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故障分量特征及保护适用性分析
1
作者 李海锋 许永治 +3 位作者 刘沈全 梁远升 金浩天 王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7-1996,I0010-I0012,共13页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由于运行频率的改变以及柔性低频换流站的控制机理,其故障特征以及对保护原理的影响较为复杂。为了分析故障分量保护原理在柔性低频输电系统中的适用性问题,基于柔性低频换流站的控制架构,建立了以故障限流为故障控制...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由于运行频率的改变以及柔性低频换流站的控制机理,其故障特征以及对保护原理的影响较为复杂。为了分析故障分量保护原理在柔性低频输电系统中的适用性问题,基于柔性低频换流站的控制架构,建立了以故障限流为故障控制策略的双端型低频输电模型。计及该系统线路发生三相故障的控制特性,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低频故障分量阻抗特性,并推导出低频等值阻抗的量化计算式,进而从理论上分析其对传统故障分量保护元件的影响机理。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了双端低频输电测试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柔性低频输电系统在一定故障条件下可造成故障分量保护范围缩小,甚至使得保护元件完全失效,研究结果对于低频系统继电保护研究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输电系统 故障分量 控制特性 阻抗特性 距离元件 方向元件
原文传递
分频输电系统研究现状、趋势与展望
2
作者 王锡凡 刘沈全 +3 位作者 王秀丽 赵勃扬 李群 周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775-6786,I0007,共13页
分频输电又称低频输电,通过降低输电频率减轻线路电感、电容的影响,可以显著提升交流线路的输电容量与距离,是一种兼顾输电容量与工程经济性的新型输电方式,在我国新能源基地加速开发的背景下备受关注。我国“十四五”规划确立了大力开... 分频输电又称低频输电,通过降低输电频率减轻线路电感、电容的影响,可以显著提升交流线路的输电容量与距离,是一种兼顾输电容量与工程经济性的新型输电方式,在我国新能源基地加速开发的背景下备受关注。我国“十四五”规划确立了大力开发“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与深水远岸区域海上风电的新能源发展格局。“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海上风电可用馈入点资源紧张,新能源大规模综合利用亟需新型高效的输电方式。近年来分频输电系统理论与技术迅速发展,该文旨在总结分频输电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基本原理与系统构建方法、系列关键装备、高电压大功率变频器与系统控制技术、系统分析与安全稳定保护技术4个角度,梳理分频输电系统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主要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分频输电系统研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输电系统 低频输电系统 系统构建 三倍频变压器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继电保护
原文传递
计及纹波和谐波的M3C稳态特性建模与功率运行区间研究
3
作者 丁宇 刘沈全 +1 位作者 李晶 王钢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7,共10页
明确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的功率运行区间是制订运行方案的前提与基础,但由于M3C内部纹波和谐波特性建模困难,现有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它们对电气量峰值、有效值等指标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对此,提出面向M3C纹波和谐波耦... 明确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的功率运行区间是制订运行方案的前提与基础,但由于M3C内部纹波和谐波特性建模困难,现有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它们对电气量峰值、有效值等指标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对此,提出面向M3C纹波和谐波耦合特性的dq域动态建模方法,并建立21维模型;进而,提出稳态运行点求解方法,并考虑网侧电流、调制比、桥臂电流有效值和子模块电容电压峰值约束,结合典型算例计算M3C功率运行区间;同时,针对电容电压峰值影响因素众多、计算困难的难题,提出近似计算方法;最后,提出拓展功率运行区间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精度;M3C的功率运行区间在重载时主要由网侧电流约束决定,在轻载时主要由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约束决定;抑制谐波环流有助于提升M3C功率运行区间;当M3C两侧无功功率较大且方向相反时功率运行区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换流器建模 相量模型 功率运行区间
下载PDF
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的分岔分析与同步研究
4
作者 林心怡 刘深泉 宋健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7,共14页
为了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增进对模型由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阻断介导的反常簇行为的了解,利用变量相关性进行模型降维并构建四维简化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以及两神经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耦合模型,通过分岔理论与数值计算方... 为了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增进对模型由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阻断介导的反常簇行为的了解,利用变量相关性进行模型降维并构建四维简化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以及两神经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耦合模型,通过分岔理论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简化模型的动力学性质以及耦合模型的放电特性和同步转迁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简化模型存在由加周期分岔转迁至混沌状态的动力学现象;电突触耦合模型存在逆加周期分岔现象,在一定刺激电流下,改变耦合强度可诱导电突触耦合模型达到簇同步或静息同步状态;化学突触耦合模型存在复杂的混合振荡现象,在一定耦合强度下,较强的刺激电流或较大的突触逆转电位可诱导化学突触耦合模型达到完全同步状态。多巴胺能神经元耦合模型的同步状态不仅受耦合强度的影响,还受到外界刺激电流以及模型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岔理论 耦合 同步
