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O纳米线原位包覆Pt纳米粒子用于电化学检测抗坏血酸和多巴胺
1
作者 索军 焦可心 +2 位作者 易健宏 方东 RUZIMURADOV Oli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47-761,共15页
L-抗坏血酸(AA,又称维生素C)和多巴胺(DA)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它们的浓度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因此,开发一种有效地检测AA和DA水平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极氧化铝(AAO)薄膜为模板,采用真空机械注入法制备铟锡(InSn)合... L-抗坏血酸(AA,又称维生素C)和多巴胺(DA)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它们的浓度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因此,开发一种有效地检测AA和DA水平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极氧化铝(AAO)薄膜为模板,采用真空机械注入法制备铟锡(InSn)合金纳米线(NWs),然后采用原位放电还原法在InSn纳米线表面涂覆Pt纳米颗粒并将复合材料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热处理,以合成PtO_(2)/ITO(氧化铟锡)纳米线。最后,在H_(2)气氛下还原PtO_(2)/ITO纳米线,得到Pt/ITO纳米线。结果表明,在Pt/ITO纳米线复合材料中,ITO纳米线直径约为40 nm,Pt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5 nm。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测试了在Pt/ITO NWs电极上检测AA和DA的电化学性能。Pt/ITO NWs电极对AA(66.7μmol/L)和DA(1μmol/L)的检出限较低,表明了电极对AA和DA良好的电化学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放电还原 阳极氧化铝 机械注入 氧化铟锡 PT纳米粒子
下载PDF
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建良 刘征建 +6 位作者 焦克新 徐润生 李克江 王振阳 王翠 王耀祖 张磊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30-1646,共17页
从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烧结球团提质降耗新技术、焦炭在高炉内行为解析研究、高炉喷吹清洁燃料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炼铁数据建模技术以及冶金尘泥再处理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提出了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然... 从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烧结球团提质降耗新技术、焦炭在高炉内行为解析研究、高炉喷吹清洁燃料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炼铁数据建模技术以及冶金尘泥再处理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提出了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然后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的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低碳炼铁发展提供依据;最后从最新微观研究手段出发,介绍了目前炼铁研究领域在微观尺度的研究进展,多尺度综合调控研究高炉炼铁过程机理,为未来低碳炼铁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新技术 低碳炼铁 非高炉炼铁 模拟仿真 节能降耗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最新诊疗进展
3
作者 王宁宁 焦可馨 朱雯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SMN蛋白缺乏进而导致脊髓前角细胞损害为主、全身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文中的SMA特指5q型SMA。由于该病致残率高,病情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核医疗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SMN蛋白缺乏进而导致脊髓前角细胞损害为主、全身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文中的SMA特指5q型SMA。由于该病致残率高,病情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核医疗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在国内外陆续获批上市,改变了SMA的自然病程,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文中汇总了最新的SMA诊疗证据,以期增加临床医生对SMA疾病的认识,并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诊断 疾病修正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关于高炉炉缸长寿的关键问题解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1 位作者 刘征建 杨天钧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3-198,共6页
