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Matching Theory-Based Task Re-Allocating for Heterogeneous Multi-UAV Edge Computing
1
作者 Yangang Wang Xianglin Wei +3 位作者 Hai Wang Yongyang Hu kuang zhao Jianhua Fa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60-278,共19页
Many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efficient task scheduling in Multi-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edge computing.However,the heterogeneity of UAV computation resource,and the task re-allocating between UAVs have not be... Many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efficient task scheduling in Multi-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edge computing.However,the heterogeneity of UAV computation resource,and the task re-allocating between UAVs have not been fully considered yet.Moreover,most existing works neglect the fact that a task can only be executed on the UAV equipped with its desired service function(SF).In this backdrop,this paper formulates the task scheduling problem as a multi-objective task scheduling problem,which aims at maximizing the task execution success ratio while minimizing the average weighted sum of all tasks’completion time and energy consumption.Optimizing three coupled goals in a realtime manner with the dynamic arrival of tasks hinders us from adopting existing methods,like machine learning-based solutions that require a long training time and tremendous pre-knowledge about the task arrival process,or heuristic-based ones that usually incur a long decision-making time.To tackle this problem in a distributed manner,we establish a matching theory framework,in which three conflicting goals are treated as the preferences of tasks,SFs and UAVs.Then,a Distributed Matching Theory-based Re-allocating(DiMaToRe)algorithm is put forward.We formally proved that a stable matching can be achieved by our proposal.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i Ma To Re algorithm outperforms benchmark algorithms under diverse parameter settings and has good robust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ge computing HETEROGENEITY matching theory service func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下载PDF
宰夫与匠人--从隐喻看先秦政治思想转变
2
作者 匡钊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先秦经典对于政治治理者形象的隐喻表达,从时间先后上看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出现在较早典籍,如《左传》中的“宰夫”形象;二是广泛出现在诸子书中的“匠人”形象。对于前者,先秦哲人言说较少,其体现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对于后者,言说则极... 先秦经典对于政治治理者形象的隐喻表达,从时间先后上看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出现在较早典籍,如《左传》中的“宰夫”形象;二是广泛出现在诸子书中的“匠人”形象。对于前者,先秦哲人言说较少,其体现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对于后者,言说则极为丰富,同时也承载了更多的信息。至于庄子著名的“庖丁”之喻,实际上也应被归为“匠人”隐喻的类型。庖人被用来隐喻政治治理活动的“和”,表达了贵族政治间必要的调和与妥协精神以及实际操作,而匠人则被用来隐喻政治治理活动中新出现的若干要素,如遵循规则、尚贤任能,甚至制度创造等。这些表述提供了中国哲学如何以隐喻的方式传递观点的说理实例,亦揭示了早期政治治理思想演变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隐喻 政治治理 “和” 宰夫 匠人
下载PDF
自我转化的隐喻———以《齐物论》“吾丧我”为线索 被引量:2
3
