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和栀子苷抗炎活性和抗炎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靖丽 张拴 +1 位作者 张光辉 郭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9-673,共5页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黄芩-栀子药对主要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可抗脑缺血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和活性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对接方法,以黄芩苷和栀子苷为研究对象,以环氧合酶COX-2为靶点,从...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黄芩-栀子药对主要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可抗脑缺血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和活性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对接方法,以黄芩苷和栀子苷为研究对象,以环氧合酶COX-2为靶点,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黄芩苷和栀子苷的结构与抗炎活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黄芩苷-栀子苷配伍治疗脑缺血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综合研究结果可知,黄芩苷对COX-2的抑制作用大于栀子苷对COX-2的抑制作用,黄芩苷的抗炎活性强于栀子苷,从而为黄芩苷和栀子苷的抗炎活性和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栀子苷 COX-2 量子化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2
作者 权彦 何建军 +2 位作者 刘靖丽 孟庆华 宋逍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1374-1376,共3页
为得到高效的黄芪多糖提取方法,以提高黄芪多糖的提取效率。采用全面实验法,研究黄芪多糖提取时的温度和时间,以及醇沉时乙醇的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多糖的纯度。实验发现提取黄芪多糖最佳的工艺条件是:温度100℃... 为得到高效的黄芪多糖提取方法,以提高黄芪多糖的提取效率。采用全面实验法,研究黄芪多糖提取时的温度和时间,以及醇沉时乙醇的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多糖的纯度。实验发现提取黄芪多糖最佳的工艺条件是:温度100℃,水提取2 h,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为90%,黄芪多糖粗提物的质量含量是42.9 mg/g(4.29%),纯度为31.2%。实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的提取效率有所提高,对黄芪多糖的工业化提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芪多糖 水提醇沉 全面实验优化
下载PDF
槲皮素分子结构和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靖丽 郭勇 +2 位作者 郭惠 孟庆华 权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槲皮素分子的平衡几何构型和振动光谱。在B3LYP水平上,以6-311++G**为基组计算了其平衡构型下的谐振动力场﹑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使用Wilson的GF矩阵方法对其进行了简正坐标分析,依据所得的势能分...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槲皮素分子的平衡几何构型和振动光谱。在B3LYP水平上,以6-311++G**为基组计算了其平衡构型下的谐振动力场﹑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使用Wilson的GF矩阵方法对其进行了简正坐标分析,依据所得的势能分布(PEDs)对槲皮素分子的振动基频进行了合理的理论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密度泛函理论 振动光谱 简正坐标分析
下载PDF
甘草皂苷类化合物结构与保肝活性关系的DFT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靖丽 闫浩 +1 位作者 王钰莹 王文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5-1521,共7页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中药甘草保肝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本文以甘草中的三种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单葡萄糖醛基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依据...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中药甘草保肝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本文以甘草中的三种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单葡萄糖醛基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依据化合物的几何结构、NPA电荷、偶极矩、溶剂化能和前线轨道能等参数,分析甘草中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与保肝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中药甘草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计算结果表明,三种甘草皂苷类化合物的活性部位在五环三萜上,而糖环不是其药理活性部位,但是糖环的结构和数目会影响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根据前线分子轨道能级之差ΔE值可知,三种化合物的保肝活性顺序为:GA>GAMG>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甘草次酸 单葡萄糖醛基甘草次酸 DFT
下载PDF
