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对田菁翻压还田滩涂盐渍土碳氮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邢锦城 洪立洲 +5 位作者 朱小梅 刘冲 董静 王建红 韩建均 张振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N3处理下田菁生物量和碳、氮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1 882、3 756和101.5 kg/hm^(2)。作绿肥翻压还田后,则以SN2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6.51 g/kg和0.637 g/kg。各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CK处理。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土壤pH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则随施氮水平和翻压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较种植前明显降低。不同施氮处理田菁翻压后,土壤中具有一定有机降解功能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细菌类群占据主导地位,且相对丰度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呈一定变化趋势,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土壤门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含量、pH和水溶性盐总量等指标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菌门、绿弯菌门和迷踪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显著。综上所述,SN2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可显著提升滩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不同施氮水平下生长的田菁翻压还田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均较种植前显著降低,主要优势菌群均有利于绿肥降解与土壤培肥,改善滩涂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田菁 翻压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盐渍土
下载PDF
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研究
2
作者 刘冲 洪立洲 +5 位作者 郁凯 董静 陈环宇 彭昊 卢明海 邢锦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1,共6页
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 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40 cm) 8种种植模式试验,研究对比8种模式土壤有机碳固定表现以及下季玉米产量。结果表明:粉垄耕作降低了沿海滩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了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粉垄耕作可使沿海滩涂土壤物理结构,尤其是大团聚体结构得以有效改善。绿肥粉垄耦合模式下,土壤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上升,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提高,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且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2.00 mm、>0.25~2.00 mm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其中,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模式可较大程度地结合绿肥提供有机碳,粉垄耕作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优势,最有利于滩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固定以及玉米产量的增加,从而达到改善沿海滩涂土壤碳封存、提高滩涂土壤耕地质量、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模式操作简单、见效快,可在苏北沿海滩涂区域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绿肥 粉垄 有机碳固定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DNF GAP-43和NGF的影响
3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宋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D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供血,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颅内大血管狭窄 急性闭塞 脑梗死 溶栓
下载PDF
超长空间激光传输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4
作者 华喆怿 徐兆锐 +4 位作者 彭韶婧 刘烨 刘崇 吴兰 刘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文章主要围绕空间引力波探测中超长空间链路传输部分进行介绍,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星间传输仿真时采用的计算方法,以及指向抖动引起的相位噪声分析方法。相较于地基引力波探测,空间引力波探测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增加干涉臂长度,从而实现更... 文章主要围绕空间引力波探测中超长空间链路传输部分进行介绍,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星间传输仿真时采用的计算方法,以及指向抖动引起的相位噪声分析方法。相较于地基引力波探测,空间引力波探测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增加干涉臂长度,从而实现更高精度、更低频率的探测。在长达数百万公里的传输距离,以及皮米量级数值模拟的精度要求下,需要考虑指向角变化引起的相位噪声。研究表明,在2.5×10~9 m的传输距离下,离焦和像散是影响指向抖动噪声的主要像差。通常情况下,相位驻点位置与原点位置存在一定偏离,需要对望远镜角度进行调整,才能使相位噪声最小化。在相位驻点位置进行引力波探测,可以有效降低相位噪声,并降低望远镜出瞳波前的质量要求。而大的离焦像差与小的彗差可以使相位驻点接近光轴,提高接收到的激光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空间链路传输 指向抖动噪声 相位驻点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情感淡漠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5
