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1
作者 倪春华 吴小奇 +5 位作者 王萍 王付斌 贾会冲 朱建辉 张毅 姜海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9,共14页
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致密砂岩大气田之一。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区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揭示天然气运移相态,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开展了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致密气C5-7轻烃组成具有异构烷烃优势分布... 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致密砂岩大气田之一。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区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揭示天然气运移相态,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开展了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致密气C5-7轻烃组成具有异构烷烃优势分布,C6-7轻烃组成中芳烃含量整体偏低(<10%),甚至未检出芳烃,C7轻烃组成具有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特征,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均超过50%。上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天然气K_(1)值、K_(2)值均与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天然气一致,而δ^(13)C_(1)值则与山西组天然气一致,与太原组天然气有明显不同。与山西组天然气相比,下石盒子组天然气整体具有偏低的苯/正己烷、苯/环己烷和甲苯/正庚烷比值,以及明显偏高的正庚烷/甲基环己烷比值。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综合表明,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为典型煤成气,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天然气均为原地自生自储,而下石盒子组天然气为下伏山西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经历了游离相垂向运移聚集形成,太原组烃源岩不具有显著贡献。受天然气运移和水溶等作用影响,庚烷值、异庚烷值、苯/正己烷比值等轻烃指标直接用于判识大牛地气田致密气成熟度会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化合物 成熟度 天然气成因 气源对比 运移相态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天然气运移轻烃地球化学示踪--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为例
2
作者 吴小奇 倪春华 +3 位作者 马亮帮 王付斌 贾会冲 王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基于天然气中轻烃化合物组成分析和区域性对比,结合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水溶及逸散等示踪作用,探讨运移作用对特定轻烃指标的关联效应。研究表明:①东胜气田二... 基于天然气中轻烃化合物组成分析和区域性对比,结合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水溶及逸散等示踪作用,探讨运移作用对特定轻烃指标的关联效应。研究表明:①东胜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天然气C5−7异构烷烃含量高于正构烷烃,C6−7轻烃组成呈链烷烃优势分布且芳香烃含量明显偏低(小于4.0%),C7轻烃主体呈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整体表现出煤成气特征且受到了水溶等作用影响;②东胜气田天然气经历了自南向北的游离相运移,并在充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溶作用,其中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什股壕地区天然气在聚集后具有明显的散失;③长距离的游离相运移导致天然气C7轻烃中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和甲苯/正庚烷值降低、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值和庚烷值增大,水溶作用导致轻烃异庚烷值增大,天然气散失导致什股壕地区天然气中C5−7正构烷烃相对异构烷烃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轻烃化合物 成熟度 天然气成因 运移相态 散失作用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3
作者 陈杰 杨明慧 +6 位作者 贾会冲 张威 刘鑫 田刚 白东来 邢舟 李竞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华北克拉通保存有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相关的中元古代岩浆记录。本文综述了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讨论了各期次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论述了其对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裂解事件的指示意义... 华北克拉通保存有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相关的中元古代岩浆记录。本文综述了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讨论了各期次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论述了其对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裂解事件的指示意义。华北克拉通主要发育4期A型花岗岩:1)~1.78 Ga 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南缘熊耳裂陷槽和晋陕地区;2)~1.70 Ga 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北缘渣尔泰—白云鄂博和燕辽裂陷槽;3)~1.60 Ga 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南缘熊耳裂陷槽;4)~1.32 Ga 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北缘渣尔泰—白云鄂博和燕辽裂陷槽。这4期A型花岗岩均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与同期伸展作用导致岩浆底侵提供热源有关。整体具有造山后伸展到陆内裂谷环境的演化序列,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A型花岗岩记录了4期主要的裂解事件,为华北克拉通参与了Columbia超大陆裂解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bia超大陆 A型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 中元古代 构造背景
下载PDF
Tracing of natural gas migration by light hydrocarbons:A case study of the Dongsheng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NW China
4