基于DFT方法研究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靖丽 权彦 +2 位作者 闫浩 张光辉 孟庆华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2163-2166,2170,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对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素和异甘草苷4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相应的自由基进行了理论计算。分别在气相和溶剂中获得了4种化合物及其相应自由基的最优几何结构、NBO电荷、BD... 基于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对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素和异甘草苷4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相应的自由基进行了理论计算。分别在气相和溶剂中获得了4种化合物及其相应自由基的最优几何结构、NBO电荷、BDE和IP等量子化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4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苷,与实验活性顺序一致,并且4种化合物中C7位是自由基反应的最大可能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及其苷元结构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靖丽 李娜 +1 位作者 闫浩 梁艳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34-1339,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灯盏花乙素及其苷元分子进行几何结构全优化,获得两个化合物的最低能量结构。从分子的几何结构、NBO电荷、酚羟基解离能BDE、绝热电离势IP和前线分子轨道等方面分析了两个化合物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灯盏花乙素及其苷元分子进行几何结构全优化,获得两个化合物的最低能量结构。从分子的几何结构、NBO电荷、酚羟基解离能BDE、绝热电离势IP和前线分子轨道等方面分析了两个化合物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C6位的酚羟基为灯盏花乙素及其苷元的最大反应活性位点,灯盏花乙素的抗氧化活性弱于其苷元的抗氧化活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天然的糖苷类物质水解为苷元后,其抗氧化活性增强。此外,还考虑了溶剂效应,考察溶剂极性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所有环境中,抽氢反应机制是化合物自由基清除反应的最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野黄芩素 抗氧化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组装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金丝桃苷的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蓉 郭惠 +4 位作者 龙旭 刘江涛 刘靖丽 李佳佳 张永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20-224,共5页
目的:采用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修饰玻碳电极(GCE),制作电化学传感器,研究金丝桃苷在传感器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一种简单的、高灵敏的金丝桃苷的电化学检测新方法。方法:将羧基化SWCNTs滴在GCE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金丝桃苷... 目的:采用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修饰玻碳电极(GCE),制作电化学传感器,研究金丝桃苷在传感器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一种简单的、高灵敏的金丝桃苷的电化学检测新方法。方法:将羧基化SWCNTs滴在GCE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金丝桃苷在传感器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并对测量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和裸GCE电极相比较,金丝桃苷在GCE/SWCNTs电极表面的氧化峰电流和还原峰电流均急剧增加,氧化峰电流和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说明金丝桃苷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过程。在缓冲液的pH为6.0、碳纳米管的用量为10μL、检测电位为0.34 V的优化条件下时,金丝桃苷浓度在3.0×10-9~1.0×10-7范围内与氧化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41×10-9 mol/L(S/N=3)。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及稳定性,可用于金丝桃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单壁碳纳米管 金丝桃苷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靖丽 靳如意 +1 位作者 张光辉 梁艳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从原子水平上揭示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与抗疟活性之间的关系,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对青蒿素及其类似物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从分子的平衡构型、Wiberg键级、溶剂... 为了从原子水平上揭示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与抗疟活性之间的关系,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对青蒿素及其类似物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从分子的平衡构型、Wiberg键级、溶剂化能、偶极矩和静电势等方面分析了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的抗疟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结构中七元环上的过氧桥键、醚氧键以及六元环上的内酯结构是其抗疟作用的关键活性位,过氧桥键处负的静电势越多,青蒿素与血红素的相互作用越强,分子的抗疟活性越强。理论预测四个药物分子的抗疟活性顺序为:青蒿素<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与实验活性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抗疟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静电势
下载PDF