作者 曹佳丽 王天然 +6 位作者 刘洋 张舵 徐金娥 刘冲 王淑梅 韩永昌 杨露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情感淡漠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41例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根据神经精神问卷-淡漠量表(NPI-Apathy)将其分为淡漠组(n=43)与非淡漠组(n=98)。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影像学...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情感淡漠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41例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根据神经精神问卷-淡漠量表(NPI-Apathy)将其分为淡漠组(n=43)与非淡漠组(n=98)。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影像学标志物评分及影像学总负荷评分;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情感淡漠的独立危险因素,以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其情感淡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淡漠组患者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WMH)Fazekas评分、深部/幕下脑微出血及总负荷评分均高于非淡漠组(P均<0.05);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均低于非淡漠组(P均<0.05)。HDL-C及侧脑室旁WMH Fazekas评分均为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情感淡漠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且其NPI-Apathy评分与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呈中度负相关(r=-0.543、-0.484,P均<0.001)。结论HDL-C及侧脑室旁WMH Fazekas评分均为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情感淡漠的独立危险因素;情感淡漠越严重,认知功能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情感淡漠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战场电磁频谱智能认知技术
6
作者 张泽辉 赵玉超 +5 位作者 刘冲 张越 贺棋 凌宇轩 叶能 杨凯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未来军事力量竞争逐步向空天领域转移,外层空间已经成为战场信息的重要媒介。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磁空间作为空天战场信息的主要载体愈加复杂,对电磁频谱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代战场电磁频谱环境快速时变、信号多样的挑... 未来军事力量竞争逐步向空天领域转移,外层空间已经成为战场信息的重要媒介。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磁空间作为空天战场信息的主要载体愈加复杂,对电磁频谱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代战场电磁频谱环境快速时变、信号多样的挑战,提出了空天战场电磁频谱智能认知系统架构,以及基于该架构的全并行瞬时大带宽信号处理、高精度多信号参数估计、复合特征调制识别和多域融合干扰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空天平台复杂电磁环境高动态大带宽信号的认知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战场 电磁频谱智能认知 信号参数估计 调制识别 干扰识别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霍明新 王淑梅 +1 位作者 刘冲 张建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 前瞻性比较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与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EP-DWI)对鼻腔鼻窦病变图像质量差异,探讨TSE-DWI及EP-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 目的 前瞻性比较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与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EP-DWI)对鼻腔鼻窦病变图像质量差异,探讨TSE-DWI及EP-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我院诊治鼻腔鼻窦病变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所有患者行常规鼻腔鼻窦磁共振平扫后均行TSE-DWI及EP-DWI成像,通过2位医师对TSE-DWI与EP-DWI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来对比图像质量,评价2位医师间的一致性、两种DWI序列ADC值一致性及Pearson相关系数,比较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计算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TSE-DWI图像的各项主观评分值、信噪比均值和对比噪声比均值均高于EP-DWI(P<0.05),TSE-DWI图像的变形率较EP-DWI降低(P<0.05);对于图像主观评分,两医师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对于ADC值测量,两医师间的一致性极好(ICC>0.74);两种DWI序列ADC值一致性极好(ICC>0.74)并且呈极强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DWI序列的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相同,分别为90.1%、90.9%、97.0%、74.1%、90.3%。结论 磁共振TSE-DWI序列可有效提高鼻腔鼻窦部位图像质量,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ADC值在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中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病变 TSE-DWI EP-DWI 图像质量 良恶性病变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微流体装置力源机构的优化设计
