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叶陈化过程细菌群落演替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家喜 喻理飞 +4 位作者 张健 张晓敏 胡大鸣 欧明毅 邹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739-7748,共10页
仓储生态因子和烟叶化学成分的改变直接影响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储存在贵阳库(GY)、坛厂库(TC)及紫云库(ZY)的云南保山C3F烟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陈化时间(0、6、12、18、24个月)的烟叶样品提取微生物总DNA,利用Illumina Hi Se... 仓储生态因子和烟叶化学成分的改变直接影响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储存在贵阳库(GY)、坛厂库(TC)及紫云库(ZY)的云南保山C3F烟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陈化时间(0、6、12、18、24个月)的烟叶样品提取微生物总DNA,利用Illumina Hi Seq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 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以期揭示烟叶陈化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烟叶化学成分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烟叶细菌群落以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寡养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随陈化时间的增加,细菌优势群落呈现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间消长变化的趋势,陈化后期芽孢杆菌(厚壁菌门)优势度明显增强;烟叶陈化过程中,细菌优势功能群变化与化学成分逐级降解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由降解糖类菌群向降解淀粉类菌群,再向降解纤维素类菌群变化的趋势;其中,影响菌群演替的关键因素是水溶性总糖和纤维素。研究结果揭示了在烟叶陈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细菌群落演替特征,加深了对烟叶陈化机制的理解,为微生物调控烟叶陈化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分析 群落结构 演替规律 化学组分
下载PDF
分切加工方式对打叶复烤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洋 杨雨波 +5 位作者 欧明毅 王建民 许洪庆 吴有祥 潘俊闽 李瑞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47-150,共4页
为提高生产上打叶复烤的烟叶质量提供依据,以2017年福建三明翠碧一号X2F、C3F和B2F烟叶为材料,设"两段式"去叶基加工(T_1)、"两段式"全叶加工(T_2)和"三段式"全叶加工(T_3)3种分切加工方式,研究烤后片烟... 为提高生产上打叶复烤的烟叶质量提供依据,以2017年福建三明翠碧一号X2F、C3F和B2F烟叶为材料,设"两段式"去叶基加工(T_1)、"两段式"全叶加工(T_2)和"三段式"全叶加工(T_3)3种分切加工方式,研究烤后片烟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感官评吸质量和片烟结构变化。结果表明:T_1烤后片烟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较T_2和T_3小幅提高,T_2与T_3间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X2F和B2F等级烤后片烟感官评吸质量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C3F等级烤后片烟的感官评吸质量T_1与T_2、T_3间差异显著,T_2与T_3间差异不显著;各等级烟叶打叶复烤烤后片烟的得率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T_2的X2F等级烤后片烟的叶片结构较优,T_1的C3F等级烤后片烟的叶片结构较优,T_3的B2F等级烤后片烟的叶片结构较优。下部叶采用"两段式"全叶加工、中部叶采用"两段式"去叶基加工、上部叶采用"三段式"全叶加工可明显提高打叶复烤烟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切加工 加工方式 打叶复烤 复烤烟叶质量
下载PDF
不同地区主栽烤烟品种的力学与打叶特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娄元菲 杨雨波 +4 位作者 欧明毅 张亚恒 张力元 潘俊闽 张玉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为工业企业合理利用烟叶原料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河南许昌、贵州毕节、福建三明三个烟叶主产地主栽烤烟品种的粘附力、剪切力、拉力、穿透力等力学特性指标及其打叶后烟片大片率、中片率、小片率、碎片率、碎末率、叶中含梗率等打叶质... 为工业企业合理利用烟叶原料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河南许昌、贵州毕节、福建三明三个烟叶主产地主栽烤烟品种的粘附力、剪切力、拉力、穿透力等力学特性指标及其打叶后烟片大片率、中片率、小片率、碎片率、碎末率、叶中含梗率等打叶质量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南许昌中烟100烟叶粘附力、拉力、穿透力略小,剪切力较大,烟叶韧性较差,身份较厚,打叶耐打性较差,烟叶造碎较为明显,打叶后烟片叶中含梗率略高;贵州毕节韭菜坪2号烟叶拉力、穿透力、剪切力略小,粘附力略大,烟叶韧性较差,油分略多,打叶耐打性较差,烟叶造碎略为明显,打叶后烟片叶中含梗率较高;福建三明翠碧1号烟叶粘附力、拉力、穿透力略大,烟叶韧性较好,打叶耐打性较好,烟叶造碎较小,打叶后烟片叶中含梗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烤烟品种 力学特性 打叶特性 产地
下载PDF
Preliminary Results of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fter the Wenchuan M_s 8.0 Earthquake 被引量:31
4
作者 WU Manlu ZHANG Yueqiao +5 位作者 LIAO Chunting CHEN Qunce MA Yinsheng WU Jinsheng YAN Junfeng ou mingy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46-753,共8页
Four months after the Wenchuan M_s 8 earthquake in western Sichuan,China,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ith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stress parameters for earthquake haz... Four months after the Wenchuan M_s 8 earthquake in western Sichuan,China,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ith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stress parameters for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In-situ stresses were measured in three new boreholes by using overcoring with the piezomagnetic stress gauges for shallow depths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for lower depths.The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in shallow depths(~20 m) is about 4.3 MPa,oriented N19°E,in the epicenter area at Yingxiu Town,about 9.7 MPa,oriented N51°W,at Baoxing County in the southwestern Longmenshan range,and about 2.6 MPa,oriented N39°E,near Kangding in the southernmost zone of the Longmenshan range.Hydraulic fracturing at borehole depths