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e-domain dynamic constitutive model suitable for mucky soil site seismic response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 Qing Chen Su +2 位作者 jin liguo Zhou Zhenghua Li Xiaoju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Soil nonlinear behavior displays noticeable effects on the site seismic response.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skeleton curve to replace the hyperbolic skeleton curve.By integrating shear modu... Soil nonlinear behavior displays noticeable effects on the site seismic response.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skeleton curve to replace the hyperbolic skeleton curve.By integrating shear modulus and combining the dynamic skeleton curve and the damping degradation coefficient,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the logarithmic dynamic skeleton can be obtained,which considers the damping effect in a soil dynamics problem.Based on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the multi-transmitting boundary condition,a 1D sit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program called Soilresp1D has been developed herein and used to analyze the time-domain seismic response in three types of sites.At the same time,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hyperbolic constitutive model and the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The results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new soil dynamic constitutive model.It can analyze the mucky soil sit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reflecting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amping effect of the silty soil.The hysteresis loop area is more extensive,and the residual strain is evi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sponse time-domain dynamic constitutive model logarithmic dynamic skeleton dampening effect mucky soil
下载PDF
基于时序卷积神经网络的场地地震效应模拟
2
作者 胡晓虎 陈苏 +3 位作者 金立国 傅磊 王苏阳 刘献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3-905,共13页
场地地震效应模拟作为岩土地震工程学的热点与难点,多基于数学物理方法或观测记录开展研究,需面对动力方程求解、建模不确定性、数据稀疏、泛化能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了物理嵌入的时序卷积神经网络(Phy-TCN)模型,并验证了... 场地地震效应模拟作为岩土地震工程学的热点与难点,多基于数学物理方法或观测记录开展研究,需面对动力方程求解、建模不确定性、数据稀疏、泛化能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了物理嵌入的时序卷积神经网络(Phy-TCN)模型,并验证了其与纯数据驱动的时序卷积网络(TCN)的性能差异。针对KiK-net数据库中场地井上/井下强震记录,采用Phy-TCN模型开展了场地地震效应模拟。结果表明:Phy-TCN模型可有效模拟时序型数据;在KiK-net观测记录等含噪信号模拟中,以选取站点的地震事件特定周期点反应谱值为基准,Phy-TCN模型和等效线性化方法所得数据与实测记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67和0.379。基于上述结果认为,Phy-TCN模型可应用于土层剖面信息模糊条件的场地地震效应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卷积网络 场地地震效应 数据驱动 物理嵌入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深切V型峡谷物理驱动人工智能波动模拟
3
作者 栾绍凯 陈苏 +3 位作者 丁毅 金立国 王巨科 李小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6-1253,共8页
高山峡谷区场地地震效应是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热点。V形峡谷引起的圆柱形SH波散射和衍射波函数的级数解已较为成熟,并为众多河谷区重大工程提供了合理、科学的地震动输入。采用物理驱动深度学习方法结合与解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近一步明确了... 高山峡谷区场地地震效应是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热点。V形峡谷引起的圆柱形SH波散射和衍射波函数的级数解已较为成熟,并为众多河谷区重大工程提供了合理、科学的地震动输入。采用物理驱动深度学习方法结合与解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近一步明确了V型河谷地形地震反应特性及复杂波场空间分布。此方法主要关注稀疏样本及可诠释性人工智能,结合强形式自动微分和软约束边界条件嵌入,建立深度神经网络实现半无限域地震传播模型。采用时间域分解策略,实现不同给定波场工况下V型河谷高精度预测。通过与解析解对比,评估了所提出的物理驱动人工智能方法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表明,物理驱动人工智能方法可应用于地形效应分析,柱面SH波在V型峡谷底端发生显著衰减与振荡,边缘区呈现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驱动深度学习 河谷地震 波动模拟 科学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地下结构序列地震作用抗震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国波 王鸿杰 +2 位作者 王建宁 金立国 赵丁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61-268,276,共9页
