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风干燥温度对大豆植物蛋白提取得率及加工品质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梁璋成 王红丽 +2 位作者 何志刚 窦芳娇 林晓姿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探讨大豆热风干燥温度对大豆加工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大豆加工产品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东北大豆为原料,经50、60、70、80、90、100℃干燥10 min后机磨脱皮,以未热风干燥大豆为对照,检测大豆水分含量和脱皮率、蛋白... 【目的】探讨大豆热风干燥温度对大豆加工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大豆加工产品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东北大豆为原料,经50、60、70、80、90、100℃干燥10 min后机磨脱皮,以未热风干燥大豆为对照,检测大豆水分含量和脱皮率、蛋白提取率、脂肪氧化酶活力(LOX)及感官评价等指标,分析热风干燥温度对大豆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热风干燥温度的提高,大豆含水量、蛋白提取率呈下降趋势,脱皮率呈先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LOX酶活逐渐降低,豆腥味逐渐减弱而炒豆香气逐渐增加。【结论】研究认为适宜热风干燥温度为80℃。此条件下干燥10 min,大豆脱皮率达99.61%,植物蛋白提取得率为90.64%,豆腥味减弱并出现淡淡的炒豆香。LOX酶活虽受部分抑制,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在热风干燥工序未能达到完全饨化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温度 大豆 脱皮 蛋白提取得率 风味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R23胞内抗氧化酶高效提取与保存技术研究
2
作者 任香芸 何志刚 +3 位作者 林晓姿 李维新 梁璋成 汪媛媛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为获得植物乳杆菌R23高活力胞内抗氧化酶,以蛋白质含量、菌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主要指标,对该菌胞内抗氧化酶提取、保存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可有效破碎植物乳杆菌R23菌体细胞并保持理想的酶活力,在功率400 W、... 为获得植物乳杆菌R23高活力胞内抗氧化酶,以蛋白质含量、菌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主要指标,对该菌胞内抗氧化酶提取、保存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可有效破碎植物乳杆菌R23菌体细胞并保持理想的酶活力,在功率400 W、工作总时间20 min和变幅杆φ2 mm时,获得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SOD活力最大(47.06 U·g^(-1));酶提取液在4℃冷藏12 h或-20℃冻藏24 h均有利于保持酶活力。有无二氧化硫胁迫下植物乳杆菌R23生长量均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相对应,因此可用蛋白质含量指示菌体生长量,用于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细胞破碎 抗氧化酶 菌量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脱皮大豆等温吸水模型与复水磨浆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晓菲 郭琪琪 +2 位作者 林晓姿 梁璋成 何志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07-211,226,共6页
目的:探讨脱皮大豆复水磨浆工艺参数对钝化大豆脂肪氧化酶及蛋白得率的影响,为高品质豆奶产品的研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构建脱皮大豆的等温吸水模型来探讨吸水率与大豆蛋白得率的关系;以浸泡液温度、pH及浸泡时间为因子,大... 目的:探讨脱皮大豆复水磨浆工艺参数对钝化大豆脂肪氧化酶及蛋白得率的影响,为高品质豆奶产品的研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构建脱皮大豆的等温吸水模型来探讨吸水率与大豆蛋白得率的关系;以浸泡液温度、pH及浸泡时间为因子,大豆蛋白得率及脂肪氧化酶活性钝化指数为指标,优化脱皮大豆磨浆吸水工艺参数。结果与结论:脱皮大豆的等温吸水模型符合M=115.693-e^-(at2+bt+c),a、b、c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磨浆大豆的复水吸水率达到90%以上时,大豆蛋白提取利用趋于最大值。影响大豆蛋白质得率的主次顺序为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浸泡液pH,影响钝化脂肪氧化酶活性的主次顺序为浸泡温度>浸泡液pH>浸泡时间,综合考虑脂肪氧化酶活性钝化及蛋白得率,选优处理组合为浸泡液温度80℃、pH9,浸泡时间60 min,蛋白质得率可达90.76%,脂肪氧化酶活性钝化指数达92.78,脱去豆腥味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吸水率 蛋白提取得率 脂肪氧化酶 豆腥味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海带质构品质的Ca^(2+)处理工艺参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红丽 梁璋成 +3 位作者 何志刚 林晓姿 陈慎 林向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1-637,共7页
为解决海带热处理过程易软化而导致品质劣变的技术难题,以盐渍海带为原料,运用钙盐漂烫技术,以质构综合指数为指标,研究CaCl_2质量浓度、漂烫温度及漂烫时间等因素对钙盐漂烫保质效果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参数优化... 为解决海带热处理过程易软化而导致品质劣变的技术难题,以盐渍海带为原料,运用钙盐漂烫技术,以质构综合指数为指标,研究CaCl_2质量浓度、漂烫温度及漂烫时间等因素对钙盐漂烫保质效果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CaCl_2质量浓度对海带钙盐漂烫品质的影响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海带钙盐漂烫品质的影响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影响质构品质的因素依次为:漂烫时间>漂烫温度>CaCl_2质量浓度。漂烫温度与时间对质构综合指数影响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参数寻优为:漂烫温度88.0℃,CaCl2质量浓度1.54g·L^(-1),漂烫时间4min 40s漂烫时间4.77min,CaCl_2质量浓度1.54g·L^(-1),漂烫温度87.8℃。在此条件下,Ca^(2+)处理的海带组织紧密,质地脆嫩,质构综合指数达86.11±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质构品质 Ca^2+处理 漂烫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红曲黄酒风味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昊 梁璋成 +2 位作者 何志刚 林晓姿 李维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9-864,共6页
