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铜官窑遗址剖面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与物源变化
1
作者 郭爱鹏 毛龙江 +4 位作者 莫多闻 张兴国 邹春辉 李烨 吴又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5-747,共13页
使用HR-ICPMS对长沙铜官窑遗址石渚坪(SZP)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了遗址剖面地球化学含量变化特征,揭示其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物源变化。结果表明,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显著,元素Ti、Cr、Co、V、Ni等在80~230 cm逐渐升高出现峰值,2... 使用HR-ICPMS对长沙铜官窑遗址石渚坪(SZP)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了遗址剖面地球化学含量变化特征,揭示其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物源变化。结果表明,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显著,元素Ti、Cr、Co、V、Ni等在80~230 cm逐渐升高出现峰值,230~310 cm逐渐降低至谷值。Pb、Zr、Mn等分布趋势与其相反。其中,Ti含量最高,平均值达5 405.8μg/g;最低的是Mo,平均值为0.9μg/g。含量均值由大到小为:Ti>Mn>Ba>Zr>Rb>Zn>Li>Cr>V>Pb>Sr>Cu>Y>Ni>Th>Cs>Co>Sc>Sn>Hf>U>Be>Mo。SZP剖面记录了一个近1 300年来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风尘堆积—石渚湖形成—河漫滩沉积—石渚湖再次形成—石渚坪。物质来源也发生相应变化:310 cm以下来源为末次冰期风尘堆积;310~230 cm(年代为1 288~1 094 a B.P.)地层中含大量瓷片,物源主要是铜官窑瓷器煅烧过程中金属矿物开采及冶炼产生的废料;230~80 cm(年代为1 094~380 a B.P.),下层物源是湘江输入的泥沙,主要是上游的石灰岩沉积,上层是中下游地区砂岩的风化侵蚀和水流搬运沉积;80 cm以上(年代为380 a B.P.以来)与人类活动有关,主要为人工垫土和坡地周边风化侵蚀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物源 铜官窑遗址
下载PDF
湖南七星墩遗址中红烧土建筑材料的科学分析
2
作者 王庆宇 吴又进 +3 位作者 毛龙江 王良智 单思伟 张云逸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先民将制陶技术运用于房屋建筑中,发展了一系列强度与耐水性能显著提升的烧土建筑材料,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屋建筑发展脉络清晰,广泛利用红烧土材料。采用XRD法、XRF法、磁化率法和色...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先民将制陶技术运用于房屋建筑中,发展了一系列强度与耐水性能显著提升的烧土建筑材料,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屋建筑发展脉络清晰,广泛利用红烧土材料。采用XRD法、XRF法、磁化率法和色度法从物相组成、元素成分、磁化率、色度等方面对湖南七星墩遗址出土的不同文化时期的烧土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件红烧土样品应均为就地取土,并在泥料中加入了稻壳和稻草等植物残骸作为羼和料,经人工烘烤而成的建筑材料,等效烧成温度区间为550~700℃。研究结果可丰富史前建筑史的研究,磁化率测温法为未烧制黏土考古材料的烧成温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可尝试应用于早期陶器(尤其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土材料 烧成温度 磁化率 七星墩遗址
下载PDF
Role of Resuspended Sediments as Sourc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Along Different Dimensions in the Subei Shoal, South Yellow Sea, China
3
作者 WANG Changyou ZHENG Ping +3 位作者 SU Rongguo LUO Zhuhua ZHANG Yuanzhi mao longj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Several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at during‘green tide’events,comprising green macroalgae blooms in aquatic ecosystems,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levels remain relatively steady despite the absorption of a l... Several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at during‘green tide’events,comprising green macroalgae blooms in aquatic ecosystems,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levels remain relatively steady despite the absorp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DIP.In this study,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and a sediment core were extracted using a modified sequential extraction scheme,and 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analyzed in April 2017 to better understand phosphorus(P)cycling and replenishment in Subei shoal.We used a simple model on equilibrium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to present the buffering capacity of phosphate.The total P(TP)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ranged from 12.2 to 28.4μmol g^(-1)(average 15.5μmol g^(-1))and was dominated by inorganic P.TP,exchangeable P,reactive and reductive Fe/Al bound P,and authigenic apatite 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northward and eastward from Subei shoal,contrary to the detrital P and organic P results.