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bservations of seabed 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processes in the Jiaozhou Bay 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Xiaolei ZHU Chaoqi +3 位作者 ZHENG Jiewen GUO Lei YIN Ping jia yongg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79-85,共7页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s, the seabed is in a constant process of dynamic change under marine conditions.Seabed 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safely control the geological environ...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s, the seabed is in a constant process of dynamic change under marine conditions.Seabed 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safely control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ield tripod observations conducted in the Jiaozhou Bay in China are repor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n the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processes of the seabed.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created by tidal currents can reach 0.35 N/m^2,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wave-induced shear stress during fair weather conditions. A seabed erosion frequently occurs during the flood tide, whereas a seabed deposition occurs during ebb tide. Waves can produce a bottom shear stres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that induced by currents when the local wind reaches Force 4 with a speed of 5 m/s.When the wind reaches 7 m/s and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reaches 26 cm, waves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than currents in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seabed sediment resuspension and lead to a high value of turbidity that is approximately two to eight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fair weather. These analyses clearly illustrate that periodic current-induced 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are dominant in fair weather, whereas episodic high waves are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sediment resuspension. Additional work is needed to establish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sediment dynamics in the Jiaozhou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bed sediment EROSION RESUSPENSION TRIPOD Jiaozhou Bay
下载PDF
海床流体迁移致灾机理与风险防控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田兆阳 贾永刚 +7 位作者 朱超祁 卢龙玉 郭煦 冯学志 王慧 王宏威 何满潮 彭建兵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海床流体迁移指海底液体、气体、海水在海床内外的传输运移过程,对海洋地质灾害的孕育、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海域内广泛发育的海底滑坡等典型灾害,与海床流体迁移现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本文从海床流体迁移的灾害效应出... 海床流体迁移指海底液体、气体、海水在海床内外的传输运移过程,对海洋地质灾害的孕育、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海域内广泛发育的海底滑坡等典型灾害,与海床流体迁移现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本文从海床流体迁移的灾害效应出发并以南海北部为例,分析了典型流体迁移系统类型、地质灾害成因分布特征,梳理了海床流体迁移的观测与调查方法;总结了海床流体迁移致灾与风险防控方向的科学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有待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建议,从深部高压流体向上迁移影响灾害孕育、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流体迁移影响灾害发展、海洋水体运动导致灾害发生3个方面着手,研究海床流体迁移影响下的海底灾害孕育、发展与触发演化过程机理,海床流体迁移-地质环境-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海底灾害风险防控理论方法,支持突破深海探测多系统集成、多尺度联合、多维信息处理等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床流体迁移 海洋地质灾害 风险防控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海底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申艳军 彭建兵 +5 位作者 贾永刚 马鹏辉 范文 沈伟 田兆阳 霍秉尧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8,共14页
