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蒙特卡罗的硫化氢吸附-扩散机理
1
作者 贾进章 邢迎欢 +4 位作者 李斌 贾鹏 吴禹默 杨强 王东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5-864,共20页
为了明确硫化氢(H_(2)S)在煤中吸附扩散的微观动力学机理,揭示不同温度、压力对煤吸附H_(2)S分子吸附扩散特性的影响机制,基于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研究了温度在273.15... 为了明确硫化氢(H_(2)S)在煤中吸附扩散的微观动力学机理,揭示不同温度、压力对煤吸附H_(2)S分子吸附扩散特性的影响机制,基于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研究了温度在273.15~313.15 K、压力1~1 000 kPa时H_(2)S在气肥煤大分子模型中的吸附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温度由273.15 K升至313.15 K时,H_(2)S的饱和吸附量由38.34 mL/g降至31.85 mL/g,降低了16.93%,当压力为1 kPa时,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最为敏感。温度为293.15 K时,压力由1 kPa升至1 000 kPa时,最可几相互作用能由-39.391 kJ/mol升至-34.301 kJ/mol,随着压力的增加,最可几相互作用能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在吸附H_(2)S过程中,H_(2)S的等量吸附热在36.63~41.43 kJ/mol内,为物理吸附,等量吸附热随着吸附量的增加呈现出负指数变化;H_(2)S的吉布斯自由能ΔG为-3.57~-24.57 kJ/mol,吸附熵ΔS为-0.126~-0.194 8 kJ/(mol·K),随吸附量升高ΔG和ΔS的绝对值线性降低,H_(2)S的吸附自发性和系统的混沌程度均降低。H_(2)S与气肥煤的相互作用能为-492.47~-3 390.95 kJ/mol,以范德华能为主,占总能量的58.67%,以静电能为辅,占41.33%,随着吸附量的增加,相互作用能绝对值增加,吸附量与相互作用能的变化具有一致性。H_(2)S与羧基的相互作用最强,羟基次之,H_(2)S在—OH、—COOH、—C=O周围存在双层吸附。温度由273.15 K升至313.15 K,H_(2)S分子的扩散系数由1.066×10^(-10)m^(2)/s升至2.025×10^(-10)m^(2)/s,温度升高会导致原本闭合的孔吼孔道打开,增加裂隙的连通性,温度升高,增加H_(2)S分子平均自由程,使得H_(2)S扩散能力增强,H_(2)S扩散活化能为11.206 kJ/mol。H_(2)S相对体积分数分布呈现多峰结构,H_(2)S在气肥煤大分子模型中呈层状结构分布。H_(2)S的极限吸附热为42.898 kJ/mol,H_(2)S与煤体上—OH、—COOH、—C=O活性基团产生氢键作用,H_(2)S在吸附初期存在微弱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吸附-扩散 巨正则蒙特卡罗 分子模拟 吸附机理
下载PDF
阻塞性冠心病患者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分析
2
作者 杨飞 陈蓉 +5 位作者 杨智翔 杨越 庞智英 贾鹏 崔书君 王大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并确诊为CAD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并确诊为CAD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205支冠状动脉,依据冠状动脉基于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值,将冠状动脉分为FFR_(CT)异常组(FFR_(CT)≤0.80,117支)和FFR_(CT)正常组(FFR_(CT)>0.80,88支)。比较两组高危斑块特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危斑块特征对FFR_(CT)异常的影响。结果FFR_(CT)异常组正性重构(PR)、低密度斑块(LAP)发生率显著高于FFR_(CT)正常组(P<0.05)。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LAP、PR是促进FFR_(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CTA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LAP、PR与FFR_(CT)异常发生密切相关,该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更好地识别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心病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血流储备分数 高危斑块
下载PDF
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工具结构设计与对接精度分析
3
作者 贾鹏 王佐 +4 位作者 井元彬 王文龙 马强 李世平 张锦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1,共9页
水下控制模块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部件,针对水下控制模块在水下如何精准、高效、安全地实现回收和再安装工作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工具。对此安装工具进行了机械结构的设计,将安装工具各部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水下控制模块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部件,针对水下控制模块在水下如何精准、高效、安全地实现回收和再安装工作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工具。对此安装工具进行了机械结构的设计,将安装工具各部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针对安装工具能够顺利完成水下控制模块的安装,基于安装工具各部分结构对接精度关系分析,通过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得到影响水下控制模块安装精度的原因,设计合理的安装精度参数。将仿真分析得到的数据与设计参数相比较,可证明水下控制模块的结构设计能满足水下控制模块的对接定位精度要求。结果表明:各精度参数满足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工具设计要求,在此设计参数下安装工具能够完成水下控制模块的精确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控制模块 安装工具 结构设计 安装精度 数学建模 仿真分析 对接精度分析 精确安装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冻融砂岩的动态劈裂特性
4
