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黔西中二叠统白云岩特征、成因及其主控因素
1
作者 张景琦 金振奎 +2 位作者 王金艺 李阳 袁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2,共18页
【目的】中国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广泛发育白云岩。针对这些白云岩的成因,前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白云岩形成机理。然而,关于镁离子的来源、白云化的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至今仍无定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滇东—黔西地区... 【目的】中国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广泛发育白云岩。针对这些白云岩的成因,前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白云岩形成机理。然而,关于镁离子的来源、白云化的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至今仍无定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滇东—黔西地区的油气扩展勘探。【方法】综合利用露头、岩心和钻井等资料,对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的分布规律、岩相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与结论】(1)研究区白云岩的形成机理为开放热对流白云化模式。白云化流体的镁离子主要来自海水,少部分来自深部热液流体;(2)白云化流体主要通过亮晶生屑石灰岩中的孔隙,以及断层和裂缝系统运移。在温度空间差异的驱动下,白云化流体沿循环流动路径运移,导致中二叠统石灰岩迅速且广泛的白云化;(3)白云岩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滩相沉积和峨眉地幔柱(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 黔西 中二叠统 白云岩 热对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_(3)亚段页岩油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芪恒 李士祥 +2 位作者 金振奎 周新平 刘成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7-781,共1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简称长7_(3)亚段)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测-录井等资料分析,揭示长7_(3)亚段多类型页岩油发育的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探讨多类型页岩油勘探潜力及攻关方向。研究表明:①长7_(3)亚段发育运移-...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简称长7_(3)亚段)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测-录井等资料分析,揭示长7_(3)亚段多类型页岩油发育的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探讨多类型页岩油勘探潜力及攻关方向。研究表明:①长7_(3)亚段发育运移-滞留复合型和滞留型2类页岩油,运移-滞留复合型储集层为砂质碎屑流、低密度浊流成因的砂质纹层和半深湖—深湖富有机质泥页岩纹层频繁互层叠置的组合段,滞留型页岩油储集层为页理及显微纹层频繁发育的黑色页岩,运移-滞留复合型页岩油品质略好于滞留型页岩油。②优质烃源岩提供大量高势能富烃优质流体;源储压差为渗流条件较好的贫有机质砂岩类薄夹层和页岩中的长英质纹层、凝灰质纹层及页理缝原油聚集提供动力;生烃增压缝-页理缝-微裂缝为原油微运移提供高速通道;频繁发育的砂岩夹层及长英质纹层不仅为烃类规模聚集提供有效的储集空间,还能有效提高烃类的可动性。③环洼富砂区是运移-滞留复合型页岩油规模勘探的主要方向,成熟深洼区是中高成熟度滞留型页岩油风险勘探的主要方向,围绕低熟深洼区积极推进原位转化研究和现场实施是中低成熟度滞留型页岩油勘探的主要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 页岩油 运移-滞留复合型 滞留型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川西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月卿 张军涛 +6 位作者 何治亮 金振奎 韩文彪 高平 郝运轻 孙炜 武重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8,共14页
近期在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斩获的多个白云岩油气发现彰显了白云岩储层的油气潜力,但该组白云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白云岩化机制不明确,优质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困难。研究综合分析了该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沉... 近期在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斩获的多个白云岩油气发现彰显了白云岩储层的油气潜力,但该组白云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白云岩化机制不明确,优质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困难。研究综合分析了该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沉积相背景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热事件,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白云岩化作用的期次和成因。结果显示: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多为斑状或层状分布,白云石晶体以细晶为主,中-粗晶、泥-粉晶次之,伴少量鞍状白云石胶结物。泥-粉晶白云岩主要发育在栖霞组底部,白云石晶体多为半自形-他形晶,常与草莓状黄铁矿伴生,部分泥晶白云石呈球粒状、哑铃状和花椰菜状;泥-粉晶白云岩的δ^(13)C(VPDB)为负值,δ^(18)O(VPDB)处于正常海水数值范围内,这些特征表明泥-粉晶白云岩可能为微生物介导作用的产物。细晶白云岩在栖一段和栖二段都有发育,其白云石晶体主要为自形-半自形晶,多具有雾心亮边结构,在阴极发光下晶体内部呈棕色-暗红色,向外过渡为亮红色后再变暗;细晶白云岩具有明显的残余粒屑结构,表明前驱岩岩性为颗粒灰岩;细晶白云岩的δ^(18)O(VPDB),δ^(13)C(VPDB)和^(87)Sr/^(86)Sr值均指示白云岩化流体为海水,可能为浅埋藏期中等盐度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而成。中-粗晶白云岩多发育在栖二段,其白云石晶体主要为非平直晶面他形晶,阴极发光下多表现为内部暗、外部亮的特征;中-粗晶白云岩的δ^(18)O(VPDB)均低于正常海水数值范围,说明受到了后期流体的改造;部分中-粗晶白云岩的^(87)Sr/^(86)Sr值高于同期海水数值,呈斑状或斑马状,其溶蚀孔洞发育鞍形白云石,这些特征说明受到了来自或穿碎屑岩层热流体的直接影响;^(87)Sr/^(86)Sr值仍处于海水数值范围内的中-粗晶白云岩,未见鞍形白云石,可能指示细晶白云岩的重结晶或热调整。总体而言,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先后经历了同生期微生物介导白云岩化作用、浅埋藏期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和晚期热流体调整改造作用,其中浅埋藏期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是该区白云岩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白云岩 栖霞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西部