在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逐步延伸至深海,然而海底地质条件恶劣,重大海底地质灾害问题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制约性因素,需要全面了解海底地质灾害典型发育特征与成因规律、总结典型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方法。本... 在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逐步延伸至深海,然而海底地质条件恶劣,重大海底地质灾害问题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制约性因素,需要全面了解海底地质灾害典型发育特征与成因规律、总结典型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方法。本文概述了海底地质灾害及其监测研究历程,梳理了海底地质灾害常见发育类型及特点、海底地质灾害演化机制研究现状,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海底地质灾害监测网研究进展。研究认为,深化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评价理论与方法、加强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灾变机理及预测预报、开展海底地质灾害探测/监测方法与临兆识别研究,以此深化关键科学问题认知;构建完备的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数据库、形成详实的南海环大陆架海域海底资源分布及工程设施信息库、发展海底地质灾害运动演化过程可视化仿真模拟技术、构建多圈层–多灾种海底地质灾害协同监测体系及预警网络,以此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质灾害 演化规律 成因机制 监测技术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沉积物中总石油烃的迁移释放规律
4
作者 卢芳 王卉 +1 位作者 贾永刚 刘文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384,共10页
海底石油管线泄漏可能导致海床内部形成高浓度石油污染。在波浪作用下,海床沉积物易发生再悬浮甚至液化失稳现象,进而导致海床内部石油类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向水体再次释放并在土体内部发生迁移,造成更大范围的石油扩散。本研究以总石油... 海底石油管线泄漏可能导致海床内部形成高浓度石油污染。在波浪作用下,海床沉积物易发生再悬浮甚至液化失稳现象,进而导致海床内部石油类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向水体再次释放并在土体内部发生迁移,造成更大范围的石油扩散。本研究以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设为代表性污染物,将污染泥浆以椭球状埋设在沉积物内部,采用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不同强度波浪作用下TPH向上覆水体的释放规律及在沉积物内部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沉积物静置固结阶段前期,TPH随孔隙水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体迁移释放,固结阶段前期TPH向上覆水体的释放量高于后期。在波浪作用未引起沉积物液化阶段,波浪促进石油类污染物向水体释放的作用较弱,由于悬浮泥沙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略低于静置固结阶段。在波浪作用引起沉积物液化阶段,随着悬浮泥沙浓度升高,TPH向上覆水体释放量加大;TPH在沉积物内部垂向迁移及平面扩散迁移距离加大,平面迁移距离大于垂向迁移距离,垂向扩散深度与液化深度基本一致,污染土体体积占比约为土体未液化时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沉积物液化 总石油烃(TPH) 迁移释放
下载PDF
高速铁路运输调度规则修订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克云 刘俊 +2 位作者 陈志亮 刘新 贾永刚 《铁道技术监督》 2023年第6期5-8,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铁路体制深化改革,运输组织不断优化,2017年发布实施的《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高速铁路部分)部分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运输调度工作的实际,需要修订。在分析修订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修订的主要原则、主要...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铁路体制深化改革,运输组织不断优化,2017年发布实施的《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高速铁路部分)部分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运输调度工作的实际,需要修订。在分析修订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修订的主要原则、主要内容和主要条款。通过修订,规范了CTC区段列车调度员作业、施工邻线限速等关键问题,完善了三级调度指挥体系,补充了信息化等调度基础内容,强化了调度作业安全,为调度日常运输生产指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运输组织 调度规则 修订 研究
下载PDF
Submarine Trenches and Wave-Wave Interactions Enhance the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duced by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6
作者 TIAN Zhuangcai LIU Chao +2 位作者 jia yonggang SONG Lei ZHANG Mingwe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983-992,共10页
Internal solitary waves(ISWs)are nonlinear fluctuations in nature that could caus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seawater and the seabed.ISW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an adequate cause of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 sha... Internal solitary waves(ISWs)are nonlinear fluctuations in nature that could caus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seawater and the seabed.ISW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an adequate cause of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 shallow and deep-sea environments.In the South China Sea,ISWs have the largest amplitude globally and directly interact with the seabed near the Dongsha slop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We analyzed the water profile and high-resolution multibeam bathymetric data near the Dongsha slope and revealed that submarine trench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ediment resuspension by ISWs.Moreover,ISWs in the zone of the wave-wave interaction enhanced sediment mixing and resuspension.