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Winter Urban Heat Island:A Case Study of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of Fuzhou City,China
1
作者 WANG Zili lu chunyan +4 位作者 SU Yanlin SU Yue YU Qianru LI Wenzhe YANG Nuoch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and climate change,the problems caused by urban heat island(UHI)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In order to promot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and climate change,the problems caused by urban heat island(UHI)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In order to promot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it is significant for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analyzing its driving forces.Taking the Landsat series images as the basic data sources,the winte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of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of Fuzhou City in China was quantitatively retrieved from 2001 to 2021.Combing comprehensively the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model,profile analysis and GeoDetector model,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inter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nter LST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study area during 2001–2021,and the winter LST of the central urban reg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burbs.There was a strong UHI effect from 2001 to 2021with an expansion trend from the central urban regions to the suburbs and coastal areas in space scale.The LST of green lands and wetland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roplands,artificial surface and unvegetated lands.Vegetation and water bodies had a significant mitigation effect on UHI,especially in the micro-scale.The winter UHI had been jointly driven by the underlying surfac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a nonlinear or two-factor interactive enhancement mode,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had played a leading role.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s for rationally planning urban layout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urban heat island(UHI)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retrieval profile analysis GeoDetector model Fuzhou City China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Expansion Based on a Novel Adjusted Index and GEE: A Case Study of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China
2
作者 SU Yanlin lu chunyan +3 位作者 SU Yue WANG Zili HUANG Yufei YANG Nuoch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736-750,共15页
It is crucial to investigate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for analyzing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functional division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 It is crucial to investigate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for analyzing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functional division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In this study,a novel vegetation-building-nighttime light-adjusted index(VBNAI)was established for rapid and effective mapping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UCL)in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CPUA),China during 2000–2020 based on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ndices,VBNAI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blooming effect,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saturation,and soil background of nighttime light data.In addition,the urban expansion indic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model were synthetically adopte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 of urban expansion.The gravity model and th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forces and drivers of urban expansion,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BNAI index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to extract UCL with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more than 91%.The UCL of CPUA had increased by 4489.84 km2 during 2000–2020 with the gravity center moving towards southeast continuously.From 2000 to 2010,the urban expansion was in a‘center-hinterland’pattern which had benefit from the favorable effect of the traffic shaft belt.During 2010–2020,the urban network structure had basically established.Urban expansion had been influenced by a variety of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factors,and the impact degree varied from region to region.