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复杂数据审计需求的数据血缘构建方法
1
作者 潘晓华 金泳 +2 位作者 高扬华 朱心洲 沈诗婧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复杂数据审计需求,现有方法是通过查询分析数据库中每条执行语句信息,数据审计效率低下;目前也有一些手段是使用数据血缘工具进行快速查找,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侵入系统获取源码,容易造成数据泄露或者被恶意窜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 针对复杂数据审计需求,现有方法是通过查询分析数据库中每条执行语句信息,数据审计效率低下;目前也有一些手段是使用数据血缘工具进行快速查找,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侵入系统获取源码,容易造成数据泄露或者被恶意窜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复杂数据审计需求的数据血缘构建方法,融合日志预处理、数据关系解析、数据对齐等关键技术,通过解析系统运行日志信息以非侵入的方式实现数据血缘图谱的构建,并面向烟草物流出入库环节形成数据审计工具。以烟草物流中13 796个批次货物在流转过程中所对应的155 728条事务日志为测试数据集,从完整性、构建成本、数据审计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10 s内完成查询任务,占用内存为1.23 MB/百条,明显少于现有方法。相比现有方法,提出的方法可在数据级粒度上进行完整准确的数据血缘构建,且使用基于该方法所构建的数据血缘进行数据审计能够大幅度提升卷烟物流过程中的数据审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血缘 非侵入式 数据审计 卷烟物流 自动化作业
下载PDF
CST4联合CEA、CA72-4、CA19-9在胃癌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孙灵 孙岩 +3 位作者 赵路晴 司理想 潘晓华 陆建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提高胃癌诊断性能的价值及CST4含量与肿瘤负荷的关系。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术前血清标本236例,其中术后血...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提高胃癌诊断性能的价值及CST4含量与肿瘤负荷的关系。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术前血清标本236例,其中术后血清标本136例。健康体检者6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ST4、CEA、CA72-4、CA19-9含量。结果 236例胃癌患者术前CST4、CEA、CA72-4和CA19-9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60 U/ml、2.35 ng/ml、2.96 U/ml和9.25U/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46.77 U/ml、1.49 ng/ml、2.02 U/ml和4.69 U/ml(P均<0.05);胃癌患者术前CST4、CEA、CA72-4和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20.34%、20.76%、14.41%和11.44%,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7.25%、4.35%、4.35%和1.45%(P均<0.05)。ROC曲线显示,CST4、CEA、CA72-4和CA19-9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0.42,AUC为0.74(95%CI:0.68~0.78),均高于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及AUC。136例患者术后CST4平均含量为26.65 U/ml,显著低于术前的47.82 U/ml(P<0.001)。结论 CST4、CEA、CA72-4和CA19-9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胃癌的诊断性能,对胃癌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标志物 CST4 诊断
下载PDF
浙江省全科医生临床实践指南阅读习惯及应用情况调查
3
作者 殷培 潘晓华 +2 位作者 胡泽 刘娟娟 任菁菁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浙江省全科医生阅读及应用临床实践指南的情况,了解其相关需求及意见。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联盟单位内的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阅读习惯、指南应用情况、... 目的探讨浙江省全科医生阅读及应用临床实践指南的情况,了解其相关需求及意见。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联盟单位内的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阅读习惯、指南应用情况、对指南的意见和培训需求等。结果受访者中,84.48%的全科医生阅读过指南,94.22%认为自己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在读过指南的全科医生中,92.31%阅读过针对基层的指南,100%认为指南对临床工作有帮助,99.57%参照指南开展工作。多种因素对全科医生指南阅读习惯和实践产生影响。高职称(P=0.005)、综合性医院(P=0.009)全科医生阅读指南的比例更高。高职称(P=0.035)认为基层指南实用(P<0.001)、有过指南与工作经验不符合(P=0.049)的全科医生更希望得到指南相关培训。结论建议进一步扩展指南在基层全科医生中的推广宣传力度,完善指南制定管理流程,在编写过程中加大对基层指南的倾斜,深化全科医生群体指南培训工作,以此进一步拓展全科医生对指南的了解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临床实践指南 基层指南 阅读习惯
下载PDF
采用数据血缘的数据热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泳 高扬华 +2 位作者 潘晓华 沈诗婧 朱心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9-125,共7页
数据之间存在相互引用关系,在进行数据开发时,通常存在一些具有高热度的数据,此类数据被其他数据大量引用,它们的缺陷往往会给整个大数据平台产出的数据结果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对高热度数据进行预测并予以相应保护至关重要。面向基于... 数据之间存在相互引用关系,在进行数据开发时,通常存在一些具有高热度的数据,此类数据被其他数据大量引用,它们的缺陷往往会给整个大数据平台产出的数据结果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对高热度数据进行预测并予以相应保护至关重要。面向基于数据热度的数据分级治理需求,提出一种采用数据血缘的数据热度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数据系统中的数据血缘捕获数据节点之间的引用关系;然后,提取数据血缘的时间和结构特征,并采用图卷积网络(GCN)进行数据血缘图特征的学习;最后,提出一种数据血缘传播趋势分层读出的方法读出图特征,对数据热度进行预测。在浙江中烟营销系统数据集ZJZY-SL和高能物理现象学相关论文引文数据集(HEP-PH)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DeepCCP等方法,所提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7.64、2.88个百分点,平均F1分别提升4.7、4.34个百分点。所提方法能充分挖掘数据在被引用早期的数据血缘特征,并预测数据节点未来的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血缘 图卷积网络 数据热度 传播趋势 数据治理
下载PDF
