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薛晓峰 魏永康 +7 位作者 乔晓红 杜玉勇 牛建军 任立新 杨慧峰 张治民 郭媛 陈维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7,共6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由于患肢短期内常常不能负重,且高刚度的内植物对骨折断端存在应力遮挡效应,易导致患肢出现骨质疏松,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布发生变化,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病率较高,目前关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 背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由于患肢短期内常常不能负重,且高刚度的内植物对骨折断端存在应力遮挡效应,易导致患肢出现骨质疏松,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布发生变化,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病率较高,目前关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对股骨近端及空心钉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骨质疏松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影响,探究生物力学因素在股骨头坏死进程中的作用。方法:获取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9.0、3-Matic、UG 11.0、Hypermesh 14.0、Abaqus软件建立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股骨近端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分析1种术后股骨近端无骨质疏松、3种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有限元模型,测量分析4种模型不同部件的应力、接触压力、位移峰值及云图,对比分析股骨头内部应力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股骨头及下前空心钉的应力、接触压力随骨质疏松程度变化较大,4种模型的位移峰值随着骨质疏松程度加重而缓慢增长。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程度对不同部件的应力、接触压力、位移峰值无显著性影响,股骨头内部应力分布随骨质疏松发生相应变化,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环境变化对股骨头坏死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股骨头坏死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后颅内高密度/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出血转化
2
作者 乔晓红 郑福浩 +2 位作者 魏曼曼 赵振铭 于永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EVT)后颅内高密度(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出血转化(H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EVT后即刻可见PCHD的AIS患者资料,根据有无HT将其分为HT组(n=41)及无HT组(n=38);比较组间临床...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EVT)后颅内高密度(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出血转化(H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EVT后即刻可见PCHD的AIS患者资料,根据有无HT将其分为HT组(n=41)及无HT组(n=38);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和CT参数,分析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预测HT的价值。结果 HT组PCHD最大密度及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均大于无HT组(P均<0.001)。以87 HU为PCHD最大密度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AIS患者EVT后H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0.24%、71.05%及0.79;以0.94为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7.56%、71.05%及0.81;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后即刻出现的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可用于预测AIS患者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3
作者 qiao xiaoh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3年第11期439-442,共4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China’s education,it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o introduce western culture in the daily teaching process,and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China’s education,it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o introduce western culture in the daily teaching process,and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western culture,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eaching experience,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estern culture SIGNIFICANCE APPLICATION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结合手术治疗Sanders Ⅲ Ⅳ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晓峰 乔晓红 +2 位作者 王利民 任立新 杨慧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9期2631-263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术前手法复位结合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80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手法复位,待消肿后再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随... 目的评价应用术前手法复位结合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80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手法复位,待消肿后再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随访评价患者的术前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伤口情况。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10.1个月。术前消肿时间为3 d^5 d,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12周。按照美国足踝协会后足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定,优38例,良20例,可10例,优良率为85%。本组患者中有3例于术后1周出现切口转弯处伤口渗出,经换药后于术后3周愈合。结论术前手法复位结合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Ⅲ、Ⅳ型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空心螺钉和钢板内固定修复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基于15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凯 乔晓红 +2 位作者 张永红 王栋 秦泗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65-1470,共6页
目的: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是跟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常用的为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但其疗效差异尚不清楚。因此,文章对比经皮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 目的: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是跟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常用的为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但其疗效差异尚不清楚。因此,文章对比经皮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按入选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结果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跟骨骨折患者总计1438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果显示整体文献质量为中等偏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Bohler’s角(MD=0.69,95%CI:0.27-1.10,P=0.001)、术后Gissane’s角(MD=0.95,95%CI:0.16-1.74,P=0.02)方面显著优于空心钉固定组(P<0.05);②空心钉固定组在手术时间(MD=-23.92,95%CI:-25.40至-22.44,P<0.00001),术后并发症(OR=0.28,95%CI:0.19-0.41,P<0.00001)方面少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③但两组在跟骨高度(MD=0.43,95%CI:-0.17-1.03,P=0.16),术后AOFAS评分(MD=0.61,95%CI:-0.35-1.58,P=0.21)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上述数据说明钢板内固定修复的跟骨骨折患者术后Bohler’s角及Gissane’s角优于空心钉固定组,但空心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关节内骨折 螺钉 内固定 钢板 META分析
下载PDF
