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引入后土壤大孔隙拓扑结构演变特征
1
作者 杨志强 孟晨 +3 位作者 王兴 朱志昊 宋乃平 杜灵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目的]认识人工柠条种植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从而为人工植被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区风沙土生境的草地(0 a)及9,14,24,35 a生人工柠条林为对象,分别进行原状土柱采集、CT扫描及图像处理分析,获取土壤大... [目的]认识人工柠条种植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从而为人工植被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区风沙土生境的草地(0 a)及9,14,24,35 a生人工柠条林为对象,分别进行原状土柱采集、CT扫描及图像处理分析,获取土壤大孔隙几何分布特征,量化大孔隙表面积、等效直径和连接度等拓扑结构参数,研究了柠条生长过程中土壤大孔隙演变特征。[结果]通过三维图像可以看出,和0 a样地相比,随着林龄增加,各样地在0—200 mm土层大孔隙数量明显增多且结构更加复杂。定量分析表明,和0 a样地相比,不同林龄柠条林地在同一土层,大孔隙数量密度、长度密度、等效直径、连接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在0—100 mm和100—200 mm土层大孔隙数量密度、长度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林龄增加,表层土壤(0—100 mm)增幅要大于深层土壤(100—200 mm);等效直径在0—100 mm土层显著减小,在100—200 mm土层显著增加(p<0.05),而连接度变化规律恰好相反。进一步分析发现,林龄与大孔隙数量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大孔隙等效直径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大孔隙体积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人工柠条林的引入会促进土壤大孔隙致密网络状结构形成,改善大孔隙表面积、连接度等拓扑结构,且随着林龄增加,对土壤改良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 土壤大孔隙 拓扑结构 CT扫描
下载PDF
生态系统休闲游憩价值评估--以北京密云区为例
2
作者 孟晨 肖燚 +1 位作者 饶恩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4-954,共11页
作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重要内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主要包括休闲游憩、旅游康养与景观增值三个核算内容,但受公共产品性质的影响,休闲游憩服务缺乏市场价值,因此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对生态系统休闲游憩价值的评估。而随着公园绿地等区域... 作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重要内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主要包括休闲游憩、旅游康养与景观增值三个核算内容,但受公共产品性质的影响,休闲游憩服务缺乏市场价值,因此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对生态系统休闲游憩价值的评估。而随着公园绿地等区域被广泛利用,其能为人们带来的休闲游憩服务也逐渐成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北京密云区的公园绿地、滨水带与山地健身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替代成本法与支付意愿法对生态系统的休闲游憩价值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表明,替代成本法评估的结果相对更合理;公园绿地、滨水带与山地健身区的休闲游憩价值分别为2.93亿元、4.54亿元、2.78亿元;密云区生态系统的休闲游憩价值为10.25亿元,其中费用成本6.69亿元,时间成本3.56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游憩服务 替代成本法 支付意愿法 生态价值 密云区
下载PDF
小黑麦种质萌发期苗期耐盐资源评价与筛选
3
作者 王萌 鲁雪莉 +5 位作者 王菊英 张梦超 宋奕汝 孟晨 张莉 徐宗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8,共11页
盐渍化土壤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筛选耐盐作物品种资源是盐渍化土地农业应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来自美国和国内6个省份的14份小黑麦种质资源进行萌发期0.9%和苗期1.2%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苗期... 盐渍化土壤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筛选耐盐作物品种资源是盐渍化土地农业应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来自美国和国内6个省份的14份小黑麦种质资源进行萌发期0.9%和苗期1.2%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苗期株高、根长、地上干/鲜重、根干/鲜重、脯氨酸、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农艺和生理生化指标,对小黑麦种质资源进行萌发期和苗期耐盐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黑麦萌发期和苗期指标多态性丰富,变异系数为6.53%~99.65%,其中生理指标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农艺指标大。采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参试小黑麦种质资源萌发期和苗期耐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萌发期隶属函数值排名和苗期D值排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萌发期与苗期耐盐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鉴定出萌发期耐盐材料8份,苗期高耐盐材料1份,耐盐材料8份;萌发期和苗期较耐盐的前两个材料均为甘农4号和冀饲2号,可作为盐碱地后续利用和耐盐育种的优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盐胁迫 萌发期 苗期 耐盐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11份益母草种质材料苗期耐盐性评价与鉴定
4
作者 孟晨 鲁雪莉 +4 位作者 宋亦汝 张成省 李义强 项海芹 徐宗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3,共8页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药用植物对盐碱地进行生物改良,是盐碱地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用2%浓度的NaCl对11份益母草苗期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株高、根长、叶面积、地上鲜重、根鲜重等12个指标,采...