羽病传入的风险。本研究为降低赤羽病传入山东省的风险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羽病 定量风险评估 调运 隔离检疫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新思路
7
作者 王双明 刘浪 +8 位作者 朱梦博 申艳军 师庆民 孙强 方治余 阮仕山 何伟 杨潘 王建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71,共2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与当前技术条件下,“煤”“废”“碳”构成了煤炭的“不可能三角”,严重制约着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秉持“以废治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着眼“煤”的减损化开采、“废”的功能化利用、“碳”的... 在“双碳”目标背景与当前技术条件下,“煤”“废”“碳”构成了煤炭的“不可能三角”,严重制约着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秉持“以废治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着眼“煤”的减损化开采、“废”的功能化利用、“碳”的低碳化处置三维视角,探索“煤”“废”“碳”协同发展路径,为破解煤炭“不可能三角”和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具体包括:①阐明了“煤”的减损化开采科学内涵,明确了生态脆弱区含(隔)水层空间组合特征、采煤减损技术应用下的覆岩移动规律和覆岩采动损伤下的地表变形规律等减损化开采科学问题,提出了面间煤柱“掘-充-留”一体化、窄条带式充填开采和综采架后充填开采等减损化开采技术;②阐明了“废”的功能化利用科学内涵,明确了固废功能化利用的科学问题,包括镁-煤基固废原材料改性方法与机理、多元固废协同作用机制、全固废充填材料性能调控理论3个方面,形成了以固废原材料改性、固废基胶凝材料研发、全固废充填材料制备为核心的固废功能化利用关键技术体系;③阐明了“碳”的低碳化处置科学内涵,提出了“碳”的低碳化处置科学实践框架和实施路径,厘清了在“碳”的低碳化处置过程中关于矿化材料制备、封存空间构筑、CO_(2)封存机理与调控、CO_(2)封存长期环境效应和储库稳定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明确了碎胀空间CO_(2)封存、煤矿CO_(2)固碳充填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利用煤矿采空区实现CO_(2)低碳封存的新模式。立足煤炭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煤”的减损化开采、“废”的功能化利用与“碳”的低碳化处置,对推动煤炭行业“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 减损化开采 功能化利用 低碳化处置
下载PDF
瓜列当在3种寄主作物上的寄生规律及抗性评价
8
作者 何伟 罗文芳 +4 位作者 周军辉 甘中祥 陈晓刚 叶仙涛 许建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3-420,共8页
【目的】研究瓜列当在新疆加工番茄、西葫芦和打瓜上的寄生规律及主栽品种对瓜列当的抗性情况,为新疆加工番茄、西葫芦和打瓜田瓜列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及田间随机调查方法。【结果】瓜列当在加工番茄、西葫芦... 【目的】研究瓜列当在新疆加工番茄、西葫芦和打瓜上的寄生规律及主栽品种对瓜列当的抗性情况,为新疆加工番茄、西葫芦和打瓜田瓜列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及田间随机调查方法。【结果】瓜列当在加工番茄、西葫芦和打瓜播种34~37 d可建立寄生关系,寄生打瓜上的瓜列当在建立寄生关系5 d后即出土,而寄生于西葫芦和加工番茄上的瓜列当在建立寄生关系18和21 d后才出土;6月21~22日,加工番茄田瓜列当发生率为42.86%,打瓜田为7.14%,西葫芦田无瓜列当;6月28~29日,加工番茄田瓜列当发生率为45.45%,打瓜田为27.27%,西葫芦田为25%;7月5~14日,加工番茄田瓜列当发生率为80%,打瓜田为71.43%,西葫芦田为86.96%;加工番茄品种BVS32瓜列当寄生量最少,加工番茄全生育期瓜列当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0.97和4.26 g/盆;品种金丰八号在西葫芦全生育期中瓜列当寄生量最少,瓜列当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5.65和5.92 g/盆;打瓜品种中黑中片瓜列当寄生量最少,瓜列当鲜重和干重分别为5.38和0.78 g/盆。【结论】加工番茄、西葫芦和打瓜适宜防治瓜列当时间是播种后20 d;新疆北疆区域加工番茄、打瓜和西葫芦田瓜列当最佳防治时间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中上旬和6月中下旬;新疆主栽的加工番茄、西葫芦、打瓜品种中无对瓜列当免疫的品种,加工番茄品种BVS32、西葫芦品种金丰八号和打瓜品种黑中片瓜列当寄生量最少,可作为新疆抗瓜列当种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列当 寄主作物 发生规律 品种抗性
下载PDF
微纳层叠聚丙烯介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焦志伟 汪力 +2 位作者 何伟 于源 杨卫民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为解决聚丙烯薄膜介电常数低、介电场强低等问题,创新提出采用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制备不同层数(1层、16层、256层)的聚丙烯薄膜,并对不同层数聚丙烯薄膜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击穿场强、结晶度、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层数... 为解决聚丙烯薄膜介电常数低、介电场强低等问题,创新提出采用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制备不同层数(1层、16层、256层)的聚丙烯薄膜,并对不同层数聚丙烯薄膜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击穿场强、结晶度、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层数为1层的聚丙烯薄膜,16层、256层的聚丙烯薄膜的介电常数分别提升23.2%和37.0%,介电损耗分别降低36.94%和58.56%、击穿场强分别提升11%和23.3%,拉伸强度分别提升5.3%和18.98%。结晶度也随层数的增多而增大,该技术对聚丙烯薄膜的介电性能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这项工作对单一材料介电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 多层薄膜 介电性能 聚丙烯 结晶
下载PDF
超高分子质量PVC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何伟 全小辉 +5 位作者 徐代雪 张进萍 邹玲玲 庞济林 常万彬 郭秀强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1期10-15,18,共7页
介绍了超高分子质量PVC树脂的合成工艺。以合成的平均聚合度为5000的超高分子质量PVC树脂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质量性能、粒度、颗粒形貌、加工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分子质量PVC树脂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和塑化性能,具... 介绍了超高分子质量PVC树脂的合成工艺。以合成的平均聚合度为5000的超高分子质量PVC树脂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质量性能、粒度、颗粒形貌、加工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分子质量PVC树脂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和塑化性能,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耐磨性等力学性能,适用于弹性体制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质量PVC 粒度 颗粒形貌 塑化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砂质泥岩巷道顶板定向爆破不耦合装药系数优化与应用