下载PDF
鲕粒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郭芪恒 金振奎 +2 位作者 史书婷 刘元博 王金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9-967,共9页
鲕粒不仅是古环境的重要指示标志,由其构成的鲕粒石灰岩通常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但自鲕粒被发现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其无机成因还是有机成因就一直存在争议。分别系统归纳了典型鲕粒的物理化学成因及微生物成因、鲕粒的圈层结构类型... 鲕粒不仅是古环境的重要指示标志,由其构成的鲕粒石灰岩通常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但自鲕粒被发现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其无机成因还是有机成因就一直存在争议。分别系统归纳了典型鲕粒的物理化学成因及微生物成因、鲕粒的圈层结构类型及成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新的鲕粒成因模式,解释了常见鲕粒的形成过程。对鲕粒研究综述和实例分析认为,鲕粒新圈层的形成是微生物介导的,鲕粒圈层形态是受沉积水体能量控制的,光合微生物及硫酸盐还原细菌等建设性微生物群落均促进了鲕粒圈层的沉淀;鲕粒的圈层结构主要为径向生长的放射状、随机分布的杂乱状和切线状,在地质历史时期观察到的其他鲕粒结构均是受活跃的破坏性钻孔生物及不同程度成岩作用改造的结果;鲕粒最原始的结构是径向生长的放射状,是在低能静水环境中由非晶质钙碳酸盐(ACC)矿化形成的,随机分布结构及切线状结构是被水动力剪切改造形成的结构,鲕粒中明显的暗色同心薄层是鲕粒生长过程中间歇性出现的微生物群落建设性或破坏性定殖后生物矿化的产物,受水动力影响这三种结构既可以单独发育,也可以组合出现,构成了鲕粒形态的多样性;核心供给速率大小、沉积水体碳酸钙饱和度高低、沉积水体能量强弱及建设性微生物群落活跃程度共同控制了鲕粒粒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 圈层结构 形成过程 鲕粒粒径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浅水三角洲沉积古地貌、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4
5
作者 程浩 金振奎 +4 位作者 余文端 邰浩 王金艺 朱小二 苏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3期368-378,402,共12页
古地貌、古环境条件是影响沉积的主要外部因素,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浅水缓坡三角洲由于水体变化频繁、地形复杂、地震识别追踪难度高,对其古地貌与古环境恢复研究仍较为欠缺,影响对研究区整体勘探评价。为明确溱潼凹陷阜三段沉积时... 古地貌、古环境条件是影响沉积的主要外部因素,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浅水缓坡三角洲由于水体变化频繁、地形复杂、地震识别追踪难度高,对其古地貌与古环境恢复研究仍较为欠缺,影响对研究区整体勘探评价。为明确溱潼凹陷阜三段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及古环境条件,通过对地层岩心、测井资料、岩石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古地质图、印模法、残余厚度法等对阜三段沉积时期古地貌进行半定量恢复并优选2口井33个岩石样品的热解实验数据、TOC(总有机碳含量)及微量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古环境恢复分析。据此绘制溱潼凹陷阜三段古地貌恢复图及古环境变化曲线,证明研究区阜三段是南低北高、东西收敛的箕状凹陷,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活动频繁往复,湖水盐度低,多物源多期次间歇供给,物源输入持续增多,沉积速率较快。明确了研究区地层物性参数与古地貌,地球化学参数与古环境的对应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微量元素分析 古环境恢复 阜三段 溱潼凹陷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因子分析的储层分类评价依据——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浩 金振奎 +4 位作者 余文端 李百强 朱小二 陈斌 吴珍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838,共11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地层是一套浅水缓坡三角洲沉积,水体动荡水位变化频繁,岩性主要为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分选差,非均质性强,常规单一物性参数难以准确表征储层性质。为明确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参数...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地层是一套浅水缓坡三角洲沉积,水体动荡水位变化频繁,岩性主要为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分选差,非均质性强,常规单一物性参数难以准确表征储层性质。为明确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关系并总结储层分类依据,在明确地层主要孔隙类型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对地层物性参数及样品高压压汞实验数据加以分析,最终获得了砂体物性、孔隙结构与分形维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优选孔渗参数、孔隙结构系数、孔喉半径及孔喉分选系数5项参数作为主要参考因素,以此建立了以分形维数为基础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适用性加以验证,将溱潼凹陷阜三段储层划分为3类:Ⅰ类中砂岩储层(D:2.31~2.42,D-=2.36);Ⅱ类细—粉砂储层(D:2.53~2.86,D-=2.75);Ⅲ类泥质储层(D:2.94~2.99,D-=2.97)。该研究为研究区储层结构定量化表征及储层类型判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溱潼凹陷 阜三段 高压压汞实验 分形理论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碎屑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7
