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对涌潮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鲁海燕 潘存鸿 +3 位作者 胡成飞 汪求顺 曹颖 曾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钱塘江河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江缩窄,显著改变了河口的水沙、地貌及其相互作用过程,而对于涌潮在高强度人类活动扰动下的响应认知尚不全面。基于实测资料,结合涌潮数学模型分析大规模治江缩窄对钱塘江河口潮汐、河...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钱塘江河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江缩窄,显著改变了河口的水沙、地貌及其相互作用过程,而对于涌潮在高强度人类活动扰动下的响应认知尚不全面。基于实测资料,结合涌潮数学模型分析大规模治江缩窄对钱塘江河口潮汐、河床以及涌潮的影响。结果表明:治江缩窄后,滩槽分布基本稳定;山潮水比增大,大致以盐官为界,涌潮河段下游段淤积,上游段冲刷,沙坎下移;高潮位沿程抬升,涌潮起潮点附近及闸口—仓前河段潮差增大,仓前—盐官河段潮差减小;涌潮起潮点和最大涌潮位置下移,观潮位置固定,潮景丰富稳定,潮到时间稳定,涌潮高度变幅减小,仓前—盐官河段涌潮高度减小。为保护涌潮,需要在涌潮河段维持较大的潮差和适宜的水深,不宜开展大规模的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潮汐 治江缩窄 沙坎 钱塘江河口
下载PDF
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金香玉1号产量与品质对播期的响应
2
作者 季红娟 张小祥 +11 位作者 张耗 朱兆兵 郑青松 赵步洪 余玲 李育红 肖宁 潘存红 吴云雨 蔡跃 黄年生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0,共7页
以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金香玉1号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播期[05-15(S1)、05-25(S2)、06-05(S3)]研究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金香玉1号产量及其构成、品质等指标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金香玉1号有效穗增加,每穗... 以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金香玉1号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播期[05-15(S1)、05-25(S2)、06-05(S3)]研究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金香玉1号产量及其构成、品质等指标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金香玉1号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播期推迟对每穗粒数和产量影响差异显著。随播期的推迟,金香玉1号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呈下降趋势,播期推迟对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影响差异显著,但播期推迟显著提高稻米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籼稻新种质R156的创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蔡跃 肖宁 +9 位作者 吴云雨 余玲 潘存红 李育红 周长海 季红娟 黄年生 张小祥 左示敏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抗性基因的连锁阻力,构建了高背景回复率近等基因系NIL^(Pigm)、NIL^(Pi33)、NIL^(Xa21)和NIL^(Xa23),表现为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的明显改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聚合创制了性状优良、包含所有4个抗性基因的优良株系R156,可作为水稻分子育种的核心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基因聚合 核心种质
下载PDF
杭州湾天文潮长周期变化对涌潮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鲁海燕 潘存鸿 陈刚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0,共6页
基于长系列实测潮汐资料和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涌潮起潮点下游杭州湾实测潮汐和天文潮长周期变化,进而分析了天文潮变化对钱塘江涌潮的影响。结果表明:乍浦站实测潮汐每年八月初三和八月十八同日同潮实测潮差、潮到时间和涨潮历时变化... 基于长系列实测潮汐资料和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涌潮起潮点下游杭州湾实测潮汐和天文潮长周期变化,进而分析了天文潮变化对钱塘江涌潮的影响。结果表明:乍浦站实测潮汐每年八月初三和八月十八同日同潮实测潮差、潮到时间和涨潮历时变化幅度很大,最大变幅分别为1.95 m、102 min和122 min;乍浦站天文潮每年八月初三和八月十八同日同潮潮差、潮到时间和涨潮历时最大变幅分别为1.52 m、93 min和46 min。天文潮变化对涌潮影响很大,盐官站同日同潮涌潮高度最大相差1.12 m,涌潮到达时间最大相差93 min,涌潮流速最大相差2.05 m/s,涌潮陡度最大相差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潮 涌潮 潮差 潮到时间 涨潮历时 调和分析方法 杭州湾
下载PDF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季红娟 董长生 +8 位作者 赵步洪 陈刚 郑青松 陶文斌 张小祥 李育红 肖宁 潘存红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5,共6页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S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33t·hm-2;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D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18t·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下降后上升,胶稠度增加,淀粉黏滞特性以S2处理最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上升后下降,加工品质D2最优,淀粉黏滞特性以D3处理最优。