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林郭勒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雪杰 陈杰 +4 位作者 于红博 张丽华 张巧凤 常帅 李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为了揭示不同草原亚型的植被特点和土壤养分特征,探明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亚型的植物群落特征、... 为了揭示不同草原亚型的植被特点和土壤养分特征,探明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亚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生物量(W)、丰富度指数(M)、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D)均表现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均匀度指数(J)在荒漠草原数值最高。(2)土壤钾含量在典型草原中最高,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在草甸草原中最高;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不同草原亚型中差异显著(P<0.05),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3)草甸草原中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最大的是速效氮含量,作用最小的是全磷含量;典型草原中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较大的是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作用较小的是速效钾含量;荒漠草原中全磷含量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较大,全钾含量对植物群落特征的作用较小。综上,在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植被保护中,应注重氮元素的投入,而对荒漠草原,应注重磷元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草原亚型 植物群落特征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的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李雪洁 张红祥 +6 位作者 姜雯 孙青 刘树堂 赵子铉 刘湘 张培雨 孙雪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8,共10页
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粒收质量差等问题突出,成为制约该区域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筛选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粒收品... 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粒收质量差等问题突出,成为制约该区域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筛选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粒收品种迪卡517(DK517)、京农科728(JNK728)和穗收品种郑单958(ZD958)为材料,分析其籽粒灌浆进程参数、脱水参数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JNK728的百粒重均高于DK517、ZD958,生理成熟期的百粒重较其分别增加31.79%、 22.33%。与ZD958相比,DK517、JNK728籽粒灌浆起始势(R_(0))两年平均值分别增加89.71%、69.12%,灌浆活跃期(P)两年平均分别增加21.62%、21.83%;DK517的籽粒含水量始终低于JNK728、ZD958,生理成熟期的籽粒含水量比同时期JNK728、ZD958分别减少33.12%、25.69%;DK517籽粒总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平均脱水速率两年平均分别比JNK728、ZD958高5.62%、7.15%和60.74%、47.4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理成熟后平均脱水速率与籽粒总脱水速率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020年,DK517产量最高(10 275 kg/hm^(2)),比ZD958、JNK728分别显著增加14.17%、23.38%,2021年JNK728、DK517分别比ZD958显著增产22.53%、10.96%。两年平均产量表现为DK517> JNK728> ZD958。可见,粒收品种DK517和JNK728具有较长灌浆活跃期和较高灌浆起始势以及较高籽粒总脱水速率等特征,并且,DK517表现为生理成熟前、成熟后平均脱水速率均较高,而JNK728的快速脱水优势主要表现在生理成熟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灌浆 籽粒含水率 籽粒脱水 产量
下载PDF
多模态教学研究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以2009-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期刊论文为例
3
作者 李雪洁 王晓静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4期240-243,共4页
以2009—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498篇有关多模态教学研究的中文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2.R4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对其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和研究进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15年来,多模态教学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先... 以2009—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498篇有关多模态教学研究的中文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2.R4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对其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和研究进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15年来,多模态教学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先波动上升后稳步下降的趋势,历经了起步和发展两个阶段;研究热点聚焦于多模态和多模态教学,且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点;研究进程则包括起步、发展和聚焦3个阶段。希望未来研究一方面能够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合作,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多模态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以便更好地衡量多模态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教学 研究趋势 研究热点 研究进程
下载PDF