11
作者 刘少伟 隋纪胜 +3 位作者 贺德印 付孟雄 何伟 李震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158,共11页
聚能爆破技术在沿空留巷工程项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装药结构问题一直是目前讨论的热点及难点。对于目前沿空留巷顶板超前预裂装药长度尚没有明确的指标情况下,以孟津煤矿二_2-11031工作面轨道顺槽为研究背景,提出了等长装药顶板预裂技术... 聚能爆破技术在沿空留巷工程项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装药结构问题一直是目前讨论的热点及难点。对于目前沿空留巷顶板超前预裂装药长度尚没有明确的指标情况下,以孟津煤矿二_2-11031工作面轨道顺槽为研究背景,提出了等长装药顶板预裂技术,为明确最优装药结构,本文通过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三维定向聚能爆破模型,改变轴向药柱的长度,以裂纹扩展长度和应力衰减速率为分析指标,通过数值模拟可知,轴向不耦合系数在1.25~1.7之间径向切缝距离约为40 cm,轴向切缝距离约为80 cm,相比轴向不耦合系数在2~3之间,切缝距离分别提高了25%和12.5%;轴向不耦合系数在1.25~3之间,应力衰减速度均小于1,能量利用最为合理;将轴向不耦合系数α=1.25~2的装药结构在孟津煤矿二_2-11031工作面轨道顺槽进行顶板定向爆破实验,对预裂爆破后的两炮孔中线进行钻孔窥视,观察到4种爆破方案,两炮孔之间沿切缝方向裂纹均已经完全贯通,裂纹光滑平整,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结合经济性、安全性两方面考虑,不耦合系数α=1.7为最优;研究结果表明等长装药结构可以代替传统的三段式装药结构。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爆破 轴向不耦合装药 沿空留巷 定向预裂 等长装药结构
下载PDF
The prevalence of deleterious mutations during the domest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oybean
12
作者 Shichao Sun Yumin Wang +6 位作者 he wei David E.Hufnagel Ya Wang Shiyu Guo Yinghui Li Li Wang Li-juan Qi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523-530,共8页
Soybean(Glycine max L.)is a protein and oil crop grown worldwide.Its fitness may be reduced by deleterious mutations,whose identification and purging is desirable for crop breeding.In the published whole-genome re-seq... Soybean(Glycine max L.)is a protein and oil crop grown worldwide.Its fitness may be reduced by deleterious mutations,whose identification and purging is desirable for crop breeding.In the published whole-genome re-sequenced data of 2214 soybean accessions,including 221 wild soybean,1132 landrace cultivars and 861 improved soybean lines,we identified 115,275 deleterious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Numbers of deleterious alleles increased from wild soybeans to landraces and decreased from landraces to modern improved lines.Genes in selective-sweep regions showed fewer deleterious mutations than the remaining genes.Deleterious mutations explained 4.3%-48%more phenotypic variation than randomly selected SNPs for resistance to soybean cyst nematode race 2(SCN2),soybean cyst nematode race 3(SCN3)and soybean mosaic virus race 3(SMV3).These findings illustrate how mutation load has shifted during soybean domestication,expansion and improvement and provide candidate sites for breeding out deleterious mutations in soybean by genome editing and/or conventional breeding focused on the selection of progeny with fewer deleterious alle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eterious mutations Domestication cost Expansion load BAD_Mutations Soybean cyst nematode
下载PDF
毛竹PheMYB2R-4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3
作者 秦子璐 何威 +1 位作者 王雨芳 吴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目的]研究MYB转录因子家族在毛竹干旱胁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为毛竹的抗逆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从毛竹的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PheMYB2R-4的基因序列,利用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实验分析基因的分子特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研究MYB转录因子家族在毛竹干旱胁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为毛竹的抗逆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从毛竹的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PheMYB2R-4的基因序列,利用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实验分析基因的分子特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转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和逆境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来确定PheMYB2R-4基因的功能。[结果]毛竹中PheMYB2R-4编码1个305个氨基酸的蛋白PheMYB2R-4,其N端区域有一个保守的R2R3区域,属于R2R3-MYB亚家族。PheMYB2R-4基因的表达受到干旱和盐的显著诱导。PheMYB2R-4是一个核定位蛋白,具转录自激活活性。PheMYB2R-4的过表达提高了干旱胁迫下拟南芥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并减少了丙二醛的积累,说明过表达PheMYB2R-4通过提高拟南芥的保水能力和减少氧化损伤来增强转基因拟南芥的耐旱性;同时干旱胁迫下,AtRD22、AtRD29A、AtDREB2A和AtLEA基因的表达量均上调。[结论]MYB转录因子家族中PheMYB2R-4在干旱胁迫应答反应中具有正调控作用,可以提高植物的耐旱性,增强干旱响应基因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PheMYB2R-4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干旱应答
