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科普对医院品牌形象影响的实践
1
作者 袁莉 明芳 +1 位作者 罗瑶 刘望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做强健康科普有利于建立优质的医疗服务,树立和传播医院品牌形象。本文以武汉市第六医院为例,论述医院通过强化科普阵地、举办健康科普大赛、夯实科普宣传队伍等多项举措推进健康科普工作... 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做强健康科普有利于建立优质的医疗服务,树立和传播医院品牌形象。本文以武汉市第六医院为例,论述医院通过强化科普阵地、举办健康科普大赛、夯实科普宣传队伍等多项举措推进健康科普工作的实践经验,主张医务人员做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构建多维度、广覆盖、全方位传播的健康科普宣传格局,利用健康科普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科普 医院品牌形象
下载PDF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做新时代大先生
2
作者 明芳 郝青青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先生”的论述,是对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明确的要求。新时代大先生应是胸怀国之大者有大情怀,德行风雅高尚有大境界,明德亲民至善有大人格。教育工作者应当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明确自身践行师德师风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先生”的论述,是对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明确的要求。新时代大先生应是胸怀国之大者有大情怀,德行风雅高尚有大境界,明德亲民至善有大人格。教育工作者应当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明确自身践行师德师风的目标,明晰师德师风建设价值,形塑师品高、师爱深、师能强、师风淳的“大先生”。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做新时代“大先生”的实践路径是:应选树典型,模范引领加强师品建设;严管厚爱,以爱育爱加强师爱建设;德才兼备,提升本领加强师能建设;成风化人,严于律己加强师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先生” 师德师风建设 师爱
下载PDF
“绿色电力”理念的应用化学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孙振丽 曹丹丹 +2 位作者 金洁 方明 汪黎东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3期34-39,共6页
能源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支撑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电力行业的人才培养不可或缺。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华北电力大学作为电力行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摇篮,以电力产业需求为导向,率先提出并构建了基于“绿色电力”理念的... 能源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支撑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电力行业的人才培养不可或缺。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华北电力大学作为电力行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摇篮,以电力产业需求为导向,率先提出并构建了基于“绿色电力”理念的复合型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并成功应用于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既掌握电力环保技术的应用背景和工程实践技能,又具备协同分析及解决复杂多污染物控制的创新能力,以培养新时代应用化学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能源 产业需求 应用化学
下载PDF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U(VI)ions from solutions
4
作者 Ya‑Wen Cai ming fang +1 位作者 Bao‑Wei Hu Xiang‑Ke W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3-22,共10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selective and efficient U(Ⅵ) extrac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is essential for addressing U(Ⅵ)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issues. Here, we share recent prog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selective and efficient U(Ⅵ) extrac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is essential for addressing U(Ⅵ)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issues. Here, we share recent progress in U(Ⅵ) extrac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especially the most frequently applied techniques such as adsorption, catalysis(photocatalysis, piezocatalysis, and electrocatalysis), chemical deposition, and reduction by zero-valent metal particles. We attempt to elucidate the strategies and various mechanism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selective U(Ⅵ) extraction. At the end of our review, we highlight the outlook,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extraction ADSORPTION CATALYSIS Reduction Chemical deposition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章颖 明芳 +1 位作者 章幼奕 张晓芳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1例)和死亡组(76例)。血浆置换前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钠、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包括TSH、T4、T3、FT4、FT3],以及血脂[包括TG、高密度脂蛋白(HDL)、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评分。采用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估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预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预后的准确性。结果死亡组白蛋白、血钠、TSH、T4、T3,TG、HDL、TC、LDL、apoA、apoB均低于生存组,FT3、总胆红素(TBil)、INR、MELD评分、MELD-N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TSH、T4、T3、TG、HDL、apoA、TSH+T3、TG+apoA、MELD评分、TSH+T3+TG+apoA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54、0.706、0.772、0.755、0.769、0.745、0.798、0.824、0.860、0.88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MELD-Na、TSH+T3+MELD-Na、TG+apoA+MELD-Na、TSH+T3+TG+apoA+MELD-Na的AUC分别为0.904、0.923、0.932、0.955,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T3、TG、apoA、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对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甲状腺激素 血脂水平 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ALBI、NLR、FIB-4、MELD评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章颖 明芳 +1 位作者 徐立新 薛红 《胃肠病学》 2020年第8期462-466,共5页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准确预测患者预后能指导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有效地利用稀缺肝源。目的:探讨ALBI、NLR、FIB-4、MELD评分预测行血浆置换(PE)治疗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准确预测患者预后能指导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有效地利用稀缺肝源。