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片厚度和烘干温度对唐古特大黄蒽醌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何春 姚小波 +3 位作者 雷雪萍 周国英 聂秀青 熊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98-2104,共7页
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不同切片厚度在不同烘干温度下唐古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含量,探究切片厚度和烘干温度对唐古特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色谱柱采用的是Agilent Eclipse plus C 18(4.6×250 m... 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不同切片厚度在不同烘干温度下唐古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含量,探究切片厚度和烘干温度对唐古特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色谱柱采用的是Agilent Eclipse plus C 18(4.6×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色谱级别甲醇,B相为0.1%冰乙酸溶液;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75℃烘干,切片厚度以0.4~2 cm或6~7 cm;25、50℃时烘干,切片0.4~3 cm或6~8 cm,药材总蒽醌含量较高,其他厚度含量较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含量也符合上述规律。结论唐古特大黄产地初加工时,75℃烘干,切片厚度以0.4~2 cm或6~7 cm为宜;25和50℃时烘干,切片0.4~3 cm或6~8 cm为宜,从而保证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HPLC-DAD法 切片厚度 烘干温度 总蒽醌
下载PDF
马尾松和红锥叶片解剖和光合对穿透雨减少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郭鑫炜 刘世荣 +5 位作者 王晖 陈志成 聂秀青 张京磊 明安刚 陈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的]探究8 a干旱胁迫条件下树木叶片光合生理特征与叶片解剖结构的响应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南亚热带选取2种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红锥)设置林内穿透雨减少的模拟干旱实验,在穿透雨减少8 a后测定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 [目的]探究8 a干旱胁迫条件下树木叶片光合生理特征与叶片解剖结构的响应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南亚热带选取2种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红锥)设置林内穿透雨减少的模拟干旱实验,在穿透雨减少8 a后测定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解剖特征以及叶片养分(N、P)含量。[结果](1)穿透雨减少后,马尾松针叶上、下表皮、叶片厚度以及气孔密度显著增加,而红锥仅叶片上表皮厚度显著增加,海绵组织厚度显著降低。(2)马尾松和红锥的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叶氮、磷含量在穿透雨减少8 a后均未发生显著变化。(3)与马尾松相比,红锥受到的气孔限制(L_(s))更大,水分利用效率(WUE)更高,尤其在干季更明显。[结论]马尾松和红锥应对干旱胁迫的策略存在差异,马尾松通过调节叶片解剖结构产生更具耐旱的针叶来应对干旱,红锥则更倾向通过调节气孔(L_(s))、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来适应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亚热带地区 叶解剖 光合生理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聂秀清 杨培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2期240-242,247,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试验组则在优质护理理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试验组则在优质护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干预前后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改善情况,并采用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抑郁自量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AL应用优质护理理念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优质护理理念 应用效果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he alpine shrub ecosystems i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
4
作者 nie xiu-qing YANG Lu-cun +3 位作者 XIONG Feng LI Chang-bin LI FAN ZHOU Guo-y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357-363,共7页
Though aboveground biomass(AGB) h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carbon cycle,the information about storage and climatic effects of AGB is scare i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RSR)shrub ecosystems. This stud... Though aboveground biomass(AGB) h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carbon cycle,the information about storage and climatic effects of AGB is scare i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RSR)shrub ecosystem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GB storage and its climatic controls in the TRSR alpine shrub ecosystems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23 sit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2011 to 2013. We estimated the AGB storage(both shrub layer biomass and grass layer biomass) in the alpine shrubs as 37.49 Tg, with an average density of 1447.31 g m^(-2). Biomass was primarily accumulated in the shrub layer, which accounted for 92% of AGB, while the grass layer accounted for only 8%. AGB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P < 0.05). The effects of 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on AGB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emperature,rather than precipitation, has significantly effects on of aboveground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TRSR alpine shrub ecosystems. The actual and potential increase in AGB density was different due to global warming vari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TRSR. We conclude that long-term monitoring of dynamic changes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estimations of potential AGB carbon sequestration across the TRSR alpine shrub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资源 生态系统 灌木层 高山 源区 高原 西藏 AGB