高炉长寿化是大型高炉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高炉长寿的关键在于弄清高炉侵蚀的根本原因。从高炉炉缸侵蚀机理、高炉炉缸象脚型侵蚀原因、高炉炉缸圆周方向侵蚀不均匀性、高炉冷却强度与冷却效率以及高炉炉缸维护技术等5个方面探讨了高炉... 高炉长寿化是大型高炉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高炉长寿的关键在于弄清高炉侵蚀的根本原因。从高炉炉缸侵蚀机理、高炉炉缸象脚型侵蚀原因、高炉炉缸圆周方向侵蚀不均匀性、高炉冷却强度与冷却效率以及高炉炉缸维护技术等5个方面探讨了高炉长寿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高炉炉缸炭砖损毁的本质是碳不饱和铁水对炭砖的溶蚀。具体结果表明,首先,高炉炉缸象脚型侵蚀最严重部位位于高炉炉缸死料柱的根部位置;其次,阐明了直接导致高炉存在不均匀侵蚀的主要原因在于冷却系统的冷却水量和送风系统的风量在高炉周向方向分配不均匀;然后,阐明了冷却系统的作用本质是降低耐火材料热面温度,并提出了高炉冷却强度指数及高炉冷却效率指数;最后,分析了采用无钛矿护炉和钛矿护炉两种模式的高炉炉缸维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长寿 炉缸 冷却强度 象脚型侵蚀 护炉
原文传递
铁前数模技术进展与大数据应用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富涛 张建良 +3 位作者 张磊 焦克新 郝良元 刘福龙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共9页
高炉专家系统是近几十年铁前数模技术高度集成的典型代表,回顾了铁前专家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概况,剖析了高炉专家系统技术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和技术瓶颈,着重介绍了近年来铁前数模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取得的成效,最后从钢铁行业需求出发,... 高炉专家系统是近几十年铁前数模技术高度集成的典型代表,回顾了铁前专家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概况,剖析了高炉专家系统技术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和技术瓶颈,着重介绍了近年来铁前数模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取得的成效,最后从钢铁行业需求出发,探讨了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在铁前领域尤其是高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 高炉 专家系统 大数据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高炉炉缸含钛保护层物相及TiC_(0.3)N_(0.7)形成机理 被引量:5
6
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1 位作者 刘征建 王广伟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8,共9页
基于高炉破损调查取样分析,借助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高炉炉缸、炉底不同部位形成的含钛保护层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建立正规溶液热力学模型对Ti(C,N)形成... 基于高炉破损调查取样分析,借助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高炉炉缸、炉底不同部位形成的含钛保护层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建立正规溶液热力学模型对Ti(C,N)形成的热力学条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高炉的实际工况,明晰高炉炉缸TiC_(0.3)N_(0.7)形成的条件.结果表明,高炉炉缸侧壁最薄处炭砖残余厚度仅为200 mm;炉缸炉底炭砖表面普遍存在含钛保护层,保护层平均厚度在300~600 mm左右,高炉炉缸不同部位形成的保护层中Ti(C,N)主要以TiC_(0.3)N_(0.7)形式存在,并与Fe相聚集在一起. Ti(C,N)固溶体实际混合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显著低于标准混合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和理想混合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在不同温度条件下,TiC和TiN在固溶体中存在的比例不同,高温时以析出TiC为主,低温时以析出TiN为主. Ti(C,N)固溶体的形成与高炉热力学状态条件直接相关,TiC_(0.3)N_(0.7)在该高炉炉缸中的形成温度为1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含钛保护层 物相组成 TiC0.3N0.7 析出温度
原文传递
高炉炉缸侵蚀特征及侵蚀原因探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马洪修 张建良 +3 位作者 焦克新 常治宇 王一杰 郑朋超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9,共6页
为了探析高炉炉缸侵蚀特征及其共性原因,基于京唐1号高炉和通才3号高炉的现场数据,分别计算了炉缸侧壁炭砖残余厚度和死料柱漂浮高度,明确了炉缸炭砖的侵蚀原因,证实了炉缸炭砖的侵蚀部位。结果表明,当死料柱透气性变差时,炉底温度逐渐... 为了探析高炉炉缸侵蚀特征及其共性原因,基于京唐1号高炉和通才3号高炉的现场数据,分别计算了炉缸侧壁炭砖残余厚度和死料柱漂浮高度,明确了炉缸炭砖的侵蚀原因,证实了炉缸炭砖的侵蚀部位。结果表明,当死料柱透气性变差时,炉底温度逐渐降低,铁水环流加重,造成了耐火材料的异常侵蚀;由京唐1号高炉死料柱根部位置和炭砖侵蚀位置的关系,证实了死料柱根部对应炭砖易受到异常侵蚀,即铁口中心线下方1-3 m。由于死料柱物理状态和漂浮状态随生产参数和高炉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侵蚀部位也随之变化,故应稳定原燃料条件及生产参数,并建立死料柱漂浮高度和炭砖残余厚度的实时监测机制,从而保证高炉安全生产,实现高炉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炭砖残厚 死料柱 高炉长寿
原文传递
