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Spline曲线聚风装置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启动性能数值模拟
1
作者 李岩 马云飞 +2 位作者 佟国强 杨胜兵 肖振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为了提升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启动性能,基于B-Spline曲线生成方法,提出一种具有流线型轮廓的聚风装置,将其分别安装在风轮顶端和底端,用以提升风轮附近的来流风速,使风轮汲取更多风能,达到更易启动的特点.选取聚风装置的5个结构参数进... 为了提升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启动性能,基于B-Spline曲线生成方法,提出一种具有流线型轮廓的聚风装置,将其分别安装在风轮顶端和底端,用以提升风轮附近的来流风速,使风轮汲取更多风能,达到更易启动的特点.选取聚风装置的5个结构参数进行设计:聚风装置与风轮间隙距离ΔL、底圆半径R_(1)、顶圆半径R_(2)、入口角度α_(1)和出口角度α_(2).设计方法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筛选最优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聚风装置参数对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启动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外形参数组合.此外,对有无加装聚风装置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进行了静态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具有外凸流线型轮廓的聚风装置,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启动性能有显著提升.在风速较低的情况下,性能改善更加明显.聚风装置可使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平均启动力矩系数最大增加38.8%,峰值平均启动力矩系数最大可增加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聚风装置 B-Spline曲线 启动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
3
作者 谭凤梅 曹彩霞 +4 位作者 宋小萍 王雪霁 肖红燕 李燕 刘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DH)和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中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UDH中均少量表达;在CCL、ADH和DCIS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在CCL、ADH和DCIS中着色强阳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因子3 细胞周期蛋白D1 P53基因编码蛋白 增殖细胞核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化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latform for Detection of Viral Encephalitis Pathogens Based on Amplicon Sequencing
4
作者 ZHANG Ya li SU Wen Zhe +16 位作者 WANG Rui Chen li yan ZHANG Jun Feng liU Sheng Hui HU Dan He XU Chong Xiao YIN Jia Yu YIN Qi Kai HE Ying li Fan FU Shi Hong NIE Kai liANG Guo Dong TAO Yong XU Song Tao MA Chao Feng WANG Huan Y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94-302,共9页
Objective Viral encephalitis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severely affecting human health.It is caused by a wide variety of viral pathogens,including herpes viruses,flaviviruses,enteroviruses,and other viruses.The laborat... Objective Viral encephalitis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severely affecting human health.It is caused by a wide variety of viral pathogens,including herpes viruses,flaviviruses,enteroviruses,and other viruses.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viral encephalitis is a worldwide challenge.Recently,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new tools for diagnos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Thus,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a multipathogen detection platform for viral encephalitis based on amplicon sequencing.Methods We designed nine pairs of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primers for the 12 viruses by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the primers was verified by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the detection of known positive samples.Amplicon sequencing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samples,and consistency was compared with Sanger sequencing.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sequences of various pathogens were obtained at a coverage depth level greater than 20×,and the sequence length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izes of the predicted amplicons.The sequences were verified using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BLAST,and all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Sanger sequencing.Conclusion Amplicon-base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is feasible as a supplementary method for the pathogenic detection of viral encephalitis.It is also a useful tool for the high-volume screening of clinica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al encephalitis Amplicon sequenc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ultipathogen detection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pyroptosis-related prognostic model for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bulk an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data
5