综合播期和栽插密度2个方面因素,扬粳805在5月25日播种、每穴2苗的栽培条件下,水稻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栽插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杭州湾潮汐特征时空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潘存鸿 郑君 +2 位作者 陈刚 贺成奇 唐子文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杭州湾口内外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潮汐特征及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高潮位、低潮位、平均潮位、潮差、涨潮历时以及天文潮变化,同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汐特征变化的...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杭州湾口内外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潮汐特征及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高潮位、低潮位、平均潮位、潮差、涨潮历时以及天文潮变化,同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汐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最近50年来,杭州湾年平均高潮位和海平面抬高,潮差增大;澉浦年平均低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浅海分潮增大;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是造成杭州湾潮汐变化的主要因素;浙江和邻近海域的涉海工程可能是造成浙江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潮汐特征 时空变化 海平面 治江缩窄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直播粳稻扬粳3012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季红娟 张小祥 +8 位作者 赵步洪 郑青松 陈刚 李育红 肖宁 潘存红 吴云雨 蔡跃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扬粳3012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S1(06-10)、S2(06-17)、S3(06-27)、S4(07-04)]和3种密度[播量D1(75 kg·hm-2)、D2(112.5 kg·hm-2)、D3(150 kg·hm-2)],研究其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及构成、品质... 以扬粳3012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S1(06-10)、S2(06-17)、S3(06-27)、S4(07-04)]和3种密度[播量D1(75 kg·hm-2)、D2(112.5 kg·hm-2)、D3(150 kg·hm-2)],研究其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及构成、品质等指标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播期与密度存在交互作用,对总粒数、千粒重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有效穗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产量呈增加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和产量增加;随播期的后移,整精米率提高,且播期S3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率和垩白度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增加。随播期的推迟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迟播和增密可提高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改善扬粳3012的食味品质。以S4D2和S3D1处理食味品质较好,说明适期迟播和增密可协同提高直播稻扬粳3012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1959-2019年杭州湾南岸滩涂演变规律及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成飞 潘存鸿 +2 位作者 吴修广 唐子文 郑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掌握滩涂演变规律是保护和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依据,杭州湾水沙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滩涂演变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60 a(1959—2019年)水文地形监测资料,结合促淤围涂进程,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滩涂在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 掌握滩涂演变规律是保护和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依据,杭州湾水沙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滩涂演变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60 a(1959—2019年)水文地形监测资料,结合促淤围涂进程,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滩涂在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来,杭州湾南岸滩涂普遍淤高,1959—2003年淤积速率约6.70 cm/a,2003—2019年淤积速率加快,约12.59 cm/a;大规模围涂和潮差增大是滩坡坡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庵东浅滩平面形态的周期性演变与径流的丰枯周期有关,呈现“丰水走弯,枯水趋直”现象;长江来沙减少尚未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淤涨产生明显影响;围涂工程是杭州湾南岸滩涂近期淤涨速率加快、潮滩宽度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地貌演变 剖面形态 围涂 杭州湾
下载PDF
长江下游粳稻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吴云雨 肖宁 +8 位作者 余玲 蔡跃 潘存红 李育红 张小祥 黄年生 季红娟 戴正元 李爱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1-1893,共13页