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inorganic P in the water samples ranged from 0.01 to 0.54μmol L^(-1)(average 0.19μmol L^(-1))and 0.9 to 19.6μmol g^(-1)(average 4.9μmol g^(-1)),respectively.The applied model showed that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 of DIP behavior.Thus,modification of SPM can alter the DIP buffering capacity.The calculated buffering capacity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sea water was>60 within Subei shoal and always>10 along the path of floating Ulva prolifera,providing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steady concentration of DIP and its replenishment during the blooming of this green macroalg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SPECIATION SEDIMENT buffering capacity South Yellow Sea
下载PDF
Predicting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oxic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minutum in China Sea Using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4
作者 WANG Changyou ZHENG Ping +4 位作者 GU Haifeng LUO Zhaohe LUO Zhuhua mao longjiang ZHANG Yuanzh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19-1128,共10页
Alexandrium minutum from the China Sea produces a range of toxins and causes damage to the local ecosystems and aquaculture.This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potential distribution.Potent... Alexandrium minutum from the China Sea produces a range of toxins and causes damage to the local ecosystems and aquaculture.This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potential distribution.Potential distributions of A.minutum in the China Sea were predicted based on maximum entropy modeling,and domin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studied through analyses of variable contributions and response curv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ly suitable area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Yellow Sea,the Laizhou Bay,and north of Haizhou Bay.The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predicted as a low-suitability area,and the coast of the East China Sea as an unsuitable area.Mean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month(T_min)had the largest drop in permutation importance but a low percent contribution.The probability of presence of A.minutum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NO3−)an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T_ann)over a wide range of them.The response curv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phosphate(PO43−)and ratio of NO_(3)^(−)to PO_(4)^(3−)(N_P_ratio)when PO_(4)^(3)−is above 0.049μmolL^(-1) and N_P_ratio above 4,indicating that low values of PO_(4)^(3−) concentration and N_P_ratio favour the occurrence of A.minutum.As a predictor,the variance of annual temperature(T_Var)had the highest percent contribution and gains.PO_(4)^(3−) was predicted to have much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other variables,and exhibited the second largest drop in permutation importance and percent contribution.The T_Var and PO_(4)^(3−)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ominant predictor vari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exandrium minutum MaxEnt habitat suitability environmental variable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下载PDF