作者 li-Hua Zhu Jun yang +3 位作者 Yun-Fei Zhang li yan Wan-Rong lin Wei-Qing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年第2期329-355,共27页
BACKGROUND Pyroptosis impacts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tumors,yet its role in colorectal cancer(CRC)prognosis remains uncertain.AIM 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yroptosis-related genes and their assoc... BACKGROUND Pyroptosis impacts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tumors,yet its role in colorectal cancer(CRC)prognosis remains uncertain.AIM 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yroptosis-related gen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RC immune infiltration.METHODS Gene expression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an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dataset GSE178341 from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Pyropto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cell clusters was analyzed,and enrichm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A pyroptosis-related risk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LASSO regression algorithm,with prediction accuracy assessed through K-M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es.A nomo-gram predicting survival was creat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isk model and immune infiltration was analyzed using CIBERSORTx calculations.Finally,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e 8 prognostic genes between CRC and normal samples was verified by analyzing TCGA-COADREAD data from the UCSC database.RESULTS An effective pyroptosis-related risk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8 genes-CHMP2B,SDHB,BST2,UBE2D2,GJA1,AIM2,PDCD6IP,and SEZ6L2(P<0.05).Seven of these genes exhibit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between CRC and normal samples based on TCGA database analysis(P<0.05).Patients with higher risk scores demonstrated increased death risk and reduced overall survival(P<0.05).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mmune infiltration were observed between low-and high-risk groups,correlating with pyropto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CONCLUSION We developed a pyroptosis-related prognostic model for CRC,affirming its correlation with immune infiltration.This model may prove useful for CRC prognostic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PYROPTOSIS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Immune infiltration Prognostic model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ALI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小碣 薛蕾 +4 位作者 闵思敏 高可飞 陶伟婷 李言 张永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494-1501,共8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ALI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n=50)随机分为5组:CON组(n=10)、ALI组(n=10)、TMP低(50 mg/kg,n=10),中(100 mg/kg,n=10),高(150 mg/kg,n=10)浓度干预组。ELISA检测I...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ALI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n=50)随机分为5组:CON组(n=10)、ALI组(n=10)、TMP低(50 mg/kg,n=10),中(100 mg/kg,n=10),高(150 mg/kg,n=10)浓度干预组。ELISA检测IL-1β及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变化;湿干比检测肺水肿程度;BALF白细胞计数、总蛋白量测定及EB实验检测肺血管通透性;WB检测P-mTOR、RhoA蛋白水平;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果ALI组IL-1β、TNF-α水平较于CON组升高(P均<0.05);中浓度TMP组IL-1β、TNF-α水平下降明显(P均<0.05),低浓度和高浓度TMP组无显著变化(P均>0.05)。HE结果提示TMP中浓度可以显著减缓肺损伤的病理变化。ALI组湿干比高于CON组(P<0.01),TMP治疗可降低湿干比(P<0.05)。TMP可降低BALF白细胞计数(P<0.01)、蛋白浓度(P<0.01)及Evans Blue渗漏(P<0.05)。ALI组P-mTOR(P<0.01)及RhoA(P<0.01)蛋白表达量高于CON组。TMP组P-mTOR(P<0.01)及RhoA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ALI组紧密连接受损,TMP治疗后紧密连接断裂减轻。结论TMP可通过活化mTOR/RhoA通路改善肺血管通透性从而对LPS引起的小鼠ALI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川芎嗪 血管通透性 mTOR/RhoA通路
下载PDF
