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钻采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案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伯韬 朱海涛 +2 位作者 金衍 张家豪 韩雪银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282-296,共15页
油气钻采过程中地质的不确定性、井下实时工况的不可见性、工程仿真的复杂性阻碍了其科学高效的设计及施工。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提供实时智能且可视化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决策,但缺乏针对油气钻采的系统建模方法。对此,本文首先剖析油气钻采... 油气钻采过程中地质的不确定性、井下实时工况的不可见性、工程仿真的复杂性阻碍了其科学高效的设计及施工。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提供实时智能且可视化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决策,但缺乏针对油气钻采的系统建模方法。对此,本文首先剖析油气钻采数字孪生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而应用成熟度指标定量评价该技术的发展程度;其次,逐次提出油气钻采数字孪生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建模流程、拆分策略、装配及融合架构、建模工具,并以钻井井壁稳定和海上生产系统为例,介绍数字孪生在钻井与开采方面的应用案例;最后,分析困难与挑战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相对制造业,钻采孪生多处于可视化阶段,整体成熟度偏低。油气钻采系统的复杂需求被拆分为若干清晰且较容易实现的子需求;基于需求分析将建模对象在粒度、维度、生命周期上拆分为不同的子模型,通过模型层、功能层、需求层逐层装配子模型,进而实现多维度、多领域模型间的融合。同时,需要在模型管理、数据管理和工程仿真方面完善方法和提高效率。此外,钻采孪生面临多源异构数据选择与融合困难、子模型定义模糊、模型验证不清的问题,以及复杂动力学过程、多部门多任务协同、自主软件工具开发方面的挑战。综上,本文提出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和案例能为油气钻采工程提供方法指导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钻井 开采 数字孪生 数据科学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油气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案例融合与效果评价
2
作者 胡晓东 林伯韬 宋先知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8期132-134,共3页
人工智能时代下,各行业的交叉学科建设也在不断探索中。针对“油气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教学建设这一问题,文章研究探索了基于案例式的油气人工智能教学模式。文章从油气人工智能教学的选题模式、学习模式、课程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工智能时代下,各行业的交叉学科建设也在不断探索中。针对“油气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教学建设这一问题,文章研究探索了基于案例式的油气人工智能教学模式。文章从油气人工智能教学的选题模式、学习模式、课程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开展了案例库建立、案例融合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反馈评价等教学活动,可以为油气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油气人工智能 案例融合 课程实践 课程效果评估
下载PDF
油气人工智能课程群建设及课程分类管理机制研究
3
作者 薛亮 林伯韬 宋先知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6期16-18,共3页
在“双碳”目标下,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对油气行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人工智能科技... 在“双碳”目标下,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对油气行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进展,整合油气学科优质资源,发挥高校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油气与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课程群,组建多元化优质师资队伍,规范课程分类管理制度,开展多学科交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能够为我国油气领域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 人工智能 课程群 分类管理
下载PDF
海上油田低渗储层岩石扩容低效原因及储层改造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林 熊培祺 +2 位作者 朱海涛 林伯韬 徐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8,共8页
针对岩石扩容技术在低渗储层作业时间长、易损坏井下工具及应用低效等问题,提出将岩石力学领域的碎胀扩容机理用于石油工程储层改造的新思路。开展了岩石扩容工艺数值模拟敏感性及作业井例分析,分析了岩石碎胀微观机理,提出了前置简易... 针对岩石扩容技术在低渗储层作业时间长、易损坏井下工具及应用低效等问题,提出将岩石力学领域的碎胀扩容机理用于石油工程储层改造的新思路。开展了岩石扩容工艺数值模拟敏感性及作业井例分析,分析了岩石碎胀微观机理,提出了前置简易水力压裂和岩石扩容、爆燃压裂和岩石扩容联作等实现岩石碎胀扩容工艺路径,并指出了下一步数值模拟、物理模拟、裂缝监测等技术研究方向。结果表明:物性越差扩容效果逐渐变差,是低渗储层岩石扩容低效的主因;岩石碎胀扩容储层改造工艺可利用多种工艺技术组合形成复杂缝网,从而提高现有改造技术实施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可对海上低渗储层改造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低渗储层 岩石扩容 储层改造