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facilitating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urban 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xpansi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UCL)mapping vegetation-building-nighttime light-adjusted index(VBNAI)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Google Earth Engine(GEE)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CPUA) China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血管通路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丽波 许艳花 +5 位作者 李金粉 胡雪 鲁春燕 陆昆 段留艳 李焕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新生儿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同一组专业的PICC管理团队小组评估为穿刺困难的104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新生儿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同一组专业的PICC管理团队小组评估为穿刺困难的1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盲穿置管,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置管,比较2组患儿在穿刺次数、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次数以及置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周围组织损伤、经皮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穿刺后维护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困难新生儿行PICC时,经超声引导,在穿刺过程中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及置管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且增加了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通路 穿刺困难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箱体结构分析与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万长东 戴晨旭 +1 位作者 鲁春艳 王敏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5-1238,共4页
某动力电池箱体在随机振动试验中提示了结构强度存在风险,并期望箱体减重,为改善其性能及其轻量化需求,开展了动力电池箱体结构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多目标优化设计。建立了动力电池箱体动静态特性模型,通过三种典型工况分析和模态分析原... 某动力电池箱体在随机振动试验中提示了结构强度存在风险,并期望箱体减重,为改善其性能及其轻量化需求,开展了动力电池箱体结构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多目标优化设计。建立了动力电池箱体动静态特性模型,通过三种典型工况分析和模态分析原有结构的不足,并通过布置膨胀胶的方式弥补了该缺陷。以动力电池箱体4个关键部件的厚度为设计变量,以箱体结构的总质量、一阶模态、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量为设计响应,建立了动力电池箱体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近似模型拟合及NSGA-II优化算法进行了轻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动力电池箱体动静态特性性能指标的前提下,箱体质量减轻了10.2%,实现了箱体结构的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箱体 结构改进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李小珍 杨起 +6 位作者 黄颖 李湘 谈佳 陈丽平 黄冬清 卢春颜 彭丹丹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获取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巴氏量表、家庭社会支持感知(PSS-Fa)量表分别评价脑卒中患...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获取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巴氏量表、家庭社会支持感知(PSS-Fa)量表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感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家庭支持程度,并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感总体均分为(66.75±25.0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支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家庭支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为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家庭支持程度、生活能力均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感水平。医务人员应更加关注年龄偏大、家庭支持程度偏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脑卒中患者,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家庭支持,以提升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自我效能 康复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距离蒙太奇——亚美尼亚导演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的生态电影创作
6
作者 路春艳 祖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0-55,共6页
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Artavazd Pelechian)是亚美尼亚著名导演,他出生于1938年,自学生时代拍摄《巡山队员》(Mountain Patrol,1964)起,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间只带来了十部独立执导的电影作品①,其中大部分都是短片,但他依然凭借... 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Artavazd Pelechian)是亚美尼亚著名导演,他出生于1938年,自学生时代拍摄《巡山队员》(Mountain Patrol,1964)起,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间只带来了十部独立执导的电影作品①,其中大部分都是短片,但他依然凭借独特的“距离蒙太奇”(distance montage)②吸引了学界及诸多后辈导演的追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太奇 生态电影 电影作品 阿尔塔 莱希 亚美尼亚 职业生涯
下载PDF
“三孩政策”下社会工作介入育龄女性低生育问题及破解策略
7
作者 张昭国 卢春艳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26,共5页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前,虽然国家实施了积极的生育政策,但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却持续走低。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化助人活动,通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及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前,虽然国家实施了积极的生育政策,但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却持续走低。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化助人活动,通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及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倡导,不断推动创新生育文化、构建友好型生育社会、完善生育政策,并及时预防育龄女性低生育的社会风险,不仅可以使我国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而且利于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发展 生育意愿 社会工作
下载PDF
大新县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干预意愿 被引量:1
8
作者 董默 廖显明 +6 位作者 农慧泳 黄志碧 李晓鹏 陆春燕 钟周 黄金梅 陆珍珍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农村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干预意愿。方法对广西崇左市大新县5个乡村或社区的374名糖尿病前期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干预意愿。分析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农村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干预意愿。方法对广西崇左市大新县5个乡村或社区的374名糖尿病前期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干预意愿。分析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374名糖尿病前期者中,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0.05%(75/3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既往病史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既往病史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均P<0.05)。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前期干预意愿不高,有173名(46.26%)糖尿病前期者认为通过饮食、药物、运动方式进行干预都可以。结论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农村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和有既往病史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较低。应重点对对应人群开展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农村地区 知晓率 干预措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 崇左市 大新县
