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GmSBT1在大豆共生固氮中的功能
1
作者 雷思杰 黄诗宸 +1 位作者 李友国 林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9,共7页
为研究SBT(subtilases)家族蛋白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中的作用机制,分别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定位、GUS染色定位和基因沉默等方法来研究GmSBT1在大豆-根瘤菌共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GmSBT1受根瘤菌特异性诱导,在成熟根瘤中高量表... 为研究SBT(subtilases)家族蛋白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中的作用机制,分别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定位、GUS染色定位和基因沉默等方法来研究GmSBT1在大豆-根瘤菌共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GmSBT1受根瘤菌特异性诱导,在成熟根瘤中高量表达,且在根瘤皮层以及含菌细胞中发挥功能。GmSBT1-RNAi植株地上鲜质量、瘤质量、固氮酶活显著降低。结果表明,GmSBT1蛋白对根瘤的形成和发育以及根瘤的固氮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 根瘤菌 共生固氮 大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经验
2
作者 厉有国 张丝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2-30,共9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得民主和建设民主的伟大历史进程,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创建的过程。党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四大基本经验:一是坚持主体自觉,体现为源于信仰、使命、责任而形成的党自觉主动引领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主体自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得民主和建设民主的伟大历史进程,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创建的过程。党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四大基本经验:一是坚持主体自觉,体现为源于信仰、使命、责任而形成的党自觉主动引领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主体自觉;二是坚持实践导向,体现为党将民主奋斗目标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在实践中推动民主政治发展;三是坚持渐进发展,体现为党立足国情将宏观战略与局部推进相结合,伟大目标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渐进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四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为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价值旨归,坚持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建设相统一,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党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大经验,不仅对党的人民民主理论和我国民主发展道路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为党的民主理论创新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共产党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建造的西南山区生态地质编图探索与实践——以邛海—泸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洪 李文昌 +9 位作者 欧阳渊 张景华 张腾蛟 李佑国 黄瀚霄 黄勇 李富 陈敏华 李樋 吴君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3-638,共16页
地质作用是形成区域生态环境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岩石圈表层地质建造是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载体,制约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地质灾害等生态地质条件,进而对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地质... 地质作用是形成区域生态环境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岩石圈表层地质建造是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载体,制约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地质灾害等生态地质条件,进而对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地质研究在于探索生态环境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从地质学的视角,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机制。本文在四川邛海—泸山地区生态地质调查实践中,探索了一套适用于西南山区的土壤地质图、生态地质剖面和生态地质图等生态地质系列图件的编制方法。研究认为,生态地质系列图件应是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等多圈层融合的地球表层系统在地质图上的反映,其表达内容主要包括:作为生态环境物质基础的地表基质层(岩石圈和土壤圈)的生态功能属性、地表覆盖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现状和展布、生态地质单元的生态功能属性等。基于地质建造和地表基质层的生态地质系列图件,能系统地反映研究区地球表层系统中各生态地质要素的现状、特征、展布和交互关系,为生态保护修复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地球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地球关键带 地球表层系统 宜居地球 大凉山区
下载PDF
MINERALOGICAL FEATURES OF ULTRAMAFIC HYPOXENOLITHS IN ALKALI-RICH PORPHYRY 被引量:2
4
作者 liU Xianfan YANG Zhengxi +3 位作者 liU Jiaduo ZHANG Chengjiang WU Dechao li youguo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3年第1期81-90,共10页
