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Salinity and Soil Water Content Estimation Using Digital Images in Coastal Field:A Case Study in Yanche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China
1
作者 XU Lu ma hongyuan WANG Zhic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676-685,共10页
Soil is the essential part for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nd soil salinity and soil water content are both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 Soil is the essential part for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nd soil salinity and soil water content are both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Digital camera,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convenient proximal sensing instruments,has its irreplaceable position for soil properties assessment.In this study,we collected 52 soil samples and photographs at the same time along the coast in Yanche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We careful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image brightness,and found that soil salt content had higher correlation with average image brightness value than soil water content.From the brightness levels,the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oil salt content and brightness levels concentrated on the high brightness values,and the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brightness levels focused on the low brightness values.Different significance levels(P)determined different brightness levels related to soil properties,hence P value setting can be an optional way to select brightness levels as the input variables for modeling soil properties.Given these information,random forest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develop soil salt content and soil water content inversion models using randomly 70%of the dataset,and the rest data for testing mode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salt content model had high accuracy(R_(v)^(2)=0.79,RMSE_(v)=12 g/kg,and RPD_(v)=2.18),and soil water content inversion model was barely satisfied(R_(v)^(2)=0.47,RMSE_(v)=3.04%,and RPD_(v)=1.38).This study proposes a method of modeling soil properties with a digital camera.Combin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it has potenti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for precise agriculture and l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alinity soil water content coastal soil digital image
下载PDF
禾豆牧草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
2
作者 赵丹丹 马红媛 +6 位作者 亓雯雯 李绍阳 李景玉 赖宪明 夏江宝 曹琪琪 贺文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62-3072,共11页
禾本科和豆科等草本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者的主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活史的主要部分,探讨禾豆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是建植以禾豆植物为主的栽培草地及退化草地补播混播修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取... 禾本科和豆科等草本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者的主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活史的主要部分,探讨禾豆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是建植以禾豆植物为主的栽培草地及退化草地补播混播修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取了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紫花苜蓿‘公农1号’(Medicago sativa‘Gongnong No.1’)、紫花苜蓿‘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Algonquin’)、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6种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种子,研究了恒温(30、25、20、15和10℃)、变温(15℃/6℃、25℃/15℃、20℃/30℃、20℃/10℃和30℃/15℃)和光照(光暗交替,全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萌发开始时间和发芽指数在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禾本科植物在5种恒温下发芽率不高(<55.00%),豆科植物在恒温下发芽率较高(>56.00%);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开始时间较晚(>6 d),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均早于禾本科,为1~2 d;禾本科植物发芽指数低于豆科植物,其中,紫花苜蓿‘公农1号’种子发芽指数最高,种子活力最强;全黑暗下冰草种子发芽率高于光暗交替条件,全黑暗抑制了紫花苜蓿‘公农1号’、紫花苜蓿‘阿尔冈金’和沙打旺种子的萌发。毛苕子种子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发芽率为84.00%~99.00%,种子萌发温度范围较宽。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典型禾豆牧草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为禾豆混播栽培草地建植及退化草地补播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混播 环境因素 发芽率 平均萌发时间 发芽指数 草地修复 栽培草地