下载PDF
基于RWT-SVM的台区配电网日前负荷预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丁宏 陶晓峰 +1 位作者 陆春艳 张士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6,共7页
日前负荷预测对于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通常存在随机误差,而基于智能算法的预测模型为了充分提取负荷信息,结构复杂、计算量大.为此,本文利用台区配电网的历史电力负荷时间序列,提出... 日前负荷预测对于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通常存在随机误差,而基于智能算法的预测模型为了充分提取负荷信息,结构复杂、计算量大.为此,本文利用台区配电网的历史电力负荷时间序列,提出一种基于重复小波变换-支持向量机(RWT-SVM)混合模型的日前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将台区配电网电力负荷时间序列分解为多个子序列;利用平均绝对误差(MAE)计算每个子序列的预报误差贡献度;对MAE最大的序列进一步分解,从而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到精度更高的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RWT-SVM混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三种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小波变换 支持向量机 配电网
下载PDF
基于LandTrendr算法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扰动研究
10
作者 于森 贾明明 +5 位作者 陈高 鲁莹莹 李毅 张博淳 路春燕 李慧颖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9,共8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重。在对于红树林扰动和恢复的监测当中,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遥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时间序列算法本身都十分复杂。文章基于谷歌地球引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重。在对于红树林扰动和恢复的监测当中,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遥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时间序列算法本身都十分复杂。文章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的LandTrendr时间分割算法和Landsat影像时序数据,研究了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90—2020年期间红树林的扰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共有42.39 hm 2的红树林发生了扰动,其中2014年保护区内红树林扰动面积最大,为12.78 hm 2;1990—2020年间,轻微扰动和中度扰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5.39%和30.78%,严重扰动所占比例最少,只有3.83%;红树林变化像元的总体识别精度为89.50%,对扰动年份检测的总体精度为88%,Kappa系数为0.79。本研究基于LandTrendr算法解析了30 a间东寨港保护区内红树林发生扰动的年份和面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导致扰动的因素,认为人类活动是红树林扰动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如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等)是导致扰动的次要原因。研究结果能够为红树林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 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 LandTrendr LANDSAT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清流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雯娜 吴玉琪 +4 位作者 吴可欣 吴巧慧 刘艳萍 李凤 路春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62-66,共5页
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如何实现土地利用生态化对于提升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与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清流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2021年该县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 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如何实现土地利用生态化对于提升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与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清流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2021年该县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当量因子法与线性规划模型,分别对清流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与优化,确定该县生态系统最大服务价值情景下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15-2021年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以上,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70.74hm^(2)和325.06hm^(2);(2)2015-2021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少2580.67万元,其子指标估算价值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保持土壤>原材料生产>提供美学景观>废物处理>食物生产;(3)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最大的情境下,2030年清流县林地面积较2021年增加0.13%,园地、其他农用地和难利用地分别减少3.84%、1.51%和0.47%。相较于2021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0.06%。本研究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线性规划 清流县
下载PDF
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病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慎 卢春燕 +5 位作者 王覃 陈德才 李静 袁艳玲 吴承倢 田浩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21-2630,共10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些共病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骨密度并增加骨折风险,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与其他疾病共患关系的整体研究非常缺乏,难以帮助临床医生形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病情况的全... 背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些共病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骨密度并增加骨折风险,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与其他疾病共患关系的整体研究非常缺乏,难以帮助临床医生形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病情况的全面了解。目的探讨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共病特征及共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以期提高相关科室医生的骨质疏松症诊疗能力,最终促进骨质疏松症整体诊疗水平并减轻患者负担。方法2006年3月—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有37559例住院患者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按照排除标准排除6197例后,最终纳入3136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诊断数据、骨密度数据,根据患者是否患有共病将其分为共病组和非共病组,比较两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比较两组共病种数、各种疾病的共病率。结果31362例患者中,有共病者30698例(97.88%),患者平均患共病种数为(4.0±2.2)种;发生骨折10378例(33.09%)。