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区深海采矿羽流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旷芳芳 张俊鹏 +2 位作者 靖春生 郭小钢 王翠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深海采矿可能带来深海矿区生物栖息地退化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潜在风险,评估和预测深海采矿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预测采矿羽流的扩散程度是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研发了适用于东太平洋... 深海采矿可能带来深海矿区生物栖息地退化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潜在风险,评估和预测深海采矿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预测采矿羽流的扩散程度是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研发了适用于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区)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深海模拟需求的高分辨率水动力数值模型,对商业采矿规模情景下的采矿羽流的源强进行了测算,以及开展了羽流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矿尾水在大洋协会合同区底层排放,排放深度距底6 m、排放量63 kg/s、连续采矿1个月、采矿面积5.35 km^(2)、平均流速大小约5 cm/s的情景下,再沉积厚度最大值约4.3 mm,再沉积厚度大于1 mm和大于0.1 mm的范围分别为9.4 km^(2)和63 km^(2);在采矿作业结束后有约60%的颗粒物仍悬浮在水体中,然而因为被海水稀释,悬浮物浓度值非常低,均小于0.01 mg/L;沉降速率的敏感性实验表明,沉降速率从0.08 mm/s增加至0.30 mm/s时,再沉积厚度增加,最大值约12.9 mm,再沉积厚度大于1 mm和大于0.1 mm的范围分别为16.5 km^(2)和98 km^(2),水体中的悬浮物也相应减少,采矿作业结束后80%的颗粒物沉降到了海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深海采矿 羽流 数值模型 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
下载PDF
不同SST资料在海南岛和北部湾珊瑚白化预警中的适用性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旷芳芳 张俊鹏 +3 位作者 查晶 靖春生 牛文涛 王翠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1-381,共11页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的影响,全球范围频繁出现珊瑚礁白化现象,遥感SST已广泛应用于珊瑚白化的监测和预警中。海南岛近岸及北部湾海域的珊瑚礁近年也倍受白化压力,然而,遥感SST在海南岛近岸及北部湾海域珊瑚白化预警中的适...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的影响,全球范围频繁出现珊瑚礁白化现象,遥感SST已广泛应用于珊瑚白化的监测和预警中。海南岛近岸及北部湾海域的珊瑚礁近年也倍受白化压力,然而,遥感SST在海南岛近岸及北部湾海域珊瑚白化预警中的适用性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比较了3种常用的遥感SST数据(OISST、GHRSST和CoralTemp)在研究海域的异同及其在夏季珊瑚白化预警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HRSST的SST最高、CoralTemp次之、OISST最低,OISST的偏差在2013年以前比较明显,GHRSST和CoralTemp在2003年之后比较接近;与浮标的现场观测值相比,2006—2020年CoralTemp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和0.92℃,GHRSST为0.08℃和0.96℃,OISST为-0.25℃和1.21℃,CoralTemp在研究区域内更为准确;3种遥感SST计算的DHW与使用现场SST计算的趋势一致,CoralTemp的结果更为接近现场SST。因此,3种遥感SST资料中,CoralTemp相对来说更适用于研究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遥感 SST 珊瑚白化 海南岛 北部湾
下载PDF
日语被动句中施事标示的用法和意义
3
作者 荆春生 焦丽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4-129,134,共7页
日语被动句一直以来都是日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一个难题。关于日语被动句中施事标示的用法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正确地区分它们的用法。文章结合笔者日... 日语被动句一直以来都是日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一个难题。关于日语被动句中施事标示的用法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正确地区分它们的用法。文章结合笔者日常教学实践,通过归纳总结日语被动句中的施事标示,分析比较它们在日语被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明确了“に”的用法是最广泛的,“から”多用于间接性的表示距离的被动句中,“によって”则用于正式场合和无情物作主语的情况下,“で”表示大都属于无意识的动作和行为,被动句中的施事均为无生物名词,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能够正确地使用施事标示,以便更好地进行日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施事标示 用法和意义
下载PDF
基于水下滑翔机观测数据的西北太平洋混合层特征研究
4