下载PDF
蜂窝物联网核心网目标架构演进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洪源 周维 +2 位作者 付艳 邵永平 黎丹 《电信科学》 2023年第1期153-161,共9页
物联网存在面向2G、4G、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 T)的传统专用核心网以及面向5G的toB物联网核心网。随着网络的进一步云化演进,为简化网络、增强能力、提升效益、方便运维,需要明确面向未来的物联网核心网目... 物联网存在面向2G、4G、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 T)的传统专用核心网以及面向5G的toB物联网核心网。随着网络的进一步云化演进,为简化网络、增强能力、提升效益、方便运维,需要明确面向未来的物联网核心网目标架构。基于现网存在的问题,结合网络演进驱动力,对物联网网络演进目标架构、演进策略以及业务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此为运营商物联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蜂窝物联网 核心网 toB
下载PDF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Various Salinities on Evapor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Soils in Songnen Plain,Northeast China
4
作者 ZHU Wendong ZHAO Dandan +6 位作者 YANG Fan WANG Zhichun DONG Shide AN Fenghua ma hongyuan ZHANG Lu TIBOR Tóth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141-1152,共12页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port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area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alinity on evaporation and...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port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area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alinity on evapora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ongnen Plain,Northeast China,five levels of groundwater sodium adsorption ration of water(SARw)and total salt content(TSC mmol/L)were conducted in an oil column lysimeters.The five treated groundwater labeled as ST0:0,ST0:10,ST5:40,ST10:70 and ST20:100,were prepared with NaCl and CaCl2 in proportion,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e groundwater evaporation(GWE)and soil evaporation(SE)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oundwater salinity.The values of GWE and SE in ST10:70 treatment were the highest,which were 2.09 and 1.84 times the values in the ST0:0 treatment with the lowest GWE and SE.There was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GWE and the Ca^(2+)content in groundwater,with R^(2)=0.998.The soil water content(SWC)of ST0:0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P<0.05)less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 during the test.The SWC of the ST0:0 and ST0:10 treatmen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while the other treatments showed the opposite trend.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e SWC in the 0–60 cm soil lay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oundwater TSC and its ion contents during the test.Salt accumulation occurred in the topsoil and the salt accumulation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as significantly(P<0.05)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ubsoil.This study revealed the effects of the salinity level of groundwater,especially the Ca^(2+)content and TSC of groundwater,on the GWE and distributions of soil water and salt,which provided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reclamation of soil salinization and sodificat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total salt content ion composition soil salinization water and salt dynamics Songnen Plain China
下载PDF