下载PDF
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多虚拟同步机功率振荡协调抑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继灿 刘沈全 +1 位作者 王钢 黄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68-4678,共11页
虚拟同步机控制(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以提供惯量支撑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有功功率振荡的问题,特别在多个VSG交互的情形下,VSG之间较低的互阻尼加剧了振荡的波动性,这些振荡将损害系统的稳定运... 虚拟同步机控制(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以提供惯量支撑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有功功率振荡的问题,特别在多个VSG交互的情形下,VSG之间较低的互阻尼加剧了振荡的波动性,这些振荡将损害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调节。目前,在采用分布式通信架构抑制多VSG并联有功振荡的方法中,未考虑有功合理出力以及非理想通信条件下算法收敛等问题。因此,为抑制系统功率振荡,提高系统之间的互阻尼,首先分析了VSG系统并联交互振荡的原理,同时利用功角构造性能评价函数,推导出一种增加互阻尼的一致性算法,使得扰动下系统内VSG的频率快速收敛达到一致。其次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能量函数的方法证明了所提方法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频域的Nyquist曲线分析互阻尼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证明了互阻尼的一致性算法能有效抑制并联VSG系统的功率振荡,同时在非理想通信环境下也能保证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功率振荡 互阻尼 一致性算法 李雅普诺夫能量函数
原文传递
面向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双基频电气耦合特性的动态相量建模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晶 王钢 +2 位作者 刘沈全 丁宇 李江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74-3783,共10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具有复杂的拓扑结构和双基频电气耦合特性,当前对于其双基频谐波耦合机理及影响缺乏有效的建模研究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考虑到分频系统频率的独立调节特性,提出...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具有复杂的拓扑结构和双基频电气耦合特性,当前对于其双基频谐波耦合机理及影响缺乏有效的建模研究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考虑到分频系统频率的独立调节特性,提出一种基于2维Fourier变换理论的双基频动态相量方法,可实现任意双基频谐波在2个基频维度上的分解。其次,基于该框架建立了M3C内、外环控制模型,进而建立了计及闭环控制系统的M3C 3阶谐波截断动态相量模型和小信号模型。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通过频率及功率各异的3个运行点开展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误差主要来源于模型未能覆盖的更高次谐波;同时,根据所建模型的动、稳态特性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分频输电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M3C 动态相量法 双基频电气耦合
原文传递
计及T/4延时正、负序分离算法的IIDG暂态电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黎承新 刘沈全 +1 位作者 李杰 王钢 《广东电力》 2023年第7期1-12,共12页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通过并网换流器接入电网,故障电流特性与常规设备存在显著差异,为配电网的故障保护带来挑战。基于T/4延时的正、负序分离算法被广泛用于并网换流器控制系统,然而,延时环节对暂态故障电流特性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为此...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通过并网换流器接入电网,故障电流特性与常规设备存在显著差异,为配电网的故障保护带来挑战。基于T/4延时的正、负序分离算法被广泛用于并网换流器控制系统,然而,延时环节对暂态故障电流特性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为此,首先在梳理换流器故障瞬态响应链路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换流器拓扑以及含正、负序分离环节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Pade近似实现延时环节线性化;进而,建立并网换流器暂态故障电流的闭环模型,并分析延时环节对暂态故障电流特性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所提计算方法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所提暂态电流计算方法的计算误差在1%以下。研究表明,暂态电流的含量可达到额定电流的2倍以上,延时环节将使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测量误差,该测量误差输入到电流闭环中会带来正、负序dq轴电流振荡,低次谐波含量暂时性上升等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暂态电流计算 T/4延时法 故障分析 故障电流特性 低电压穿越
下载PDF
基于两端宽频零序电压幅值比的三芯电缆绝缘老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云丰 刘沈全 +1 位作者 曾德辉 王钢 《广东电力》 2023年第6期119-126,共8页