作者 WU Xiaoqi NI Chunhua +3 位作者 MA Liangbang WANG Fubin jia huichong WANG P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2期307-319,共13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ight hydrocarbon compositions of natural gas and regional comparis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thane,the indication of geochemical cha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ight hydrocarbon compositions of natural gas and regional comparis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thane,the indication o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hydrocarbons on the migration features,dissolution and escape of natural gas from the Dongsheng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is revealed,and the effect of migration on specific light hydrocarbon indexes is further discussed.The study indicates that,natural gas from the Lower Shihezi Formation(Pix)in the Dongsheng gas field displays higher iso-C5-7contents than n-C5-7contents,and the C6-7light hydrocarbons are composed of paraffins with extremely low aromatic contents(<0.4%),whereas the C7light hydrocarbons are dominated by methylcyclohexane,sugges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derived gas with the influence by secondary alterations such as dissolution.The natural gas from the Dongsheng gas field has experienced free-phase migration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dissolution after charging,and the gas in the Shiguhao area to the north of the Borjianghaizi fault has experienced apparent diffusion loss after accumulation.Long-distance migration in free phase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 methylcyclohexane in C7 light hydrocarbons and the toluene/n-heptane ratio,as well as the increase of the n-heptane/methylcyclohexane ratio and heptane values.The dissolution causes the increase of isoheptane values of the light hydrocarbons,whereas the diffusion loss of natural gas in the Shiguhao area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n-C5-7contents compared to the iso-C5-7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Dongsheng gas field Permian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light hydrocarbon compounds MATURITY natural gas origin migration phase state diffusion loss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家沟组三段古地貌、古环境及控烃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海健 李春堂 +3 位作者 倪春华 贾会冲 王萍 张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78,I0001,I0002,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三段(马三段)是烃源岩发育层段。基于地震和钻井剖面资料,采用有机碳质量分数、X线衍射、镜下鉴定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三段沉积地貌和沉积相特征,分析烃源岩品质及其与岩相和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三段(马三段)是烃源岩发育层段。基于地震和钻井剖面资料,采用有机碳质量分数、X线衍射、镜下鉴定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三段沉积地貌和沉积相特征,分析烃源岩品质及其与岩相和沉积相的关系,明确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继承性发育低隆起、台内缓坡带和凹陷,马三段发育潮坪、潟湖相碳酸盐岩与膏盐岩混积体系,沉积古坡度和古水体深度向凹陷方向逐渐变大,膏岩层厚度加大且发育频率增多;台内缓坡带膏云岩和泥云岩呈中薄层互层,Sr/Ba、V/(V+Ni)、Mg/Ca反映台内缓坡带泥云岩沉积期环境比较温暖湿润、盐度较低,是适合藻类等有机质发育的环境,在局部含藻的膏云岩层段保存大量底栖绿藻和球形蓝藻菌。热演化和酸溶有机质恢复后,马三段台内缓坡带烃源岩原始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81%~1.39%,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泥云岩段有机质条带发育,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较高,是最有利的烃源岩岩相类型。盆地东北部台内缓坡带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构造单元,泥云岩是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岩相,研究区马家沟组盐下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天然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地貌 古环境 台内缓坡带 沉积相 烃源岩 控烃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西工区走滑断层构造特征与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6
作者 罗良 贾会冲 +5 位作者 杨明慧 刘雅蓉 黎小伟 杨飞 刘志娜 白东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0-1225,共16页
麻黄山西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的前端部位,以石炭—二叠系煤系滑脱层为界划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并受燕山期走滑断层作用表现出分段变形特征。深层原地构造系统沙窝子断层以北的正断层构成多米诺组合型式,而沙窝子与圈... 麻黄山西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的前端部位,以石炭—二叠系煤系滑脱层为界划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并受燕山期走滑断层作用表现出分段变形特征。深层原地构造系统沙窝子断层以北的正断层构成多米诺组合型式,而沙窝子与圈湾子断层之间的正断层组合成堑垒式。浅层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以NEE向芦沟子—新泉井断层为界,划分为变形特征差异明显的南、北两段,北段相对南段变形强烈。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显示,麻黄山西工区上、下构造变形层内发育的走滑断层均为调节差异挤压作用形成的撕裂断层,断层走向与挤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原地构造系统的先存正断层在走滑作用下产生牵引,邻近走滑断层的正断层走向发生明显偏转。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北段山前强烈冲断作用对盆内产生较为明显影响;而南段山前冲断作用并未对盆内产生明显影响,仅发育少量小规模逆断层。