原文传递
Phylogenetic patterns of shrub communitie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itudinal gradients o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5
作者 XIAO Yuan-ming YANG Lu-cun +3 位作者 nie xiu-qing LI Chang-bin XIONG Feng ZHOU Guo-y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Bio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a basic and long-standing but crucial aspect of ecology research.These patterns form the primary source of data used to develop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practices,especially in mo... Bio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a basic and long-standing but crucial aspect of ecology research.These patterns form the primary source of data used to develop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practices,especially in mountain ecosystems.Shrubs comprise one of the main types of veget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where they serve vital ecological functions.In this study,we used a community phylogenetic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hrub communitie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itudinal gradients o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We observed significant latitudinal trends in both the phylogenetic diversity(PD)and net relatedness index(NRI)values of shrub communities,such that the former decreased and the lat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However,no significant PD,NRI and nearest taxon index(NTI)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observed along a longitudinal gradient.A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emperature-related and precipitation-related climate variables most strongly affected the PD,NRI and NTI values of shrub communities,indicating that the latitudinal patterns in the PD,NRI and NTI of a shrub community may be determined mainly by interactions with these climate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ogenetic diversity Phylogenetic community structure Shrub communities Qinghai–Tibetan Plateau Net Relatedness Index Nearest Taxon Index
原文传递
三江源地区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6
作者 聂秀青 王冬 +4 位作者 周国英 任立宁 陈永哲 杜岩功 平才吉 《土壤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1-1408,共8页
【目的】明确三江源高寒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植被和土壤理化特性对三江源高寒湿地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三江源地区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法,探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目的】明确三江源高寒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植被和土壤理化特性对三江源高寒湿地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三江源地区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法,探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调控因子。【结果】三江源地区高寒湿地的总PLFA为84.76±38.03 nmol g^(-1),其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其他PLFA分别为14.98±6.21、17.77±8.17、2.60±1.60、4.22±2.38、1.84±1.22和43.41±21.06 nmol g^(-1)。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共同影响,而气候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弱。放线菌与土壤全氮、土壤湿度、硝态氮和地下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总PLFA、细菌还与总氮和铵态氮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革兰氏阳性菌与总氮、土壤湿度、铵态氮、硝态氮、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革兰氏阴性菌与土壤湿度、铵态氮、硝态氮和地下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丛枝菌根真菌和真菌受到生物量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植物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共同作用是调控三江源高寒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这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生物量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原文传递