作者 朱小二 金振奎 +2 位作者 伊硕 魏凯 李阳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6-965,986,共11页
为了满足进一步勘探开发的需求,以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为基础,结合普通薄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哈法亚油田Nahr Umr组碎屑岩的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明确了其为海陆过渡带潮控三角洲环境的沉积产物。N... 为了满足进一步勘探开发的需求,以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为基础,结合普通薄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哈法亚油田Nahr Umr组碎屑岩的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明确了其为海陆过渡带潮控三角洲环境的沉积产物。Nahr Umr组碎屑岩以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及页岩为主,砂岩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高,表明沉积期研究区气候炎热、湿润,地形平缓,具备潮控三角洲发育的有利条件;碎屑岩内部发育过渡性层理(脉状、波状及透镜状)、羽状交错层理、泥披层等与潮汐作用相关的典型沉积构造,并可划分为3种主要的岩石组合:泥岩-砂岩(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泥岩-砂岩亚类)、砂岩(交错层理正粒序、反粒序砂岩亚类)、泥(页)岩(粉砂质泥岩和水平层理页岩);根据岩石类型组合特征及沉积序列,Nahr Umr组碎屑岩整体为1个“海侵—海退—海侵”的沉积序列,可识别出潮控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三角洲(或陆棚)3种亚相类型;根据平面相分布,其存在东、西2个物源,且以西部物源为主,三角洲整体沿NEE向呈“漏斗状”向海方向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岩石类型 潮控三角洲 白垩系 伊拉克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Chang 7 shale oil in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8
作者 GUO Qiheng LI Shixiang +2 位作者 jin zhenkui ZHOU Xinping LIU Chengl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4期878-893,共16页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ment laws of the shale oil in the third submember of the seventh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Chang 7_(3)) in the Ordos Basi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ment laws of the shale oil in the third submember of the seventh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Chang 7_(3)) in the Ordos Basi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core observations, experiments and logging, and then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hang 7_(3) shale oil we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obtain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wo types of shale oil, i.e. migratory-retained and retained, are recognized in Chang 7_(3). The former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latter in quality. The migratory-retained shale oil reservoir is featured with the frequent interbedding and overlapping of silty-sandy laminae caused by sandy debris flow and low-density turbidity current and semi-deep-deep lacustrine organic-rich shale laminae. The retained shale oil reservoir is composed of black shale with frequent occurrence of bedding and micro-laminae. Second,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provide a large quantity of hydrocarbon-rich high-quality fluids with high potential energy. The source-reservoir pressure difference provides power for oil accumulation in thin interbeds of organic-poor sandstones with good seepage conditions and in felsic lamina, tuffaceous lamina and bedding fractures in shales. Hydrocarbon generation-induced fractures, bedding fractures and microfractures provide high-speed pathways for oil micro-migration. Frequent sandstone interlayers and felsic laminae provide a good space for large-scal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ydrocarbon movability. Third, sand-rich areas around the depression are the main targets for exploring migratory-retained shale oil. Mature deep depression areas are the main targets for exploring retained oil with medium to high maturity.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field application of in-situ conversion in low-mature deep depression areas are the main technical orientations for exploring retained shale oil with low to medium mat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_(3)submember shale oil migratory-retained RETAINED exploration target