共病率排名前3位的单病种分别是高血压(I10)、2型糖尿病(E11)和其他椎间盘疾患(M51),其共病率分别为41.41%、18.75%、15.88%;共病率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分别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循环系统疾病(I00-I99)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其共病率分别为42.27%、32.15%及31.25%。在24种(类)共病中,有14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腰椎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E11)、高血压(I10)和膝关节病(M17);有3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腰椎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分别为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和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在24种(类)共病中,有4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股骨颈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膝关节病(M17)、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及2型糖尿病(E11);有12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股骨颈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和脑梗死(I63)。在24种(类)共病中,有5种(类)疾病的共病组全髋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E11)、膝关节病(M17)和其他椎间盘疾患(M51);有9种(类)疾病的共病组全髋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和其他呼吸性疾患(J98)。骨折组共病种数大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膝关节病(M17),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肿瘤(C00-D48)共病率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高血压(I10),循环系统疾病(I00-I99),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消化系统疾病(K00-K93),呼吸系统疾病(J00-J9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神经系统疾病(G00-G99),其他呼吸性疾患(J98),肝的其他疾病(K76),脑梗死(I63),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25),动脉粥样硬化(I70),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共病率高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与其他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合并存在,应特别注意评估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骨密度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低估骨性关节炎和其他肌肉关节疾病患者的骨密度时,可能需要行定量计算机体层摄影(QCT)骨密度检查或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如骨折风险评估量表(FRAX)〕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共病现象 骨密度 骨折 高血压 糖尿病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数据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状况动态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欧阳玲 马会瑶 +4 位作者 王宗明 路春燕 王菜林 张永生 于显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906-5921,共16页
科尔沁沙地处于蒙古、华北与兴安植物区系交汇处,是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属于典型农牧交错区,亦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建国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扩张、草原开垦及过度放牧等多重因素影响导... 科尔沁沙地处于蒙古、华北与兴安植物区系交汇处,是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属于典型农牧交错区,亦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建国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扩张、草原开垦及过度放牧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该区生态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为此,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对近30年该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及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0、2010、2015、2020年该区生态环境指数分别为75.19、70.20、73.51、74.27和74.7,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退化期(1990—2000年)、恢复期(2000—2010年)和稳定期(2010—2020年)。2000年后,多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即科尔沁沙地生态环保工程的保护成效显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水资源短缺是该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保护和地下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实施仍需加强。研究可为科尔沁沙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生态环境状况 土地覆被 生态保护
下载PDF
个案管理在高水平CD4+T淋巴细胞的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春燕 蒋莉 +5 位作者 黄金萍 梁江明 梁富雄 曾小良 鲁鸿燕 石素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高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7年10月新确诊HIV感染者且CD4+T细胞≥500/μL的MSM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高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7年10月新确诊HIV感染者且CD4+T细胞≥500/μL的MSM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个案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感染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率(96.45%)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10 d)短于对照组(18 d),>95%的用药依从率(96.83%)高于对照组(8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能提高高基线CD4+T细胞水平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早期抗病毒治疗率,缩短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并提高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男男性行为 个案管理 CD4+T淋巴细胞 用药依从性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福建省闽侯县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空间抽样方案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金福 林芳芳 +4 位作者 路春燕 尤添革 陈远丽 吴碧致 朱建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基于国产GF-1号卫星影像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单元形状,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空间抽样方法、模拟退火算法及空间自相关理论,对福建省闽侯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根据全局自相关指数Moran's I及其显著... 