【目的】基因聚合是实现水稻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构建粳稻背景下不同双基因聚合系,利用长江下游粳型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ea)菌株评价其抗性效应并解析其抗性效应产生的构成因子,为长江下游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广... 【目的】基因聚合是实现水稻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构建粳稻背景下不同双基因聚合系,利用长江下游粳型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ea)菌株评价其抗性效应并解析其抗性效应产生的构成因子,为长江下游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和种质资源。【方法】以粳稻07GY31为背景的Piz基因座不同复等位基因(Pigm、Pi40、Pi9、Pi2、Pizt和Piz)单基因系为核心,利用不完全NCII交配设计,分别与其他广谱抗性基因(Pi1、Pi54和Pi33)单基因系杂交,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共构建1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双基因聚合系。2019年利用长江下游粳稻种植区采集、分离的109个稻瘟病代表性菌株进行苗瘟、穗瘟人工接种鉴定及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评价不同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效应,并分析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的构成因子。【结果】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均具有较高的背景恢复率,分布于97.08%(PPL^(Piz/Pi33))—99.08%(PPL^(Pigm/Pi1))。表明除了目标基因区域不同外,所有双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几乎完全与受体亲本07GY31一致。同时人工接菌鉴定表明绝大部分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水平都优于单基因系。其中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9/Pi33)、PPL^(Pi9/Pi54)、PPL^(Pi40/Pi54)、PPL^(Pi40/Pi33)、PPL^(Pi40/Pi1)、PPL^(Pi9/Pi1),而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40/Pi33)、PPL^(Pi40/Pi54)、PPL^(Pi40/Pi1)、PPL^(Pizt/Pi33)。不同抗性基因聚合后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提高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的关键因子。双基因聚合系PPL^(Pigm/Pi1)、PPL^(Pigm/Pi54)和PPL^(Pigm/Pi33)在苗瘟和穗瘟的人工接种,以及在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中均表现稳定的广谱抗性,同时,农艺性状调查结果也表明这3个双基因聚合系的基本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07GY31基本一致,因此,基因组合Pigm/Pi1、Pigm/Pi54和Pigm/Pi33是适于长江下游粳稻的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结论】抗性基因的组合方式影响聚合系的抗性水平,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粳型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提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及其抗性效应分析为长江下游广谱稻瘟病抗性粳稻品种的精准培育提供了种质资源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粳稻 稻瘟病菌 稻瘟病 基因聚合 效应分析
下载PDF
氮肥减施模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小祥 邵士梅 +14 位作者 赵步洪 张耗 季红娟 肖宁 潘存红 李育红 吴云雨 蔡跃 刘建菊 吉春明 张秀琴 刘广青 周长海 黄年生 李爱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94,共17页
【目的】阐明氮肥减施关键时期和适宜减施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1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0N)、当地常规施... 【目的】阐明氮肥减施关键时期和适宜减施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1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0N)、当地常规施氮(CN,300 kg/hm^(2))、基肥减总氮10%与20%(BN_(10)、BN_(20))、分蘖肥减总氮10%与20%(TN_(10)、TN_(20))、促花肥减总氮10%与20%(SPN_(10)、SPN_(20))、保花肥减总氮10%与20%(SNN_(10)、SNN_(20))和均衡减氮10%与20%(AN_(10)、AN_(20))。【结果】减氮处理下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产量整体降幅分别为6.17%、7.67%和7.81%,尤以减氮20%降幅最大,其中,丰粳3227、淮稻5号和扬辐粳8号在SPN_(10)、AN_(10)和SSN_(10)处理下产量降幅分别为0.17%、0.79%和0.23%,与CN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减氮模式下,产量降幅最高的为小穗型品种,其次是中穗型品种,最后则为大穗型品种。减氮降低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但提高了结实率。减氮处理后有效穗数对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的产量促进作用最大,每穗粒数则对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产量的贡献最大。减氮处理降低了氮素转运量和穗部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减氮模式下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分别在SPN_(10)、AN_(10)、SSN_(10)处理下的氮肥利用效率指标总体优于其他处理。【结论】大穗型品种在促花肥适量减氮、小穗型品种在保花肥适量减氮及中穗型品种均衡减氮处理下达到减氮不减产并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适量减氮能够调节不同穗型水稻群体的生长特性以实现产量稳定,但过量减氮使水稻群体自身的产量调节效应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熟中粳水稻 穗型 氮肥减施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聚合稻瘟病抗性基因Pizt和Pib培育江苏粳稻稻瘟病抗性新品种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存红 陈斌 +9 位作者 吴云雨 周长海 蔡跃 余玲 李育红 肖宁 黄年生 李响 戴正元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3,89,共7页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具严重威胁的真菌病害,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中间材料L0为受体亲本,与携带Pizt和Pib基因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杂交,经分子标记及系谱选择、抗...