相较于二维模拟,三维模拟能够实现平面与剖面的综合分析,完整认识上、下构造变形层多条走滑断层的变形过程与形成机制,为麻黄山西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麻黄山西 三维数值模拟 走滑断层 差异挤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隆起东北侧怀远运动不整合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形成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军涛 张玉银 +7 位作者 谷宁 金晓辉 张涛 刘四洪 贾会冲 杨佳奇 刘玲 高晓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怀远运动(加里东期Ⅰ-Ⅱ幕)是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一次较大的构造活动,其影响仅次于加里东期(Ⅲ幕)—海西运动,存在长时间的沉积间断,在古隆起附近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岩溶储层。怀远运动不整合面在乌审旗隆起东北侧表现为奥陶系马家沟组... 怀远运动(加里东期Ⅰ-Ⅱ幕)是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一次较大的构造活动,其影响仅次于加里东期(Ⅲ幕)—海西运动,存在长时间的沉积间断,在古隆起附近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岩溶储层。怀远运动不整合面在乌审旗隆起东北侧表现为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与寒武系三山子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均为碳酸盐岩地层,但在测井电性、岩石矿物、元素以及同位素分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三山子组为细晶白云岩,在测井响应上具有低伽马值、高电阻率的特征,发育不规则状溶蚀孔隙,是岩溶储层发育段。三山子组储层多属于相对高能的近隆浅滩、正常海水环境,白云化作用为浅埋藏期渗透回流白云岩化。马家沟组一段是怀远运动后的首套沉积地层,由于靠近乌审旗古陆,岩性复杂,呈现出膏-云-泥-砂混杂沉积的特征,沉积时虽然也属于海相环境,但其与三山子组沉积时相比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属于海侵早期靠近古陆的混积潮坪沉积环境,气候相对干旱,以海源碳酸盐沉积为主,又常有间歇性的陆源碎屑补给,白云岩则是准同生期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三山子组储层受相对高能原始相带以及怀远运动相关白云岩化作用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多为白云岩化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叠加形成,分布于乌审旗隆起、镇原隆起和吕梁隆起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岩溶储层 三山子组 怀远运动 乌审旗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33
8
作者 郑和荣 胡宗全 +4 位作者 云露 林会喜 邓尚 贾会冲 蒲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4-238,共15页
走滑断控油气藏作为一种全新类型油气藏,其勘探潜力已初步显现。在对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与控藏作用开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空间结构与活动特征的相似性与... 走滑断控油气藏作为一种全新类型油气藏,其勘探潜力已初步显现。在对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与控藏作用开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空间结构与活动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结合盆地动力学演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盆地内部走滑断裂成因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大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的控藏作用:(1)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均发育中小尺度滑移距走滑断裂,普遍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垂向多期叠加”的空间结构特征。(2)三大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具有成因、分布和期次的差异性。塔里木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形成时间早,演化时间长,在盆地北部具有“南北对接,东西分区”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受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陆内挤压影响,形成了北西西向走滑断裂体系;四川盆地受控于二叠纪峨眉山大地幔柱影响,在盆地内部先存基底断裂基础上,形成了北西向、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张扭型走滑断裂。(3)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控储方面,受断裂—流体耦合改造控制,可形成断控缝洞型储集体、断—溶缝洞型或断控裂缝—孔隙型储集体;在控圈方面,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可形成断控缝洞型、断溶缝洞型岩性圈闭;在控运方面,走滑断裂产状高陡,可直接沟通烃源岩和储层,构成重要的油气垂向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发育特征 控藏作用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永强 倪春华 +7 位作者 吴小奇 朱建辉 刘光祥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齐荣 安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9-287,共9页
杭锦旗地区二叠系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增储上产领域之一,其气水关系复杂,目前对该区地层水成因和来源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样品开展常量组分、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地球化学特征对地... 杭锦旗地区二叠系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增储上产领域之一,其气水关系复杂,目前对该区地层水成因和来源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样品开展常量组分、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地球化学特征对地层水来源的指示意义。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主体为CaCl_(2)型,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和以南地区地层水矿化度平均分别为52.1 g/L和41.9 g/L;不同类型水化学特征参数均指示了地层封闭性较好,地层水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浓缩变质作用,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地层水主体为蒸发浓缩后的陆相地层水,地层中发生了斜长石的钠长石化作用和胶结物的白云岩化作用;地层水氢、氧同位素值主体分别介于-81‰~-75‰和-12.1‰~-8.8‰,水岩相互作用整体明显弱于苏里格气田。受晚白垩世以来区域性抬升过程中凝析水混入、地表水沿断裂渗入等因素影响,少数地层水样品具有偏低的氢同位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微量元素 氢氧同位素 地层水 二叠系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成因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永强 许锦 +7 位作者 倪春华 张毅 马中良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齐荣 安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化特征的研究,试图揭示原油的成因和勘探前景。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具有低硫、高蜡、中等成熟度特征,其甾烷分布显示以陆生植物为主,少量水生生物;Pr/Ph值为2.16~2.26,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原油碳同位素值为-27.7‰~-26.8‰,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前重后轻,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原油是由沉积环境为弱氧化的陆相煤系地层中的暗色泥岩生成。