目的:探讨ALBI、NLR、FIB-4、MELD评分预测行血浆置换(PE)治疗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2019年7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PE治疗的ACLF病例,根据入院后第3个月末的生存状态将入选病例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包括临床恶化、肝移植和死亡病例),采集治疗前实验室指标,计算ALBI、NLR、FIB-4、MELD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单项评分和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共147例ACLF患者纳入研究,好转组71例,恶化组76例。恶化组ALBI、NLR、FIB-4、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好转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四项评分均为PE治疗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0.884、0.750和0.860。由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三项联合(ALBI+NLR+FIB-4)和四项联合(ALBI+NLR+FIB-4+MELD)预测模型的AUC可提高至0.918和0.946。结论:ALBI、NLR、FIB-4、MELD评分对预测PE治疗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价值,四项联合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ALBI NLR FIB-4 MELD 预后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NLR、PTAR、MELD评分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娟 章颖 +1 位作者 明芳 张晓芳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950-95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53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建模组113例,验证组40例。根据治疗前首次实验室血液学指标分别计算NLR、PTAR、MELD评分。根据治疗开始后6个月末(观察终点)的生存状态,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NLR、PTAR、MELD之间的相关性。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分别绘制NLR、PTAR、MELD评分及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评估各单项指标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将验证组数据代入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进行效能验证。结果建模组中进展患者NLR、PTAR及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TAR均与MELD评分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4、0.438,P<0.001),NLR与PTAR正相关(r=0.435,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NLR、PTAR、MELD评分升高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PTAR、MELD评分截断值分别为5.045、49.405、15.295,预测乙肝肝硬化进展的AUC分别为0.738、0.796、0.749,三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最佳,AUC为0.832。联合预测模型在验证组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为0.803。结论NLR、PTAR、MELD评分可作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6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李均 徐俊贤 +6 位作者 李晗 薛红 王娟 张晓芳 陆雪峰 明芳 韩旭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肺炎患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房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2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肺炎患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房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2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1)共纳入新冠肺炎患者26例,其中有直接武汉接触史17例(65.38%),平均年龄(47.85±13.1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5.09±3.44)kg/m2,有基础疾病患者10例(38.46%)。(2)26例患者中,轻型4例(15.38%),普通型20例(76.92%),重型2例(7.69%),暂无危重型。发热25例(96.15%),以中低热为主;咳嗽20例(73.08%),乏力16例(61.54%),肌肉酸痛13例(50.00%),头痛9例(34.62%)。影像学表现以双肺受累为主(76.92%)。(3)所有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6例(23.08%),C-反应蛋白升高17例(65.38%),血沉增快22例(84.62%),降钙素原升高1例(3.85%),乳酸脱氢酶增高13例(50.00%)。(4)使用高流量吸氧2例(7.69%),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4例(15.38%),所有患者均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α-干扰素及阿比多尔联合抗病毒,目前已有5例(19.23%)好转出院。结论:本研究新冠肺炎患者以普通型为主,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与武汉地区类似,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目前二代病例呈增多趋势,需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止血方式对卵巢基质血流的影响
9
作者 明芳 李文怡 +2 位作者 覃莹莹 陈广莉 戴如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基质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电凝组、缝合组和电凝+缝合组,各60例。缝合组采用缝合止血法。电凝组电凝止血法。缝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基质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电凝组、缝合组和电凝+缝合组,各60例。缝合组采用缝合止血法。电凝组电凝止血法。缝合+电凝组用缝合止血联合电凝止血法。比较三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卵巢窦状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s,AFC)、基质血流收缩期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同时对患者术后月经情况进行电话随访。结果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时,缝合组、缝合+电凝组、电凝组AFC、PSV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时,缝合组、缝合+电凝组AFC较术后3个月时回升,与术前相近(P>0.05);PSV较术后3个月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电凝组AFC、PSV略回升,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时,缝合组、缝合+电凝组AFC、PSV均明显高于电凝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缝合组PSV明显高于缝合+电凝组(P<0.05)。缝合组、缝合+电凝组术后月经异常率均明显低于电凝组(P<0.05)。结论缝合联合电凝止血方式能较好的改善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术后卵巢基质血流,改善其远期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 卵巢基质血流 卵巢储备功能 电凝止血 缝合止血 止血方式
下载PDF