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药用植物对盐碱地进行生物改良,是盐碱地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用2%浓度的NaCl对11份益母草苗期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株高、根长、叶面积、地上鲜重、根鲜重等12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及耐盐性综合评价分析对各样本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益母草各指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3.58%~59.89%,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鲜重及叶面积4个指标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大,且12个性状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主根直径、地上部分及根的干鲜重可以作为益母草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综合耐盐等级划分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到苗期较为耐盐的益母草材料HY199和HY203。以上结果将会为益母草的盐碱地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耐盐性 隶属函数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白熟期枣粉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刘可昕 王勤 +4 位作者 聂馨玙 刘可心 孟辰 赵智慧 敖常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151-157,共7页
该研究以白熟期婆枣为原材料,研究日光干燥(sunlight drying,S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二流体喷雾干燥(two-fluid spray drying,TS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对枣粉物理性质、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该研究以白熟期婆枣为原材料,研究日光干燥(sunlight drying,S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二流体喷雾干燥(two-fluid spray drying,TS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对枣粉物理性质、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将不同干燥方式枣粉的理化指标分为3个主成分,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结果为VFD>HAD>SD>TSD。根据不同干燥方式枣粉的理化指标,将4种干燥方式聚为2类,HAD、SD、TSD聚为第一类,VFD聚为第二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熟期鲜枣 干燥方式 枣粉 理化性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航天诱变野大豆SP1群体苗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6
作者 徐宗昌 鲁雪莉 +7 位作者 魏云冲 孟晨 张梦超 张缘杨 王萌 王菊英 张成省 李义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178,共11页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航天诱变的野大豆材料进行耐盐性评价,筛选高耐盐的野大豆材料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129份野大豆航天诱变SP1苗期材料用150 mmol·L^(-1)浓度的NaCl进行盐胁迫...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航天诱变的野大豆材料进行耐盐性评价,筛选高耐盐的野大豆材料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129份野大豆航天诱变SP1苗期材料用150 mmol·L^(-1)浓度的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苗期株高、下胚轴长、下胚轴粗(茎粗)、叶绿素含量、单叶干鲜重以及叶面积等11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耐盐性综合评价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野大豆突变材料进行苗期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野大豆突变材料农艺性状多态性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6.45%~51.78%,21 d株高、7d株高和叶面积3个指标受盐胁迫影响较大,并且11个性状指标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以5个主成分综合指标为基础获得综合评价指标D值,根据D值筛选到高耐盐野大豆突变材料10份,耐盐材料53份,中间型材料63份以及3份不耐盐材料。生理指标检测发现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野大豆诱变材料耐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定出的耐盐材料为野大豆耐盐育种特别是栽培大豆的耐盐育种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豆 航天诱变 苗期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示范课程建设探讨
7
作者 宋乃平 陈林 +3 位作者 孟晨 杨新国 王磊 王兴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4期133-136,共4页
本文从“恢复生态学”的应用性、课程定位和示范课建设要求出发,探讨了模块化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知识片段化与课程体系整合性之间的矛盾。建设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团队,加强了教学与科研的协同,进一步贯通课程教学。通过梳理课程内容... 本文从“恢复生态学”的应用性、课程定位和示范课建设要求出发,探讨了模块化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知识片段化与课程体系整合性之间的矛盾。建设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团队,加强了教学与科研的协同,进一步贯通课程教学。通过梳理课程内容的逻辑递进关系与理论-技术-方法培养的课程目标结合,探索出一条将课堂讲授、专题讲座、阅读研习、案例分析、师生讨论、实验实习等教学形式与恢复生态学课程内容恰当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示范课建设,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示范课程 建设探讨
下载PDF
基于理论-技术-案例的恢复生态学模块化教学模式构建
8
作者 宋乃平 陈林 +4 位作者 杨新国 李新荣 王磊 孟晨 王兴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5期27-31,共5页
新兴的、应用性强的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面临课程体系不成熟、课程内容跨度大、课时少等问题,需要一套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构建了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体系,确立了以生态系统恢复为主的理论-技术... 新兴的、应用性强的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面临课程体系不成熟、课程内容跨度大、课时少等问题,需要一套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构建了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体系,确立了以生态系统恢复为主的理论-技术-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特征采取有效的授课方法,辅之以影像信息和实地实习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从而缓解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课程教学 模块化教学模式 构建
下载PDF