“力学+软件工程”交叉人才能力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文涛 李艳 +3 位作者 王宠 刘永杰 李亚兰 王清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创新性地提出力学与软件工程跨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未来力学CAE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针对这一跨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新模式,采用扎根理论,通过两次调研,构建了“力学+软件工程”交叉人才的能力体系... 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创新性地提出力学与软件工程跨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未来力学CAE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针对这一跨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新模式,采用扎根理论,通过两次调研,构建了“力学+软件工程”交叉人才的能力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重构的能力体系符合力学CAE软件领域本科生培养和用人需求.以能力体系为导向,可完善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的重构,为培养满足国家需要和业界需求的交叉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也可为相关高等院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人才 力学CAE软件 扎根理论 能力体系 新工科建设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LIN28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艳丽 李雁 +6 位作者 叶芳 孙燕 侯俊霞 程洁萍 艾比班 李金峰 张新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探索RNA结合蛋白LIN28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机制。方法在HEK 293T细胞中通过腺病毒介导过表达或敲低LIN28。通过RNA-Seq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过表达LIN28后显著改变的基因和功能信号通路。体外过表达LIN28实验分组为Con... 目的探索RNA结合蛋白LIN28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机制。方法在HEK 293T细胞中通过腺病毒介导过表达或敲低LIN28。通过RNA-Seq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过表达LIN28后显著改变的基因和功能信号通路。体外过表达LIN28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Treatment组、Adv-LIN28-OE+D-核糖组和Adv-LIN28-NC+D-核糖组;敲低LIN28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Treatment组、Adv-shRNA LIN28+D-核糖组和Adv-shRNA NT+D-核糖组。通过ELISA法测定上述各组细胞上清液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上述各组细胞内RAGE、NF-κB和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RNA-Seq转录组测序和GO分析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LIN28导致HEK 293T细胞内AGE-RAGE信号通路显著下调(P<0.05)。ELISA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Treatment组细胞产生大量AGEs(P<0.05);与Treatment组相比,Adv-LIN28-OE+D-核糖组细胞AGEs水平明显降低(P<0.05),Adv-shRNA LIN28+D-核糖组细胞AGEs水平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Treatment组细胞内RAGE、NF-κB和MMP-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Treatment组相比,Adv-LIN28-OE+D-核糖组细胞内RAGE、NF-κB和MMP-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dv-shRNA LIN28+D-核糖组细胞内RAGE、NF-κB和MMP-2的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腺病毒过表达LIN28,能够导致数千种基因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特别是能够抑制在DN疾病进展中十分关键的糖尿病-并发症相关AGE-RAGE信号通路,发挥保护DN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LIN28 腺病毒 AGE-RAGE信号通路 NF-ΚB MMP-2
下载PDF
LPCS Ni-Zn-Al_(2)O_(3) Intermediate Layer Enhanced SPS NiCr-Cr_(3)C_(2) Coating with Higher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s
9
作者 白杨 li yan +2 位作者 XING Lukuo li Xiangbo WANG Zhenhua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8-195,共8页
The double-layer NiCr-Cr_(3)C_(2)/Ni-Zn-Al_(2)O_(3) coatings with sufficient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were prepared on low carbon steel substrates.The intermediate layers Ni-Zn-Al_(2)O_(3) were fabricated by usin... The double-layer NiCr-Cr_(3)C_(2)/Ni-Zn-Al_(2)O_(3) coatings with sufficient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were prepared on low carbon steel substrates.The intermediate layers Ni-Zn-Al_(2)O_(3) were fabricated by using low-pressure cold spray (LPCS) method to improve the salt fog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the supersonic plasma spray (SPS) NiCr-Cr_(3)C_(2) coatings.The friction and wear performance for the double-layer and single-layer NiCr-Cr_(3)C_(2) coatings were carried out by line-contact reciprocating sliding,respectively.Combined with the coating surface analysis techniques,the effect of the salt fog corrosion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double-layer coatings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uble-layer coatings exhibited better wear resistance than that of the single-layer coatings,due to the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the wear mass losses of the double-layer coatings was reduced by 70%than that of the single layer coatings and the wear mechanism of coatings after salt fog corrosion conditions is mainly corrosion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ressure cold spray NiCr-Cr_(3)C_(2)coating wear behavior salt fog corrosion
原文传递
Ni-La双掺LiMn_(2)O_(4)截角八面体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0
作者 李燕 张俊杰 郭俊明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6-23,共8页