不同诊断方法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明芳 高彩云 +1 位作者 陈广莉 戴如星 《微创医学》 2018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129例行全面分期手术的早期(不考虑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病情分级将其分为低危组44例和高危组85例,分析两组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术前分段...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129例行全面分期手术的早期(不考虑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病情分级将其分为低危组44例和高危组85例,分析两组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术前分段诊刮、盆腔MRI、术中冰冻切片三种方式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 (1)129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因淋巴结转移而导致分期上升至ⅢC期者8例,其中低危组患者无盆腔淋巴结转移,但出现了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高危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8.2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35%。(2)在病理类型为Ⅱ型、病理分级为G3方面,分段诊刮术联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对病理类型为Ⅱ型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2 cm方面,MRI检查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89.15%、87.69%、90.63%、90.48%、87.88%);而在肿瘤浸润深度≥1/2方面,MRI联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符合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分段诊刮、盆腔MRI联合术中冰冻病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高危因素的诊断能力,而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极低,因此术前诊断为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术中行冰冻病理复评估再决定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诊刮术 MRI 术中冰冻 早期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外周血PLR与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11
作者 王娟 章颖 +1 位作者 明芳 张晓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86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86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4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PLR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确定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PLR截断值,并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与高PLR组,分析PLR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组PL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对照组(P<0.05);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组PLR的最佳截断值为141.99,低PLR组(PLR<141.99)与高PLR组(PLR≥141.99)在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性别、腹水、肿瘤直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PLR组患者的TNM分期更晚、分化程度更低、AFP更高,且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腹水、肿瘤直径、AFP、PLR均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AFP、PLR均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治疗前外周血PLR可作为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高水平PLR预示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肝癌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IL-34、IL-12P70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红 明芳 +3 位作者 章颖 居林玲 邵建国 卞兆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5例ACLF患者(肝衰竭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随访12周肝衰...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5例ACLF患者(肝衰竭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随访12周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为好转组(n=35)、死亡组(n=20),检测并比较两组IL-34、IL-12P70水平。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与PTA、MEID评分相关性。结果ACLF患者血清中IL-34水平(14.81±2.83)pg/ml、IL-12P70水平(19.57±3.53)pg/ml均高于对照组IL-34水平(9.77±1.49)pg/ml、IL-12P70水平(17.42±2.47)pg/ml(P<0.05);死亡组IL-34水平(17.60±2.28)pg/ml、IL-12P70水平(22.80±3.23)pg/ml均高于好转组IL-34水平(13.21±1.62)pg/ml、IL-12P70水平(17.73±2.08)pg/ml(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与PTA呈负相关(r^(2)=0.2420,P=0.0001;r^(2)=0.3077,P<0.0001),但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2)=0.1760,P=0.0014;r^(2)=0.3211,P<0.0001)。结论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异常升高,同时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CLF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IL-34 IL-12P70 病情进展
下载PDF
从“劳工神圣”到“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共产党劳模精神的百年建构与嬗变 被引量:16
13
作者 明芳 石路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劳模精神经历了从“劳工神圣”“劳动英雄模范精神”“工农兵劳动模范精神”“弄潮儿劳模精神”到“大国工匠精神”的演进历程。其具体内涵从对“知识与劳动”范畴的深刻反思、英雄劳模英勇抗敌、又红又专进行社...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劳模精神经历了从“劳工神圣”“劳动英雄模范精神”“工农兵劳动模范精神”“弄潮儿劳模精神”到“大国工匠精神”的演进历程。其具体内涵从对“知识与劳动”范畴的深刻反思、英雄劳模英勇抗敌、又红又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敢干实干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到“国之重器”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嬗变。在百年历程中考察中国共产党劳模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其建构逻辑,探究这一精神特质由“旧”到“新”映射时代烙印,由“点”到“面”反映社会文明风尚价值规约,由“单向”到“多维”建构历史使命与时代精神时空契合,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双循环”新发展背景下,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为迈入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注入鲜活持久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劳工神圣” “大国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
下载PDF
MAI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红 居林玲 +4 位作者 沈建东 田李均 明芳 邵建国 卞兆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85例HBV感染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MAIT细胞表达水平进行...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85例HBV感染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MAIT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85例HBV感染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25例(代偿期患者15例和失代偿期患者1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30例,比较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MAIT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比较LC患者中代偿期MAIT和失代偿期MAIT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MAIT细胞与HBV-ACLF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关系,同时比较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和死亡组MAI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CHB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3.68±0.91)%、LC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2.18±0.12)%、HBV-ACLF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1.42±0.80)%,均低于健康对照者(5.07±1.22)%(P均<0.05);在LC患者中,代偿期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2.68±0.29)%,高于失代偿期患者(1.55±0.15)%(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V-ACLF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 2=0.6671,P<0.0001);在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1.72±0.20)%,明显高于死亡组(0.89±0.08)%(P<0.05)。结论MAIT细胞水平的降低预示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进展,提示MAIT细胞可能在HBV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MAIT细胞 表达 进展