物理化学实验-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光辉 张拴 +2 位作者 孟庆华 刘靖丽 龙旭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484-487,共4页
对物理化学实验-活性炭吸附醋酸实验进行改进,探索影响实验因素,利用Design-expert8.0软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温度、活性炭粒度大小、吸附时间、活化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考察改进前后的对比,确定最佳实验条件。温... 对物理化学实验-活性炭吸附醋酸实验进行改进,探索影响实验因素,利用Design-expert8.0软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温度、活性炭粒度大小、吸附时间、活化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考察改进前后的对比,确定最佳实验条件。温度升高,吸附能降低,搅拌效果比振荡效果更好,粒度越小,吸附能力越强,但是粒度过小,过滤速度慢,最终确定粒度大小40~60目、搅拌60 min吸附趋于平衡,80℃活化时间控制在120 min以上,实验效果最佳。此实验改进斱案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值得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醋酸 温度 粒度大小 吸附时间 活化时间
下载PDF
浅谈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尝试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左振宇 王薇 +4 位作者 闫浩 刘靖丽 权彦 邓翀 宋小妹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5期174-175,190,共3页
《有机化学》课程是各中医药院校必须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如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并且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高校每一位化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教学研究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中医药院校《... 《有机化学》课程是各中医药院校必须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如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并且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高校每一位化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教学研究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尝试中的若干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教学 教改
下载PDF
浅谈并轨模式给神经病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劲频 刘竞丽 罗秀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5期236-237,共2页
2013年5月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制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这场变革中与时俱进,我们将结合我院神经病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新举措,探讨双... 2013年5月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制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这场变革中与时俱进,我们将结合我院神经病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新举措,探讨双轨合一制度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专业型 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效力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吴姣姣 曾显营 +13 位作者 陈晓涵 臧金凯 包红梅 施建忠 邓国华 郭兴福 刘景利 毛胜刚 杨帆 陈志宇 孙项楠 路通 陈化兰 田国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1-615,共5页
为评估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将该疫苗按照现地免疫程序分别接种10日龄白羽肉鸡和14日龄黄羽肉鸡,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每周采血,分离血清,检测H5亚型Re-8株和H7... 为评估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将该疫苗按照现地免疫程序分别接种10日龄白羽肉鸡和14日龄黄羽肉鸡,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每周采血,分离血清,检测H5亚型Re-8株和H7亚型H7-Re1株禽流感病毒(AIV)HI抗体滴度,并在初次免疫后3周和出栏时以鼻腔感染方式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肉鸡血清中H7亚型H7-Re1株AIV HI抗体滴度均低于1log2,H5亚型Re-8株AIV平均HI抗体滴度分别为5.3log2(白羽肉鸡)和4.1log2(黄羽肉鸡);一次免疫的白羽肉鸡在免疫后3周至出栏时,2种亚型AIV平均HI抗体滴度在6.0log2~6.7log2;2次免疫的黄羽肉鸡在初次免疫后3周至出栏时,2种亚型AIV平均HI抗体滴度均在6.0log2以上。在一次免疫后3周时和出栏时,采用高致病性H5、H7亚型AIV攻毒后,对照组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均全部死亡,免疫组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均不发病、不排毒、不死亡,获得100%的免疫保护。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组AIV二价灭活疫苗对商品肉鸡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为该疫苗的现地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灭活疫苗 H5+H7 商品肉鸡 免疫效力
下载PDF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中药复方制剂中青蒿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佳佳 刘靖丽 +7 位作者 靳如意 唐于平 乐世俊 王李雯 龙旭 张光辉 孟庆华 李荣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03-2408,共6页
