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IMA-LSTM深度学习混合模型的PEMFC老化预测方法
1
作者 张钰凡 李玉忍 +2 位作者 马睿 张宏宇 梁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470,共7页
燃料电池涉及电学、机械、电化学、热力学等诸多学科,其性能衰减过程复杂,涉及多物理、多尺度、多部件、多因素,单一模型在燃料电池老化预测中难以同时对其各类特征进行捕获。为在确保预测精度的同时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拟合,... 燃料电池涉及电学、机械、电化学、热力学等诸多学科,其性能衰减过程复杂,涉及多物理、多尺度、多部件、多因素,单一模型在燃料电池老化预测中难以同时对其各类特征进行捕获。为在确保预测精度的同时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拟合,提出一种差分移动平均自回归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通过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对电压衰退数据线性及非线性部分进行预测后,将预测结果与残差作为特征用于LSTM预测工作。将混合模型与单一ARIMA模型、NAR模型、支持向量回归学习对比发现,混合模型在预测精确度和预测性能方面均有较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老化预测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差分移动平均自回归
下载PDF
小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瑞 葛莹 +1 位作者 王坤正 杨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0-1884,共5页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因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5例高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小转子是否重建(复位并固定)分为2组,小转子重建组25例,小转子非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小转子重建组需要的手术时间(99.72±13.41)min较非重建组(88.90±16.53)min更长(t=2.369,P=0.023),二者在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69.06±5.64)分高于非重建组(63.35±5.93)分(t=2.982,P=0.005);术后6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86.67±4.49)分也高于非重建组(82.34±5.68)分(t=2.782,P=0.009);③此外重建组和非重建组在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χ2=0.008,P=0.927);④提示对于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小转子重建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早期的髋关节功能,初步说明小转子重建在高龄Evans-Ⅲ型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小转子重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重建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震后RC桥墩竖向承载力最优工程需求参数的选取方法
3
作者 董慧慧 马睿 +1 位作者 韩强 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0,共12页
桥墩结构的震后竖向承载力是评估梁式桥梁震后通行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其难以测量。为了快速定量地评估桥梁结构的震后通行能力,对评估梁式桥梁结构震后竖向承载力的最优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选取与墩柱残余侧移和损... 桥墩结构的震后竖向承载力是评估梁式桥梁震后通行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其难以测量。为了快速定量地评估桥梁结构的震后通行能力,对评估梁式桥梁结构震后竖向承载力的最优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选取与墩柱残余侧移和损伤相关的5个EDPs,通过对考虑了材料不确定性的RC桥墩进行Pushover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5个EDPs,进一步对震后的桥墩进行Pushdown分析获取震后竖向承载力。然后采用回归模型对所选EDPs与震后竖向承载力损失比的关系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选取竖向承载力损失比关系曲线的最优回归模型为在ln(x)-y坐标系中的正态累积函数模型,进一步通过最优EDP评价准则对评估竖向承载力损失比的5个EDPs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考虑震后可计算性时,峰值侧移率最优;当考虑震后可测性时,残余侧移率最优;当考虑余震时,改进的Park-Ang指标最优。通过选取的最优EDP可以建立桥梁结构功能指标与抗震性能指标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桥梁结构的抗震韧性评估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震后通行能力 竖向承载力损失 最优EDP 残余侧移率 损伤程度
原文传递
微服务架构在国家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4
作者 葛辉 金丽珠 +4 位作者 李少琼 杜雪杰 杨洋 马睿 苏雪梅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意义全民接种疫苗背景下,通过微服务架构技术路线,重构国家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方法/过程采用领域驱动方法设计业务模型,基于微服务重构信息系统,详细阐述系统构建过程,包括对象识别与定义、领域重组与聚合、服务拆分、系统部署... 目的/意义全民接种疫苗背景下,通过微服务架构技术路线,重构国家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方法/过程采用领域驱动方法设计业务模型,基于微服务重构信息系统,详细阐述系统构建过程,包括对象识别与定义、领域重组与聚合、服务拆分、系统部署应用及效果对比。结果/结论从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方面,对系统数据采集、数据解析处理、数据校验、数据消费与存储等多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微服务架构的改造,系统功能完善与性能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架构 免疫规划 信息系统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故障机理分析及诊断方法研究综述
5
作者 马睿 党翰斌 +3 位作者 张钰奇 霍喆 李玉忍 高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7-426,I0034,共21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以其高效无污染等特性在发电、交通运载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可靠性和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已成为技术瓶颈,亟需探究高效的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该文在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以其高效无污染等特性在发电、交通运载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可靠性和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已成为技术瓶颈,亟需探究高效的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该文在介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构成及典型故障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基于模型方法、数据驱动方法、实验测试方法、融合方法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对,并对在线诊断技术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提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发展趋势及展望,以期为其后续研究及快速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故障诊断 故障机理 模型