Ultramafic hypoxenoliths found in the alkali-rich porphyry in the Liuhe Village, Heqing, Yunnan, China,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porphy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n... Ultramafic hypoxenoliths found in the alkali-rich porphyry in the Liuhe Village, Heqing, Yunnan, China,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porphy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neralogical features of the hypoxenoliths. It shows that the xenolith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upper mantle rocks modified to certain extent by the enriched mantle fluid metasomatism in the mantle environment, with the enriched mantle property of low-degree partial melting. This constitutes the important minera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petro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of alkali-rich porphy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rich porphyry deep-source xenoliths enriched mantle low-degree partial melting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Types of Microbialites and its Reservoir Roc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in Jixian County,Tianjin,China
5
作者 JIN Tingfu li youguo +1 位作者 LUO Ping li Peng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48-50,共3页
The North China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rifting and rift trenches developed during the Proterozoic, including the Yanliao rift trench, which started forming at 1.8Ga, and the Wumishan Formation, which was deposited d... The North China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rifting and rift trenches developed during the Proterozoic, including the Yanliao rift trench, which started forming at 1.8Ga, and the Wumishan Formation, which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middle Mesoproterozoic (Cui et al., 2000; Wang et al., 1995). The rift trough was formed last.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西昌普诗地区中-下白垩统小坝组岩石-紫色土剖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樋 刘小念 +6 位作者 刘洪 张腾蛟 李佑国 李随民 王昕 欧阳渊 张景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843,共15页
探究山地–丘陵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了解区域生态地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大凉山区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西昌市普诗地区中–下白垩统小坝组4个典型土壤垂向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揭示了西昌普诗地区岩石–土壤剖... 探究山地–丘陵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了解区域生态地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大凉山区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西昌市普诗地区中–下白垩统小坝组4个典型土壤垂向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揭示了西昌普诗地区岩石–土壤剖面中14种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的地球化学分布、迁移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相似的环境下不同类型成土母岩形成的同类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有所不同,泥岩–紫色土剖面(PM0909)、砂岩–紫色土剖面(PM03-3)、粉砂质泥岩–紫色土剖面(PM04-4)、泥质粉砂岩–紫色土剖面(PM0924)等代表性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依次为126.870mg/kg、116.472mg/kg、163.926mg/kg、175.231mg/kg,各个剖面稀土元素含量差异与成土母岩的岩性和粘土矿物含量关系密切,黏土矿物对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研究区4个剖面呈现明显的“V”字形右倾模式,负Eu异常明显,重稀土部分较为平坦,属于轻稀土富集型,这与成土过程中稀土元素(REEs)淋溶及其成土母岩化学性质差异有关;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剖面迁移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迁移系数高值主要分布在各个剖面的淀积层(B层)底部及母质层(C层),这是由于REEs受到淋溶、淀积作用和黏土矿物吸附、解吸作用的共同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凉山区大尺度的生态地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土壤剖面 稀土元素 大凉山区 小坝组 紫色土 生态地质
下载PDF