下载PDF
融合旋转位置编码与掩码条件随机场的钻井工程命名实体智能识别方法
5
作者 曹倩雯 李维 +3 位作者 林伯韬 金衍 韩雪银 张家豪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5期750-763,共14页
钻井工程报告记录了油气藏的地质信息以及钻井工程的参数,自动提取报告中的非结构化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入湖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然而,这类报告通常具有特定领域的特征,且结构和语言的多样性给命名实体的准确识别带来了诸多... 钻井工程报告记录了油气藏的地质信息以及钻井工程的参数,自动提取报告中的非结构化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入湖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然而,这类报告通常具有特定领域的特征,且结构和语言的多样性给命名实体的准确识别带来了诸多挑战。目前,命名实体识别常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常基于小规模标注数据集进行训练或微调,导致两方面问题。首先,缺乏大规模的标注语料库,限制了训练样本的多样性,进而导致模型在面对新数据或未见过的数据时表现不佳,降低了模型在不同类型数据上的泛化能力。其次,现有模型缺乏针对长距离上下文的文本建模能力,由于相关实体可能分散在钻井工程报告内较长的文本段落中,这类方法难以有效捕获和识别复杂文档中命名实体的关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旋转位置编码和掩码条件随机场的钻井工程命名实体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Transformer编码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和条件随机场(CRF)架构。Transformer编码器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提供丰富的上下文语义表示,BiLSTM捕捉序列依赖性,而CRF则用于序列标注。此外,通过设计掩码建模机制改进了传统的CRF,限制了倒置序列的生成,提高了序列标注次序的一致性。旋转位置编码的集成进一步增强了模型对文本中相对位置信息的感知,促进模型捕捉远距离单词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提高识别跨越较大上下文范围的命名实体的能力。除了模型改进之外,本文还通过构建领域特定的命名实体语料库来解决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该语料库包括12类实体的标注,覆盖了共20727个实体标签,分布于4000个文本段落中,为模型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训练样本,帮助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F1值为86.49,相较于之前的最优模型提高了2.65,在长尾分布的实体识别上的性能也显著提高。该方法不仅扩展了命名实体识别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还能够为工程师提供高效的信息提取工具,加速钻井数据的分析,提高钻井操作管理的效率,并增强数据入湖的效率,从而对钻井项目的决策过程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钻井工程 Transformer编码器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基于双甜点的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6
作者 史璨 林伯韬 +2 位作者 谢勃勃 潘玉婷 张家豪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1,共9页
页岩储层的甜点和可压性评价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评价指标,现场往往对储层甜点和可压性分别进行评价,而页岩储层甜点和可压性的评价参数和数学方法存在相似性,易造成二者概念混淆、相互关系不清和重复评价等问题.为明确二者的联系... 页岩储层的甜点和可压性评价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评价指标,现场往往对储层甜点和可压性分别进行评价,而页岩储层甜点和可压性的评价参数和数学方法存在相似性,易造成二者概念混淆、相互关系不清和重复评价等问题.为明确二者的联系性,建立一致性评价方法,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常用的甜点和可压性评价方法,从概念和评价方法出发,厘清了地质甜点、工程甜点及可压性的关联性,并基于甜点综合分析提出可压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现场地质、工程参数计算地质和工程甜度指数,构建储层的可压性指数和区域可压性评价图版,可快捷、定量地评价单井及区块的可压性优劣.通过选用四川盆地威远区块10口页岩气井的地质和工程参数,应用所建方法计算了甜度及可压性,发现可压性指数等比例地正向反映了实际测试产气量.该方法能为优化井眼轨迹、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和优化储层压裂施工方案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 页岩储层 地质甜点 工程甜点 可压性 综合权重
下载PDF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实验教学改进措施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伯韬 王振宇 侯冰 《大学教育》 2023年第8期56-58,共3页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学习岩石力学理论知识在石油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力学、岩石力学和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之间的学科联系和课程背景,阐述了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的开设情况,重点剖析了该课...