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通气对清醒病毒性肺炎患者呼吸循环、康复指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年就诊的134例病毒性肺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通气,研究组采用改良俯卧位通...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通气对清醒病毒性肺炎患者呼吸循环、康复指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年就诊的134例病毒性肺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通气,研究组采用改良俯卧位通气。比较2组康复指标、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功能指标[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发症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俯卧2、4、8、12、16 h PaCO_(2)、PaO_(2)、PaO_(2)/FiO_(2)、SpO_(2),以及俯卧24、36 h时Ppeak、Pmean、Pplat、GM-CSF、IL-6、TNF-α均较俯卧前得以明显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组内不同时间点CVP、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9%(2/67)低于对照组11.94%(8/67),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99%(2/67)低于对照组13.43%(9/67)(P<0.05)。结论在清醒病毒性肺炎患者中,改良俯卧位通气可达到与常规俯卧位通气相近的辅助治疗效果,能改善机体氧合功能、呼吸循环功能,降低并发症及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加速病情康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对内斜视青少年视功能、斜视度及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对内斜视青少年视功能、斜视度及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acute concomitant esotropia,AACE)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双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Base-out恢复点参数、视功能、斜视度(N-D值),眼外肌、血清中IGF-1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正位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过矫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ase-out恢复点参数与Base-in(BI)恢复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正常视近立体视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斜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外肌、血清中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相比,其能提升内斜视青少年正位率,改善视功能情况,有利于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通气对清醒病毒性肺炎患者呼吸循环、康复指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年就诊的134例病毒性肺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通气,研究组采用改良俯卧位通气。比较2组康复指标、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功能指标[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发症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俯卧2、4、8、12、16 h PaCO_(2)、PaO_(2)、PaO_(2)/FiO_(2)、SpO_(2),以及俯卧24、36 h时Ppeak、Pmean、Pplat、GM-CSF、IL-6、TNF-α均较俯卧前得以明显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组内不同时间点CVP、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9%(2/67)低于对照组11.94%(8/67),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99%(2/67)低于对照组13.43%(9/67)(P<0.05)。结论在清醒病毒性肺炎患者中,改良俯卧位通气可达到与常规俯卧位通气相近的辅助治疗效果,能改善机体氧合功能、呼吸循环功能,降低并发症及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加速病情康复。
文摘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对内斜视青少年视功能、斜视度及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acute concomitant esotropia,AACE)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双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Base-out恢复点参数、视功能、斜视度(N-D值),眼外肌、血清中IGF-1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正位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过矫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ase-out恢复点参数与Base-in(BI)恢复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正常视近立体视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斜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外肌、血清中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相比,其能提升内斜视青少年正位率,改善视功能情况,有利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