基于国产GF-1号卫星影像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单元形状,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空间抽样方法、模拟退火算法及空间自相关理论,对福建省闽侯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根据全局自相关指数Moran's I及其显著性指标Z Score,选取1 500 m×1 500 m作为最优单元尺寸;对研究区进行剖分,构建抽样框,对比空间随机抽样、空间系统抽样及空间分层抽样的抽样结果,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的样本容量为37,相对误差为3.86%,抽样效率最高;运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规划野外调查的最优路径,确定空间抽样调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分层抽样 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农作物面积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泉州湾红树林湿地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路春燕 高弋斌 +3 位作者 陈远丽 贾明明 傅玮韦华 熊怡林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对于保护和管理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实地调查与不同季相红树林、滩涂和米草光谱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 TM/OLI RS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得到1... 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对于保护和管理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实地调查与不同季相红树林、滩涂和米草光谱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 TM/OLI RS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得到1990、1997、2005、2010和2017年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空间分布数据,并结合动态度、空间叠置分析、质心迁移等方法分析红树林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7年,红树林面积整体呈大幅度增加,仅在1997—2005年间呈现小面积减少,其中在2010—2017年间面积增加最为剧烈,动态度为32.78%。相对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米草和滩涂与红树林的面积转化最大,其中1997—2005年共有4.70 hm2红树林转出为米草和滩涂,而2010—2017年间共有178.60 hm2滩涂和米草转入为红树林。1990—2017年,红树林与米草质心均向海迁移,且彼此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红树林面积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自然环境变化、外来植被入侵和养殖业发展对红树林的存在与繁衍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人工造林工程与入侵植被治理对其具有积极作用,且作用大于前者。继续实施和深入研究红树林人工造林工程、米草治理方法和建立健全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体系是保护和管理红树林湿地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面向对象分类 质心迁移 泉州湾 遥感
下载PDF
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万长东 任慧中 +2 位作者 鲁春艳 胡忠文 焦洪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3,共4页
为满足动力电池的最佳工作性能要求,保障电池系统的安全运行,大部分电池系统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热管理设计。利用CFD仿真技术分析自然散热、单层水冷板散热、双层水冷板散热3种整包模组散热方式;研究了双层水冷板散热时进口水流量大小对... 为满足动力电池的最佳工作性能要求,保障电池系统的安全运行,大部分电池系统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热管理设计。利用CFD仿真技术分析自然散热、单层水冷板散热、双层水冷板散热3种整包模组散热方式;研究了双层水冷板散热时进口水流量大小对整包散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水冷散热的温升及温差相对较小,散热效果较为明显;当水流量小于5 L/min时,随水流量的增大,模组的整体温度下降较为明显;当水流量大于5 L/min时,模组整体温度下降较慢,散热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动力电池 液冷 散热 CFD仿真
下载PDF
大型体育文化馆消防性能化设计
18
作者 卢春艳 李家民 +3 位作者 杨鸿扬 姚柳碧 廖烈谊 豆鹏亮 《安全》 2023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合理设计地下多层体育馆的防排烟系统,提高体育馆防火安全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消防性能化分析,结合建筑的使用用途和特点,设定典型火灾场景开展数值仿真,针对该类体育文化馆消防设计方案中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范限值要求的情... 为合理设计地下多层体育馆的防排烟系统,提高体育馆防火安全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消防性能化分析,结合建筑的使用用途和特点,设定典型火灾场景开展数值仿真,针对该类体育文化馆消防设计方案中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范限值要求的情况,研究优化后消防设计方案能否满足消防安全目标,并验证该方案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优化后各火灾场景下的防排烟系统可维持人员相对安全的水平,并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可达到国家防火技术标准的同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化设计 防排烟 疏散时间 大型体育文化馆
下载PDF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炼化空压机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鲁春燕 李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7-763,共7页
针对炼化空压机故障诊断中故障机理复杂、先验知识欠缺,且传统浅层神经网络诊断精度不高等问题,结合深度置信网络(DBN)在特征提取和处理非线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DBN的炼化空压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空压机状态监测实... 针对炼化空压机故障诊断中故障机理复杂、先验知识欠缺,且传统浅层神经网络诊断精度不高等问题,结合深度置信网络(DBN)在特征提取和处理非线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DBN的炼化空压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空压机状态监测实测数据,实现训练网络的无监督特征学习和有监督微调,构建空压机故障的深层网络模型,从而实现对空压机故障类型的有效智能诊断。为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诊断精度优于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且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压机 深度置信网络模型 故障诊断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城市群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路春燕 许燕婷 +2 位作者 林晓晴 钟连秀 苏颖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8-226,共9页
城市群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对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及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以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城市空... 城市群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对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及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以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城市空间扩展速率指数及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环渤海城市群时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92—2013年间,该城市群各城市夜间灯光总量均呈显著增长,整体增长率为135.89%;②随时间推移,该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城市规模分布由不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③该城市群空间扩展呈中心城市圈层化特征,演变格局表现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空间范围呈扩张态势。研究可为环渤海及我国其他城市群时空演变研究提供方法借鉴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城市群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位序-规模法则 城市扩展速率指数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