作者 匡钊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庄子·齐物论》代表了典型的庄子面对事物与知识的世界的态度,亦提供了何以可能达成超越庸常的所谓逍遥境界的基本说明。由道家的一贯立场而言,后者意味着某种得道的方式,而对于庄子而言,则其展现为对自我问题的发现、对其转化问... 《庄子·齐物论》代表了典型的庄子面对事物与知识的世界的态度,亦提供了何以可能达成超越庸常的所谓逍遥境界的基本说明。由道家的一贯立场而言,后者意味着某种得道的方式,而对于庄子而言,则其展现为对自我问题的发现、对其转化问题的关注与对特定超越性视角的确证。如所周知,庄子言说上述内容的方式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即以隐喻作为哲学修辞的基本手段,表达自己对于自我和道的关系的新理解。通过重新聚焦《齐物论》中贯穿性的“吾丧我”问题,评估相关的重要结构隐喻,如“三赖”“環中”“物化”等,可见庄子如何由道—物关系出发证成自己对于道—我问题的理解,以及他对自我转化过程的理解,而在理解这些问题的时候,隐喻作为哲学修辞的手段可被作为现有语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自我 隐喻 语文学
下载PDF
论孔子与其后学的精神修炼
4
作者 匡钊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39-49,共11页
孔子后学普遍坚持一种“贵心”的态度,与心及其修养有关的话题,在早期儒家“为己之学”的范围内构成了一个核心的问题系列,对此加以系统性展示有助于我们了解儒家功夫论发展之全景。孔子对仁的追求,可由“爱人”与“自爱”的维度加以审... 孔子后学普遍坚持一种“贵心”的态度,与心及其修养有关的话题,在早期儒家“为己之学”的范围内构成了一个核心的问题系列,对此加以系统性展示有助于我们了解儒家功夫论发展之全景。孔子对仁的追求,可由“爱人”与“自爱”的维度加以审视,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在”方式,如作为精神修炼技术的“内省”与“忠恕”。孔子后学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最重要的功夫论话题,即有关于“诚”与“独”的思考。这些作为孔子后学精神修炼的关键,最终要求我们以真诚的方式保持内心的完整性,并以此作为获得德性、达成理想人格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精神修炼 孔子后学
下载PDF
内相粒径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热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锋 匡照 +1 位作者 吴攀宇 魏国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7-702,共6页
为研究内相粒径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热感度的影响,制备了5种含不同粒径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不同转速下制备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粒径进行了观察和测试,使用爆发点测定仪测试各组... 为研究内相粒径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热感度的影响,制备了5种含不同粒径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不同转速下制备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粒径进行了观察和测试,使用爆发点测定仪测试各组炸药试样的爆发点并计算其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试样的内相粒径由13.13μm减小至3.97μm,其5s延滞期由9.96s降至3.13s,爆发点温度降低35.13K,反应活化能降低29.00kJ/mol;炸药爆炸所需外界激发能量随内相粒径降低而降低,热感度上升,热安定性下降,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控制炸药内相粒径大小,以确保其安全生产和稳定使用、满足其爆炸性能和安定性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现场混装乳化炸药 内相粒径 爆发点温度 活化能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依地酸二钠含量 被引量:5
6
作者 姚晶晶 匡钊 丁苏苏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24期78-80,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依地酸二钠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TM)AS11-HC分析柱(250 mm×4 mm),Dionex IonPac^(TM)AG11-HC保护柱(50 mm×4 mm),淋洗液为3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流速为1.0 m ... 目的建立测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依地酸二钠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TM)AS11-HC分析柱(250 mm×4 mm),Dionex IonPac^(TM)AG11-HC保护柱(50 mm×4 mm),淋洗液为3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池温度为25℃,进样量为25μL,AERS 500(4 mm)抑制器,抑制器电流为75 m A,以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依地酸二钠的质量浓度在5.58~111.66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定量限为23.25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为0.91%(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测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依地酸二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地酸二钠 离子色谱法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早期儒家“为己之学”以“心术为主”的意义--以心观念的起源和身心关系为线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匡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85,共6页