南海及邻域砂矿资源分布特征及成矿模式
4
作者 周娇 杨楚鹏 +4 位作者 李学杰 蔡鹏捷 聂鑫 田成静 钟和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3-1197,共15页
南海及邻域具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源,为海洋固体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堆积环境。为系统查明南海及邻域砂矿资源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对南海及邻域260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试、碎屑矿物鉴定,以及重矿物... 南海及邻域具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源,为海洋固体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堆积环境。为系统查明南海及邻域砂矿资源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对南海及邻域260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试、碎屑矿物鉴定,以及重矿物的品位计算,分析了南海及邻域有用矿物砂矿资源以及建筑用砂资源分布特征并预测了远景区,总结了砂矿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南海及邻域具有远景的矿种主要有锆石、钛铁矿、金红石、锐钛矿、独居石和石榴子石等;重矿物高品位矿点主要集中在南海东北陆架、菲律宾海盆、南部陆架,重矿物异常区主要位于周缘陆架浅水区以及越东外陆架浅水海域、菲律宾海盆。锆石品位异常区的范围最大,达到工业品位的面积也最大;其次是磁铁矿、钛铁矿、独居石的异常区;锐钛矿、金红石异常区的面积相当;石榴子石品位异常范围最小。根据砂矿的分布规律、大地构造背景、成矿条件以及成矿元素特征,圈定了24个有用重矿物砂矿成矿远景区和6个成矿带。沉积物中砂(0.063~2 mm)含量大于50%的建筑用砂的远景区9个,主要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面到台湾海峡南部一线以北海域,其次为南海南部礼乐滩、万安滩、曾母暗沙附近海域,其余海域极为罕见。基于南海砂矿资源分布特征,初步建立了近岸型、潮流砂脊型、古河道埋藏型、峡口型、陆架坡折带型等五种砂矿成矿模式,为海砂资源进一步勘查提供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矿资源 有用重砂 建筑用砂 远景区 成矿模式 南海及邻域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FABP3、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李雪洁 张龙 鲜渊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FABP3)、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FABP3)、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58例)和重症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心肌损害情况将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n=43)和非心肌损害组(n=55);血清FABP3、SDC-4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酶谱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ABP3、SDC-4水平以及与心肌酶谱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症组和轻症组血清FABP3、SD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FABP3、SDC-4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FABP3、SDC-4、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以及超敏肌钙蛋白I(high sensitive troponin I,hs-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肌损害组FABP3、SDC-4、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FABP3、SDC-4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FABP3、SDC-4水平均与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FABP3、SDC-4、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升高是影响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BP3、SDC-4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显著升高,二者与心肌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多配体蛋白聚糖-4 心肌损害
下载PDF
青年主体性的规训与复归:GPT大模型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及化解
6
作者 李雪洁 《青少年学刊》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GPT大模型凭借涌现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类人交互能力,成为助推教育领域变革发展的新兴技术手段,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GPT大模型以偏好模仿性、超模态交互与跨领域拓展的三重能力特性,介入青年知识获取、情感调动与... GPT大模型凭借涌现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类人交互能力,成为助推教育领域变革发展的新兴技术手段,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GPT大模型以偏好模仿性、超模态交互与跨领域拓展的三重能力特性,介入青年知识获取、情感调动与行为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协助建构契合青年群体异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升育人实效。与此同时,此赋能过程也存在弱化青年自驱认知能力、迁移情感体验权利、异化个体行为选择的伦理风险,遮蔽青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以知识、情感和行为主体的复归为行动原则,以重塑技术与青年关系为价值旨归,锚定更为科学的GPT大模型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才能在防范化解青年主体性隐退风险的基础上,实现GPT大模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双向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主体性 GPT大模型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酸枣仁汤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唐诗雯 李学杰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9期110-113,共4页