四川省会理市茨坪花岗岩体和宝鼎组花岗岩砾石的年代学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国灏 陈晓东 +2 位作者 李佑国 庞鑫 张良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四川省会理市茨坪花岗岩体和宝鼎组花岗岩砾石成因及来源关系,开展二者的锆石U-Pb年代研究。结果表明:茨坪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其锆石U-Pb年龄为(244.8±1.5)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宝鼎组花岗岩砾石的形成时代... 为了研究四川省会理市茨坪花岗岩体和宝鼎组花岗岩砾石成因及来源关系,开展二者的锆石U-Pb年代研究。结果表明:茨坪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其锆石U-Pb年龄为(244.8±1.5)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宝鼎组花岗岩砾石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其锆石U-Pb年龄为(252.6±1.7)Ma,是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活动产物。宝鼎组花岗岩砾石可能并非来自茨坪花岗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茨坪花岗岩体 宝鼎组花岗岩砾石 会理市
下载PDF
MCHK_7135基因在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共生固氮中的功能
8
作者 胡珍珍 谢华伦 +2 位作者 彭杰丽 李友国 陈大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为研究MCHK_7135基因在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固氮中的功能,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MCHK_7135基因的突变体及回补菌株,对突变菌株和回补菌株在人工培养条件以及与宿主植物紫云英共生下的各项表型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 为研究MCHK_7135基因在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固氮中的功能,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MCHK_7135基因的突变体及回补菌株,对突变菌株和回补菌株在人工培养条件以及与宿主植物紫云英共生下的各项表型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对氧胁迫的敏感性增强;接种突变株的紫云英长势矮小,侵染线及根瘤原基数目减少,根瘤数量少,固氮酶活性低,而向突变菌株导入完整MCHK_7135基因后,各项共生表型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华癸中慢生根瘤菌的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MCHK_7135基因在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固氮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共生固氮 过氧化物还原酶 紫云英 同源双交换 突变体
下载PDF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厉有国 程晋洪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天下为公”“和而不同”“以民为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实现奠定了哲学基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性超越,是政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天下为公”“和而不同”“以民为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实现奠定了哲学基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性超越,是政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满足人民当家作主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文明
下载PDF
邹家山铀矿床伴生重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运 胡宝群 +3 位作者 王倩 李佑国 孙占学 郭国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9-735,共17页
初步研究发现,相山矿田邹家山矿床中伴生有较高的重稀土元素,回收这些珍稀的资源和探索其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查明这些伴生稀土在铀矿床中的赋存特征是前期基础性工作。为此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了邹... 初步研究发现,相山矿田邹家山矿床中伴生有较高的重稀土元素,回收这些珍稀的资源和探索其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查明这些伴生稀土在铀矿床中的赋存特征是前期基础性工作。为此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了邹家山铀矿床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显示:该矿床稀土矿物主要为独居石、氟碳钙铈矿和磷钇矿;独居石、氟碳钙铈矿的LREE/HREE>1,为轻稀土富集型;而磷钇矿的LREE/HREE<1,为重稀土富集型。沥青铀矿、钛铀矿、铀钍石、铀石、钍石、锆石等铀钍矿物的稀土特征为重稀土富集型;铀钍矿物稀土总量(∑REE+Y)较高,为(3 805.78~65 307.00)×10^(-6),LREE/HREE<1,为0.01~0.80,平均为0.29。其他伴生矿物磷灰石、钾长石为轻稀土富集型,萤石为轻、重稀土富集型两类都有,而伊利石、黄铁矿的轻重稀土无明显相对富集。重稀土在磷钇矿和铀钍矿物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少量赋存于伴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稀土元素 铀矿物 赋存特征 电子探针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邹家山铀矿床 相山矿田
下载PDF
西藏中拉萨地块北部早白垩世晚期控错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洪 李光明 +5 位作者 李文昌 黄瀚霄 李佑国 欧阳渊 张向飞 周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0-252,共23页