不同类型盐胁迫对小黑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晨 鲁雪莉 +4 位作者 王菊英 魏云冲 张成省 李义强 徐宗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180,共10页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小黑麦具有高产抗逆等特性,具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以小黑麦为材料,以5种盐(NaCl,KCl,Na_(2)SO_(4),MgSO_(4),NaHCO_(3)),并设置10、25、50、100以及200 mmol·L^(-1)盐浓度梯度以及混合盐(NaHC...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小黑麦具有高产抗逆等特性,具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以小黑麦为材料,以5种盐(NaCl,KCl,Na_(2)SO_(4),MgSO_(4),NaHCO_(3)),并设置10、25、50、100以及200 mmol·L^(-1)盐浓度梯度以及混合盐(NaHCO_(3)∶NaCl∶Na_(2)SO_(4)=1∶15∶84),设置0.05%,0.15%,0.30%,0.60%和1.20%盐浓度梯度对小黑麦进行盐胁迫处理,分析盐胁迫下小黑麦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阶段的株高和根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对不同盐胁迫下小黑麦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黑麦种子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高浓度盐处理显著影响小黑麦种子的萌发。小黑麦幼苗株高及根长也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NaHCO_(3)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评价小黑麦耐盐性的主要指标为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根长。此外,隶属函数值排序表明,小黑麦对混合盐处理的耐受度相对较高,对NaHCO_(3)的耐受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盐胁迫 耐盐性分析
下载PDF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引入后土壤团聚体几何分布及拓扑结构演变特征
10
作者 朱志昊 孟晨 +4 位作者 王兴 宋乃平 王丽 徐苗苗 杜灵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3-64,共12页
为深入理解人工柠条林建植后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拓扑结构演变过程,认识柠条引入及生长中的土壤生态过程与功能,指导柠条林及土壤资源管理策略制定,本研究选取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的5种林龄(0、9、14、24、35年生)的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 为深入理解人工柠条林建植后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拓扑结构演变过程,认识柠条引入及生长中的土壤生态过程与功能,指导柠条林及土壤资源管理策略制定,本研究选取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的5种林龄(0、9、14、24、35年生)的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CT扫描、图像处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林龄柠条林地土壤团聚体几何分布及拓扑结果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柠条引入及林龄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长度、体积、表面积和平均等效直径整体上呈增多的趋势,而团聚体平均球度随之减少;土壤团聚体数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团聚体平均等效直径、平均球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可见人工柠条林地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更强。柠条引入及持续恢复有利于表层土壤团聚体(尤其是大团聚体)的形成,但团聚体平均球度呈下降趋势,可见柠条林引入后土壤中形成的团聚体形态及稳定性不同于草地土壤团聚体,今后研究需要关注表征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形态特征,这对于充分认识土壤团聚体演变过程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几何分布 拓扑结构 柠条 CT扫描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荒漠草原灌丛草地土壤优先流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徐苗苗 孟晨 +4 位作者 王兴 朱志昊 王丽 宋乃平 杜灵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探究围封对灌丛草地土壤优先流的影响,以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入渗染色试验、图像处理分析等方法,对围封荒漠草原灌丛草地土壤优先流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围栏封育与放牧管理样地土壤水分入渗特... 为探究围封对灌丛草地土壤优先流的影响,以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入渗染色试验、图像处理分析等方法,对围封荒漠草原灌丛草地土壤优先流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围栏封育与放牧管理样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存在差异,在围栏封育样地,草地、天然柠条林地、人工柠条林地的入渗染色图像分别在0—125,0—115,0—105 cm呈现均匀分布,而在125—240,115—150,105—140 cm呈现染色分支,在放牧管理样地,草地、天然柠条林地、人工柠条林地入渗染色图像分别在0—80,0—70,0—80 cm呈现均匀分布,围栏封育导致土壤优先流发生深度更大;(2)土壤剖面染色面积比表现为围栏封育草地>围栏封育天然柠条林地>围栏封育人工柠条林地>放牧管理人工柠条林地>放牧管理天然柠条林地>放牧管理草地,土壤染色深度表现为围栏封育草地>围栏封育天然柠条林地>放牧管理草地>放牧管理天然柠条林地>围栏封育人工柠条林地>放牧管理人工柠条林地,围栏封育管理会导致土壤剖面染色面积比及染色深度增大;(3)土壤优先流变异系数表现为放牧管理天然柠条林地>放牧管理人工柠条林地>围栏封育天然柠条林地>放牧管理草地>围栏封育人工柠条林地>围栏封育草地,放牧管理导致土壤优先流程度增加,而围栏封育降低灌木林地及草地的优先流程度。因此,在荒漠草原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围栏封育可作为提升土壤水分均匀入渗深度、降低优先流发生程度、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荒漠草原 灌丛草地 围栏封育 放牧干扰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集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潜在诊断基因
12