下载PDF
No-tillage with straw mulching boosts wheat grain yield by improving 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rid regions
14
作者 YIN Wen FAN Zhi-long +7 位作者 HU Fa-long FAN Hong he wei SUN Ya-li WANG Feng ZHAO Cai YU Ai-zhong CHAI Q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416-3429,共14页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is a technical measure of crop production widely adopted in arid areas. It is unknown whether crop yield can be further increased by improving 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en st...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is a technical measure of crop production widely adopted in arid areas. It is unknown whether crop yield can be further increased by improving 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en straw returning is applied in the crop production system. So, a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various straw returning treatments for wheat production:(i) no-tillage with straw mulching(NTSM),(ii) no-tillage with straw standing(NTSS),(iii) conventional tillage with straw incorporation(CTS), and(iv) conventional tillage with no straw returning(CT, control). The eco-physiological and yield formation indicators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straw returning method to increase wheat yield and clarifying its regulation mechanism on eco-physi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TSM and NTSS treatments had better regulation of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d a higher yield increase than CTS and CT. Meanwhile, NTSM had a relatively higher yield than NTSS through better regulation of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to CT, the leaf area index of NTSM was decreased by 6.1–7.6% before the Feekes 10.0 stage of wheat, but that of NTSM was increased by 38.9–45.1% after the Feekes 10.0 stage. NTSM effectively regulated the dynamics of the photosynthetic source of green leaves during the wheat growth period. NTSM improve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by 10.2–21.4% and 11.0–21.6%, raised transpiration rate by 4.4–10.0% and 5.3–6.1%, increased leaf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5.6–10.4% and 5.4–14.6%, at Feekes 11.0 and 11.2 stages of wheat, compared to CT, respectively. NTSM had higher leaf water potential(LWP) by 7.5–12.0% and soil water potential(SWP) by 8.9–24.0% from Feekes 10.3 to 11.2 stages of wheat than CT. Meanwhile, the absolute value of difference on LWP and SWP with NTSM was less than that with CT, indicating that NTSM was conducive to holding the stability of water demand for wheat plants and water supply of soil at arid conditions. Thus, NTSM had a greater grain yield of wheat by 18.6–27.3% than CT, and the high yield was attributed to the synchronous increase and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ear number,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1 000-grain weight. NTSM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regulating 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be recommended to enhance wheat grain yield in ari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W soil GRAIN
下载PDF
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对末叶片可靠性的影响
15
作者 贺伟 罗方 谢苏燕 《东方电气评论》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在双碳目标下,为了配合新能源的发展,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结合电力需求增速放缓的现状,火电机组将较长时间运行在低负荷工况下。本文选取某660 MW空冷机型末三级级段进行了多个低负荷工况下的CFD分析,获得了负荷... 在双碳目标下,为了配合新能源的发展,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结合电力需求增速放缓的现状,火电机组将较长时间运行在低负荷工况下。本文选取某660 MW空冷机型末三级级段进行了多个低负荷工况下的CFD分析,获得了负荷下降过程中末级流场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相关变化对末叶片可靠性的影响,介绍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水蚀 鼓风现象 末叶片 颤振
下载PDF