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学习岩石力学理论知识在石油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力学、岩石力学和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之间的学科联系和课程背景,阐述了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的开设情况,重点剖析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的角色、内容、设备、目的以及授课方式,并总结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实验技术复杂、设备精密昂贵、实验场地和实验教师缺乏是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本硕博一体化教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建立线上虚拟实验室辅助教学等改进实验教学的有效手段。该研究成果能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岩石力学 实验教学 线上平台 虚拟实验室
下载PDF
智慧金融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伯韬 郑海妍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2期222-233,共12页
随着我国石油与天然气的产量、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油气期货交易量日益增长,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油气交易效能、改善贸易机制已逐渐成为油气行业的重要考量。本文从智慧金融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出发,探讨智慧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后... 随着我国石油与天然气的产量、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油气期货交易量日益增长,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油气交易效能、改善贸易机制已逐渐成为油气行业的重要考量。本文从智慧金融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出发,探讨智慧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后的复合型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勘探开发融资、资金运营风控、保险与再保险、油气市场交易业务四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油气行业碳金融业务的智慧化进程,剖析智慧金融在油气行业应用的主要挑战;涉及的智慧技术包括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化技术在油气上中下游的地质与工程环节应用较多,而在金融环节仅有零星的应用场景;(2)智慧金融技术在市场融资、储量评估、交易安全、市场分析、风控与理赔、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3)智慧金融技术能够高效促进碳产品、碳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和交易政策的优化;(4)智慧金融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应用面临行业的数字化程度低、数据管理效率低、政策法规不完善、市场化程度偏低、人才激励机制不足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油气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跨行业的数据治理,完善智慧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和提升相关领域人才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金融 能源 油气 低碳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基于Adam优化算法的水平井流动剖面测温反演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海涛 林伯韬 +1 位作者 石兰香 窦升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提高油藏注水开发效率,制定精细的分层配产配注制度,须针对水平井开展吸水及产液剖面的高效检测。对此,提出基于自适应矩估计优化算法(Adam算法)的水平井吸水及产液剖面测温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储层与井筒内的温度分布模型构建... 为提高油藏注水开发效率,制定精细的分层配产配注制度,须针对水平井开展吸水及产液剖面的高效检测。对此,提出基于自适应矩估计优化算法(Adam算法)的水平井吸水及产液剖面测温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储层与井筒内的温度分布模型构建反演目标函数,其次通过Adam优化算法,在最优化反演目标函数的过程中定量获取流动剖面。将该方法应用于阿曼Safah油田及新疆风城油田的两口水平井,采用生产测井工具测得各井段吸水量和井口测量的产液量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反演方法不需要求解复杂的耦合模型,计算效率高,不仅可以定量监测流动剖面的动态变化、评价各层段的贡献率,还可半定量刻画水平井各层段相对渗透率的演化规律,指导现场制定更加精细化的配产、配注及增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剖面 产液剖面 分层配产配注 温度反演 Adam优化算法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砂砾岩油藏智能岩性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吉 林伯韬 +1 位作者 史璨 张家豪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69,共9页