孔子所奠定的儒家“为己之学”的格局,在其后学的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与充实。早期儒家对心术的讨论最大限度地呼应了主体德性养成的问题,或者说走上了一条“心术为主”的道路。这可能是因为儒家的成德之教必然地运行在较早时已经存... 孔子所奠定的儒家“为己之学”的格局,在其后学的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与充实。早期儒家对心术的讨论最大限度地呼应了主体德性养成的问题,或者说走上了一条“心术为主”的道路。这可能是因为儒家的成德之教必然地运行在较早时已经存在的心德关系的轨道上。心既然被视为诸种精神性能力的承担者,如果我们希望对自身的精神性能力加以更为细致的反思与刻画,那么所能得到的图景一定以心为枢纽。同时,在身心关系的维度上,心也是身体的主宰,进而能被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最恰当代表,因此,笼统意义上的“自己”所欲获得的各种德性品质,更严格来说都是对于精神人格的塑造。在这种“君子身以为主心”的意义上,《性自命出》主张“心术为主”亦是极其自然的。这种对修身工夫中心术或者说精神修炼技术的偏重,在儒家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主流,甚至掩蔽了孔子较早时所强调的另外两种与周代传统承续更为密切的修身方式“博文”与“约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心术 身心关系
下载PDF
共载TPE衍生物和纳米银的PLGA复合载药体系的抑菌活性研究
8
作者 匡昭 张伟伟 项驷文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4-21,共8页
通过复乳法合成复合纳米载药体系PLGA@TPE@Ag,其粒径大小300 nm左右,分散均一。其载药量达到了35±3.7%,包封率为73±0.9%,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特性。PLGA@TPE@Ag对耐药性的大肠杆菌MIC值是2.3±0.09μg/mL。PLGA@TPE@Ag质... 通过复乳法合成复合纳米载药体系PLGA@TPE@Ag,其粒径大小300 nm左右,分散均一。其载药量达到了35±3.7%,包封率为73±0.9%,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特性。PLGA@TPE@Ag对耐药性的大肠杆菌MIC值是2.3±0.09μg/mL。PLGA@TPE@Ag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率都高达90%以上。载药体系PLGA@TPE@Ag对细菌细胞内部形态的破坏可能是导致其细菌被抑制存活的主要机制。小鼠器官毒性试验明确PLGA@TPE@Ag无毒性。复合载药体系的抑菌活性相对于单一的载药体系有极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纳米复合载药体系 TPE Ag NPs 抑菌
下载PDF
衡阳会议精神理念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探讨
9
作者 王诚喜 薛贝 +3 位作者 匡肇 李小伟 邱冬花 张国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30多年前,中医药事业遭到破坏,"衡阳会议"适时召开,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成为其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西医药流入中国,并在国人的就医观里占据主体地位,使中医特色发展再度受阻... 30多年前,中医药事业遭到破坏,"衡阳会议"适时召开,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成为其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西医药流入中国,并在国人的就医观里占据主体地位,使中医特色发展再度受阻,中医专项人才质量下降,就此现状,笔者根据"衡阳会议"精神理念,浅谈其出现原因和拟解决措施,为中医药的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会议 中医药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道家心论的隐喻维度--先秦哲学修辞与概念建构方式举隅 被引量:1
10
作者 匡钊 《天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共12页
心概念在前诸子文献中往往通过实体隐喻得到建构,但在先秦道家哲学中则通过容器隐喻加以表述。新隐喻的运用在心概念的语义表层注入了“虚”“无”等意义,并由此掩盖了其以往被认为具有的一系列精神性能力。道家思想中两种相互替代的隐... 心概念在前诸子文献中往往通过实体隐喻得到建构,但在先秦道家哲学中则通过容器隐喻加以表述。新隐喻的运用在心概念的语义表层注入了“虚”“无”等意义,并由此掩盖了其以往被认为具有的一系列精神性能力。道家思想中两种相互替代的隐喻在荀子处获得了一致性,而这源于早期表述身心关系时出现的方位隐喻所具有的兼容性,且荀子更借助后者为心概念增添了新的语义内容。早期文献中围绕道家论心的隐喻的各种变化与整合,向我们揭示出隐喻对于理性的抽象思维的意义,将其作为讨论对象,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式理性思维和哲学修辞的长期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理性思维 哲学修辞 概念建构
原文传递
心由德生——早期中国“心”观念的起源及其地位 被引量:5
11
作者 匡钊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30,共8页
先秦哲学中“心”的观念本来并非第一序列的观念,成为一个思想界的中枢性话题,其起源与周初“德”的观念密不可分。德的观念在思想史上成熟更早,考察出现在金文和传世文献中心德对举的修辞策略可见,文献当中引入心的观念,实际上是为了... 先秦哲学中“心”的观念本来并非第一序列的观念,成为一个思想界的中枢性话题,其起源与周初“德”的观念密不可分。德的观念在思想史上成熟更早,考察出现在金文和传世文献中心德对举的修辞策略可见,文献当中引入心的观念,实际上是为了说明德这个更古老的观念如何得以显现。心之所以成为一个哲学追问的对象,从起源的意义上讲,其哲学出场可被视为来自对德的进一步反思,相对于德,心是个次级的观念。这说明了为什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在伦理生活中追求德性永远是首要的问题,而心的所有能力均服务于此目标,心的理智能力在中国总处于德性的笼罩之下。这显示出中西之间对心灵、认识与德性的不同理解实际上源于观念间的结构性差异,而相关信息往往无法从对个别观念的语义阐释当中得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