二叠系山西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生烃热模拟实验及岩石热解等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山西组暗色泥岩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结合原油产出井的位置和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山西组暗色泥岩可能是潜在的烃源岩。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暗示着该区的原油勘探值得重视,泊尔江海子断裂两侧邻区是原油聚集的潜在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 暗色泥岩 油气勘探前景 上古生界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探1井上古生界勘探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齐荣 何发岐 +2 位作者 王付斌 贾会冲 王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区块构造特征相对复杂,2020年中国石化在该区块部署的风险探井长探1井在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试获工业气流,标志着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取得新层系突破,随后又有多口井在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多层试获...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区块构造特征相对复杂,2020年中国石化在该区块部署的风险探井长探1井在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试获工业气流,标志着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取得新层系突破,随后又有多口井在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多层试获工业气流或钻遇良好显示,表明盆地南部物源体系中构造复杂带与盆地内部陇东地区不同,上古生界呈现出多层含气。为查明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完善和丰富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物源体系成藏认识,通过岩性录井及地层测试、色谱—质谱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解释及属性分析、区域地质类比等技术手段,系统开展了盆地南部彬长区块构造演化及断裂活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沉积相及储层分布、区域保存条件及天然气输导特征等成藏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具备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天然气成藏表现为“多层叠置、断裂输导、下生上储、立体成藏”模式,优质储层分布及高角度断层输导两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了盆地南缘天然气富集;大型三角洲砂体厚度大、物性较好,高角度断层输导成藏的区域是下步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上古生界 南部物源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咸水层CO_(2)驱水与埋存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锐 李阳 +5 位作者 吕成远 唐永强 崔茂蕾 贾会冲 刘玄 刘建党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5期50-55,69,共7页
该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咸水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深部咸水层CO_(2)驱水过程中有效埋存量评价方法。基于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确立了CO_(2)在地层水中溶解度、CO_(2)注入后的综合压缩系数、CO_(2)驱水采收率3种埋存系数。以鄂尔多... 该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咸水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深部咸水层CO_(2)驱水过程中有效埋存量评价方法。基于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确立了CO_(2)在地层水中溶解度、CO_(2)注入后的综合压缩系数、CO_(2)驱水采收率3种埋存系数。以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深部咸水层为例,分析并评价了目标储层深部咸水层CO_(2)驱水与埋存的综合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咸水层CO_(2)驱水与埋存过程中有效埋存量与CO_(2)在水中溶解埋存、CO_(2)注入后储层综合压缩埋存、CO_(2)驱水替换作用导致的埋存有关;CO_(2)在咸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CO_(2)注入后的地层综合压缩系数与岩石压缩系数及油气水饱和度相关;致密储层条件下CO_(2)驱采收率较低,仅为9.65%;目标储层深部咸水层CO_(2)驱水与埋存过程中溶解作用埋存量最大,其次为驱替作用埋存量,再次为压缩效应埋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咸水层 CO_(2)驱水与埋存 溶解作用 压缩效应 替换效应 埋存潜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综合判识 被引量:26
13
作者 孙晓 王杰 +5 位作者 陶成 张毅 贾会冲 姜海健 马亮帮 王付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7-314,共8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连续高产工业气流的发现,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大牛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系统开展了大牛地古...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连续高产工业气流的发现,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大牛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系统开展了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含有一定量的重烃,非烃气CO_(2)和N_(2)含量相对较高,既有典型的成熟阶段生成的湿气,也有高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干气。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而下古生界天然气既有煤型气,也有油型气。古生界天然气中CO_(2)主要为有机成因,少数为无机成因,无机成因CO_(2)赋存于下古生界储层,可能主要由下古生界烃源岩中碳酸盐岩热解产生。综合运用烃源岩岩石脱附气碳同位素—天然气碳同位素—干酪根碳同位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稀有气体Ar同位素定年及混源模拟实验等综合地球化学手段,明确了大牛地上、下古生界煤型气均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而下古生界油型气中混有0~45%的煤型气,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气源判识 下古生界 大牛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再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倪春华 朱建辉 +5 位作者 刘光祥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武英利 缪九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6-834,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是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及时开展该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再评价研究,有利于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综合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等技术手段,结合地...