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腌制工艺对木薯嫩梢加工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金泉 王琴飞 +4 位作者 吴若娜 余厚美 林立铭 宋勇 张振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本研究以木薯嫩梢(Cassava tender shoots,CTS)为对象,利用感官评价法、营养质量指数法(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了传统泡菜、芽菜、酱菜、橄榄菜、烫泡菜和盐渍菜等... 本研究以木薯嫩梢(Cassava tender shoots,CTS)为对象,利用感官评价法、营养质量指数法(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了传统泡菜、芽菜、酱菜、橄榄菜、烫泡菜和盐渍菜等制作工艺对CTS腌制菜基本化学和元素组成、抗营养因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以筛选出CTS适合的腌制菜工艺。结果表明:腌制的不同工艺条件显著影响CTS腌制菜品质。其中,CTS芽菜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5.29 g/100 g;CTS盐渍菜大部分化学组成含量较低;CTS腌制菜所含的矿物质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CTS芽菜工艺减少最多(Mn、Zn、K和Mg含量分别减少71.91%、70.72%、59.20%和60.84%)。各CTS腌制菜氰化物含量在32.62~82.41 mg/kg;单宁含量较低,含量在1.07~2.33 g单宁酸/100 g;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含量在0.37~1.02 mg/kg。感官评价表明,CTS泡菜具有较好鲜味、质感和品相等,大众认可度高;INQ评价结果显示CTS盐渍菜、CTS泡菜和CTS烫泡菜的营养价值较高;PCA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3.949%,PCA综合得分结果显示,CTS泡菜、CTS橄榄菜和CTS烫泡菜综合分值较高。最后,综合感官评价、INQ评价和PCA分析评价结果,得出CTS腌制的最佳工艺为CTS泡菜制作工艺,其次是CTS烫泡菜和CTS盐渍菜制作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嫩梢 腌制菜 感官评价 营养质量指数评价 主成分分析评价
下载PDF
木薯叶黄酮醇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2
作者 王琴飞 林立铭 +3 位作者 薛茂富 张金泉 余厚美 张振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24-2436,共13页
木薯叶富含丰富的黄酮醇类物质,高效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可为获取木薯叶黄酮醇提供至关重要的评价技术。本研究旨在优化木薯叶中4种黄酮醇物质(杨梅苷、芦丁、烟花苷和水仙苷)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及分析不同木薯品种、采收期和成熟度对这... 木薯叶富含丰富的黄酮醇类物质,高效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可为获取木薯叶黄酮醇提供至关重要的评价技术。本研究旨在优化木薯叶中4种黄酮醇物质(杨梅苷、芦丁、烟花苷和水仙苷)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及分析不同木薯品种、采收期和成熟度对这些黄酮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5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为1∶50(g/mL),超声提取温度50℃,超声提取时间60 min可有效提取木薯叶中的4种黄酮醇;不同的C18色谱柱配备HPLC-DAD能有效分离木薯叶中的4种黄酮醇;方法验证结果显示,4种黄酮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R^(2)分别达到0.9999、0.9999、0.9999和0.9998;检出限在6.0~10.0 mg/kg之间;定量限在20.0~32.0 mg/kg之间;检测方法系统适应性较好,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变化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样品日内、日间和月内稳定性较好,含量变化RSD在0.44%~3.57%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2.68%~109.14%之间,RSD均小于6.0%。利用建立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分析了30个木薯种质中4种黄酮醇含量,芦丁和烟花苷含量占4种黄酮醇总量的93.50%~99.30%,其含量高低由芦丁和烟花苷决定,但品种间决定黄酮醇总含量高低的相关性顺序为芦丁>水仙苷>烟花苷>杨梅苷;木薯种质的不同采收期和不同成熟度叶片中黄酮醇分析表明,在多数木薯种质中,第270天采收的芦丁、烟花苷和水仙苷含量高于第180天,杨梅苷因品种而异;不同木薯种质(除SC09外)幼叶期的杨梅苷、芦丁和烟花苷含量均高于嫩叶期和成熟期;成熟期(除花叶木薯)水仙苷含量均高于幼叶期和嫩叶期。本研究结果可为木薯叶黄酮醇物质的开发利用(原料的选择、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评价技术和依据,也为揭示木薯叶黄酮醇物质积累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叶 黄酮醇 HPLC 采收时期 成熟度
下载PDF
食用木薯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贮藏时间对其影响
3
作者 王琴飞 余厚美 +4 位作者 吴若娜 林立铭 谭婉碧 张振文 羊贤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29-237,共9页
木薯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和贮藏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以食用木薯粉为试材,通过优化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建立了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系)、不同贮藏时间木薯粉中脂肪酸进行... 木薯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和贮藏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以食用木薯粉为试材,通过优化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建立了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系)、不同贮藏时间木薯粉中脂肪酸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可准确对木薯粉中多种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浓度在20.0~1000.0、4.0~400.0、30.0~1500.0、10.0~500.0和2.0~100.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在0.9992~0.9999之间;样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3.2%之间;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4 h浓度变化的RSD在0.7%~1.1%之间;5种脂肪酸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88.0%~105.4%之间,平均回收率RSD在3.4%~10.4%之间,证明样品稳定性、方法重复性和准确度较好。不同食用木薯品种制备的木薯粉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品种间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5种木薯粉脂肪酸比例(SFA/MUFA/PUFA)为1:(0.91~1.35):(0.12~0.39)。其中,‘华南9号’食用木薯粉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P<0.05),含量分别达到了0.7818、1.088、0.2967和0.0398 mg/g;而该品种的硬脂酸含量最低,仅为0.0868 mg/g。