作者 贾蓬 毛松泽 +1 位作者 钱一锦 卢佳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为研究加载速率和冻融循环对砂岩动态劈裂特性的影响,对冻融0,25,50,75,100次的砂岩进行了静态和不同加载速率的动态劈裂试验,分析了冻融砂岩的静动态抗拉强度及冲击荷载作用下耗散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冻融砂岩的静动态抗拉强度、... 为研究加载速率和冻融循环对砂岩动态劈裂特性的影响,对冻融0,25,50,75,100次的砂岩进行了静态和不同加载速率的动态劈裂试验,分析了冻融砂岩的静动态抗拉强度及冲击荷载作用下耗散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冻融砂岩的静动态抗拉强度、纵波波速、质量损失率均随冻融次数增加而劣化.随冻融次数、加载速率增加,动强度增加因子(DIF)不断增大,且砂岩冻融损伤越大,DIF随加载速率增加越明显.建立的基于冻融损伤和加载速率的动态抗拉强度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砂岩的强度变化.砂岩的冻融损伤越大,动态抗拉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变化速率越快;冲击荷载作用下的耗散能随冻融次数增加而减小,随加载速率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加载速率 损伤 动态抗拉强度 能量耗散
下载PDF
性别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贾鹏 曹文博 +5 位作者 杨斌 谌燕飞 王亚冰 马青峰 高鹏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于机械取栓术后90 d将改良Rankin量...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于机械取栓术后90 d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史]、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使用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分型、静脉溶栓、麻醉类型、发病至急诊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闭塞部位、侧支循环状态、术后即刻再通情况。分别以性别、预后进行分组(男性组与女性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在不同预后组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性别是否对机械取栓术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结果共纳入了347例前循环AIS-LVO患者,其中女性组126例,男性组221例;预后良好组169例,预后不良组178例。(1)女性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比例、基线NIHSS评分均高于男性组[70.5(59.0,80.0)岁比64.0(56.0,71.0)岁,Z=19.720;41.3%(52/126)比21.7%(48/221),χ^(2)=14.950;16(13,19)分比14(11,18)分,Z=9.670],吸烟、饮酒比例均低于男性组[5.6%(7/126)比54.8%(121/221),χ^(2)=83.420;3.2%(4/126)比49.8%(110/221),χ^(2)=78.99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女性组和男性组患者脑梗死分型分布由高至低均为心源性栓塞[79.4%(100/126)、52.9%(117/221)]、大动脉粥样硬性[19.0%(24/126)、44.3%(98/221)]、其他型[1.6%(2/126)、2.7%(6/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10,P<0.01)。其余临床资料的不同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女性比例、年龄、冠心病比例、卒中史比例、NIHSS评分、PT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1.6%(74/178)比30.8%(52/169),70(61,77)岁比64(54,70)岁,31.5%(56/178)比16.0%(27/169),23.0%(41/178)比13.6%(23/169),17(13,20)分比13(11,17)分,39(29,69)min比36(25,50)min],而ASPECTS、良好侧支比例、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均低于预后良好组[8(7,9)分比9(8,10)分,15.7%(28/178)比55.0%(93/169),86.0%(153/178)比98.2%(166/16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025,95%CI:1.003~1.048)、冠心病(OR=2.467,95%CI:1.295~4.699)、NIHSS评分增加(OR=1.134,95%CI:1.073~1.198)、PTR延长(OR=1.011,95%CI:1.001~1.021)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ASPECTS增加(OR=0.722,95%CI:0.581~0.897)、良好侧支(OR=0.171,95%CI:0.096~0.303)、血管成功再通(OR=0.068,95%CI:0.015~0.313)均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均P<0.05),而性别非前循环AIS-LVO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接受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预后良好患者中女性比例低于预后不良者,但性别并非前循环AIS-LVO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尚需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械取栓 性别差异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人工智能设备的流星光学监测系统
6
作者 贺田 贾鹏 +1 位作者 李广伟 王艾元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6,共14页
流星光学监测网是定位陨石和观测火流星的基础科研设施.流星光学监测系统利用光学相机高速采集天空图像,使用嵌入式系统实时处理数据,能够快速识别流星并获取流星位置和陨石落点信息,是构成流星监测网的关键仪器.为提高流星光学监测系... 流星光学监测网是定位陨石和观测火流星的基础科研设施.流星光学监测系统利用光学相机高速采集天空图像,使用嵌入式系统实时处理数据,能够快速识别流星并获取流星位置和陨石落点信息,是构成流星监测网的关键仪器.为提高流星光学监测系统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及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人工智能设备的流星光学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软件及硬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观测设备(商用高空抛物摄像头)以及数据处理设备(嵌入式人工智能设备);软件部分运行于数据处理设备内,主要包括控制界面模块、流星监测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实际工作时,摄像头采集天空视频信息,流星监测模块从视频流中实时监测流星并存储包含流星视频的数据,数据管理模块将流星位置信息实时传回数据中心用于预警.观测结束后,将原始观测数据同步至数据中心用于后续科学研究.在整个系统中,流星监测模块决定了整个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及准确性.该系统采用嵌入式人工智能设备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的方法构建流星监测模块.通过使用实测数据对搭载监测模块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流星监测模块能够达到0.28%的低误检率以及100%的召回率,且数据处理速度达到了Mobilenetv2的8倍.进一步将包含监测模块的整个流星光学监测系统部署于太原理工大学-张壁古堡远程天文台,通过实测表明流星光学监测系统实用中能达到100%的召回率和较低的误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 天文仪器 技术 图像处理 方法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封装型Ni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原位提质煤热解焦油的性能
