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替代的区域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冰 齐超 于献策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两高一强”的发展阶段,对成品油的替代呈现“一家独大”的现状。将全国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华北六个区域,构建“长期看保有,中期看销量,短期看...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两高一强”的发展阶段,对成品油的替代呈现“一家独大”的现状。将全国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华北六个区域,构建“长期看保有,中期看销量,短期看运营车”的分析框架,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对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新能源汽车的成品油替代作用展开细化分析研究。建议成品油销售企业根据各区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特色制定油品销售规划,分区域推进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布局与建设,同时助力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工作,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的替代,加快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成品油替代 油品销售 区域性研究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探究——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亚布力阳光现代产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冬雪 齐超 赵甲申 《职业技术》 2024年第8期25-30,共6页
伴随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项目作为国内高职院校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对进一步培养适应高质量服务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人... 伴随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项目作为国内高职院校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对进一步培养适应高质量服务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探索“专业+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就业育人”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解决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 高技能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实践探索
下载PDF
爆破扰动高应力巷道围岩力学响应特征研究
3
作者 常聚才 齐潮 +4 位作者 殷志强 史文豹 吴博文 王拓 高翔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为研究深井厚硬顶板采场巷道围岩在高静载和强动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爆破扰动三阶段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结合光纤环向应变场研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探索爆破扰动应力波在不同煤岩体... 为研究深井厚硬顶板采场巷道围岩在高静载和强动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爆破扰动三阶段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结合光纤环向应变场研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探索爆破扰动应力波在不同煤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巷道动力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顶底板卸压明显,两帮产生应力集中区,采动应力阶段应力集中区范围增加50%,爆破后顶板围岩沿垮落角大范围卸压,应力沿巷道左肩窝逆时针逐渐增大;浅部巷道围岩呈现向自由面膨胀–变形,受巷道肩窝处剪切滑移错动影响,锚杆、锚索支护场产生相反的位移量,应力波扰动后,巷道左帮产生拉伸裂纹并与锚杆支护场连成宏观裂纹,裂纹发育高度大于锚杆支护场高度;巷道围岩顶底板呈现明显的张拉破坏特征,左右肩角呈现张拉及剪切复合破坏形式;应力波由小阻抗介质进入大阻抗介质的衰减速度最快,在同种介质中衰减速度次之,由大阻抗介质进入小阻抗介质中应力波峰值反而增大,应力波峰值强度衰减后仍大于巷道顶板极限抗拉强度,导致巷道围岩大变形失稳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动力响应。基于应力波连续穿过层状岩体理论模型,结合动静载叠加理论,可优化爆破参数从而实现减冲抗冲主被动联合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载 强动载 巷道围岩 爆破扰动 高应力
下载PDF
深部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特征及控制研究
4
作者 常聚才 郭钇君 +3 位作者 吴博文 史文豹 齐潮 王宏达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102,共15页