下载PDF
MicroRNA-486和TGF-β_1对人主动脉瓣膜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伟坚 方明 +3 位作者 苏锦文 王温慧 王雪君 李新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2期25-32,共8页
目的研究microRNA-486(miRNA-486)对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VICs)钙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VICs,经成骨诱导后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miRNA-486靶基因。转染miR-486mimic、miR-486 Inhibitors后,将细胞分为miR-486 mimic组、mi... 目的研究microRNA-486(miRNA-486)对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VICs)钙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VICs,经成骨诱导后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miRNA-486靶基因。转染miR-486mimic、miR-486 Inhibitors后,将细胞分为miR-486 mimic组、miR-486 mimic NC组、miR-486 Inhibitors组、miR-486 Inhibitors NC组。采用茜红素染色、ALP试验分析各组钙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荧光试验检测miR-486靶基因及成骨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录生长因子-β_1(TGF-β_1)为潜在靶基因。茜红素染色、ALP试验结果显示,miR-486 mimic组钙化程度高于miR-486 Inhibitors组。qRT-PCR、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miR-486 mimic组TGF-β_1、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miR-486 mimic组RUNX2、骨钙素mRNA表达水平较miR-486 Inhibitors组高(P<0.05)。结论 miR-486可通过下调TGF-β_1的表达,促进RUNX2、骨钙素的表达和活性,诱导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microRNA-486 转录生长因子-β1 茜红素染色 碱性磷酸酶活性 主动脉瓣膜
下载PDF
Anti-proteolytic capacity and bonding durability of proanthocyanidin-biomodified demineralized dentin matrix 被引量:8
16
作者 Rui-Rui Liu ming fang +3 位作者 Ling Zhang Cheng-fang Tang Qi Dou Ji-Hua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68-174,共7页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biomodification of demineralized dentin collagen with proanthocyanidin(PA) for a clinically practical duration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dentin matrix and the immediate...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biomodification of demineralized dentin collagen with proanthocyanidin(PA) for a clinically practical duration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dentin matrix and the immediate resin–dentin bond strength.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PA biomodification to reduce collagenase-induced biodegradation of demineralized dentin matrix and dentin/adhesive interfaces in a clinically relevant manner. The effects of collagenolytic and gelatinolytic activity on PA-biomodified demineralized dentin matrix were analysed by hydroxyproline assay and gelatin zymography. Then, resin-/dentin-bonded specimens were prepared and challenged with bacterial collagenases. Dentin treated with 2% chlorhexidine and untreated dentin were used as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 respectively. Collagen biodegradation, the microtensile bond strengths of bonded specimens and the micromorphologies of the fractured interfaces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oth collagenolytic and gelatinolytic activity on demineralized dentin were notably inhibited in the PA-biomodified groups, irrespective of PA concentration and biomodification duration. When challenged with exogenous collagenases, PA-biomodified bonded specimen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less biodegradation and maintained higher bond strengths than the untreated contro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A biomodification was effective at inhibiting proteolytic activity on demineralized dentin matrix and at stabilizing the adhesive/dentin interface against enzymatic degradation, is a new concept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bonding dur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强度 牙本质 原花青素 水解能力 基质 脱钙 耐久性 胶原蛋白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红 刘先进 +3 位作者 明芳 章颖 邵建国 卞兆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非肝移植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90 d的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PNI、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和PTA的临床效能;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HBeAg状态、并发症、人工肝治疗模式及HBV⁃DNA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NI、白蛋白、PTA、淋巴细胞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I为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NI与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TA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的曲线下面积优于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和PTA。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PNI组患者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高PNI组(P<0.05)。结论PNI有助于辅助评估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下载PDF
