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panicl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and good taste indica hybrid rice varieties
1
作者 LI Min ZHU Da-wei +5 位作者 jiang Ming-jin LUO De-qiang jiang xue-hai JI Guang-mei LI Li-jiang ZHOU Wei-j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338-1350,共13页
Ind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production aims to achieve two crucial targets: high yield and good taste. This study selected three types of indica hybrid rice according to grain yield and taste value, including hig... Ind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production aims to achieve two crucial targets: high yield and good taste. This study selected three types of indica hybrid rice according to grain yield and taste value, including high yield and good taste(HYGT), low yield and good taste(LYGT), and high yield and poor taste(HYPT), to analyze yield components,corresponding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rice taste quality. When values were averaged across varieties and years,there were almost no differences in taste value between HYGT and LYGT;HYGT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owing to a higher number of panicles and spikelets per panicle, with a respective increment of 16.2 and 20.6%. The higher grain yield of HYGT compared with LYGT was attributed to three key factors: a higher leaf area index(LAI) during heading, a higher ratio of grain to leaf, and a higher biomass accumulation at maturity. HYGT and HYPT achieved similar high yields;however, HYGT had more panicle numbers and lower grain weight. In addition, HYGT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aste value than HYPT, attributed to its significantly lower protein and amylose contents, with reductions of 8.8and 15.7%, respectively. Lower protein and amylose contents might be caused by a proper matter translocation from vegetative organs to panicle.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reasonable panicl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from vegetative organs to panicle during heading to maturity are the key factors in balancing yield and rice taste quality.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rice breeders to improve the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of indica hybrid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CA hybrid rice GRAIN yield TASTE quality growth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控水增密模式对杂交籼稻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敏 罗德强 +4 位作者 江学海 蒋明金 姬广梅 李立江 周维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0-1447,共18页
以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常规高产栽培(N0W0D0)为对照:N0为施氮量187.5 kg hm^–2、W0为湿润灌溉(0 kPa)、D0为密度20.0×10^4 hm^–2,在减氮10%(N−10%)和减氮30%(N−30%)条件下分别设置3种... 以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常规高产栽培(N0W0D0)为对照:N0为施氮量187.5 kg hm^–2、W0为湿润灌溉(0 kPa)、D0为密度20.0×10^4 hm^–2,在减氮10%(N−10%)和减氮30%(N−30%)条件下分别设置3种单一增密处理(W0D1、W0D2、W0D3;D1为增密20%、D2为增密40%、D3为增密60%)和9种控水增密耦合模式处理(W1D1、W1D2、W1D3、W2D1、W2D2、W2D3、W3D1、W3D2和W3D3;W1、W2、W3分别为轻、中、重干湿交替灌溉,低限土壤水势分别为−10 kPa、−20 kPa和−30 kPa),研究控水增密耦合模式对水稻不同程度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减氮10%(N−10%)条件下,3种单一增密处理均较对照减产,其中W0D1与对照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略有提高,但收获指数降低。9种控水增密模式中W1D1和W2D1分别较对照平均增产3.70%和1.19%,前者差异达显著水平,该2种模式的有效穗数与对照基本相当,穗粒数分别降低3.50%和2.79%,结实率分别提高3.04%和2.37%,千粒重分别增加0.71%和0.35%,2种模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3.88%和5.54%,抽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2.77%和0.59%,同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与对照基本相当,且穗部干物质分配量分别增加3.87%和1.78%、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5.50%和6.24%,收获指数分别提高5.53%和5.93%。(2)减氮30%(N−30%)条件下,9种控水增密模式2年均较对照显著减产,平均减产15.44%~30.85%,其中W2D2和W1D2模式减产幅度较小。因此,合理的控水增密耦合模式能在少量减氮条件下调控群体生长特性以实现水稻增产,但过量减氮条件下控水增密模式的调控效应变弱、难以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减氮 控水 增密 调控
下载PDF
适宜机直播的优质籼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敏 周维佳 +7 位作者 罗德强 江学海 蒋明金 姬广梅 李立江 向明 陈卓 杨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60-1668,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机直播的优良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直播的籼稻品种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为适宜机直播专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近年来选育的30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在贵州省湄潭县进行机械化精量穴直播试验... 