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库奇地区地震复发研究
1
作者 C.P.rajendran kusala rajendran +2 位作者 孙旭丽(译) 邹本良(译) 李金臣(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在仅约200年的时间跨度内库奇盆地就发生了2次大地震(M〉7.5),这对于稳定地块内部的地区来说十分罕见(图1)。哪些因素有可能造成该地区与其他地方的板块内环境不同?是其中的一些因素造成相对较短复发周期吗?构造演化历史能提供... 在仅约200年的时间跨度内库奇盆地就发生了2次大地震(M〉7.5),这对于稳定地块内部的地区来说十分罕见(图1)。哪些因素有可能造成该地区与其他地方的板块内环境不同?是其中的一些因素造成相对较短复发周期吗?构造演化历史能提供任何有关该板块内部区域独特性的线索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复发 印度 时间跨度 稳定地块 复发周期 内部区域 演化历史 大地震 内环境 板块
下载PDF
2015年4-5月尼泊尔地震的地震构造:基于余震样式、地表效应及形变特征的分析评估
2
作者 Revathy M.Parameswaran Thulasiraman Natarajan +8 位作者 kusala rajendran C.P.rajendran Rishav Mallick Matthew Wood Harish C.Lekhak 胡亚轩(译) 宋尚武(译) 李煜航(校) 白志明(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6年第2期111-129,共19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部的廓尔喀发生了M_W7.8地震,随后的5月12日,在距此震震中以东约140km处又发生了M_W7.3地震。这两次地震的发生为我们理解喜马拉雅山的地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本文试图基于这两次事件所产生的形变场以及它们...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部的廓尔喀发生了M_W7.8地震,随后的5月12日,在距此震震中以东约140km处又发生了M_W7.3地震。这两次地震的发生为我们理解喜马拉雅山的地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本文试图基于这两次事件所产生的形变场以及它们余震的时空特征分析这些地震的地震构造。结合震后对当地的破坏和地表形变等的实地考察可明显看出,尽管主震滑动主要局限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但破裂并没有扩展至主前缘逆冲断裂(MFT)。由形变场现有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图像支持的野外证据表明,滑动分量可能在先前识别出的失序逆冲/活动逆冲区出现,该区域平行于主中央逆冲断裂(MCT),即文献中描述的与地形一致的地理转换带PT_2。第一次破裂终止后触发了第二次大地震,余震的分布在空间上仍局限在PT_2最东端。2015年发震序列的机理表明,失序逆冲断层吸收了部分滑移量,依据当前对地震机理的理解,此次地震始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尼泊尔喜马拉雅 震群 地表形变 余震 自然地理转换带 失序逆冲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