含软弱夹层顶板对深部沿空掘巷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有效控制深部高偏应力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基于含软弱夹层组合体试件力学试验及受采动影响下沿空掘巷数值模拟试验,获得了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对顶板的影响以及偏... 含软弱夹层顶板对深部沿空掘巷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有效控制深部高偏应力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基于含软弱夹层组合体试件力学试验及受采动影响下沿空掘巷数值模拟试验,获得了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对顶板的影响以及偏应力条件下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演化规律,阐释了含软弱夹层顶板沿空掘巷失稳主要原因,结合顶板支护载荷和煤柱支撑载荷下的悬臂梁力学模型,对含软弱夹层顶板控制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离层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软弱夹层厚度和层数增加,对组合体力学特性劣化影响逐渐变大,软弱夹层位于低位时对组合体试件的劣化影响强于高位,组合体试件破裂均由软弱夹层产生,并随着层厚、层数和层位的不同呈现差异化破裂发育特征。沿空掘巷后主剪切破裂带由顶板左肩角产生并与软弱夹层邻近岩层破裂区相互连接,导致软弱夹层离层严重,主剪切破裂带发育形态和顶板非协调变形程度随主应力偏转角度以及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变化,揭示了含软弱夹层顶板沿空掘巷失稳机理。推导了顶板支护载荷和煤柱支撑载荷下的巷道顶板离层解析式,发现软弱夹层在锚固区内的离层量比在锚固区外减少79%,离层大小各主控因素影响程度及其控制优化顺序依次为煤柱支撑载荷—顶板支护载荷—顶板弹性模量。针对深部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的离层规律和控制要点,提出了“提高煤柱承载能力、减少顶板裂隙发育、增加软弱夹层顶板变形协调性”的离层联合控制方法。现场离层监测显示顶板最大离层量为10 mm,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控制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深部开采 软弱夹层 剪切破裂带 顶板离层 变形协调
下载PDF
深埋复合顶板煤巷离层失稳机理及控制研究
5
作者 常聚才 赵君儒 +4 位作者 吴博文 齐潮 郭钇君 严良欢 胡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64,共8页
为探究深埋复合顶板煤巷离层失稳及控制机理,以淮南某矿1692(1)运输顺槽为工程背景,原位观测并分析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及原支护效果,基于材料力学原理建立复合顶板岩层力学模型,解析复合顶板各分层挠度表达式,揭示复合顶板离层失稳机... 为探究深埋复合顶板煤巷离层失稳及控制机理,以淮南某矿1692(1)运输顺槽为工程背景,原位观测并分析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及原支护效果,基于材料力学原理建立复合顶板岩层力学模型,解析复合顶板各分层挠度表达式,揭示复合顶板离层失稳机理,并探究全长锚固和锚索对复合顶板离层控制机理,提出全锚改性-长锚索组合联合支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支护利用全长锚固增加复合顶板底层的弹性模量,使复合顶板底层挠度下降,通过锚索将复合顶板各分层组合成整体,形成组合梁结构,使复合顶板整体挠度降低,现场监测表明顶底板移近量下降64%,顶板未发现离层现象,最大裂隙深度由8.1 m降低至3.8 m,降低53.80%,煤巷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深埋复合顶板离层垮落失稳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复合顶板 煤巷 原位观测 全长锚固
下载PDF
“两业”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何以驱动产品与服务质量双提升:海尔案例
6
作者 杨蕙馨 齐超 冯文娜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102-115,共14页
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催生了数据驱动型生产方式,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大数据驱动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实现了双提升。采取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海尔集团作为案例企业,以战略匹配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考... 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催生了数据驱动型生产方式,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大数据驱动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实现了双提升。采取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海尔集团作为案例企业,以战略匹配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考察企业资源基础和动态能力的变化,探究了“两业”融合背景下大数据驱动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双提升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数据驱动海尔集团产品与服务质量双提升,经历了消费互联网阶段、生产数据化阶段和产业互联网阶段,此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产品与服务质量分离式双提升、嵌入式双提升和融合式双提升。(2)在产品与服务质量分离式双提升阶段,海尔集团采取了敏捷响应战略,在此战略框架下,通过点连式资源拼凑和个性化定制能力推动了海尔集团产品与服务质量分离式双提升。(3)在产品与服务质量嵌入式双提升阶段,海尔集团采取了智能化战略,在此战略框架下,通过汇面式资源编排和智能定制能力推动了海尔集团产品与服务质量嵌入式双提升。(4)在产品与服务质量融合式双提升阶段,海尔集团采取了生态化战略,在此战略框架下,通过网络式资源协奏和生态赋能能力推动了海尔集团产品与服务质量融合式双提升。研究结论丰富了战略匹配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作用边界和适用情景,对制造业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业”融合 大数据驱动 产品与服务质量 案例研究
下载PDF
磁路实验深度科教融合教学设计与实践
7
作者 由佳欣 金钊 +2 位作者 周学 齐超 于为雄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5-189,共5页
针对传统的磁路实验,创新设计了以螺线管式直动式电磁系统为核心的磁路实验,课堂中设计了仿真分析环节、网络App反馈与思考环节,搭建了源于实际科研项目的直流磁路系统,测试并验证了磁路系统理论与仿真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反电动... 针对传统的磁路实验,创新设计了以螺线管式直动式电磁系统为核心的磁路实验,课堂中设计了仿真分析环节、网络App反馈与思考环节,搭建了源于实际科研项目的直流磁路系统,测试并验证了磁路系统理论与仿真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反电动势原理,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设计启发性实验并思考实践。教学设计加深了学生对磁路的理解,实践中深度融合了航天工程项目,激发了学生科研报国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路 电磁耦合原理 科教融合