MgO对低铝渣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及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常治宇 张建良 +3 位作者 宁晓钧 许仁泽 焦克新 白兴全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5,3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MgO对低铝高炉渣流动性和熔化性的影响机理,以酒钢高炉渣成分为基础,通过黏度试验并结合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别研究了不同MgO质量分数的炉渣黏度、熔化温度、液相区变化以及炉渣冷却过程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炉渣黏度... 为了进一步明确MgO对低铝高炉渣流动性和熔化性的影响机理,以酒钢高炉渣成分为基础,通过黏度试验并结合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别研究了不同MgO质量分数的炉渣黏度、熔化温度、液相区变化以及炉渣冷却过程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炉渣黏度和熔化性温度随Mg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MgO质量分数控制在8%左右,可满足酒钢炉渣流动性的要求;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熔化区间增大,炉渣液相区远离CaO区域,向SiO2和Al2O3区域扩大;冷却过程中,MgO质量分数的增加,有利于黄长石的形成,从而抑制硅灰石和假硅灰的形成。1 350℃时炉渣流动性受炉渣结构聚合度和渣中固相质量分数的双重影响,1 400℃以上炉渣流动性主要与其结构有关。低铝渣熔化性温度主要由炉渣结构聚合度和渣中镁黄长石质量分数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FactSage 黏度 熔化温度 液相区
原文传递
Al2O3对酒钢低铝渣黏度的影响及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常治宇 张建良 +3 位作者 许仁泽 焦克新 白兴全 韩旺学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27,共5页
为进一步分析Al2O3含量对低铝渣黏度的影响,以酒钢高炉渣成分为基础,通过试验和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别研究了不同Al2O3含量炉渣的黏度、液相线温度、活度和冷却结晶过程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低铝渣范围内,随Al2O3含量增加,... 为进一步分析Al2O3含量对低铝渣黏度的影响,以酒钢高炉渣成分为基础,通过试验和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别研究了不同Al2O3含量炉渣的黏度、液相线温度、活度和冷却结晶过程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低铝渣范围内,随Al2O3含量增加,炉渣黏度增大,在1 450℃以上黏度低于0.45Pa·s,炉渣流动性和稳定性良好。Al2O3活度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反,SiO2活度降低也证明炉渣聚合度的增大。炉渣的冷却结晶过程则表明,在液相线温度以上时,炉渣黏度主要与炉渣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在液相线温度以下时,黏度受液相炉渣结构和固相颗粒含量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低铝渣 黏度 组元活度 熔化性温度 液相线温度
原文传递
渣相组分对高炉炉缸死焦堆滞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翔宇 张建良 +2 位作者 刘征建 焦克新 范筱玥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0,共6页
为明确高炉炉渣组分对死焦堆中炉渣静态滞留率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炉渣穿焦试验装置模拟高炉炉渣穿过炉缸死焦堆的过程,探究不同二元碱度(w(CaO)/w(SiO2))、镁铝比(w(MgO)/w(Al2O3))对炉渣滞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增加... 为明确高炉炉渣组分对死焦堆中炉渣静态滞留率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炉渣穿焦试验装置模拟高炉炉渣穿过炉缸死焦堆的过程,探究不同二元碱度(w(CaO)/w(SiO2))、镁铝比(w(MgO)/w(Al2O3))对炉渣滞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增加,炉渣穿过焦炭层的能力增强,滞留率降低;当炉渣镁铝比较低时,炉渣滞留率较高,当镁铝比为0.50~0.55时,滞留率出现最小值,当镁铝比较高时,由于渣焦间润湿性变好,"液桥"间炉渣滞留量增大,滞留率存在上升趋势;渣焦间润湿性较差。炉渣穿过焦炭层的过程主要为物理传输过程,但炉渣仍存在着向焦炭内部渗入的现象,渣焦界面发生反应生成SiC,该反应产物可改善渣焦界面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炉渣 静态滞留率 炉渣碱度 炉渣镁铝比 炉缸
原文传递
柳钢4号高炉侧壁温度升高与侵蚀状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常治宇 张建良 +3 位作者 宁晓钧 焦克新 莫朝兴 陈汝刚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8,共6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柳钢4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原因和炉缸侵蚀状态,通过对柳钢4号高炉炉缸结构设计、原燃料质量和生产参数进行调研分析,结合炉缸侧壁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炭砖残厚的计算,分析了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原因及侵蚀状态。结果表明,4... 为了进一步明确柳钢4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原因和炉缸侵蚀状态,通过对柳钢4号高炉炉缸结构设计、原燃料质量和生产参数进行调研分析,结合炉缸侧壁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炭砖残厚的计算,分析了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原因及侵蚀状态。结果表明,4号高炉炉缸冷却能力和炉缸侧壁温度监测仍有待加强;除侧壁炭砖侵蚀外,原燃料质量波动和冶炼强度增大等也是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重要原因;炉缸侵蚀最为严重的部位在铁口中心线以下1.9m的位置,表现为"象脚"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温度 炭砖 侵蚀 残厚