气相环境下丙氨酸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分子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锐英 刘芳 +4 位作者 马宏源 张雪娇 潘宇 杨晓翠 王佐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0-641,共12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2种稳定构型的丙氨酸(Ala)与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研究发现,Ala_1·Ca^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2种稳定构型的丙氨酸(Ala)与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研究发现,Ala_1·Ca^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氨基上的质子在纸面内侧向α-碳迁移。Ala_2·Ca^2+的手性转变有a、b、c、d 4个通道,a和b通道分别是羧基内质子迁移后,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和α-氢迁移到羰基氧接质子从氨基氮向α-碳迁移;c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α-氢向氨基氮迁移;d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Ala_2·Ca^2+向Ala_1·Ca^2+异构,再接Ala_1·Ca^2+的手性转变。势能面计算表明,Ala_1·Ca^2+手性转变的a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134.8 kJ·mol^-1,Ala_2·Ca^2+手性转变的d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235.3 kJ·mol^-1;水分子的催化使能垒分别降至40.8和141.3 kJ·mol^-1。结果表明,Ca^2+对Ala的手性转变具有催化作用,水分子对丙氨酸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具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 钙离子(Ca2+) 手性转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能垒
下载PDF
气相环境下K^+催化丙氨酸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的机理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芳 马宏源 +2 位作者 潘宇 佟华 王佐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2-920,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K^+催化丙氨酸(Ala)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反应通道研究发现:Ala稳定构型1的手性转变有a、b、c和d 4个通道,a通道是羧羟基氢向氨基迁移后α-氢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羧羟基氢向氨基迁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K^+催化丙氨酸(Ala)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反应通道研究发现:Ala稳定构型1的手性转变有a、b、c和d 4个通道,a通道是羧羟基氢向氨基迁移后α-氢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羧羟基氢向氨基迁移后α-氢向羰基氧迁移再接质子从氨基向α-碳迁移,c通道和d通道是α-氢分别以氨基氮和羰基氧为桥迁移;Ala稳定构型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氨基的质子再向α-碳迁移.势能面计算表明:构型1手性转变的优势通道是a和b,反应的表观能垒是159.4 kJ/mol;构型2手性转变的优势通道是a,反应的表观能垒是235.8 kJ/mol.结果表明:气相环境下K^+的催化可显著降低Ala手性转变反应的能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 K^+ 手性转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能垒
下载PDF
丙氨酸Mg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机理水分子(簇)的作用及水溶剂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雪娇 刘芳 +4 位作者 吴梓昊 徐锐英 马宏源 杨晓翠 王佐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具有分子内单氢键的两性离子丙氨酸(Ala1)与Mg2+二配位形成的螯合物S-A1最稳定,具有分子内双氢键的中性Ala2分子与Mg2+二配位形成的螯合物S-A...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具有分子内单氢键的两性离子丙氨酸(Ala1)与Mg2+二配位形成的螯合物S-A1最稳定,具有分子内双氢键的中性Ala2分子与Mg2+二配位形成的螯合物S-A2的稳定性次之。S-A1和S-A2的手性转变都有3个通道。势能面研究表明:气相环境下,S-A1和S-A2手性转变优势通道的反应活化能分别是297.5和266.5 kJ/mol;在水分子(簇)的作用下S-A1和S-A2手性转变优势通道的反应活化能分别是157.9及165.7 kJ/mol;水溶剂环境下丙氨酸Mg2+螯合物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手性转变优势通道的反应活化能为157.5 kJ/mol。结果表明,丙氨酸Mg2+螯合物可以很好地保持其手性特征,便于保存,可以作为理想的补充丙氨酸及镁离子的药品或营养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 镁离子 手性转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自洽反应场理论 能垒
下载PDF
水液相环境下羟自由基抽对异丙基苯基氢诱导布洛芬损伤的机理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冰 庄严 +4 位作者 吴梓昊 马宏源 潘宇 梅泽民 王佐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2,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色散校正的WB97X-D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羟自由基抽取苯环、亚甲基及次甲基上的氢原子均可诱导布洛芬分子损伤。势能面计算表明:羟自由基抽取苯...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色散校正的WB97X-D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羟自由基抽取苯环、亚甲基及次甲基上的氢原子均可诱导布洛芬分子损伤。势能面计算表明:羟自由基抽取苯环上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的能垒基本相同,大约为123.0 kJ/mol,损伤的布洛芬分子可以修复;羟自由基抽取亚甲基上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的能垒也基本相同,大约为100.0 kJ/mol,损伤的布洛芬分子较难修复;羟自由基抽取次甲基的氢原子的能垒是68.4 kJ/mol,损伤的布洛芬分子不能修复。结果表明,羟自由基抽取次甲基的氢原子诱导布洛芬分子损伤的反应具有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损伤 羟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微扰理论 能垒
下载PDF
水液相环境下布洛芬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的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宇 李冰 +4 位作者 姜春旭 马宏源 高峰 杨晓翠 王佐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4-792,共9页