南通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薛红 明芳 +3 位作者 李民 张晓芳 王娟 邵建国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分析南通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2月17日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收治的15例聚集性COVID-19患者资料。按照病例暴露场所将患者分为5组,分析其流行病... 目的:分析南通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2月17日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收治的15例聚集性COVID-19患者资料。按照病例暴露场所将患者分为5组,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为27~67岁,5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7.33±14.38)岁、(51.50±5.50)岁、(65.00±1.00)岁、(52.00±1.79)岁、(57.33±12.28)岁。潜伏期平均为(3.00±1.41)d、(5.50±0.50)d、(5.00±0.00)d、(9.20±4.26)d、(8.67±4.11)d。轻型患者1例(6.7%),普通型13例(86.7%),重型1例(6.7%)。5组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的患者13例(86.7%),乏力14例(93.3%),咳嗽9例(58.7%),呼吸困难6例(40%)。基础疾病以高血压为主,并发症以肝损害为主,1例(6.7%)无任何临床表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B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其中3组平均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铁蛋白普遍升高,降钙素原(PCT)均表现为正常。肝功能除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外,余均正常。乳酸水平均升高。氧合指数有1组(20%)患者明显降低。影像学改变主要为双侧病变,无胸腔积液。结论:南通地区聚集性COVID-19病例以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中老年患者居多,慢性病高血压为常见基础疾病,肝损害为主要并发症,基本为普通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咳嗽。实验室检查血乳酸水平均升高,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余无特异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 临床特征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及其新时代启示--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暨《青年团的任务》发表100周年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路 明芳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0,共7页
列宁的青年劳动教育思想是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肩负着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防范与治理苏联青年劳动价值观异化的历史使命。科学认识与理解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可以从为何加强青年劳动教育、青年需要怎样的... 列宁的青年劳动教育思想是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肩负着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防范与治理苏联青年劳动价值观异化的历史使命。科学认识与理解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可以从为何加强青年劳动教育、青年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怎样加强青年劳动教育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刻理解把握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进而加强和改进我国新时代青年劳动教育工作,需要坚持劳动教育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劳动教育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青年劳动教育 新时代
下载PDF
A 14 nucleotide deletion mutation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PpBBX24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d skin of“Zaosu Red”pear(Pyrus pyrifolia White Pear Group):a deletion in the PpBBX24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d skin of pear 被引量:5
20
作者 Chunqing Ou Xiaoli Zhang +7 位作者 Fei Wang Liyi Zhang Yanjie Zhang ming fang Jiahong Wang Jixun Wang Shuling Jiang Zhihong Zhang 《Horticulture Research》 SCIE 2020年第1期2185-2198,共14页
Red skin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trait for pear fruits and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anthocyanins.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underlying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s a popular topic in fruit re... Red skin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trait for pear fruits and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anthocyanins.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underlying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s a popular topic in fruit research.Red mutants are ideal materials for study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olor diversity in pear.Although several red pear mutants have been cultivated and are in production,no exact locus containing the responsible genetic mutation has been identified.In this study,by combining the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with whole-genome sequencing,we identified a 14 nucleotide deletion mutation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PpBBX24 gene from the red pear mutant“Zaosu Red”.We further verified that the deletion was present only in the red mutant of“Zaosu”and in its red offspring,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which occurred in other red pear fruits.This deletion results in a coding frame shift such that there is an early termination of the PpBBX24 gene and loss of key NLS and VP domains from PpBBX24.The lost domains may reduce or alter the normal function of PpBBX24.In addition,we found that the transcript levels of the PpMYB10 and PpHY5 genes in red sampl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een samples,whereas the results for the normal-type PpBBX24 gene were the opposite.We ultimately revealed that the 14 nucleotide deletion mutation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PpBBX24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d skin of the“Zaosu Red”pear.This finding of somatic mutational events will be helpful for breeding new red pear cultivars and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ear skin pig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eding CULTIVAR CULTIVAT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