常温贮藏实验表明,5种脂肪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种脂肪酸含量在贮藏12周时达到最低,贮藏后期变化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不同品种(系)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提供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木薯粉 脂肪酸测定 贮藏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基于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的致密砂岩薄储层含气性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中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利明 郑颖 +4 位作者 史浩 李忠城 时靖雪 师素珍 郭俊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6,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砂岩储层厚度薄、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化快,常规确定性反演结果的分辨率难以满足薄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的要求。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中区为例,根据已钻井资料和地质先验信息,利用贝叶斯判别原理,将地震数据驱...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砂岩储层厚度薄、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化快,常规确定性反演结果的分辨率难以满足薄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的要求。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中区为例,根据已钻井资料和地质先验信息,利用贝叶斯判别原理,将地震数据驱动下叠前同步反演得到的敏感弹性参数体转换为砂岩储层岩相概率密度,并以此作为三维空间约束项,添加到三维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过程中,得到更加符合地质、测井、地震认识的岩性预测结果,然后运用协模拟技术获取各个目的层段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参数,形成了一种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储层预测技术,最终实现了有利储层的含气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薄储层预测技术特点在于利用岩性敏感弹性参数建立了三维空间储层先验约束,提高了岩性空间预测的准确性;(2)利用协模拟技术可以将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体与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建立关系,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气层特征;(3)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临兴中区推广应用,该方法实现了5 m薄气层的识别,有效地指导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结论认为,在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基础上进行协模拟,采用“逐步反演、分级预测”的思路可以有效提高致密砂岩薄储层含气性预测的精度,该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 薄储层 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 含气性预测
下载PDF
致密气充注聚集机理及数理模型
5
作者 周能武 卢双舫 +11 位作者 张鹏飞 林子智 肖佃师 陆加敏 朱映康 刘彦成 林利明 王民 姜新雨 刘阳 王子轶 李文镖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3-1244,共12页
致密气的气-水分布和产出非均质性虽已从实验和地质观察角度总结了相应认识规律,但一直缺少定量的数理模型揭示其聚集机理。从驱替-核磁物理模拟、考虑物质平衡和力学平衡的数值模拟以及实际地质观察3方面论证致密气充注聚集机理,结果... 致密气的气-水分布和产出非均质性虽已从实验和地质观察角度总结了相应认识规律,但一直缺少定量的数理模型揭示其聚集机理。从驱替-核磁物理模拟、考虑物质平衡和力学平衡的数值模拟以及实际地质观察3方面论证致密气充注聚集机理,结果显示致密气充注聚集时会在源-储界面附近优先形成含气饱和度稳定带,气源不足时,从源-储界面起,依次形成含气饱和度降低带和未充注带。源岩条件越好,排气量越多、超压越大,致密储集层含气饱和度稳定带和降低带越厚,整体含气饱和度越高;源岩条件有限时,致密储集层条件越好,孔渗越高、孔喉越大,含气饱和度稳定带和降低带厚度越薄,但含气饱和度高。致密气“甜点”有利层段发育在靠近源岩的优质储集层中,对应含气饱和度稳定带。基于数理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吻合了驱替-核磁物理模拟结果,并合理解释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和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皇甫致密气区的气-水分布和产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充注聚集机理 数理模型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皇甫地区
下载PDF
木薯叶的食用价值及加工方式研究
6
作者 张金泉 王琴飞 +3 位作者 余厚美 林立铭 宋勇 张振文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2,共8页
近年来,木薯叶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食品资源正日益受到关注。木薯叶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具备潜在的保健功能。同时,以木薯叶为原料的腌制菜、饼干和饮料等产品的出现,为木薯叶的食品加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木薯叶食品加工... 近年来,木薯叶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食品资源正日益受到关注。木薯叶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具备潜在的保健功能。同时,以木薯叶为原料的腌制菜、饼干和饮料等产品的出现,为木薯叶的食品加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木薯叶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解决氰化物等抗营养因子的问题,而微生物发酵技术已被证明可以降低这些抗营养因子,同时提升木薯叶的营养价值。总之,木薯叶作为多功能食品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增加食品多样性,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并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食品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叶 食用价值 营养 保健功能 加工方式
下载PDF
砂岩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及其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栋梁 杨健 +2 位作者 林立明 张恺漓 陈燕虎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9,共15页
