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南南温河钨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来自矿床地质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的证据
1
作者 李顺庭 祝新友 +4 位作者 路增龙 张定才 韩胜康 蒲兴明 李孝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925,共12页
南温河钨矿是滇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钨矿床。从加里东期开始,区内遭受了多期构造-变质作用,地质作用复杂,导致以往对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其为岩浆-热液... 南温河钨矿是滇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钨矿床。从加里东期开始,区内遭受了多期构造-变质作用,地质作用复杂,导致以往对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其为岩浆-热液控制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成矿热液是岩浆-热液过渡态流体,具体表现形式为“穿层”和“顺层”石英脉-长石石英脉,其控制了矽卡岩化和白钨矿化;目前勘探工作揭露的层状、似层状矽卡岩矿体为“浆-液过渡成矿流体”顺层交代的产物。获得南温河钨矿Sm-Nd同位素年龄为126±6.7 Ma(n=7,MSWD=0.33),与区内构造研究成果和其他年代学成果获得良好的印证,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等证据,认为南温河钨矿是由燕山晚期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地区 南温河钨矿 矿床成因 成矿年代学
下载PDF
蒙古国铜矿床主要类型、典型矿床、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2
作者 苗来成 罗晔 +5 位作者 DORJGOCHOO Sanchir 刘建明 邹滔 路增龙 秦克章 BAATAR Munkhtsenge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29-3262,共34页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矽卡岩型、玄武岩型及砂岩型等6种类型,但最重要的具工业意义的铜矿床是斑岩型及VMS型。蒙古国铜矿床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埃迪卡拉纪)、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三叠纪-早侏罗世等4个时期。空间上,蒙古铜矿床可大体分为南、北2条成矿带,分别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演化有关。南Cu矿带自北而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3个成矿亚带,分别是泥盆纪VMS型Cu-Zn及多金属、晚石炭世斑岩型Cu-Au和晚泥盆世斑岩型Cu-Au-Mo等成矿亚带;而北Cu矿带则可分为南、北2个亚带,且其铜矿化时代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蒙古斑岩铜矿床均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属“俯冲型”斑岩铜矿,其中与古亚洲洋有关的南Cu矿带主要形成于俯冲带上方的洋内弧及弧后盆地环境,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有关的北Cu矿带则形成于陆缘弧环境。蒙古北Cu矿带受蒙古山弯构造的影响,向西不能延出国境,而其北、南亚带向东则分别延入俄罗斯外贝加尔和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对南Cu矿带而言,除了其北亚带(VMS型铜矿带)向西-西北延入我国阿尔山泰南部是可以确定外,其他2个亚带向两侧的延伸情况均不明朗,因此要理清它们的延伸,尤其是产有欧玉陶勒盖晚泥盆世超大型Cu-Au-Mo矿床的南亚带的区域延伸情况,尚需要系统的区域构造-地层-岩浆岩-矿床等对比研究工作。蒙古其他类型的铜矿,如矽卡岩型、与侵入岩有关热液型、玄武岩型、砂岩型及镁铁质层状杂岩型等矿床(点),目前均仅发现小型矿床或矿(化)点,其成矿及找矿潜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规律 成矿构造背景 南戈壁斑岩成矿带 蒙古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五台地区2.2~2.1Ga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背景 被引量:22
3
作者 杜利林 杨崇辉 +5 位作者 宋会侠 赵磊 路增龙 李伦 王涛 任留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4-1174,共21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古元古代中期(2.2~2.0Ga)岩浆活动较为广泛,对探讨华北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五台地区古元古代大洼梁、王家会和莲花山花岗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大洼...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古元古代中期(2.2~2.0Ga)岩浆活动较为广泛,对探讨华北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五台地区古元古代大洼梁、王家会和莲花山花岗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大洼梁似斑状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70±17Ma,王家会二长花岗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为2101±6Ma,3个莲花山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117±6Ma、2110±4Ma和2143±15Ma。大洼梁花岗岩高SiO_2、富K_2O+Na_2O,低CaO,稀土元素含量较高(Eu除外),Zr、Nb、Ga和Y等高场强元素含量也较高,而Sr含量极低;同时Ga/Al比值和Zr+Nb+Y+Ce总量高,全岩Zr饱和温度高达876~968℃。该花岗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王家会花岗岩和莲花山花岗岩样品也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镁钙特征,稀土元素具有弱到较强烈的分异,Eu负异常明显。3个花岗岩岩体微量元素都具有较高的Nb和Y值,因此具有后碰撞到板内花岗岩特征。所有花岗岩样品中锆石的εHf(t)值均远低于同期亏损地幔值,同时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4~2.6Ga和2.45~2.75Ga,明显大于花岗岩的成岩时代。这些花岗岩与五台地区新太古代晚期TTG质片麻岩具有相似的锆石Hf模式年龄。因此,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本文倾向于认为古元古代花岗岩为新太古代TTG质片麻岩在伸展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综合资料发现,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内2.2~2.0Ga岩浆事件不同地区表现有分带性。