8
作者 余晴 刘冲 李经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33,共5页
为解决微流控系统中流体介质贮存装置输出压力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柔顺机构作为装置的力源机构。该柔顺机构基于正负刚度叠加理论设计,由四根固定导向梁和两根平面弹簧组成。首先,利用链式梁约束模型和广义打靶法分别求解出固定导... 为解决微流控系统中流体介质贮存装置输出压力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柔顺机构作为装置的力源机构。该柔顺机构基于正负刚度叠加理论设计,由四根固定导向梁和两根平面弹簧组成。首先,利用链式梁约束模型和广义打靶法分别求解出固定导向梁和平面弹簧的位移-载荷特性,建立优化模型,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优解。然后,为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使用ANSYS对柔顺梁进行大变形分析,结果显示该计算模型和有限元分析相比,误差小于1%。最后,通过实验发现该柔顺机构输出力的实验值和理论设计值存在误差,经过分析发现是加工精度、材料弹性模量误差以及只考虑了中性轴的变形等原因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系统 柔顺机构 广义打靶法 链式梁约束模型 大变形分析
下载PDF
基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杨紫煦 苏畅 +2 位作者 王波元 刘冲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预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RGs),构建HNSCC的LRGs预后模型,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HNSCC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由GeneCards数据库... 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预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RGs),构建HNSCC的LRGs预后模型,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HNSCC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由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LRGs,采用R软件筛选HNSCC的LRGs。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预后相关基因,基于预后相关LRGs鉴定出2种不同亚型,采用Kaplan-Meier (K-M)曲线分析比较2组患者预后,采用CIBERSORT算法进行2组患者间的免疫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M生存曲线评估LRGs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关系。采用GSE27020、GSE41613和GSE65858数据集验证预后模型。基于风险评分进行分组,并进行免疫相关分析和肿瘤相关评分分析。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从HNSCC样本中差异分析筛选出1 196个LRGs,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HNSCC患者预后相关,根据预后相关基因鉴定出2种不同的LRGs亚型(分组1和分组2),K-M生存曲线显示分组2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高于分组1,分组2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明显高于分组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LRGs,包括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1 (HPRT1)、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糖原磷酸化酶(PYGL)、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LAU)、大麻素受体2(CNR2)、斯钙素2(STC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 (NLRP1)、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叉头框蛋白B1 (FOXB1),构建预后模型,K-M曲线和ROC曲线显示上述9个基因表达水平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有关联,且均具有良好的1、 2和3年生存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650,且预后模型的预后预测作用在GSE27020、GSE41613和GSE65858数据集中得到验证。根据风险评分分类的患者具有可区分的免疫状态。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的HNSCC差异表达LRGs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有关联,由9个LRGs构建的预后模型可预测HNSCC患者的生存情况和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乳酸代谢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LASSO回归分析
下载PDF
机器学习辅助钙钛矿薄膜制备工艺优化及特征重要性评估
10
作者 弓箭 陈谦 +5 位作者 李阳 马梦恩 马玉姣 吴绍航 刘冲 麦耀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6,共8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仅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效率提升至认证的26.1%,非常接近晶硅太阳能电池26.81%的认证效率,展现出巨大的产业化潜力。当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还在提升,然而在器件制备过程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受到许多不可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仅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效率提升至认证的26.1%,非常接近晶硅太阳能电池26.81%的认证效率,展现出巨大的产业化潜力。当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还在提升,然而在器件制备过程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受到许多不可分割的因素影响,传统方法往往采用试错的方式来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贝叶斯优化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在解决人工智能的黑盒问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钙钛矿层涉及到的碘化铅(PbI2)过量百分比、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真空萃取时间四个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显著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时间。通过五轮实验迭代,累计34组工艺条件,制备出了器件效率为23.56%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机器学习 工艺优化 高效率