原文传递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物理场建模及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6
作者 马睿 杨富旺 +3 位作者 霍喆 谢任友 赵冬冬 高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99-2709,I0015,共12页
受限于外部运行工况及内部多物理场参数的耦合作用机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精确机理建模成为其研发和应用的瓶颈。该文通过探究燃料电池内部“电-热-流”多场耦合关系,构建准一维电堆动态模型,并基于单参数敏感性和多参数敏感性分析,... 受限于外部运行工况及内部多物理场参数的耦合作用机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精确机理建模成为其研发和应用的瓶颈。该文通过探究燃料电池内部“电-热-流”多场耦合关系,构建准一维电堆动态模型,并基于单参数敏感性和多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模型参数的敏感度指标,完成了建模中部分关键参数的权重分析。为验证模型精度及耦合参数变动对输出特性的影响,在搭建Ballard NEXA 1.2 kW燃料电池测试平台的基础上开展变载及参数变动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较为精确的模拟电堆特性,且对称因子、活化面积和压力系数的变动对电堆输出的影响较大。结果可为燃料电池电堆的测试及改型提供理论基础,并揭示电堆故障及老化过程中主要参数的衰退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机理模型 多物理场 参数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手术治疗跳跃性胸腰椎布病脊柱炎
7
作者 张耀 张强 +3 位作者 赵昌松 陈佳敏 马睿 袁征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手术治疗跳跃性胸腰椎布病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例病灶呈跳跃性分布的胸腰椎布病脊柱炎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手术治疗跳跃性胸腰椎布病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例病灶呈跳跃性分布的胸腰椎布病脊柱炎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1年,VAS、JOA、ODI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01);术后1年的VAS、JOA、ODI与术后2周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01)。术后2周,所有患者ESR、CRP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430,P=0.395)。但术后1年的ESR、CRP与术前及术后2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01)。9例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患者的ASIA分级由术前B级1例、C级2例、D级6例,恢复至术后1年时D级1例、E级8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跳跃性胸腰椎布病脊柱炎,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布病脊柱炎 跳跃性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及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分析
8
作者 马瑞 王彦辉 +3 位作者 杜敏 齐先龙 张琳 王唯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索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干预的7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其... 目的:探索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干预的7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其分为有效组(54例)和无效组(21例),比较化疗前和化疗后两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速率常数(K_(ep))及容积转换常数(K^(trans))指标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及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诊断方式预测效能。结果:化疗后,有效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Ve、K_(ep)及K^(trans)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7、51.695、16.879,P<0.05)。有效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及CA15-3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01、6.736、6.885,P<0.05)。V_(e)、K_(ep)、K^(trans)、CEA、CA125及CA15-3的6项指标联合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79,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3、2.679、2.510、2.731、3.215、3.071,P<0.05)。结论:肿瘤标记物联合DCE-MRI定量参数可更好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情况,间接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肿瘤标记物 化疗 乳腺癌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芳萍 曹世勤 +8 位作者 郭莹 杜久元 鲁清林 吕迎春 白斌 周刚 张文涛 马瑞 何瑞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条锈病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选育和种植持久抗性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为达到多基因聚合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目标,必须不断发掘抗病种质、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并开发分子标记。基于文献,对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涉... 条锈病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选育和种植持久抗性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为达到多基因聚合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目标,必须不断发掘抗病种质、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并开发分子标记。基于文献,对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涉及的抗病性、分子标记、基因定位方法和定位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基因定位涉及技术的现状、局限性及优势,从而为后续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多基因聚合和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布局提供技术指导,以降低西北麦区和小麦主产区条锈病流行的频率,进一步促进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基因 分子标记 连锁和关联分析 测序技术 育种应用