本研究建立红曲黄酒感官风味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为红曲黄酒感官品质评定提供可靠评价方法。以32份红曲黄酒基酒为对象,以外观、香气、口味、风格为感官指标论域,给定优、优良、合格、不合格、劣质5个评语等级论域,选择M(·,+)运算子... 本研究建立红曲黄酒感官风味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为红曲黄酒感官品质评定提供可靠评价方法。以32份红曲黄酒基酒为对象,以外观、香气、口味、风格为感官指标论域,给定优、优良、合格、不合格、劣质5个评语等级论域,选择M(·,+)运算子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隶属度采用秩加权平均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2份红曲黄酒基酒中,优良、合格和不合格的分别有12份、18份和2份,总酸是影响红曲黄酒感官的重要因子,感官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导红曲黄酒优质生产的科学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红曲黄酒 感官品评
下载PDF
乌衣红曲黄酒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昊 梁璋成 +1 位作者 李维新 林晓姿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10期60-65,共6页
明确乌衣红曲黄酒基酒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并对建立的乌衣红曲黄酒基酒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通过气相色谱对10年陈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检出挥发性成分48种,其中包含酯类22种、醇类5种、酸类5种、醛类3种,主... 明确乌衣红曲黄酒基酒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并对建立的乌衣红曲黄酒基酒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通过气相色谱对10年陈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检出挥发性成分48种,其中包含酯类22种、醇类5种、酸类5种、醛类3种,主要成分有苯乙醇、苯甲醛、丁二酸二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糠醛、3-甲基-1-丁醇、2-辛酮、2-甲基-1-丙醇;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基酒中含量前10的挥发性物质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2%和5%,能满足乌衣红曲黄酒基酒挥发性物质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酒 色谱 挥发性物质 方法学
下载PDF
Changes in Cold and Hot Syndromes and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Mice by Intervention with Food of Different Nature 被引量:1
7
作者 liang zhang-cheng LI Wei-xin +3 位作者 HE Zhi-gang LIN Xiao-zi REN Xiang-yun LIN Xiao-ji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48-454,共7页
Objective:To reveal the effect of foods with different natures on cold or hot syndrome and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mice.Methods:Forty-five 6-week-old male ICR Kunming mice of clean grade were... Objective:To reveal the effect of foods with different natures on cold or hot syndrome and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mice.Methods:Forty-five 6-week-old male ICR Kunming mice of clean grade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9 per group,including the control(CK),hot nature herb medicine(HM),Hong Qu glutinous rice wine(RW),tea rice wine(TW),and cold nature herb medicine(CM)groups.Distilled water or corresponding herbs were administered to mice(0.01 mL/g body weight)in the 5 groups by gastric infusion respectively,once daily for 28 d.Appearance,behavior,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icators,including 5-hydroxytryptamine(5-HT),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noradrenaline(NE),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and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the hot nature index,as well as the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in all groups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supplementation for 28 d,CM and TW mice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cold syndrome,and HM and RW mice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hot syndrome.Compared with the HM and RW mice,the TSH,NE,cAMP levels and hot nature indices in the CM and TW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5-HT and cGM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appearance or behavior in CK mice.Results of cluster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were highly similar in TW and CM mice as well as in RW and HM mice,and that they were from the same branch,respectively,when the distance was 0.02.The key microbes associated with cold syndrome were Lachnospiraceae uncultured,Lactococcus,etc.,and the key microbes associated with hot syndrome were S24-7 norank,Ruminococcaceae uncultured,etc.Conclusion:The interventions with different nature foods could change cold or hot syndrome in mice,leading to changes in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ifferent natural foods cold or hot syndrome Hong Qu glutinous rice wine key microb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