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nciple of Hydrogen Isotope Geochemistry Paleo-altimeter and its Potential in Reconstructing Paleo-elevation of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1
作者 CUI Fengzhen liU-ZENG Jing +4 位作者 li yunshuai XU Qiang TANG Maoyun WANG Heng SUN Zhaot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51-1063,共13页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elevation serves a dual purpose to enhance our comprehension of geodynamic processes affecting terrestrial landforms and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tmospheric cir...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elevation serves a dual purpose to enhance our comprehension of geodynamic processes affecting terrestrial landforms and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biodiversity.The oxygen(δ~(18)O_w)and deuterium(δD_w)isotopes in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re systematically deple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which are typical and widely applicated paleo-altimeters.The utilization of hydrogen isotope of hydrous silicate minerals within the shear zone system,volcanic glass,and plant leaf wax alkanes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for addressing evaporation and diagenesis.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principle,application conditions,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hydrogen isotope paleo-altimeter.In addition,w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this technique for quantitatively estimating the paleo-elevation of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where multiple shear zones extend over hundred kilometers parallel to the topographic grad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elevation hydrogen isotope hydrous silicate minerals volcanic glass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原特提斯造山系:祁连-柴北缘岩石构造单元再划分及几个争议科学问题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新 于胜尧 +4 位作者 李云帅 毛小红 滕霞 武亚威 郭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07-3532,共26页
青藏高原北部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早古生代造山系,其中原特提斯洋演化的物质记录主要分布在东昆仑北部、西昆仑北部、阿尔金、祁连、柴北缘等,以出露典型的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蛇绿岩、弧岩浆岩、俯冲增生杂岩、高压-超高... 青藏高原北部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早古生代造山系,其中原特提斯洋演化的物质记录主要分布在东昆仑北部、西昆仑北部、阿尔金、祁连、柴北缘等,以出露典型的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蛇绿岩、弧岩浆岩、俯冲增生杂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地质体为特征,并夹有前寒武纪微大陆块体。通过近20余年的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早古生代造山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基本共识,认为其经历了从原特提斯洋的开启、大洋俯冲增生、闭合到大陆俯冲碰撞造山的过程。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科学问题不断涌现,有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横穿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柴北缘造山带的两条地质廊带的解剖,对与原特提洋演化有关的岩石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结合一些新发表的研究资料,梳理出青藏高原北部原特提斯造山系的研究新进展,并探讨了几个关键科学问题:(1)青藏高原北部与原特提斯洋演化有关的缝合带有几条?相关的问题是有几个原特提斯分支洋盆?(2)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如何?单一向北、单一向南还是双向俯冲?(3)原特提斯洋中微陆块的性质和起源如何?虽然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块体起源于冈瓦纳大陆,但何时从冈瓦纳大陆分离仍有很大争议,起源于冈瓦纳大陆哪一部位也难以确定。(4)原特提斯洋的开启、初始俯冲和闭合时限如何?(5)早古生代造山系是连续俯冲增生造山还是多陆块(弧)的碰撞造山的结果?(6)原特提斯洋与古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的关系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特提斯造山系 地质廊带 岩石构造单元 争议科学问题
下载PDF
热带北缘地区橡胶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差异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沈沈 吴志祥 +4 位作者 刘文杰 赵豪 李运帅 王誉博 王鹏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4期424-432,共9页
为了深入了解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生态水文和碳水循环耦合过程,依托涡度通量数据,利用EC-LUE模型和Penman-Monteith模型,在模拟橡胶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ET)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2010-2019年橡胶林生态系统WUE季... 为了深入了解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生态水文和碳水循环耦合过程,依托涡度通量数据,利用EC-LUE模型和Penman-Monteith模型,在模拟橡胶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ET)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2010-2019年橡胶林生态系统WUE季节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各因素对WUE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序变化来看,2010-2019年间橡胶林生态系统雨季WUE(3.52 g·kg^(-1))小于旱季(4.73 g·kg^(-1)),GPP和ET均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特征,二者峰值出现在雨季;(2)从归因分析来看,大气因素中,太阳辐射倾向于在旱季抑制WUE的增加(呈现负贡献),但是这种抑制作用被大气因素中的其他因素抵消(呈现正贡献)。在各因素中,对WUE变化贡献最高的因素为地表阻抗,其在旱季倾向于促进WUE的增加,贡献占比为33.29%。橡胶林WUE在雨旱季转换的变化主要受生物物理因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植被初级生产力 蒸散 橡胶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柴北缘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地壳深熔的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5 位作者 李三忠 彭银彪 李云帅 吕沛 姚勇 李卓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30-3140,共11页