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是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及时开展该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再评价研究,有利于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综合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等技术手段,结合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物理模拟、TSM盆地资源评价数值模拟等新方法和勘探新资料,系统分析、对比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品质特征和展布特征,进而深入开展生烃潜力的再评价。杭锦旗断裂带以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品质好、演化程度高、厚度大”的总体特征,而断裂带以北地区则相反。基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计算,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总生气量为15.922×10^(12)m^(3),断裂带以北地区生气强度一般小于10×10^(8)m^(3)/km^(2),而断裂以南地区生气强度主要分布于(15~35)×10^(8) 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生烃潜力 上古生界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克拉通盆地内断裂走滑变形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雷 刘池洋 +6 位作者 何发岐 贾会冲 周义军 王朝 王建强 刘永涛 李鑫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0-942,共13页
走滑断裂在全球范围不同构造背景下普遍发育,在区域构造、火山地震及能源矿产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发育于板块或块体边界活动构造背景的大型走滑断裂带的深入研究,发育于稳定克拉通块体(盆地)内部的走滑断层为新近得到关... 走滑断裂在全球范围不同构造背景下普遍发育,在区域构造、火山地震及能源矿产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发育于板块或块体边界活动构造背景的大型走滑断裂带的深入研究,发育于稳定克拉通块体(盆地)内部的走滑断层为新近得到关注的一类走滑断层,其研究极为薄弱。该文对近几年通过三维勘探地震在中国3大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新发现的走滑断裂体系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分析,总结稳定克拉通盆地内走滑断裂的共性特征,讨论其可能的形成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克拉通盆地内部稳定区走滑断层尽管有时走滑特征典型,但表现出与活动块体区发育的大型走滑断裂的较大不同:①基本特征上具体表现为普遍具有小位移、低发育成熟度的特征,断层在垂向上分层、分期发育,与盆缘构造在方向和动力学特征上明显脱耦;②在形成模式和发育机制上,克拉通盆地内走滑断裂可能是在区域挤压应力下产生的裂缝基础上,经应力-应变调节或斜向挤压或块体旋转下选择性扭动复活发育而成,该发育方式决定其受先存断裂构造的影响弱,记录了断裂从形成到生长发育的较初期阶段;③在动力学过程与意义上,克拉通盆地内走滑断层分层发育特征是断层分期次、上下相对独立活动的结果,是构造应力在克拉通块体内浅表层传递的响应,这不同于传统认识的大型走滑断层由下到上贯穿发育的模式,该特性可以更好地记录克拉通盆地及周围多期次叠加区域应力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走滑断裂 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分层发育
下载PDF
镇泾地区长8、长6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孔隙的改造 被引量:8
16
作者 贺育超 赵俊兴 +5 位作者 关登彬 贾会冲 郭小军 王峰 赵凯丽 李应许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5,共9页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段砂岩储层特征,探讨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长8、长6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展孔隙演化定量计算,定性和定...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段砂岩储层特征,探讨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长8、长6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展孔隙演化定量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的改造。结果表明:长8、长6段属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少见溶(裂)缝;压实(压溶)、溶蚀、胶结作用为最主要的成岩作用。定量计算表明,砂岩原始孔隙度平均为35.96%,砂岩储层主要经历了早期强压实减孔阶段(-17.38%)、中晚期胶结作用减孔阶段(-16%)和晚期溶蚀作用增孔阶段(+6.82%)。早期强压实作用是长8、长6段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则进一步强化了低孔低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地区 延长组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逆冲断层位移—长度关系解析——以杭锦旗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书林 李良 +3 位作者 贾会冲 张威 徐恒艺 杨明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断裂带在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逆冲断层生长的位移模式和位移—长度关系,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回剥分析和断层古位移测算来厘定古断层的末端位置,明确断裂生长连接历史,并结合幂律关系,探究了断层生...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断裂带在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逆冲断层生长的位移模式和位移—长度关系,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回剥分析和断层古位移测算来厘定古断层的末端位置,明确断裂生长连接历史,并结合幂律关系,探究了断层生长模式以及断裂带岩性组合、运动学、反转和断层系统内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杭锦旗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受基底断裂的分段性制约。其北东走向的分段(泊尔江海子断裂东段)形成较早;在垂向上,断裂中部的位移大,向两端递减;在平面上,断裂末端与东西走向的分段(泊尔江海子断裂西段)叠覆,导致局部位移增大,最终发生硬连接。东西走向的三眼井断裂形成于晚石炭世,先后经历了断层分段、横向扩展和连接的演化阶段。乌兰吉林庙断裂作为调节带断裂,其活动相对较弱且局部发生反转。根据断层位移—长度剖面的几何形态和断层演化阶段分析,可将杭锦旗断裂带的逆冲阶段的位移模式分为4种类型:①近对称的三角状或椭圆状,代表独立断层;②左右极不对称的锯齿状或双峰状,代表断层之间发生软连接作用;③不规则波状,反映多条小型断层的连接作用;④异常尖峰状,代表大型断裂后期位移的调整。杭锦旗断裂带的D_(max)/L数据集与全球其他地区比较,要低一个数量级,可能与断裂带的后期反转有关。最后,针对杭锦旗断裂带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和D_(max)/L变化特征,提出了断裂带逆冲阶段演化的路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古断距 断层生长连接 位移-长度关系 位移模式 杭锦旗断裂带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杭锦旗中部盒一段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下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应许 赵俊兴 +5 位作者 魏千盛 王国华 李良 孙志强 贾会冲 赵凯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5-682,731,共9页