from 100 to 400 m shows a tendency towards increasing stress with depth.A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measured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long the Longmenshan zone an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emonstrates that the stress level remain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range,and is still moderate in the epicenter zone.These results provide a key appraisal for future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hazard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the aftershock occurrence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地应力测量 8级地震 汶川 地震危险性评估 原位 最大水平应力 水力压裂
下载PDF
茅台酒致香微生物对烟叶致香成分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芳 欧明毅 +4 位作者 杨超 姬厚伟 张丽 刘义萍 张庆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89-93,97,共6页
为探明茅台酒致香微生物在烟叶醇化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法,进行烟叶不同部位(上部烟叶,中部烟叶,下部烟叶)、不同温度(30℃,40℃,50℃)和不同发酵时间(10d,15d,20d,25d)的单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 为探明茅台酒致香微生物在烟叶醇化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法,进行烟叶不同部位(上部烟叶,中部烟叶,下部烟叶)、不同温度(30℃,40℃,50℃)和不同发酵时间(10d,15d,20d,25d)的单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酶芽孢杆菌)发酵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的致香成分含量上部烟叶以复合菌处理的较高,中部和下部烟叶以单菌处理的较高;发酵温度控制在30~40℃较为适宜,30℃时复合菌处理烟叶的致香成分含量最高,40℃时单菌处理的最高;发酵时间控制在20~25d较为适宜,20d时以单菌处理的致香成分含量最高,25d时复合菌处理的最高。以茅台酒致香微生物对烟叶进行发酵处理,上部烟叶选择复合菌处理,30℃发酵25d致香成分含量较高;中部和下部烟叶选择单菌,40℃发酵20d致香成分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香微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 烟叶 致香成分
下载PDF
烤烟醇化过程中的代谢物和脂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桂红 谢华利 +7 位作者 彭黔荣 彭兴 杨洋 惠建权 石志发 吴有祥 欧明毅 李琰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86,共9页
为探明烟叶醇化过程中代谢物和脂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烟叶醇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醇化后的烟叶中糖类、氨基... 为探明烟叶醇化过程中代谢物和脂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烟叶醇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醇化后的烟叶中糖类、氨基酸、脂质和核苷酸等初级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减少,黄酮类、苯衍生物、酚类和萜类化合物等次级代谢产物则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初级代谢产物的变化随醇化时间(1~7年)的增加而递减,而次级代谢产物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同一品种云烟87(YY87)在不同产地(广东和湖南)之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主要为氨基酸和膜脂,而醇化后差异减小。综上所述,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方法能有效区分醇化和非醇化烟叶,并且能揭示不同醇化程度烟叶的特征及不同产地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脂质组学 烟叶 醇化 产地
下载PDF
烟草加工中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洋 杨雨波 +6 位作者 吴昊 杨松 欧明毅 吴有祥 许洪庆 吕大树 刘素参 《农业工程》 2018年第8期83-85,共3页
为了满足中式细支卷烟需要和提高遵义复烤厂新线打叶复烤加工质量,对遵义复烤厂打叶复烤工艺参数和片烟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选定了3个关键参数,采用了多指标权重分析和正交试验对遵义复烤新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润... 为了满足中式细支卷烟需要和提高遵义复烤厂新线打叶复烤加工质量,对遵义复烤厂打叶复烤工艺参数和片烟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选定了3个关键参数,采用了多指标权重分析和正交试验对遵义复烤新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润后端加水开启80°、二打电机34 Hz和回潮区混合水30%的工艺参数能明显提高打叶复烤片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标权重分析 正交设计 打叶复烤 工艺参数优化
下载PDF
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满意度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基于学生视域 被引量:3
8
作者 欧明夷 王军利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7-82,共6页
新世纪以来,与学前教育迅猛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滞后,这已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年级差异和理想培养情况与满意度呈现方式,剖析了当今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课... 新世纪以来,与学前教育迅猛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滞后,这已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年级差异和理想培养情况与满意度呈现方式,剖析了当今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在内容深度、考核形式、实践与理论结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高校、幼儿园及政府主体提出相应改进对策,以期从多维视角完善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卓越幼儿园教师 学生视域 专业培养 满意度
下载PDF
叶尖与叶基段打叶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天诚 王建民 +5 位作者 欧明毅 杨洋 吴有祥 李瑞丽 张望兴 许洪庆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25-29,共5页
为研究烟叶适宜分切点及分切后分组打叶的必要性,以叶片厚度、抗张力、延伸率、抗张强度为指标,对‘云烟87’不同等级、不同分切点分切后各段烟叶的打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产地、等级烟叶的叶尖、叶基段打叶特性存在... 为研究烟叶适宜分切点及分切后分组打叶的必要性,以叶片厚度、抗张力、延伸率、抗张强度为指标,对‘云烟87’不同等级、不同分切点分切后各段烟叶的打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产地、等级烟叶的叶尖、叶基段打叶特性存在差异性,且差异程度与烟叶等级和分切点有关。(2)烟叶等级越低差异越明显,其中C3F、C4F叶尖和叶基段打叶特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分切点越接近叶尖或叶基处差异越明显。C3F、C4F等级烟叶应适宜分切分组打叶,分切点以接近叶尖或叶基1/3处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切打叶 打叶特性 柔性化加工