作者 杨得厚 郑建华 +3 位作者 靖春生 郭绍敬 黄奖 杨华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基于水下滑翔机在2019年8至10月观测到的温盐资料,本研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混合层总体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混合层异常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混合层温度总体上呈现随季节转换逐渐降低的趋势,混合层深度总体上呈现随季节转换逐渐增大的趋... 基于水下滑翔机在2019年8至10月观测到的温盐资料,本研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混合层总体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混合层异常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混合层温度总体上呈现随季节转换逐渐降低的趋势,混合层深度总体上呈现随季节转换逐渐增大的趋势。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该海域混合层温度、混合层深度的变化特征主要是由外部大气强迫场(海面风场和净热通量)所决定的。水下滑翔机还观测到了混合层温度异常降低、混合层深度异常变浅的现象。通过计算混合层热收支发现,垂向夹卷作用是海洋混合层内温度降低和混合层深度变浅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计算研究海域冷涡的上升速度与海水垂向夹卷速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得出海洋的中尺度涡旋活动主导了混合层异常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水下滑翔机 混合层 中尺度涡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阿拉斯加湾逆温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郭绍敬 郑建华 +2 位作者 靖春生 王维波 冯建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基于阿拉斯加湾(Gulf of Alaska, GOA)2002—2020年的Argo浮标数据,本研究分析了该海湾逆温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年际变化与水体垂向位温异常的联系。结果显示,阿拉斯加湾逆温现象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空间上,逆温幅度(ΔT)在湾... 基于阿拉斯加湾(Gulf of Alaska, GOA)2002—2020年的Argo浮标数据,本研究分析了该海湾逆温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年际变化与水体垂向位温异常的联系。结果显示,阿拉斯加湾逆温现象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空间上,逆温幅度(ΔT)在湾北部最大,湾东南部次之,湾西南部最弱。逆温厚度(ΔD)在湾西南部最厚,湾北部和东南部依次变薄。在季节尺度上,湾北部逆温现象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冬季ΔT最大和ΔD最厚,随季节性的加热和混合作用,ΔT持续减弱,ΔD不断变薄。在湾东南部,ΔT分别在3月和9月具有0.46、0.40℃的峰值;ΔD在整个海湾中最薄,冬季最大为44 m,而秋季最小仅为23 m。在湾西南部,ΔT介于0.24~0.33℃之间,分别于4月和10月具有0.31、0.33℃的峰值;ΔD冬季最大超过100 m,秋季最薄约为57 m。年际变化上,ΔT在2002、2007—2009、2012、2017年表现为正异常,但在2003—2005、2010、2013—2016、2018—2020年表现为负异常;ΔD在2002、2007—2008、2012、2017—2020年主要偏厚,在2003—2006、2015—2016年偏薄。湾北部和东南部ΔT和ΔD的年际变化较为一致,但两者在西南部并没有明显的联系。ΔT和ΔD年际变化与水体垂向位温异常有密切联系。当水体位温具有冷(暖)异常时,整个海湾ΔT往往具有正(负)异常,湾北部和东南部ΔD趋于偏厚(薄),但湾西南部ΔD趋于偏薄(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逆温 时空变化 位温异常 阿拉斯加湾
下载PDF
基于NEDC和WLTC工况循环的混合动力汽车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靖春胜 张铁臣 +2 位作者 于镒隆 张立庆 李旭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51-56,共6页
以一辆先进混合动力国Ⅴ汽油车为试验对象,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在NEDC循环与WLTC循环工况下的排放特性,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在各速度区间及各加速度区间下的排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WLTC循环使混合动力汽车CO和PN排放因子增大,HC和NOx排放因... 以一辆先进混合动力国Ⅴ汽油车为试验对象,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在NEDC循环与WLTC循环工况下的排放特性,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在各速度区间及各加速度区间下的排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WLTC循环使混合动力汽车CO和PN排放因子增大,HC和NOx排放因子降低;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冷启动阶段CO、HC和NOx的排放污染均较为严重,应做重点优化,高速度阶段内CO排放较高,PN排放主要集中在发动机频繁启停的工况段内,其余工况排放污染较低;随着速度的增加CO排放因子总体呈现增大的趋势,HC排放因子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NOx和PN排放因子总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加速度的增加CO、NOx和PN排放因子总体呈现增大的趋势,HC排放因子总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NEDC循环 WLTC循环 国Ⅵ 排放特性
下载PDF
黑潮延伸体区域脱落涡旋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雅楠 靖春生 邱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8,共12页