原文传递
太钢6号高炉碱金属的平衡与控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文文 齐渊洪 +1 位作者 焦克新 李昊堃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2-76,共5页
针对太钢6号高炉入炉碱负荷及焦比升高的现状,通过对高炉原燃料及支出项的碱金属进行平衡计算,得出太钢高炉碱负荷主要来源于烧结矿,而绝大部分碱金属经炉渣排出炉外。为减少高炉碱负荷和在炉内的富集量,进行排碱优化工作,寻求适合太钢... 针对太钢6号高炉入炉碱负荷及焦比升高的现状,通过对高炉原燃料及支出项的碱金属进行平衡计算,得出太钢高炉碱负荷主要来源于烧结矿,而绝大部分碱金属经炉渣排出炉外。为减少高炉碱负荷和在炉内的富集量,进行排碱优化工作,寻求适合太钢高炉排碱的炉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碱度对炉渣排碱能力影响最大,其他因素依次为温度、MgO含量、Al_(2)O_(3)含量。结合太钢高炉生产实际,排碱期间炉渣碱度控制在1.10~1.15范围时,高炉排碱和脱硫的综合效果较好。同时,调整烧结混匀矿和高炉炉料结构及定期排碱作业,给高炉降焦比提供一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碱金属 炉渣 排碱 源头控制 焦比
原文传递
高炉板壁结合冷却器破损原因解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恒 张建良 +2 位作者 焦克新 莫朝兴 陈汝刚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37,共10页
高炉长寿已经成为当代炼铁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炉冷却设备寿命是保障高炉长寿的关键环节。为分析板壁结合冷却壁破损的本质原因,从而给冷却器结构优化设计及安全生产提供有效指导,通过建立流体-热-结构多场耦合模型,基于传热... 高炉长寿已经成为当代炼铁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炉冷却设备寿命是保障高炉长寿的关键环节。为分析板壁结合冷却壁破损的本质原因,从而给冷却器结构优化设计及安全生产提供有效指导,通过建立流体-热-结构多场耦合模型,基于传热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解析了板壁结合冷却体系流场、温度场、应力场分布特征。结合高炉实际案例,系统分析了板壁结合冷却器破损的本质原因,指出冷却器破损的具体部位,验证了模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炉冷却板前端两侧部位及冷却壁水管层流底层是冷却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同等冷却条件下,该区域温度高于其他部位4.5℃;冷却板前端变形量最大,达到2 mm;生产高炉用焦炭质量M10、M40大幅波动从而导致渣皮频繁脱落是造成冷却板破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板壁结合冷却系统 传热学 冷却能力 破损分析
原文传递
大型高炉铜冷却壁渣皮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恒保 焦克新 +3 位作者 张建良 范筱玥 陈艳波 郑朋超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6,共7页
高炉铜冷却壁热面形成的渣皮是保障冷却壁寿命的关键。基于高炉中修,针对铜冷却壁热面的渣皮进行实地取样,通过化学成分分析、XRD分析以及SEM-EDS分析,并结合FactSage热力学计算及激光法导热分析,对大型高炉铜冷却壁表面形成渣皮的化学... 高炉铜冷却壁热面形成的渣皮是保障冷却壁寿命的关键。基于高炉中修,针对铜冷却壁热面的渣皮进行实地取样,通过化学成分分析、XRD分析以及SEM-EDS分析,并结合FactSage热力学计算及激光法导热分析,对大型高炉铜冷却壁表面形成渣皮的化学成分、微观形貌、高温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探明了大型高炉铜冷却壁热面渣皮的物相组成和基础性能。结果表明,高炉铜冷却壁渣皮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主要物相为二铝酸钙(CaAl4O7)、硅灰石(Ca2Al2SiO7)和钙长石(CaAl2Si2O8)等;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渣皮熔化温度和黏度,发现沿着渣皮的生长方向,熔化温度降低,流动性降低;并通过传热计算得出合理渣皮厚度条件下的热流强度,从而为高炉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铜冷却壁 渣皮 物相变化 熔化温度
原文传递
Reduction Kinetics of 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Carbon Composite Pellets Adding Catalyst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被引量:8
15
作者 ZHANG Jian-liang XING Xiang-dong +3 位作者 CAO Ming-ming jiao ke-xin WANG Chun-long REN Sha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adding CaF2 and NaF as catalysts in an Ar atmosphere to study the isothermal reduction kinetics of 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carbon composite pellet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adding CaF2 and NaF as catalysts in an Ar atmosphere to study the isothermal reduction kinetics of 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carbon composite pellet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from 1 473 to 1 673 K.