从中药材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目前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药物。含有青蒿素的复方制剂具有抗疟、抑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然而含青蒿素的复方制剂没有可量化的统一质量标准,因此难以控... 从中药材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目前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药物。含有青蒿素的复方制剂具有抗疟、抑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然而含青蒿素的复方制剂没有可量化的统一质量标准,因此难以控制和评价这些复方制剂的质量。目前对于青蒿素复方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其有效成分上,但具体如何定量分析其中青蒿素含量的研究工作却并不多,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快速、无损的方法监控青蒿素的生产和使用。激光拉曼光谱是一种分子联合的光散射现象,能够提供样品分子的成分及结构,对研究青蒿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青蒿素标准样品进行激光拉曼光谱定性分析测试,获得青蒿素标准品的拉曼特征图谱,这些标准图谱为以后分析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青蒿素奠定了基础。通过拉曼测试分析得到位于724cm^-1处的拉曼峰是与青蒿素中过氧基团直接相关的特性声子振动模式,可用于检测过氧桥键的存在,也是决定其抗疟活性的关键;而位于1 736cm^-1处的拉曼峰强度大、周围无其他振动峰干扰,是与青蒿素中内酯基团相关的特性声子振动模式,也可用来检测分析青蒿素。因此,拟采用青蒿素分子中位于724cm^-1处和1 736cm^-1两处的拉曼特征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然后,在实验室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青蒿素质量百分数的青蒿素/面粉混合样品,确定出混合样品中青蒿素724cm^-1处和1 736cm^-1处拉曼光谱参数。并以峰面积比值 A 724 /A 1 736 的平均值作为横坐标,青蒿素质量百分数作为纵坐标,拟合青蒿素质量百分数与峰面积比的函数关系,得到二次函数关系式为 y=0.907 22x 2+0.465 93x(0<x<0.9),相关系数 r 为0.992 65。最后,将该关系式用于中药复方制剂青蒿素哌喹片中青蒿素的含量检测分析,按照此方法计算得到的青蒿素含量值与真实值(14.29%)比较,相对误差较小(<10%),可以初步建立起青蒿素含量的拉曼光谱测试方法。本文提出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以期实现原位、无损和快速检测。在青蒿素标准样品实验研究基础上,确定青蒿素拉曼光谱参数和实验条件,建立起复方制剂中青蒿素含量的实验分析方法,为青蒿素的研究和应用开创新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青蒿素含量 中药复方制剂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现用重组AIV(H5+H7)三价灭活疫苗对近期H5和H7亚型AIV分离株的免疫效力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艳晶 麻琦 +14 位作者 潘舒心 和新文 王燕 邓国华 李雁冰 施建忠 包红梅 毛胜刚 胡井雷 路通 刘景利 郭兴福 田国彬 曾显营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4-520,共7页
为评估现用重组禽流感病毒(AIV)(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Re3株)对我国近期H5和H7亚型AIV分离株的免疫预防效果,本研究对60只3周龄SPF鸡以肌肉注射途径接种该疫苗(0.3 mL/只),另外,60只鸡注射PBS作为阴性对照... 为评估现用重组禽流感病毒(AIV)(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Re3株)对我国近期H5和H7亚型AIV分离株的免疫预防效果,本研究对60只3周龄SPF鸡以肌肉注射途径接种该疫苗(0.3 mL/只),另外,60只鸡注射PBS作为阴性对照组;免疫3周后分组,每10只免疫鸡和10只对照鸡为一组,共6组,采集各组鸡血清并检测针对6株AIV分离株(2020年~2021年分离的4株H5N6、1株H5N8和1株H7N9亚型AIV)的相应HI抗体效价。同时用上述6株AIV分离株作为抗原差异代表株,分别以105EID50的剂量进行攻毒试验,攻毒后5 d采集各组所有存活鸡的喉头和泄殖腔拭子样品,死亡鸡样品随时采集,进行排毒检测。HI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3周,5组免疫鸡血清中针对H5亚型Re-11株和Re-12株抗原的HI抗体效价在8log2~8.6log2,针对4株H5N6 AIV分离株(DK/HuN/S11553/2020、 DK/GD/SC001/2020、 DK/FJ/S1424/20和GS/GZ/S1569/21)和1株H5N8 AIV分离株(WS/SX/4-1/20)的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5.0log2、4.6 log2、4.3log2、3.8 log2、3.7log2;针对H7N9 AIV H7-Re3株的HI抗体效价为7.8log2,而针对H7N9 AIV分离株CK/YN/SD024/21的平均抗体效价为4.0log2;对照组鸡血清中针对疫苗株和所有分离株的HI抗体均为阴性。表明上述分离株与现用疫苗株存在较大抗原性差异。攻毒后14 d的观察期内,所有免疫组鸡均健活,且攻击3株H5N6和1株H7N9 AIV分离株的免疫组鸡均不排毒,但攻击1株H5N6 AIV分离株(GS/GZ/S1569/21)和H5N8 AIV分离株的免疫组分别有2/10和3/10只鸡的喉头拭子样品中检测到低水平的病毒;所有对照组鸡在攻毒后4 d内全部发病、死亡,且死亡对照组鸡的喉头和泄殖腔拭子样品均呈AIV阳性。以上结果表明,以近期野鸟或家禽中分离的H5和H7亚型AIV抗原变异株攻击各组鸡后,现用的H5+H7 AIV三价灭活疫苗可对免疫鸡提供无临床发病的保护,并可有效阻止分离株在鸡体内的复制。本研究为H5和H7三价疫苗的应用及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5+H7亚型 三价灭活疫苗 抗原变异株 免疫效力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与展望
15