盐城新洋港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源解析
5
作者 蔡於杞 毛龙江 +3 位作者 邹春辉 邓晓茜 王婷 周超凡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以盐城市新洋港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6种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洋港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r、Ni、Cu、Zn、As、Pb的... 以盐城市新洋港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6种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洋港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r、Ni、Cu、Zn、As、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0.63、27.73、21.60、21.60、9.01、20.38 mg/kg,其平均浓度顺序为Zn>Cr>Ni>Cu>Pb>As,多数表层沉积物样品中6种重金属数样点处于轻度−中度富集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处于轻度生态风险。重金属按照来源大致分为3类:①第1类为Cu、Zn和Pb,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城市交通(贡献率占44.60%);②第2类为Cr和Ni,主要来自城市制造业(贡献率占34.50%);③第3类为As,主要来源农业污染和养殖(贡献率占2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来源解析 沉积物 新洋港河
下载PDF
苏家村遗址烧土样品的过火温度研究
6
作者 李翔 吴又进 +2 位作者 毛龙江 吴晓桐 宋艳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0,共8页
烧土制品作为最早的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然而,学界关于烧土建筑的成因存在人为烘烤处理、缘自火焚、废弃习俗等多种观点。通过科技手段研究烧土制品的过火温度,有助于科学分析烧土建筑的成因,探讨与之相... 烧土制品作为最早的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然而,学界关于烧土建筑的成因存在人为烘烤处理、缘自火焚、废弃习俗等多种观点。通过科技手段研究烧土制品的过火温度,有助于科学分析烧土建筑的成因,探讨与之相关的建筑工艺,丰富史前建筑史研究。磁学研究表明,考古遗址中的土壤及其他沉积物在受热后新生成了磁铁矿、磁赤铁矿等强磁性矿物导致磁性显著增强,且矿物成分和磁性几乎不会再发生变化;但当重烧的温度接近或大于原始烧成温度时,样品中原始矿物的破坏或新矿物的生成,会引起矿物磁性的改变。基于这一原理,实验室内分析受热黏土的磁化率随再加热温度的变化特征,可反映烧土制品的过火温度。苏家村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早段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遗址中第5层为厚约20~40 cm的红烧土层且覆盖整个遗址,推测为房屋倒塌造成的建筑垃圾堆积层或人为堆积层,出土大量烧土块。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和磁化率法等对苏家村遗址出土的烧土样品开展了组成及构造特征和样品的过火温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苏家村遗址烧土样品中的白灰层中人为地添加了白色陶土原料,土层中有意地添加了植物残骸作为羼和料,推测是为加强坯体的强度和粘结度的草筋泥,与该样品可能为房屋倒塌造成的建筑垃圾堆积的推测一致;烧土样品属于人为烧制,其等效过火温度区间为600~700℃;烧土内部未出现玻璃化,结构疏松,抗压强度较低,在制定烧土遗迹保护方案时,应根据烧土的过火温度,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从而取得最佳保护效果。苏家村遗址烧土制品的出现,使人类建造房屋的能力和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对于了解山东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磁化率法适用于这一类低温烧制酥松黏土样品的过火温度研究,进一步可尝试应用于早期陶器(尤其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烧土 过火温度 磁化率 龙山文化
下载PDF
江苏海岸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性评价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沈芳 毛龙江 +3 位作者 邓晓茜 孙晨蕾 朱紫容 丁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2-71,共10页
本文集成近几年江苏海岸沉积物重金属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全面分析江苏海岸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Zn、Pb、Cu、Cd、Hg、As)进行了污染生态风险评估,运用多变量分... 本文集成近几年江苏海岸沉积物重金属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全面分析江苏海岸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Zn、Pb、Cu、Cd、Hg、As)进行了污染生态风险评估,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来源识别.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不均,重金属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区、盐城原生湿地、贝类养殖区和少数港口,如王港、启东港、新洋港和洋口港. Cr、Zn、Pb、Cu、Cd和As污染表现为轻度-中度污染,Hg污染表现为中度-高度污染.多变量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来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Cr、Zn、Pb、Hg和As,来源于化工、海港交通、农业和海水养殖;第二类包括Cu和Cd,来源于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工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污染性评价 空间分布 江苏海岸