酸枣仁汤见于《金匮要略》,由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安神养血、除烦清热之效,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虚烦证。该文从组成分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个方面阐述酸枣仁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酸枣仁汤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精神类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下载PDF
Wet reclamation of sodium silicate used sand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its wastewater by Nitzschia palea 被引量:5
8
作者 Wang Huafang Fan Zitian +2 位作者 Yu Shaoqiang liu Fuchu li xuejie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The massive amount of sodium silicate in the used sand was a pollution source,especially in the waste water from the wet reclamation of used sand.A new process of wet reclamation by biologically treating the waste wat... The massive amount of sodium silicate in the used sand was a pollution source,especially in the waste water from the wet reclamation of used sand.A new process of wet reclamation by biologically treating the waste water produced during the wet reclamation process of used sand was studied in the paper.In the work,the pre-cultivation of N.palea was performed firstly,and three different scrubbing solutions:(1) tap water,(2) modified medium for N.palea,and (3) filtrate of the broth treated by N.palea for 15 days,were used.The results of the primary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a de-skinning ratio of 90% is obtained when using the scrubbing solution containing modified medium for N.palea at the ratio 1:2 of sand and scrubbing solution,and the maximal concentrations of Na+ and SiO32are 1.49 g·L-1 and 0.51 g·L-1,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the optimal biomass,pH value decrease and Na+ and SiO32consumption indicate the optimal incubation conditions are at the irradiance of 5,000 lux and 25 oC.Using the filtrate of the broth treated by N.palea for 15 days as the scrubbing solution directly,a de-skinning ratio of 93% is the highest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of the tap water and the modified medium for N.palea.In the biological process using N.palea,less water is used and little wastewater is produced,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the purpose of green manufactu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silicate used sand biological reclamation method N.palea
下载PDF
凹坑缺陷对厚孔板喉部空化流动特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岳林静 廖艺涵 +3 位作者 薛源 李雪洁 李玉星 刘翠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92-3308,共17页
管道系统中的各类阀门、孔板等节流件,随系统工作前后压差的增大会出现水力空化现象,对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厚孔板空化的临界压比以及凹坑对孔板空化临界压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凹坑与空化耦合作... 管道系统中的各类阀门、孔板等节流件,随系统工作前后压差的增大会出现水力空化现象,对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厚孔板空化的临界压比以及凹坑对孔板空化临界压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凹坑与空化耦合作用下的空化流动特性,阐明了凹坑作用下的空泡溃灭机理。结果表明,只有当孔板出口压力与入口压力之比小于0.5时,才会发生空化。凹坑有促进空化气泡初生-发展-溃灭演变行为的作用,但压比在空化临界压比附近时,孔板各点压力峰值出现在无凹坑孔板以及存在凹坑缺陷孔板的无凹坑一侧。在液体管道和阀门的安全设计中,应考虑空化临界压比下气蚀的风险以及凹坑缺陷受空化剥蚀导致管壁减薄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坑空化 厚孔板 临界压比 气泡 湍流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冷破、热破番茄酱的香气特征及其与非挥发性组分之间的关系
10
作者 李学杰 邸太菊 +8 位作者 李晴 李玉凤 闫金萍 崔海滨 王婧 曾祥权 刘野 李赫 李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番茄酱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以通过冷破(cold break,CB)、热破(hot break,HB)生产的8种番茄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 番茄酱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以通过冷破(cold break,CB)、热破(hot break,HB)生产的8种番茄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计算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特征风味化合物,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相关性分析确定番茄酱中的香气成分与还原糖、有机酸、抗坏血酸以及果胶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破碎方法的番茄酱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8个样品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醛类、醇类和酮类为主,其中22种为OAV≥1的香气活性化合物;CB番茄酱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要显著(P<0.05)高于HB番茄酱,并且CB处理有利于保持番茄酱中较高的还原糖、有机酸含量,但会导致果胶浓度下降;通过PCA可以将CB、HB番茄酱较好区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β-环柠檬醛、苯乙醛、芳樟醇、α-松油醇、大马士酮、2-戊基呋喃、2-异丁基噻唑这几种化合物与非挥发性成分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推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酱 破碎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相关性
