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瞬态性能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赵联海 浦路 +3 位作者 王兴元 马广营 李春锋 王晓云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21期4-8,共5页
柴油机瞬态性能的优劣关乎配套整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本文对瞬态工况的燃烧机理进行了探究,结合台架试验对于瞬态工况进行模拟,找出影响瞬态性能的燃烧参数的交互作用、相互作用关系。首次将燃烧分析仪安装在装载机上进行实... 柴油机瞬态性能的优劣关乎配套整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本文对瞬态工况的燃烧机理进行了探究,结合台架试验对于瞬态工况进行模拟,找出影响瞬态性能的燃烧参数的交互作用、相互作用关系。首次将燃烧分析仪安装在装载机上进行实际验证,对于整车的运行工况全程进行燃烧参数检测、记录,在整车工况进行了全局的优化标定,实现了整车试验与台架试验的交互验证。优化燃烧参数后,每小时油耗降低2.3%;烟度降低20%,更有利于DPF被动再生。装载机整机评价的各个单动作响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单失速工况提升2.54%,双失速工况提升8.64%,举升加失速工况提升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态响应 DOE 燃烧分析 平均循环功 单失速 双失速 举升加失速
下载PDF
4足机器人腿部机构运动学分析及步态规划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广英 刘润晨 +2 位作者 陈原 高军 徐丕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1-408,共8页
为提高足式机器人的承载能力与运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3UPR并联机构的4足机器人,并对其运动性能进行分析.运用螺旋理论对该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通过位置反解模型对机器人腿部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驱动进给量和驱动速度.通过ADAMS... 为提高足式机器人的承载能力与运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3UPR并联机构的4足机器人,并对其运动性能进行分析.运用螺旋理论对该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通过位置反解模型对机器人腿部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驱动进给量和驱动速度.通过ADAMS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数据对比,验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通过求解速度雅克比矩阵对机构进行奇异性分析.根据单腿的运动轨迹,对机器人进行对角步态规划.结果表明该机构具有X、Z方向转动和Y方向移动的3个自由度.该机构不存在奇异位置,且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步态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可以在平地上实现平稳运动,前进速度达到135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足机器人 3UPR并联机构 运动学反解 奇异性分析 步态规划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cDNA Library from Fertile Disk Floret Buds of Zinnia elegans
3
作者 PANG Rui-hua ma guang-ying +2 位作者 LOU Xue-yuan BAO man-zhu YE Yao-m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67-575,共9页
In order to isolate genes related to anther development and understand molecular basis of male sterility,cDNA library of Zinnia elegans was constructed using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 approach.672 dif... In order to isolate genes related to anther development and understand molecular basis of male sterility,cDNA library of Zinnia elegans was constructed using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 approach.672 different expressed clon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fertile disk floret buds.PCR results showed that cDNA inserts were ranged from 100 to 750 bp.303 positive clones screened by dot-blot hybridization were sequenced.273 out of 303 sequenced clones produced readable sequences;these sequences represent 87 non-repetitive sequences.The homology alignment showed that 76 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 had functional annotations in GenBank,the other 11 ESTs without any homology to the known gene.In addition,87 ESTs were divided into 17 groups according to MIP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database.Sequence data from the cDNA library have been deposited with the GenBank under the accession numbers GT067016-GT067085.As an important result in this study,7 genes related to anther development were isolated.Results from semi-quantitative RT-PCR showed 6 genes were expressed only in disk florets of fertile plants compared with that of male sterile plants.These ESTs obtained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further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ertility-related genes in Z.eleg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减cDNA文库 百日草 小花 磁盘 半定量RT-PCR 花蕾 GENBANK EST序列
下载PDF
设防烈度地震下内外双重张弦网壳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云龙 夏巨伟 +1 位作者 马广英 杨大彬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0,共8页
基于10个算例模型,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下的弹塑性响应特点进行考察,分析跨度、初始预张力、下部结构形式、支座连接条件、矢跨比以及内弦支结构尺寸等因素的影响.采用非抗震荷载工况设计内外双重张弦网壳模型的杆件截... 基于10个算例模型,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下的弹塑性响应特点进行考察,分析跨度、初始预张力、下部结构形式、支座连接条件、矢跨比以及内弦支结构尺寸等因素的影响.采用非抗震荷载工况设计内外双重张弦网壳模型的杆件截面,根据满应力对截面进行优化,并满足小震验算.采用三向人工波及非线性时程法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进行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基于计算结果,统计了7度、8度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上部网壳杆件塑性变形的发展特点及其分布区域.研究表明,模型在7度中震下未出现塑性杆件,部分模型在8度中震下出现一定数量的塑性杆件,分布区域与支座连接形式有关,大部分塑性杆件均出现在最外圈环向梁处.跨度、下部结构形式以及支座连接条件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的弹塑性响应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双重张弦网壳 设防烈度地震 弹塑性动力响应 性能化抗震设计
原文传递
内外双重张弦网壳强震后预张力损失研究
5
作者 姚云龙 马广英 +1 位作者 包晓成 杨大彬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50,共9页
基于12个算例模型,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结构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后的索力变化及上部网壳的残余变形进行考察,分析跨度、初始预张力、下部结构形式、支座连接条件、矢跨比、内弦支结构尺寸以及地震波选取等因素的影响.采用非抗震荷载工... 基于12个算例模型,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结构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后的索力变化及上部网壳的残余变形进行考察,分析跨度、初始预张力、下部结构形式、支座连接条件、矢跨比、内弦支结构尺寸以及地震波选取等因素的影响.采用非抗震荷载工况设计各模型的杆件截面,根据满应力对截面进行优化,且均考虑与下部结构共同工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结构验算.采用非线性时程法对模型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下的索力损失进行研究.地震波采用由规范反应谱生成的三向人工波和两条天然波.研究表明,强震后会出现预张力损失,且主要出现于内弦支网壳的内环索和内斜索处,少部分中环索及外径向索会出现索力增加的情况,且基本符合网壳最大残余位移越大,拉索预张力损失也越大的规律.索力变化对下部结构非对称、网壳的高矢跨比以及内部张弦网壳的跨度三个参数较为敏感.内外双重张弦网壳强震后索力损失较小,即使在9度大震后损失率也没有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双重张弦网壳 预张力损失 弹塑性动力响应 性能化抗震设计
原文传递
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结构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广英 姚云龙 +2 位作者 周观根 夏巨伟 杨大彬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6,84,共13页
通过对不同跨度、不同初始预张力、不同下部结构形式、不同支座连接条件、不同矢跨比以及不同内弦支结构尺寸的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结构进行数值计算,考察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特点.所有模型的网壳杆件均采用非抗震荷载工况... 通过对不同跨度、不同初始预张力、不同下部结构形式、不同支座连接条件、不同矢跨比以及不同内弦支结构尺寸的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结构进行数值计算,考察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特点.所有模型的网壳杆件均采用非抗震荷载工况满应力优化设计,并满足多遇地震验算.地震波采用两条天然波和由规范反应谱生成的三向人工波.采用非线性时程法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进行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基于计算结果,统计了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网壳塑性区域、塑性发展程度和残余变形的发展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下部结构形式、支座连接条件以及跨度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的弹塑性响应最为敏感;地震波对塑性杆件数量和塑性应变大小有一定影响;所有模型均没有在罕遇地震下出现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双重张弦网壳 罕遇地震 弹塑性动力响应 性能化抗震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