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试气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中部地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第一段储层“四性”关系并确定有效下限。结果表明:盒一段储层岩性以粗-中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 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试气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中部地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第一段储层“四性”关系并确定有效下限。结果表明:盒一段储层岩性以粗-中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为主,部分地区发育裂缝-孔隙型;储层的岩性影响物性,物性控制含气性,电性对岩性、物性和含气性的差异及变化有明显不同的反应。建立了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确定了盒一段有效储层下限标准分别为:有效厚度>7 m、孔隙度>5%、渗透率>0.2×10^(-3)μm^(2)、声波时差>228μs/m、深侧向电阻率>12Ω·m、泥质含量(质量分数)<15%、含气饱和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杭锦旗 下石盒子组 “四性”关系 有效储层 测井解释模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地区奥陶系马四段洞穴型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乙莱 丁晓琪 +4 位作者 祁壮壮 贾会冲 张威 何昊 刘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9,I0004,I0005,共11页
在洞穴结构解剖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相干属性,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地区奥陶系马四段洞穴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确定储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四段洞穴结构可划分为洞穴顶板相、洞穴未充填相、暗河充填相... 在洞穴结构解剖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相干属性,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地区奥陶系马四段洞穴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确定储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四段洞穴结构可划分为洞穴顶板相、洞穴未充填相、暗河充填相和洞穴垮塌相;受加里东运动末期构造阶段性隆升影响,潜水面阶段性下降,导致十里加汗地区马四段在纵向上发育三层洞穴;平面上洞穴广泛分布、相互连通,发育少量落水洞;当洞穴发育带受上覆太原组泥岩封堵时,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该结果为研究区缝洞型气藏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储层 马四段 奥陶系 十里加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Upper Paleozoic Northern Ordos Basin, North China 被引量:8
20
作者 YANG Minghui LI Liang +4 位作者 ZHOU Jin jia huichong SUN Xiao GONG Ting DING C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36-1648,共13页
The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Hangjinqi area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not well known, compared to the other areas of the basin, despite its substantial petroleum system.Restoration of a depth-converted seismi... The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Hangjinqi area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not well known, compared to the other areas of the basin, despite its substantial petroleum system.Restoration of a depth-converted seismic profile across the Hangjinqi Fault Zone(HFZ) in the eastern Hangjinqi area shows one compression that created anticlinal structures in the Late Triassic, and two extensions in ~Middle Jurassic and Late Early Cretaceous, which were interrupted by inversions in the Late Jurassic–Early Early Cretaceous and Late Cretaceous, respectively.Hydrocarbon generation at the well locations in the Central Ordos Basin(COB) began in the Late Triassic.Basin modeling of Well Zhao-4 suggests tha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coal measures of the northern Shanbei Slope peak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predating the inversion in the Late Cretaceous.Most source rocks in the Shanbei Slope passed the main gas-migration phase except for the Hangjinqi area source rocks(Well Jin-48).Hydrocarbons generated from the COB are likely to have migrated northward toward th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nd traps along the HFZ because the basin-fill strata are dipping south.Faulting that continued during the extensional phase(Late Early Cretaceous) of the Hangjinqi area probably acted as conduits for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Thus, th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nd associated traps to the north of the HFZ might have trapped hydrocarbons that were charged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coal measures in the COB since the Middle Jur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geology hydrocarbons Upper Paleozoic Hangjinqi northern Ordos Basin North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