在中拉萨地块北部尼玛控错地区发育着一套碱性长石花岗岩,对该花岗岩体开展成因和形成背景的研究,能为探索班公湖-怒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LA-ICP-MS方法测得该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4.9±1.... 在中拉萨地块北部尼玛控错地区发育着一套碱性长石花岗岩,对该花岗岩体开展成因和形成背景的研究,能为探索班公湖-怒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LA-ICP-MS方法测得该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4.9±1.4Ma(MSWD=1.5)和104.6±1.3Ma(MSWD=1.3),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6.75%~77.51%,平均77.27%)、高钾(K_(2)O=4.61%~4.85%,平均4.77%)、高碱(K_(2)O+Na_(2)O=8.24%~8.57%,平均8.44%)、低钙(CaO=0.28%~0.48%,平均0.35%)、低镁(MgO=0.11%~0.16%,平均0.13%)和低铝(Al_(2)O_(3)=11.79%~12.22%,平均12.09%)等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1.96~2.15(平均2.08),A/NK值为1.06~1.09,A/CNK值为1.01~1.04。这些特征表明控错花岗岩为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控错花岗岩相对富集Zr、Nb、Ce、Y和Hf等微量元素,相对亏损Ti、Ba、Sr和P等微量元素,分异系数(DI)为95.5~96.9(平均:96.3),还具有较高的FeOT/MgO值(5.61~10.22,平均7.26)、10000Ga/Al值(2.78~2.56,平均2.84)、Y/Nb值(2.29~4.97,平均3.57)、Rb/Nb值(11.6~18.2,平均15.2);此外,该岩体还具有较高的全岩Zr饱和温度(875~910℃,平均890℃)和锆石Ti饱和温度(848~919℃,平均890℃),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04~0.09,平均0.06),以及向右缓倾的"V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这些特征表明控错花岗岩为产于碰撞后环境的A2型花岗岩。正的锆石εHf(t)值(4.26~6.38,平均5.16)、相对年轻的锆石Hf地壳模式年龄(tDM2=757~889Ma,平均833Ma)、下地壳与地幔混合特征的(^(87)Sr/^(86)Sr)t(0.7194~0.7407,平均0.7313)、εNd(t)(-3.39~-3.00,平均-3.24)和Pb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_(t)=18.792~18.845,(^(207)Pb/^(204)Pb)_(t)=15.708~15.718,(^(208)Pb/^(204)Pb)_(t)=38.870~38.037),指示控错花岗岩熔融于幔源物质加入的新生地壳。研究结果揭示,控错花岗岩形成于羌塘-拉萨地块碰撞作用下,俯冲板片的断离后,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并经历了显著的以钾长石和角闪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控错 A型花岗岩 锆石U-PB SR-ND-PB LU-HF
下载PDF
胃癌初治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术后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史敬东 钟志强 +1 位作者 李有国 白日星 《癌症进展》 2017年第8期960-962,96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况,并对不同NLR值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NLR值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得,NLR值、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均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与胃癌初治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且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病理 预后价值
下载PDF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颖 闫文貌 +3 位作者 李有国 许峻 钟志强 白日星 《腹部外科》 2019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肥胖及肥胖合并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7年11月接受LSG的90例单纯性肥胖病人临床资料。观察术后体质量...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肥胖及肥胖合并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7年11月接受LSG的90例单纯性肥胖病人临床资料。观察术后体质量指数、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percentage of excess weight loss,%EWL)以及肥胖合并疾病的改善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LSG,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67.2±4.9)min(50~170 min),术中出血量为(21.2±1.5)ml(10~5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5.1±0.3)d(5~13 d),术后腹腔积液、腹腔出血各1例,无二次手术病例。术后3、6、9、12、18、24个月时%EWL分别为63.8%、74.8%、77.4%、79.0%、79.2%、79.8%,随访3~60个月未出现不可控制的体重下降等恶性营养不良。随访期间出现胆囊结石、缺铁性贫血、胃食管反流症状。术后肥胖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LSG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减重效果确切、安全,对肥胖相关疾病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状胃切除术 单纯性肥胖症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
下载PDF
滇西北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异常结构研究
14
作者 李佑国 费光春 +1 位作者 龙训荣 何朝鑫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9,共10页
烂泥塘矿床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主矿体产于在地表以下300~500米,地表矿化带仅见脉状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为研究云南香格里拉烂泥塘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异常结构,本文以异常结构模式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矿床地表和坑道... 烂泥塘矿床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主矿体产于在地表以下300~500米,地表矿化带仅见脉状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为研究云南香格里拉烂泥塘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异常结构,本文以异常结构模式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矿床地表和坑道岩矿石样品开展了元素组合、异常特征和水平分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烂泥塘铜矿床地球化学系统的结构由成矿元素及其共伴生元素富集与亏损的原生晕组成,Cu和Mo的正异常占据了核心部位,Sc、Ti、V、Cr、W的负异常在空间上与Cu和Mo的正异常重合;S的正异常,Mn、Co、Zn、Cd的负异常出现在Cu、Mo正异常的边缘;Zn、Cd的正异常以及Ag、Pb、Hg、Sb的正异常在成矿带外围出现,Ag、Pb、Hg、Sb属于远矿指示元素;铜矿化带中CaO、K_(2)O、Na_(2)O的含量相对较低,为低背景或负异常,而其外围地区为中背景区或高背景区。研究结果显示,用Cu和Mo的几何平均值与Sc、Ti、V、Cr四个元素几何平均值的比值作为地球化学指标所圈定的衬值地球化学异常,能够更好地指示铜矿化体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原生晕 异常结构 烂泥塘 滇西北