下载PDF
“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晓晖 邢秋燕 +2 位作者 李雪洁 陈卫平 曾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对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当代医疗健康发展的服务需求。“医养结合”是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的养老新模式。目前,我国各...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对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当代医疗健康发展的服务需求。“医养结合”是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的养老新模式。目前,我国各医学高等院校在养老护理行业实用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还不够完善,需借鉴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建立并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下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明确教学大纲的制订、课程指标、师资要求、配套的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制度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严格执行准入条件及考试标准,选择“示范点”对研究学生进行工作考察,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其基本权益等。本文通过“培养什么”与“怎么培养”两个核心问题探寻并设计“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旨在为新的养老模式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应用型养老护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医养结合 养老护理 专业人才 培养路径
下载PDF
TumorFisher CTCs检测技术用于术前预警高风险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李雪杰 蒋烈浩 +1 位作者 胡志远 葛明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0,共4页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少见病例亚型,其特征为双侧甲状腺弥漫增大,目前术前检测技术尚不足以精准诊断出其较强的恶性程度及风险分层。作为液体活检的代表性技术之一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可作为DSV-...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少见病例亚型,其特征为双侧甲状腺弥漫增大,目前术前检测技术尚不足以精准诊断出其较强的恶性程度及风险分层。作为液体活检的代表性技术之一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可作为DSV-PTC的非侵入性肿瘤检测手段,实现高危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精准诊断。本研究通过术前采集1例DSV-PTC患者外周血,以TumorFisher技术检测CTCs,结果检到30个CTCs,提示其恶性程度较高和转移风险较大;术后病理诊断为DSVPTC且ATA分层为高风险,与术前CTCs检测结果一致。由此可见,CTCs检测可在术前精准预测该患者有较高风险及较强的恶性程度,进而辅助临床医生实现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硬化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细胞 风险分层
原文传递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手术心肺转流停机困难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李雪杰 程静 +1 位作者 周荣华 仲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由于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异常、血管麻痹综合征或心室功能障碍,心脏外科患者会出现心肺转流(CPB)停机困难。在这些情况下,需要迅速做出决策才能成功停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为评估手术的完整性、识别异常循... 由于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异常、血管麻痹综合征或心室功能障碍,心脏外科患者会出现心肺转流(CPB)停机困难。在这些情况下,需要迅速做出决策才能成功停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为评估手术的完整性、识别异常循环状况和指导外科决策提供了帮助。本文分别从心室功能障碍、心脏结构异常、心脏通道功能异常、血管麻痹综合征四个方面分别阐述TEE指导CPB停机困难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肺转流 心脏手术 停机困难
下载PDF
多维技术融入平面设计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平面设计实训课为例
14
作者 李雪杰 郭锋锋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8-42,共5页
平面设计在视觉设计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通过图形、色彩、文字的有序组合,为品牌增色,为企业添彩。从提升学生行业竞争力、提高学生设计工作效率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不足,阐述将多维技术融入平面设计教学... 平面设计在视觉设计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通过图形、色彩、文字的有序组合,为品牌增色,为企业添彩。从提升学生行业竞争力、提高学生设计工作效率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不足,阐述将多维技术融入平面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多维技术融入平面设计创作,学生通过参赛实践,得到较好反馈,证明了此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最后总结了教师将多维技术融入平面设计教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设计 多维技术 高职院校 教学 PS AI MAYA
下载PDF