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具严重威胁的真菌病害,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中间材料L0为受体亲本,与携带Pizt和Pib基因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杂交,经分子标记及系谱选择、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鉴定,获得6个不同类型的稳定株系。苗瘟及穗瘟抗性鉴定表明,含不同基因组合的抗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携带Pizt/Pib的L5株系抗性频率与武运粳21号相当,显著高于仅携带Pizt或Pib的株系。将L5株系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淮南迟播组中间试验,最后审定定名为扬粳3491。该结果表明利用粳稻中广泛分布的广谱抗病基因Pizt,再聚合其他染色体位点的抗性基因,可有效地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这一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可快速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有效缩短水稻抗病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育种 Pizt基因 Pib基因
下载PDF
杭州湾年最高潮位时空变化及其抬升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存鸿 郑君 +1 位作者 吴修广 陈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400,418,共8页
基于杭州湾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年最高潮位时空变化、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年最高潮位呈波动式抬升,上升速率为0.95-1.84 cm/a,且湾顶大于湾中,湾中大于湾口;年最高潮位出现在8月的次数最多,其次是7月、9月... 基于杭州湾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年最高潮位时空变化、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年最高潮位呈波动式抬升,上升速率为0.95-1.84 cm/a,且湾顶大于湾中,湾中大于湾口;年最高潮位出现在8月的次数最多,其次是7月、9月和6月;乍浦站年最高潮位中受台风暴潮影响的占59%,出现在大潮期的占95%;治江缩窄一方面引起天文潮高潮位抬高,另一方面引起增水增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杭州湾的台风强度增大和不利台风路径增多也引起增水增大;平均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杭州湾年最高潮位的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最高潮位 治江缩窄 风暴潮增水 海平面 杭州湾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古海塘塘前滩地冲刷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伯虎 潘存鸿 +2 位作者 胡成飞 张芝永 金新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2期78-82,共5页
利用2010年以来钱塘江河口海宁古海塘塘前滩地地形精细化监测资料,结合河口洪水、潮汐以及宏观河床地形等资料数据,分析了古海塘塘前滩地冲刷机理。结果表明:(1)古海塘所在的强涌潮河段,潮强流急、河床冲淤变化剧烈,年际河床呈现丰冲枯... 利用2010年以来钱塘江河口海宁古海塘塘前滩地地形精细化监测资料,结合河口洪水、潮汐以及宏观河床地形等资料数据,分析了古海塘塘前滩地冲刷机理。结果表明:(1)古海塘所在的强涌潮河段,潮强流急、河床冲淤变化剧烈,年际河床呈现丰冲枯淤,年内呈现洪冲枯淤、大潮期或冲或淤的特征;(2)塘前滩地高程对洪潮动力响应复杂,其中大缺口河段位于潮水上溯顶冲河段,塘前滩地以潮水冲刷为主,最低高程出现在梅汛后的秋季大潮期,洪水对该段滩地的影响主要是梅汛期冲刷河槽,江道容积越大,进而潮动力越强滩地冲刷越剧烈;尖山河段塘前滩地以洪水冲刷为主,梅汛期后的大潮期亦有一定的冲刷。成果揭示了塘前滩地高程对洪潮动力宏观层面的响应机理和时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三角洲 动力地貌 古海塘 冲刷 塘前滩地 钱塘江河口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对直播水稻品比试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波 李爱宏 +5 位作者 黄年生 陈磊 张小祥 潘存红 吴云雨 张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为探讨直播水稻品比试验常规粳稻的适宜播种量,以常规中熟中粳扬粳3012为试验材料,设计4种不同的播种量和机条播、人工撒播2种播种方式,分析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出苗、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 为探讨直播水稻品比试验常规粳稻的适宜播种量,以常规中熟中粳扬粳3012为试验材料,设计4种不同的播种量和机条播、人工撒播2种播种方式,分析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出苗、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苗数增加,成苗率下降,秧苗素质下降,最高茎蘖苗和有效穗数上升,成穗率下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先上升再下降。扬粳3012直播品比试验播种量以60~9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扬粳3012 品比试验 播种量 播种方式
下载PDF
台风对钱塘江涌潮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存鸿 潘冬子 +1 位作者 郑君 陈刚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7,共8页
钱塘江年最大涌潮几乎都发生在台风期间。基于实测潮汐资料,结合天文潮调和分析,研究台风对钱塘江河口涌潮起潮点下游河段潮汐的影响,探讨因潮汐变化间接引起的钱塘江涌潮变化。结果表明:台风引起低潮位、潮差、潮到时间、涨潮历时等变... 钱塘江年最大涌潮几乎都发生在台风期间。基于实测潮汐资料,结合天文潮调和分析,研究台风对钱塘江河口涌潮起潮点下游河段潮汐的影响,探讨因潮汐变化间接引起的钱塘江涌潮变化。结果表明:台风引起低潮位、潮差、潮到时间、涨潮历时等变化,间接影响涌潮,造成涌潮高度、陡度、传播速度、到达时间和涌潮流速等变化。总体而言,台风期间盐官涌潮高度平均增大0.18 m,到达时间平均提早37 min;澉浦至盐官段涌潮传播速度平均增大8.9%,陡度变陡,流速有增有减,但单宽流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台风 涌潮高度 涌潮流速 涌潮传播速度
下载PDF