本文利用1993-2015年AVISO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统计分析了从黑潮延伸体流轴脱落涡旋的空间分布特征、运动属性以及季节、年际和类年代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3年间共追踪到242个气旋涡,276个反气旋涡,脱落的涡旋主要分布在沙茨基海隆以... 本文利用1993-2015年AVISO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统计分析了从黑潮延伸体流轴脱落涡旋的空间分布特征、运动属性以及季节、年际和类年代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3年间共追踪到242个气旋涡,276个反气旋涡,脱落的涡旋主要分布在沙茨基海隆以西区域。从脱落涡旋的源地空间分布来看,气旋涡的形成区域有两个高值区,一个位于黑潮延伸体流轴稳定弯曲处,即144°~146°E之间的上游区域;另一个位于沙茨基海隆西侧156°E处。而反气旋涡的形成区域也有两个高值区,一个位于沙茨基海隆以西的下游区域,另一个位于148°E处。这些在上游和下游脱落的涡旋大多向西移动,其中有88%的涡旋再次被流轴吸收。脱落涡旋的数量显示出了明显的年际和类年代际变化。在流轴的上下游区域,类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分别占主导地位。并且在上游区域,脱落涡旋的类年代际变化与黑潮延伸体的强度呈负相关。在季节变化上,夏季脱落形成的涡旋最多,冬季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脱落涡旋 时空特征 季节变化 年际和类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海洋水平环流输送对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金电 靖春生 +2 位作者 蔡尚湛 林新宇 高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91,共12页
本文利用Argo表层盐度、OSCAR海流等数据,基于盐度收支方程的平流输送项来阐述海洋平流输送对热带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作用;利用淡水输运量计算公式揭示6条关键断面海洋平流输送对表层盐度空间结构的调整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平流将赤... 本文利用Argo表层盐度、OSCAR海流等数据,基于盐度收支方程的平流输送项来阐述海洋平流输送对热带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作用;利用淡水输运量计算公式揭示6条关键断面海洋平流输送对表层盐度空间结构的调整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平流将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输送到低盐海域的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将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的低盐水输送到高盐海域的赤道西印度洋、阿拉伯海以及赤道南印度洋海域,起到了调整印度洋盐度基本平衡的作用。断面淡水输运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强降水中心与低盐中心不重合,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的强蒸发中心与高盐中心不重合的主要原因是水平环流所致;夏季,来自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在西南季风环流的驱动下,入侵孟加拉湾,是导致孟加拉湾夏季表层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输运量 平流输送 调整机制 表层盐度 印度洋
下载PDF
印度洋混合层盐度季节变化机制研究
9
作者 许金电 邱云 +2 位作者 靖春生 高璐 林新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45,共14页
本文利用Argo盐度、SODA海流量、OAFlux蒸发量和TRMM降水量等数据,采用盐度收支方程定量给出了印度洋混合层盐度的收支,揭示了整个印度洋净淡水通量项、平流项、垂向卷夹项的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混合层盐度变化的主要贡献。结果表... 本文利用Argo盐度、SODA海流量、OAFlux蒸发量和TRMM降水量等数据,采用盐度收支方程定量给出了印度洋混合层盐度的收支,揭示了整个印度洋净淡水通量项、平流项、垂向卷夹项的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混合层盐度变化的主要贡献。结果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平流项负贡献(15.14%)大于正贡献(9.89%),说明平流输送把低盐水输送到高盐海域,导致印度洋高盐海域混合层的盐度降低。净淡水通量项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与降水量基本一致,且正贡献(13.70%)大于负贡献(7.81%),说明净淡水通量项使印度洋的混合层盐度升高(因为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季节变化显著海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6−11月,西南季风漂流把赤道西印度洋的低盐水(相对阿拉伯海高盐水而言)输送到阿拉伯海西部海域,导致该海域的盐度降低。平流输送把孟加拉湾湾口和中部的高盐水带到北部海域,是导致北部海域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收支 机制 混合层 印度洋
下载PDF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盐度数据的热滞后效应偏差订正方法探讨
10
作者 杨得厚 靖春生 黄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水下滑翔机可以高效地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强等海洋参数,但由于热滞后效应,盐度数据,特别是在温度梯度较大的温跃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本研究选取了3种目前常用的盐度热滞后订正方法,对带泵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9年8... 水下滑翔机可以高效地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强等海洋参数,但由于热滞后效应,盐度数据,特别是在温度梯度较大的温跃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本研究选取了3种目前常用的盐度热滞后订正方法,对带泵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9年8月在中北太平洋所观测的盐度数据因热滞后效应引起的偏差进行订正处理,与船载911型温盐深测量仪(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CTD)观测盐度进行对比,在比较了3种方法对滑翔机盐度订正前后下降和上升剖面偏差的减少程度、订正后剖面与船载CTD观测剖面的偏差大小和下降上升温盐曲线(T-S曲线)的一致程度后,得出了水下滑翔机盐度订正的最优方法,即在订正电导池中实际温度的前提下,采用计算机图形分割方法,最小化滑翔机机载CTD测得的下降和上升两个剖面T-S曲线围成面积所确定的目标函数,来确定合适的热滞后修正振幅和时间常数,从而修正下降和上升两个剖面之间盐度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水下滑翔机 CTD 盐度 热滞后效应