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side submarine trench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utside them.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near the bottoms of trenches could be double that outside them and formed a vast bottom nepheloid layer.Trenches coul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entire water column,and a water column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was formed above the trench.ISWs in the wave-wave interaction zone near Dongsha could induce twic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bottom nepheloid layer than those in other areas.The sediment resuspension caused by ISWs is a widespread occurrence all around the world.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offer new insights into the influence of submarine trench and wave-wave interaction on sediment resuspension and help in geohazard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TRENCH wave-wave interaction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盾构管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贾永刚 阳卫卫 +1 位作者 吴帆 鲁卫东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5,共7页
传统盾构隧道管片由预制管片和螺栓连接而成,需要依靠围岩荷载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接头的存在也会造成管片结构整体刚度偏低、抗变形能力减弱,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提出一种装配整体式盾构隧道管片结构,该装配整体... 传统盾构隧道管片由预制管片和螺栓连接而成,需要依靠围岩荷载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接头的存在也会造成管片结构整体刚度偏低、抗变形能力减弱,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提出一种装配整体式盾构隧道管片结构,该装配整体式管片由预制T型管片和叠合区混凝土组成。盾构施工阶段进行T型管片拼装,隧道洞通后采用喷射或现浇方式进行叠合区混凝土施工。基于ABAQUS软件对比分析装配整体式管片和传统管片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施工阶段,装配整体式管片和传统管片的内力相近,但装配整体式管片的变形稍大。当隧道附近有基坑开挖时,T型管片与叠合区混凝土共同承担隧道荷载,叠合区混凝土刚度大,对T型管片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装配整体式管片的后期变形小于传统管片,表现出更好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装配整体式盾构隧道管片结构适用于非均质或大变形地层,且能更好地应对邻近施工和邻近穿越等工况,可为盾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装配整体式管片 T型管片 数值模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海底滑坡典型特征及石油地质学意义
8
作者 张云山 吴南 +1 位作者 贾永刚 尉建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4,共11页
海底滑坡是一种由于重力失稳导致的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深海平原的沉积物搬运体,是海底沉积物重要的搬运过程,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可将大量陆架沉积物搬运至深海,为深海带来丰富的沉积物。再沉积后的滑坡体因其特殊的内... 海底滑坡是一种由于重力失稳导致的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深海平原的沉积物搬运体,是海底沉积物重要的搬运过程,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可将大量陆架沉积物搬运至深海,为深海带来丰富的沉积物。再沉积后的滑坡体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对海洋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海底滑坡空间展布特征和垂向结构特征进行总结,对滑坡体岩石物理特征进行梳理,揭示海底滑坡边界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岩石物理特征。结合海底滑坡特征,从提供物源、储层、盖层、改变海底温压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积极意义,从破坏盖层、改变海底土体温压环境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负面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应对海底滑坡微尺度特征识别、进一步开展海底滑坡与海底油气藏联系以及加强海洋油气开发致灾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滑坡 结构特征 岩石物理特性 海洋油气
下载PDF
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基本技术规章编制及管理规范化研究
9
作者 王宇嘉 贾永刚 +3 位作者 牟宏基 孙玉明 郑铎 李思达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7,共8页
铁路客运基本技术规章是客运专业技术规章体系的核心,是指导铁路现场开展客运组织管理的基础依据。随着新版《铁路运输技术规章管理办法》的发布,对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基本技术规章的制定提出了具体要求。铁路局集团公司需进一步明确客... 铁路客运基本技术规章是客运专业技术规章体系的核心,是指导铁路现场开展客运组织管理的基础依据。随着新版《铁路运输技术规章管理办法》的发布,对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基本技术规章的制定提出了具体要求。铁路局集团公司需进一步明确客运基本技术规章内容范畴,编制适应本局客运组织特点的客运基本技术规章。通过分析铁路客运技术规章管理现状,梳理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基本技术规章管理问题,研究构建铁路客运基本技术规章基本内容架构,提出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基本技术规章编制及管理规范建议,为不断提升客运技术规章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技术规章体系,指导铁路客运组织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技术规章 客运组织 站车管理 体系框架 编制规范
下载PDF
中国铁路运输技术规章“软联通”与国际化策略研究
10
作者 贾永刚 晁阳 李思达 《中国铁路》 2023年第7期66-72,共7页