栽培唐古特大黄中多糖和蒽醌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何春 周国英 +1 位作者 聂秀青 熊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2-789,共8页
目的:以青海省3个不同地区栽培的唐古特大黄药材为实验材料,测定根中大黄多糖和蒽醌含量,比较多糖和蒽醌含量年际和月际的变化特征。方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硫酸比色法,对照品为0.102 0 mg·mL^(-1) D-无水葡萄糖标准溶液,5%苯酚溶... 目的:以青海省3个不同地区栽培的唐古特大黄药材为实验材料,测定根中大黄多糖和蒽醌含量,比较多糖和蒽醌含量年际和月际的变化特征。方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硫酸比色法,对照品为0.102 0 mg·mL^(-1) D-无水葡萄糖标准溶液,5%苯酚溶液显色,490 nm波长处紫外分光光度仪下测定吸收度。测定蒽醌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结果:(1)湟中县群加乡、湟源县东峡乡2~9年生的大黄多糖含量呈现出"M"型的变化趋势,西宁市廿里铺镇3~7年生的大黄多糖含量呈现出"V"型的变化趋势;(2)5年生的湟中县群加乡、西宁市廿里铺镇、湟源县东峡乡栽培唐古特大黄5~11月的大黄多糖含量呈现出"W"型的变化趋势;(3)湟中县群加乡、湟源县东峡乡2~9年生的大黄蒽醌含量呈现出"N"型的变化趋势,西宁市廿里铺镇3~7年生的大黄多糖含量呈现出倒"V"型的变化趋势;(4)5年生的湟中县群加乡、西宁市廿里铺镇、湟源县东峡乡栽培唐古特大黄5~11月的大黄蒽醌含量呈现出三峰变化趋势。结论:地理位置及生境条件(土壤有机质、海拔、经纬度)不同的种植地,唐古特大黄药材多糖和蒽醌含量随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节律波动(包含生长期和繁殖期的年际变化和5~11月的月际变化),且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药材 唐古特大黄 多糖 蒽醌 含量变化 动态特征 硫酸比色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坡位对高寒灌丛群落谱系多样性和谱系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肖元明 杨路存 +4 位作者 聂秀青 李长斌 熊丰 王玲玲 周国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11-1619,共9页
群落谱系信息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坡位是影响群落物种组成的重要地形因素,因此,研究坡位与群落谱系多样性和谱系结构的关系对于提高我们对群落谱系多样性分布规律及群落构建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部... 群落谱系信息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坡位是影响群落物种组成的重要地形因素,因此,研究坡位与群落谱系多样性和谱系结构的关系对于提高我们对群落谱系多样性分布规律及群落构建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高寒灌丛为对象,分析了高寒灌丛群落中草本植物群落、木本植物群落以及灌丛群落整体的谱系多样性及群落谱系结构随坡位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群落和灌丛群落整体谱系多样性随坡位的下降均表现出单峰变化规律,在中部坡位谱系多样性最高,而灌丛木本植物群落的谱系多样性、灌丛群落(草本群落、木本群落及灌丛群落整体)的谱系结构无显著变化规律。将土壤理化因子(土壤全氮、全磷、pH和土壤含水量)与群落谱系多样性和谱系结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理化因子对群落谱系多样性的解释能力显著高于群落谱系结构,土壤含水量对草本植物群落和灌丛群落整体的谱系多样性影响极为显著。综上所述,坡位主要通过改变草本植物群落而不是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来影响灌丛群落谱系多样性,而群落谱系结构受坡位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群落谱系 群落构建
原文传递
三江源地区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聂秀青 王冬 +2 位作者 周国英 熊丰 杜岩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6-1005,共10页
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参数,对预测气候变化和提高模型准确性及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都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明晰高寒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浓度及... 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参数,对预测气候变化和提高模型准确性及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都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明晰高寒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该研究通过在三江源区高寒湿地连续两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培养,分析了50个样点的数据,探究三江源高寒湿地MBC、MBN、MB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明确了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三江源高寒湿地MBC、MBN和MBP浓度分别为105.11、3.79和0.78mmol·kg^(-1),MBC:MBN、MBC:MBP、MBN:MBP和MBC:MBN:MBP分别为50.56、184.89、5.42和275:5:1。高寒湿地土壤的MBC浓度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土壤,而MBN和MBP浓度在高寒湿地和高寒草甸土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高寒湿地土壤的MBC:MBN和MBC:MBP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土壤,而MBN:MBP在高寒湿地和高寒草甸土壤之间差异不显著。(2)土壤理化特性与MBC、MBN和MBP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土壤含水率与MBC:MBN和MBC:MBP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土壤密度与MBC:MBN和MBC:MB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含量和MBC:MBP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MBC:MBN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理化特性对MBN:MBP的影响不显著。(3)整体而言,微生物群落结构与MBC、MBN和MBP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MBC:MBN、MBC:MBP的关系是相似的,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浓度和其他PLFA含量与MBC:MBN和MBC:MBP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真菌:细菌与MBC:MBN和MBC:MB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真菌浓度与MBC:MBN和MBC:MBP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除丛枝菌根真菌外,MBN:MBP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特征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