作者 黄雨晴 孟琛 +3 位作者 廖健宏 闫冰 张罗 王成硕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2期781-78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利用GEO数据库中的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数据,筛选出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基因。方法 共获得3个数据集数据,... 目的 本研究利用GEO数据库中的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数据,筛选出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基因。方法 共获得3个数据集数据,分别根据CST1和CLC基因的表达水平将样本分为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两组。使用R软件及算法建立ECRSwNP的诊断模型并检测其性能。结果 将每个数据集均分为两组GSE136825(ECRSwNP 7、nonECRSwNP 19),GSE72713(ECRSwNP 3、nonECRSwN 3),GSE179265(ECRSwNP 11、nonECRSwNP 2)。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的上调基因模型(ADH1C、CCL26、HRH1、NOS2)和下调基因模型(LCN2、MUC5B、PLAT、TMEM45A、XDH)的ECRSwNP诊断性能表现出色。结论 基于SVM模型鉴定出的基因可能成为无创诊断ECRSwNP的生物学标志物,也可能在ECRSwNP发病机制中扮演关键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 鼻窦炎 基因组学 数据库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转录组学 GEO数据库 诊断模型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影响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转录组分析
13
作者 孟琛 闫冰 +2 位作者 王阳 王成硕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8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气道上皮-成纤维细胞互作的转录水平影响。方法BMT组(肺上皮细胞Beas-2b与肺成纤维细胞MRC5共培养并添加TGF-β)与BMP组(Beas-2b与MRC5共培养并添加磷酸盐缓冲液)细胞共培养后,DNB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气道上皮-成纤维细胞互作的转录水平影响。方法BMT组(肺上皮细胞Beas-2b与肺成纤维细胞MRC5共培养并添加TGF-β)与BMP组(Beas-2b与MRC5共培养并添加磷酸盐缓冲液)细胞共培养后,DNB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16470个基因,1215个基因在BMT组中显著上调,1419个基因显著下调。与组织重塑、趋化、花生四烯酸代谢、炎症等相关基因在BMT组中的水平显著高于BMP组。差异基因富集分析显示,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迁移、胶原纤维组织、层粘连蛋白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功能、组分显著富集。结论TGF-β影响上皮与成纤维细胞的互作,促进上皮-成纤维细胞互作模式转向细胞外基质积累、组织重塑和炎症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转录组序列
下载PDF
野生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群落与杀虫剂抗性关系
14
作者 仇鑫 孟晨 +2 位作者 王明斌 陈斌 张玉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3-1191,共9页
【目的】探讨野生环境下不同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共生微生物群落与杀虫剂抗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分别来自中国重庆、云南和安徽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采用WHO标准体外生物测定法和0.05%拟除虫菊酯类试验纸,对中华按蚊雌成虫... 【目的】探讨野生环境下不同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共生微生物群落与杀虫剂抗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分别来自中国重庆、云南和安徽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采用WHO标准体外生物测定法和0.05%拟除虫菊酯类试验纸,对中华按蚊雌成虫进行拟除虫菊酯类药敏试验,获得杀虫剂敏感(FS)和杀虫剂抗性(FR)的中华按蚊雌成虫并通过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进行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比对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杀虫剂敏感和杀虫剂抗性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并进行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共生微生物群落差异分析。【结果】从来自重庆、云南和安徽FS和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中鉴定到共生微生物3284种,分属14门52属。安徽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及群落丰富度最高,重庆FS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的最低。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群落首先按地区聚类,其中重庆和云南野生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相似。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中10株细菌丰富度更高,包括2株蓝细菌属Cyanobacteria细菌、3株盐杆菌目(Halobacteria)细菌、1株赭黄嗜盐囊菌属Haliangium细菌、3株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细菌和1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结论】野生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群落具有地区差异性和抗性差异性,鉴定到的共生微生物对于中华按蚊杀虫剂抗性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揭示中华按蚊杀虫剂抗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抗性 共生微生物 多样性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盾构施工风险评价研究
15
作者 郭宏斌 宋战平 +3 位作者 孟晨 王军保 刘乃飞 郭德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62-1871,共10页
为解决突出影响因素对盾构施工风险评价结果造成影响的问题,构建基于组合赋权-非线性FAHP的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基于工作分解结构法和风险分解结构法依次对盾构施工过程和风险来源分解,进而将二者结合构建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为解决突出影响因素对盾构施工风险评价结果造成影响的问题,构建基于组合赋权-非线性FAHP的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基于工作分解结构法和风险分解结构法依次对盾构施工过程和风险来源分解,进而将二者结合构建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乘法集成法将主、客观权重结合计算得到组合权重;结合专家打分法得到隶属度向量构造模糊关系矩阵;引入非线性算子综合计算分析组合权重和模糊关系矩阵;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盾构施工的最终风险等级。将构建的新模型应用到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1期工程桐木岭站—桃花寨站盾构施工进行风险实例分析,得出风险评价等级为“中度风险”,与现场实际得出的风险等级相符合,讨论了新模型与传统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区别,进一步验证了新模型的科学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施工 风险评价 非线性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北京市密云区乡村生态旅游价值评估