穗肥施用时期对优质稻产量、氮素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嘉乐 戚文乐 +4 位作者 武晶晶 阙仁伟 曾勇军 潘晓华 谢小兵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2-369,共8页
为了探明优质晚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xian)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适宜的穗肥施用时期,采用大田微区^(15)N示踪技术,以优质晚籼稻Y两优911和野香优莉丝为材料,设置3个穗肥施用时期(D_(1):倒4叶期施肥;D_(2):倒3叶期施肥;D_(3):倒2... 为了探明优质晚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xian)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适宜的穗肥施用时期,采用大田微区^(15)N示踪技术,以优质晚籼稻Y两优911和野香优莉丝为材料,设置3个穗肥施用时期(D_(1):倒4叶期施肥;D_(2):倒3叶期施肥;D_(3):倒2叶期施肥),研究穗肥施用时期对优质稻产量、籽粒氮素积累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时期的推迟,两个优质晚籼稻品种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D_(2)达到最高产量,较D_(1)、D_(3)显著增产4.30%~6.39%;籽粒总氮积累量、^(15)N标记肥料氮素积累量及其占比、^(15)N标记肥料氮素回收利用率、^(15)N标记肥料氮素收获指数表现为增加趋势,D_(2)和D_(3)较D_(1)显著增加19.16%~21.26%、32.54%~50.75%、0.91~2.49、12.42~23.34和5.18~8.31个百分点,但野香优莉丝在D_(2)和D_(3)之间差异不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消减值随之升高,而胶稠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随之降低,表现为食味品质变差,野香优莉丝在D_(1)与D_(2)间的崩解值和消减值无显著差异。Y两优911的产量、籽粒总氮素积累、^(15)N标记肥料氮素回收利用率及^(15)N标记肥料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野香优莉丝,对穗肥施用时期的响应大于后者。综上,在倒3叶期施用穗肥,可协同实现优质晚籼稻高产、优质和氮素高效利用。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晚籼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穗肥施用时期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开放式主动增温对双季优质籼稻籽粒淀粉积累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陈丽明 杨陶陶 +7 位作者 熊若愚 谭雪明 黄山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张俊 曾研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目的】明确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双季籼稻品质形成的淀粉积累特征。【方法】早稻以湘早籼45号(常规籼稻)和柒两优2012(杂交籼稻),晚稻以九香粘(常规籼稻)和泰优398(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设置全生育期增温(早稻增... 【目的】明确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双季籼稻品质形成的淀粉积累特征。【方法】早稻以湘早籼45号(常规籼稻)和柒两优2012(杂交籼稻),晚稻以九香粘(常规籼稻)和泰优398(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设置全生育期增温(早稻增温1.4~1.5℃,晚稻增温2.0~2.3℃)和不增温2个处理,探明全生育期增温对双季籼稻籽粒淀粉合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开放式增温条件下,稻米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直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降低,其中,柒两优2012和九香粘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2%和3.4%。与不增温处理相比,增温提高了灌浆前期(抽穗后7~14 d)籽粒中总淀粉和直链淀粉积累量,但对晚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影响持续时间要大于早稻,主要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不同程度升高有关。增温条件下,早稻灌浆结实期籽粒中二磷酸腺苷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GPase)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晚稻呈逐渐升高趋势;增温降低了早稻抽穗后14 d和晚稻抽穗后7 d籽粒中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但显著增加晚稻抽穗后期(抽穗后21、28 d)籽粒中GBSS活性;同时显著提高了柒两优2012和九香粘抽穗后7和14 d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晚稻籽粒中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有升高趋势。总体上,增温对晚稻籽粒中ADGPase、GBSS活性的影响显著大于早稻。【结论】开放式主动增温显著提升双季籼稻灌浆前期(抽穗后7~14d)籽粒中ADGPase、GBSS和SSS的活性,进而提高双季籼稻灌浆前期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的合成和积累。增温对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因季别和品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开放式增温 双季籼稻 淀粉合成
下载PDF
基于ERT技术的微生物矿化固砂过程监测研究
7
作者 章君政 唐朝生 +3 位作者 周启友 吕超 泮晓华 施斌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1-358,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在土体改良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效益。为了对MICP固砂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提出将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ERT)与MICP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展相应的室内试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试...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在土体改良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效益。为了对MICP固砂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提出将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ERT)与MICP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展相应的室内试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试验过程中,将石英砂填入高度60 mm、直径176 mm的圆柱模具,并在四周设计了16个电极,采用喷洒工艺在砂土表面限定区域进行了三轮MICP处理,利用自主研发的ERT系统对不同处理阶段的试样进行了电阻率测试,对比分析了MICP处理过程中试样内部电性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MICP处理过程中,处理区域呈现低电阻率特征,低电阻区的范围与电阻率大小主要与菌液和胶结液在砂土介质中的入渗扩散过程有关。