工频条件下三芯电缆绝缘监测信号微弱,难以判断电缆绝缘老化水平,为实现三芯电缆的绝缘在线监测,提出基于首末端宽频零序电压幅值比的三芯电缆绝缘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首末端零序电压幅值比计算电缆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以规避各相线... 工频条件下三芯电缆绝缘监测信号微弱,难以判断电缆绝缘老化水平,为实现三芯电缆的绝缘在线监测,提出基于首末端宽频零序电压幅值比的三芯电缆绝缘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首末端零序电压幅值比计算电缆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以规避各相线芯、金属屏蔽层和护套之间的耦合影响。首先建立三芯电缆零序网络的分布式频变参数模型,推导首末端零序电压幅值比与相对介电常数的数学联系,并根据宽频量测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相对介电常数。PSCAD仿真结果表明所推导的表达式能正确反映电缆首末端零序电压幅值比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相对介电常数求解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芯电缆 绝缘老化 相对介电常数 频变参数模型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以赛促教的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丁为建 曾才斌 +1 位作者 刘深泉 黄建华 《高等数学研究》 2023年第4期70-72,80,共4页
本文分析了我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针对所提出教学问题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数学建模竞赛取得的优异的成绩,反映出文中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数学建模 赛教融合 教学改革 竞赛
下载PDF
小世界网络同步的非线性时滞反馈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深泉 张晓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大脑的病态同步放电活动会导致一些神经类疾病,如帕金森、癫痫等.采用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构建一个兴奋-抑制小世界网络,增加网络的耦合强度能够实现网络的同步簇放电.对网络施加非线性时滞反馈控制,网络的这种同步活动很快消失.仿真... 大脑的病态同步放电活动会导致一些神经类疾病,如帕金森、癫痫等.采用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构建一个兴奋-抑制小世界网络,增加网络的耦合强度能够实现网络的同步簇放电.对网络施加非线性时滞反馈控制,网络的这种同步活动很快消失.仿真结果表明:微分形式的反馈控制去同步的同时,保持了单个神经元的固有放电特性,且这种反馈控制不具有侵害性.直接形式的反馈控制通过抑制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来抑制网络的同步,这种形式的反馈控制对刺激参数的变化具有鲁棒性,更适用于实际的深度脑刺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 兴奋-抑制小世界网络 同步 非线性时滞反馈
下载PDF
分频输电应用于深远海风电并网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85
11
作者 黄明煌 王秀丽 +3 位作者 刘沈全 王锡凡 孟永庆 叶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7-174,共8页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呈现大规模化、集群化及深远海化的特点。离岸距离大于100 km的大规模深远海风电的输电与并网方式成为海上风电发展和研究的热点方向。通过分析电缆等电气设备的传输极限和损耗,采用等年值法,综合考虑设备投资成本、维...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呈现大规模化、集群化及深远海化的特点。离岸距离大于100 km的大规模深远海风电的输电与并网方式成为海上风电发展和研究的热点方向。通过分析电缆等电气设备的传输极限和损耗,采用等年值法,综合考虑设备投资成本、维护成本、损耗费用及电缆选型,建立了系统的比较各种并网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以某400 MW海上风电场为例,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分频输电系统3种并网方式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说明分频输电技术通过降低频率,既可提高电缆载流量,又显著降低了交流电缆中的充电电流,因此传输距离显著增加,表明分频输电技术在远距离、大规模深远海风电并网方面具有技术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风电并网 高压交流 高压直流 分频输电系统 技术经济分析
下载PDF
含LCC-HVDC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统一谐波状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晓婉 代锋 +3 位作者 刘沈全 王钢 曾德辉 吴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4-103,共10页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LCC-HVDC)输电系统的大量应用使交直流混联电网谐波与谐振问题日益突出。谐波状态估计是电网谐波治理的前提,但是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交流电网,即使考虑直流系统,也仅将其视为谐波电流源,不能实现计及交直...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LCC-HVDC)输电系统的大量应用使交直流混联电网谐波与谐振问题日益突出。谐波状态估计是电网谐波治理的前提,但是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交流电网,即使考虑直流系统,也仅将其视为谐波电流源,不能实现计及交直流系统间谐波相互作用的统一谐波状态估计。为此,基于广域宽频同步监测系统,首先将含LCC-HVDC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视为一有机整体,建立其统一谐波状态估计模型,有效地反映交直流系统间的谐波相互耦合关系;其次,提出计及经济性、冗余度和鲁棒性的宽频同步相量测量单元综合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分阶段求解方法,提高了优化配置的科学性和计算效率;再次,采用抗差最小二乘法,求解含LCC-HVDC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统一谐波状态估计值;最后,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交直流混联电网 谐波状态估计 广域宽频同步监测系统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 量测优化配置