【目的】筛选适宜机直播的优良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直播的籼稻品种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为适宜机直播专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近年来选育的30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在贵州省湄潭县进行机械化精量穴直播试验,以成苗性、抗倒性及丰产性为核心指标,筛选适宜机直播的籼稻品种,并系统研究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机直播条件下各水稻品种的产量介于6.1~10.5 t/ha,单位面积成苗数介于35.8~50.6株/m2,倒伏指数介于101.6%~260.6%,以产量、单位面积成苗数和倒伏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川优8377、蓉18优2348、德优4727、晶两优534、宜香优2115、晶两优华占、Y两优1号和F优498等8个适宜机直播籼稻品种,其产量均>8.2 t/ha,单位面积成苗数均>48.0株/m2,倒伏指数均<140.0%,其余22个品种为不适宜机直播类型。两种类型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具有明显差异,且适宜机直播类型的水稻品种分蘖成穗率均>65.0%,收获指数均>0.45,茎秆基部大于4 cm的第1节间抗折力均>1500.0 g,全生育期均<150 d,穗粒数均>140.0粒,结实率均>70.0%。【结论】F优498等8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机直播,该类品种总体上表现出单位面积成苗数高、植株分蘖力中等但成穗率较高、收获指数较高、茎秆抗倒伏能力较强、生育期适中、穗型较大且籽粒充实良好、产量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籼稻 机直播 品种筛选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杂交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敏 罗德强 +4 位作者 蒋明金 江学海 姬广梅 李立江 周维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8-610,共13页
【目的】探索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和‘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栽培为对照(湿润灌溉、种植密度20.0×10^(4)/hm^... 【目的】探索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和‘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栽培为对照(湿润灌溉、种植密度20.0×10^(4)/hm^(2)、施氮量187.5 kg/hm^(2),T0),设3种减氮栽培处理:单一减氮(湿润灌溉、种植密度20.0×10^(4)/hm^(2)、减氮10%,T1),增密减氮(湿润灌溉、种植密度24.0×10^(4)/hm^(2)、减氮10%,T2),控水增密减氮(轻干湿交替灌溉、种植密度24.0×10^(4)/hm^(2)、减氮10%,T3)。研究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水稻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与常规高产栽培(T0)相比,单一减氮栽培(T1)水稻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伤流强度有显著降低;增密减氮栽培(T2)水稻根干重与T0基本相当,但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控水增密减氮栽培(T3)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水稻根系生长指标与T0差异较小,成熟期多显著高于T0。2)与T0相比,T1在拔节、抽穗、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多显著降低;T2和T3在拔节、抽穗期的氮素积累量与T0差异较小;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穗部氮素分配量均为T3>T0>T2>T1;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T3>T2>T1,且T3上述指标均较T0有所提高。3)4种栽培模式的水稻产量表现为T3>T0>T2>T1。T1较T0产量降低6.37%,其中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降低;T2主要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因而产量也有所降低;T3较T0增产1.78%,主要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结论】单一减氮显著降低水稻根系生长量和氮素积累量,进而造成显著减产;增密减氮能有效提高水稻根系生长量和氮素积累量,减少产量损失;控水增密减氮栽培能显著提高水稻中后期根系生理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并促进氮素由营养器官向穗部转运,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减氮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减氮 控水 增密 产量
下载PDF
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明金 徐文波 +6 位作者 王荣基 罗德强 江学海 周维佳 徐富贤 孙永健 李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目的】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机插杂交籼稻合理减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品种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试验材料,基于品种高产栽培施氮量(180 kg/ha,CK),在贵州贵阳和湄潭2个试验点,研究不同减氮量[... 【目的】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机插杂交籼稻合理减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品种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试验材料,基于品种高产栽培施氮量(180 kg/ha,CK),在贵州贵阳和湄潭2个试验点,研究不同减氮量[减氮30 kg/ha(N_(-30))、减氮60 kg/ha(N_(-60))和不施氮(N_(0))]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在贵阳和湄潭试验点,减氮后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减氮程度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群体颖花量和实际产量均逐渐降低,稻谷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逐渐增加,综合食味值评分提高。与CK相比,减氮后机插杂交籼稻群体颖花量和实际产量分别降低4.43%~35.08%和1.76%~38.77%,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分别降低2.08%~29.58%、3.57%~45.33%和3.10%~21.37%,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分别提高3.89%~49.28%、0.52%~13.24%和0.25%~5.67%;同一减氮处理下两试验点稻谷加工品质变化趋势略有不同,但整体上差异较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实际产量与群体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且实际产量和群体颖花量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大多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稻米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适宜的减氮量(N_(-30))能改善稻谷加工品质、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且产量仍能维持在9.80 t/ha以上,协同实现机插杂交籼稻稳产和优质;而过量减氮(N_(-60)和N_(0)处理)虽能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但稻谷加工品质有变劣趋势,且产量显著降低,难以实现机插杂交籼稻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机插 杂交籼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陆佳岚 王净 +13 位作者 马成 陶明煊 赵春芳 张亚东 李霞 方先文 张俊 陈长青 张巫军 夏加发 江学海 柳开楼 乔中英 张彬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1372,共12页
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 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长江流域 产量品质温度光照
下载PDF