以胜利油田孤岛油田新近系馆陶组砂岩储层为例,在岩心油水相渗测试实验及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砂岩油藏开采动态模型,探讨了不同韵律性、不同开发方式下相渗模型的适用条件及对开发... 以胜利油田孤岛油田新近系馆陶组砂岩储层为例,在岩心油水相渗测试实验及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砂岩油藏开采动态模型,探讨了不同韵律性、不同开发方式下相渗模型的适用条件及对开发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拟合气测渗透率、平均孔喉半径等7个影响相渗曲线的参数和相渗曲线端点以及曲线形态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交替条件期望法进行多元回归,以气测渗透率和平均孔喉半径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以渗透率变异系数和特征结构参数建立了残余油饱和度计算模型,以气测渗透率建立了束缚水下油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以渗透率变异系数和特征结构参数建立了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4个端点表征模型的绝对误差都小于0.1;以霍纳普相渗曲线形态指数经验公式为基础,利用均质系数建立了油相相渗曲线形态表征模型,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和孔喉比建立了水相相渗曲线形态表征模型,2个形态表征模型的绝对误差小于1.7,模型可靠。(2)在砂岩储层衰竭式开发模拟中,生产动态主要受油相相渗的影响,利用油水相渗曲线模型推导出的相渗曲线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储层非均质性带来的影响;在注水开发模拟中,储层的非均质性会加剧水相相渗对生产动态的影响,模拟时采用对产油量贡献最大的储层的相渗曲线更能接近实际生产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含水饱和度 多元回归法 数值模拟 交替条件期望法 注水生产 馆陶组 孤岛油田 胜利油田
下载PDF
Tight gas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8
作者 ZHOU Nengwu LU Shuangfang +11 位作者 ZHANG Pengfei lin Zizhi XIAO Dianshi LU Jiamin ZHU Yingkang LIU Yancheng lin liming WANG Min JIANG Xinyu LIU Yang WANG Ziyi LI Wenbi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6期1411-1425,共15页
The gas-water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heterogeneity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summarized from experimental an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but the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examined q... The gas-water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heterogeneity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summarized from experimental an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but the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examined quantitatively by mathematical model. The tight gas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were reveal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simula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displac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sidering material and mechanical equilibria, as well as actual geological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 migrates into tight rocks to preferentially form a gas saturation stabilization zone near the source-reservoir interface. When the gas source is insufficient, gas saturation reduction zone and uncharged zone are formed in sequence from the source-reservoir interface. The better the source rock conditions with more gas expulsion volume and higher overpressure, the thicker the gas saturation stabilization and reduction zones, and the higher the overall gas saturation. When the source rock conditions are limited, the better the tight reservoir conditions with highe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s well as larger pore throat, the thinner the gas saturation stabilization and reduction zones, but the gas saturation is high. The sweet spot of tight gas is developed in the high-quality reservoir near the source rock, which often corresponds to the gas saturation stabilization zon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by mathematical model agree well with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results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displacement, and reasonably explain the gas-water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 of deep reservoirs in the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of the Songliao Basin and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Linxing-Huangfu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gas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 mathematical model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 Linxing-Huangfu area Ordos Basin
下载PDF
渤中凹陷古潜山砂砾岩抗压强度和砾石含量与射孔弹穿深关系
9
作者 张兴华 盛廷强 +4 位作者 周宝锁 林立明 李鸿儒 揭志军 李必红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5,共7页
渤中凹陷古潜山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致密,储层改造困难,为此开展了模拟储层复杂压力条件下穿砂砾岩靶的射孔试验,分析砂砾岩储层射孔穿深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射孔弹在砂砾岩中穿深远小于砂岩,当砂砾岩石强... 渤中凹陷古潜山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致密,储层改造困难,为此开展了模拟储层复杂压力条件下穿砂砾岩靶的射孔试验,分析砂砾岩储层射孔穿深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射孔弹在砂砾岩中穿深远小于砂岩,当砂砾岩石强度超过150 MPa后,超深穿透射孔弹在井下穿深小于200 mm,对目前国内外射孔弹能否有效穿透污染带存在较大挑战;随着砾石含量的提高,射孔穿深呈递减趋势,砾石含量每增加10%,平均穿深降低4.7%,岩石抗压强度和砾石含量是影响穿深的主要因素;由于砂砾岩储层岩性致密,岩石本身受应力影响较弱,对射孔孔道穿深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砂砾岩储层射孔完井方案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射孔 穿透深度 岩石强度 有效应力 砾石含量