作者 刘京莉 张奕辰 王梦达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0-96,共7页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以及缩小地区间教育质量差距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通过从区域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区域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及作用条件,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内涵、困境与...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以及缩小地区间教育质量差距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通过从区域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区域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及作用条件,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的测量与评价四个方面回顾我国近十年来区域高等教育研究,获得如下结论:未来研究应当进一步澄清区域高等教育的功能性内涵;结合本土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高等教育理论;探索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统筹作用,充分挖掘高校潜能、区域潜能的协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协同发展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和系统药理学探讨沙棘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浩 刘小毛 +2 位作者 左振宇 刘靖丽 宋逍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1期35-45,共11页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探讨沙棘的物质基础及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类药性评估筛选沙棘活性成分并查找相关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搜索糖尿病相关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韦恩映射。借助Cytoscape构...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探讨沙棘的物质基础及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类药性评估筛选沙棘活性成分并查找相关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搜索糖尿病相关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韦恩映射。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前5个核心基因与候选化合物利用Autodock vina做分子对接;利用Bioconductor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结果从沙棘中获得33个候选成分,相关靶点蛋白170个;筛选糖尿病相关靶点9310个,韦恩映射得到159个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筛选5个关键靶标JUN、AKT1、MAPK1、RELA、IL-6,涉及AGE-RAGE、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TNF等通路发挥抗糖尿病作用。结论沙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调节糖尿病的作用特点,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系统药理学 分子对接 糖尿病 靶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水性环氧片状Zn-Al-Mg-Ce防腐蚀涂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枫 陈上 +2 位作者 吴显明 刘晶丽 龙芮涞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09-112,136,共5页
为了获得较低合金粉体积浓度的环境友好型的高防腐蚀性能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以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为主要成膜物质,分别采用球形和片状Zn-Al合金粉、片状Zn-Al-Mg-Ce四元合金粉为防腐蚀颜料制备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详细考察了防腐蚀颜料... 为了获得较低合金粉体积浓度的环境友好型的高防腐蚀性能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以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为主要成膜物质,分别采用球形和片状Zn-Al合金粉、片状Zn-Al-Mg-Ce四元合金粉为防腐蚀颜料制备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详细考察了防腐蚀颜料种类、颜填料体积浓度(PVC)、硅烷偶联剂和分散剂对涂层耐腐蚀性、硬度以及附着力等的影响,通过对比涂层的综合性能,确定了较佳的涂层配方。结果表明:采用鳞片状Zn-Al-Mg-Ce合金粉较球状和片状Zn-Al合金粉的耐腐蚀性能更好;PVC为28.0%时,涂层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能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适当的湿润分散剂用量能保证颜填料较好的分散效果。在鳞片状Zn-Al-Mg-Ce合金粉含量12.0%、PVC 28.0%,硅烷偶联剂3.2%、湿润分散剂1.5%条件下制得涂层的附着力等级为1级,硬度达到4H,中性盐雾试验时间达600 h,Tafel曲线的腐蚀电流密度表明其腐蚀速率降低到底材的0.064%,耐水性达到780 h无起泡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乳液 片状锌铝镁铈合金粉 防腐蚀涂料 涂层性能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浆外泌体microRNA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梦夏 徐宏炎 +4 位作者 韦敏光 包卓华 徐肖 刘竞丽 李劲频(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10-3014,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MG)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的表达谱,寻找诊断重症肌无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深度测序联合芯片技术比较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4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患者(4例)与正常对照者(2例)血浆外泌...