中国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砂砾岩油藏岩性多样,隔夹层发育,常规取心识别方法成本高,在非取心段识别精度低,导致储层划分困难.为实现岩性的快速准确识别,根据地质资料将研究区内岩性划分为泥岩、粗砂岩、中-细砂岩、粗砾岩、中-细砾岩和... 中国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砂砾岩油藏岩性多样,隔夹层发育,常规取心识别方法成本高,在非取心段识别精度低,导致储层划分困难.为实现岩性的快速准确识别,根据地质资料将研究区内岩性划分为泥岩、粗砂岩、中-细砂岩、粗砾岩、中-细砾岩和煤层6种.基于敏感性分析,优选测井参数提取主成分,建立岩性识别图版,识别准确率达81.37%.针对不均衡样本导致的少数类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人工少数类过采样(k-means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KMSMOTE)与随机森林结合的智能岩性识别模型,通过对少数类样本过采样提升识别精度,该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2.94%.将图版法和KMSMOTE-随机森林应用于邻井进行岩性识别并对比分析结果发现,KMSMOTE-随机森林识别准确率为95.71%,优于图版法的82.91%.同时,对各类岩性的识别准确率均高于传统的随机森林模型,证明KMSMOTE和随机森林结合的智能岩性识别模型在不均衡岩性样本识别问题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泛化能力强,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地层岩性.研究结果为不均衡岩性样本识别提供了智能化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油田开发 测井 随机森林 岩性识别 主成分分析 不均衡数据集 砂砾岩储层
下载PDF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水平井降压开采诱发沉积物力学响应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旭洋 金衍 +2 位作者 林伯韬 卢运虎 訾敬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7,共7页
针对南海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物性和力学性质,建立水平井降压开采过程中井周沉积物的流-固-热-化响应模型,采用弹塑性模型表征塑性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重力作用导致深层水平井压降程度低于浅层水平井,一定程度上抑制水合物... 针对南海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物性和力学性质,建立水平井降压开采过程中井周沉积物的流-固-热-化响应模型,采用弹塑性模型表征塑性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重力作用导致深层水平井压降程度低于浅层水平井,一定程度上抑制水合物分解前缘的扩展,导致深层水平井产能略低于浅层水平井;在降压开采初期水合物分解前缘未形成时,沉积物层塑性应变不明显;随着降压开采时间的增加,水合物分解区力学性质劣化显著,分解区的内聚力等强度参数变低;分解区的塑性应变明显高于未分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岩土力学 水平井 数值模拟 弹塑性变形
下载PDF
国家战略导向的空间价值变迁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彬 林柏韬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0,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导向引起区域政策的转向性变化。国家战略的介入为长三角作为优先区域超越自身空间范围的目标需求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基础和持续的方向引导,发挥了“再地域化”的尺度重组作用。从启动期到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导向引起区域政策的转向性变化。国家战略的介入为长三角作为优先区域超越自身空间范围的目标需求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基础和持续的方向引导,发挥了“再地域化”的尺度重组作用。从启动期到推进期,长三角一体化的侧重点逐步深入,从规划的整体性、内外空间的协调性、产业—空间的协同优化、多中心一体化到制度的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体化。围绕长三角区域的向上与向下的尺度重组正在通过系统性、集成性的制度创新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并将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 空间价值目标 尺度重组
下载PDF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伯韬 王琪琪 《科教导刊》 2020年第3期16-19,共4页
随着油气钻采朝深水、深地、非常规、新能源方向迈进,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设置需要朝国际化、创新型的方向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毕业生访谈、国际交流、网络搜集的方式,分析对比了中美两国拥有石油工程专业院校的力学课程的... 随着油气钻采朝深水、深地、非常规、新能源方向迈进,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设置需要朝国际化、创新型的方向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毕业生访谈、国际交流、网络搜集的方式,分析对比了中美两国拥有石油工程专业院校的力学课程的种类和学分设置情况.调查发现两国院校均重视本科生力学的课程教学,强调力学在石油工程专业培养中的基础学科属性;而研究生课程的种类和学分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院校将多门研究生力学课程作为必修/限选课程,而美国院校则更注重学科交叉,更强调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让其研究生跨院系自由选修.建议我国院校根据自身国情、校情,在保证力学教育强度的同时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度,促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院校 石油工程专业 力学课程 课程种类 学分
下载PDF
新疆风城油田SAGD井挤液扩容效果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伯韬 金衍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6,共6页