下载PDF
DEPDC5基因突变致癫痫七例
11
作者 吴文娟 刘崇 +1 位作者 郑会晓 李宝广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32-240,共9页
目的探讨DEPDC5基因突变致癫痫发作患儿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EPDC5基因突变相关性癫痫发作患儿,就临床表型、基因突变位点及其在结构域中的位置、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DEPDC5基因突变致癫痫发作患儿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EPDC5基因突变相关性癫痫发作患儿,就临床表型、基因突变位点及其在结构域中的位置、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7例DEPDC5基因突变阳性患儿,其中自发突变2例(例2、例4),母源性突变3例(例1、例5、例7),父源性突变2例(例3、例6)。7例患儿均有局灶性发作,其中局灶性发作起病6例,全面性发作起病1例(例3)。7例患儿共发现7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无义突变2个,剪接突变1个,错义突变4个。1例移码突变及2例无义突变(例3、例4)均位于SHEN区域或前方,病程分别为4年及2年,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例2位于SABA区域,其病程均为6年。2例(例1、例4)药物难治性癫痫,用拉考沙胺治疗有效。Minigene证实突变位点:c.4034-2A>G。可能形成两种截短蛋白,表示方式分别为p.Ala1345GlufsTer8和p.Ala1345Pro1349del。结论(1)DEPDC5基因突变所致癫痫发作以局灶性发作为主;DEPDC5基因突变多以局灶性发作起病,拉考沙胺可能有效;(2)位于SABA及SHEN结构域及相对表型更重,截短突变表型更重,病程更长;(3)Minigene实验证实c.4034-2A>G突变可导致蛋白质截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DEPDC5基因 结构域
下载PDF
叶面喷施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陈环宇 何苏南 +7 位作者 汤康 董正中 卢明海 郁凯 刘冲 王凯 赵小慧 邢锦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光合作用是作物物质和产量形成的基础。为了明确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浓度分别为500 mg/L(H500)、250 mg/L(H250)、100 mg/L(H100)、50 mg/L(H50)、0 mg/L(CK)的黄腐酸钾溶液5种处理。结果表明,H... 光合作用是作物物质和产量形成的基础。为了明确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浓度分别为500 mg/L(H500)、250 mg/L(H250)、100 mg/L(H100)、50 mg/L(H50)、0 mg/L(CK)的黄腐酸钾溶液5种处理。结果表明,H100处理明显提升了玉米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相比于CK,分别提升了37.74%、81.04%、93.41%、61.98%。与CK相比,H100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了蒸腾比率(Tr),但是与H50和H250相比,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H100显著降低了气孔限制值(Ls),相较于CK处理,降低了19.08百分点。尽管H50、H100和H250 3个处理均稍提升叶绿素SPAD值,但与CK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H100处理有利于降低Ls,明显提升了玉米幼苗叶片的Pn、T、Gs和Ci,故100 mg/L的黄腐酸钾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腐酸钾 光合特性 SPAD值
下载PDF
CaO-Al_(2)O_(3)-SiO_(2)-TiO_(2)渣系脱硫热力学与实验研究
13
作者 刘崇 张彩东 +4 位作者 刘纲 李杰 丁志军 田志强 王强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以精炼渣为研究对象,为探索四元渣系CaO-Al_(2)O_(3)-SiO_(2)-TiO_(2)中各组元对炉渣脱硫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Al_(2)O_(3)-SiO_(2)-TiO_(2)渣系结构单元的作用浓度控制方程,从而构建了渣-钢之间的硫分配比... 以精炼渣为研究对象,为探索四元渣系CaO-Al_(2)O_(3)-SiO_(2)-TiO_(2)中各组元对炉渣脱硫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Al_(2)O_(3)-SiO_(2)-TiO_(2)渣系结构单元的作用浓度控制方程,从而构建了渣-钢之间的硫分配比数学模型,定量表征了炉渣碱度、Al_(2)O_(3)含量以及TiO_(2)含量变化对硫分配比和脱硫率的影响程度,并与管式炉热态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热力学计算和热态实验结果表明:炉渣各组元对硫分配比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碱度>TiO_(2)含量>Al_(2)O_(3)含量,对炉渣脱硫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碱度>w(Al_(2)O_(3))>w(TiO_(2));随着碱度的增加,脱硫率和磷分配比逐渐增加,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脱硫率和磷分配比逐渐降低,而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脱硫率和磷分配比先增加后降低。结合理论研究与热态实验,得出了四元CaO-Al_(2)O_(3)-SiO_(2)-TiO_(2)渣系的最佳配比:6<R<7、w(TiO_(2))<5%、25%<w(Al_(2)O_(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分子共存理论 脱硫率 硫分配比
下载PDF