血清UA、CysC、galectin-3与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李新国 李雪杰 +1 位作者 王岩 李妮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3期1867-18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关系。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180例,均为该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HFrEF患者。以HFrEF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关系。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180例,均为该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HFrEF患者。以HFrEF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因心力衰竭入院为该研究终点,将所有患者分为再入院组(79例)与未再入院组(101例)。对比两组血清UA、CysC及galectin-3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清UA、CysC及galectin-3预测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效能。结果再入院组血清UA、CysC及galectin-3水平分别为(492.75±31.82)μmol/L、(1.84±0.20)mg/L、(44.35±9.87)ng/mL,相较于未再入院组的(423.47±26.58)μmol/L、(1.12±0.17)mg/L、(32.19±5.42)ng/mL更高(P<0.05)。再入院组高血压、心包积液以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人数占比相较于未再入院组更高(P<0.05);再入院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再入院组(P<0.05),且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未再入院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心包积液、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以及血清UA、CysC、galectin-3、NT-proBNP水平升高均是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而LVEF水平升高为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UA、CysC及galectin-3联合预测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66)优于上述3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UA、CysC及galectin-3水平升高均是HFrEF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且血清UA、CysC及galectin-3联合检测能够辅助预测HFrEF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尿酸 胱抑素C 半乳糖凝集素3 再入院
下载PDF
中国陆架海MIS5(74~128 ka)以来地层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中波 张江勇 +9 位作者 梅西 陈晓辉 赵利 张勇 张志珣 李学杰 李日辉 陆凯 孙荣涛 杨守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0-1394,共25页
基于中国海陆架28个晚第四纪钻孔实测数据和典型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综合地层分析,对比区内已有46个钻孔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开展晚第四纪地层特征识别和沉积环境重建。研究表明,MIS5以来中国海陆架沉积记录了3次明显的海侵过程,发育了3个... 基于中国海陆架28个晚第四纪钻孔实测数据和典型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综合地层分析,对比区内已有46个钻孔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开展晚第四纪地层特征识别和沉积环境重建。研究表明,MIS5以来中国海陆架沉积记录了3次明显的海侵过程,发育了3个相对完整的海相地层。其中,渤海和东海MIS3和MIS1相对较薄,而黄海海相地层较厚。渤海和黄海末次冰期的地层保存较少,东海外陆架末次冰期地层发育完整,较完整地记录10万年以来的沉积记录。南海晚更新世内陆架以滨岸和陆相沉积为主,外陆架为滨岸和浅海沉积;全新世发育浅海沉积。总体上,中国海陆架晚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演变依次是MIS5(74~128 ka)的浅海-滨海海相沉积,MIS4(60~74 ka)陆相潟湖-河流-滨海河口相沉积,MIS3(24~60 ka)浅海相-滨海潮坪沉积,MIS2(12~24 ka)/LGM时期陆相-河流相沉积,MIS1(现在~12 ka)/全新世海侵潮流砂和浅海泥质沉积。此外,新构造运动和区域沉降作用对地层的发育和保存具有一定的影响。上述认识为深入研究中国晚第四纪沉积与全球气候变化对比提供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 MIS5 陆架 全球气候变化 海平面变化 沉积地层 沉积环境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及沉积分异模式 被引量:14
17
作者 梅西 李学杰 +8 位作者 密蓓蓓 赵利 王中波 钟和贤 杨浩 黄湘通 何梦颖 熊伟 张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47-1462,共16页
中国海域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同时还有陆坡和深海盆,有众多河流入海并输入巨量的陆源物质,沉积物记录了海陆变迁、环流变化、海平面升降、物质输送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反映沉积动力、物质来源和搬运距离等,可以通... 中国海域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同时还有陆坡和深海盆,有众多河流入海并输入巨量的陆源物质,沉积物记录了海陆变迁、环流变化、海平面升降、物质输送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反映沉积动力、物质来源和搬运距离等,可以通过沉积物粒度组成、参数及各种图解来研究沉积环境的变化。前人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海域或区域,缺乏对整个中国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宏观系统认识。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取了中国海域430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资料,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特征、物质来源和运移模式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把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物按照含砾石和不含砾石主要划分出5个和7个沉积物类型,深海沉积物主要划分了9个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多样、来源复杂,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在东部海域总体呈现“大江大河-宽缓陆架-残留慢速沉积”的条带状沉积分异模式,而在南部海域呈现的是“短源性河流-多类型陆架-重力流快速沉积”的环带状沉积分异模式。本文的结果对研究中国海域沉积物的宏观分布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对理解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沉积物粒度的特征对海底砂矿分布也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物质来源 海底砂矿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中国海