下载PDF
基于木薯茎杆屑栽培的黑木耳品质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振文 姚方杰 +4 位作者 张作达 林立铭 余厚美 王琴飞 李开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0-335,共6页
【目的】评价和筛选适合于木薯茎杆屑基料栽培的黑木耳品系。【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10个黑木耳品系的品质指标,采用贴近度和氨基酸评价法比较分析其营养品质。【结果】10个品系的黑木耳在木薯茎杆屑基料中生长良好,平均袋产... 【目的】评价和筛选适合于木薯茎杆屑基料栽培的黑木耳品系。【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10个黑木耳品系的品质指标,采用贴近度和氨基酸评价法比较分析其营养品质。【结果】10个品系的黑木耳在木薯茎杆屑基料中生长良好,平均袋产量(518.41±25.90) g,其中C67的袋产量最高[(766.00±38.30) g];从品质指标看,C67的总糖含量最高[(37.87±2.27) mg/g],AC11的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8.89±1.06)和(4.82±0.13) mg/g。从贴近度看,10个品系黑木耳蛋白质含量与全鸡蛋蛋白质含量的贴近度为0.678~1.040,其中C26的贴近度最高,与全鸡蛋蛋白的营养水平相当。氨基酸评价结果显示:有5个品系黑木耳的5种氨基酸RC值大于1,说明该氨基酸相对过剩,多数品系异亮氨酸和色氨酸为第1或第2限制氨基酸;SRC值分析表明:C26的氨基酸营养品质最佳。【结论】木薯茎杆屑代料栽培黑木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但存在品系间适应性和营养品质的显著差异问题,栽培前需要注意筛选适宜的黑木耳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茎杆 黑木耳 氨基酸 品质评价
下载PDF
细度对食用木薯粉理化品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振文 林立铭 +2 位作者 徐缓 王琴飞 李开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61,共6页
以食用木薯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细度食用木薯粉理化品质、加工特性、消化和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细度食用木薯粉的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达显著差异,其中80目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而溶胀度、可溶性分别与细度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 以食用木薯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细度食用木薯粉理化品质、加工特性、消化和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细度食用木薯粉的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达显著差异,其中80目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而溶胀度、可溶性分别与细度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从热分解特性看,不同细度食用木薯粉DSC曲线具有两个峰值温度,而80目食用木薯粉焓变最大,达到-882.88 kJ/kg,热稳定性差。进一步研究其消化特性发现,食用木薯粉细度越大,其快速消化淀粉(RDS)含量越高,但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粗蛋白含量分别与RDS、SDS呈极显著负相关(-0.74071)和正相关(0.86628)。细度不仅显著影响木薯粉的稳定性,还决定木薯粉的消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木薯粉 加工特性 热分解 体外消化
下载PDF
木薯叶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振文 徐缓 +2 位作者 吴秋妃 林立铭 李开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0-574,共5页
以木薯未成熟叶为花青素(以矢车菊素代表)提取原料,研究其在可见光条件下的最高吸收波长和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果,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分别对提取条件进行分析,利用SAS软件进行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木薯叶花青素最佳可见光吸... 以木薯未成熟叶为花青素(以矢车菊素代表)提取原料,研究其在可见光条件下的最高吸收波长和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果,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分别对提取条件进行分析,利用SAS软件进行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木薯叶花青素最佳可见光吸收波长为533 nm,提取剂为酸性甲醇时提取效果好,最优提取工艺为:以酸性甲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提取的木薯叶花青素含量为158.78 mg/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叶 正交实验 花青素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维生素D通过抑制Pin1介导线粒体氧化应激拮抗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丽明 张美金 +1 位作者 许昌声 林金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作用,对脯氨酰异构酶1(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p66Shc线粒体转位及活性氧簇(ROS)生成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受体(VDR)在这一过程的作用。方法:以33 mmol/L葡萄糖干预建立高... 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作用,对脯氨酰异构酶1(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p66Shc线粒体转位及活性氧簇(ROS)生成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受体(VDR)在这一过程的作用。方法:以33 mmol/L葡萄糖干预建立高糖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别接受维生素D(10^(-8)~10^(-6)mol/L)和Pin1抑制剂胡桃醌(10^(-7)mol/L)共孵育;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法检测HUVECs的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术检测细胞内的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s中Pin1、p66Shc、p-p66Shc、p66Shc胞浆/线粒体比值及caspase-3的蛋白水平;多肽酶解法测定HUVECs裂解液中Pin1的活性;通过转染siRNA沉默VDR的表达,观察VDR是否介导Pin1蛋白及活性改变。结果:维生素D(10^(-8)~10^(-6)mol/L)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并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中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增加。维生素D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中p66Shc磷酸化、p66Shc线粒体转位、ROS生成及caspase-3蛋白表达(P<0.05)。通过转染siRNA沉默VDR表达,可削弱维生素D对高糖诱导的HUVECs中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增加的抑制作用。结论:维生素D通过激动VDR,抑制高糖环境下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增加,抑制p66Shc的线粒体转位,减少ROS生成,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脯氨酰异构酶1 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线粒体氧化应激