7
作者 贾鹏 王明义 +2 位作者 王玉高 王俊文 王焦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6,共8页
为实现煤热解焦油原位轻质化,分别用原位封装法和浸渍法制备Ni基催化剂,并考察这两种催化剂对热解焦油原位催化提质的影响。与不加催化剂相比,Ni含量2%Ni/HZSM-5可使焦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由5.8%提至6.9%,而相同Ni含量的Ni@HZSM-5可使轻质... 为实现煤热解焦油原位轻质化,分别用原位封装法和浸渍法制备Ni基催化剂,并考察这两种催化剂对热解焦油原位催化提质的影响。与不加催化剂相比,Ni含量2%Ni/HZSM-5可使焦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由5.8%提至6.9%,而相同Ni含量的Ni@HZSM-5可使轻质焦油产率提至7.6%。进一步分析Ni/HZSM-5和Ni@HZSM-5催化剂对焦油各馏分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催化剂均使焦油中重质组分明显降低,沥青质产率分别由5.4%降至1.3%和2.0%,但相较Ni/HZSM-5,Ni@HZSM-5使焦油中轻油和酚油产率分别上升38.5%和25.5%,萘油产率也有所上升,说明封装法制备的Ni基催化剂可使焦油中轻质组分最大程度保留。因为在Ni/HZSM-5中焦油裂解和热解气中富氢组分活化均发生在Ni表面,在促进富氢气体活化的同时也造成焦油过度裂解。而Ni@HZSM-5中Ni主要分布于分子筛孔道内,其良好择形催化性可使富氢气体分子进入HZSM-5分子筛内部与Ni接触产生·H和·CH x等富氢自由基,而焦油中大分子无法进入HZSM-5孔道,其裂解仅发生在分子筛外表面酸性位点上,避免了金属Ni参与焦油裂解,从而定向调控焦油裂解碎片和富氢自由基数量,达到体系内氢碳平衡,有效避免焦油碎片过度裂解,提高轻质焦油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焦油催化提质 封装型催化剂 HZSM-5分子筛
下载PDF
核桃叶片生理性焦枯与矿质元素关系研究
8
作者 王霞磊 梁鑫淼 +3 位作者 刘佳乐 贾鹏 陈利英 齐国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目的]以叶片营养诊断为主的方法对核桃叶片的矿质元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找出核桃叶片焦枯发生的原因,为核桃生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叶片焦枯程度对核桃树进行分级,测定不同焦枯程度、不同时期核桃叶片中N、P、K、Na、C... [目的]以叶片营养诊断为主的方法对核桃叶片的矿质元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找出核桃叶片焦枯发生的原因,为核桃生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叶片焦枯程度对核桃树进行分级,测定不同焦枯程度、不同时期核桃叶片中N、P、K、Na、Ca、Mg、Fe、Mn、Cu、Zn、B元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并进行叶片矿质元素间、矿质元素与焦枯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焦枯程度的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随着焦枯程度及时间的推移大体呈下降的趋势,焦枯现象会从叶缘向叶片中部发展。病情程度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与Mn、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91。B含量与病情程度的Logistic回归系数值为-0.872,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p<0.05),对焦枯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且喷施不同浓度的B肥后焦枯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测定分析了‘绿岭’核桃焦枯叶片11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发现缺B是引起‘绿岭’核桃叶片焦枯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片 矿质元素 生理性焦枯
下载PDF
预警护理联合医用弹力网帽对无创矫形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并发症和舒适度的影响
9
作者 王卫涛 陈龙华 +2 位作者 贾鹏 张乐 司远征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预警护理联合医用弹力网帽对无创矫形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并发症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82例,按预警护理联合医用弹力网帽实施时间分组,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实施前的41... 目的观察预警护理联合医用弹力网帽对无创矫形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并发症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82例,按预警护理联合医用弹力网帽实施时间分组,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实施前的41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4月~2023年6月实施后的41例患儿设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耳廓矫形器无创矫形治疗。对照组采取医用弹力网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预警护理,比较两组矫形器佩戴时间及底座脱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无底座脱落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底座脱落发生率为14.63%(c2=6.474,P=0.026);两组矫形器佩戴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皮疹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c2=4.100,P=0.043);观察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活动状态、哭闹程度、可安慰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预警护理联合医用弹力网帽,可减少矫形器底座脱落,降低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廓畸形 患儿 无创矫形治疗 医用弹力网帽 预警护理