2.2~2.1Ga岩浆活动代表较早的阶段,其中部分花岗质岩石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与同期的基性岩形成双峰式组合,推断其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陆内裂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2.1Ga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陆内裂谷 五台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前寒武纪微陆块的再认识——兼谈原特提斯洋的起源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建新 路增龙 +4 位作者 毛小红 滕霞 周桂生 武亚威 郭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94,I0009-I0016,共29页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夹杂有一些前寒武纪大陆块体,这些地块的组成、性质和演化既蕴含有超大陆聚散的重要信息,也对原特提斯体系的洋陆格局、造山类型和造山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综合近年来这些前...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夹杂有一些前寒武纪大陆块体,这些地块的组成、性质和演化既蕴含有超大陆聚散的重要信息,也对原特提斯体系的洋陆格局、造山类型和造山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综合近年来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的研究进展,结合我们所获得的新的研究资料,梳理了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变质基底的岩石组成、构造热事件及年代格架,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普遍遭受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改造并发生再活化。它们或者作为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的活动大陆边缘,被洋壳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和变质作用改造,以早古生代大陆弧的形式存在;或者被早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的陆内变形、增厚地壳及相关的区域变质作用、深熔作用和碰撞型花岗岩所改造。(2)在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中,仅仅欧龙布鲁克地块保存有早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具有克拉通性质。中元古代以前,欧龙布鲁克地块的变质基底与华北克拉通(特别是阿拉善地块)和塔里木克拉通具有相似的岩石组成和年代格架;而晚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所有的前寒武纪微陆块与华南陆块和塔里木陆块的亲缘性更强。(3)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的大部分前寒武纪微陆块可能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时已从冈瓦纳大陆北部分离,而柴达木地块记录了泛非期造山作用的构造热事件,可能在泛非造山期(530Ma)以后才从冈瓦纳大陆分开;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并不存在统一的原特提斯洋,原特提斯洋的打开是穿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早古生代造山系 微陆块 原特提斯洋
下载PDF
祁连地块北缘前寒武基底早古生代再活化:变基性岩相平衡模拟和锆石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毛小红 张建新 +1 位作者 路增龙 周桂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95-3117,共23页
北祁连造山带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增生型造山带,具有典型增生型造山带的“沟-弧-盆”体系。祁连地块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南部,由深变质的前寒武纪基底和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沉积盖层组成。在连祁地块北缘门源宝库河附近延伸数千米的变基性岩(... 北祁连造山带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增生型造山带,具有典型增生型造山带的“沟-弧-盆”体系。祁连地块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南部,由深变质的前寒武纪基底和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沉积盖层组成。在连祁地块北缘门源宝库河附近延伸数千米的变基性岩(主体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岩)中识别出了基性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斜长石+钾长石+普通辉石+角闪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峰期温压条件为P=10.6kbar、T=800℃,峰期之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变基性岩的原岩结晶年龄分别为1110±18Ma和1140±30Ma,变质年龄分别为478.2±3.9Ma和469±4.6Ma,结合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469~478Ma的变质年龄应近似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结合区域资料,我们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存在南北双向俯冲极性,祁连洋南向俯冲使得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在早古生代再活化。变基性岩的原岩年龄与祁连地块南部欧龙布鲁克地块(全吉地块)中发现的变基性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原岩年龄及副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一致,均为~1100Ma,表明祁连地块与欧龙布鲁克地块一起卷入了格林威尔造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块 变基性岩 锆石 U-PB年代学 变质作用 相平衡模拟
下载PDF
柴北缘东段奥陶纪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对大陆深俯冲之前大洋俯冲及地壳增生的启示 被引量:8
6
作者 路增龙 张建新 +3 位作者 毛小红 周桂生 滕霞 武亚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95-3017,共23页