下载PDF
平原地区多期次高龄生活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
8
作者 金志鹏 祁超 +1 位作者 丁祉潮 翁智灏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通过对江苏某市郊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耕地中Cu、Zn、Ni、Cd、Pb、Hg、As、Cr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填埋... 通过对江苏某市郊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耕地中Cu、Zn、Ni、Cd、Pb、Hg、As、Cr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填埋场表层土壤中Cu、Zn、Ni、Cd、Pb、Cr含量均高于所在区域背景值,Hg、As含量低于区域背景值,重金属元素总体变异程度高,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生活垃圾填埋场内部表层土壤污染较填埋场深部及周边严重,填埋场内外部重金属污染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Cd、Cu和Hg在填埋场表深层、内外部一致性好,污染风险高,应予重点关注。两种方法对Hg、Zn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相差较大,可能与重金属毒性赋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多期次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不同生物炭吸附铅和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敏 杨锟鹏 +3 位作者 张斌 祁超 金志鹏 张亚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以芦苇、花生壳和稻杆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不同生物炭对溶液中Pb^(2+)和Cd^(2+)的吸附性能,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不同生物炭对Pb^(2+)和Cd^(2+)... 以芦苇、花生壳和稻杆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不同生物炭对溶液中Pb^(2+)和Cd^(2+)的吸附性能,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不同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过程,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3种生物炭对Pb^(2+)和Cd^(2+)吸附能力的顺序为稻杆生物炭(DBC)>花生壳生物炭(HBC)>芦苇生物炭(LBC);600℃制备的生物炭(DBC600)对Pb^(2+)和Cd^(2+)的吸附性能更好;25℃时,DBC600对Pb^(2+)和Cd^(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1.06 mg/g和44.15 mg/g。3种生物炭吸附Pb^(2+)和Cd^(2+)过程的ΔG小于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3种生物炭吸附Pb^(2+)和Cd^(2+)的主要机理为矿物沉淀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离子交换作用在Pb^(2+)和Cd^(2+)吸附过程中的贡献率减小,金属阳离子与π电子间的配位作用的贡献率增大,而金属阳离子与含氧官能团间的配位作用的贡献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 热解温度 吸附机理 生物质
下载PDF
锐钛矿型TiO_(2)纳米粒子的形态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梦楠 杜鹃 +2 位作者 张家民 齐超 周兴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以异丙醇钛为钛源、三乙醇胺为稳定剂,采用凝胶-溶胶法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合成了从颗粒状到棒状形态径向比逐渐增大的锐钛矿型TiO_(2)纳米粒子。通过不同形态的TiO_(2)在紫外灯下光催化降解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孔雀石绿(MG)、罗... 以异丙醇钛为钛源、三乙醇胺为稳定剂,采用凝胶-溶胶法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合成了从颗粒状到棒状形态径向比逐渐增大的锐钛矿型TiO_(2)纳米粒子。通过不同形态的TiO_(2)在紫外灯下光催化降解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孔雀石绿(MG)、罗丹明B(RB)与阴离子型染料甲基橙(MO)、刚果红(CR),探究TiO_(2)的形态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棒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径向比的增加,其对碱性阳离子染料的光催化活性随之升高,而对酸性阴离子染料的光催化活性则随之降低。在阳离子染料中对MG的降解率最为显著,紫外光照2 h内降解率可达100.0%;而在阴离子染料中对CR的效果最好,紫外光下照射2 h后的降解率可达68.0%。通过对比二氧化钛的形态,可见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各个晶面中c面所占比例大小决定了TiO_(2)纳米粒子的选择性吸附,从而影响其光催化性能,而其中同种类型染料的降解速率的不同与染料自身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形态 光催化 降解 染料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探究十味接骨方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乞超 程璐 胡松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09-918,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十味接骨方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十味接骨方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并通过GeneCards、Digsee、DisGeNET数据库获取骨关节炎疾病靶点。