16
作者 孟晨 肖燚 +1 位作者 沈钰仟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219-8228,共10页
乡村生态旅游价值作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评估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同时能为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将北京市密云区... 乡村生态旅游价值作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评估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同时能为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将北京市密云区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分为民宿酒店、观光园与农家饭店三类,应用旅行费用法(TCM)进行区域旅游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密云区游客客源以北京市为主,导致TCM的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中各分区样本量差异过大,而费用分区法(TCIA)克服了此问题,同时与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相比受个体偏差的影响较小,所以评估结果更合理;TCIA法评估的密云区乡村生态旅游的总价值为42.45亿元,其中费用成本为11.24亿元,时间成本为15.17亿元,剩余价值为16.0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 旅行费用法(TCM) 生态产品价值 密云区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单木识别技术研究
17
作者 孟陈 李琦 +1 位作者 杨铭 唐玉娟 《现代测绘》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城市森林监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利用上海市2020年航空影像和植被冠层高度模型,采用U-net卷积神经网络对上海市金山区乔木林进行单木自动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自动识别金山区乔木林单株约454... 城市森林监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利用上海市2020年航空影像和植被冠层高度模型,采用U-net卷积神经网络对上海市金山区乔木林进行单木自动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自动识别金山区乔木林单株约454万棵;不同林地类型单木自动提取的精度不同,常绿林地的单木提取精度最高为90.77%;不同郁闭度表现出不同的识别精度,不同郁闭度林地的计算机单木自动识别精度均高于80%。本研究将为上海市森林资源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卷积神经网络 航空摄影 单木识别
下载PDF
Pore throat structure heterogeneity and its effect on gas-phase seepage capacity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A case study from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
18
作者 Yu-Bin Yang Wen-Lian Xiao +8 位作者 Ling-Li Zheng Qi-Hong Lei Chao-Zhong Qin You-An He Shuai-Shuai Liu Min Li Yong-Ming Li Jin-Zhou Zhao meng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2892-2907,共16页
The microscopic heterogeneity of pore-throat structures in tight sandstone is a crucial parameter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fluid flow.In this work,we firstly developed the new procedure to characte... The microscopic heterogeneity of pore-throat structures in tight sandstone is a crucial parameter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fluid flow.In this work,we firstly developed the new procedure to characterize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and throat size distribution(TSD)by combining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cast thin section(CTS),and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CRMI)tests,and used the permeability estimated model to verify the full-scale PSD and TSD.Then,w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fractal feature of the pore and throat,and characterized the heterogeneity of pores and throats.Finally,we elaborated the effect of the pore and throat heterogeneity on the gas-phase seepage capacity bas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mple capillary tube model and gas-flooding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PSD and TSD of the tight sandstone sample ranged from 0.01 to 10 mm and from 0.1 to 57 mm,respectively,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Meanwhile,the permeability estimated by the PSD and TS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permeability,and relative error was lower than 8%.(2)The PSD and TSD exhibited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and singularity strength range,Δα,could be used as the indicator for characteriz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pore and throat.Furthermore,the throat of the sample showed stronger heterogeneity than that the pore.(3)The throa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fluid transport in the tight sandstone,and the effect of the throat heterogeneity on the gas-phase seepage capacity was different under the lower and higher injection pressure.The macropores and micropores maybe respectively become the preferential migration pathways at the lower and higher injection pressure.In the end,the identification plate was established in our paper,and could be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oat heterogeneity,injection pressure,permeability and flow path of the gas phase in the tight sandst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ston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 Throat size distribution(TSD) Pore and throat heterogeneity Gas-phase flow capacit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CRMI)