下载PDF
烟叶干燥拐点时间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程传玲 柴精精 +4 位作者 杨洋 欧明毅 王建民 吴有祥 王东飞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41-43,共3页
为了探究复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变化的规律性,通过烘箱法测定烟叶含水率,制作烟叶干燥曲线,通过干燥曲线方程计算烟叶的拐点时间,并研究了影响拐点时间的因素。结果表明:1)烟叶的干燥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进行拟合,决定系数介于0.900~1.000... 为了探究复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变化的规律性,通过烘箱法测定烟叶含水率,制作烟叶干燥曲线,通过干燥曲线方程计算烟叶的拐点时间,并研究了影响拐点时间的因素。结果表明:1)烟叶的干燥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进行拟合,决定系数介于0.900~1.000;2)烟叶产地、部位、初始含水率及干燥温度对拐点时间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0)。拐点时间随初始含水率升高而延长,随复烤温度升高而缩短,部位间的变化趋势是中部>下部>上部。综上所述,拐点时间在烟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按拐点时间对烟叶进行模块化分则有利于提高烤后片烟水分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含水率 干燥曲线 拐点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个清香型产地不同仓贮时间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差异分析
11
作者 李显波 杨洋 +3 位作者 彭剑涛 吴有祥 欧明毅 刘素参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探讨贮存时间和产地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入库的云南楚雄、贵州黔西南及福建三明复烤片烟,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其主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采用方差分... 为探讨贮存时间和产地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入库的云南楚雄、贵州黔西南及福建三明复烤片烟,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其主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热力图、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因子分析等手段分析香气物质特征,研究不同贮存时间和产地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差异和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类胡罗卜素降解产物、挥发性醇类、挥发性酮类、新植二烯、西柏烷衍生物、其它类和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而后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产地间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以直链脂肪酸酯、烃类和挥发性醇类的含量差异最为明显。通过对中性致香物质的特征分析发现,可将中性致香物质作为判定不同产地和醇化程度的相关指标,判定方法则以判别因子分析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贮存时间 产地 中性致香物质 判别因子分析
下载PDF
烟粉和烟丝的热解燃烧特性及反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高飞 刘朝贤 +6 位作者 李斌 张柯 王菁 欧明毅 娄元菲 陈良元 朱文魁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8,共9页
为了解尺寸对烟草原料热解燃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宏量型烟草高温热转化热重分析仪分析了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及其粉碎后烟粉的热解燃烧特性,并使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样品在热解或燃烧过程中各失重阶段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①烟... 为了解尺寸对烟草原料热解燃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宏量型烟草高温热转化热重分析仪分析了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及其粉碎后烟粉的热解燃烧特性,并使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样品在热解或燃烧过程中各失重阶段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①烟粉的最大热解失重速率显著高于烟丝,而0.8~1.2mm范围内3种不同切丝宽度对烟丝的热解失重速率影响不明显;②烟粉在燃烧过程中,生物质三组分热转化导致的挥发分析出与燃烧反应失重峰在DTG曲线中合并为1个失重峰,而烟丝在该热转化过程表现为3个独立的失重阶段;③烟粉的起燃温度Ti高于烟丝、燃尽温度Tb显著低于烟丝,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为4.75×10^-7%^2·min^-2·℃^-3,而3种切丝宽度烟丝的S值在2.63×10-7~2.99×10^-7%^2·min^-2·℃^-3范围内变化,且切丝宽度越小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越高;④Coats-Redfern法热解动力学结果显示,在Zone2对应的小分子有机物热解温度范围内,烟粉的热解动力学主要由2级化学反应控制,而烟丝主要受三维扩散控制。烤烟尺寸越小其燃烧性越好,且与烟粉相比,烟丝在热转化过程中受到更加显著的传热传质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热解 燃烧 宏量热重分析仪 热重分析法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海拔、移栽期、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有祥 胡世龙 +5 位作者 欧明毅 吴乒 刘启彤 杨洋 张秀瞿 林智慧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6期39-45,共7页
为研究福建省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移栽期和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烟叶生长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发病率上升、产质量下降... 为研究福建省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移栽期和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烟叶生长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发病率上升、产质量下降、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下降;在6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农艺性状变化不显著,发病率变化不明显,产值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了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在福建省250 m海拔区域,‘翠碧一号’应提前移栽(1月10日)、初花打顶(10%中心花开发);而在福建省650 m海拔区域,‘翠碧一号’应中期移栽(2月4日)、盛花打顶(40%中心花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移栽期 打顶方式 '翠碧一号’ 烟叶产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