宏观、微观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锡铁山和绿梁山单元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双层... 宏观、微观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锡铁山和绿梁山单元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双层结构,锆石核部无明显分带特征,并呈现出重稀土平坦和无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450Ma的年龄结果与区域上榴辉岩峰期变质时代一致;发光较弱的锆石边部具不明显的环带结构和较低的Th/U比值,~426Ma年龄结果代表了熔体的结晶时代。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中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记录的~910Ma、~450Ma和~426Ma三组年龄分别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结晶时代、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代和熔体结晶时代。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SiO2、Al2O3、CaO、Na2O、Sr和LREE,而低MgO、FeOT、K2O、Y、Yb和HREE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的SiO2、Al2O3和K2O+Na2O,而较低的CaO、MgO、REE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黝帘石和少量的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是触发超高压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而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则是触发超高压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富含钾长石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这些浅色体显著的促进了柴北缘超高压地体的快速折返,并对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元素迁移和壳-幔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地壳深熔 折返过程 岩石学
下载PDF
钢悬链立管用柔性接头性能测试研究
5
作者 李华军 杜卫锋 +5 位作者 高光军 吴泽 吕永超 李云帅 王磊 朱少林 《焊管》 2023年第8期59-63,68,共6页
为了验证钢悬链立管用柔性接头的各项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Φ304.8 mm钢悬链立管用柔性接头进行了最大转动角度、电气连续性、低压氮气、背部密封压力、静水压完整性、带压转动刚度及最大静水压力等各项测试。结果表明,Φ304.8 mm钢... 为了验证钢悬链立管用柔性接头的各项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Φ304.8 mm钢悬链立管用柔性接头进行了最大转动角度、电气连续性、低压氮气、背部密封压力、静水压完整性、带压转动刚度及最大静水压力等各项测试。结果表明,Φ304.8 mm钢悬链立管用柔性接头的各项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柔性接头结构完整性、功能性及规范技术要求,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作业。同时依据钢悬链立管柔性接头工作状态,提出了钢悬链立管柔性接头验收测试方法,解决了柔性接头验收测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悬链立管 柔性接头 工厂验收测试 转动刚度 摆动角度
下载PDF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对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晶 李云帅 +1 位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91-3704,共14页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对于揭示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榴辉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榴辉岩经历了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M1,946~1026℃和2.9~3.2 GPa)、峰后退变质...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对于揭示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榴辉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榴辉岩经历了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M1,946~1026℃和2.9~3.2 GPa)、峰后退变质阶段(M2,硬玉+石英=钠长石反应线附近)以及晚期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阶段(M3,~0.8 GPa, 789~841℃)。此外,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该榴辉岩的变质时代为492.8±2.8 Ma (MSWD=0.77),结合锆石中的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包裹体及前人所获得的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变质时代记录了早古生代榴辉岩相的变质事件,进而恢复了南阿尔金榴辉岩所记录的顺时针P-T-t轨迹。本研究为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矿物学与岩石学证据,同时为探讨南阿尔金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P-T-T轨迹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南阿尔金
下载PDF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P-T-t轨迹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98-2711,共14页
大陆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的P-T-t轨迹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连接同位素年龄与变质演化过程是恢复和建立P-T-t轨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基性麻粒岩... 大陆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的P-T-t轨迹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连接同位素年龄与变质演化过程是恢复和建立P-T-t轨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基性麻粒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基性麻粒岩经历了原岩阶段(M1)、峰期变质阶段(M2)、峰后退变质阶段(M3)以及晚期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M4)。其中,传统矿物温压计和矿物微量元素温压计获得该基性麻粒岩所记录的峰期变质条件分别为17.5~22.6 kbar,901~985℃和17~28 kbar,1012~1049℃,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7.6~10.7 kbar,750~810℃。此外,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时代为491±3.5 Ma (MSWD=0.62),结合锆石和石榴子石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数以及前人的实验岩石学数据,认为该变质时代记录了早古生代高压-超高温的变质事件,进而恢复了南阿尔金基性麻粒岩所记录的顺时针P-T-t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矿物学 锆石U-PB定年 P-T-T轨迹 基性麻粒岩 南阿尔金
下载PDF
大陆碰撞造山带榴辉岩相的熔体活动:来自南阿尔金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3-736,共14页
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首次限定了该区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形成时代为491±2 Ma (MSWD=0.91),此年龄与寄主麻粒岩高压—超... 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首次限定了该区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形成时代为491±2 Ma (MSWD=0.91),此年龄与寄主麻粒岩高压—超高温阶段(榴辉岩相)的变质时代在误差范围内近一致,表明长英质脉体形成于榴辉岩相的变质阶段。由于长英质脉体中锆石明显不同于寄主基性麻粒岩中变质锆石的形态特征,基本排除了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为捕获锆石的可能性。此外,该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具有少量的长石、石英包裹体和较低的Th/U比值(0.05-0.41),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其具有重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的特征,这些证据表明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可能结晶于变质熔体之中。长英质脉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该脉体具有相对较低的K2O值,基本上排除了其来源于围岩长英质麻粒岩的可能,而且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与寄主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具有相似性,表明形成长英质脉体的熔体为内部来源。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可能为基性麻粒岩发生部分熔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脉体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基性麻粒岩 南阿尔金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次林错岩体晚白垩世—早新生代快速剥蚀
9