下载PDF
中生代以来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动力下的中国海及邻区构造演化及资源环境效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勇 姚永坚 +22 位作者 李学杰 尚鲁宁 杨楚鹏 王中波 王明健 高红芳 彭学超 黄龙 孔祥淮 汪俊 密蓓蓓 钟和贤 陈泓君 吴浩 罗伟东 梅西 胡刚 张江勇 徐子英 田陟贤 王哲 李霞 王忠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1309,共39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控制。近年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东亚洋陆汇聚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为指导,依托1∶1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控制。近年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东亚洋陆汇聚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为指导,依托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际资料与成果,在东亚大陆边缘多圈层动力系统的框架内,对中国海域及邻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总结,初步形成了以“一个边缘、两次消减、三期伸展、分层控制”为核心的“东亚洋陆汇聚边缘多圈层相互作用”理论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新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本文首次将大洋板块与大陆边缘稳定地块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这一独立的一级构造单元,按照构造演化的差异,以台湾岛界大致可以分为北部的日本—琉球段和南部的菲律宾段。“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以全新视角诠释了中—新生代以来在西太平洋俯冲汇聚系统下,东亚大陆发生的多期次地质构造事件的深部板块动力学过程,特别是在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了中国海域东部带状变化、南部环状变化的地貌特征。海域地貌格局进一步控制了东部海域“大江大河—大三角洲—陆源碎屑—条带状”和南部海域“短源河流-高角度陆坡-混合物源-环状分布”的沉积分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区域地质 中—新生代 东亚洋陆汇聚带 大地构造 资源环境效应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西太平洋边缘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学杰 王哲 +2 位作者 姚永坚 高红芳 李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2-1114,共13页
西太平洋边缘构造带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板块边界,以台湾和马鲁古海为界,自北往南大致可以分为3段。北段是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千岛海盆、日本海盆及冲绳海槽均为典型的弧后扩张盆地。中段菲律宾岛弧构造带为双向俯冲带,构造复杂,... 西太平洋边缘构造带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板块边界,以台湾和马鲁古海为界,自北往南大致可以分为3段。北段是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千岛海盆、日本海盆及冲绳海槽均为典型的弧后扩张盆地。中段菲律宾岛弧构造带为双向俯冲带,构造复杂,新生代经历大的位移和重组,使得欧亚大陆边缘的南海、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成因存在很大的争议。南段新几内亚—所罗门构造带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澳大利亚及欧亚板块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不同阶段的俯冲、碰撞,也有大规模的走滑与弧后的扩张,其间既有新扩张的海盆,又有正在俯冲消亡的海盆。台湾岛处于枢纽部位,欧亚板块在此被撕裂,南部欧亚大陆边缘南海洋壳沿马尼拉海沟俯冲于菲律宾岛弧之下,而北部菲律宾海洋壳沿琉球海沟俯冲欧亚大陆之下。马鲁古海是西太平洋板块边界又一转折点,马鲁古海板块往东下插于哈马黑拉之下,往西下插于桑义赫弧,形成反U形双向俯冲汇聚带,其洋壳板块已基本全部消失,致使哈马黑拉弧与桑义赫弧形成弧-弧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边缘构造 新生代 沟-弧-盆体系 双向俯冲带
下载PDF
南海成因及其演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学杰 王哲 +3 位作者 姚永坚 高红芳 祝嵩 徐子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0-1322,共13页
尽管南海已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提出多种成因模型,包括挤出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古南海俯冲拖曳模型等,但因其所处构造位置特殊,周边构造环境经历了复杂的改造,所有成因模式均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从三大板块相互作用入手,结合南... 尽管南海已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提出多种成因模型,包括挤出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古南海俯冲拖曳模型等,但因其所处构造位置特殊,周边构造环境经历了复杂的改造,所有成因模式均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从三大板块相互作用入手,结合南海实测数据,提出南海形成的弧后扩张—左旋剪切模型。认为南海是古南海往北俯冲的弧后盆地,菲律宾海板块往北漂移形成的大规模左旋走滑是南海扩张的触发因素。印度—欧亚碰撞产生中南半岛挤出主要影响西南海盆扩张方向,使得扩张轴从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南海及邻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演化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早白垩世开始澳大利亚板块往北漂移,新特提斯洋往北俯冲消亡,导致弧后扩张,形成古南海;2)晚白垩世末—始新世,古南海往北俯冲,导致弧后拉张形成陆缘裂谷;3)早渐新世,受菲律宾海板块西缘大型左旋走滑影响,在原有裂谷的基础上从东往西海底扩张,形成南海;4)渐新世末,受俯冲后撤的影响,扩张中心往南跃迁,同时受西缘断裂左旋活动的影响,扩张轴从近东西西逐步转为北东向;5)早中新世晚期,南沙地块—北巴拉望地块与卡加延脊碰撞,南海扩张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南海 新特提斯 弧后扩张 左旋走滑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