针对当前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大多仅考虑主震影响而忽略地震后可能伴随发生的多次余震作用问题,开展了地下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选取典型两层三跨地铁车站为原型,建立了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 针对当前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大多仅考虑主震影响而忽略地震后可能伴随发生的多次余震作用问题,开展了地下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选取典型两层三跨地铁车站为原型,建立了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基于耐震时程法基本概念并结合我国相关抗震标准设计反应谱生成2条耐震时程曲线,构造了12条主余震序列输入,研究了地铁地下车站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侧向变形特征以及损伤破坏规律。结果表明:耐震时程法可以作为主余震序列作用下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一种新的高效方法;主震后带损伤结构的侧向变形应充分考虑主余震序列峰值强度比α影响,主震水平与破坏状态越高,则产生余震增量损伤的临界值强度比α越小,结构面临更严重破坏的风险也越高。研究成果为结构在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分析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主余震序列 耐震时程分析 地震损伤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17种成分
5
作者 靳立国 徐红纳 +1 位作者 朱文静 罗善霞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4期721-727,共7页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Ba、Be、Cr、Cu、Li、Mn、P、Sr、Ti、V、Zn、Al_(2)O_(3)、CaO、Fe_(2)O_(3)、K_(2)O、MgO、Na_(2)O等17种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硝酸、氢氟酸、盐酸、高氯酸进行样品消解,消解功率为120...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Ba、Be、Cr、Cu、Li、Mn、P、Sr、Ti、V、Zn、Al_(2)O_(3)、CaO、Fe_(2)O_(3)、K_(2)O、MgO、Na_(2)O等17种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硝酸、氢氟酸、盐酸、高氯酸进行样品消解,消解功率为1200 W、雾化气压力为0.17 mpa、辅助气流量为0.6L/min,长波和短波的曝光时间均为15 s。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下基体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发现当稀释倍数为100时,基体效应产生的影响较小,各元素的分析结果较为满意。利用该方法测定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2%(n=12),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14%,满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DZ/T0258-2014)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地质样品 多元素同时分析
下载PDF
Rayleigh波入射下建筑群-隧道群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中宪 王建旭 +1 位作者 金立国 陈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3-1164,共12页
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研究了Rayleigh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地上建筑群与邻近地铁隧道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系统响应规律与入射波的频率、建筑物的数量与高度、隧道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研究了Rayleigh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地上建筑群与邻近地铁隧道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系统响应规律与入射波的频率、建筑物的数量与高度、隧道数量和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参数分析表明:考虑不同因素影响后,地面运动幅值最大可放大约25%。当入射波频率较低时,地上建筑群结构顶部位移幅值会较单一建筑顶部位移幅值显著降低,这尤其体现在位于建筑群中部的建筑响应中,最大可降低约88%;当入射波频率较大时,这一现象变得不再明显。高频入射波作用下,地上建筑群与地铁隧道群的相互作用会使隧道衬砌产生较大环向应力,其峰值可较单一地上建筑的情况放大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RAYLEIGH波 间接边界元法 建筑群 衬砌隧道
原文传递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铁锰氧化态中57种元素 被引量:2
7
作者 靳立国 曹长茂 +2 位作者 胡梦颖 徐进力 徐红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20年第3期55-61,共7页
元素活动态分析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的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ELEMENT XR型高分辨率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法引入元素活动态的分析中,具有动态线性范围宽(10-12~1012)和灵敏度高的特点,使可同时测定的元素拓展至57种,大大提高了... 元素活动态分析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的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ELEMENT XR型高分辨率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法引入元素活动态的分析中,具有动态线性范围宽(10-12~1012)和灵敏度高的特点,使可同时测定的元素拓展至57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HR-ICP-MS的主要仪器条件辅助气流量、雾化气流量和采样深度等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仪器的最佳测定条件;对铁锰氧化态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液固比、离心转速、提取液放置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为24 h,液固比为15∶1,离心转速4000 r/min;在最优的测定条件和提取条件下,建立了HR-ICP-MS对铁锰氧化物结合相中57种元素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和方法精密度,微量和痕量元素的方法检出限达到了10-9(ng/g),主量元素的检出限为10-6(mg/kg)水平,精密度为2.3%~32.5%,完全满足当前元素活动态的分析测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活动态 铁锰氧化物相 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下载PDF
煤矿探水视频管理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利国 赵存会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104,共3页