下载PDF
非理想通信环境下主动配电网多源协同调控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美君 刘沈全 +2 位作者 汪隆君 王钢 曾德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51,共10页
为保证非理想通信环境下主动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应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协同理论,提出了基于一致性变量信息交互的具有自主控制能力和高拓展性与可靠性的多源分布式协同调控策略。该策略为改善非理想通信环境下一致性算法收敛性能,... 为保证非理想通信环境下主动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应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协同理论,提出了基于一致性变量信息交互的具有自主控制能力和高拓展性与可靠性的多源分布式协同调控策略。该策略为改善非理想通信环境下一致性算法收敛性能,引入调整增益函数,利用熵权法调整状态转移矩阵;为精准跟踪配电网联络线功率指令值,在联络线功率补偿控制信号中引入了积分控制项;针对分布式电源节点通信故障的情况,提出了结合集中式通信的变结构通信策略。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非理想通信环境 多源协同 一致性算法
下载PDF
面向城市电网扩容改造的双端型柔性分频输电系统M^(3)C换流站建模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春 江俊涛 +2 位作者 胡守东 刘沈全 王秀丽 《浙江电力》 2021年第10期51-59,共9页
通过在线路两端设置变频装置,利用既有线路构建点对点的双端型分频输电系统,可以提升线路容量和输电效率、降低潮流变化引起的母线电压波动,是缓解城市电网容量不足的有效方法。围绕该场景下柔性分频输电系统M^(3)C(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 通过在线路两端设置变频装置,利用既有线路构建点对点的双端型分频输电系统,可以提升线路容量和输电效率、降低潮流变化引起的母线电压波动,是缓解城市电网容量不足的有效方法。围绕该场景下柔性分频输电系统M^(3)C(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换流站的建模与控制开展研究,建立双αβ0坐标系下M^(3)C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双环结构的M^(3)C换流站控制系统总体架构及各个环节的控制策略,以及送端、受端变频站的协同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输电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换流站控制系统 新型输配电
下载PDF
基于基底神经节机理的行为决策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健 刘深泉 臧杰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0年第6期1-31,共31页
基底神经节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功能核团的总称,主要与周围的大脑皮层、丘脑、小脑和脑干相连.基底神经节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运动调节和随意运动控制,特别是行为的决策确定和动作选择.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基底神经节机理的行为决策确定模型... 基底神经节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功能核团的总称,主要与周围的大脑皮层、丘脑、小脑和脑干相连.基底神经节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运动调节和随意运动控制,特别是行为的决策确定和动作选择.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基底神经节机理的行为决策确定模型,重点综述决策确定和动作选择的理论模型进展.首先介绍了基底神经节的解剖结构,即输入核、输出核、多巴胺系统和中继核,进而描述了基底神经节的功能连接(直接通路、间接通路和超直接通路),然后基于基底神经节的多个皮质-BG回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概述了决策模型在运动和行为选择等方面的理论模型,主要有Gurney的选择-控制模型、Humphries的神经元群模型、Frank的认知决策模型、Wang的选择决策模型和Rabinovich相空间动力学选择模型等.最后讨论了这些理论决策模型和大脑疾病(帕金森病)的相互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神经回路 决策确定 行为选择 动力学模型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基于STDP学习规则的视网膜神经回路的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师华 刘深泉 +1 位作者 詹飞彪 张晓函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9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基于视网膜的生理解剖结构,构建了包括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AII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核和ON通路与OFF通路的视网膜神经回路模型,并在神经节细胞层和外侧膝状体核层的突触连接中引入STDP(Spike-Timing Dependent... 基于视网膜的生理解剖结构,构建了包括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AII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核和ON通路与OFF通路的视网膜神经回路模型,并在神经节细胞层和外侧膝状体核层的突触连接中引入STDP(Spike-Timing Dependent Plasticity)学习规则,通过添加单一图形刺激和交替图形刺激,比较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核的电位发放、发放频率以及两者之间突触权重的变化,研究视网膜神经回路的信息传递特性.结果表明:构建的神经回路模型可有效地将光照强度信息转化为发放时序频率信息,且表现出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结构特性;STDP学习规则的引入使得外侧膝状体核层接收了相应的刺激模式并学习记忆了这种模式,且ON通路和OFF通路表现出学习独立性;STDP学习规则可以对交替出现的图形刺激,在突触权重的空间分布上进行叠加,且重叠部分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突触 STDP学习规则 神经回路 发放序列 模式