(2)对MICP固化砂样进行洗盐风干后,之前处理区域由低电阻区转变为高电阻区,主要是因为微生物诱导生成的碳酸钙胶结作用导致砂土介质的密实度增大。(3)利用ERT技术可以有效追踪MICP处理过程中砂土内部电阻异常区的形成与扩展,并与MICP固砂过程与固化效果建立联系,说明采用ERT技术监测MICP固砂过程具有可行性,为研究MICP固砂机制和评价固化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 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砂土固化 电阻率 MICP监测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Ki-67核抗原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潘晓华 司理想 +3 位作者 孙灵 徐新宇 李刚 陆建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 探讨Ki-67表达及与CEA联合检测和胃癌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术前1周内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清CEA表达,术后肿瘤组... 目的 探讨Ki-67表达及与CEA联合检测和胃癌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术前1周内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清CEA表达,术后肿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表达。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Ki-67、CEA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方法、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Ki-67或联合CEA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798例胃癌术后病例中368例(46.1%)Ki-67高表达,Ki-67表达与患者年龄(P<0.001)、TNM分期(Ⅲvs.Ⅰ,P=0.036)、T分期(T4vs.T1~T3,P<0.001)、CEA表达有关(P=0.01),与N分期表达无关(P>0.05),CEA表达与临床分期(Ⅰ、Ⅱ、Ⅲ期)有关(P=0.003)。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8.4%,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年龄(P<0.001)、TNM分期(P<0.001)、Ki-67(P=0.040)、CEA(P=0.006)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Ⅲ期患者Ki-67低表达和CEA正常表达的5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患者(59.8%vs. 48.9%,P=0.003、60.4%vs.43.8%,P=0.003),但在Ⅰ、Ⅱ期患者中未发现相关性。低危组(Ki-67低表达+CEA正常表达)、中危组(Ki-67或CEA任一指标高表达)、高危组(Ki-67高表达+CEA高表达)5年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76.3%vs.66.7%vs. 55.1%,P<0.001)。在Ⅱ、Ⅲ期患者中,低危组5年生存率均高于中、高危组(78.4%vs. 79.1%vs. 61.4%,P=0.008、68.2%vs. 47.3%vs. 46.3%,P<0.001)。结论 Ki-67可能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联合检测Ki-67、CEA有助于提高Ⅱ、Ⅲ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KI-67 癌胚抗原 预后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cfDNA的早期动态变化与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孙子建 钟婕 +5 位作者 潘晓华 司理想 曹月鹏 陆建伟 杨柳 鲍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期间循环游离DNA(cfDNA)的早期动态变化与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接受一线化疗的11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其血浆中的cfDNA进行定量...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期间循环游离DNA(cfDNA)的早期动态变化与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接受一线化疗的11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其血浆中的cfDNA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患者的cfDNA基线水平与临床特征、cfDNA动态变化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治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病理类型、有无肝转移、原发灶位置的不同分组间cf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周期化疗后cfDNA比值(化疗后cfDNA水平/cfDNA基线水平)≤1.215的患者PFS更长,客观缓解率(ORR)更高。通过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我们还发现一线化疗4周期后cfDNA比值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cfDNA的基线水平与肿瘤侵袭性、肿瘤负荷相关,一线化疗期间cfDNA的早期动态变化可有效预测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 转移性结直肠癌 一线化疗 化疗疗效 预后
下载PDF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49
10
作者 赵正洪 戴力 +7 位作者 黄见良 潘晓华 游艾青 赵全志 陈光辉 周政 胡文彬 纪龙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3-564,共12页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销售 优质稻 杂交稻 直播稻 稻渔模式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萨喆燕 兰彩莲 +3 位作者 潘晓华 朱小香 董亚琴 许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7-661,共5页