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product. By analyzing reduction mechanism, it was found that the rate controlling step was gas diffusion,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was 178.39 kJ/mol without adding any catalysts. Adding CaF2 or NaF of 3% to 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carbon composite pellets can decreas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reduction, and the decrease extent was 14.95 and 15.79 kJ/mol,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emperatur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on reac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composite pellet reduction kinetic CATALYST 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原文传递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前房深度不对等的晶状体参数分析
16
作者 李亚文 唐广贤 +3 位作者 闫晓伟 赵敏 焦可心 张恒丽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765-1769,共5页
目的分析晶状体参数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双眼前房深度不对等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1年8月1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76眼)双眼前房深度不对等的APACG患者... 目的分析晶状体参数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双眼前房深度不对等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1年8月1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76眼)双眼前房深度不对等的APA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发作眼(观察组)38眼,对侧眼(对照组)38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术前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晶状体拱高(lens vault,LV)、瞳孔缘相对位置(relative position of pupillary margin,RPOPM)、晶状体位置(lens position,LP)、晶状体相对位置(relative lens position,RLP)及前房拥挤率(chamber crowd ratio,CCR)变化。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CD的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ACD、LP、RLP低于对照组,LV、RPOPM、C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AL和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RPOPM、CCR与ACD均成负相关(R2值分别为0.43、0.29、0.65,P<0.01);LP、RLP与ACD均成正相关(R2值分别为0.86、0.68,P<0.01)。结论LV高,RPOPM、LP、RLP靠前,CCR拥挤,可能是APACG双眼前房深度不对等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作 晶状体 参数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深度不对等
原文传递
基于电生理检查的中国青少年和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高危筛查方法的单中心探索研究
17
作者 王宁宁 孙健 +11 位作者 翟玮奇 唐金雪 祝博晨 焦可馨 成纳川 夏邢宇 董漪 陈嬿 朱雯华 朱山风 赵重波 乔凯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索青少年和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电生理高危筛查标准,以期缩短SMA患者的确诊时间并改善预后。方法根据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确诊的SMA患者特点,初步拟定SMA的电生理、临床高危标准和筛查关键词,输入2022年1月至2023... 目的探索青少年和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电生理高危筛查标准,以期缩短SMA患者的确诊时间并改善预后。方法根据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确诊的SMA患者特点,初步拟定SMA的电生理、临床高危标准和筛查关键词,输入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肌电图检查的全部病例报告,利用自编程序和关键词,筛选出符合电生理高危筛查标准的患者,根据建立的临床标准进行评估,符合标准的患者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进行SMN基因检测,对比SMA组(4例)与非SMA组(5例;诊断为其他疾病)的电生理学指标差异。结果共纳入6053例患者,通过电生理高危标准初步筛选出45例(0.74%)可疑SMA患者,通过分析电子病历进一步筛选出符合SMA临床高危标准的患者9例(0.15%)。经门诊随访和基因检测,4例(0.07%)经基因检测确诊为SMA。电生理学指标分析结果显示SMA组患者胫神经波幅明显低于非SMA组,提示SMA患者下肢受损较重。结论SMA是SMN1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过SMA的临床和电生理高危筛查能有效筛选出潜在的SMA患者,高危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电生理学 高危筛查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