下载PDF
陆相细粒岩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以四川盆地下侏罗统为例
9
作者 王金艺 金振奎 +3 位作者 王昕尧 任奕霖 程浩 焦盼盼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6-659,共14页
陆相细粒岩储层与海相细粒岩储层在物质组成、沉积环境方面差别较大,储层质量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以四川盆地下侏罗统为例,利用X射线衍射、氦气法测孔渗、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化分析、扫描电镜等多种实验测试手段,分析陆相细粒岩组成... 陆相细粒岩储层与海相细粒岩储层在物质组成、沉积环境方面差别较大,储层质量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以四川盆地下侏罗统为例,利用X射线衍射、氦气法测孔渗、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化分析、扫描电镜等多种实验测试手段,分析陆相细粒岩组成成分、储层物性特征和空间类型,探讨陆相细粒岩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下侏罗统细粒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黏土矿物、石英、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与石英普遍含量较高,碳酸盐矿物局部富集。陆相细粒岩层段主要由5种岩石类型组成,包括页岩、介壳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和介壳灰岩。页岩与介壳泥岩有机质含量较高,物性较好,可作为良好的页岩气储层。陆相细粒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黏土矿物片间孔和微裂缝。储层质量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组成成分关系较小。半深湖控制富有机质细粒岩的分布。还原、低盐度、潮湿、物源充足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细粒岩孔隙空间的发育,为储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黏土矿物片间孔在超压作用下保存下来,为页岩气富集提供了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演化表征--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朱毅秀 金振奎 +5 位作者 金科 郭芪恒 王欢 吕品 王昕尧 师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4-508,共15页
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湖相细粒岩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有利岩石类型及成因。本段发育泥岩类(泥岩与页岩)、粉砂岩和灰岩3大类岩石,具体为泥岩与页岩、灰... 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湖相细粒岩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有利岩石类型及成因。本段发育泥岩类(泥岩与页岩)、粉砂岩和灰岩3大类岩石,具体为泥岩与页岩、灰质泥岩,以及介壳页岩和介壳灰岩;矿物组分主要为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长石和黄铁矿;粘土矿物包括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发育介壳页岩和泥岩夹介壳灰岩的岩石组合类型为主。本段细粒岩经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及有机质的生烃演化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亚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控制页岩和灰岩物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沉积及成岩的控制,富有机质页岩和介壳页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成岩影响导致常规储层的介壳灰岩与灰岩致密而没有储集油气,反而使相对致密的细粒介壳页岩成为页岩气藏的有利储层,导致了测试时介壳页岩大量出气而相邻的介壳灰岩无气泡。纹层与微纹层(显微镜下显示纹层)发育及硅质与灰质组分显微定向排列有利于优质储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岩石学特征 细粒沉积岩 大安寨段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青海湖滩坝分布规律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启林 黎瑞 +4 位作者 金振奎 彭飚 朱小二 袁坤 王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盆,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滩坝是青海湖滨浅湖带最为发育的沉积类型之一,其滩坝分布规律对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对青海湖一郎剑剖面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对滩坝的分布规律及沉积特...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盆,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滩坝是青海湖滨浅湖带最为发育的沉积类型之一,其滩坝分布规律对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对青海湖一郎剑剖面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对滩坝的分布规律及沉积特征进行精细解剖。通过分析总结前人相关测年数据,并与青海湖滩坝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发现青海湖湖平面升降对滩坝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建立了18 ka以来青海湖滩坝的演化过程,并将近18 ka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史分为4个阶段:(1)更新世末温湿期,湖平面在海拔3 197~3 202 m附近波动;(2)全新世冷干期,湖平面近乎干涸;(3)全新世大暖期,湖平面处于全新世以来的最高值,约为3 212 m;(4)全新世凉湿期,湖平面回落到3 200 m附近,并在近2. 5 ka湖平面加速下降。在晚更新世和晚全新世时,湖平面在海拔3 202 m附近波动时间较长,在该海拔范围内,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复合滩坝;在早全新世,青海湖平面最低,多发育风成黄土和潟湖沉积;在中全新世,湖平面最高,形成了距离现今湖平面最远的数列单体滩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湖平面 滩坝 古气候