下载PDF
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潜在价值
10
作者 贾鹏 贾静 李德志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共4页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其群落更新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土壤种子库是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储藏效应”缓冲外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其群落更新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土壤种子库是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储藏效应”缓冲外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阐明土壤种子库形成机制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从土壤种子库的分布格局、与地上植被以及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以及土壤种子库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意义;提出将入侵种影响下的野外自然群落研究和土壤种子库结构研究相结合,深入了解群落更新能力、预测群落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开展被入侵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教学及探究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入侵 群落更新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封装型Ni基催化剂对煤焦油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的性能研究
11
作者 董子豪 王明义 +3 位作者 李文林 贾鹏 吴华帅 王俊文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为提高煤热解焦油中轻质组分含量,定向调控焦油裂解产物,采用原位封装法制备了Ni基催化剂(xNi@HZSM-5,x表示Ni含量,质量分数),并考察了其对焦油模型化合物荧蒽和芘的催化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N_(2)气氛下,xNi@HZSM-5的荧蒽和芘的转化... 为提高煤热解焦油中轻质组分含量,定向调控焦油裂解产物,采用原位封装法制备了Ni基催化剂(xNi@HZSM-5,x表示Ni含量,质量分数),并考察了其对焦油模型化合物荧蒽和芘的催化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N_(2)气氛下,xNi@HZSM-5的荧蒽和芘的转化率区别较小;在H_(2)气氛下,2.0Ni@HZSM-5的荧蒽和芘具有最大转化率,分别为51.91%和46.21%,且2.0Ni@HZSM-5比采用浸渍法制备的2.0Ni/HZSM-5(Ni质量分数为2.0%)具有更高的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_(2)吸/脱附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2.0Ni@HZSM-5比2.0Ni/HZSM-5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且Ni位于分子筛孔道内部,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不同气氛下模型化合物的转化产物的分析,推测了荧蒽与芘在催化转化过程中的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型催化剂 HZSM-5分子筛 模型化合物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水下视频监控系统光场分布与成像效果研究
12
作者 田鲁军 吴孟轩 +1 位作者 贾鹏 王振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水下生产系统长期在水下工作运行,会出现落物抛锚、海底腐蚀等现象,导致系统发生失效,因此进行深海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以便对水下生产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基于对深海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技术指标对深海视频监... 水下生产系统长期在水下工作运行,会出现落物抛锚、海底腐蚀等现象,导致系统发生失效,因此进行深海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以便对水下生产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基于对深海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技术指标对深海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方案研究;根据水下光学特性建立水下照明光场分布函数,得到影响照明灯输出光通量的因素;考虑在水下可见光散射作用下摄像机成像所需要照明灯输出的光通量确定摄像机和照明灯的位置分布;通过计算图像对比度和信噪比得到深海视频监控系统的有效观察范围,最后通过试验证实摄像机与照明灯夹角为60°时得到最好的成像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固定式水下视频远距离全视景成像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 监控系统 光场分布 成像效果
下载PDF
糖尿病诱导的小鼠室旁核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FOS表达
13
作者 王淑敏 贾鹏 +4 位作者 任淑婷 吕思婷 张婷 杨彦玲 史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探索糖尿病(DM)不同状态下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FOS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溶媒或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对照组或糖尿病小鼠模型,根据机械痛测试区分糖尿病痛(DNP组)与非痛组(DWP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 目的:探索糖尿病(DM)不同状态下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FOS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溶媒或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对照组或糖尿病小鼠模型,根据机械痛测试区分糖尿病痛(DNP组)与非痛组(DWP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PVN内FOS、催产素(OXT)和加压素(V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双标情况,并进行计数和比较。