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文波 李敏 +4 位作者 罗德强 江学海 蒋明金 姬广梅 周维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9-196,共8页
探索不同减氮量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合理减氮提供理论依据。以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品种最高产施氮量(180kg/hm^(2),N_(180))基础上,设置减氮1/6(150 kg/hm^(2),N_(150))、减氮1/3(_(120) kg/hm^(2),N... 探索不同减氮量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合理减氮提供理论依据。以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品种最高产施氮量(180kg/hm^(2),N_(180))基础上,设置减氮1/6(150 kg/hm^(2),N_(150))、减氮1/3(_(120) kg/hm^(2),N_(120))和不施氮(0 kg/hm^(2),N_(0))共3种减氮处理,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茎蘖生长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粒叶比、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N_(180)处理相比,两水稻品种在N_(150)、N_(120)和N_(0)条件下的产量平均分别降低3.09%、9.04%和34.37%,其中N_(150)与N_(180)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N_(180)相比,N_(150)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平均分别降低7.57%和0.81%,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1.98%和0.87%;N_(120)条件下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提高,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持续显著降低。(2)与N_(180)相比,3种减氮条件下水稻各时期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各生育阶段的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均呈不断降低趋势;N_(150)条件下水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N_(180)未有显著差异,但高效叶面积率平均提高4.58%,粒叶比增加,同时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率平均提高4.11%,干物质转运率和转化率平均分别提高13.82%和6.89%,这是其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因此,适量减氮条件下杂交籼稻品种可通过自身调节以优化群体光合结构,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维持较高产量水平;过量减氮造成群体生长量显著降低,难以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杂交籼稻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氮沉降背景下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锐洁 刘筱 +6 位作者 杨淑君 姬拉拉 严令斌 关萍 江学海 喻理飞 王健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目的】分析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虎耳草的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虎耳草为试验材料,在0(L0处理,不遮阴)、40%(L1处理,轻度遮阴)、80%(L2处理,中度遮阴)和90%(L3处理,重度遮阴)4个光处理中设不施... 【目的】分析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虎耳草的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虎耳草为试验材料,在0(L0处理,不遮阴)、40%(L1处理,轻度遮阴)、80%(L2处理,中度遮阴)和90%(L3处理,重度遮阴)4个光处理中设不施氮(N0)和施氮30.0 g/m^2(N1)处理,测定分析各处理虎耳草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指标。【结果】在不施氮处理(L0N0、L1N0、L2N0和L3N0)中,轻、中、重度遮阴处理(L1N0、L2N0和L3N0)虎耳草的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总叶片数、茎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实际光量子产量(YII)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均高于不遮阴处理(L0N0);在施氮30.0 g/m^2处理(L0N1、L1N1、L2N1和L3N1)中,轻、中、重度遮阴处理(L1N1、L2N1和L3N1)虎耳草的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根长、匍匐茎条数、总叶片数、比叶面积、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YII、F_v/F_m和光化学淬灭(q P)均高于不遮阴处理(L0N1),其中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根长、匍匐茎条数、总叶片数、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YII和F_v/F_m均在轻度遮阴时达最大值。不遮阴处理下施氮30.0 g/m^2虽然增加虎耳草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但抑制其生长和光合作用;遮阴处理下施氮30.0 g/m^2可促进虎耳草的光合作用。【结论】虎耳草生长过程中施氮30.0 g/m2可增加其总叶绿素含量,但生长发育受到限制;轻度遮阴(遮阴40%)能缓解氮沉降对虎耳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有效增强其对光能的捕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虎耳草对逆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氮沉降 遮阴 生长指标 叶绿素含量 光合参数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何首乌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筱 韩燕峰 +4 位作者 杨淑君 姬拉拉 王锐洁 江学海 王健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添加处理对何首乌植株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促进何首乌生产提供科学施肥的理论指导。【方法】以何首乌幼苗为试材,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施氮(N:株施尿素2.7 g)、施磷(P:株施过磷酸钙14.4 g)、氮...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添加处理对何首乌植株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促进何首乌生产提供科学施肥的理论指导。【方法】以何首乌幼苗为试材,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施氮(N:株施尿素2.7 g)、施磷(P:株施过磷酸钙14.4 g)、氮磷共施(N+P:株施尿素2.7 g、过磷酸钙14.4 g),测定不同氮磷添加处理对何首乌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氮磷添加处理可促进何首乌生长,对何首乌叶片数、单叶面积、叶柄长、株高的影响程度为:氮磷共施>施磷>施氮>对照;与对照相比,氮磷添加处理均可显著促进何首乌生物量积累,以氮磷共施处理增幅最大,并可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占比;氮磷添加处理促进了何首乌叶绿素含量增加,以及Fv/Fm、qP、ETR值升高,降低qN值,以氮磷共施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96.08%),qN值降幅最大(较对照降低29.16%)。【结论】相较于对照及单一养分添加,氮磷共施处理能更显著提高何首乌光合效率,促进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氮磷添加 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Advantages of Intercropping 被引量:2
10
