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参数特征融合的无袖带连续血压测量方法
1
作者 金星亮 万程 +2 位作者 谢晨杰 刘三超 吴丹 《集成技术》 2023年第2期29-38,共10页
血压是人体的生理指标,连续测量患者每个心动周期的动脉血压数据,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时诊断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无袖带连续血压测量方法,大多基于脉搏波和心电图两路信号获取特征并进行预测建模,无法涵盖影响血压的多种因素,模型存在一... 血压是人体的生理指标,连续测量患者每个心动周期的动脉血压数据,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时诊断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无袖带连续血压测量方法,大多基于脉搏波和心电图两路信号获取特征并进行预测建模,无法涵盖影响血压的多种因素,模型存在一定误差。该文对55位志愿者进行实验,在传统脉搏波和心电信号的基础上,引入心阻抗图等体征信息,探索影响血压测量精度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参数特征融合的随机森林模型的性能优于基于单个特征的线性模型,其对于收缩压和舒张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56 mmHg、1.91 mmHg。该实验证明了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无袖带血压预测模型可提高血压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压 无袖带 多参数 机器学习 心阻抗图
下载PDF
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开发
2
作者 岑建 金星亮 +7 位作者 刘三超 罗华成 颜浓 何先梁 麻玉梅 罗汉源 秦杰 杨崟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6期602-607,共6页
目的 通过同步的运动信息,减少因运动干扰导致的误报警数量以及测量时间。方法 开发了一种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可连续采集和实时处理生理参数数据,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对生理信号的过程特征及参数结果进行优化,可将参... 目的 通过同步的运动信息,减少因运动干扰导致的误报警数量以及测量时间。方法 开发了一种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可连续采集和实时处理生理参数数据,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对生理信号的过程特征及参数结果进行优化,可将参数结果和报警实时传输至用户端。结果 系统在消化科、心内科、内科、肝胆外科和急诊科多个科室进行验证,数据采集时长为1 940 h。心电(electrocardiograph,ECG)误报警数量减少82.8%,心电正确报警的占比上升28%;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测量时间平均下降16.1 s;呼吸率的测量错误次数减少71.9%。结论 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可以有效纠正运动干扰下的误报警和减少测量失败的情况,有助于改善临床监护的报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扰 报警疲劳 重复测量
下载PDF
灾害监测应急虚拟卫星星座及应用服务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三超 高懋芳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建设灾害遥感卫星及应用服务系统,对于应对我国严峻自然灾害形势、提高综合防灾减灾与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自然灾害管理的备灾、救灾、恢复重建、减灾等4个阶段特点,分析了灾害遥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根据《国家民用... 建设灾害遥感卫星及应用服务系统,对于应对我国严峻自然灾害形势、提高综合防灾减灾与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自然灾害管理的备灾、救灾、恢复重建、减灾等4个阶段特点,分析了灾害遥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根据《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的卫星资源统筹原则,综合考虑高低轨与敏捷组网、高中低分辨率互补、光学与雷达星协同,提出构建"4+4+6+X"灾害监测应急虚拟卫星星座设想。星座以"4+4+6"卫星为主体,通过共享使用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其它陆地观测卫星,实现自然灾害应急观测、高分辨率观测和地球系统综合观测;阐述了综合防灾减灾卫星应用系统组成、信息服务模式,并对卫星系统建设、运行机制和产业化推广进行了展望。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行业卫星系统的论证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遥感 监测应急 虚拟卫星星座 应用服务
下载PDF
ICU和NICU病人监护仪报警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先梁 刘梦星 +3 位作者 刘三超 孙泽辉 王澄 李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年第5期585-590,共6页
目的基于病人监护仪.研究成人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报警现状.了解医护人员对于报警的反应和感受。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医护访谈.调查医护人员对科室监护仪报警的认识和处理态度;通过现场跟踪和报警统计.收集和分析科室监护设备的报警... 目的基于病人监护仪.研究成人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报警现状.了解医护人员对于报警的反应和感受。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医护访谈.调查医护人员对科室监护仪报警的认识和处理态度;通过现场跟踪和报警统计.收集和分析科室监护设备的报警数据。结果ICU共收集到235387次报警.平均每人每天约142次;NICU共收集到67783次报警.平均每人每天约96次。结论目前,ICU和NICU科室仍存在报警疲劳问题,误报警和临床无意义报警过多是主要原因。此外.监护系统仍处于简单阈值报警和参数组合报警水平.其数据完整性和智能化程度均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报警疲劳 病人监护仪 状态报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监护系统报警疲劳优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梦星 孙泽辉 +4 位作者 叶文宇 刘三超 何先梁 王澄 李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为改善报警疲劳,研究监护系统的算法优化策略,以减少误报警和临床无价值报警。方法采用多导心电分析、多参融合分析、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四种策略对多中心收集的28 679次报警进行测试。结果抽样数据显示,多导心电分析可减少80... 目的为改善报警疲劳,研究监护系统的算法优化策略,以减少误报警和临床无价值报警。方法采用多导心电分析、多参融合分析、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四种策略对多中心收集的28 679次报警进行测试。结果抽样数据显示,多导心电分析可减少80.8%的心电类误报警;多参融合分析可减少55.9%的心电和脉搏类误报警;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可分别减少28.0%和29.8%的重复无价值报警;四种优化方法共同作用下,可将总报警数减少为12 724次。结论增加参数同步分析的信息维度以及合理控制报警限与报警时间,有助于改善重症监护的报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报警疲劳 护理管理 多参融合 智能阈值
下载PDF
从2019诺贝尔化学奖谈锂电池前世、今生和未来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三超 何辉辉 常程康 《应用技术学报》 202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在经过了近50年发展,在3C(Computer,Camera,Cellphone)和电动汽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该领域的三位开创者。从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科研历程出发,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器... 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在经过了近50年发展,在3C(Computer,Camera,Cellphone)和电动汽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该领域的三位开创者。从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科研历程出发,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器件的变革,总结了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诺贝尔奖 展望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MnO_(4)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车雯 万晓雯 +3 位作者 何辉辉 刘三超 章冬云 常程康 《应用技术学报》 2021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尖晶石结构的LiCoMnO4由于含有Li离子和价态可变的Co离子、Mn离子,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在输出电压为5.3 V左右时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势。