针对现有人工检测煤矿探水钻孔深度、角度和方向的方式易存在漏检、误检等现象,且效率低、误差大、实时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煤矿探水视频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智能视频识别技术识别换杆动作和次数、传感器识别技术识别钻进次数和钻... 针对现有人工检测煤矿探水钻孔深度、角度和方向的方式易存在漏检、误检等现象,且效率低、误差大、实时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煤矿探水视频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智能视频识别技术识别换杆动作和次数、传感器识别技术识别钻进次数和钻孔角度的方式,分别计算出钻孔深度,并对2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校验,保证了检测精确度。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对煤矿探水作业全过程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 煤矿探水 探水钻孔 智能视频识别 传感器识别
下载PDF
FeSe_(2)-C三维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钮准 张学燕 +5 位作者 冯佳伟 金立国 施永辉 余佳艺 李子超 冯志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70-3477,共8页
过渡金属硒化物因为具有更窄的带隙和线宽、更高的导电性、更大的层间距、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理论容量等优势,在电极材料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为着重解决FeSe_(2)电极材料可逆容量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在FeSe_(2)阳极... 过渡金属硒化物因为具有更窄的带隙和线宽、更高的导电性、更大的层间距、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理论容量等优势,在电极材料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为着重解决FeSe_(2)电极材料可逆容量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在FeSe_(2)阳极中掺杂膨胀石墨,形成由互相穿插、堆叠的膨胀石墨片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以膨胀石墨为碳源,采用简单有效的溶剂热法制备出FeSe_(2)-C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法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组成、微观结构形貌进行了解析。同时,采用了恒流充放电(GCPL)、循环伏安(CV)以及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膨胀石墨的掺杂对FeSe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Se_(2)-C电极呈现出层级结构且储锂能力良好,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720.5 mAh/g,充电比容量512.3 mAh/g、首次库仑效率71.1%。在5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容量仍有339.1 mAh/g,是纯FeSe_(2)电极材料经历相同次数循环后的8.5倍。利用膨胀石墨构筑三维导电网络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改善FeSe_(2)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_(2) 三维导电结构 过渡金属硒化物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还原氧化石墨烯/Ni_xMn_(1-x)/_2O_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可嘉 董丽敏 +3 位作者 张琬祺 李雪姣 金立国 张显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0-1268,共9页
MnO_2为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电子电导性不佳限制了其应用。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Ni_xMn_(1-x)/_2O_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电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制... MnO_2为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电子电导性不佳限制了其应用。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Ni_xMn_(1-x)/_2O_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电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制备的RGO/Ni_xMn_(1-x)/_2O_2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元素的引入提高了MnO_2的电容性能,以水热法制备的MnO_2的比电容为66F/g(扫描速度10 mV/s),而Ni元素掺杂量x=0.02时,Ni0.02Mn0.99O_2比电容为111F/g;材料中引入RGO后,RGO/Ni_xMn_(1-x)/_2O_2复合材料电容性能进一步提高,加入2wt%的RGO时,RGO/Ni0.02Mn0.99O_2的比电容为136F/g。RGO的引入提高了活性材料的电子迁移速率,Ni元素的掺杂造成了MnO_2晶格中存在适量的点缺陷,提高了其导电性。以RGO/Ni_xMn_(1-x)/_2O_2为正极的超级电容器可同时具备双电层电容器和赝电容器的优点,以Ni掺杂MnO_2和RGO的负载协同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MNO2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水热合成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A New Kernel Function Yielding the Best Known Iteration Bounds for Primal-Dual Interior-Point Algorithms 被引量:7
11
作者 Yan Qin BAI jin liguo Cornelis ROOS 《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 SCIE CSCD 2009年第12期2169-2178,共10页
Kernel func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fining new search directions for primal-dual interior-point algorithm for solving 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kernel function which yields ... Kernel func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fining new search directions for primal-dual interior-point algorithm for solving 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kernel function which yields an algorithm with the best known complexity bound for both large- and small-update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optimization interior-point method primal-dual method large-update method polynomial complex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