作者 ZHANG Xiang-qian HUANG Guo-qin +2 位作者 BIAN Xin-min jiang xue-hai ZHAO Qigu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Intercropping is a very effective cultivation method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use of intercropping to build a niche complementary crop community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far... Intercropping is a very effective cultivation method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use of intercropping to build a niche complementary crop community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farmland ecosystem and the resistance of crop community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but also reduce the damage of diseases, insect pes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e to finally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crop community. By collecting the intercropping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impact of intercropping on crop nitrogen fixation and nitrogen transf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oil nitrate nitrogen, soil microorganism, cro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ventilation and light transmission, quality, yield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draws a conclusion on intercropping advantages and points out the sections requiring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IXATION MICROORGANISM DISEASES and insec
下载PDF
钦州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占金刚 蒋学海 詹满琳 《广西农学报》 2022年第4期63-69,共7页
利用Solow余值法对广西钦州市1996—201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钦州市1996—201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66%,但其在2016—2019年已达到52.20%,且近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表明钦州市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日... 利用Solow余值法对广西钦州市1996—201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钦州市1996—201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66%,但其在2016—2019年已达到52.20%,且近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表明钦州市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日渐突出;此外,钦州市资本投入产出弹性系数较高,表明资本要素对农业总产出的推动作用最有效率。建议相关部门应组织农业劳动者生产管理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耕地面积的生产使用效率,适量引导农业过剩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进行转移,现阶段应适当加大农业资本的投入力度,发挥其对农业总产出高边际贡献的优势,未来应持续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充分发挥科技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科技进步贡献率 Solow余值法 弹性系数
下载PDF
行为控制法治疗41例自闭症儿童口腔疾病临床效果探讨
12
作者 陈红 李跃烘 +1 位作者 姜学海 刘惠玲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目的采用行为控制法治疗41例自闭症儿童口腔疾病临床效果。方法从2007年1—12月共41例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诊治口腔疾病的已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对患儿实施行为控制疗法后诊治口... 目的采用行为控制法治疗41例自闭症儿童口腔疾病临床效果。方法从2007年1—12月共41例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诊治口腔疾病的已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对患儿实施行为控制疗法后诊治口腔疾病,提高口腔卫生保健状况。对照组则按普通患儿直接接诊诊治口腔疾病。结果实施行为控制疗法后再诊治口腔疾病,该研究在实验组自闭症的21例患儿中,成功完成了15例患儿的口腔诊治,21例患儿龋病患病率23.80%。对照组20个自闭症患儿中,仅成功完成了3例患儿的口腔诊治,龋病患病率80.0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配合率比较(χ^2=13.24,P<0.01),患儿龋病患病率比较(χ^2=12.95,P<0.01)。结论对自闭症儿童采用行为控制疗法后再治疗该类患者口腔疾病取得了显著效果,龋病患病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控制法 自闭症 临床效果 龋病患病率
下载PDF
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对宜香优2115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佳凤 李敏 +6 位作者 王荣基 蒋明金 罗德强 江学海 姬广梅 李立江 周维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处理,分别为100%一次性基施(F1)、70%基肥+30%分蘖肥(F2)、70%基肥+30%穗肥(F3)和40%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F4),研究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对宜香优2115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 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处理,分别为100%一次性基施(F1)、70%基肥+30%分蘖肥(F2)、70%基肥+30%穗肥(F3)和40%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F4),研究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对宜香优2115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对宜香优2115群体茎蘖数的影响主要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其中在分蘖中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以F1、F2和F3处理最高;F1和F3处理在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相对较高。在4种缓释复混肥处理下,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表现为F3>F1>F4>F2,而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有效穗数则表现为F3>F1>F2>F4,结实率和千粒重整体差异较小。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F3处理时宜香优2115的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最高,效果最好;F1处理在降低劳动成本的同时,使宜香优2115具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缓混肥 运筹方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不同施氮比例对宜香优21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佑岗 罗德强 +5 位作者 江学海 李敏 李立江 姬广梅 李树杏 徐娅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99,共6页