下载PDF
Effect of Fiber Volume Fraction on Longitudinal Tensile Properties of SiCf/Ti-6Al-4V Composites
17
作者 娄菊红 YANG Yanqing liu shenqua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7年第2期278-283,共6页
The longitudinal tensile properties of SiCf/Ti-6Al-4V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fiber volume fractions were simulated by the Monte Carlo 2-D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of fiber strength was expresse... The longitudinal tensile properties of SiCf/Ti-6Al-4V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fiber volume fractions were simulated by the Monte Carlo 2-D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of fiber strength was expressed by the two-parameter Weibull function. Meanwhile, contact elements and birth-death elements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interfacial sliding process after debonding and fiber breakage(or matrix cracking) respectively, which was realized by subroutine complied in ANSYS-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 stress 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SiCf/Ti-6Al-4V composite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fiber volume fraction,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strain of them is just on the contrary. In addition, almost the same failure mode is obtained in SiCf/Ti-6Al-4V composites with various fiber volume fractions whe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s fixed. Finally, the tensile strength predict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compared with that predicted by Global load-sharing model, Local load-sharing model and conventional rule of mixtures, thus drawing the conclusion that Local load-sharing model is very perfect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Monte Carlo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longitudinal tensile strength fiber volume fraction
原文传递
Synchronization of two electrically coupled inspiratory pacemaker neurons 被引量:7
18
作者 YE WeiJie liu shenquan liu XuanL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929-935,共7页
Synchroniz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crucial mechanism that maintains respiratory rhythm.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coupling on the transition of the firing patterns and synchronization,we coupled two... Synchroniz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crucial mechanism that maintains respiratory rhythm.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coupling on the transition of the firing patterns and synchronization,we coupled two inspiratory pacemaker neurons together,and studied various synchronous behaviors between them.We firstly compared the bifurcation diagrams between the coupled neurons and single neuron,and found that the coupled neurons had a more complicated bifurcation mode.By increasing the coupling strength,the regular variation of phase differences was illustrated so that asynchronous and some synchronous states could be observed.These synchronous states were also shown in detail by phase portraits and firing series.In addition,we explored the ranges of different synchronous states,which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ranges of membrane capacitance and coupling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HRONIZATION inspiratory pacemaker neuron phase differences electrical coupling BIFUR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