目的:比较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前后,受试者心功能以及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差异,探讨八段锦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43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练习组和对照组。练习组持续练习八段锦12周,每周练习5次,每次60 min;对照组不参加八段锦练... 目的:比较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前后,受试者心功能以及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差异,探讨八段锦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43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练习组和对照组。练习组持续练习八段锦12周,每周练习5次,每次60 min;对照组不参加八段锦练习。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应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监测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等心功能指标;结合红外热像仪观察心包经表面皮肤温度。结果:练习组持续练习八段锦12周后,HR较练习前显著减慢(P<0.01),SV、SI较练习前显著升高(P<0.05),且HR、SV、SI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较练习前清晰,心包经线平均温度较练习前显著升高(P<0.01),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练习可以增强心包经线组织能量代谢,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心功能 心包经 红外辐射轨迹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散斑技术观察电针对认知障碍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的影响
12
作者 萨喆燕 潘晓华 +2 位作者 黄倩茹 万隆 许金森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穴对认知障碍大鼠大脑皮层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大脑中动脉,不结扎不插栓线;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制备血...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穴对认知障碍大鼠大脑皮层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大脑中动脉,不结扎不插栓线;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抓取后不予任何治疗;电针组连续电针神庭、百会穴7 d。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判断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orris水迷宫测定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血流仪观察大脑皮层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认知障碍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迷宫定位航行总路程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心区域百分比和穿越有效区间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大脑皮层MBPU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位航行总路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区域百分比和穿越有效区间次数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大脑皮层MBPU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督脉穴可能通过调理督脉,增加皮层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减轻认知障碍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电针
下载PDF
花后不同时段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研华 张玉屏 +5 位作者 潘晓华 朱德峰 向镜 陈惠哲 张义凯 曾勇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15d(前期)、15-30d(中期)和30d-成熟(后期)分别进行20℃、17℃和14℃的低温处理。【结果】花后低温显著影响供试品种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使甬优品种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升高。花后前期低温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最大,而花后中、后期低温对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最大,且甬优17号比甬优538对低温更敏感。花后低温对稻米品质影响明显,低温处理影响因品种类型、品质指标及处理时段而异。【结论】生产中应基于品种特性综合考虑稻米各品质指标,在结实期采取相应的米质调优栽培措施,充分发挥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品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灌浆结实期 不同低温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谱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建富 曾研华 +3 位作者 赵新帆 范呈根 潘晓华 石庆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1-585,共5页
2011—2015年,分别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稻材料,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比较传统翻耕(CT)、机械旋耕(RT)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根系、土层分布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 2011—2015年,分别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稻材料,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比较传统翻耕(CT)、机械旋耕(RT)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根系、土层分布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T和RT早、晚稻季产量、年均产量和年度间产量变异系数差异均不明显,处理CT早、晚稻根系的干质量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7.0%~22.8%和4.0%~15.1%(P<0.05);早、晚稻处理CT土层0~10 cm、>10~20 cm的根系干质量均大于处理RT;处理CT土层0~10 cm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与RT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处理CT土层>10~20 cm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处理RT的,降幅为6.5%~8.9%(P<0.05);处理CT的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显著高于处理RT的,增幅分别为6.7%~8.8%和6.2%~8.1%(P<0.05);处理CT土层0~10 cm和>10~20 cm的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5.4%和13.4%(P<0.05);2个处理土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处理CT土层>10~2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8.9%~9.2%和9.0%~15.2%(P<0.05);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耕作方式 机插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旱直播提高南方旱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文霞 易艳红 +5 位作者 周燕芝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3-391,共9页