新疆风城油田陆相稠油油藏主要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方式开采,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导致SAGD井预热周期长,使得蒸汽成本高,产出液处理困难,为此,提出了SAGD井挤液扩容储层改造技术和改造效果预测方法,分析了岩石物理... 新疆风城油田陆相稠油油藏主要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方式开采,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导致SAGD井预热周期长,使得蒸汽成本高,产出液处理困难,为此,提出了SAGD井挤液扩容储层改造技术和改造效果预测方法,分析了岩石物理性质、油藏几何参数和挤液施工排量等3类因素对扩容效果(表征为连通系数)的影响;并在这3类因素作用的92个有限元算例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速预测SAGD井挤液扩容连通系数的快速分析图版。风城油田3口SAGD井应用图版预测了连通系数,结果表明,预热周期的缩短幅度与连通系数呈较好的正相关性。研究认为,连通系数预测图版为现场施工时优化挤液压力和排量、进一步缩短SAGD井的预热周期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预热周期 挤液 扩容 连通系数 图版 风城油田
下载PDF
SAGD井挤液扩容水力波及范围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彦芳 陈勉 +1 位作者 林伯韬 金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风城油田陆相稠油油藏广泛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方式开采,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目前现场采用挤液扩容方式改造储集层,以缩短SAGD井预热周期。为了定量评价改造区域的形状,提出基于挤液扩容水力波及范围的可注性系数和... 风城油田陆相稠油油藏广泛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方式开采,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目前现场采用挤液扩容方式改造储集层,以缩短SAGD井预热周期。为了定量评价改造区域的形状,提出基于挤液扩容水力波及范围的可注性系数和挤液渗透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推导了单口和两口水平井挤液扩容水力波及范围的解析解,最后应用模型对现场挤液施工的效果进行了预测,并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所研究储集层的可注性系数为0.27~0.30,双井注水系统的水力波及半径和面积均随两井间距、水的有效渗透率、水平段长度和定排量施工条件下的注入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注入液黏度增加而减小。现场SAGD井挤液施工过程中需要尽量降低注入液黏度,在稳定排量的同时,逐步增加注入压力和近井地带的储集层渗透率,以优化挤液扩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井 挤液扩容 可注性系数 水力波及范围 叠加原理
下载PDF
SAGD井挤液扩容对循环预热及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琪琪 林伯韬 +2 位作者 金衍 陈森 潘竟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2,共6页
SAGD井挤液扩容储层改造技术已经在新疆油田得到广泛应用,显著缩短了预热周期,降低了经济成本和环境压力;然而,如何评价挤液扩容对后期循环预热和SAGD生产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针对该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某SAGD井挤液扩容引起... SAGD井挤液扩容储层改造技术已经在新疆油田得到广泛应用,显著缩短了预热周期,降低了经济成本和环境压力;然而,如何评价挤液扩容对后期循环预热和SAGD生产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针对该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某SAGD井挤液扩容引起的储层变形,其次采用CMG分析基于扩容后的储层模型的SAGD预热及生产情况,并对比未采用扩容的情况,评价了挤液扩容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储层挤液扩容后,在扩大蒸汽注入空间和增强注入水与蒸汽之间的热对流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大幅缩短循环预热周期,略增大最终产量。地质力学有限元计算和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为现场优化挤液施工提供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挤液扩容 地质力学 数值模拟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利用微地震事件重构三维缝网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星 金衍 +2 位作者 林伯韬 向建华 钟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11,I0004,I0005,共12页
前人大多从定性角度利用微地震事件点分析体积缝网的二维建模,或者利用微地震事件点提取个别裂缝参数以校核基于一定假设的随机离散裂缝网络,但缺乏基于微地震事件的稳健、直接的三维缝网重构方法。为此,根据微地震事件点和裂缝面的几... 前人大多从定性角度利用微地震事件点分析体积缝网的二维建模,或者利用微地震事件点提取个别裂缝参数以校核基于一定假设的随机离散裂缝网络,但缺乏基于微地震事件的稳健、直接的三维缝网重构方法。为此,根据微地震事件点和裂缝面的几何相关性,使用随机模拟一致性算法(RANSAC)识别裂缝面产状,在裂缝几何模型优选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稳健的三维缝网重构方法(RFM3D)。为了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提出了缝网相似性评价指标(ADI),使用蒙特卡罗方法生成随机缝网后离散为人工的模拟事件点,在增加不同比例的噪点后进行RFM3D。研究结果表明:①室内压裂实验发现,可用随机多边形模型描述实际裂缝形状。