结果:7 d时三组(Control组、DNP组和DWP组)小鼠PVN内均有较多的FOS表达,而28 d时DWP和DNP组FOS的表达几近于无,与7 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01)。与对照组相比,DNP组和DWP组动物的VP和OXT荧光染色同样存在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染色强度减弱的趋势(P<0.05)。VP、OXT与FOS的双标染色计数结果显示,在DWP 7 d组,VP/FOS双标细胞数为74.33±22.10,占VP阳性细胞数的(56.64±7.52)%,而OXT/FOS的双标率则仅为(10.44±3.14)%。在DNP 7 d组,OXT/FOS双标细胞数为51.00±31.80,占OXT阳性细胞数的(18.50±9.51)%,而VP/FOS的双标率仅为(9.34±3.27)%。与此相对,28 d组FOS的表达锐减,几乎无双标细胞。结论:下丘脑PVN内的VP和OXT阳性神经元在糖尿病痛与非痛,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明显不同的可塑性变化特点,理解这些变化对于揭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神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 下丘脑室旁核 催产素 加压素 小鼠
原文传递
BBFuzz:一种基于输入结构感知的协议模糊测试方案
14
作者 翁嵩涠 贾鹏 周安民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几乎所有需要通信的系统都离不开协议的设计,若协议栈存在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Zero-Click的方式达成拒绝服务攻击、信息窃取甚至是远程代码执行.协议消息具有一定的结构、语义、时序等要素,通用型模糊测试工具很难有效地对服务端进行模... 几乎所有需要通信的系统都离不开协议的设计,若协议栈存在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Zero-Click的方式达成拒绝服务攻击、信息窃取甚至是远程代码执行.协议消息具有一定的结构、语义、时序等要素,通用型模糊测试工具很难有效地对服务端进行模糊测试.近年来,有不少灰盒协议模糊测试的研究工作,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AFLNET,然而这些研究工作对服务端状态机的覆盖依赖于初始种子集的覆盖面.本文首先分析了AFLNET无法完善处理二进制格式协议的缺陷,并提出了BBFuzz,一款基于人工编写的数据模型进行测试用例生成的协议模糊测试工具.BBFuzz能够在仅有一个初始输入的情况下,快速为种子队列提供众多感兴趣的种子文件,并且这些种子文件能够覆盖到较为全面的服务端状态.同时,BBFuzz能够很好地支持两种不同类型的协议的模糊测试,即人类可读的ASCII格式和二进制格式的协议.本文实现了BBFuzz对RTMP协议的支持,并在两款知名的流媒体软件的RTMP模块上评估BBFuzz.评估结果表明,BBFuzz在map density和paths上的表现都优于AFLNET.对于RTMP模块,本文在ZLMediaKit和media-server上分别挖掘到一个真实的漏洞,并且这两个漏洞都已经被分配了HIGH级别的CVE编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测试 协议模糊测试 软件测试 协议安全
下载PDF
AFLNeTrans:状态间关系感知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
15
作者 洪玄泉 贾鹏 刘嘉勇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网络协议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实现程序的安全性不容忽视。模糊测试已经成为现代漏洞挖掘的主流方式,并在软件安全领域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网络协议模糊测试通常指对网络协议实现程序进行模糊测试,然而传统模糊测试在此... 网络协议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实现程序的安全性不容忽视。模糊测试已经成为现代漏洞挖掘的主流方式,并在软件安全领域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网络协议模糊测试通常指对网络协议实现程序进行模糊测试,然而传统模糊测试在此类程序的测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网络协议实现程序中不同状态对应不同代码,传统灰盒模糊测试中使用的代码覆盖不能表示网络协议实现程序的内部状态。其次现有灰盒协议模糊器中的状态引导机制依赖于代码覆盖率,不能很好地挖掘网络协议实现程序的状态间关系。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由协议状态间关系和程序代码覆盖率共同引导模糊测试过程从而提升模糊测试效果的模糊器AFLNeTrans,其利用状态间关系作为主要引导机制,引导模糊测试快速探索协议实现程序更多的状态空间,并在Profuzzbench上对其进行了评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FLNeTrans在发现状态转移数量上有较明显的提升,并且在代码覆盖率和unique_crash数量上相比现有工具也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模糊测试 网络协议 状态引导
下载PDF
UABGA和NBNA评分预测新生儿HIE短期预后的价值
16
作者 邓茂文 贾鹏 吴虹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UABGA)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分娩的足月新生儿1877例,确诊HIE者36例,以HIE患儿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脐动脉...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UABGA)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分娩的足月新生儿1877例,确诊HIE者36例,以HIE患儿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脐动脉血气指标及出生后2~3天、12~14天、26~28天NBNA评分。36例HIE患儿随访6个月,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其短期预后,回顾性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NBNA评分情况,采用ROC分析相关指标对HIE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IE组和对照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碱剩余(BE)和碳酸氢根(HCO-3)]和3个时间点NB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O_(2)、PCO_(2)和BE)和2个时间点(12~14天及26~28天)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O_(2)、12~14天和26~28天NBNA评分对新生儿HIE短期预后有预测价值。结论pH、PO_(2)、12~14天和26~28天NBNA评分能作为预测HIE患儿短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脐动脉血气分析 神经行为评分 预后