下载PDF
新疆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组会模式与常见故障分析
10
作者 崔勇 兰陵 +1 位作者 马睿 古力孜帕·木拉提 《内陆地震》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常用组会模式、各模式应用场景及其优缺点;分析了视频会议系统常见的硬件设备、软件、网络故障表现特征及日常实例。以宝利通MCU组会故障排除及原因分析为例,提出视频会议故障排查流程,本次故障表明不同... 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常用组会模式、各模式应用场景及其优缺点;分析了视频会议系统常见的硬件设备、软件、网络故障表现特征及日常实例。以宝利通MCU组会故障排除及原因分析为例,提出视频会议故障排查流程,本次故障表明不同硬件设备MTU设置值对网络传输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以期对今后网络故障排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视频会议 组会模式 故障排除 新疆
下载PDF
CeO_(2)掺杂对CMAS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徐文策 曹钊 +1 位作者 马瑞 欧阳顺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5-282,共8页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以铁尾矿与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常规与微波处理制备Ca O-MgO-Al_(2)O_(3)-SiO_(2)(CMAS)体系微晶玻璃,研究了不同CeO_(2)添加量对微晶玻璃的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晶行为和...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以铁尾矿与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常规与微波处理制备Ca O-MgO-Al_(2)O_(3)-SiO_(2)(CMAS)体系微晶玻璃,研究了不同CeO_(2)添加量对微晶玻璃的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晶行为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O_(2)含量的增加使玻璃的稳定性与聚合度增强,结晶温度逐渐提高,但CeO_(2)含量为4%时,常规处理样品出现了CeO_(2)析晶。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发现,微波处理使玻璃中[CeO_(4)]含量增加,促使[CeO_(4)]与金属阳离子耦合,抑制离子扩散。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CeO_(2)的掺杂量为2%时,微晶玻璃强度与韧性均提高。然而,随CeO_(2)含量的增加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拉曼光谱 微波效应 辉石 CEO2
下载PDF
《水土保持工程材料与施工》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12
作者 张正中 单立山 +2 位作者 赵锦梅 马瑞 吴江琪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我国的教育体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本文探索了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课程《水土保持工程材料与施工》,应该如何深入发掘思政元素以及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结合时代背景和课程内容,以全面育人为导向,对课程思政的教... 我国的教育体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本文探索了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课程《水土保持工程材料与施工》,应该如何深入发掘思政元素以及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结合时代背景和课程内容,以全面育人为导向,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其它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课程教学 专业课 大学生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探究——以跨学科项目课程“爱护水资源”为例
13
作者 马瑞 龙西仔 +1 位作者 姚佳静 江恩祈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双减”政策要求教学活动更精细、作业设计更精简、学生评价更精准,而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能支持师生开展精细化、个性化的学习实践,提升学习效果,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与区域精... “双减”政策要求教学活动更精细、作业设计更精简、学生评价更精准,而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能支持师生开展精细化、个性化的学习实践,提升学习效果,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与区域精准教学的适切性,并剖析了“双减”背景下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双减”背景下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模式,包含课前资源均衡化、课中管理科学化、课后评价精准化三个环节,提供基础服务、拓展服务和创新服务。随后,文章以跨学科项目课程“爱护水资源”为例,对该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本次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且态度积极。文章构建的“双减”背景下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模式为“双减”政策在教育实践层面的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有助于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数据驱动 区域精准教学
下载PDF