下载PDF
基于地质建造的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大凉山区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樋 刘小念 +7 位作者 刘洪 李佑国 李随民 张腾蛟 欧阳渊 王永华 张景华 李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137,共11页
为探索中-高山地区植物生长必需的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状况,以具有多元地貌的大凉山区为研究区,按照不同成土母质的岩石成因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地质建造,在该基础上选取植物生长所必需的5种营养元素Cu、Zn、Mn、Mo、B,开展了研究区... 为探索中-高山地区植物生长必需的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状况,以具有多元地貌的大凉山区为研究区,按照不同成土母质的岩石成因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地质建造,在该基础上选取植物生长所必需的5种营养元素Cu、Zn、Mn、Mo、B,开展了研究区基于地质建造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8个地质建造内土壤中Cu、Zn、Mn、Mo元素都基本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其中前震旦纪中酸性岩建造内土壤中相对缺乏Cu、Mo元素,应该注意土壤中Cu、Mo元的适当补给;二叠纪陆内基性-超基性岩建造内土壤中Cu、Zn元素含量过高,应注意农林业植物适宜性选种;8个地质建造内土壤中B元素均处于缺乏—稍缺水平,应注意土壤中B元素的补给。本研究成果对当地土地利用与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造 土壤营养元素 空间分布 生态地质 大凉山区
下载PDF
蒺藜苜蓿中CDF家族锌转运体MtMTP3的鉴定和表达调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圣博 李友国 +1 位作者 赵斌 林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60,共9页
植物体内阳离子扩散协助蛋白(cation diffusion facilitator proteins,CDF)也称为金属耐受蛋白(metal tolerance protein,MTP),在提高植物对锌抗性和调节锌在植物体内分布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拟南芥AtMTP1基因序列从模式豆科植物... 植物体内阳离子扩散协助蛋白(cation diffusion facilitator proteins,CDF)也称为金属耐受蛋白(metal tolerance protein,MTP),在提高植物对锌抗性和调节锌在植物体内分布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拟南芥AtMTP1基因序列从模式豆科植物蒺藜苜蓿基因组中鉴定了一个CDF家族锌转运体基因MtMTP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tMTP3编码385个氨基酸,属于CDF家族锌转运体;酵母功能互补实验证实MtMTP3具有转运Zn的功能;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MtMTP3主要在蒺藜苜蓿根部表达,高浓度Zn、Mn或者缺Fe处理均能促进MtMTP3的表达,表明该蛋白与根部重金属转运有关;RT-PCR和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低磷条件下表达量升高,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抑制MtMTP3表达,即使在高浓度锌处理下,MtMTP3表达也明显受到抑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能通过促进磷吸收,进而调控MtMTP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阳离子扩散协助蛋白家族 金属耐受蛋白 丛枝菌根真菌
下载PDF
磷转运蛋白AsPT6对紫云英结瘤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冲 李友国 +1 位作者 赵斌 林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8,共9页
采用组织定位、超表达及RNAi等方法对紫云英中的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AsPT6进行了研究。时空表达结果显示,AsPT6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接种根瘤菌后在根和根瘤中高量表达;化学组织定位分析表明,AsPT6在根和根瘤的维管组织及根和根... 采用组织定位、超表达及RNAi等方法对紫云英中的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AsPT6进行了研究。时空表达结果显示,AsPT6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接种根瘤菌后在根和根瘤中高量表达;化学组织定位分析表明,AsPT6在根和根瘤的维管组织及根和根瘤连接处均有表达,起到向根瘤转运磷的作用;超表达及RNAi结果显示AsPT6能显著影响紫云英的结瘤及固氮酶活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sPT6参与根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磷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华癸中慢生根瘤菌 结瘤 磷转运蛋白 Pht1家族
下载PDF