然后将药物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十味接骨方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十味接骨方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并通过GeneCards、Digsee、DisGeNET数据库获取骨关节炎疾病靶点。然后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及疾病靶点的交集录入STRING数据库,构建两者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lusterProfiler 3.8.1将所得交集靶点信息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4.2.6软件对重要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及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技术对经十味接骨方处理后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及骨关节炎关键基因的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共得到679个药物活性成分及2411个作用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乌索酸及汉黄芩素等。相关靶点主要为: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B(IL-1B)、肿瘤蛋白P53(TP53)、胱天蛋白酶3(CASP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十味接骨方抑制骨关节炎发生的关键通路为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十味接骨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乌索酸、汉黄芩素与骨关节炎关键靶点TNF、IL-6、VEGFA有较好的结合能。细胞活力及细胞增殖结果表明十味接骨方可以有效促进软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十味接骨方可以显著下调骨关节炎关键蛋白TNF、IL-6、VEGFA的表达。结论十味接骨方可能是通过组方中的木犀草素、乌索酸和汉黄芩素等主要活性成分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中TNF、VEGFA、IL-6等关键蛋白的表达,抑制骨关节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味接骨方 方剂 木犀草素 乌索酸 汉黄芩素 骨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机制
原文传递
微观组织对叠片结构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热疲劳效应的影响
12
作者 祁超 马玉田 +2 位作者 齐艳飞 肖善曲 王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钨(W)作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最佳候选者,对热冲击载荷的响应是未来聚变装置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热负荷作用下,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W-based plasma-facing material,W-PFM)的表面会产生热损伤,包括脆性开裂和疲劳裂纹.本文提出了抑制W... 钨(W)作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最佳候选者,对热冲击载荷的响应是未来聚变装置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热负荷作用下,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W-based plasma-facing material,W-PFM)的表面会产生热损伤,包括脆性开裂和疲劳裂纹.本文提出了抑制W-PFM热损伤的新方案,即叠片结构W-PFM方案.利用电子束设备对不同厚度和热处理工艺的W箔组成的叠片结构W进行了热疲劳实验.样品施加功率密度为48 MW/m^(2)的热脉冲,循环5000次.随着W箔片厚度的减小,叠片结构W表面的裂纹损伤减轻.叠片结构W在循环热载荷作用后表面产生的主裂纹均近似平行于箔片厚度方向.厚度较小的W箔表面只有主裂纹,厚度较大的W箔表面除了出现主裂纹外,还会形成裂纹网络,且主裂纹宽度较大.最终选取热损伤区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并利用计算机图片处理软件和分析软件,对表面热疲劳裂纹损伤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相同厚度下应力态W的裂纹面积最小,裂纹数量最少,说明去应力态W的抗辐照损伤能力最强.实验结果还表明,除了微观组织的影响,叠片结构W-PFM的单轴应力状态和裂纹阻断机制也都对其热疲劳性能的提高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热疲劳
下载PDF
NPN型双极晶体管中子位移损伤差异实验研究
13
作者 刘炜剑 李瑞宾 +6 位作者 王桂珍 白小燕 金晓明 刘岩 齐超 王晨辉 李俊霖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3期105-111,119,共8页
利用西安脉冲反应堆(Xi’an pulsed reactor,XAPR)的稳态中子对NPN型双极晶体管(NPN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NPN-BJT)进行中子辐照实验,开展NPN-BJT不同固定发射极电流I_(E)条件下的中子位移损伤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I_(E... 利用西安脉冲反应堆(Xi’an pulsed reactor,XAPR)的稳态中子对NPN型双极晶体管(NPN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NPN-BJT)进行中子辐照实验,开展NPN-BJT不同固定发射极电流I_(E)条件下的中子位移损伤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I_(E)条件下,集成NPN-BJT与2N2222A NPN-BJT的电流增益退化都随辐照中子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强趋势;在同一中子注量辐照下,随双极晶体管固定I_(E)的增大,中子辐射损伤常数K_(τ)降低,中子辐照前后电流增益的变化量减小,晶体管电流增益退化程度减弱,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固定I_(E)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NPN-BJT抗中子辐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N型双极晶体管 固定发射极电流 中子位移损伤 电流增益