下载PDF
基于海豹观测的阿拉斯加湾东部陆坡海域逆温现象及其衰退机制
11
作者 郭绍敬 靖春生 +1 位作者 张善武 王维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7,共10页
利用2014年3–4月北象海豹携带的自动温盐深仪(CTD-SRDL)在阿拉斯加湾东部陆坡海域上采集到的温盐剖面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逆温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逆温幅度和逆温厚度范围分别介于0.2~1.6... 利用2014年3–4月北象海豹携带的自动温盐深仪(CTD-SRDL)在阿拉斯加湾东部陆坡海域上采集到的温盐剖面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逆温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逆温幅度和逆温厚度范围分别介于0.2~1.6°C和20~280 m之间,前者沿陆坡向北幅度逐渐增大,后者在50°~58°N间往北逐渐变厚,在58°N以北海域平均厚度较薄。3月25日至4月22日,逆温层处于衰退阶段。逆温层下界温度不断下降,逆温幅度呈变弱趋势,逆温厚度呈变薄趋势。一维扩散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湍扩散作用下,观测期间海表受热导致混合层上部位温升高,但底部仍保持低温,因此逆温层上界温度变化并不明显。次表层由于具有强的位温梯度,湍扩散导致逆温层下界温度显著降低,是观测期间逆温衰退的主要原因。湍扩散作用导致次表层水体温盐属性趋于均匀,这一过程对于阿拉斯加湾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演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斯加湾 逆温现象 湍扩散
下载PDF
Responses of the Zhe-Min coastal current adjacent to Pingtan Island to the wintertime monsoon relaxation in 2006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8
12
作者 PAN AiJun WAN XiaoFang +1 位作者 GUO XiaoGang jing chuns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386-396,共11页
In conjunction with synchronous remotely sensed winds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the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the Zhe-Min coastal current (ZMCC), especially responses of the ZMCC adjacent to Pingtan Isla... In conjunction with synchronous remotely sensed winds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the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the Zhe-Min coastal current (ZMCC), especially responses of the ZMCC adjacent to Pingtan Island (PT) to the wintertime mon- soon relaxation in 2006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field observations. In situ data are ac- quired from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CTD) cruise and Bottom-Mounted Moorings (BMM), which are conducted during a comprehensive survey for the Chinese Offshor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Project in winter 2006.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ZMCC is well mixed vertically in winter 2006. The ZMCC (〈14℃) recedes during the relaxation of the wintertime monsoon a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enhanced northward shift of the warm, saline Taiwan Strait Mixed Water (TSMW, higher than 14~C and is constituted by the Taiwan Strait Warm Water and the Kuroshio Branch Water). And greatly enhanced south- ward intrusion of the ZMCC can be detected when the wintertime monsoon restores. Correspondingly, the thermal interface bounded by the ZMCC and the TSMW moves in the northwest/southeast direction, leading to periodic warm/cold reversals of the near-seabed temperature adjacent to the PT. By E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large-scale wind fields and