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了一种具有{111}和{100}晶面的截角八面体LiNi_(0.05)La_(0.04)Mn_(1.91)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Ni-La复合掺杂促进了尖晶石型LiMn_(2)O_(4)晶体的{111}及{100}晶面择优生长,形成了亚微米级截角八面体晶粒形貌的正... 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了一种具有{111}和{100}晶面的截角八面体LiNi_(0.05)La_(0.04)Mn_(1.91)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Ni-La复合掺杂促进了尖晶石型LiMn_(2)O_(4)晶体的{111}及{100}晶面择优生长,形成了亚微米级截角八面体晶粒形貌的正极材料。在1C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8.5 mA·h/g,1000次循环后保持率为65.48%;10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08.2 mA·h/g,1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5.8%;在更高倍率15C和20C下,经2000次长循环后保持率分别为74.76%和76.16%,说明LiNi_(0.05)La_(0.04)Mn_(1.91)O_(4)材料充放电倍率越高,容量保持率越优。该材料具有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与较小的表观活化能。Ni-La共掺杂与截角八面体形貌联合调控策略可有效抑制Jahn-Teller畸变,减少Mn溶解及增加Li^(+)迁移通道数量,稳定晶体结构,提升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 Ni-La复合掺杂 截角八面体 JAHN-TELLER畸变 Mn溶解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刘伟 陈相名 +7 位作者 马瑞钰 朱涌峰 戚仁荣 李俊营 万意 李岩 舒翔 詹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4-88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日龄产蛋率及体重相近的黄山黑鸡86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日龄产蛋率及体重相近的黄山黑鸡86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5%FPSM组)和9%发酵牡丹籽粕(9%FPSM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9%FPSM组的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9%FPSM组的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颜色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9%FPSM组的蛋黄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和ω-6/ω-3 PUFA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总PUFA和ω-3 PUF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4)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抗氧化力(T-AOC)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9%FPSM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TG、尿素氮(UN)、IgA、IgM含量和ALP活性及T-AOC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丙二醛(DM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的发酵牡丹籽粕可提高黄山黑鸡的生产性能;添加5%和9%的发酵牡丹籽粕可提高黄山黑鸡的蛋黄中ω-3 PUF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本试验条件下,黄山黑鸡饲粮中发酵牡丹籽粕的适宜添加比例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牡丹籽粕 黄山黑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脂肪酸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煤矿充填固碳理论基础与技术构想
12
作者 刘浪 方治余 +12 位作者 王双明 高过斌 张波 赵玉娇 朱梦博 刘志超 王晶钰 周静 李艳 王美 张小艳 ZHOU Song 贾奇锋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8,共17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减少煤炭行业的碳排放、实现碳封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煤炭行业作为高碳化石能源生产者和主体碳排放源提供者,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引发的大宗固废堆存、大型采空区形成和大量CO_(2)排放是制约煤炭可持...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减少煤炭行业的碳排放、实现碳封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煤炭行业作为高碳化石能源生产者和主体碳排放源提供者,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引发的大宗固废堆存、大型采空区形成和大量CO_(2)排放是制约煤炭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绿色健康发展的瓶颈所在。为协同解决二氧化碳封存与矿山固废消纳问题,将大宗固废处置、固废高值化利用、CO_(2)封存、采空区利用有机结合,提出了二氧化碳充填的理念,从碳汇能力评估角度界定了二氧化碳充填的3种类型。具体开展工作包括:①分析了CO_(2)充填料浆输运过程和矿化反应过程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给出了各个过程的数学方程以及碳封存量计算公式,指出了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矿化反应机理、碳封存量和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②总结了现阶段CO_(2)矿化的工艺方法、主要碱性工业固废的CO_(2)封存能力和CO_(2)矿化强化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直接湿法矿化和间接矿化的2种CO_(2)充填材料制备工艺,满足矿井充填的流动性、凝固特性和强度要求。③针对CO_(2)充填过程中的CO_(2)物理封存问题,提出了窄条带式胶结充填和综采架后胶结充填2种技术路径,前者通过在弱充填条带中构筑多贯通孔隙的充填体CO_(2)物理封存,后者借助充填支架和链式自行充填挡板在长壁工作面采空区中间断构筑充填带,控制顶板垮落,形成CO_(2)物理化学封存空间。④为了评估CO_(2)充填的碳平衡效果,依据全生命周期法界定了CO_(2)充填中碳足迹及碳消纳的计算边界。然后,梳理了CO_(2)充填过程中的碳足迹及碳消纳,分别考虑了CO_(2)的来源、用量、损耗、转化等因素。给出了包括原料运输、充填料浆制备、井下注入与充填等过程中的碳足迹及碳消纳计算方法。研究成果有望降低CO_(2)封存的能耗及成本,对煤炭绿色开采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封存 间断充填 充填固碳 碳足迹 碳消纳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否的有限元分析
13
作者 刘泽民 王栋 +5 位作者 李岩 刘旻 陈斌 王钞崎 吕欣 张永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70-4776,共7页