为探究南方稻区旱直播对旱稻茎秆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旱稻品种旱优73和沪优2号为材料,进行不同直播方式大田晚稻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旱直播(DDS)、湿直播(WDS)和淹水直播(FDS),系统比较3种直播方式下旱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及... 为探究南方稻区旱直播对旱稻茎秆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旱稻品种旱优73和沪优2号为材料,进行不同直播方式大田晚稻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旱直播(DDS)、湿直播(WDS)和淹水直播(FDS),系统比较3种直播方式下旱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及抗倒伏特性。结果表明,与WDS和FDS相比,DDS可提高旱稻供试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6.57%~23.29%,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DDS有利于提高供试品种旱稻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7.89%~22.21%,其中沪优2号产量较旱优73增加3.87%。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提高。此外,DDS有利于提高供试品种茎秆抗折力和秆型指数,降低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株高与基部节间较短,有利于茎秆粗壮和增加茎壁厚度。茎粗、壁厚和秆型指数与抗折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和弯曲力矩与抗折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采用DDS种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旱稻产量,而且可明显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本研究结果为南方稻区旱稻品种直播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直播 旱稻品种 产量形成 倒伏
下载PDF
淹水缓解直播早籼稻苗期低温冷害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文霞 陈丽明 +7 位作者 王海霞 刘有清 吴自明 曾勇军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目的】探究淹水对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籼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直播稻生产与抗逆栽培奠定生理基础。【方法】以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和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低温处理(8℃)、低温淹水处理(8℃+淹水)与常温对照(25℃)3个处理(... 【目的】探究淹水对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籼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直播稻生产与抗逆栽培奠定生理基础。【方法】以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和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低温处理(8℃)、低温淹水处理(8℃+淹水)与常温对照(25℃)3个处理(处理3 d),分析秧苗农艺性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特性。【结果】与低温处理相比,低温淹水处理3 d后不同耐性品种的苗高、鲜质量、干质量和顶三叶叶长显著增加,根数、最大根长、剑叶叶长、倒2叶叶长也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淹水可减轻低温对水稻秧苗农艺性状的影响;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苗期受到伤害的程度小于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此外,与低温处理相比,低温淹水处理显著降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可溶性蛋白、渗透调节物质(MDA、脯氨酸)含量和内源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内源生长促进类激素(GA3)含量;低温条件下淹水可减少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加强了植物体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同时,低温和低温淹水处理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和ATP含量,导致光合酶(Rubisco、PEPCK)活性降低;但低温淹水处理的影响低于低温处理,低温淹水可起到缓解作用。且在恢复处理后,低温淹水处理各生理活性指标更接近对照处理,而与冷敏感性品种相比,耐冷性品种可缓解低温胁迫产生的伤害。【结论】低温处理影响直播早籼稻秧苗生长特性,降低了秧苗光合酶活性;同时提升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与渗透调节势,但淹水处理有助于缓解低温胁迫造成的叶片生理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直播稻 低温 淹水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双季机插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伟生 曾勇军 +5 位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黄山 商庆银 谭雪明 方加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48-2057,共10页
为明确双季机插稻产量构成特征及高产协同规律,促进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以4个早稻(株两优30、两优287、中嘉早17和中早35)和4个晚稻(H优518、五丰优T025、五优308和天优华占)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双季机插稻中产(7 000~8 250... 为明确双季机插稻产量构成特征及高产协同规律,促进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以4个早稻(株两优30、两优287、中嘉早17和中早35)和4个晚稻(H优518、五丰优T025、五优308和天优华占)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双季机插稻中产(7 000~8 250 kg·hm-2)、高产(8 250~9 000 kg·hm-2)和超高产(>9 000 kg·hm-2)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双季机插稻产量水平的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总体上差异较小;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要实现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每平方米颖花量需达到42 000以上;从中产到高产,双季早晚稻总颖花量的增加均主要依靠穗数的增加,从高产至超高产,早稻总颖花量的增加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穗数实现,而晚稻总颖花量的增加应在适当增加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以较多的穗数和较大的穗型协同产出较高的总颖花量,同时保证正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双季机插稻超高产基本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双季机插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机插稻 产量 产量构成 群体特征