MACT联合IDS治疗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的预后获益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沈需 吕卫琴 +2 位作者 尚云 马睿 柴馨婷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3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灭减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IDS)对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获益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灭减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IDS)对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获益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 Debulking Surgery,PDS)和NACT联合IDS治疗的102例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随访。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PDS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5.2个月,NACT+IDS组患者的PFS为9.1个月,两组患者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开始化疗时间、术后残留灶大小和体质指数是NACT+IDS组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患者术后残留病灶大小、IDS前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和手术病理分期是NACT+IDS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ACT+IDS组患者的不同术后残留灶大小、IDS前血清CA125水平是否正常以及Ⅲc期和Ⅳ期的中位OS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IDS后开始化疗时间是NACT+IDS组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IDS前血清CA125水平正常与否是NACT+IDS组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NACT+IDS组患者术后残留病灶大小、IDS前血清CA125水平和手术病理分期是NACT+IDS组患者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IDS前血清CA125水平进行检测并使其降低至正常水平,且在术后患者加强IDS围手术期管理,能够改善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间歇性肿瘤细胞灭减术 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 血清CA125水平
下载PDF
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液铜腐蚀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杜洋 陈云龙 +3 位作者 马瑞 李维民 王静 王晓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纯电动汽车油冷电机主要采用传动液进行冷却,传动液与含铜线圈或铜合金的电气元件不可避免会产生接触,因此基础油与添加剂等组分铜腐蚀性是传动液的关键性能之一。考察长时(168 h)与高温(150℃)条件下不同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 纯电动汽车油冷电机主要采用传动液进行冷却,传动液与含铜线圈或铜合金的电气元件不可避免会产生接触,因此基础油与添加剂等组分铜腐蚀性是传动液的关键性能之一。考察长时(168 h)与高温(150℃)条件下不同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液铜片腐蚀性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试验后油溶性铜以及铜片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油对铜片产生的腐蚀性较小,添加剂对铜片的腐蚀性主要受添加剂类型与化学结构影响;含硼分散剂、含磷和硫抗磨添加剂中的活性化学元素如硼、磷和硫等在高温和长时条件下容易对铜片表面造成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传动液 基础油 添加剂 铜腐蚀
下载PDF
退耕对民勤绿洲土壤碳氮循环关键微生物及功能基因的影响
16
作者 宋达成 赵文智 +4 位作者 李广宇 王理德 马瑞 任珩 吴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5-818,共14页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民勤绿洲不同退耕年限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以KEGG数据库碳固定、氮代谢途径为工具,研究长期退耕对参与区域土壤碳固定和氮代谢途径的主要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民勤绿洲不同退耕年限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以KEGG数据库碳固定、氮代谢途径为工具,研究长期退耕对参与区域土壤碳固定和氮代谢途径的主要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化的影响。试验共设置9个退耕年限梯度样地:未退耕耕地、退耕1年样地、退耕2年样地、退耕4年样地、退耕8年样地、退耕13年样地、退耕20年样地、退耕30年样地和退耕40年样地。结果表明:退耕明显改变了碳固定、氮代谢土壤微生物和功能基因丰度,细菌在碳固定和氮代谢两个过程中均起到主导作用;还原三羧酸循环途径、还原乙酰辅酶A途径以及3-羟基丙酸/4-羟基丁酸循环途径等为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碳固定途径,厌氧氨氧化途径、硝酸盐异化还原途径、硝酸盐同化还原途径、反硝化途径以及硝化途径等为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氮代谢途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未分类绿弯菌属(unclassified_Chloroflexi)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是区域土壤微生物碳固定主要菌属,氮代谢则以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未分类绿弯菌属(unclassified_Chloroflexi)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为主;Gemmatirosa、未分类绿弯菌属(unclassified_Conexibacter)、未分类念珠菌门(unclassified_Candidatus Rokubacteria)、Gaiella和Geminicoccus等5个属分类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研究区退耕地碳固定途径标记性微生物种群,coxL.cutL和ACO.acnA等是研究区退耕地土壤微生物碳固定途径主要响应功能基因;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未分类念珠菌门(unclassified_Candidatus Rokubacteria)、Geminicoccus、未分类绿弯菌属(unclassified_Conexibacter)、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未分类酸杆菌门(unclassified_Acidobacteria)和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等7个属分类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研究区退耕地氮代谢途径标记性微生物种群,GDH2和E1.4.7.1是研究区退耕地土壤微生物氮代谢途径主要响应功能基因。该结果对于明确退耕影响下民勤绿洲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退耕地 土壤微生物 碳固定途径 氮代谢途径
下载PDF
基于卵巢细胞外基质探索黄连对PCOS小鼠的治疗作用
17
作者 夏晴 王大勇 +7 位作者 葛方亮 刘璐璐 郑菲菲 强若男 赵雪 叶可 马锐 刘雁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7-23,共7页