在SMD/MP2/6-311++g(3df,2pd)/WB97X-D/6-311++G(d,p)理论水平,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质子直接迁移与2个水分子簇作质子迁移媒介时,布洛芬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都有2个反应通道a和b.a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是羧基... 在SMD/MP2/6-311++g(3df,2pd)/WB97X-D/6-311++G(d,p)理论水平,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质子直接迁移与2个水分子簇作质子迁移媒介时,布洛芬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都有2个反应通道a和b.a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是羧基内质子迁移后α-氢再以新羰基氧为桥迁移.势能面计算表明:质子直接迁移,S-IBU在a和b通道实现手性对映体转变决速步骤的能垒分别是296.4和286.7kJ·mol-1,b通道具有优势.2个水分子簇作质子迁移媒介,S-IBU在a和b通道实现手性对映体转变决速步骤的能垒分别是163.2和160.5kJ·mol-1,b通道略微具有优势.结果表明:水液相环境下,水分子簇的催化可使布洛芬分子缓慢的实现手性对映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手性对映体 水分子簇 密度泛函理论 微扰理论 能垒
下载PDF
不同退化阶段松嫩草地土壤对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丹丹 魏继平 +3 位作者 马红媛 李阳 宁秋蕊 李景玉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4期423-431,共9页
在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松嫩羊草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演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长和定植的关键生育期。为了明确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对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碱茅(Puccin... 在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松嫩羊草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演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长和定植的关键生育期。为了明确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对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和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作为4个草地退化演替阶段,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土壤对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理化性质与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群落从羊草群落到虎尾草群落的退化演替进行,土壤p H值和电导率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土壤碱化度越来越高,碱蓬群落土壤碱化度显著高于羊草群落;草地退化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减少,碱蓬群落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羊草群落。羊草种子在羊草群落土壤中的发芽率最高,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加剧,羊草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羊草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退化土壤对羊草幼苗根长的生长抑制要比对幼苗苗长生长的抑制强。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羊草草地退化伴随着土壤盐碱化的发展,且随着土壤退化程度加剧,羊草萌发成苗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草地 退化演替 土壤性质 羊草 种子 萌发
下载PDF
水液相环境下α-丙氨酸两性离子的手性对映体转变机理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锐英 马宏源 +4 位作者 姜春旭 潘宇 李冰 佟华 王佐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4,共10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色散校正的WB97X-D方法和多体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液相环境下 α- 丙氨酸两性离子的手性对映体转变及水分子(簇)的催化。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水溶剂环境下单体 α- 丙氨酸两...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色散校正的WB97X-D方法和多体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液相环境下 α- 丙氨酸两性离子的手性对映体转变及水分子(簇)的催化。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水溶剂环境下单体 α- 丙氨酸两性离子的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有1个通道,在水分子(簇)做质子转移媒介时有2个通道。势能面计算表明:单体 α- 丙氨酸两性离子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的活化能是281.6 kJ/mol,2个和3个水分子簇的催化使反应的活化能分别降到146.1和141.8 kJ/mol。结果表明:水液相环境下水分子簇的催化可使 α- 丙氨酸两性离子微量地实现手性对映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丙氨酸两性离子 手性对映体 密度泛函 过渡态 能垒 自洽反应场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潘俊锋 冯美华 +5 位作者 卢振龙 夏永学 徐刚 马宏源 王元杰 张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41,共10页
为了全面提高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精度,提升日常监测的自动化水平,以冲击地压发生载荷条件为切入点,提出对冲击启动载荷源开展分源监测的思路,开发了煤矿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结果表明,以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为每种预警... 为了全面提高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精度,提升日常监测的自动化水平,以冲击地压发生载荷条件为切入点,提出对冲击启动载荷源开展分源监测的思路,开发了煤矿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结果表明,以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为每种预警指标赋予属性权重和等级权重,进而得到可随冲击危险性动态变化的综合权重,采用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预警方法,可解决人为定权易造成主观误差的问题,回避固定权重中部分指标被中和的情况,预警结果更加客观可靠;开发了集成接口融合、格式转化、统计分析、指标优先、权重计算、等级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冲击地压综合预警平台,实现了对微震、地音、应力、钻屑等多参量、多尺度预警信息的深度开发与警情智能发布,大幅提高了预警效率及效果,在多座典型冲击地压矿井进行了成果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综合预警 多参量评价 预警平台