在柴北缘东段识别出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的火山岩组合。埃达克岩富Na_2O、贫K_2O,K_2O/Na_2O比值介于0.14~0.43之间;高Sr (614×10^(-6)~1043×10^(-6)),但亏损Y (3.26×10^(-6)~14.1×10^(-6))和Yb (0.33×... 在柴北缘东段识别出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的火山岩组合。埃达克岩富Na_2O、贫K_2O,K_2O/Na_2O比值介于0.14~0.43之间;高Sr (614×10^(-6)~1043×10^(-6)),但亏损Y (3.26×10^(-6)~14.1×10^(-6))和Yb (0.33×10^(-6)~1.46×10^(-6)),具有高的Sr/Y比值(44~282);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及Cr、Ni、Co、V等相容元素。富Nb玄武岩富Na_2O、贫K_2O、高TiO_2,其Nb含量较高,介于16.9×10^(-6)~17.9×10^(-6)之间,具有高的Nb/Ta、Nb/U、(Nb/La)N比值,同时富集高场强元素。埃达克岩锆石U-Pb定年得到453±4Ma和457±4Ma的结晶年龄。锆石ε_(Hf)(t)范围较大,介于3.40~13.23之间,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1059~566Ma之间,显示以新生物质为主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柴北缘东段埃达克岩可能为岛弧环境下俯冲的南祁连大洋板片部分熔融的产物。板片来源的埃达克质熔体交代或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导致被交代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而形成富Nb玄武质岩浆。柴北缘东段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火山岩组合的厘定表明南祁连洋可能直到~455Ma之前并未完全闭合,同时表明俯冲大洋板片的部分熔融可能是柴北缘早古生代地壳增生的一种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富Nb玄武岩 奥陶纪 柴北缘东段 大洋俯冲 板片熔融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秦岭杂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来自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原位U-Pb定年的制约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祺 毛小红 +4 位作者 张建新 路增龙 周桂生 滕霞 武亚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59-3280,I0001-I0003,共25页
西秦岭天水北道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近来,我们在该地区秦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麻粒岩相岩石(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钛铁矿+金红石+夕线石+钾长石+石英,相平衡模拟计... 西秦岭天水北道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近来,我们在该地区秦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麻粒岩相岩石(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钛铁矿+金红石+夕线石+钾长石+石英,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其峰期温压条件为P=1.02GPa,T=820℃,经历了进变质阶段以升温升压为特征,峰期之后以大致近等温降压为特征的顺时针P-T轨迹。独居石原位LA-ICP-MS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经历了~421Ma、~388Ma和368~362Ma三期构造热事件。结合独居石的产出位置,我们推测421Ma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这与天水花庙地区获得的麻粒岩峰期年龄一致;388Ma近似代表了峰期之后大致近等温降压至固相线附近的年龄;368~362Ma与区域韧性剪切作用的时代一致,可能记录了与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变形作用相关的热事件的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本研究成果(矿物演化特征、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和独居石原位定年结果),我们推测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天水北道地区的麻粒岩可能是早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独居石原位定年 秦岭杂岩 相平衡模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察汗河右行转换挤压剪切带的变形样式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武亚威 张建新 +4 位作者 路增龙 周桂生 毛小红 滕霞 郭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7-1956,共20页
转换挤压剪切带普遍发育在汇聚板块边界及碰撞造山带中,对调节造山过程中的增生、碰撞及物质侧向挤出等起重要作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被认为是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闭合、大陆深俯冲、陆-陆碰撞和... 转换挤压剪切带普遍发育在汇聚板块边界及碰撞造山带中,对调节造山过程中的增生、碰撞及物质侧向挤出等起重要作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被认为是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闭合、大陆深俯冲、陆-陆碰撞和造山后伸展垮塌作用的产物。最近,在柴北缘构造带东段乌兰北部察汗河地区,笔者新厘定出NWW—SEE向展布的右行转换挤压韧性剪切带。本文通过对该剪切带内宏微观构造特征、石英c轴组构、运动学涡度等研究,结合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来探该讨剪切带的转换挤压样式及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启示意义。察汗河韧性剪切带内X-Z面上发育的宏微观构造以及石英c轴组构共同指示了右行走滑剪切指向,结合糜棱岩的轻微压扁—压扁的应变椭球体形态,共同指示了其具有转换挤压的构造性质;估算的平均运动学涡度限定了其转换挤压变形样式。根据石英颗粒的重结晶机制、c轴组构滑移系以及其开角温度计,确定其变形温度为500~553℃,指示了中地壳变形层次,并结合剪切带内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大小,估算其差异应力为28.5~30.0 MPa,古应变速率为10^(-12)/s。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卷入韧性剪切变形的闪长岩时代为432±3 Ma,结合柴达木盆地北缘已有区域地质资料,推断韧性剪切作用的活动时代为中志留世—早泥盆世(432~396 Ma)。以上资料显示,察汗河韧性剪切带表现出垂直于造山带的水平收缩和平行于造山带的侧向挤出的构造变形样式,伴随着部分由北向南的逆冲分量,形成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晚期的碰撞造山阶段,并指示了其造山作用具有斜向汇聚及碰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构造带 右行转换挤压 韧性剪切带 运动学涡度 流变学 斜向汇聚