目的:基于卵巢细胞外基质研究黄连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选取24只C57BL/6小鼠皮下注射21 d脱氢表雄酮(DHEA)构建PCOS模型,其中6只作为模型组(PCOS组),其余18只分别使用... 目的:基于卵巢细胞外基质研究黄连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选取24只C57BL/6小鼠皮下注射21 d脱氢表雄酮(DHEA)构建PCOS模型,其中6只作为模型组(PCOS组),其余18只分别使用NaCl(PCOS+NaCl组)、200 g·kg^(-1)·d^(-1)黄连活性成分(PCOS+RC200组)以及400 g·kg^(-1)·d^(-1)黄连活性成分(PCOS+RC400组)进行灌胃处理28 d。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细胞外基质重塑相关蛋白MMP-2、COL-I及LOX-1表达水平。使用KGN细胞过表达和敲低YTHDF2,分为PC3.1组、PC3.1-YTHDF2组、NC组和SiYTHDF2组。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COS组卵巢中MMP-2、COL-I及LOX-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PCOS+NaCl组相比,PCOS+RC200组和PCOS+RC400组卵巢中MMP-2、COL-I及LOX-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PC3.1组相比,PC3.1-YTHDF2组MMP-2、COL-I及LOX-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NC组相比,siYTHDF2组MMP-2和COL-I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黄连可能通过调节MMP-2、COL-I及LOX-1改善PCOS卵巢细胞外基质重塑状态,从而影响排卵。YTHDF2可影响KGN细胞中MMP-2、COL-I及LOX-1的表达水平,可能为黄连治疗PCOS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多囊卵巢综合征 MMP-2 YTHDF2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缓释贴纸对模拟运输期间完熟期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熊思国 史君彦 +8 位作者 麻蕊 张颖 蒋旭 郭树欣 左进华 袁树枝 岳晓珍 姜爱丽 王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1,共11页
完熟期番茄果实的成熟度高,生理代谢旺盛,不耐贮运。为了减轻高成熟度番茄果实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将果实装入纸箱或泡沫箱,并添加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缓释贴纸作为处理,于(30±5)℃条件下进行3 d的模拟运... 完熟期番茄果实的成熟度高,生理代谢旺盛,不耐贮运。为了减轻高成熟度番茄果实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将果实装入纸箱或泡沫箱,并添加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缓释贴纸作为处理,于(30±5)℃条件下进行3 d的模拟运输试验(包含2 h的模拟振动)。以番茄果实的生理代谢、采后品质和相关酶活性为评价指标,分析1-MCP缓释贴纸和包装材料对番茄果实模拟运输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运输时间延长,果实品质劣变加剧,包括硬度下降,形成瘀伤、伤呼吸、伤乙烯以及色泽变化。1-MCP缓释贴纸能降低果实的损伤指数、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红色指数a^(*)、丙二醛含量和脂氧合酶活力,保持较高的硬度、亮度L^(*)、抗坏血酸含量,并诱导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纸箱包装更适合于贮藏环节,泡沫箱包装更适合于运输环节。综上,使用1-MCP缓释贴纸处理以及泡沫箱外包装可以更好地维持完熟期番茄果实运输期间的采后品质,为高成熟度番茄果实的物流配送及品质调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熟期番茄果实 模拟运输 1-甲基环丙烯 缓释贴纸 品质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轻量化VGG玉米籽粒图像识别模型
19
作者 孙孟研 王佳 +4 位作者 马睿 代东南 刘起 穆春华 马德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5,共7页
玉米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为实现对玉米种子的识别与保护,实验采集了5个玉米品种,经处理后共获得1778张玉米籽粒图像,建立胚面与胚乳面混合的数据集。按7∶2∶1的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首先基于迁移学习选取DenseNet121、Mobile... 玉米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为实现对玉米种子的识别与保护,实验采集了5个玉米品种,经处理后共获得1778张玉米籽粒图像,建立胚面与胚乳面混合的数据集。按7∶2∶1的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首先基于迁移学习选取DenseNet121、MobileNetV2、VGG16和GoogLeNet对玉米籽粒图像进行识别,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是94.32%、93.18%、95.45%和92.61%,由于在VGG16上的准确率最高,所以选择对VGG16进行改进,在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的同时引入通道注意力SE模块,构建一个新的网络模型L-SE-VGG,并与未预训练的VGG16、迁移学习的VGG16和不加SE模块的L-VGG进行对比,最终在L-SE-VGG上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86%。研究为深度学习技术在玉米籽粒品种识别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和实验方法,为玉米籽粒品种的识别和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GG16 SE模块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玉米籽粒
下载PDF
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瓦合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
20
作者 石定 刘宗义 +4 位作者 苟军全 宋永斌 马芮 魏向丽 荣向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对12例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对12例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创面面积2.0 cm×5.5 cm~3.5 cm×7.5 cm,门诊随访皮瓣外观与感觉、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2.0 cm~3.5 cm×4.0 cm,示指近节背侧邻指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2.0 cm~3.0 cm×3.5 cm。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4个月,11例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10例邻指皮瓣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远期随访,10例拇指指腹饱满,外观满意,2例拇指指尖皮瓣萎缩。12例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恢复良好。12例拇指恢复良好的对捏及对掌功能,拇指指腹两点感觉辨别试验为7~16 mm,指背两点感觉辨别试验为6~11 mm。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2例,中2例。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脱套伤 软组织缺损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