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MG)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的表达谱,寻找诊断重症肌无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深度测序联合芯片技术比较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4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患者(4例)与正常对照者(2例)血浆外泌体miRNA表达谱,筛选出在血浆中表达差异的外泌体源性miRNA。结果:OMG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差异表达的血浆外泌体miRNA共有4个,分别为上调的hsa-miR-3667-5p和下调的hsa-miR-3182、hsa-miR-6843-3p、hsa-miR-1273f;GMG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48个,其中下调者16个,下调最显著的为hsa-miR-516a-5p,上调者32个,上调最显著的为hsa-miR-1273f。OMG组中差异表达的4个miRNA,在GMG中均有一致的差异表达,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结论:差异表达的血浆外泌体miRNA可能在MG疾病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并有可能作为诊断MG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外泌体 MICRORNAS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逆流式冷却塔降温性能及节水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建军 刘景丽 +7 位作者 朱丛静 郭叶书 曹红 刘彬 史玉涛 周剑秋 蔡锐 程清 《能源工程》 2022年第5期62-67,共6页
针对逆流式冷却塔出现冷却性能下降、耗水量大以及冬季塔顶区域出现明显白色“羽雾”等问题。首先建立了冷却塔热力计算模型,然后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和耗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干球温度越低,湿度越小,则蒸发... 针对逆流式冷却塔出现冷却性能下降、耗水量大以及冬季塔顶区域出现明显白色“羽雾”等问题。首先建立了冷却塔热力计算模型,然后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和耗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干球温度越低,湿度越小,则蒸发损失越大;循环水量的增加将导致冷却温降减小,且增大蒸发损失;喷淋温度为34℃时,综合效益最高。此研究为干湿联立冷却塔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撑,以此达到冷却性能、节水消雾最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式冷却塔 数值计算 蒸发水损失 节水降温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icacy of an H5/H7 tr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 produced from Re-11, Re-12, and H7-Re2 strains against challenge with different H5 and H7 viruses in chickens 被引量:5
20
作者 ZENG Xian-ying CHEN Xiao-han +16 位作者 MA Shu-jie WU Jiao-jiao BAO Hong-mei PAN Shu-xin liu Yan-jing DENG Guo-hua SHI Jian-zhong CHEN Pu-cheng JIANG Yong-ping LI Yan-bing HU Jing-lei LU Tong MAO Sheng-gang GUO Xing-fu liu jing-li TIAN Guo-bin CHEN Hua-l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294-2300,共7页
We developed an H5/H7 tr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 by using Re-11, Re-12, and H7-Re2 vaccine seed viruses, which were generated by reverse genetics and derived their HA genes from A/duck/Guizhou/S4184/2017(H5N6) (DK/... We developed an H5/H7 tr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 by using Re-11, Re-12, and H7-Re2 vaccine seed viruses, which were generated by reverse genetics and derived their HA genes from A/duck/Guizhou/S4184/2017(H5N6) (DK/GZ/S4184/17) (a clade 2.3.4.4d virus), A/chicken/Liaoning/SD007/2017(H5N1) (CK/LN/SD007/17) (a clade 2.3.2.1d virus), and A/chicken/ Guangxi/SD098/2017(H7N9) (CK/GX/SD098/17), respectively.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this novel vaccine and that of the recently used H5/H7 b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 against different H5 and H7N9 viruses was evaluated in chickens. We found that the H5/H7 bivalent vaccine provided solid protection against the H7N9 virus CK/GX/SD098/17, but only 50–60% protection against different H5 viruses. In contrast, the novel H5/H7 trivalent vaccine provided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H5 and H7 viruses tested. Our study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timely updating of vaccines for avian influenza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n influenza H5/H7 trivalent vaccine Re-11 Re-12 and H7-Re2 strains protective effica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