下载PDF
水液相下两性α-丙氨酸Mg^2+配合物旋光异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钱研 张雪娇 +4 位作者 刘芳 陈静思 丛建民 马宏源 王佐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9-778,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液相下两性α-Ala(丙氨酸)与Mg^2+配合物的旋光异构.研究发现:α-Ala·Mg^2+的旋光异构反应有3个通道a、b和c,a是质子分别以羰基氧和氨基氮为桥迁移;b是质子...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液相下两性α-Ala(丙氨酸)与Mg^2+配合物的旋光异构.研究发现:α-Ala·Mg^2+的旋光异构反应有3个通道a、b和c,a是质子分别以羰基氧和氨基氮为桥迁移;b是质子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c是质子从质子化氨基迁移到羰基氧后,再以氨基氮为桥迁移.势能面计算表明:隐性水溶剂效应作用下α-Ala·Mg^2+旋光异构的c通道具有优势,决速步能垒是218.1kJ·mol^-1,a和b通道处于劣势,具有共同的决速步能垒297.1kJ·mol^-1.水分子(簇)的作用使c通道的决速步能垒降到143.0kJ·mol^-1,a和b通道的决速步能垒降到148.7kJ·mol^-1.结果表明:水液相环境下α-Ala·Mg^2+可以较好地保持其手性特征,α-丙氨酸二价镁盐用于生命体镁和丙氨酸同补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 MG^2+ 旋光异构 密度泛函理论 自洽反应场理论 过渡态 能垒
下载PDF
水液相下两性α-Ala与Na^(+)配合物旋光异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宇 刘芳 +4 位作者 柯卓锋 刘军 高峰 马宏源 王佐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液相下两性S型α-丙氨酸与钠离子配合物(S-α-Ala·Na^(+))的旋光异构。研究发现:S-α-Ala·Na^(+)的旋光异构有a、b和c 3个通道,a通道是两性S-α-Ala&#...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液相下两性S型α-丙氨酸与钠离子配合物(S-α-Ala·Na^(+))的旋光异构。研究发现:S-α-Ala·Na^(+)的旋光异构有a、b和c 3个通道,a通道是两性S-α-Ala·Na^(+)异构成中性S-α-Ala·Na^(+)后,质子以氨基氮为桥迁移;b通道是质子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c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质子再从质子化氨基迁移到α-碳。势能面计算表明:隐性溶剂效应下,a通道具有优势,决速步能垒是234.8 kJ·mol^(-1);b和c通道处于劣势,具有共同的决速步能垒均267.9 kJ·mol^(-1)。显性溶剂效应下,a通道变为劣势通道,决速步能垒为155.9~156.5 kJ·mol^(-1);b和c通道略具优势,决速步能垒为132.2~138.6 kJ·mol^(-1)。结果表明:水液相下丙氨酸钠配合物只能以极慢的速度消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丙氨酸 钠离子 旋光异构 密度泛函理论 自洽反应场理论 过渡态 能垒
下载PDF
基于MCMC方法的WOFOST模型参数标定与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健熙 黄海 +4 位作者 马鸿元 李颖 侯英雨 何亮 朱德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13-119,共7页
为探究作物生长模型参数的自动标定技术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该研究以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为试验点,利用融入了snooker更新(snooker update)的DE-MC(differential evolution Markov chain,差分进化马尔科夫链)方法实现对WOFOST(world fo... 为探究作物生长模型参数的自动标定技术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该研究以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为试验点,利用融入了snooker更新(snooker update)的DE-MC(differential evolution Markov chain,差分进化马尔科夫链)方法实现对WOFOST(world food studies)作物生长模型的参数标定和不确定性定量评价。snooker更新增加了DE-MC算法中候选样本的多样性,从而实现利用更少的并行链对多维参数空间进行有效采样,较适合于WOFOST模型参数众多的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模型默认值,采用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标定后的参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模拟精度可提高51.40%~53.07%,产量模拟精度提高8.25%~8.88%。标定参数中,SPAN、SLATB070、SLATB040、AMAXTB130和SLATB00的后验分布可近似为高斯分布,其中SPAN的不确定性最低。带入后验参数集合进行模型,LAI在三叶期至返青期之间以及拔节期至抽穗期之间模拟的不确定性较大;产量模拟的不确定性随时间不断增大,至乳熟期前后达到稳定。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多参数复杂作物生长模型的参数标定和不确定性分析,对作物模型参数估计及提高模拟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模型 作物 MCMC方法 WOFOST模型 参数标定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水液相环境下苯丙氨酸分子的手性对映体转变机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宏源 张林佳 +3 位作者 姜春旭 马梓瑄 佟华 王佐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2-663,共12页
在MP2/6-311++g(3df,2pd)/WB97X-D/6-311++G(d,p)双水平,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水液相环境下苯丙氨酸(Phe)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在质子直接迁移时有2个通道,水分子(簇)作质子迁移... 在MP2/6-311++g(3df,2pd)/WB97X-D/6-311++G(d,p)双水平,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水液相环境下苯丙氨酸(Phe)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在质子直接迁移时有2个通道,水分子(簇)作质子迁移媒介时有3个通道.势能面计算表明:水液相环境与气相环境比较,质子从α-碳向羰基氧直接迁移的内禀能垒小幅升高,质子从α-碳向氨基氮直接迁移的内禀能垒小幅降低;2个水分子簇作媒介时,质子从α-碳向羰基氧迁移的内禀能垒小幅升高,质子从α-碳向氨基氮迁移的内禀能垒显著降低.水液相环境下Phe分子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的优势通道是α-氢以氨基氮为桥迁移,质子直接迁移时反应的活化能是260.36kJ·mol^-1,2个水分子簇作质子迁移媒介时反应的活化能是107.64kJ·mol^-1.结果表明,水液相环境下水分子(簇)的催化可以使Phe分子实现手性对映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手性对映体 密度泛函 从头算 自洽反应场 内禀能垒