下载PDF
基于热阻调控方法的低温光学系统二级温区传热特性分析
14
作者 齐超 刘恩光 +1 位作者 杨宝玉 刘国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274,共13页
为了实现低温光学系统二级温区的精准控温,同时不引入额外的热负载,提出了一种热阻调控方法,建立了应用于该方法的一维数学模型,运用该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真空腔温度条件下不同热阻参数(不同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二级温区达到热平衡后... 为了实现低温光学系统二级温区的精准控温,同时不引入额外的热负载,提出了一种热阻调控方法,建立了应用于该方法的一维数学模型,运用该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真空腔温度条件下不同热阻参数(不同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二级温区达到热平衡后温度水平和漏热量的影响,同时将该方法和传统的电加热调控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真空腔温度为定值时,随着热阻的增大,二级温区温度升高,漏热量减小;当热阻为定值时,随着真空腔温度的升高,二级温区温度升高,漏热量增大。在文中的研究工况下,当真空腔温度为253.15 K时,二级温区温度水平调节范围为111.1~185.2 K,相应的漏热量从1.75 W减小至1.10 W;当真空腔温度为293.15 K时,温度水平调节范围为120.9~219.4 K,相应的漏热量从2.58 W减小至1.57 W。电加热调控方法使二级温区热负载达到了16.8 W,是热阻调控方法的11倍左右(真空腔温度为293.15 K,二级温区目标温度为220 K左右),随着二级温区温度的升高,电加热调控方法使得系统热负载增大,热阻调控方法与之相反。热阻调控方法使低温光学系统热负载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可减少系统对电功率和散热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空间应用中的类似低温光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光学系统 二级温区 热阻调控方法 电加热调控方法 一维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齐刺法深刺下关穴联合太乙神针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15
作者 齐超 刘潇 +3 位作者 邱田田 白雪 李坤钰 李崖雪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50-55,共6页
目的:对比齐刺法深刺下关穴联合太乙神针与传统针刺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型T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齐刺法深刺下关穴联合太乙神针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治疗,所有患者... 目的:对比齐刺法深刺下关穴联合太乙神针与传统针刺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型T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齐刺法深刺下关穴联合太乙神针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治疗,所有患者针刺1次/d, 6次/周,共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VAS评分、PRI评分和PP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临床总体印象评分(CGIS)和综合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及血清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PPI、 PRI、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SP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和β-内啡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齐刺法深刺下关穴配合太乙神针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血清P物质(SP)、血清β-内啡肽(β-EP)及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齐刺法 深刺 下关穴 太乙神针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
16
作者 白雪 王思琦 +2 位作者 李坤钰 齐超 李崖雪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10期39-42,48,共5页
目的:观察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 目的:观察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系统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Portmann积分以及SAS焦虑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Sunnybrook评分(P<0.01)、Portmann评分(P<0.01)、FDI指数升高(P<0.01),SAS焦虑水平降低(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面瘫 多针透刺 揿针 负面情绪 面神经 表情肌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自然循环核热耦合特性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李鑫 齐超 +2 位作者 谭思超 乔守旭 田瑞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海洋条件下核热耦合对棒束通道自然循环热工参数波动特性的影响,在机械摇摆台上设计并搭建了5×5棒束通道自然循环实验回路。基于单群点堆中子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热工参数并计算实时核功率,实现了运动-热工-物理的耦合... 为研究海洋条件下核热耦合对棒束通道自然循环热工参数波动特性的影响,在机械摇摆台上设计并搭建了5×5棒束通道自然循环实验回路。基于单群点堆中子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热工参数并计算实时核功率,实现了运动-热工-物理的耦合。对棒束通道单相自然循环核热耦合的瞬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静态工况下,核热耦合使得系统功率发生小幅度波动,当温度反馈系数低于-5×10^(-4)℃^(-1)时,燃料温度反馈对功率的影响比冷却剂温度反馈更大。核热耦合对热工系统的时均参数无显著影响,增大燃料温度反馈系数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在摇摆运动工况下,摇摆幅度越小或摇摆周期越短,核热耦合引入的功率波动幅度就越小。此外,在摇摆运动启动的瞬态过程中,核热耦合使得系统重新建立稳定自然循环的时间大幅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核热耦合 棒束通道 自然循环 反应性反馈系数