背景: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需要扩髓的问题尚有争议,一些人认为不扩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高龄患者术中风险,但此举是否会降低髓内钉支撑效果,尚无依据。另一些人认为扩髓可选择直径更粗的髓内钉,获得更好的力学支撑,但基础... 背景: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需要扩髓的问题尚有争议,一些人认为不扩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高龄患者术中风险,但此举是否会降低髓内钉支撑效果,尚无依据。另一些人认为扩髓可选择直径更粗的髓内钉,获得更好的力学支撑,但基础研究显示此方法存在脂肪栓塞、破坏骨质(尤其高龄骨质疏松患者)等风险。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扩髓与不扩髓的力学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一名健康志愿者,CT扫描其股骨获取DICOM格式文件,顺序导入Mimics、Geomagic Wrap、SolidWorks、Hypermesh、Ansys软件处理文件,得到A3.1型、A3.2型及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与9,11 mm直径、170 mm长度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进行装配,赋予材料属性,设定各接触面相互作用关系及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之后进行求解。观察不同模型中股骨应力分布、内固定应力分布、股骨位移及内固定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股骨应力均小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股骨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和A3.2型;②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内固定应力均大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内固定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③扩髓与非扩髓对股骨及内固定位移影响较小,应力影响较大;④提示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使股骨应力减小,内固定整体承担应力增大,远端锁钉承担应力减小;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扩髓髓内钉 非扩髓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 有限元分析 PFNA-Ⅱ
下载PDF
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刘洁 沈宜钊 +10 位作者 徐宏建 张志宏 王美美 李妍 赵晓静 赵玉萍 梁紫恒 王猛 孙凤莉 李建国 高艳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97-251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料基础上添加由白坚木单宁提取物(缩合单宁)和栗木单宁提取物(水解单宁)按照2∶1比例混合制成的白坚木单宁与栗木单宁混合物(QTE,单宁总含量≥73%),添加量分别为0.30%(QTE1组)、0.45%(QTE2组)、0.60%(QTE3组)。试验期63 d,试验期间所有犊牛统一断奶,试验最后1天采集瘤胃液。结果显示:1)各QTE添加组的终末体重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2)开食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QTE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摩尔比例、戊酸摩尔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呈二次降低趋势(P=0.05),丙酸摩尔比例有线性升高趋势(P=0.10),丁酸摩尔比例呈二次升高(P=0.03),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比例有线性降低趋势(P=0.08和P=0.05)。氨态氮浓度以QTE2组最低,丙酸摩尔比例以QTE2组最高;QTE2组丁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CON组和QTE3组(P<0.05);QTE2组异戊酸摩尔比例显著低于CON组和QTE3组(P<0.05)。3)QTE1组、QTE2组和QTE3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以QTE2组最高。4)在门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和QTE1组(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线性降低(P=0.01),且QTE1组、QTE2组和QTE3组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属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降低(P=0.01);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单宁可通过提高瘤胃菌群多样性和有益菌相对丰度,优化瘤胃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模式,促进断奶前犊牛的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犊牛开食料中QTE的适宜添加量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单宁 瘤胃发酵 菌群组成
下载PDF
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15
作者 张琪琪 刘方方 +4 位作者 万映秀 曹文昕 李炎 李耀 张平治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6,共10页
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 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6个标记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供试81份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整体较好,平均病小穗率为27.95%,其中13份自育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扬麦20;携带单个或多个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品系共有60份,Fhb1、Fhb2、Fhb4、Fhb5检出频率分别为64.20%、12.35%、20.99%、34.57%;携带单个抗病基因Fhb1、Fhb4、Fhb5的小麦品系分别为18份、3份、2份;有45.68%品系同时携带2~3个赤霉病抗性基因。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系;聚合多个抗赤霉病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品种 抗性基因
下载PDF
本维莫德治疗掌跖脓疱病:一项天津地区多中心临床研究
16
作者 张帅 王光平 +9 位作者 王红梅 李燕 曾三武 闫慧敏 齐放 宋静娜 王斯尧 张池金 张秉新 纪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PPASI)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PPPASI评分与DLQI评分较基线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38.1%。疗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微,1例患者出现皮肤肥厚、干燥、脱屑。随访4周,痊愈、显效及有效患者皮损均未复发。结论:本维莫德有望成为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一种有效选择,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掌跖脓疱病 银屑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纤细薯蓣皂苷诱导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
17
作者 李燕 李亚梅 +4 位作者 雷歌燕 康佳兰 刘明轩 张敏鸿 杨建琼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2-917,共6页