作者 沈续文 沈晓明 +8 位作者 刘静 曾令森 杨超群 葛玉魁 邢宇堃 曾宪阳 王子君 李云帅 李金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32-3344,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区域新生代早期的剥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岩体新生代早期冷却事件是岩浆冷却单一作用的结果,还是受快速剥蚀作用的影响,目前仍然存疑,需要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化和年代学数据,对次林错花岗岩开展了锆石饱和温度和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研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次林错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介于647~705℃之间,属低温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的最小围岩温度为160~120℃,对应深度约为3.7~5.0 km。结合锆石和磷灰石(U-Th)/He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该岩体在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67~40 Ma)经历了一期剥蚀量至少为2 km的快速剥蚀事件。已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快速剥露事件可能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存在的构造剥蚀事件,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与印亚板块的初始碰撞可能是触发此次大规模区域剥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次林错花岗岩 晚白垩世—早新生代 快速剥蚀 锆石饱和温度计 一维岩浆冷却模拟 低温热年代学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细观模型构建及力学响应
10
作者 韩宝健 韩子文 +3 位作者 应韬 郝振 李云帅 沈明杰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3-842,共10页
碳纳米管(CNTs)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预测对于理解可设计性参数在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非均质材料有限元模拟的复杂性,在微尺度组分显式求解方面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获得非均质材料在弹塑性变形阶段中的... 碳纳米管(CNTs)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预测对于理解可设计性参数在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非均质材料有限元模拟的复杂性,在微尺度组分显式求解方面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获得非均质材料在弹塑性变形阶段中的宏观有效性质,基于改进的随机序列吸附算法建立了随机CNTs内嵌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单胞物理模型,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粘结层由内聚力单元代替,CNTs模型依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到的真实形貌建立。对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求得表征体积单元数值模型有效性质的数值解,有效分析了拉伸载荷作用下材料基体破坏和界面脱粘、强度问题及各组成相间的应力传递机制、损伤机制。实验与模拟的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复杂结构纳米相增强材料细观模型对于预测材料参数与细观结构、力学性能之间的响应关系能够提供客观、充分和真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表征体积单元 有限元分析 宏观有效性质
原文传递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 Monazite and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被引量:15
11
作者 MAO XiaoHong ZHANG JianXin +3 位作者 YU ShengYao li yunshuai YU XingXing LU Zeng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43-957,共15页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WQO),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Qinling Complex. These rocks are composed of amphibole-bearing two-pyroxene granulite and garnet-sillimanite gneis...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WQO),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Qinling Complex. These rocks are composed of amphibole-bearing two-pyroxene granulite and garnet-sillimanite gneiss with widespread migmatitization. We investigate three granulite-facies samples and one leucosome sample from the Qinling Complex, which are suitable for U-Pb analyses of zircon and monazite. SHRIMP and LA-ICPMS U-Pb age dating of zircon and monazite from two pelitic granulites provides weighted mean ages of 430±4 Ma(MSWD=0.88) and 433±4 Ma(MSWD=0.27), 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zircon CL imagery, we postulated a ca. 430 Ma metamorphic timing for the pelitic granulites. LA-ICPMS zircon U-Pb data from an amphibole two-pyroxene granulite sample reports two weighted mean age groups:424±3 Ma(MSWD=0.45) and 402±3 Ma(MSWD=1.4), which were interpreted as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and retrograde ages, respectively. 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he leucosome sample yields a weighted mean age of 426±2 Ma(MSWD=0.3),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the leucosome.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West QOB experienced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similar to the East QOB.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resulted from an arc setting created by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Shangdan ocean or from a continental collisional orogenic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Qinling Granulite Migmatite U-Pb age dating Metamorphism Early Paleozoic
原文传递
北祁连水洞峡蛇绿岩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晶 李云帅 +1 位作者 张建新 路增龙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4-1656,共13页
蛇绿岩的时空关系与构造归属是深入认识俯冲带演化和重建古板块构造格局的关键地质依据之一.水洞峡蛇绿岩作为北祁连南带蛇绿岩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一直缺乏准确的限定.采用LA-ICP-MS对水洞峡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进行... 蛇绿岩的时空关系与构造归属是深入认识俯冲带演化和重建古板块构造格局的关键地质依据之一.水洞峡蛇绿岩作为北祁连南带蛇绿岩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一直缺乏准确的限定.采用LA-ICP-MS对水洞峡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所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7.0±2.4 Ma(MSWD=0.84),该年龄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表明水洞峡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应该为晚寒武世,这与祁连南带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蛇纹岩的矿物化学特征以及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水洞峡蛇绿岩中的蛇纹岩、辉长岩和玄武岩均表现出明显的与俯冲带密切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北祁连已有的研究资料,玉石沟-水洞峡蛇绿岩应该属于SSZ型,该蛇绿岩在弧-陆碰撞过程中向南仰冲到中祁连地块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SSZ型 水洞峡蛇绿岩 北祁连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