原文传递
手术应激促进肿瘤转移复发机制及潜在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乞超 刘子龙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9期1041-1048,共8页
手术应激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手术应激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对改善肿瘤患者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循环肿瘤细胞的脱落及定植、术后免疫微环境改变、术后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影... 手术应激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手术应激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对改善肿瘤患者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循环肿瘤细胞的脱落及定植、术后免疫微环境改变、术后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影响手术应激诱导肿瘤转移复发的机制进行总结,并概述术后机体激素水平和细胞因子调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相关的治疗策略,以期为肿瘤术后的转移复发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应激 肿瘤 复发 转移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基于物理驱动的超深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深度学习反演
19
作者 赵宁 申松宁 +3 位作者 李宁 胡海涛 齐超 秦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9-1079,共11页
超深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反演是表征地层参数信息的重要技术。基于正则化(物理驱动)的电磁波测井反演方法广泛应用于现场解释,但迭代过程中需要多次调用正演,计算耗时长且不能获得实时反演结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反演方法对随钻电... 超深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反演是表征地层参数信息的重要技术。基于正则化(物理驱动)的电磁波测井反演方法广泛应用于现场解释,但迭代过程中需要多次调用正演,计算耗时长且不能获得实时反演结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反演方法对随钻电磁波测井资料进行实时反演。近些年,基于深度学习(数据驱动)的电磁波测井反演算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该算法过度依赖于数据本身,训练过程未考虑麦克斯韦理论,所以在数据集不完备的情况下,深度学习反演效果不佳。文中针对二维各向异性地层,提出了一种耦合物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反演流程:基于超深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数据,随机生成无断层和断层模型数据集进行网络训练;基于训练好的网络,实现模型预测。与传统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文中方法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对含有不同噪声水平的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物理驱动的深度学习反演方法的电阻率模型反演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泛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驱动 超深探测 随钻测井 电磁场 参数反演
下载PDF
基于CFD的并列超空泡射弹高速斜入水流体动力特性研究
20
作者 韩可新 刘海晓 +2 位作者 漆超 陈志宏 吕续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10,I0002,共16页
在对水下目标连续、密集的打击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多体间的运动干扰和空泡非定常耦合等问题,使得流场结构和运动特性变得复杂。为分析并行超空泡射弹高速入水过程中流场的相互干扰规律,采用CFD方法建立并列弹高速斜入水流体动力特性研究... 在对水下目标连续、密集的打击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多体间的运动干扰和空泡非定常耦合等问题,使得流场结构和运动特性变得复杂。为分析并行超空泡射弹高速入水过程中流场的相互干扰规律,采用CFD方法建立并列弹高速斜入水流体动力特性研究数值模型,同时将并列弹与单个弹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明确并列弹高速入水空泡形态和流场分布与单个弹的差异,并进一步给出弹间干扰特性随并列弹轴线间距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较单个弹入水过程,随着轴线间距的减小,并列弹的流体动力特性变化复杂;当轴线间距增大至G=4时,并列弹的流体动力特性与单个弹差异不再显著。并列弹高速入水时,双空泡形态呈现镜面对称特性,内侧空泡受挤压贴近弹体表面,随轴线间距的增加,空泡间的干扰作用逐渐减弱;高压区和低速区主要存在于射弹头部,且轴线间距较小时,出现高压区重叠现象;随着轴线间距减小,内侧空泡压力、速度分布对空泡演化的影响程度在入水深度较深位置更为明显。由于射弹表面内外侧压差的作用,使射弹姿态产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弹头相互排斥,弹尾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斜入水 空泡演化 弹间干扰 数值模型 流体动力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