下载PDF
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婉竹 毛龙江 +1 位作者 谭志海 李婷婷 《河南科学》 2018年第2期251-256,共6页
通过对澧水下游野外考察、河漫滩沉积物取样和沉积物粒度分析,以期探讨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澧水下游漫滩21个站点沉积物中黏土-粉砂-砂含量的百分比平均值分别是13.4%、58.15%、28.36%;平均粒径... 通过对澧水下游野外考察、河漫滩沉积物取样和沉积物粒度分析,以期探讨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澧水下游漫滩21个站点沉积物中黏土-粉砂-砂含量的百分比平均值分别是13.4%、58.15%、28.36%;平均粒径(M_Z)的范围在3.18~6.28Φ、标准偏差(σ_I)的范围在2.72~1.69、偏度(Sk_I)的范围在-0.21~0.57、峰态(K_G)的范围在0.80~1.27、中值粒径(D_(50))的范围在2.24~6.24Φ.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与河水动力条件呈正比关系,河水动能越强,沉积物粒度越大,反之沉积物粒度越小.这与河流系统的自身行为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河流拐弯和汇合等使河流流速变大,沉积物的颗粒也相对变大,砂组分比重增加;人类活动如农业灌溉使河流径流量显著减少,河流水动能减弱,沉积物颗粒随之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水下游 河漫滩 沉积物 粒度 人类活动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change since mid-Pleistocene recorded in Shangshan achaeological site of Zhejiang 被引量:6
9
作者 mao longjiang MO Duowen +5 位作者 JIANG Leping JIA Yaofeng LIU Xiaoyan LI Minglin ZHOU Kunshu SHI Chenx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在迟了的时期的大约 173 ka BP 中间 -- 更新世,河的第二个平台被形成了由于因为气候,海水平变化和构造行动,高举发生在 Shangshan 区域。在 173 75 ka BP 之间。
关键词 浙江 上山遗址 剖面记录 中更新世 环境演变
下载PDF
Paleosalinity in the Tianluoshan sit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mudu culture and its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被引量:4
10
作者 LI Minglin MO Duowen +2 位作者 mao longjiang SUN Guoping ZHOU Kunsh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441-454,共14页
Tianluoshan 地点的 Paleosalinity 记录从泥土矿物质的 measurations 数据被导出,硼,锶,钡,在在 Tianluoshan 地点的三侧面的领域采样以后。相对的海水平变化根据实验室结果被讨论。记录显示 Tianluoshan 地点定位了的区域见证以... Tianluoshan 地点的 Paleosalinity 记录从泥土矿物质的 measurations 数据被导出,硼,锶,钡,在在 Tianluoshan 地点的三侧面的领域采样以后。相对的海水平变化根据实验室结果被讨论。记录显示 Tianluoshan 地点定位了的区域见证以前高看台的水平至少三次相对的海,在期间并且在 Hemudu 时期以后。基于以前的研究,这篇论文也集中于包括地讨论 Hemudu 文化的几个环境元素,在环境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活动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背景 河姆渡 古盐度 文化 螺山 相对海平面变化 遗址 海平面高度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CZ01钻孔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及其气候—海平面变化响应
11
作者 王婷 邹春辉 +2 位作者 毛龙江 周玉龙 莫多闻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4-1237,共14页
沧州地区位于海陆交互的渤海湾西岸,易受到海平面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应用非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将沧州地区CZ01钻孔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物粒度划分出6个端元并分析其物源,结合已有地质记录,... 沧州地区位于海陆交互的渤海湾西岸,易受到海平面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应用非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将沧州地区CZ01钻孔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物粒度划分出6个端元并分析其物源,结合已有地质记录,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下各端元对气候—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EM1(5.01μm)主要为远源的风尘输入,EM2(13.18μm)和EM3(39.81μm)为古黄河所携带的沉积物,EM4(69.18μm)和EM5(138.04μm)为海相沉积物,EM6(275.42μm)可能指示古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2)深海氧同位素(MIS)Ⅰ阶段,气候温暖湿润,EM4+5含量指示渤海海平面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并逐渐接近现代海平面。该阶段内由于11.5 ka BP左右的新仙女木事件以及5.1 ka BP左右冷干事件的发生,渤海海平面在稳定上升状态后出现停滞或小幅下降的现象;而在9.5 ka BP、7.5 ka BP、5.8 ka BP和1.7 ka BP左右,东亚夏季风增强导致降水增加,渤海海平面升高。(3)MISⅥ阶段北半球气候冷干,150~132 ka BP左右因喜马拉雅运动减弱造成的区域沉降中心转移致使渤海海面升高。MISⅤ阶段气候波动剧烈:在间冰期暖期(5a、5c和5e)气候暖湿,渤海海平面上升;而MIS5b和5d时期渤海海面高度较低。MISⅣ阶段较MIS5a末期海平面突然下降后趋于稳定,期间出现若干次小规模海侵事件,可能与东亚夏季风频繁变化有关。MISⅢ阶段至末次冰盛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且存在周期性升降变化,并在46 ka BP左右出现大规模海侵事件。MISⅡ阶段较MISⅢ阶段海平面出现小幅度下降,为低海平面时期;伴随15 ka BP左右冰盛期的结束,东亚夏季风增强,海平面开始上升。渤海海平面180 ka BP以来的变化记录与北半球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质记录存在一致性,与太阳辐射波动引起的冰川消融及东亚夏季风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端元分析 物源 气候—海平面 渤海湾西岸