中国铁路技术规章的国际化是实现“走出去”铁路项目运营维护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促进与相关国家铁路运输的互联互通,是铁路行业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措施。阐述中国铁路技术规章国际化现状特征,分析目前的进展与面临的形势。... 中国铁路技术规章的国际化是实现“走出去”铁路项目运营维护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促进与相关国家铁路运输的互联互通,是铁路行业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措施。阐述中国铁路技术规章国际化现状特征,分析目前的进展与面临的形势。基于“钻石模型”建立技术规章国际化分析框架,结合有关典型项目实施情况,设计主导型、融入型、合作型实施策略。分析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技术管理等影响因素,提出基于主导型策略的技术规章国际化体系构建方法。提出技术规章国际化规划与顶层设计、加强面向国际化的规章体系建设与规章编制、强化技术规章翻译与国际交流、加强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等未来技术规章国际化的措施建议,为促进中国技术规章国际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技术规章 国际化 软联通 影响因素 策略设计
下载PDF
海洋地质灾害原位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永刚 陈天 +4 位作者 李培英 李正辉 胡聪 刘晓磊 单红仙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海洋地质灾害对沿海城市人口和海洋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海岸港口航道、海底管线光缆、海洋平台基础等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提高。海底火山爆发、海啸等大规模但不常见的灾害事件吸引了大多数公众关注和... 海洋地质灾害对沿海城市人口和海洋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海岸港口航道、海底管线光缆、海洋平台基础等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提高。海底火山爆发、海啸等大规模但不常见的灾害事件吸引了大多数公众关注和媒体报道,并促使政策调整以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然而,海底气体喷溢、海底滑坡等小规模但更频繁的原生灾害事件,会产生严重的局部影响,并且极易转变为灾害链导致灾害事件恶化,但社会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足够重视此类灾害风险。迄今为止,大多数海洋地质灾害的特征都可以被探测识别,但依靠现有的技术却很难有效监测。海洋地质灾害的原位监测需要更加严苛的技术能力,特别是突发性海洋地质灾害的原位监测难度较大。综述首先介绍了海洋地质灾害原位监测的意义以及技术发展的挑战,然后对海洋地质灾害的监测要素进行总结探讨,重点阐述海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并对海洋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灾害预警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对海洋地质灾害原位监测技术及其应用作了总结和展望。综述旨在分析总结海洋地质灾害类型的监测技术装备及其应用中涉及的一些核心技术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该项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灾害 原位长期监测 监测要素 监测装备 风险评估 海洋工程地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铁路运输技术规章基本词汇标准编制研究
12
作者 贾永刚 刘新 +3 位作者 田雷 陈琦 保鲁昆 王宇嘉 《铁道技术监督》 2023年第7期4-8,共5页
铁路运输技术规章词汇的标准化是技术规章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促进技术规章的规范化与有效实施。系统分析技术规章基本词汇标准基本编制依据,提出编制基本要求。研究技术规章基本词汇的选词方法,提出词汇应突出《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运输技术规章词汇的标准化是技术规章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促进技术规章的规范化与有效实施。系统分析技术规章基本词汇标准基本编制依据,提出编制基本要求。研究技术规章基本词汇的选词方法,提出词汇应突出《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作为基本规章的属性,适当兼顾各专业技术规章词汇,落实“普遍适用”的原则,体现铁路行业特点。建立技术规章词汇表与概念体系,提出技术规章词汇定义原则与方法,确定技术规章词汇编制工作流程,建立技术规章词汇框架结构。形成铁路运输技术规章基本词汇标准编制技术方案,为铁路各专业技术规章词汇规范化和标准编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技术规章 词汇 定义 标准
下载PDF
黄土迁移入海后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张红 贾永刚 +4 位作者 刘晓磊 张博文 申志聪 张夏滔 单红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98-103,共6页
黄土研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其入海后工程力学性质变化如何,是目前研究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黄土入海堆积形成的现代黄河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样品,在均等固结条件下,采用应变破坏标准,开展系列动荷载作用下的固结... 黄土研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其入海后工程力学性质变化如何,是目前研究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黄土入海堆积形成的现代黄河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样品,在均等固结条件下,采用应变破坏标准,开展系列动荷载作用下的固结不排水循环三轴强度试验;获得不同动荷载下的动应变、动孔隙水压力发展曲线,建立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型;并探讨了其孔压及动强度特性较陆地黄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迁移入海后,在动荷载作用下,沉积物样品的应变与孔隙水压力发展不同步,孔隙水压力最终稳定,应变则不断发展;土样发生破坏时孔压未完全达到围压,主应力也未完全减小为零;黄土迁移入海后孔隙水压力发展与陆上黄土类似,同样可用一个五级多项式表示;黄土在迁移入海后其动强度增强.研究成果对黄河三角洲动力地质灾害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黄河三角洲 动三轴试验 孔压 动强度
下载PDF
波致海床瞬态液化对再悬浮贡献率的深度学习预测方法
14
作者 冯春健 刘汉露 +4 位作者 刘锦昆 贾永刚 侯方 薛凉 权永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8-1795,共8页