下载PDF
Response of plant,litter,and soil C:N:P stoichiometry to growth stages in Quercus secondary forests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19
作者 Juanjuan Zhang Xinyang Li +4 位作者 meng chen Linjia Huang Ming Li Xu Zhang Yang C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95-607,共13页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nutrient limitation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sponse of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to plant growth.In ...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nutrient limitation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sponse of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to plant growth.In this study,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concentrations were evaluated in plant tissues(trees,shrubs,and herbs),litter,and soil of young(≤40-year-old),middle-aged(41–60-year-old),near-mature(61–80-year-old),and mature(81–120-year-old)Quercus secondary forests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Vegetation composition,plant biomass,and C stock were determined to illustrate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toichiometry.Only tree biomass C signifi cantly increased with stand development.Leaf N and trunk P concentrationsgenerally increased,but branch P decreased with growth stage.Fine roots had the highest C and P concentrations at the middle-aged stage.In contrast,shrubs,herbs,litter,and soil C:N:P stoichiometry did not change signifi cantly during stand development.Leaf N and 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C,N,P,and their ratios.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 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itter and leaves in terms of C:N:P stoichiometry.A redunda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N best explained leaf N and P variance,and tree biomass and C stock were related to biotic factors such as tree age and shrub biomass.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compared with soil or litter variables,stand age only accounted for a relatively small proportion of leaf C,N,and P variation.Thus,secondary Quercus ecosystems might have inherent ability to maintain sensitive responses of metabolically active organ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during stand aging.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help to elucidate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secondary forest ecosystems in tree development,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plants in diff erent organs and growth stages,and could be used to guide fertilization programs and optimize forest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Tree biomass C stock Understory plant Age Stand development
下载PDF
装备质量数据离散化方法
20
作者 李馥林 孟晨 +1 位作者 王成 范书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148,共6页
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利用装备数据资源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数据预处理是装备质量信息分析的重要环节。为解决数据类型不适应数据挖掘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装备质量数据离散化方法。对经典类别属性最大相互依赖算法的原理和流程进... 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利用装备数据资源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数据预处理是装备质量信息分析的重要环节。为解决数据类型不适应数据挖掘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装备质量数据离散化方法。对经典类别属性最大相互依赖算法的原理和流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引入了粗糙集理论和属性分辨率,限制了过度离散化;提出了属性重要性评价方法,减少了信息损失。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优越性,能提高数据离散化效果。以某型装备为例,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关联规则挖掘之前的数据预处理,获得了与装备寿命周期内质量变化规律相关的知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质量 数据离散化 数据挖掘 数据预处理 关联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