下载PDF
石家河史前聚落的多尺度地貌背景分析
12
作者 艾亮 毛龙江 +1 位作者 方勤 王辉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5-252,共8页
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聚落。本文以史前的石家河聚落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流域和遗址三个尺度,通过实地考察、遥感影像分析,并结合区域环境考古学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石家河聚落形... 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聚落。本文以史前的石家河聚落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流域和遗址三个尺度,通过实地考察、遥感影像分析,并结合区域环境考古学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石家河聚落形成的地貌背景。以此为基础,对相关人地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史前聚落 多尺度 地貌背景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唐朝长沙窑兴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爱鹏 毛龙江 +4 位作者 张兴国 莫多闻 邹春辉 李烨 吴又进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154,共9页
影响唐朝长沙窑兴衰的因素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是目前长沙窑兴衰的原因仍然不清楚。本文通过收集600~960年期间的长沙窑纪年瓷出土数量、气候、战争等相关资料,研究了长沙窑兴衰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战争是影响... 影响唐朝长沙窑兴衰的因素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是目前长沙窑兴衰的原因仍然不清楚。本文通过收集600~960年期间的长沙窑纪年瓷出土数量、气候、战争等相关资料,研究了长沙窑兴衰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战争是影响长沙窑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沙窑兴盛的原因是北方战争带来的移民及新技术,阿拔斯王朝的兴起以及适合小农经济发展的温润气候。水旱灾害造成的人口流失制约着长沙窑的发展。长沙窑衰败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直接破坏了当地的经济,间接原因是气候变冷、外销渠道的阻断以及国内市场规模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文化兴衰 纪年瓷 社会经济 长沙
原文传递
山东省旧石器-商周时期古遗址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文地貌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帅 邹春辉 +2 位作者 毛龙江 贾鑫 莫多闻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4-1407,共14页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全面收集区域旧石器-商周时期古遗址数据建立数据库,结合SRTM DEM、SLOPE和SPECT等数据,利用ArcGIS 10.3软件对旧石器至商周时期3338处古遗址与高程、坡度、坡向、濒河度及海岸线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古遗址时空分...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全面收集区域旧石器-商周时期古遗址数据建立数据库,结合SRTM DEM、SLOPE和SPECT等数据,利用ArcGIS 10.3软件对旧石器至商周时期3338处古遗址与高程、坡度、坡向、濒河度及海岸线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古遗址时空分布与水文地貌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文化发展,古遗址在数量上整体上表现为先减后增又减的趋势,空间分布由鲁中南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鲁中环西北丘陵区→鲁中山地丘陵区逐渐扩展。2)古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20~100 m的区域,达到2019个,占比约60.49%;较大面积的古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100~200 m的区域,达到0.87 km^(2)/个;较小面积的古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50~100 m区域,为0.47 km^(2)/个。3)古遗址主要分布在坡度0°~3°的区域,达到2824个,占比约84.6%,充分说明坡度较小的区域适宜古人居住;坡向分布在光照较好和光照较差区域的古遗址数量基本相当,但光照较好的古遗址总面积大于光照较差区域约30%,从侧面证明古人选址倾向于光照充足的区域。4)各时期古遗址的濒河性呈先增后减又增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距离水系水平距离3000 m范围内,达到836个,占比约25.04%;古遗址主要分布在5级水系附近,占比约18.0%,与水系级别呈负相关,这与古人取水便捷和水患频发有关。5)在莱州湾南岸和胶州湾环岸地区,古遗址的分布主要受控于黄河三角洲的频繁变动和海平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遗址 时空分布 水文地貌 山东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