波致瞬态液化渗流导致海床内细粒沉积物向海水中运移,这一过程对海底沉积物再悬浮的贡献率不容忽视,但是贡献率的准确估计和预测比较困难。本研究将黄河水下三角洲的观测数据(包括水深、有效波高、有效波周期、实验舱内悬沙浓度、实验... 波致瞬态液化渗流导致海床内细粒沉积物向海水中运移,这一过程对海底沉积物再悬浮的贡献率不容忽视,但是贡献率的准确估计和预测比较困难。本研究将黄河水下三角洲的观测数据(包括水深、有效波高、有效波周期、实验舱内悬沙浓度、实验舱外悬沙浓度)作为模型输入数据集,基于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建立了瞬态液化对再悬浮贡献率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为了客观评价模型的性能,以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平方误差-标准偏差为评判标准,将该深度学习模型与其他预测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对3.5d以内的瞬态泵送再悬浮贡献率预测误差最小,其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平方误差-标准偏差分别为5.87%、1.6730、0.1574。因此,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减少机器学习方法在连续预测中产生的误差叠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灾害 瞬态液化 再悬浮贡献率 时间序列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志文 贾永刚 +8 位作者 权永峥 郭秀军 刘涛 孟庆生 孙中强 李凯 范智涵 陈天 唐浩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6-228,共13页
海底滑坡、浊流等深海底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海洋工程安全,是国家深海开发亟待解决的风险问题。为避免深海海底地质灾害对海底工程造成危害,解决深海海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难题,我们研发了一套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监测系统。该系统... 海底滑坡、浊流等深海底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海洋工程安全,是国家深海开发亟待解决的风险问题。为避免深海海底地质灾害对海底工程造成危害,解决深海海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难题,我们研发了一套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声学、电阻率、超孔隙水压力等方法监测深海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实现了对深海海底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该系统主要包括海床基搭载平台、监测系统、通信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等。其中监测系统主要通过原位长期监测海底沉积物的电阻率、声学、超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来获取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通信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海底到海面,再到陆地的双向通信和数据传输。其中供电系统通过独特设计的海水电池工艺,可以满足该系统在海底长期工作一年的电量需求。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监测系统已完成了近海测试,并搭载“海洋地质六号”“东方红三号”“张謇号”等科考船在南海进行了多次远海海试,获取了丰富的实测数据。电阻率监测系统采用温纳法滚动测量,测得的水土界面位置平均电阻率为0.207Ω·m。超孔隙水压力监测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的压差式光纤光栅孔压测量方法,监测到孔压观测的4个标志性阶段:(1)贯入过程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累计,峰值为34.942 kPa,历时0.182 h;(2)贯入完成后累积的超孔隙水压力衰减,衰减到9.973 kPa,历时为0.810 h;(3)环境应力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实时响应,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范围为8.327~14.384 kPa;(4)残余孔隙水压力平均值为11.150 kPa。声学监测系统采用两个一发三收模式,测量的海水平均声速为1 533 m/s,测量的海底沉积物自上而下的平均声速依次为1 586、1 587、1 784、1 735、1 831 m/s。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监测系统的成功研制将显著提升目前海洋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的技术能力,解决复杂深海工程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质灾害 物理力学性质 原位观测 声速 电阻率 孔隙压力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甲烷气泄漏海床基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效果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景鑫 郭秀军 +2 位作者 贾永刚 孙翔 李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4-1864,共11页
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沉积物内甲烷气泄漏过程有效监测,设计了一种海床基原位电学监测方法。为界定该方法对不同模式泄露甲烷气的探测能力,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构建相应地质及电阻率模型,模拟利用设计电学... 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沉积物内甲烷气泄漏过程有效监测,设计了一种海床基原位电学监测方法。为界定该方法对不同模式泄露甲烷气的探测能力,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构建相应地质及电阻率模型,模拟利用设计电学系统对其进行监测,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的电阻率剖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层会在探测剖面上某深度区间内形成层状低阻异常带,对该深度区间有效电信号形成压制。将该异常带顶界深度定义为系统有效探测深度后,发现该深度受电极距直接影响,10m极距偶极装置有效探测深度约为50m。电学探测剖面对有效探测深度内分布的层状和团状甲烷气聚集区、慢速甲烷气泄露区、沿断层泄露的甲烷气区具有良好反映能力,数据处理得到的相对电阻率剖面与电学探测剖面相比能更好地反映甲烷气聚集区边界。该监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含气区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气泄漏 电阻率成像法 探测剖面异常特征
下载PDF
深海浅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的多探头原位测试系统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谷忠德 郭兴森 +6 位作者 赵维 王兴 刘晓磊 郑敬宾 刘敬喜 贾永刚 年廷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49-1955,共7页