目的探讨吉祥草中纤细薯蓣皂苷(gracillin)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A549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5、0.5、1、2、4μmol/L)gracillin作用不同时间(12、24、48 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不加药... 目的探讨吉祥草中纤细薯蓣皂苷(gracillin)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A549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5、0.5、1、2、4μmol/L)gracillin作用不同时间(12、24、48 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gracillin(2μmol/L)作用24 h对细胞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通过GFP-LC3质粒转染实验检测gracillin(0.25、0.5、1、2μmol/L)作用24 h后GFP-LC3在细胞自噬小体膜上的聚集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racillin(0.25、0.5、1、2μmol/L)作用24 h后A549细胞中序列相似性家族102成员A(FAM102A)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又名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gracillin对A549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其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55μmol/L。gracillin作用24 h后,细胞胞浆内可见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自噬小体膜上可见明显的GFP-LC3绿色荧光斑点,且有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多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gracillin不同浓度组细胞中FAM10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0.5、1、2μmol/L组)、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1、2μmol/L组)和LC3B-Ⅱ/LC3B-Ⅰ比值(2μmol/L组)均显著升高,p62蛋白的表达水平(1、2μmol/L组)和Akt蛋白(1、2μmol/L组)、PI3K蛋白(2μmol/L组)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gracillin可能通过上调FAM102A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促进A549细胞发生自噬,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草 纤细薯蓣皂苷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自噬 FAM102A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四川、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场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18
作者 李燕 唐智慧 +4 位作者 符立发 黄家艳 吴丹 曹随忠 王保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1-2109,共9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牦牛球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8个牦牛场采集2~6、7~12和>12月龄牦牛的新鲜粪样共376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 【目的】调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牦牛球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8个牦牛场采集2~6、7~12和>12月龄牦牛的新鲜粪样共376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样品中球虫卵囊进行定性检查,采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统计球虫阳性粪样中每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数(OPG),了解不同牦牛场、不同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情况。【结果】8个牦牛场均检测出球虫感染,阳性样品共85份,平均感染率为22.6%(85/376),平均OPG为1643。共检出9种艾美耳属球虫,优势虫种为阿拉巴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37.6%(32/85),多呈混合感染。平均感染率最高的是2~6月龄牦牛,感染率为37.9%(11/29);其次是7~12月龄牦牛,感染率为31%(57/184);>12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率为10.4%(17/163)。【结论】四川和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球虫感染,均以混合感染为主。牦牛球虫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优势虫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牦牛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藏 牦牛 球虫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绿茶及其副产物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俊营 邱勤勤 +6 位作者 詹凯 邵千策 刘伟 方翔 李岩 马瑞钰 万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在饲料禁抗和畜禽绿色健康养殖的趋势下,研究和开发新型植物源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备受关注。绿茶及其副产物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和改善肉蛋品质等生理功能以及作为一种植... 在饲料禁抗和畜禽绿色健康养殖的趋势下,研究和开发新型植物源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备受关注。绿茶及其副产物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和改善肉蛋品质等生理功能以及作为一种植物源饲料或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潜在价值。文章综述了绿茶及其副产物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理功能及其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其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绿茶 茶多酚 儿茶素
原文传递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及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李艳 王芳 +4 位作者 陈燕燕 张文龙 张锐 王红霞 安秀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探究“辽宁1号”核桃较适宜的有机肥,在河北省隆尧县红沙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核桃园以10年生“辽宁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利用半焦肥、鸡粪及生物菌肥3种有机肥进行施肥处理,检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性状、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 为探究“辽宁1号”核桃较适宜的有机肥,在河北省隆尧县红沙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核桃园以10年生“辽宁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利用半焦肥、鸡粪及生物菌肥3种有机肥进行施肥处理,检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性状、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2.5 kg/株)能显著提高种仁黄酮含量;鸡粪(40 kg/株)能显著提高种仁Fe、Zn含量以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5.0 kg/株半焦肥能显著提高种仁多酚、土壤有机质含量;10.0 kg/株半焦肥施肥能显著提高青果的横径,坚果的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侧径,种仁的脂肪、K、Ca、Mn、Cu含量以及土壤全磷含量。10.0 kg/株半焦肥在相关果实品质方面的综合效果最好,而5.0 kg/株半焦肥的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半焦肥 鸡粪 生物菌肥 土壤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