为研究不同施氮比例对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施氮(纯氮)总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了3种基蘖肥与穗肥的施氮比例(N5-5、N6-4和N7-3)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蘖肥∶穗肥为5∶5(N5-5处理)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平... 为研究不同施氮比例对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施氮(纯氮)总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了3种基蘖肥与穗肥的施氮比例(N5-5、N6-4和N7-3)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蘖肥∶穗肥为5∶5(N5-5处理)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平均产量达9 413.42 kg/hm2,较N6-4、N7-3处理分别增加了3.39%、9.49%。施氮比例主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N5-5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氮肥的后移,水稻氮肥利用率逐渐升高,表现为N5-5>N6-4>N7-3。不同施氮比例对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虽不显著,但以N5-5处理的精米率与整精米率最高;对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较大影响,N6-4处理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N5-5和N7-3,而N5-5和N6-4处理的垩白度显著低于N7-3;对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综上,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时,宜香优2115的产量、氮肥利用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垩白较小,且保持较好营养品质,能同步实现高产和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施氮比例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Splenic hamarto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13
15
作者 JIA Hong-bo LI Ying-ping +8 位作者 HAN De-en LIU Yao ZHANG Bin WU De-quan CHEN Xi jiang Ying ZHENG Long-xian DU Jin-rong jiang xue-ha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403-1408,共6页
Splenic hamartoma is a benign malformation composed of an anomalous mixture of normal splenic elements.1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tumor are asymptomatic and diagnosed accidentally by autopsy or sple... Splenic hamartoma is a benign malformation composed of an anomalous mixture of normal splenic elements.1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tumor are asymptomatic and diagnosed accidentally by autopsy or splenectomy. The tumor-related renal hematological and der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can be treated by removal of the tumor. Splenic hamartoma which is related to renal diseases including extra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and renal adenocarcinoma has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ARTOMA splenic neoplasm kidney calculi SPLENECTOMY
原文传递
贵州机插杂交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分析
16
作者 蒋明金 李敏 +5 位作者 徐文波 罗德强 江学海 姬广梅 李立江 周维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1,共8页
为探究机插条件下杂交籼稻茎秆生长特性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以长江上游审定通过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条件下杂交籼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分析了株高、重心高度、相对重心高度、茎秆力学特征、... 为探究机插条件下杂交籼稻茎秆生长特性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以长江上游审定通过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条件下杂交籼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分析了株高、重心高度、相对重心高度、茎秆力学特征、茎秆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18个杂交籼稻品种茎秆倒伏指数为80.43%~168.40%,倒伏指数越小,抗倒伏能力越强;倒伏指数与穗长、重心高度、折断弯矩、弯曲应力和横切面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这些指标大多相互之间或与其他茎秆形态特征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宜香优2168、蓉18优2348、晶两优534、丰优香占和旌1优华珍等5个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主要表现为植株重心高度低,穗长较短,且茎秆折断弯矩、弯曲应力和横切面面积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地区杂交籼稻机械化抗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 杂交籼稻 茎秆 抗倒伏能力
原文传递
稻鱼苗模式下优质杂交籼稻的产量特征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学海 蒋明金 +5 位作者 罗德强 李敏 姬广梅 李立江 张佳凤 周维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明确稻鱼苗模式下优质杂交籼稻的群体动态、产量特征和经济效益,在贵州黔东南从江和榕江两地,以优质杂交籼稻品种隆两优5438、宜香优2115和川优3727为材料,分别在稻鱼苗模式(DYM)和稻单作模式(D)下,应用有机栽培技术,比较2种模式下杂... 为明确稻鱼苗模式下优质杂交籼稻的群体动态、产量特征和经济效益,在贵州黔东南从江和榕江两地,以优质杂交籼稻品种隆两优5438、宜香优2115和川优3727为材料,分别在稻鱼苗模式(DYM)和稻单作模式(D)下,应用有机栽培技术,比较2种模式下杂交籼稻生育期、茎蘖动态、基部茎秆性状、产量特征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稻单作模式相比,在稻鱼苗模式下,3个杂交籼稻品种的拔节期显著提前,全生育期延长;稻鱼苗模式下,各水稻品种的分蘖发生快、分蘖多,有效穗高于稻单作模式,成穗率在品种间存在差异,隆两优5438的成穗率显著高于另外2个品种,而这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在稻鱼苗模式下,株高不同程度增加,节间数增多,基部节间增长增粗,产量较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的增加;与稻单作模式相比,稻鱼苗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因此,稻鱼苗模式可作为当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优先选择。在稻鱼苗模式有机种植方式下,选择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基部节间短而粗的优质杂交籼稻品种,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苗模式 杂交籼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