wavelet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of the water level, ocean current and the near-seabed temperature, responses of the ZMCC off the PT to wintertime monsoon relaxation are suggested to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 southward propagating coast- ally trapped waves triggered by the impeding atmospheric fronts. As a result, ocean current and near-seabed temperature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quasi-5 d and quasi-10 d subtidal oscillations. By contrast, the onshore/offshore water accumulation resulted from Ekman advection driven by the local winds has minor contrib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e-Min coastal current Taiwan Strait mixed water coastally trapped wave wintertime monso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ater level near-seabed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Coupling and propagating of mesoscale sea level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8
13
作者 LI Li jing chunsheng ZHU DaY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2期1699-1707,共9页
The coupling and propagating features of mesoscale sea level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western Pacific (WP)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ime series analyses of satellite altimeter measured, along... The coupling and propagating features of mesoscale sea level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western Pacific (WP)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ime series analyses of satellite altimeter measured, along-track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ies (SSHA) along 21°N and the slope of the northern SCS. The analyses show that mesoscale sea level fluctuations in the WP have rather limited coherent effects on the SCS, an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pagation of mesoscale variability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was observed except in the 45-day band.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45-day fluctuation is very much likely a character of the Kuroshio originating from its low-latitude beginning. It is also sug- gested that the westward propagating Rossby waves will deform when they encounter the dynamical barrier of the Kuroshio. The Kuroshio will then acts on the SCS in its own way. The SCS is a relatively isolated system in the sense of coupling and propagating of oceanic mesoscale w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南海 海平面可变性 中尺度波浪 黑潮
下载PDF
利用双平行激光器法获取深海底栖生物大小及其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维波 何雪宝 +1 位作者 靖春生 林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3-870,共8页
摄像拖体是深海底栖生物调查中一个有力的新技术,具有调查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原位无破坏等特点。已有研究较少关注自动化识别和误差分析。选取中国大洋协会第50航次太平洋摄像拖体观测图像,构建了深海生物个体形态测量方法,并对摄像... 摄像拖体是深海底栖生物调查中一个有力的新技术,具有调查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原位无破坏等特点。已有研究较少关注自动化识别和误差分析。选取中国大洋协会第50航次太平洋摄像拖体观测图像,构建了深海生物个体形态测量方法,并对摄像拖体进行误差分析。该系统成功获取了太平洋深处12幅海参形态大小信息,观察到长达70.8 cm的绿色巨型海参。通过分析系统误差、安装误差以及观测误差发现激光器彼此不平行对观测结果影响最大。摄像托体摆动是观测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其订正方法依据理论分析获得。自动化识别和系统地分析摄像托体误差来源有利于合理得制定深海生物调查技术标准,推动深海底栖生物大范围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底栖生物 双平行激光器测量 误差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