下载PDF
3D-FIESTA-C联合3D-TOF-MRA序列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理余 林黎明 +3 位作者 饶海英 陈旭高 项万青 李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评价3D-FIESTA-C联合3D-TOF-MRA序列在诊断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压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的8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3D-FIESTA-C和3D-TOF-MRA序列扫描,以MVD手术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评价3D-FIESTA-C联合3D-TOF-MRA序列在诊断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压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的8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3D-FIESTA-C和3D-TOF-MRA序列扫描,以MVD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D-FIESTA-C、3D-TOF-MRA序列及序列组合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显示能力。结果与MVD术中结果对照分析显示,3D-FIESTA-C检出责任血管70例,其阳性率83.3%;3D-TOF-MRA序列检出责任血管68例,其阳性率81.0%。3D-FIESTA-C联合3D-TOF-MRA序列共检出责任血管79例,其阳性率94.0%;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种类以小脑前下动脉(48.8%,41/84)和小脑后下动脉(26.2%,22/84)为主。结论3D-FIESTA-C联合3D-TOF-MRA序列应用能有效提高对原发性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国钦 林俊敏 +6 位作者 翁志成 林丽明 许开祖 陈晓敏 翁育娟 卓建伟 吴梅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评价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M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MSA(应用微粒球替代无水酒精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HOCM患者10例。分析... 目的:评价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M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MSA(应用微粒球替代无水酒精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HOCM患者10例。分析MSA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6分钟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反流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10例HOCM患者均成功完成MSA治疗。1例室间隔厚度为26 mm、单纯栓塞第一室间隔支的MSA患者,术后随访时发现LVOTG无明显下降,且二尖瓣反流量增多,遂转心外科手术。其余9例MSA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患者的室间隔厚度与LVOTG均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室间隔厚度与LVOTG均明显减小(P均<0.05),其中LVOTG术后6个月较术前下降幅度最大,且与术后3个月相比进一步下降(P<0.05);术后6个月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1例、Ⅲ级8例,术后6个月时Ⅱ级6例、Ⅰ级3例;术前二尖瓣重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5例、轻度反流1例,术后6个月二尖瓣中度反流仅1例、轻度反流8例;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基本处于正常范围。随访期间,10例MSA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MSA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HOCM治疗技术,尤其有益于有第一、第二室间隔支适合栓塞的HOCM患者。室间隔厚度>25 mm,且只有第一室间隔支适合栓塞的HOCM患者可能从MSA中获益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室间隔消融术 肥厚型心肌病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变异性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穆瑞娲 朱辰蕊 +10 位作者 杜鑫 韩旭 汪国栋 陈朔华 林黎明 李慧英 赵秀娟 魏晓明 季春鹏 黄喆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来定义FBGV,并根据FBGV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成四组,以计算变异性的末次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非糖尿病人群FBGV分组、FBGV每增加1个SD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共62 019例,随访6.76(6.45,7.14)年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 661例。与FBG-SD、FBG-CV第一四分位组人群相比,第四四分位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5%和12%[HR(95%CI)分别为:1.15(1.03-1.28)、1.12(1.00-1.24)];FBG-SD、FBG-CV每增加1个SD,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增加7%[HR(95%CI)分别为:1.07(1.04-1.11)、1.07(1.03-1.10)]。结论: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非糖尿病人群
下载PDF
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中生氰糖苷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琴飞 林立铭 +3 位作者 张振文 余厚美 徐缓 羊贤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生氰糖苷含量的高低对评估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及其重要。以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为试材,本研究建立了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2种生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s,CNGs)的快速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的方法... 生氰糖苷含量的高低对评估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及其重要。