②RFM3D算法易于匹配复杂的裂缝几何模型,在一般条件下该算法至少能克服10%的噪点干扰,可较准确地重构压裂缝网的几何形态,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③随着噪点比例增大,ADI随噪点比例满足logistic增长模式;随着缝网中裂缝数目的增多,ADI临界点也随之降低。因此,在重构大规模体积缝网时噪点比例应严格控制在10%以下才能得到稳定、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三维缝网 随机模拟一致性 缝网重构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砂砾岩油藏地应力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振宇 林伯韬 +2 位作者 于会永 石善志 寇向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320,共7页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油藏储集层以中—粗砂岩和砾岩为主,油藏开发时间长,剩余油分布广,为实现小层挖潜,弱化储集层非均质性,实施了精细分层压裂。在储集层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裂缝穿过隔夹层沟通水层的情况,挖潜效果较差。为了明确...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油藏储集层以中—粗砂岩和砾岩为主,油藏开发时间长,剩余油分布广,为实现小层挖潜,弱化储集层非均质性,实施了精细分层压裂。在储集层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裂缝穿过隔夹层沟通水层的情况,挖潜效果较差。为了明确储集层的岩石力学特性和区域地应力分布状态,采用室内岩心实验和现场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油藏三维应力场模型。研究发现,油藏西南部和中部应力差异不大,油藏东南部应力受断层影响较大,西南部应力受断层影响较小;研究区内发育5条逆断层且地层倾角变化较大,并在断层的交会处产生应力突变,对后期的压裂施工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调整施工参数;在油藏西南部和中部裂缝向上向下延伸均匀,在油藏东南部深部地区,若隔夹层较厚,裂缝则向较为容易延伸的方向大幅延伸,易沟通水层,隔夹层较薄时,裂缝易穿透上下夹层。对2 m3/min和3 m3/min排量下的裂缝高度进行了模拟,发现在3 m3/min排量下裂缝的高度控制困难,裂缝纵向延伸较大,沟通下部底水;在2 m3/min排量下,裂缝延伸控制容易,纵向延伸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八道湾组 油藏 砂砾岩储集层 隔夹层 岩石力学 地应力场 逆断层
下载PDF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非均质储集层地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寒 林伯韬 +1 位作者 潘竟军 陈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风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非均质储集层具有埋藏浅、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等特点,阻碍SAGD蒸汽腔的发育,需要利用水力压裂建立渗流通道。为指导储集层压裂,分析了非均质储集层沉积特征、地应力场分布,以及隔夹层对地应力场的影响,结合... 风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非均质储集层具有埋藏浅、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等特点,阻碍SAGD蒸汽腔的发育,需要利用水力压裂建立渗流通道。为指导储集层压裂,分析了非均质储集层沉积特征、地应力场分布,以及隔夹层对地应力场的影响,结合岩石力学室内实验、测井资料解释和地应力测试结果,建立埋藏深度为282~332 m储集层三维应力场模型。模拟结果与小型压裂测试比较显示,建立的三维应力场模型贴合实际地层侧向压力系数和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向主应力的比值,能较好地反映储集层岩性交界面和应力特征。超稠油储集层以垂向主应力为主,利于引导垂向裂缝;岩性交界面地应力突变,储集层砂岩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泥岩隔夹层最小水平主应力。泥岩隔夹层具有较高的破裂压力、杨氏模量和最小水平主应力,裂缝扩展能力弱于油砂段。压裂设计应选择隔夹层内或下方射孔,控制缝高,避免砂堵,以达到较好改善渗流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油田 超稠油油藏 非均质储集层 三维模型 泥岩隔夹层 主应力分布 破裂压力
下载PDF
低压低产页岩气井智能生产优化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祝启康 林伯韬 +2 位作者 杨光 王俐佳 陈满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0-777,共8页
针对页岩气井在生产后期因积液和地层压力不足影响产量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低压低产页岩气井的智能生产优化方法,以人工智能算法为中心,实现气井的自动生产和运行监测。智能生产优化方法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单井产量变化,指导... 针对页岩气井在生产后期因积液和地层压力不足影响产量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低压低产页岩气井的智能生产优化方法,以人工智能算法为中心,实现气井的自动生产和运行监测。智能生产优化方法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单井产量变化,指导气井生产,实现积液预警和自动间歇生产等功能,配合可调式油嘴实现气井控压稳产,延长页岩气井正常生产时间,提高井场自动化水平,实现“一井一策”的精细化生产管理模式。现场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可提高15%。相较于衰竭式开发后立刻采用排采工艺的开发模式,该方法更具有经济性,且增产稳产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低压低产气井 生产优化 人工智能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可调式油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