西藏布东拉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洪 李光明 +6 位作者 李文昌 张景华 李佑国 张智林 黄瀚霄 欧阳渊 张腾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1-328,共18页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布东拉金矿床位于中拉萨地块西段,矿体受北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产出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化蚀变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石英-自然金-黄铁矿阶段(S1)、石英-...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布东拉金矿床位于中拉萨地块西段,矿体受北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产出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化蚀变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石英-自然金-黄铁矿阶段(S1)、石英-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和石英-碳酸盐矿物阶段(S3)。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测、包裹体显微测温、包裹体显微激光拉曼分析、群包裹体成分分析和群包裹体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S1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30~350℃,盐度w(NaCl_(eq))为9.0%~11.0%,密度0.82~0.86 g/cm^(3),压力为(100~140)×10^(5)Pa,深度为1.0~1.4 km;S2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09℃,盐度w(NaCl_(eq))为7.0%~9.0%,密度为0.80~0.85 g/cm^(3),压力为(70~120)×10^(5)Pa,深度为0.7~1.2 km;S3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210~230℃,盐度w(NaCl_(eq))集中为2.0%~3.0%,密度为0.84~0.90 g/cm^(3),压力为(50~80)×10^(5)Pa,深度为0.5~0.8 km。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布东拉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含有少量CO_(2)、SO_(2)、N_(2)和CH_(4);液相中阴阳离子主要为Ca^(2+)、Na^(+)、C1^(-)和SO_(4)^(^(2-))。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H_(2)O值为-101.3‰~-90.7‰,δ18OHO值为-0.75‰~5.0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及少量岩浆水。研究表明,含2金成矿流体沿着断裂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时,迅速突破临界状态,减压沸腾导致金属物质的沉淀,形成各种类型的矿脉及矿化。布东拉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含少量CO_(2)、SO_(2)、N_(2)、CH_(4)的NaCl-CaSO_(4)-H_(2)O体系的浅成地下热水,表明其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流体包裹体 中拉萨地块 浅成低温热液 布东拉 金矿床
下载PDF
大豆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建立及菌根检测方法的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丽萍 黄诗宸 +2 位作者 许张珂 李友国 林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利用盆栽培养的方法,研究4种培养基质(蛭石、蛭石-土、沙-蛭石、沙-土)对不同品种大豆与AM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共生的影响,比较Parker纯黑墨水和台盼蓝2种染色剂对大豆菌根的染色效果,探究放大网格交叉法和Trouvelot五级分级... 利用盆栽培养的方法,研究4种培养基质(蛭石、蛭石-土、沙-蛭石、沙-土)对不同品种大豆与AM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共生的影响,比较Parker纯黑墨水和台盼蓝2种染色剂对大豆菌根的染色效果,探究放大网格交叉法和Trouvelot五级分级法在大批量菌根共生指标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蛭石-土(V蛭石∶V土=4∶1)更有利于AM真菌对大豆的侵染,该基质中菌根的丛枝丰度、根内菌丝密度、泡囊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可以作为大豆与AM真菌共生盆栽培养的最佳培养基质;对于大批量的菌根共生指标检测,墨水染色技术和放大网格交叉法是目前最优的菌根染色和真菌指标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丛枝菌根真菌 菌根 共生 检测方法 培养基质 放大网格交叉法 墨水染色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亚龙日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20
作者 田绍海 李佑国 +4 位作者 彭柱源 李威 余乐 袁华云 张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4,共10页
通过对纳屋错蛇绿混杂岩带内硅质岩岩石学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其成因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该区硅质岩露头以岩片形式产出,与相邻地质体呈断层接触;(2)硅质岩的SiO_2质量分数为83.32%~94.37%,w(SiO_2)/w(... 通过对纳屋错蛇绿混杂岩带内硅质岩岩石学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其成因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该区硅质岩露头以岩片形式产出,与相邻地质体呈断层接触;(2)硅质岩的SiO_2质量分数为83.32%~94.37%,w(SiO_2)/w(Al_2O_3)为14.65~49.02,w(Al_2O_3)/w(Al_2O_3+Fe_2O_3+MnO)为0.58~0.79,表明其形成受陆源物质影响,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3)Al-Fe-Mn成因判别图显示为生物成因硅质岩而非热水成因;(4)w(Al_2O_3)/w(Al_2O_3+Fe_2O_3)为0.59~0.80,结合100×w(Fe_2O_3)/w(SiO_2)-100×w(Al_2O_3)/w(SiO_2)和w(Fe_2O_3)/w(TiO_2)-w(Al_2O_3)/w(Al_2O_3+Fe_2O_3)图解,以及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出的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Ce呈负异常特征,(w(La)/w(Ce))_N值为1.67~2.15,w(Ce)/w(Ce*)在0.46~0.61间,以上特征均显示其形成于大洋盆地到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认为,纳屋错蛇绿混杂岩带内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其沉积环境为大洋盆地到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硅质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