以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为试材,本研究建立了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2种生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s,CNGs)的快速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木薯块根、木薯粉及其制品中CNG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食用木薯块根及木薯粉中CNGs提取最佳的硫酸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和0.100 mol/L;HPLC-ELSD检测方法可有效分离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其浓度在4.1~820.0 mg/L和2.5~25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了0.9996和0.9993,检测限(LOD)分别为2.1和0.5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8.2和2.0 mg/kg;该方法重复性和样品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5.0%;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中2种CNG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9.3%~96.3%和107.5%~114.9%之间,重复间RSD小于3.4%。样品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木薯品种CNGs含量差异较大;种植8~9个月的木薯制备木薯粉CNGs含量较低;蒸煮加工方式可有效清除木薯食品中CNGs。本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准确度高,在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中CNGs的分析与评价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块根 木薯粉 木薯制品 生氰糖苷 HPLC-ELSD
下载PDF
7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跃华 路雅宁 +2 位作者 肖雅娟 林黎明 徐秀芝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7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科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按7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其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既往脑梗死病史、... 目的 探讨7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科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按7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其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既往脑梗死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作次数>3次、颈动脉斑块等进行比较,采用ABCD2评分法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情况.结果 进展组患者中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颈动脉斑块者、发作次数>3次者较非进展组多见(P<0.05);ABCD2评分值的高危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1).结论 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发作次数>3次、ABCD2评分≥6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原文传递
外周血CⅠCP、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慧英 刘青 +2 位作者 魏晓明 林黎明 李俊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1689-1693,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Ⅰ型前胶原C末端肽(CⅠC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另选取... 目的探讨外周血Ⅰ型前胶原C末端肽(CⅠC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的心房颤动不合并心力衰竭(B组)、无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C组)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脑钠肽(BNP)、CⅠCP、鸢尾素、左室射血分数(LVEF)、NLR。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CⅠCP、NLR水平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鸢尾素水平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ⅠCP与BNP呈正相关(r=0.11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26,P<0.05);NLR与BNP呈正相关(r=0.12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31,P<0.05);鸢尾素与BNP呈负相关(r=-0.462,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85,P<0.05)。CⅠCP、NLR、鸢尾素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灵敏度分别为64.50%、66.50%、71.00%,特异度分别为90.00%、93.00%、75.00%。CⅠCP、NLR、鸢尾素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0%、60.00%。ROC曲线分析显示,CⅠCP、NLR、鸢尾素及联合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95%CI:0.870~0.934)、0.997(95%CI:0.993~1.000)、0.731(95%CI:0.661~0.801)、0.998(95%CI:0.99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ⅠCP、NLR、鸢尾素可以用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前胶原C末端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鸢尾素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吴梅芳 黄梅女 +3 位作者 陈曦 许开祖 林丽明 林国立 《莆田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1-35,共5页
分析微信平台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再灌注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入选患者分为微信组(n=147)与对照组(n=106),比较两组各时间节点、心功能及短期预后差异。结果:1)微信组FMC2W、D2... 分析微信平台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再灌注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入选患者分为微信组(n=147)与对照组(n=106),比较两组各时间节点、心功能及短期预后差异。结果:1)微信组FMC2W、D2W时间均低于对照组,FMC2W、D2W时间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2)心功能:两组KillipⅡ、Ⅳ级无显著差异,微信组KillipⅠ级高于对照组,而KillipⅢ级、NT-proBNP低于对照组;3)短期预后:微信组住院期间及6个月心源性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基于微信平台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FMC2W时间,降低院内心衰率、心源性死亡率,改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