下载PDF
炎症小体NLRP3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18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国荣 潘晓华 +5 位作者 刘秀珍 李霞 侯爱玲 崇奕 吴波 刘鸣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检测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中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1)8浓度,建立炎症小体NLRP3与CSVD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纳入CSVD患者50例和同期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但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的患者(主要指头颅磁共振平扫及弥... 目的检测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中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1)8浓度,建立炎症小体NLRP3与CSVD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纳入CSVD患者50例和同期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但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的患者(主要指头颅磁共振平扫及弥散成像)30例。采集血样标本,使用双抗体夹心法对血清IL^(-1)β、IL^(-1)8浓度进行检测,比较其与CSVD的相关性。结果 CSVD组IL^(-1)β血清浓度(19.21±3.77ng·L^(-1))比对照组(16.56±2.84ng·L^(-1))高(P<0.05);CSVD组IL^(-1)8血清浓度(73.38±19.27ng·L^(-1))比对照组(70.70±2.84ng·L^(-1))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SVD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IL^(-1)β、IL^(-1)8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IL^(-1)β、年龄、吸烟是CSVD的危险因素(B=0.446,OR=1.562,P=0.003;B=0.166,OR=1.180,P=0.007;B=4.107,OR=0.016,P=0.010)。结论血清IL^(-1)β浓度升高与CSVD有相关性;IL^(-1)β、年龄、吸烟是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相关炎症因子 IL-1Β IL-18 脑小血管病
下载PDF
江西绿肥紫云英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夏海林 康丽春 +3 位作者 王飞 柯清林 潘晓华 周春火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711-2721,共11页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作为江西省的主要绿肥植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紫云英的种质资源调查、紫云英-根瘤菌固氮(N)机理及固氮效率影响因素、紫云英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3个方面对紫...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作为江西省的主要绿肥植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紫云英的种质资源调查、紫云英-根瘤菌固氮(N)机理及固氮效率影响因素、紫云英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3个方面对紫云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适量的钴、硼、锌、铜和钼等营养元素对紫云英-根瘤菌固氮体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不影响前茬作物的前提之下,应尽量早播(9月)。紫云英种子生产时,播种量为24kg·hm-2时,其各项指标表现较好,15~20℃温度下,紫云英形成根瘤数和固氮效率都较高,75%~80%田间持水量下紫云英植株生长最好。另外,施用除草剂对紫云英-根瘤菌体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紫云英栽培种植及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可为江西省以紫云英作为绿色肥料及推广绿肥还田、作物增效丰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固氮机理 固氮效率 土壤微生物 田间持水量 除草剂 江西省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廷 可文静 +11 位作者 熊加豹 王海彬 韩雨恩 孔许 张静 马国辉 魏中伟 林文雄 潘晓华 章秀福 马均 赵全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产量潜力的提高,4期超级杂交稻各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除倒5节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倒2节和倒3节大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外,其他节间大、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均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产量潜力的增加,4期超级杂交稻的实际产量、穗粒数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4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较第1期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增产68. 83%,穗粒数增加87. 42%,而有效穗数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结构特征与穗粒数、结实率以及产量存在正相关,而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特别是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和基部茎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显著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因此,4期超级杂交稻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结构特征以及基部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的改善是保证超级杂交稻产量潜力不断提高、穗大粒多和结实率正常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茎秆 维管束 产量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