髓系特异性Spi1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和基因鉴定
14
作者 吴旭铭 王卉卉 +5 位作者 朱向玲 周园园 王安琪 张慧茹 刘崇 涂佳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构建髓系特异性Spi1基因敲除小鼠并分析其基因型,为疾病病理机制及药物靶点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根据CRISPR/Cas9技术原理和Cre/LoxP系统,设计并构建sgRNA和Donor载体,以第2号外显子(Exon 2)所在的转录本为敲除区域,在Exon 2... 目的构建髓系特异性Spi1基因敲除小鼠并分析其基因型,为疾病病理机制及药物靶点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根据CRISPR/Cas9技术原理和Cre/LoxP系统,设计并构建sgRNA和Donor载体,以第2号外显子(Exon 2)所在的转录本为敲除区域,在Exon 2两侧各放置同向Loxp元件;将Cas9蛋白、sgRNA和Donor载体混合显微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受精卵中,移植受精卵到假孕的C57BL/6J母鼠的子宫中,19~20 d后获得F0代。将阳性F0代小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得到稳定的F1代Spi1^(flox/+)小鼠。F1代Spi1^(flox/+)小鼠雌雄自交得到Spi1^(flox/flox)小鼠。Spi1^(flox/flox)与Lyz2-Cre^(+)小鼠交配得到Spi1^(flox/+)/Lyz2-Cre^(+)小鼠,再将其与Spi1^(flox/flox)交配,得到的Spi1^(flox/flox)/Lyz2-Cre^(+)小鼠为髓系特异性Spi1基因敲除(KO)小鼠;Spi1^(flox/flox)/Lyz2-Cre^(-)小鼠作为野生型(WT)小鼠。提取WT和KO小鼠DNA,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WT和KO小鼠免疫细胞中脾病灶形成病毒前病毒整合癌基因-1/富含嘌呤盒1(PU.1)表达。结果PCR鉴定结果显示,采用flox引物鉴定时仅扩增出220 bp条带的小鼠,即基因型为Spi1^(flox/flox)纯合子,采用Lyz2-Cre引物鉴定时扩增出700 bp的小鼠,基因型为Lyz2-Cre^(+);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WT组比较,KO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和腹腔原位巨噬细胞(PM)中的PU.1不表达(P<0.01);T细胞中KO小鼠PU.1表达水平与WT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髓系特异性Spi1 KO小鼠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和鉴定髓系特异性Spi1 KO小鼠,为进一步揭示PU.1在免疫调节中的潜在机制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特异性 Spi1 基因敲除 CRISPR/Cas9 Cre/LoxP PCR Western blot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于学健 郑佳 +6 位作者 张哲 王洪 白飞荣 王鹏辉 李辉 刘冲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9-397,I0014-I0015,共11页
为了深入了解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该领域在2009—2022年中英文文献进行查阅与筛选。分别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科研机构等方面,采用文献计量... 为了深入了解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该领域在2009—2022年中英文文献进行查阅与筛选。分别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科研机构等方面,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该领域1017篇中文文献及130篇英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酿造白酒微生物领域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文数量及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研究热点集中于窖泥、微生物多样性、大曲、己酸菌、酒醅、风味物质、己酸乙酯。同时,该领域科研人员沟通密切,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浓香型白酒企业间合作紧密。通过该文综合分析,为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及热点,开展学术合作及交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小鼠的繁育及鉴定
16
作者 卉卉 朱向玲 +5 位作者 吴旭铭 张慧茹 周园园 王安琪 刘崇 涂佳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599,共5页
目的繁育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的小鼠并对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探索Spi1编码蛋白PU.1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Lck-Cre小鼠与Spi1^(flox/flox)小鼠进行杂交繁育,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筛选出基因... 目的繁育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的小鼠并对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探索Spi1编码蛋白PU.1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Lck-Cre小鼠与Spi1^(flox/flox)小鼠进行杂交繁育,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筛选出基因型为Lck-Cre×Spi1^(flox/flox)的小鼠即为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的纯合子小鼠。使用磁珠分选脾脏T淋巴细胞,并应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U.1在T细胞中的敲除效率。结果Lck-Cre×Spi1^(flox/flox)小鼠基因稳定遗传。与Spi1^(flox/flox)小鼠相比,Lck-Cre×Spi1^(flox/flox)小鼠脾脏T细胞中的PU.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该研究应用Cre/LoxP系统和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PU.1在T细胞相关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1 CRE/LOXP系统 CRISPR/Cas9技术 T细胞 PU.1 条件性敲除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轨道列车运行速度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17