下载PDF
冀中坳陷奥陶系多期岩溶发育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伟 金振奎 +1 位作者 韩春元 赵文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991,共11页
冀中坳陷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但在不同的层位和不同的地区岩溶孔洞缝的发育程度差别很大,表明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不同.通过显微镜下和露头剖面对裂缝产状和切割关系的分析,识别出了至少三期裂缝.研究表明:这三期裂缝分别对应于印支期、... 冀中坳陷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但在不同的层位和不同的地区岩溶孔洞缝的发育程度差别很大,表明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不同.通过显微镜下和露头剖面对裂缝产状和切割关系的分析,识别出了至少三期裂缝.研究表明:这三期裂缝分别对应于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岩石破裂事件.通过露头、镜下对孔洞缝形态的研究,结合胶结物的阴极发光特征,认为冀中坳陷奥陶系存在同生期岩溶、埋藏期岩溶和表生期岩溶.多期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目前奥陶系的岩溶储层.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对冀中坳陷的岩溶作用影响不同.在近地表环境下,奥陶系经历的构造活动越强烈,溶洞发育率越高.对比冀中坳陷内各岩溶古地貌类型和放空漏失的数据,表明岩溶洼地也是有利的古地貌类型,分析认为这种岩溶洼地为不积水的岩溶洼地.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在垂向上具有不同深度范围的水平岩溶分带,对应于不同地貌类型下的渗流带和潜流带.在靠近深大断裂带附近,有大量的钻具放空和泥浆漏失,并且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表明有热液的存在.在岩溶作用较弱、溶洞发育率低的区域,白云岩和石灰岩的薄互层段是有利的岩溶发育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奥陶系 岩溶 分布规律 古地貌
下载PDF
川西北中二叠统超深层白云岩储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天博 何治亮 +2 位作者 金振奎 张军涛 李双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31,共16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山前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埋藏深度大,经历了漫长的埋藏期成岩演化,现今仍有丰富的储集空间保存,并发现了孔隙式白云岩气藏,但白云岩储层质量的非均质性较强,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储层中储集空间的形成和保持机理还有待... 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山前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埋藏深度大,经历了漫长的埋藏期成岩演化,现今仍有丰富的储集空间保存,并发现了孔隙式白云岩气藏,但白云岩储层质量的非均质性较强,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储层中储集空间的形成和保持机理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结合物性测试、压汞实验和CT扫描,白云岩储层中可识别出3种孔喉结构类型,其中Ⅰ类孔喉配位数高、连通性较好,大孔粗喉型的孔喉组合占主导,Ⅱ类包括了大孔中喉型和中孔中喉型两套孔喉组合,孔喉非均质性强,Ⅲ类受压溶作用影响较强主要发育小孔细喉型孔喉组合。白云岩储层孔喉结构的差异性主要取决于先驱灰岩的岩石组构和后期多种成岩作用的叠加耦合。Ⅰ,Ⅱ类储层一般由多孔颗粒灰岩经白云化形成,白云化作用进行得较彻底,主要发育在平直自形-半自形白云岩中,但Ⅰ类储层比Ⅱ类储层受中晚期溶蚀作用的改造更强且过度白云化作用影响较弱;而残余结构白云岩和非平直他形白云岩由于抗压溶能力更弱和后期过度白云化作用更强因而仅能形成Ⅲ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白云化作用 溶蚀作用 超深层储层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自流井组陆相页岩石英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昕尧 金振奎 +5 位作者 朱毅秀 胡宗全 刘光祥 赵国伟 李硕 史书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0-1018,共9页
为了分析含气陆相页岩中石英矿物的成因、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自流井组含气页岩层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识别出陆源石英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 为了分析含气陆相页岩中石英矿物的成因、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自流井组含气页岩层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识别出陆源石英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陆源石英在阴极光下表现为棕色光,粒径较大。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在阴极发光下不发光,晶形较好,粒径较小。根据成岩作用的不同,将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细分为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形成的石英和硅质交代介壳边缘形成的石英。分析不同成因的石英分布特征发现,东岳庙段内石英矿物主要为陆源输入和黏土转化成因;马鞍山段内的石英主要为陆源石英;大安寨段内的石英则为硅质交代自生和陆源输入成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陆相页岩中不同成因石英的影响因素,包括沉积环境和地层压力。在沉积环境方面,随陆源物质输入的增加,陆源石英增加。同时,适合的湖水盐度,有利于介壳生物的生存,为硅质交代介壳形成石英提供物质基础。此外,地层的异常高压会抑制黏土转化,减少硅质析出,阻碍自生石英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陆源石英 自生石英 自流井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汊口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汊口滩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燕 金振奎 +2 位作者 高白水 石良 李桂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8-1688,共11页