下载PDF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 in southwest China: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o the area of Yunnan
17
作者 Jin-Rong Zi Dan Xiao +8 位作者 jia peng Fang-Wei Wu jian-Xiong Li Xin-Liu Yan Zheng-Qing Wang Xuan Cai Qian Xu Ben-Fu Li Ya-Ming Yang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4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BACKGROUND Echinococcosis is prevalent in 9 provinces in Western and Northern China.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echinococcosis in 2012 and 2016 showed cases of echinococcosis in Yunnan Province.AIM To understand the ... BACKGROUND Echinococcosis is prevalent in 9 provinces in Western and Northern China.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echinococcosis in 2012 and 2016 showed cases of echinococcosis in Yunnan Province.AIM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chinococcosis in Yunna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chinococcosis and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 in Yunnan Province.METHODS Based on the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ISDCP),echinococcosis cases reported from 36 hospitals and 3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were investigated and epidemiologically analyzed from 2021 to 2022.The ex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suspected cases,same case only counted once and cases not from Yunnan.A total of 705 cases were investigated,of which 397 cases were suitabl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In these 397 cases,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as tracked in 187 cases.All data were inputted using double entry in the Excel database,with error correction by double-entry comparison.The data on echinococcosis case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ArcGIS 10.1 software to generate a density map of echinococcosis distribution.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using SPSS 17.0,including the chi-square test,linear regression test and logistic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es.RESULTS A total of 397 cases were found in 89 counties in Yunnan Province.The number of cases in the top three prefectures were Dali(38.1%),Diqing(10.1%),and Kunming(8.3%),and the top five counties were Jianchuan(9.1%),Shangri La(8.3%),Eryuan(7.6%),Heqing(6.9%),and Dali Districts(5.0%).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areas.The case reporting rate by CISDCP(33.8%)was low;the first case was reported by CISDCP in 2002,and the highest number of cases was 50(2017).Confirmed and clinical cases accounted for 62.5%and 37.5%,respectively.However,90.9%of the cases of hydatid disease were reported by the hospital system,and only 9.1%of the cases of hydatid disease were found in the community through active screening.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of case detec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Most of the cases of echinococcosis were found in farmers/herdsmen(75.1%)and students(9.1%).In addition,Han(43.6%)and Bai(26.2%)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infection than other nationalities,and the liver(87.7%)and lung(6.8%)were 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cyst formation.Among the analyzed cases,187 were epidemiologically analyzed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were not obvious in the early stage in 47.1%of cases.