下载PDF
柴达木地块寒武纪变质作用——来自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
9
作者 滕霞 张建新 +4 位作者 毛小红 路增龙 周桂生 武亚威 郭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47-3258,共12页
柴达木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之中,它的西段出露一套(超)高温变质岩组合:变泥质岩、长英质片麻岩、基性麻粒岩、钙硅酸盐岩、含橄榄石大理岩及少量Mg-Al麻粒岩。本文以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 柴达木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之中,它的西段出露一套(超)高温变质岩组合:变泥质岩、长英质片麻岩、基性麻粒岩、钙硅酸盐岩、含橄榄石大理岩及少量Mg-Al麻粒岩。本文以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为主要手段,限定柴西缘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P-T-t轨迹。变泥质岩记录了顺时针P-T轨迹,其中,压力峰期条件约为0.89GPa和800℃,温度峰期条件约为0.64GPa和825℃,退变质条件为0.58GPa和800℃至0.37±0.05GPa和702±50℃。变泥质岩的独居石U-Pb年龄集中在517~496Ma之间,三个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08±2Ma(MSWD=2.0)、506±1Ma(MSWD=1.7)、506±1Ma(MSWD=1.3)。本文将其解释为独居石的形成年龄,并认为独居石主要形成于退变质过程中的残留熔体结晶阶段(0.58GPa和800℃左右)。结合已有的工作可以得出,柴达木地块西段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顺时针P-T轨迹和1000~1300℃/GPa的峰期T/P值,并且在高温变质条件(>800℃)持续了超过30Myr。该类高T/P型变质作用最有可能发生在大型碰撞造山带内,可以与冈瓦纳大陆内部的晚泛非期的高T/P型变质作用对比,很可能是与冈瓦纳大陆最终拼合有关的晚泛非期造山事件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地块 变泥质岩 高T/P型变质作用 相平衡模拟 独居石年代学
下载PDF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 Monazite and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被引量:15
10
作者 MAO XiaoHong ZHANG JianXin +3 位作者 YU ShengYao LI YunShuai YU XingXing lu zeng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43-957,共15页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WQO),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Qinling Complex. These rocks are composed of amphibole-bearing two-pyroxene granulite and garnet-sillimanite gneis...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WQO),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Qinling Complex. These rocks are composed of amphibole-bearing two-pyroxene granulite and garnet-sillimanite gneiss with widespread migmatitization. We investigate three granulite-facies samples and one leucosome sample from the Qinling Complex, which are suitable for U-Pb analyses of zircon and monazite. SHRIMP and LA-ICPMS U-Pb age dating of zircon and monazite from two pelitic granulites provides weighted mean ages of 430±4 Ma(MSWD=0.88) and 433±4 Ma(MSWD=0.27), 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zircon CL imagery, we postulated a ca. 430 Ma metamorphic timing for the pelitic granulites. LA-ICPMS zircon U-Pb data from an amphibole two-pyroxene granulite sample reports two weighted mean age groups:424±3 Ma(MSWD=0.45) and 402±3 Ma(MSWD=1.4), which were interpreted as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and retrograde ages, respectively. 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he leucosome sample yields a weighted mean age of 426±2 Ma(MSWD=0.3),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the leucosome.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West QOB experienced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similar to the East QOB.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resulted from an arc setting created by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Shangdan ocean or from a continental collisional orogenic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Qinling Granulite Migmatite U-Pb age dating Metamorphism Early Paleozoi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