随着我国许多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复合分流河道带和单河道的划分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分流河道内部有利砂体的识别。现代沉积研究是认识分流河道内砂体发育特征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鄱阳湖赣江三角洲... 随着我国许多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复合分流河道带和单河道的划分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分流河道内部有利砂体的识别。现代沉积研究是认识分流河道内砂体发育特征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鄱阳湖赣江三角洲的现场考察,发现汊口滩是三角洲分流河道中发育的重要砂体类型,以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为典型特征。根据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汊口滩划分为滩头、滩中、滩尾3个沉积单元。从滩头到滩尾具有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物层理规模减小、单砂层厚度减小、粒度变细、泥质夹层增多的特点。汊口滩主要是由于在分汊口处,水流受到汊口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沉积物按粒度分异堆积形成;堆积方式主要以向上游方向的逆流加积为主。与水道砂体相比,汊口滩发育的层理类型多,而且内部夹层发育,非均质性更强;由于夹层的遮挡作用,砂体不易发生水淹,有利于形成剩余油的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汊口滩 分流河道 沉积模式 逆流加积 赣江三角洲
下载PDF
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及主控因素分析——以新疆克拉玛依,山西柳林、大同和陕西延安辫状河露头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有星 金振奎 +3 位作者 白忠凯 高永进 韩淼 张金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了解决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接触类型及控制因素不清等问题,采用野外辫状河露头剖面观察实测的方法,并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对辫状河单期河道砂体接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接触关系可以分为3类,包括侵蚀接触型、局部接触... 为了解决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接触类型及控制因素不清等问题,采用野外辫状河露头剖面观察实测的方法,并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对辫状河单期河道砂体接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接触关系可以分为3类,包括侵蚀接触型、局部接触型和不接触型。这3种类型砂体在分布形式、泥岩夹层发育程度、储集物性和含油气性差异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不同。沉积相带对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具有控制作用。近源砾质辫状河沉积地形坡度较陡,水体能量高,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侵蚀接触型为主;远源砾质辫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局部接触型为主;砂质辫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不接触型为主。基准面升降变化对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具有一定影响,当va与vs的比值较低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侵蚀接触型为主;当va与vs的比值中等时,河道砂体以局部接触型为主;当va与vs的比值较高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不接触型为主。研究结果对指导油田开发阶段井网部署和提高采收率均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单期河道识别 接触关系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北京下苇甸剖面张夏组鲕粒特征及其白云化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芪恒 金振奎 +1 位作者 朱小二 王金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6-773,共8页
北京下苇甸剖面张夏组作为华北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鲜有人对其中的鲕粒类型及其成岩作用进行细致研究。在充分调研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实测,并结合室内薄片鉴定、XRD测试等技术,对下苇甸剖面张夏组的鲕粒类型进行总结,并... 北京下苇甸剖面张夏组作为华北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鲜有人对其中的鲕粒类型及其成岩作用进行细致研究。在充分调研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实测,并结合室内薄片鉴定、XRD测试等技术,对下苇甸剖面张夏组的鲕粒类型进行总结,并对鲕粒白云化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下苇甸张夏组鲕粒类型主要为放射鲕、同心放射鲕及单晶鲕/多晶鲕,还有少量同心鲕、复鲕及藻鲕;(2)鲕粒发生白云化,填隙物未见白云化,且放射圈层白云化程度高于同心圈层,并且放射圈层白云石颗粒围绕核心呈放射状分布,同心圈层围绕核心呈同心状分布;(3)鲕粒内部白云石颗粒多为中细晶,自形-半自形,回流渗透白云化是造成鲕粒白云化的主要成因,因此造成亮晶鲕粒石灰岩白云化程度高于灰泥鲕粒石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 张夏组 白云化 北京下苇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青海湖东南岸现代滩坝沉积模式与识别标志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坤 金振奎 +3 位作者 彭飚 朱小二 田甜 黎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青海湖是研究湖泊滩坝的有利区域。