酸马奶片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卉 洋洋 +2 位作者 乌有娜 乔晓宏 双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24-230,共7页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和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测定酸马奶片及其原料酸马奶的营养成分,并进行统计学评价,为传统酸马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酸马奶片蛋白质和脂肪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酸马奶;酸马奶片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总...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和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测定酸马奶片及其原料酸马奶的营养成分,并进行统计学评价,为传统酸马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酸马奶片蛋白质和脂肪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酸马奶;酸马奶片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总数分别为8.8×104和1.5×105 CFU/g;酸马奶片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药效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酸马奶;酸马奶片的贴近值、必需氨基酸指数等均大于酸马奶;酸马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40.22±5.92)%,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6.92±0.93)%],其次为α-亚麻酸[(4.11±0.33)%];酸马奶片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钠钾比为0.13,泛酸、磷、铜、钾和钙可满足人体需要。酸马奶片不仅保留了酸马奶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在滋味、气味、氨基酸等方面有所提升,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马奶 酸马奶片 常规成分 营养成分 统计学评价
下载PDF
锡林郭勒牧区酸马奶天然发酵剂中风味物质及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3
7
作者 于佳琦 夏亚男 +5 位作者 乔晓宏 靳志敏 李鹏亮 王茹 王洋 双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121,共10页
本试验以锡林郭勒牧区酸马奶天然发酵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风味物质及微生物多样性。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LLE-GC-MS)技术测定酸马奶天然发酵剂中的风味物质,同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可... 本试验以锡林郭勒牧区酸马奶天然发酵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风味物质及微生物多样性。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LLE-GC-MS)技术测定酸马奶天然发酵剂中的风味物质,同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和真菌ITS区测序并分析菌群结构,并对其相关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天然发酵剂中共检测到43种风味物质,主要风味物质为L-乳酸、棕榈酸、月桂酸、辛酸乙酯、乳酸乙酯、月桂酸乙酯、2,3-丁二醇、十二硫醇、异戊醇等。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80069条细菌和187397条真菌优化序列。细菌群落主要包括乳杆菌属、醋酸菌属、乳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等,其中乳杆菌属为优势细菌属,相对丰度为72.26%。真菌群落主要包括德克酵母属和克鲁维酵母属,其中德克酵母为优势真菌属,相对丰度94.09%。经基因功能预测,发酵剂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氨基酸代谢功能突出,且存在大量代谢通路中的酶基因,为酸马奶发酵过程风味物质的形成奠定了基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发酵剂 酸马奶 风味物质 细菌多样性 真菌多样性 功能预测
下载PDF
中国儿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循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雪 沈陶 +2 位作者 顾昶娟 乔晓红 谢晓恬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39-946,共8页
目的探索我国儿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征,以供早期诊断参考。方法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SBDS基因""遗传性骨髓衰竭"等为关键词,设定检索年限为2002... 目的探索我国儿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征,以供早期诊断参考。方法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SBDS基因""遗传性骨髓衰竭"等为关键词,设定检索年限为2002年1月至2022年10月,检索在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同时以"Shwachman-Diamond syndrome"为关键词,检索2002年1月至2022年10月内Web of Science和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的文献报道病例,包含上海市同济医院治疗的1例SDS患儿,共计44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SDS诊断标准》作为诊断标准,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统计学分析,以系统回顾的方式进行循证研究,对资料完整的44例临床数据进行病例系列研究,归纳我国儿童SD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要点,并与国际病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中国儿童SDS主要特征归纳如下:(1)男女比例大约为1.3∶1,起病中位年龄为3个月,诊断中位年龄为14个月,相对起病年龄滞后。(2)常见首发症状为胰腺消化酶缺乏(31.8%)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感染(31.8%)。国际共识所示SDS三类主要病变发生率分别为血细胞减少(95.4%),胰腺病变(72.7%)和骨骼异常(40.9%)。(3)SDS常见致病SBDS基因变异位点为c.258+2T>C和c.183184TA>CT,其表型与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P>0.05)。(4)与国际报道比较,中国儿童SDS三系减少的发生率与部分亚洲国家及北美地区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基因变异也存在一定种族差异。结论儿童SDS起病年龄早,个体差异明显。需加强病例报道和资料汇总,以提高临床对于SDS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以利及时实施有效临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 循证医学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胰腺外分泌酶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亚斌 冯海霞 +8 位作者 李姣 王红霞 乔小红 马中睿 陈宁 王彦臣 包爱强 韩丽媛 韦当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7期589-593,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MNST-V1.0)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开放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36例,其中4例...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MNST-V1.0)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开放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36例,其中4例患者没有完成治疗,最后32例患者完成研究。患者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并同时给予tDCS联合MNST-V1.0进行促醒治疗(20 min/次,1次/d,6次/周,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JFK昏迷恢复量表和Four昏迷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2、4和8周GCS评分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1.56 ± 0.82)、(2.06 ± 1.01)和(3.11 ± 1.45)分比(1.00 ± 0.45)分,(2.23 ± 1.06)、(2.56 ± 1.08)和(3.02 ± 1.04)分比(1.00 ± 0.61)分,(2.79 ± 1.12)、(3.22 ± 1.33)和(4.44 ± 1.07)分比(1.00 ± 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 0.05)。治疗后2、4和8周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的听觉、视觉、运动、言语反应、交流和唤醒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2、4和8周Four昏迷评定量表评分的睁眼反应、运动反应和脑干反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后呼吸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DCS联合MNST-V1.0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具有促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电刺激疗法 康复 意识障碍
原文传递
脆弱拟杆菌脑膜炎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曼曼 乔晓红 +2 位作者 鞠卫萍 周丽 孙新虎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2-44,共3页
脆弱拟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专性厌氧,可作为机会致病菌引起机体感染。脆弱拟杆菌脑膜炎是由脆弱拟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由脆弱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并发双侧硬膜下脓肿病例,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脑膜炎 拟杆菌 脆弱 硬膜下脓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