作者 徐振鲁 刘宠 +1 位作者 岳巍 辛泽鹏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4期144-148,共5页
为提升城市轨道列车的运行效率,该文设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轨道列车运行速度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云计算框架搭建自动化控制系统,采集列车的速度、位置信息后传送至控制层,控制层的智能控制部分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城市轨道列车运... 为提升城市轨道列车的运行效率,该文设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轨道列车运行速度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云计算框架搭建自动化控制系统,采集列车的速度、位置信息后传送至控制层,控制层的智能控制部分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城市轨道列车运行数据聚类处理,构建列车运行速度自动化控制优化模型,识别列车运行状态,计算列车的最佳速度曲线。利用灰色速度控制器,控制列车的执行机构输出理想速度。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自动化控制列车运行速度,列车的停车时间误差低于10 s,停车距离误差低于15 cm,满足列车高效率运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城市轨道列车 运行速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 云计算
下载PDF
有机硅密封胶与不同基材粘接的耐老化性能测试研究
18
作者 刘翀 齐贝贝 +4 位作者 陈继芳 杨晓菲 朱强 肖鹏 张燕红 《粘接》 CAS 2024年第5期9-12,共4页
为提高有机硅密封胶用于不同基材粘接的老化性能,使用双组分有机硅密封胶制备不同粘接基材、不同胶层厚度的剪切试验件,测试密封胶在不同老化环境条件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结果表明,密封胶试验件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在不同粘接... 为提高有机硅密封胶用于不同基材粘接的老化性能,使用双组分有机硅密封胶制备不同粘接基材、不同胶层厚度的剪切试验件,测试密封胶在不同老化环境条件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结果表明,密封胶试验件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在不同粘接基材、不同胶层厚度、不同老化环境下各有差异,双组分有机硅密封胶对所测基材均粘接良好;在设定厚度范围中,胶层厚度与剪切强度呈现负相关;在所测试老化环境中,不产生粘接破坏时,湿热老化对力学性能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胶 老化环境 力学性能 粘接性能
下载PDF
森林公园景区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刘冲 丛晓丹 +1 位作者 费磊 毕海娇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以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深入探讨森林旅游景区空间数据建模技术及数字信息管理技术,经现场调研及需求分析,构建并开发了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可视化管理系统,解决现有森林公园管理效率低、反应慢、信息不兼容等问题,实现森林公园的高效管理... 以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深入探讨森林旅游景区空间数据建模技术及数字信息管理技术,经现场调研及需求分析,构建并开发了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可视化管理系统,解决现有森林公园管理效率低、反应慢、信息不兼容等问题,实现森林公园的高效管理、智慧互动、网络宣传等功能,为生态旅游数字创新发展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森林公园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不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20
作者 张春蕾 韩岩峰 +2 位作者 刘冲 曹光豪 舒俊文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不同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核心自我评价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63...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不同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核心自我评价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635名大学生(男340人,女295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体育锻炼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p<0.01);体育锻炼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p<0.01);体育锻炼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p<0.05)。2)积极应对方式(95%CI:0.011-0.035)和消极应对方式(95%CI:0.001-0.022)均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间具有中介作用。3)性别在体育锻炼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调节作用(β_(int)=-0.072,p<0.05),且男性(β_(simple slope)=0.206,p<0.01)的调节效应大于女性(β_(simple slope)=0.117,p<0.01)。结论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核心自我评价中起中介作用,在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采取上,男女生有性别差异,且男生通过体育锻炼量的提高会比女生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采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核心自我评价 应对方式 性别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