但其合成过程中产生的Li2MnO_(3)非活性杂质,会影响其充放电容量。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方法,讨论... 尖晶石结构的LiCoMnO4由于含有Li离子和价态可变的Co离子、Mn离子,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在输出电压为5.3 V左右时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势。但其合成过程中产生的Li2MnO_(3)非活性杂质,会影响其充放电容量。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方法,讨论了锂过量程度、原料球磨粒径、成型压力、烧结温度4个因素对LiCoMnO4相纯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优化的材料合成方案,并对其样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对比实验结果显示,LiCoMnO4优化方案中的样品17#,其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99.7 mAh·g^(-1),首圈库伦效率达到93.3%;而样品1#首次放电容量为94.6 mAh·g^(-1),首圈库伦效率为94.2%。优化工艺对容量保持率有很大影响,循环100圈后,17#样品容量保持率为79.4%,而1#样品容量保持率为41.6%。对于倍率特性,优化后的17#样品在5 C充放电条件下还具有67.2 mAh·g^(-1)的比容量。上述结果显示,优化的材料合成方案提高了LiCoMn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此类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高电位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锰酸锂 正交试验 尖晶石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B Satellites for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8
作者 Wang Jianyu liu Yinnian +11 位作者 Fang Zhiyong Yang Siquan Nie Juan Wu Wei liu sanchao Wang Lei Wang Qiao Wei Bin Wang Changzuo Zhang Feng Yu Jin Li Zhaozhou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6-492,共7页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A and B satellites(HJ-1-A,B) are called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atellites A and B" for short.The constellation a...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A and B satellites(HJ-1-A,B) are called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atellites A and B" for short.The constellation adopts a 10:30LT sun-synchronous circular orbit,with orbit altitude of 649km.HJ1-A and HJ-1-B are distributed with a phase difference of 180° in the same orbital plane,so as to enhance the time resolution of earth observation.The satellites have orbit maintenance capability,the lifetime is 3 years.Both satellites adopt CAST968 platforms.Two wide-coverage multispectral CCD cameras with resolution 30m and width 700km,a super-spectral imager with resolution 100m and width 50km as well as a data transmission subsystem of 120Mbit/s are deployed on HJ-1-A,which also carries Ka communication testing equipment of Thailand.HJ-1-B has two wide-coverage multispectral CCD cameras(the same as satellite A),one infrared camera with resolution 150m and width 720km and a data transmission subsystem of 60Mbit/s.The coverage period of the wide-coverage multispectral CCD camera is 48 hours.The revisit period of super-spectral imager is 96 hours and the coverage period ofinfrared camera is 96 h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 小卫星星座 多光谱CCD相机 超光谱成像仪 时间分辨率 红外摄像机 应用 操作
下载PDF
可穿戴监护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风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金星亮 刘三超 +5 位作者 颜浓 何先梁 麻玉梅 罗汉源 秦杰 杨崟冰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2期55-60,共6页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亚重症科室,常规术后监护时长一般不超过24 h,而患者解除常规监护后下床活动是否存在风险尚无定论。通过统计患者术后长时间生命体征异常报警的分布情况,研究使用可穿戴监护延长监护时...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亚重症科室,常规术后监护时长一般不超过24 h,而患者解除常规监护后下床活动是否存在风险尚无定论。通过统计患者术后长时间生命体征异常报警的分布情况,研究使用可穿戴监护延长监护时间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风险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使用可穿戴监护的62例消化外科术后患者自术后到出院真实的3327次生理异常报警,对报警的种类、时间分布和患者分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人均每小时生理报警在0~24 h和24~48 h内分别为0.91次和1.22次,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内为0.36次,与前两者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48 h内的血氧、心率、血压、恶性心律失常人均报警数量分别占72 h内人均报警总数的45.12%,70.34%,39.25%,37.62%。结论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在24~48 h内仍存在与常规监护24 h内相似的临床风险。可穿戴监护可在患者下床活动的过程中,持续地对48 h内或更长时间范围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监护 早期下床活动 风险监测
下载PDF
脑状态指数与双频指数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刘三超 颜浓 +9 位作者 金星亮 何先梁 肖科 罗汉源 罗华成 曾永军 秦杰 杨崟冰 李雅兰 高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 对比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探究脑状态指数(encephalon state index, ESI)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性能。方法 通过单中心临床试验,采集60名患者脑状态指数(ESI)和双频指数(BIS)的数据,对比分析两者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 目的 对比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探究脑状态指数(encephalon state index, ESI)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性能。方法 通过单中心临床试验,采集60名患者脑状态指数(ESI)和双频指数(BIS)的数据,对比分析两者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一致性、相关性和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 Pk)。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脑状态指数(ESI)和双频指数(BIS)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的均值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18±5.42,-0.11±6.5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整个手术期间的相关性为0.92。预测概率:ESI与BIS的预测概率均为0.97,能很好地预测麻醉状态。结论 ESI和BIS在麻醉手术中具有较好的等效性,能够有效满足临床的麻醉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脑状态指数 双频指数 麻醉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