海洋工程建设已步入深海,但与之匹配的浅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原位测试技术尚不成熟。为此,本文开发了可用于评估深海浅表层沉积物土力学性质的多探头原位测试系统,包括锥形触探仪、球形贯入仪和十字板剪切仪,可实现对深海沉积物土... 海洋工程建设已步入深海,但与之匹配的浅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原位测试技术尚不成熟。为此,本文开发了可用于评估深海浅表层沉积物土力学性质的多探头原位测试系统,包括锥形触探仪、球形贯入仪和十字板剪切仪,可实现对深海沉积物土力学性质的快速、准确和智能化评价。进一步,通过CEL大变形数值模拟和足尺土工模型试验确定锥形触探仪的锥尖阻力系数,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给出球形贯入仪的贯入阻力系数,从而完善深海浅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3种特定仪器各自适合的强度测试区间。结果表明:对于深海浅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的评估,锥形触探仪和球形贯入仪的阻力系数建议分别取值为9.5和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触探仪 球形贯入仪 十字板剪切仪 深海浅表层沉积物 不排水剪切强度 评价方法 测试区间
下载PDF
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季春生 贾永刚 +6 位作者 朱俊江 胡乃利 范智涵 胡聪 冯学志 余和雨 刘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5-274,共10页
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动力过程对深海海底边界层的影响,研发了“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Bottom Boundary Layer in Abyssal Sea)”,ABBLOS。观测系统主体为坐底式深海运载平台,最大工作水... 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动力过程对深海海底边界层的影响,研发了“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Bottom Boundary Layer in Abyssal Sea)”,ABBLOS。观测系统主体为坐底式深海运载平台,最大工作水深可达6 700 m(实际工作水深取决于搭载设备的耐压水深),是研究深海海底边界层问题的重要技术创新。观测平台由上下两部分框架结构组成,上部框架用于搭载和回收观测设备,下部支撑架为配重,并且用于提供距离海底1 m的观测空间;同时创新性地设计了“卡槽定位-螺栓紧固”的连接方式连接上下两部分,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保证了平台回收成功率。ABBLOS集成了75 k-ADCP、高频ADCP、ADV、高精度压力计、海底摄像机等设备,以及甲烷、温盐深、浊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内波、中尺度涡等海洋动力过程与海底边界层物理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同步观测,特别是可以观测距离海底1 m高度范围的水体流速剖面,并且达到7 mm一层的垂向空间分辨率。研制完成后,2020年在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655 m和1 405 m水深处分别成功布放并回收,观测时间共计34天,采集到观测站位上覆海水的流速剖面结构,捕捉到了平均周期为1天1次的内波作用过程,以及海底边界层的多种物理化学参数。初步分析655 m水深处的观测数据后,发现深海海底边界层的温度、压力、溶解氧、密度和盐度等参数受控于海洋潮汐过程,尤其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基本与潮汐周期同步。海底边界层氧化环境较为稳定,甲烷浓度由高变低,但是基本在海洋溶解甲烷平均浓度范围内。与潮汐相比,内孤立波对深海海底边界层水体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明显可以引起沉积物的再悬浮,引起的海底边界层的海水浊度从背景值的0.01 NTU增大到48 NTU,海底摄像机也记录到了内孤立波期间深海底层海水突然变浑浊的过程,说明南海内孤立波可以影响海底沉积物的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海底边界层 内波 原位观测
下载PDF
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回顾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正辉 贾永刚 薄景山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3-1487,共5页
2019年5月10日~12日,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防灾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协办... 2019年5月10日~12日,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防灾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协办。共有来自国内42家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海洋地震及次生灾害勘测与防灾"主题展开讨论。会议共设11场特邀报告、9场自由报告,还安排了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以及野外考察。各位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碰撞出了新的学术火花。不仅对于促进海洋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形成机理与灾害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海洋工程地质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进展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 次生灾害 进展 海洋工程地质 研讨会
下载PDF
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原位测试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红 贾永刚 +4 位作者 刘晓磊 魏志明 季春生 焦欣然 朱超祁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海洋开发已经步入全海深时代,迫切需要获取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由于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深海,常规取样难度较大,并且会扰动原状土体,海底沉积物原位测试成为海底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介绍了静力触探测试、十字板剪... 海洋开发已经步入全海深时代,迫切需要获取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由于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深海,常规取样难度较大,并且会扰动原状土体,海底沉积物原位测试成为海底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介绍了静力触探测试、十字板剪切测试和全流动贯入测试等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归纳总结了影响原位测试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深、底质类型以及解析方法等;重点介绍了一种全海深海洋探索技术"深海着陆器";展望了全海深沉积物力学特性原位测试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海深 沉积物力学特性 原位测试 深海着陆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