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滩坝的实地考察和精细解剖,对滩坝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沉积序列、沉积模式、识别标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青海湖滩坝发育3种岩相,即块状砾质砂岩相、块状砾岩相和递变砂砾岩相... 青海湖是研究湖泊滩坝的有利区域。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滩坝的实地考察和精细解剖,对滩坝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沉积序列、沉积模式、识别标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青海湖滩坝发育3种岩相,即块状砾质砂岩相、块状砾岩相和递变砂砾岩相。结合岩相分布和现代湖岸水动力观测,将青海湖波浪带划分为对称浪带、歪浪带、破浪带和冲洗浪带,并据此建立了青海湖滩坝沉积模式。提出滩坝相较于河口坝的4点关键识别标志:(1)岩性底界面接触关系差异,滩坝与下伏半深湖泥质沉积总是突变接触,有明显的突变面,而河口坝则是渐变接触;(2)滩坝垂向上发育典型的“ABC”序列,沉积物自底至顶呈细-粗-细的变化;(3)滩坝普遍发育冲洗层理,以及向陆倾斜的漫越层,而河口坝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4)砂体走向差异,滩坝砂体走向总体平行于湖岸,而河口坝砂体走向总体垂直于湖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 青海湖 岩相 波浪带 沉积模式 沉积序列 识别标志
下载PDF
川东北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方解石成因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昕尧 金振奎 +4 位作者 郭芪恒 王金艺 任奕霖 王凌 王兆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4-712,共9页
为分析陆相页岩中方解石的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的介壳泥岩与灰岩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普通薄片、岩芯观察、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测试手段,识别出文石转化方解石、胶结物方解石和重结晶作用... 为分析陆相页岩中方解石的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的介壳泥岩与灰岩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普通薄片、岩芯观察、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测试手段,识别出文石转化方解石、胶结物方解石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方解石。在同生期和成岩早期,生物介壳中的文石转化为泥晶无铁方解石,阴极发光为橙黄色。成岩早期,生物介壳边缘可形成纤维状第一世代无铁方解石胶结物。在成岩晚期,岩石孔隙中形成颗粒状铁方解石胶结物,阴极发光为暗色。同时,部分介壳中的泥晶方解石新生变形为斑块状细晶方解石或柱状方解石。根据方解石的存在形式可知,方解石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转化、压实、溶解、胶结和重结晶作用。其中,溶解作用改善储层的物性。压实、胶结和重结晶作用破坏储集空间。统计裂缝密度发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层理缝最为发育,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以层理缝和溶蚀缝为主。结果表明,方解石介壳有利于大安寨段内岩石层理缝和溶蚀缝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方解石 成岩作用 大安寨段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鲕粒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以北京西山下苇甸寒武系张夏组剖面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芪恒 金振奎 +4 位作者 史书婷 朱小二 李硕 陈媛 王金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746,共10页
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是确定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多应用在碎屑岩方面,较少用于碳酸盐岩的分析。以北京西山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石灰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实测、室内薄片粒度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鲕粒粒度参数、粒度频率曲线及概率累积... 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是确定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多应用在碎屑岩方面,较少用于碳酸盐岩的分析。以北京西山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石灰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实测、室内薄片粒度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鲕粒粒度参数、粒度频率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特征,明确了鲕粒粒度在分析鲕粒灰岩沉积环境上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下苇甸鲕粒粒度特征与鲕粒滩在空间上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鲕粒粒径大小、分选系数、峰度及概率累积曲线组分截点可以很好地反映鲕粒沉积水动力环境;一般情况下,水动力环境较稳定的间歇高能滩沉积的灰泥鲕粒石灰岩鲕粒粒径较小,分选好,峰度尖锐,频率曲线主要为单峰态,鲕粒以悬浮搬运为主;水动力较为动荡的高能滩沉积的亮晶鲕粒石灰岩鲕粒粒径较大,分选较差,峰度多为平坦、中等,频率曲线主要为多峰态,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一跳一悬两段式;鲕粒的粒径与鲕粒圈层类型密切相关,粒径较大的鲕粒多以同心鲕、同心放射鲕为主,粒径较小的鲕粒多为放射鲕。研究结果为分析颗粒石灰岩的沉积环境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 粒度分析 张夏组 沉积环境 下苇甸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