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ge group,education level,presence of dogs in the family(either previously or currently),and handwashing(occasionally or not)were factors related to echinococcosis infection.55.6%of cases were in endemic areas,and 44.4%of cases were in non-endemic areas.Among 83 cases in non-endemic areas,only 4 cases had been to endemic areas and had a history of living,working,travelling,or hunting in echinococcosis epidemic areas.CONCLUSION Cases of echinococcosis were report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Yunnan province,with the majority distributed in Western Yunnan,suggesting that echinococcosis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is area.We suggest that a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clues from newly discovered cases in hospitals or from the CISDCP.The newly discovered cases in the hospital provided clues to comprehensively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cases and where epidemic spot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INOCOCCOSIS CASE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Yunnan province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交通基础设施低碳施工及数字化监测系统
18
作者 贾鹏 任宗祥 《交通企业管理》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双碳政策背景下,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0%,而公路运输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85%以上,成为交通减排的绝对主体。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材料、能源消耗投入是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部发布的《... 双碳政策背景下,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0%,而公路运输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85%以上,成为交通减排的绝对主体。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材料、能源消耗投入是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指出,以“十四五”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鼓励施工材料、工艺和技术创新等,降低公路全生命周期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碳排放核算 全生命周期评价(LCA) 数字化转型 低碳排放
下载PDF
冻融损伤砂岩的能量演化及分段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蓬 毛松泽 +2 位作者 孙占阳 钱一锦 卢佳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8-919,共12页
为研究冻融砂岩受载过程中的损伤劣化规律,首先,对冻融0,25,50,75和100次的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冻融循环后损伤砂岩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模式;其次,基于能量演化及能量分配规律,分析不同冻融次数砂岩的损伤特性;最后,提出... 为研究冻融砂岩受载过程中的损伤劣化规律,首先,对冻融0,25,50,75和100次的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冻融循环后损伤砂岩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模式;其次,基于能量演化及能量分配规律,分析不同冻融次数砂岩的损伤特性;最后,提出利用耗散能变化规律确定应力-应变曲线分段压密点的方法,建立冻融砂岩的分段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冻融次数增加而降低,砂岩的破坏模式逐渐由剪切破坏为主向张剪复合破坏转变;破坏后的裂纹数量逐渐增多,破坏表现为由脆性逐渐向延性破坏过渡;峰值应力处的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均随冻融次数增加,表现出“减小-增加-减小”三段式变化规律;弹性能耗比(耗散能与弹性能的比值)的最小值Kmin是判断砂岩从稳定状态转向非稳定状态的重要标志,是冻融砂岩破裂前的预兆指标。基于冻融和受荷损伤因子,建立了考虑压密段的分段损伤本构模型,能够更合理地描述冻融损伤砂岩的变形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能量演化 损伤 破坏前兆 分段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高温遇水冷却岩石循环加卸载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蓬 王茵 +1 位作者 李博 钱一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为研究高温遇水冷却后不同岩性岩石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和力学响应特征的变化规律,对高温遇水冷却后的花岗岩、大理岩及绿砂岩试件分别开展了单轴压缩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超过400℃后,三类岩石的体积增长率... 为研究高温遇水冷却后不同岩性岩石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和力学响应特征的变化规律,对高温遇水冷却后的花岗岩、大理岩及绿砂岩试件分别开展了单轴压缩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超过400℃后,三类岩石的体积增长率显著增加,400℃可以作为三类岩石物理参数发生突变的阈值温度.总体上,三类热处理水冷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花岗岩在200°C温度处理后峰值强度比常温时有所增加.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滞回曲线接近于线性,上限应力较高且不可逆变形小;而绿砂岩和大理岩的上限应力低于花岗岩且变形较大.相同温度热冲击下滞回环宽度大小顺序为绿砂岩>大理岩>花岗岩.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三类高温遇水冷却岩样的塑性变形减小,弹性模量增大,试件强度较单轴压缩均有提高;随温度升高,破坏面裂纹更为发育,破裂岩屑更为细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岩石 水冷却 单轴压缩 循环荷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