高温和液氮处理对马棘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范彦 姜吉顺 +2 位作者 何玮 刘畅 罗燕 《草学》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马棘为豆科木兰属多年生小灌木,具有较高的饲用及生态价值,但自然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低,研发提高马棘种子萌发能力的技术措施,将为马棘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支撑。本试验以2022年收获的马棘种子为试材,进行不同时间的高温(60℃)、液氮及... 马棘为豆科木兰属多年生小灌木,具有较高的饲用及生态价值,但自然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低,研发提高马棘种子萌发能力的技术措施,将为马棘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支撑。本试验以2022年收获的马棘种子为试材,进行不同时间的高温(60℃)、液氮及其组合预处理,并开展发芽实验。其中,液氮和高温分别设计了4个种子处理时间,液氮处理的时间分别为0.5、1、2、5min;高温(60℃)处理的时间分别为10、30、60、180min;组合处理包括先高温后液氮处理及先液氮后高温处理两种方式;试验处理有自然萌发条件下的对照(CK)、8个单一处理及32个组合处理,共计41个。种子发芽周期结束后计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平均萌发时间,并利用隶属函数的方法评价不同处理对马棘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马棘种子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为55%,不同时间高温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P>0.05);用液氮处理马棘种子1min后,发芽率可达78.5%,显著高于CK(P<0.05);先高温后液氮组合处理中,高温30min+液氮5min、高温60min+液氮2min两处理发芽率可达80%;先液氮后高温组合处理中,液氮1min+高温60min发芽率最高,可达82.5%,比CK发芽率高27.5%。液氮1min+高温60min处理,能显著提高马棘种子的发芽能力,且该方法处理种子,操作简单,耗时短,生产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棘 高温处理 液氮处理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17
作者 何伟 何思瑶 《物流科技》 2024年第5期175-178,共4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为推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为推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分析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要求和能力素质,从而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模式实施中,需要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完善的实践基地,实现课程的有效对接,并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旨在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为推动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育人
下载PDF
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何伟 赵铸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究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颈椎功能评分,测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量表(AS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项痹舒汤 温针灸 疼痛介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蜂窝网络功率控制
19
作者 陈玲玲 何伟 冯琦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3期74-76,123,共4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提高频谱效率,在蜂窝网络中提出了频谱效率最大化问题,建立了最大发射功率约束下的功率控制模型。同时,为了解决信道状态信息不完美和迭代时间过长的问题,采用深度Q学习(DeepQ-Network,DQN)算法进行功率控...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提高频谱效率,在蜂窝网络中提出了频谱效率最大化问题,建立了最大发射功率约束下的功率控制模型。同时,为了解决信道状态信息不完美和迭代时间过长的问题,采用深度Q学习(DeepQ-Network,DQN)算法进行功率控制。另外,使用Python仿真,将基于DQN的算法与加权最小均方误差(Weighted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WMMSE)算法和分数规划(Fractional Programming,FP)算法相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DQN的算法在归一化性能和累计分布概率上接近最优,可以得到更高的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网络 深度强化学习 功率控制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A125、HE4和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久兰 何伟 李华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2219-2223,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多西他赛(DOC)联合奈达铂(NDP)治疗晚期卵巢癌(OC)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18年6月本院诊治的晚期OC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注射用多西他赛(DOC)联合奈达铂(NDP)治疗晚期卵巢癌(OC)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18年6月本院诊治的晚期OC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化疗方案分组,DN组(42例)给予注射用DOC联合NDP化疗,TP组(38例)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A125、HE4水平和免疫功能,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并统计1、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无差异(P>0.05);DN组血清CA125(28.32±9.74 U/ml)和HE4水平(58.49±13.25 pmol/L)低于TP组(33.54±10.46 U/ml、66.26±16.46 pmol/L),CD3+、CD4+、CD8+和自然杀伤(NK)水平高于TP组(均P<0.05);1年生存率两组(83.3%、65.8%)无差异(P>0.05),2年生存率DN组(66.7%)高于TP组(44.7%)(P<0.05);两组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无差异(P>0.05),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DN组低于TP组(P<0.05)。结论:DOC联合NDP应用于晚期OC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A125和HE4水平,减少免疫功能损伤,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晚期 多西他赛 奈达铂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分泌蛋白4 免疫功能 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