下载PDF
坚硬顶板强冲击工作面多巷交叉区域防冲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宏源 潘俊锋 +3 位作者 席国军 焦彪 刘少虹 邬建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为保障坚硬顶板条件下强冲击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多巷交叉区域安全性,以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401111工作面回采末期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末采期间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进行等级划分,分析了导致冲击危险性升高的... 为保障坚硬顶板条件下强冲击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多巷交叉区域安全性,以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401111工作面回采末期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末采期间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进行等级划分,分析了导致冲击危险性升高的动静载荷影响因素,并对比了正常回采期间与末采期间动静载荷监测情况。结果表明:401111工作面开采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在坚硬顶板条件下,本工作面采空区、相邻采空区和多巷交叉区域提供了静载荷,采空区上覆坚硬顶板悬顶和垮断及多巷交叉区域弹性能瞬时释放提供了动载荷,动静载荷共同作用导致401111工作面回采末期冲击危险性升高,且回风巷侧多巷交叉区域冲击危险性高于运输巷侧。采用冲击地压分源防治思想:针对上覆坚硬顶板,利用顶板预裂爆破技术,缩短顶板垮落步距,降低顶板大面积悬顶和垮断产生的动载扰动影响;针对巷道帮部和底板,采用大孔径钻孔卸压,减少静载荷积聚,降低围岩受载程度。同时对巷道顶板实施锚杆+钢带网与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对巷道帮部采用锚索+钢筋梯网支护方式,提高围岩抗冲击能力。采用基于卸压和联合支护的防冲技术后,微震事件大幅降低,表明煤岩体破裂程度较低,完整性较好,保证了工作面回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坚硬顶板 多巷交叉 动静载荷 钻孔卸压 预裂爆破 联合支护
下载PDF
一次成孔300 mm煤层大直径钻孔防冲效能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俊锋 闫耀东 +2 位作者 马宏源 邬迪 刘少虹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了解决冲击地压煤层卸压钻孔一次成孔孔径小、卸压半径小、防冲效果差等问题,在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作用机制研究基础上,开发了针对冲击地压煤层的一次成孔300 mm大直径钻孔技术装备,开展了300 mm大直径钻孔技术防冲效能工程试验研究... 为了解决冲击地压煤层卸压钻孔一次成孔孔径小、卸压半径小、防冲效果差等问题,在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作用机制研究基础上,开发了针对冲击地压煤层的一次成孔300 mm大直径钻孔技术装备,开展了300 mm大直径钻孔技术防冲效能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ZDY20000LK钻机具有施工一次成孔300 mm大直径钻孔的能力,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可进行远程操作,大幅提高了钻机施工自动化水平和作业人员安全;从孔径角度来看,300 mm卸压钻孔弱化煤岩体的效果比150 mm卸压钻孔弱化煤岩体的效果提高18.5%;从孔间距角度来看,0.6 m的孔间距弱化煤岩体的效果比1.0 m的孔间距弱化煤岩体的效果提高7%,可见提高孔径可更大程度地提高钻孔卸压的能力;从时间角度来看,施工300 mm大直径钻孔卸压1周后,巷帮围岩支护区外的中等冲击危险性区域基本消失,弱冲击危险性区域所占面积下降89.7%;在支护区内2个弱冲击危险性区域面积分别下降85.8%,91.2%。实践表明一次成孔300 mm煤层大直径钻孔可显著提升防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一次成孔 大直径 遥控钻机 防冲效能
下载PDF
水环境下羟自由基致Asp分子损伤机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宏源 姜春旭 +4 位作者 庄严 李冰 孙永清 杨晓翠 王佐成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6-1254,共9页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的WB97X-D、从头算的MP2及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等方法,研究在水气相和水液相环境下羟自由基抽取α-氢致天冬氨酸(Asp)损伤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水分子辅助羟自由基抽取α-氢致Asp损伤反应有2个通道a和b,在通道...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的WB97X-D、从头算的MP2及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等方法,研究在水气相和水液相环境下羟自由基抽取α-氢致天冬氨酸(Asp)损伤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水分子辅助羟自由基抽取α-氢致Asp损伤反应有2个通道a和b,在通道a中羟自由基水分子簇与α-氢和氨基氮通过氢键作用形成配合物损伤,在通道b中羟自由基水分子簇与α-氢和羰基氧通过氢键作用形成配合物损伤,该通道为优势通道;水气相和水液相环境下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0.7,18.7kJ/mol;羟自由基抽取α-氢致Asp损伤的反应有1个通道,水气相和水液相环境下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8.1,29.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 损伤 羟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从头算 SMD模型 活化能
下载PDF
边缘计算商业模式及落地部署关键方案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远 辛冰 +1 位作者 马洪源 陈立锋 《电信科学》 2020年第9期160-171,共12页
边缘计算对于运营商而言是一种网络架构和业务模式的创新。5G边缘计算节点由5G UPF和边缘计算平台构成,基于业务对带宽、时延、本地分流的需求,可部署在网络的不同层级。在5G应用场景上,依托边缘计算,可满足差异化垂直行业的客户需求,... 边缘计算对于运营商而言是一种网络架构和业务模式的创新。5G边缘计算节点由5G UPF和边缘计算平台构成,基于业务对带宽、时延、本地分流的需求,可部署在网络的不同层级。在5G应用场景上,依托边缘计算,可满足差异化垂直行业的客户需求,抢占市场先机,是运营商切入垂直行业的利器。主要研究边缘计算部署的商业模式、计费方案,落地部署策略及方案,包含业务场景、基础设施、硬件体系、选址方法论、建设方案、周边组网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5G UPF 商业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