钱塘江涌潮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舒羽 潘存鸿 程文龙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钱塘江涌潮以汹涌磅礴闻名中外,并对沿江防灾减灾带来巨大挑战,研究涌潮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涌潮数学模型研究钱塘江涌潮在地形变化下潮汐和涌潮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对潮汐和涌潮影响显著;随着地形的降低... 钱塘江涌潮以汹涌磅礴闻名中外,并对沿江防灾减灾带来巨大挑战,研究涌潮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涌潮数学模型研究钱塘江涌潮在地形变化下潮汐和涌潮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对潮汐和涌潮影响显著;随着地形的降低,钱塘江沿程低潮位下降,高潮位总体呈下降趋势,潮差增大,涨潮历时增加;涌潮高度和涌潮最大流速随相对Froude数呈先增后减规律,起潮点上移,涌潮传播速度增大;当地形降低到临界值后,相对Froude数小于1,涌潮消失。研究结论解释了钱塘江丰水地形涌潮大、枯水地形涌潮小的现象。为保护涌潮资源,维持适当的江道容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钱塘江 地形变化 传播速度 潮汐特征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品种扬两优316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育红 吴云雨 +10 位作者 戴正元 肖宁 刘广青 张小祥 潘存红 周长海 王闯 孙业霞 朱兆兵 刘晓斌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7,共6页
以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广占63-2S为受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广占63-2S,育成新的抗稻瘟病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扬籼3S,其除了具有广占63-2S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外,稻瘟病抗性明显... 以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广占63-2S为受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广占63-2S,育成新的抗稻瘟病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扬籼3S,其除了具有广占63-2S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外,稻瘟病抗性明显提高,达到抗苗瘟、穗瘟病级1级的抗性水平。以扬籼3S为母本,以粒重高、品质优、配合力好、抗倒性强的恢复系扬恢916为父本,配组选育成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扬两优316,因其产量高、优质、抗稻瘟病、抗倒,201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此外,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品种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钱塘江涌潮对风场响应的三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存鸿 汪求顺 潘冬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5,共9页
台风作用下钱塘江涌潮观赏性强,破坏力大。结合台风期实测潮汐资料分析,基于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顺风和逆风条件下恒定风况对钱塘江涌潮水流的影响,得到了不同风况对涌潮高度、流速、传播速度和涌潮潮景的影响程度。顺风作用导致涌潮高... 台风作用下钱塘江涌潮观赏性强,破坏力大。结合台风期实测潮汐资料分析,基于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顺风和逆风条件下恒定风况对钱塘江涌潮水流的影响,得到了不同风况对涌潮高度、流速、传播速度和涌潮潮景的影响程度。顺风作用导致涌潮高度、流速和传播速度均增大,风速愈大,增加幅度愈大,涌潮流速沿水深分布愈不均匀。在顺风30 m/s风况下,盐官涌潮高度增加5%,涌潮流速增大33%,涌潮传播速度加快37%;顺风作用下,老盐仓回头潮更强,回头潮水位更高,反映了台风期间老盐仓经常出现回头潮翻越海堤堤顶的情况。逆风作用与顺风作用相反。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在定性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涌潮 三维数值模型 台风暴潮 回头潮
下载PDF
杂交籼稻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育红 吴云雨 +12 位作者 张小祥 肖宁 余玲 刘广青 潘存红 周长海 王闯 黄年生 蔡跃 季红娟 王志平 戴正元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7,33,共7页
利用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危害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温敏核不育系隆科638S,育成新的抗稻瘟病温敏核不育系扬籼6S;利用分子标记将华占的稻瘟病抗性基因... 利用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危害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温敏核不育系隆科638S,育成新的抗稻瘟病温敏核不育系扬籼6S;利用分子标记将华占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54、Pid3、Pita和Pib等导入辐恢838中,育成新的抗稻瘟病恢复系扬恢1512,与华占相比,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以扬籼6S作母本,以扬恢1512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扬两优612,其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2.8,表现中抗。扬籼6S和扬恢1512的成功选育,为培育抗稻瘟病杂交稻新品种提供了抗病新种质;而扬两优612的成功选育,则为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实践提供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稻瘟病基因
下载PDF
粳稻新品种扬粳113的选育与应用
20
作者 周长海 潘存红 +9 位作者 李爱宏 余玲 戴正元 李育红 刘广青 肖宁 吴云雨 黄年生 张小祥 蒋敏 《中国稻米》 2018年第4期135-136,共2页
扬粳1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多抗、广适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在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关键词 粳稻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